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5年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

20062015年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
20062015年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

2006-2015年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

发展会展业有利于带动我省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更大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增加有效社会购买力。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服务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我省2006-2015年会展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的会展业涉及范围主要包括以投资和贸易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展览、展销和经贸洽谈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配套的研讨会、论坛等。

一、我省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

1、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全省会展场馆总建筑面积为34.2万㎡,建筑总投资17.6亿元,可供展览面积23.1万㎡,其中:福州市可供展览面积和会议厅面积7.5万㎡、厦门市可供展览面积10.3万㎡、泉州市两个大型会展场馆可供展览面积3.7 万㎡、漳

州市现有展室可供展览面积2.0万㎡,全省展览场馆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江苏等省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邮电通讯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人均电话拥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交通运输、广告信息、包装印刷、酒店宾馆、娱乐购物、金融服务、旅游观光等会展配套业软硬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到目前为止,全省约有会展专业企业100家,为会展提供策划、宣传、组织、装饰、布展、接待、翻译等服务的企业有450家左右。这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的日臻完善,使我省具备了举办多种形式的大型展览和国际、国内会议的能力。

2、树立了若干会展知名品牌,举办和参加了较高级别的会展活动。已树立的主要会展品牌有“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5.18”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南安建材经贸洽谈会、全国(晋江)陶瓷博览会等。这些会展每届展出的摊位均在1000-2000个,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2004年的数据统计,我省举办的会展中,国际性、全国性、省内区域性会展,分别占41.7%、15.6%和42.7%,国际性和全国性的会展已占较大比重,其中展销本地产品的约占36.5%;2004年,我省共组织参加了43个著名的国际性展(博)览会,展位总数达

1500多个,较上年分别增长约23%和31%。

3、发挥近台优势,创办“海峡”特色展。从1990年开始,两岸会展界人士频繁接洽,相互探讨,寻求合作。1990年11月26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台湾汽车同业公会协办的“汽车工业厦门展示研讨会”在厦门富山国际展览城隆重开幕,这是两岸首次以民间形式联合在大陆举办的一次成功盛会。从此,每年都有海峡两岸合作的各种会议、展览在厦门市举行,如中国(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等,厦门市成为台商到大陆参展的首选城市,举办的“海峡展”期数和展示面积高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福州、泉州、漳州、石狮等地也掀起了举办不同行业“海峡展”的高潮,如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石狮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等。目前有的展会已成为影响较大且每年举办一届的例会。这些会展为今后海峡两岸会展业的双向合作、交流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海峡展”密切了两岸经贸关系,发挥了我省近台的优势,体现了我省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特色。

4、完善便利涉外会展的口岸制度。我省口岸办、各级海关、边检、商检、海监、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等部门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商检、卫检、动植检部门建立

了“三检合一”制度,厦门口岸除了可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商务、旅游客人办理落地签证外,还可为来厦台湾同胞直接办理落地签证,这些都为来福建参加展览和国际会议的人员进出和展品通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心城市的聚展效应尚未得到较好体现。与国内的其他主要会展城市比较,我省中心城市在会展规模、专业化水平、国际化程度以及知名度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省内现有会展企业规模偏小,专业门类不全,技术手段落后,不适应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场馆的建设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发展。

2、交通等配套条件未能充分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我省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以及财力有限等原因,与会展业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投资不足,交通运输、会展环境等软硬件条件与发展会展业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3、会展业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我省会展业一直以政府主导为主,商业化运作起步较晚,行业管理不健全、服务不配套,企业竞争不规范,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专业

人才比例偏低的情况较突出,全行业的组织策划水平、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会展业管理制度上还存在诸多障碍。会展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尚未建立科学的统计评估体系,缺少明确的行业发展规划。会展业长期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中介机构力量不强,行业协会组织不健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发展形势分析

(一)来自国内的竞争。当前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会展业的发展对我省会展业发展已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今后十年,预计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展览会将主要在三大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举办。环渤海经济区依托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的北京市,将形成中国最重要的会展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是我国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通过上海市的带动,长三角都市带稳居我国第二会展中心的地位;以广州市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带,借助广交会的基础和来自香港、澳门会展业强大的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持,将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腹地,形成我国南部的会展中心。我省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自身规模偏小,在发展会展业方面难以与上述三大都市带相抗衡,我省的会展业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我省会展业任重

