统计学复习[1]

统计学复习[1]
统计学复习[1]

一.单项选择题部分

1.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1.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这些分数是(C 标志值)。 1.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1.5.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1.6.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数量标志)。 1.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人的年龄是变量)。

1.8.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产品合格率)。

2.1.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

2.2.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重点调查)

2.3. 为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B 等距抽样 ) 2.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

2.5.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是(B 典型调查)。 2.6.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 2.7.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D 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3.1.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必须是重叠的)。 3.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产品按品种分组)。

3.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3.4、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A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4.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B 总量指标)。 4.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B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4.3.总量指标是用(A 绝对数形式)表示的。

4.4.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5% )。 4.

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比较相对指标)。

4.6.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 权数相等)。 4.7.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

f

f

x

x 的权数是(C

∑f

f

)。

4.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4.9.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C (113%÷111%)-100% ) 4.10.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C 标准差系数)。 4.11.销售成本利润率指标属于(B 比例相对数)。

4.12.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5.1.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时,则样本单位数为原来的(C4倍)。

5.2.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每隔一小时抽10分钟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D 整群抽样)。 5.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 缩小为原来的81.6% )。

5.4.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 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B 等距抽样)。 7.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1 ≤ r ≤1 )。

7.2.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C 越接近于0 ) 。

7.3.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B 负相关)。 7.4.现象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 D 越接近于+1和-1 ) 。 8.1.统计指数按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C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8.2.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8.3.某厂05年的产量比04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05年产品单位成本( A 减少0.62% )。 8.4.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

8.5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9.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 简单算术平均法)。

9.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D.首末折半法)。 9.3.数列中各项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 B.时期数列 )。

9.4.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D 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 9.5.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定基发展速度)。

9.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C 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 二、多项选择题部分

1.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 A 、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 、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E 、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1.

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E B 、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 、人的年龄是变量E 、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 1.

3.在工业普查中(BCE B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 、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E 、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CD A 、199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 、某市年供水量 D 、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 1.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 B 、单位产品成本D 、人口密度 E 、合格品率)

1.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CD A 、基本建设投资额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2.1.普查是一种(ABE A 、专门组织的调查 B 、一次性调查E 、全面调查)

2.2.在工业设备普查中(BDE B 、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D 、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 2.

3.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E B 、经济性 C 、时效性 D 、准确性 E 、灵活性 )

2.4..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ABCE A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E 、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3.1..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 B 、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 、人口按民族分组 D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 、人口按地区分组) 3.2.下面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CD A 、企业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C 、工人按产量分组 D 、职工按工龄分组)

4.1.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 A 、各组频率或频数 B 、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4.2.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A 、各组次数相等D 、各组次数都为1 E 、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4.3.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CE A 、工资总额C 、商品库存量E 、进出口总额)

4.4.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 B 、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D 、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 、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4.

5.下列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ABCD A 、人口密度 B 、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均每国内生产总值 ) 5.1.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CE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C 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E其大小是可能控制的) 5.2.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 B、样本指标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5.3.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BCD B 、无偏性 C 、一致性 D 、有效性 )7.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程度划分有 ( ABC A 、完全相关 B 、不完全相关 C 、不相关) 7.2.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形式划分有 ( CE C 、线性相关E 、非线性相关)

8.1.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CDE C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 、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 、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9.1.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 B 、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 、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

9.2..下列哪些指标是序时平均数(ABDE A 、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 、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D 、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 、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9.3.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有(BDE B 、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D 、历年牲畜存栏数E 、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 三、简答

1.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表现为:(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2)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标志中,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 (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 (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的条件是什么?当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 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 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 相同。 3.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者有何关系?

