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经济学与生活》作业答案7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作业答案7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作业答案7

问题一:刚到美国的人多半被它那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质条件所吸引。人们常把富足归因于资源的富有。其实资源

丰富只是富足的条件之一。.......... 因为并不是单单有了时间就可以创造出一切资源来,所以时间固然要节约,共他

资源也是要节约的。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答:答:首先,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是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异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社会的进步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劳动生产率就是衡量生产力高低的核心指标。真正的经济增长必须是“质的增长”与“量的增长”的结合,归根结底要靠质的增长,经济发展不是要做加法,而是要做乘法,这种质的增长就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因为中国劳动生产率太低,所以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就低,而创造的价值低收入就低,这就是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根本原因。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财富的价值,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这才是真正的“创富于民”。其次,资源是有限的,更是稀缺的。节约时间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来说固然重要,但是节约资源在我们寻求强国富民的道路上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自然资源丰富本身只是为国富民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而已,它并不能成为财富本身。要把自然资源转化为财富还牵涉到许多其他因素,如生产力、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等。这就要求我们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逐步树立努力节约有限资源、积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意识。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在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它们的有益做法,在尊重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上走出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

问题二: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刚刚踏进美国,对于如何让银行为自己服务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因为在国内普通人和

银行的关系最多只是到储藏所去存款取款。 ........ 2003年上升到190亿次。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答:货币的实质是支付能力的信用凭证,凡能起到信用凭证作用的,都可以当货币来流通。支票和钞票的主要区别是它的记名性,它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在许多情况下还能降低交易费用。

问题三:199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法律系教授科斯,就是因为他研究交易费用,提示企业、经济年度存在的原因,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得奖的。拿企业来看,其内部的人际关系是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

服务)的交换。.......... 如果你的商业对手的行为完全不可测,没有任何惯例可循,对他极不放心,大一点的买卖就

不敢去做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经济体制无外乎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其中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没有生产的自主权,而市场经济中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享有充分的生产自主权,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或称利益杠杆)来调节生

产,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材料里因为费用高就大而全的生产,是市场的价格机制、利益

杠杆在起作用。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节约各种费用,包括生产和交易费用都是为了节约资源、降低成

本,是利益杠杆在起作用。不敢做大的买卖是怕亏本,还是利益杠杆起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自主权

和积极性。而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市场有效调节资源配置的要求。而市场秩序要靠市场规则来保障。

答:平等自愿的交换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交易费用是为了实现交换所付的代价。交易费用很高时,交换变得无利可图,社会的经济效率将降低。说明交易费用包含了哪些内容。企业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问题四:人们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公共事业就应该由政府来办,既然是政府办的事业,就不同于私营企业,不应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公用事业至少应该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免费。但如果政府办这些事业赔了钱,赔的钱从哪里来?政府的钱来自税收,因此赔钱办公共事业,等于是用全体百姓纳的税,去补贴使用这些设施的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对公有事业用的越多,占的便宜就越大,这会造成对公共设施的过度使用,或形成不必要的拥挤。况且这部分人未必都是穷人,对他们的照顾也无助于社会公平。这样看来,公有事业免费或低价收费是毫无必要的。一个社会往往以照顾穷人的名义限价,其实得到好处最多的是富人。这叫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例子之一就是水电的补贴。穷人用水用电只及富人的几分之一,补贴的好处大部分被富人拿去了。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兴建了以补贴价出售的经济适用房,名义上是照顾中低收入人群,事实上低收入的人根本买不起房,房子都卖给了中高收入者。这也是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因为房价低,供不应求,结果有一部分未能卖给真正的穷人,使腐败有了可乘之机。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答: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应尽量做到政府不补贴,也不多赚钱。但由于缺乏竞争市场,这一点很难做到。有一些公用事业带有服务性质,或者为了照顾低收入阶层,收费较低甚至免费,成本由全体纳税人负担。

问题五:

材料:在美国,人们除了劳动收入还有其他收入,例如将钱存入银行可获得利息,拿来买股票可得到股息,将房子或土地出租则可获取租金,等等,这些都是劳动之外的收入,非但在美国如此,在其他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甚至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利息、租金等非劳动收入。可见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我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的话,就会想到:除了劳动,是否还有别的产生价值的要素?现代经济理论的结论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是产生价值的三大要素。这倒不是说资本和自然资源会自动创造出价值来,而是说,有了资本和良好的自然资源,可以帮助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一部分额外的价值不能归功于劳动,而应归功于资本和资源。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努力积累资本,改进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并从中得到非劳动报酬。所以美国人不但有“按劳分配”的概念,还有资本报酬和资源报酬的概念,认为2 / 8

种报酬都是合情合理的当然也是合法的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参考:在市场经济内,除了劳动还有资本和自然资源也可以获得报酬,因为他们帮助增加产出。劳动报酬并不取决于劳动的成本,而取决于它所创造出的价值。然而这引发了社会公平问题。

问题六:材料:一个人挣的钱或者存起来,或者花掉。因此不论在某一年中,或者在某人的一生中,挣的钱应该等于储蓄的钱加上花掉的钱。也有个别的人花的钱比挣得钱还多,他的储蓄是负的,或者说,临死还欠着一屁股债。从宏观来看,一个国家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总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或全国每个人一年中挣的钱的总合等于全体百姓的花销加储蓄。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个人创造的财富有一部分没有返回到个人手中,直接变成了国家的积累。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不计报酬地为社会主义大家庭工作,而国家则负责照顾每名职工的生活乃至生老病死。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参考:从总量平衡看,产出等于消费加储蓄(或再加出口)。储蓄有两种目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储蓄方式也不同。储蓄如果以投资的方式进行,风险大的获利也可能更丰厚。