而道远。

(二)来自港澳的竞争。随着CEPA的实施,香港以及澳门与内地经贸联系更加紧密,港澳会展业向内地转移的步伐将加快,并按照比较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原则推进。此外,国外会展企业,包括一些高增值的跨国公司可能到香港设立公司,并通过香港这条“绿色通道”进入国内市场。港澳地区是市场经济体系较成熟的地区,其经济与世界经济早已接轨,并以发达的服务业著称。就会展业而言,港澳地区因其在引进世界先进人才、资金和技术方面拥有较大优势,会展业相当发达,国际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内地。港澳会展业的转移,对我省会展业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三、2006-2015全省会展业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台海经济、依托中心城市、拓展内陆腹地、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化经营策略,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为指导,以服务我省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培育和完善会展服务产业链为

重点,突出“海峡”优势和特色,不断拓展会展业发展的空间和规模,提高我省会展业的服务质量和辐射能力,着力建设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相适应的会展都市群。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服务我省经济发展大局,不断拓展区域协作。以服务我省各地优势产业发展为主,并逐步加强与周边市、省的区域协作,为周边地区会展业发展提供服务,探讨建立省内、省际区域会展业的协作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2、完善会展服务产业链,培育会展产业集群。加快会展体制改革,做大做强会展龙头企业,大力促进交通运输、旅游、食宿、通讯、翻译、广告、印刷包装、展览工程等会展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协调好会展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体制改革,大力培育会展产业集群,提高会展科技现代化水平,壮大我省会展业的总体实力。

3、拓展和提高会展品牌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我省服装鞋帽、建材、工艺品、园艺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其它名牌产品在东南沿海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专业会展,

巩固与创建一批属于我省的中国东南沿海、全国性、国际性的会展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4、突出“海峡展”优势和特色,促进两岸会展交流。充分发挥我省已形成的“海峡展”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会展业的双向交流、合作与发展,不断拓展海峡两岸品牌展,促进展会规模、影响力及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三)总体目标

我省会展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向大型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会展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会展及相关服务行业的管理,促进会展业及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至2010年实现向全国较强的二级会展都市群跨越,至2015年实现位列全国二级会展都市群前列的目标,使福州、厦门、泉州市成为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若干专业的会展中心。经过十年的努力,力争把我省会展业发展成为开放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布局基本合理并具有鲜明特色、较大影响力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会展业强省之一。

1、总量指标

2006-2010年间我省会展业直接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2011-2015年间平均增长16%左右,2010年全省会展业直接收入达9.6亿元,约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15%,2015年会展业直接收入20.3亿,约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25%,会展业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快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2、综合素质目标

(1)会展服务质量及科技水平。加快本省会展场馆及会展企业的国际质量认证:到2010年,福州、厦门两大会展城市各有3-5家会展场馆或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到2015辏沂∮幸欢ɑ嵴故盗Φ钠笠涤氤」荩ㄔ?0家),全部通过国际标准认证。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大力培植以现代化手段开展会展活动的企业,主要会展场馆基本实现科技现代化。从壮大企业和完善职能入手,增强会展专业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能力,实现从粗放型办展向集约型办展的转变。加强法制建设与监管力度,杜绝会展中的伪劣行为。

(2)会展专业人员数量及教育水平。加强办学,加快培养专科或本科学生,以满足会展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今后10年,我省由高等院校培养及从省外、国外引进的会展专业策划、会展

设计、翻译、会展管理等人才数量,每年以16-20%的速度递增。

(3)会展级别及类别。今后5-10年,力争把国际性会展比重从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把全国性的会展比重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25%以上,并将这些会展办成名符其实、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有影响的会展。在继续做好传统的投资贸易类会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规模的专业性会展。