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两者的关系表现为: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而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4.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基本特点是:1 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 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值是反映某现象在某一时刻内发展状态的总量, 则该动态数列称时点数列。基本特点是:1 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 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不可以相加,3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5.如何理解抽样推断的概念和特点

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其特点如下: (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2)建立在随机取样基础上; (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6.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划分?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存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分类: (1)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3)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7.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 所谓同度量因素,即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或比重的与我们所要研究的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

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 8.简述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是综合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在统计分析研究中,变异指标的作用表现为:1、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2、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3、变异指标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

9.简述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划分?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其种类划分如下:

(1)统计调查按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查、问卷调查。 计算题

解: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x =∑∑x

m

m

=

720

733=101.81%

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 =∑∑f

xf

=

733

7880=10.75(元/件)

答: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为101.81%

,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75元/件。 解: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 =∑∑f xf

=350097420=27.83(元/件) 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 =∑

∑x

m m =3500101060=28.87(元/件)

答: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分别为27.83元

/件、28.87元/件。

解:该商品在甲市场的平均价格

x =∑∑

f

xf

=

2700

332200=123.04(元/件) 该商品在乙市场的平均价格

x =∑∑x

m

m

=

2700317900=117.74(元/件)

答: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分别为123.04元/件、117.74元/件。

解:

x

乙=

∑∑f

xf =

100

1700=17(件)

乙σ

=

()∑∑-f

f

x x 2

=

100

900=3(件)

v

σ

=

x σ

=

17

3=17.65% v

σ

=

甲x σ=22

5.3=15.91% ∵v

σ

>v

σ

答:甲小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x

=

∑∑f

xf

=

5

5005=1001(斤)

乙σ

=

()∑∑-f

f x x 2

=526245=72.45(斤)

v σ乙=

乙x σ=100145.72=7.24% v σ甲

=甲甲x σ=9987.162=16.30%

∵v

σ

甲>

v

σ

答:乙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3.1、某乡有10000户农户,按随机原则从中抽取100户,测得户均月收入3000元,标准差为400元,其中有20户的户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若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用不重复抽样分别估计该乡: (1)全部农户户均月收入的范围和全部农户月总收入的范围;

(2)全部农户中,户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重的范围; (3)全部农户中,户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户数范围。 已知:N=10000户 n=100户

x =3000元 σ=400 元 Z=2

解:(1)μ

x =

n

σ

)1(N n -

=100001001100

400-?=39.80(元) △

x =Z ×μx =2×39.80=79.6(元)

x -△x ≤x ≤x +△x

3000-79.6≤x ≤3000+79.6 2920.4≤x ≤3079.6

10000×2920.4≤N ≤10000×3079.6 29204000≤N X ≤30796000

(2)p= n n 1=10020=20% μp=)1()1(N

n n p p --=

)

10000

1001(100%)201%(20--=3.98%

△p=Z ×μp = 2×3.98%=7.96%

p-△p ≤P ≤p+△p

20%-7.96%≤P ≤20%+7.96% 12.04%≤P ≤27.96%

(3)10000×12.04%≤NP ≤10000×27.96%

1204≤NP ≤2796

答:(1)全部农户户均月收入在2029.4元-3079.6元之间,全部农户月总收入在29204000元-30796000元之间。(2)全部农户中,户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重在12.04%-27.96%之间。(3)全部农户中,户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户数在1204户-2796户之间。

3.2. 某企业生产一种新的电子元件10000只,用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试验,测试结果得到:平均寿命1192小时,标准差101.17小时,合格率88%; 试在95%概率保证下估计:

(1)这种新的电子元件平均寿命的区间范围。 (2)这种新的电子元件合格率的区间范围。 已知:N=10000只 n=100只

x =1192小时 σ=101.17小时 P=88% Z=1.96

解:(1)μ

x =

n

σ

)1(N n -

=100001001100

17.101-?=10.07(小时) △

x =Z ×μx =1.96×10.07=19.74(小时)

x -△x ≤x ≤x +△x

1192-19.74≤x ≤1192+19.74 1172.26≤x ≤1211.74

(2)μp=

)1()1(N n

n p p --=)10000

1001(100%)881%(88--=3.23%

△p=Z ×μp= 1.96×3.23%=6.33%

p-△p ≤P ≤p+△p

88%-6.33%≤P ≤88%+6.33% 81.67%≤P ≤94.33%

答:这种新的电子元件平均寿命的区间范围为1172.26小时-1211.74小时之间。这种新的电子元件合格率的区间范围为81.67%-94.33%之间。 3.3. 从一批零件5000件中,按简单随机重复抽取200件进行测验,其中合格品数量为188件。要求:

(1)计算该批零件合格率和抽样平均误差;