材料:贫富差距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论是古代或现代;不论是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不论是东方或西

方;也不论是奴隶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不过差距的大小不同。只要差距不太大,百姓相安无事,并不造

成太大的问题。这里关键之点是个人如何看待财富,如何看待富人。如果每个人追求自己的享受(当然不能妨碍别人的享

受),社会能够安定进步。但是如果追求的是享受的名次,则对社会具有破坏力。这一小小的区别可以造成根本不同的后

果。要研究“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经济体制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参考:经济繁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必须照顾少数不幸者的生存条件。幸福只能感觉而无法计量,因而也无法比较。嫉妒心理极有害于经济增长,应从制度和习惯上防止这种心理被挑动问题八:凯恩斯的理论创建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它仍用来作为西方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指导。当然,由于实践经验的丰富,加上几代人的继续钻研,使得大家对这个理论的细枝末节以及相关的条件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推广和应用凯恩斯理论,相反,倒是防止他的理论被滥用。如果一种经济原来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做,机器设备都在满开工作态,或者说,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上是均衡的。此时政府想使经济进一步繁荣,再采用借债或发钞票的办法增加开支,造成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此时生产已无潜力可挖。更多的购买力寻求供应有限的商品,结果必然导致物价水平全面上升,引起混乱。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答:萧条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危险,它打击每一个社会成员。凯恩斯的理论指出政府作为一个大买主可以制止经济衰退的持续和扩大。但在繁荣时再增加政府投资,想进一步促进繁荣,结果适得其反,最后发生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问题九:各人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交换,会发生供应和需求是否匹配的问题。举例说,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人群中有音乐才能或者有音乐抱负的人超过了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结果将有一些可能成为音乐家的人不能得到发挥机会。所幸人的才能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而且比较优势有强弱之分。市场的价格信号可以精确地鉴别出一个人的优势有多

大。歌星有世界级、国家级、地方级、卡拉0K级,这些都不是自封的,而是市场鉴别的结果。仔细想起来,这是一件令

人叫绝的平衡,人们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消费爱好,各人有千差万别的天赋,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使每人都能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整个社会处于最佳地利用它所具备的人力资源的状态。显然,这不是“服从领导安排”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能实现的。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经济体制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答:市场培育了各人的相对优势,提供全社会一切成员都能利用的优势机会。优势是通过比较而体现的,并用价格信号准确地传达给社会中各个成员。市场实现了各种专长的精细的供需平衡。

问题十:求一则生活中的小故事或某一事件,要求在讲述的同时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受到的教育和启发。字数不少于400 字。事例材料具体、详实、充分(10 分)

揭示出经济学原理(10 分)有自己的感受、观点或结论(10 分)字数不少于400字(10 分)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这就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为什么现在流行捆绑销售

在商场、超市里,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产品附加赠送活动。这不禁让人困惑,难道精明的商家一夜之间都成为乐善好施的慈善家了吗?

正如有人所说的,经济人中关于经济人和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是永远存在的,商家的慈善就如同太阳会从西边出来的概率一样——几乎为零。那么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种看似附加赠送的活动其实是一种捆绑销售行为。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捆绑销售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跨行业和跨品牌的新型营销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捆绑销售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优惠购买,消费者购买甲产品时,可以用比市场上优惠的价格购买到乙产品;统一价出售,产品甲和产品乙不单独标价,按照捆绑后的统一价出售;统一包装出售,产品甲和产品乙放在同一包装里出售。

对于企业来说,捆绑销售可以逼近帕累托最优。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如果改变资源的配置已经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利益的前提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得比以前要更好,这就意味着社会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好状态。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捆绑销售可以使联合双方变得比以前更好,使企业资源的配置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就像可口可乐与北京大家宝薯片共同演绎的绝妙搭配好滋味”促销活动就是绝妙地运用了捆绑销售的营销策略。那

么,可口可乐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销售方式呢?我们可以这样看,饮料和薯片捆绑”在一起销售,年轻人在吃薯片的时

候,喜欢喝碳酸饮料,薯片降价,自然会促进这种饮料的销售。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如果将可口可乐和另外一种饮料

捆绑”在一起销售,那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地利用了消费习惯进行产品的捆绑,使其与大家宝薯片双方达到共赢。

面对商家形形色色的捆绑销售策略,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呢?

采取捆绑销售的商品组合往往比单价要便宜很多,这种热烈的让利氛围很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地打开腰包,需要的不需要的东西都买回了一大堆。如果我们买的东西是生活中的必需,而且是可以长期使用的商品,如果不考虑商品的储藏成本以及货款提前支付成本,我们的这种捆绑消费行为是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但是,商场上很多捆绑销售的东西是把一个近期的产品和一个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捆绑起来进行销售,经常情况下,我们还没来得及使用就已经过了使用期,结果是白白花了冤枉钱。

所以,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弄清楚这些捆绑销售里面的学问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在商家促销面前保持理性消费,而不要因为一时头脑发热”后悔莫及。当然,有时商家的促销手段也力图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发,力争和消费者达到共赢,而不是简单地激发消费者的购物冲动。这就要求我们仔细辨别,使自己的消费收益达到最大化而不至于陷入商家的小把戏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