(4)展馆面积利用率。鼓励会展专业企业走兼并与联合的路子,提高展馆面积利用率。到2010年我省会展场馆面积利用率达24%,2015年提高到40%。

(四)发展阶段和步骤

1、快速发展期(2006-2010年)。根据会展业投入与产出周期较长的特点,以及我国会展业市场准入的充分性特征,本规划期为创立品牌期。到2010年,我省会展业实现会展品牌的突破,拥有5个以上在东南沿海知名的会展品牌、3个以上全国知名的会展品牌,并在全国二级都市群中拥有较强的的会展能力。

2、整合提高期(2011-2015年)。与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期限相吻合,本规划期为

整合提高期。要不断培育和完善会展服务产业链,实现会展资源的科学整合,向知识密集型、高技能型会展业发展,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会展产业集群,至2015年实现位列全国二级会展都市群前列的目标。

四、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方向

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的要求,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厦门经济特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与泉州侨乡工贸中心城市的先导作用;以福、厦、泉三个沿海中心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带动省内各设区市的中心城市会展业发展,促进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的合作,推动与内陆省份的协作,不断开拓我省会展业的发展腹地、市场空间和辐射范围;进一步发展“海峡展”,加强对外办展,吸引外商来闽办展,全面提升与台、港、澳及国外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二)发展重点

1、重点地区。按照“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合理布局、分工协作”的要求,用10年左右

的时间,着力构建以福州为主体的会展中心城市区域和以厦门、泉州、漳州闽南金三角为主体的会展中心区域,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省际区域性会展中心,2010-2015年间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个城市先后跨入我国会展名城的行列。

(1)福州市对现有优势品牌进行提升,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主要以“5·18”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及汽车、电子、石化展等为重点发展品牌,利用区域协作,着眼于我省和周边省、市的优势产业,发挥对台区位优势,选取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举办专业性会展,将会展业的发展与我省的优势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成为我省大型综合性会展中心。

(2)厦门市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最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重要的城市品牌,以及海上与航空交通的优势,以“9·8”投洽会、台交会、国际石材会及食博会、体博会、礼品展等为重点发展会展品牌,并着眼于当地经济特色和特区优势,发展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会展业,成为我省外商企业会展中心。

(3)泉州市进一步利用已经形成的服装、鞋类、树脂工艺、建材、陶瓷、茶叶等优势产业,

将已经创立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晋江国际鞋博会、晋江陶瓷博览会、南安建材贸洽会、南安官桥粮食交易会等专业会展品牌做大做强,成为我省重要的专业会展品牌区。

(4)漳州是我省高新农产品和创汇农业主要产地,集中了全省大部分花卉、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成功举办农产品展会的经验,要进一步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办好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和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大会等园艺与农业专业会展。

2、重点专业。根据我省确定的“壮大电子信息、石化、机械战略产业,提升轻工、纺织服装、建材、冶金、林产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光电、软件、新材料、生物制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海洋经济、旅游等产业,提高服务业水平”的产业发展方向,今后10年我省重点发展以下专业会展:

(1)投资洽谈类专业展。以办好“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5·18”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等为主,适当举办其他投资洽谈会。同时,要有选择地参加各省区举办的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投资洽谈会,以加强我省招商引资工作。

(2)轻纺产品专业展。在提高纺织品、服装、鞋帽、工艺品、塑胶制品等现有专业展的基

础上,进一步发展皮革、羽毛(绒)制品、食品加工等专业展。

(3)机械建材产品专业展。在抓好陶瓷、石材、水暖器材等建材专业会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汽车、工程机械、电机电器类专业展。

(4)农林产品专业展。继续以花卉、果蔬展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粮食、食用菌、水产品、有关绿色食品等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农资、饲料等专业展。

(5)电子信息产品专业展。根据我省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字视听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和软件产业发展较快的特点,拓展电子信息产品及其应用等专业展。

3、主要形式

(1)订货展与零售展。办好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等重点会展,适时引入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能源、原材料、技术装备等生产资料以及家庭轿车、电脑、数字产品、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服装鞋帽、重要农产品等消费品的订货展;适当承办扩大内需、提高本地消费功能的零售展: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及其他节日以及换季性消费的时机,举办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展销会、促销会等地方性零售展,发挥会展的终端促销功能。