(2)按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批零件的合格率区间范围。

(3)按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批零件的合格品数量区间范围。 已知:N=5000件 n=200件 n 1=188件 Z=2

解:(1)p=

n n 1=

200

188=94% μp=

n

p p )1(-=200%)

941%(94-=1.68%

(2) △p=Z ×μp=2×1.68%=3.36%

p-△p ≤P ≤p+△p

94%-3.36%≤P ≤94%+3.36% 90.64% ≤P ≤97.36%

(3)5000×90.64%≤NP ≤5000×97.36%

4532≤NP ≤4868

答:该批零件合格率为94%,抽样平均误差为1.68%;该批零件的合格率区间范围在90.64%-97.36%之间;该批零件的合格品数量区间范围在4532件-4868件之间。 3..4、某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10000只,随机重复抽取1%作耐用时间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4800小时,标准差为300小时,合格品数量为92只。 (1)在95%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型灯泡平均寿命的区间范围;

(2)在95%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型灯泡合格率和合格品数量的区间范围。 已知:N=10000只 n=10000×1%=100只

x =4800小时 n 1

=92只 Z=1.96 σ=300小时

解:(1)μ

x =

n

σ

=

100

300=30(小时 )

x =Z ×μx =1.96×30=58.8 (小时)

x -△x ≤x ≤x +△x

4800-58.8≤x ≤4800+58.8 4741.2≤x ≤4858.8

(2)p= n n 1=10092=92% μp=n

p p )1(-=100%)921%(92-=2.71%

△ p=Z ×μp=1.96×2.71%=5.31%

p-△p ≤P ≤p+△p

92%-5.31%≤P ≤92%+5.31%

86.69% ≤P ≤97.31%

10000×86.69%≤NP ≤10000×97.31% 8669≤NP ≤9731

答:在95%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型灯泡平均寿命在4741.2小时-4858.8小时之间。在95%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型灯泡合格率在86.69% -97.31%之间,合格品数量在8669只-9731只之间。

30万元时,试估计企业产品销售利润。(要求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解:(1)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a+bx

∑y= na+ b ∑x

∑xy=a ∑x+ b ∑x 2

12=5a+103b

253.9=103a+2259b

b=0.0488 a=1.3947

∑∑∑∑∑--=

22)

(x x n y x xy n b =103

10322595121039.2535?-??-?=0.0488 x b y a -= =n

y

-b

n

x

∑=

512-0.04885

103?=1.3947 y c = 1.3947+0.0488x

(2)估计企业产品销售利润:y c = 1.3947+0.0488x=1.3947+0.0488×30=2.8587(万元)

答: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 1.3947+0.0488x 。若6月份产品销售额为30万元时,估计企业产品销售利润为2.8587万元。

解:(1)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a+bx

∑y= n a+ b ∑x

∑x y= a ∑x+ b ∑x 2

911=4a+1022b 234659=1022a+263420b b=0.8258 a=16.7581

∑∑

∑∑∑--=22)(x x n y x xy n b =1022

1022263420491110222346594?-??-?=0.8258 x b y a -= =

n

y ∑-b

n

x

∑=

4911-0.82584

1022

?=16.7581

y c = 16.7581+0.8258x

(2) 若个人收入为300亿元时,

y c = 16.7581+0.8258x=16.7581+0.8258×300=264.4981(亿元)

答:以收入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 16.7581+0.8258x ,若个人收入为300亿元时,估计个人消费支出额为264.4981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建立学习成绩(y )倚学习时间(x )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a+bx

∑y= n a+ b ∑x

∑x y= a ∑x+ b ∑x 2

310=5 a+105b

7290=105 a+2617 b b=1.89 a=22.31

∑∑

∑∑∑--=

22)

(x x n y x xy n b =10510526175310

10572905?-??-?=1.89

x b y a -= =

n

y ∑-b

n

x

∑=

5310-1.895

105

?=22.31

y c = 22.31+1.89x

答:学习成绩(y )倚学习时间(x )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 22.31+1.89x