(2)国际展与出国(出境)展。我省会展活动中,国际性会展已占有相当比重,外来客商以东南亚、港澳台为主,今后要努力做好北美、欧洲、东亚客商的招商工作;目前我省的出国(出境)展规模居全国前五位,发展潜力仍然很大,要充分利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途径,着力发展国际展与出国(出境)展,加强与国(境)外的商贸往来,扩大我省会展业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推动我省经济进一步全球化。

(3)全国展与省内展。要多承办一些全国性的大型会展活动,扩大我省会展的规模和影响。除结合我省优势产业及品牌产品,举办全省性和省内区域性的省内展外,还要积极参加国内边境城市所举办的边贸展及到全国各地举办展销会,扩大闽货销售渠道。

(4)网上虚拟会展。以“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展会规格、质量,创建优势品牌,扩大网上虚拟会展的规模、作用和影响。省内各名牌会展逐步实现同步举办网上会展。

五、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

(一)宏观管理方面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加快会展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改变以政府组织办展为主的会展体制,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以服务为主,协助做好展会的指导、协调、宣传、招商招展等工作,理顺政府与办展企业、参展商的关系,按照“三效四化”,即效果、效率、效益,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原则,逐步改由境内外会展企业为主导办展。在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会展城市会展资源的利用和会展专业化分工加强指导,避免各城市会展业陷入恶性竞争中。对名优特产品和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的产品参展给予享受优惠待遇,对重要会展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对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给予享受信贷、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健全会展行业协调与自律机制,保证会展业健康发展。以省商贸协会会展业专业委员会为基础,筹建省会展行业协会。市一级除在福州、厦门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外,支持有条件的其它设区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会展行业组织要加快建立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包括服务标准、资质评定、信息发布、人才培训和诚信建设等内容,使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并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会展业的服务与协调;有条件的城市和产业领域要成立专业展览

公司等,使会展业步入分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的轨道。

3、完善会展业发展的市场规则。抓紧建立和完善我省会展业的地方立法,完善会展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展会评估制度,加强对办展企业信誉、参展产品质量监督。加强对会展中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会展主办单位要建立展会现场侵权投诉程序,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强巡查监管,防止参展单位侵权和参会单位通过展会组织造假。加强展会安全保障,主办单位要落实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展会安全保障工作的检查监督。

4、建立健全会展统计与信息系统。我国已把会展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独立行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但尚未制定会展统计指标和具体的统计细则。为满足我省会展业发展和管理对会展统计资料的需要,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会展业统计指标、统计核算标准和规程,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会展企业应建立会展统计分析制度,并根据需要建立会展资料库、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

(二)具体操作方面

1、以本省战略产业、重点产业及名优产品为依托,进一步提高会展业的专业化水平。通

过逐渐探索,创立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专业展品牌,增大重化产业及高科技产业的专业展比重,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2、借鉴成功的经验,适当增加会展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借鉴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走“先培植项目再建设场馆和展馆基础设施民营化”,福州金山国际会展中心走“以展养馆、分步建设、逐步完善”路子的成功经验。今后10年要严格控制会展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对缺少展馆的地区,政府可适当扶持,重点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会展场馆建设,使我省的会展基础设施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3、依托“数字福建”,进一步发展虚拟会展业。继续借助“数字福建”建设,抓好现有虚拟展会的整合工作,利用和发展好虚拟会展的载体,不断提升会展层次,扩大会展规模,吸引更多的国(境)内外、省内外的参展商、企业参与网上会展与交易,发挥网上会展“规模大、成本低、效益好、持续时间长”的优势。

4、多方式、多渠道拓展出国(境)展和进省展。大力发展出国(境)展,鼓励展览企业以单独或联合方式到国(境)外举办展览会。通过参加中央各部委、中国贸促会、我省外经贸系

统和省贸促会以及企业组织的出国(境)展,使出国(境)展与国内展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相适应。加强与国(境)外客商和会展企业紧密联系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展览会联盟、国际展览局等国际会展组织以及会展发达国家有关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引进国际(境外)展览公司到本省设立分公司或移植、引入国(境)外品牌展会,吸引国(境)外客商到我省参展、办展,扩大现有的重要会展外商展区的总体规模。