解:价格总指数

p k =

∑∑1

01

1q p q p =

∑∑kp

q

p q p 1

111=

16

.4546=101.86%

销售额总指数

pq k =

∑∑0

1

1q

p q p =

45

46=102.22%

销售量总指数

q k =

p k pq k =

%

86.101%

22.102=100.35%

q k =%35.10045

16

.450

110

1

==

=

∑∑

∑∑p q

k q p p q

p

q p

答:价格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分别为101.86%、100.35%、102.22%。 解:产量总指数

q

k =

∑∑0

00

1

p

q p q =

3200043000=134.38%

单位成本总指数

p

k =∑∑1

01

1q p q p =

4300045600=106.05%

总成本总指数

pq

k =∑∑0

01

1q

p q p =

32000

45600=142.50%

答:两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和总成本总指数分别为134.38%、106.05%、142.50%。

解:收购量总指数

q k =

∑∑0

00

p q q p k q

=

250310=124%

收购额总指数

pq k =

∑∑0

01

1q p q p =250

290=116%

收购价格总指数

p k =

q k pq k =

%

124%

116=93.55%

p k =%55.93310

2900

1

11

01

1==

=

∑∑∑∑q

p k q p q

p q p q

答:收购量总指数、收购价格总指数以及收购额总指数分别为124%、93.55%、116%。

(2)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产品产量变动对总成本影响的绝对额; (3)计算总成本总指数、并分析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解:单位成本总总指数

p k =∑∑kp

111

1q p =

8

.346370

=106.7%

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影响的绝对额:

∑11q p -∑

kp

q p 1

1=370-346.8=23.2(万元)

总成本总指数

pq k =

∑∑0

11q p q p =

300370=123.3%

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11q p -

∑0

0q p =370-300=70(万元)

产品产量总指数q k =p k pq k =%7.106%3.123=115.6% 或q k =

∑∑0001p q p q =∑∑

001

1p q k q p p =300

8.346=115.6%

产品产量变动对总成本影响的绝对额:

01p q ∑-∑00p q =∑

kp

1

1q p -∑00p q =346.8-300=46.8(万元) 指数体系:123.3%=106.7%×115.6%

70=23.2+46.8

分析说明:报告期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23.3%,增加的绝对额为70万元。由于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增加了6.7%,使总成本增加了23.2万元;由于各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了15.6%,使报告期的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46.8

万元。

答:(1)单位成本总指数为106.7%、由于单位成本变动对总成本影响的绝对额为23.2万元;(2)产品产量总指数为115.6%、由于产品产量变动对总成本影响的绝对额为46.8万元;(3)总成本总指数为123.3%、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为70万元。 解:收购价格总指数

p k =

∑∑kp 1

11

1q p q p =

18

.362370

=102.15%

收购额总指数

pq k =

∑∑0

11q

p q p =

300

370

=123.33%

利用指数体系计算收购量总指数

q k =

p k pq k =%15.102%

33.123=120.73%

或q k =∑∑0001p q p q %73.120300

18

.3620

011===∑∑p q k q p p

答:收购价格总指数、收购额总指数,并利用指数体系计算收购量总指数分别为102.15%、123.33%、120.73%。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单项选择题 1. 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 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B D. . 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 D. 总体单位 2.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D 3.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B 4.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 连续变量B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 5.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B )。 .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 每一个工业企业 )。 . 离散变量 D .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 人的年龄是变量 .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 7.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 A. 品质标志 B . 数量标志C B D. . 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67 分、. 标志值 78 分、88 分、89 分、96 分,“学生成绩”是 ( D . 数量指标 ) 。 8. 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 A. 指标 B. 标志 C. D 变量 98 分、 D. 86分、88 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标志值 9.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社会总产值 B .产品合格率 B ) 。 C . 产品总成本 D . 人口总数 10.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D C. 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 产品的评价 11. 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 粮食的亩产量 D. 汽车的产量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统计学复习题1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统计数据按测定层次分,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如果按时间状况分,可以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2、由一组频数2,5,6,7得到的一组频率依次是0.1 、0.25 、0.3 和0.35 ,如果这组频数各增加20%,则所得到的频率不变。 3、已知一个闭口等距分组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6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8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640,其组中值为620 。 4、如果各组相应的累积频率依次为0.2,0.25,0.6,0.75,1,观察样本总数为100,则各组相应的观察频数为___20 5 35 15 25___。 5、中位数e M可反映总体的集中趋势,四分位差D Q.可反映总体的离散程度,数据组1,2,5,5,6,7,8,9中位数是 5.5,众数为 5 。 6、假如各组变量值都扩大2 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 ,那么算术平均数扩大为原来的2倍。 四、计算题 1、某班的经济学成绩如下表所示: 43 55 56 56 59 60 67 69 73 75 77 77 78 79 80 81 82 83 83 83 84 86 87 88 88 89 90 90 95 97 (1)计算该班经济学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2)计算该班经济学成绩的众数、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3)该班经济学成绩用哪个指标描述它的集中趋势比较好,为什么? (4)该班经济学的成绩从分布上看,它属于左偏分布还是右偏分布? (3)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所在区间?

要求:(1)分别计算成年组和青少年组身高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说明成年组和青少年组平均身高的代表性哪个大?为什么? 要求:试比较哪个单位的职工工资差异程度小。 8、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在A 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一位应试者在A项测试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中得了425分。 与平均分数相比,该位应试者哪一项测试更为理想? KEY: 1、(1)77,80.5,68.5,87.25 (2)83,18.75,0.173 (3)中位数,是数据分布明显左偏又是顺序数据。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3套

2011年12月考试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单项数列,其满足左偏斜分布时有( )。(X为均值) A. B. C. D. 2. 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主要采取() A. 综合指数形式 B. 算术平均形式 C. 调和平均形式 D. 固定构成指数形式 3. 红星企业的2010年的产值比去年上升了8%,则8%为() A. 平均数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相对数指标 D. 离散指标 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钟的产品进 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不变,则物价指数()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7.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 100% B. 1200% C. 120% D. 400% 8.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相对指标 C. 总量 指标 D. 变异指标 9.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10. 如果调查对象之中包含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种情 况应用()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 统计报表 11. 某连续性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 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260 B. 215 C. 230 D. 185 12. 当已知时,总体均值μ的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13.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 若已知是的3倍,

统计学复习试题一

统计学复习试题一 一、选择题(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个(3 )指标 ①动态②质量③流量④强度 2、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每一个工人是(2 ) ①总体单位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品质标志 3、某电视机厂为了检验全厂产品质量,应采用(4 ) 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3 ) ①搜集各种原始资料②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③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④绘制次数分配图 5、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其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4) ①116.7% ②100.5% ③85.7% ④99.5% 6、时期指标的特点是(2) ①不具有可加性②具有可加性 ③与时间间隔无关④只能间断计数 7、动态分析中,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是(4) ①报告期与基期水平相减②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除 ③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减④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除 8、若销售价上涨10%,销售量减少10%,则销售额(3 )1*(1+20%)=1.2 1.2*(1-20%)=0.96 ①不变②有所增加 ③有所减少④无法判断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总体中抽取10%作为样本,则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之比为(3 ) ①0.9 ②1.0 ③1.05 ④1.11 10、当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下降,则x和y之间存在着(4 ) ①正相关关系②负相关关系 ③曲线相关关系④直线相关关系 二、简答题(50分) 1、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并以一实例说明?P28 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时,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 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此外,统计总体还可以分为静态总体和动态总体,前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属于同一个时间,后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则属于不同时间.根据一定的目的,针对这两类总体就可以分别进行静态研究或动态分析. 综上所述,可见总体和总体范围的确定、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而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亦即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统计学》 教 学 大 纲 郑州大学商学院

绪论 内容 绪论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对课程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学习好绪论中的有关概念和思想,对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2)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统计学的三个源头。 (2)理解:统计学的发展原因。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内容 统计数据是我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那么,我们从哪里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呢?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适合于我们分析的需要呢?本章所讲述的就是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等问题。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调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的计量尺度 (1)数据的计量尺度。 (2)数据的类型。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3、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频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1)数据的计量尺度 ① 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 ② 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 (2)数据的类型 ① 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②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 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2)统计调查方法 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

最新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在括弧内填上适当文字)(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统计”一词有三个含义,即( 统计资料 )、(统计工作 )和统计学。 2、相对指标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 )的统计指标;平均指标是用来说 明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值分布(集中趋势 )的统计指标。 3、中位数是位于数列(中间位置 )的那个标志值,众数则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 )的某一标志值。 4、变异指标主要有极差、平均差、( 标准差 )和( 方差 )。 5、时间序列的种类包括: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时间序列 )和(平均数时间数列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本大题共10小 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期限是指( )。 A 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 B 收集资料的时间; C 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D 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3、分布数列是说明( )。 A 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B 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分配情况; C 分组的组数; D 各组的分布规律。 4、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情况,那么统计总体是:( )。 A 全部工业企业; B 一个工业企业; C 全部工业企业每台设备; D 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6、在平均指标指数中,包含结构变动因素的指数是( )。 A 可变构成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 C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D 平均数指数。 7、某车间月末员工数资料见表 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人数约为( )。 A 110;B 112;C 114;D 116。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试题库7

单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A. 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B. 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 C.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 D.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 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 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3. 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 { B.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 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 4. 在回归直线方程中,b表示() 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 C.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5. 若估计标准误Syx等于因变量的标准差σy,则说明回归方程()。 ) A. 很有意义 B. 毫无价值 C. 计算有误 ` D. 问题不成立 多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 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 B. 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 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D. 现象相关为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 E. 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 2. 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 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 · B. 自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C. 因变量数列离散程度的指标 D. 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 E. 自变量可靠程度的大小 3. 对于回归系b,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 。 B. b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 C. b越接近于零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越小 D. b与相关系数具有b=r·σy/σx,的关系 ¥ E. b满足Σy=na+bΣx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学)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4.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 ) A.缩小为原来的% B.缩小为原来的50% C.缩小为原来的25%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6.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 )。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 9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 84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一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一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ABE)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 )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3.简单随机抽样(ACDE ) A.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4.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 2.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总体是非标志(0,1)分布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P(1-P)。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成人学院《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统计学原理是为成人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考虑到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把本课做为基础课开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1、学时:课内学时90课时(电视学时29课时、教学辅导学时45课时、自学及作业16课时) 2、学分:5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分解

1、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2000名学生 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 B 、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A 、%4%5 B 、% 104% 105 C 、%96% 95 D 、%4%5

统计学考试题与答案1

统计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在出勤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费用额和人均粮食生产量五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几个( )。 A 、 一个 B 、 二个 C 、 三个 D 、四个 2. 抽样时,由于样本容量不足造成的误差与因为( )造成的误差,都属于代表性误差。 A.被调查者有意虚报 B.数据汇总错误 C.填报错误 D.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3. 在连续型数据的频数分布中,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4. 有12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3、4、3、4、4、2、2,按以上资料编制频数分布,应采用( ) A .单项分组 B .等距分组 C .不等距分组 D .以上几种形式分组均可 5. 某车间三个班生产同种产品,6月份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3.4(件/工日),产量分别为400.500.600件,则该车间平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式应为( )。 A .33432=++ B .13.31500600450034002=?+?+? C .88.24323=?? D .9.24600350024001500=++ 6. 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有( ) A.x > e m >0m B.x 0m >e m D.x <0m

统计学试题库(选择题和判断题)

编辑版word 统计学题库 一、 判断题 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 )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 )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 )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 )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 )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 )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 )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 )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 ) 4、若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乙甲、σσ存在乙甲σσ>,则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小。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1011q p q p ∑∑-表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一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 10、若0=r ,则X 与Y 不相关。 ( ) 1、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 2、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以组中值代替组平均数不需要前提假设。 ( ) 4、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比较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 ) 5、若某国GDP2003年比2001年增长15%,2006年比2003年增长20%,则该国GDP2006年比2001年增长35%。 6、若现象的发展,其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指数曲线趋势方程。(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0001p q p q ∑∑-表示因产量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样本单位数n 越大,样本平均数的波动越小。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若要使抽样极限误差减少一半,则必须使抽样单位数增加两倍。 10、若X 与Y 高度曲线相关,则r 必接近于1。 ( ) 1、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 ) 2、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所有变量值均减少一半,而所有权数均增加一倍,则平均数不变。 4、设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乙甲、X X 和乙甲、σσ,若存在乙甲X X <及乙甲σσ>,则乙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