5、加强培育会展支柱企业。着力解决会展业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缺乏规模效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会展企业的竞争力。近年内重点在福州、厦门两大会展城市,依靠现有会展企业的联合与兼并、股份制改造、吸引内外商投资等途径,培育若干个会展支柱企业。开展会展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组织会展企业向兄弟省市和本省的先进企业学习,组织企业间的经验交流,引导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会展业经营方式转变,着力提高会展的规模、档次和质量,走效益型办展的路子。

6、加快会展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努力培养和建立一批从事会展策划、广告制作、拓展组团、展台布置、展位安排、会展报关和展会促销的会展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强化会计师、

律师、审计师和金融、贸易专业服务配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会展企业通过委托高等院校培训、送国(境)外参加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会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积极扶持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的“旅游展览”本科专业和厦门国际展览职业学院、福建高等商业专科学校会展人才培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重点培养会展专业高、中级人才;支持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尽快建立会展行业职业经理人的评价体系,加快健全会展人才合理使用机制。

7、引进外资外企,支持民企发展,促进会展业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重点是吸引国外跨国会展企业来闽投资办展,通过利用外国资本,获得品牌项目和管理技术,为追赶国内先进会展城市和国外会展发达国家的水平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港澳台展览公司目前到国内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大力引进境外会展企业与资金,改善我省会展业发展的状况;鼓励与支持发展民营会展企业。

8、培育和发展会展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前向产业,形成以大型会展专业企业为核心,以交通运输、通讯、旅游、餐饮、住宿业为支撑,以广告、印刷、装修、布展、翻译企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魏景飞,2010),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展业发展出现新趋势 由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大幅度下滑,美国经济萎靡不振,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危机过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试图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欧美经济开始复苏,未来几年将逐步增长,发达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李智玲,200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新一轮国际分工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包含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策划与管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手段等)在内的垂直

分工。会展业随之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外包化、人才化和跨业态经营等特点,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且总体趋势不变,未来几年,环保依然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所以环保产业将引领全球产业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成为产业主导,迫切需要借助会展这一平台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 (二)国内经济环境稳定,会展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20年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维东,2011)。未来在我国总体经济长期趋好、产业全面升级、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基调、国民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会展业将得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展业的重大主题(崔铁岩,2010)。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业内学者陈泽炎认为这“反映着我国会展业的成长壮大和国家给予的重视与关注”。另外“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经济与政策,特别是对服务业的总体布局的规划,都为我国会展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会展市场化水平低下 我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总体来说还不高,具体表现在: 1.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导向不足,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行业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 析和前景预测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上海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别从发展背景、会展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角度来解说,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最后根据世博会和APEC会在上海的召开预测出上海会展业的前景。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国际展览;现状;前景

目录

绪论 近几年来,我国的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业余到专业,在我国,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龙头,上海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出海口,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因此研究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可以让我们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上海会展业能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会展业发展背景 1.地理环境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 2.发展过程 (1)上世纪80年代初期 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 (2)90年代 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了1999年,上海的会展数量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 (3)21世纪以来 上海市会展猛增至270个,会展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2001年上海会展业更呈现蓬勃生机,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专业的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会展业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方兴未艾的上海会展业,有力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行业基本情况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牵涉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绝大多数行业均将告别高速增长,我国会展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会展业新常态,表现为增速减缓、体制滞后、竞争加剧等变化。目前,我市会展业也一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其进一步发展,无法更好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因此,亟需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与总结。 一、我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物质支撑,会展中心在我市的会展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举办各种展览和会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此外,XX市的交通具有海、陆、空的综合优势,全市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相互衔接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众多酒店和宾馆经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也将带动会展旅游业整体水平向高端发展。综上所述,我市举办会展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且日臻成熟。 (二)展会规模逐步扩大

展览总规模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会展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中心至今累计观展人数超过700万人次,展会品牌、拉动效益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XX会展业持续努力打造特色会展品牌,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展会发展战略,举办4场“惠货全球行”、14场“惠货全国行”活动。另一方面扩大外延、加深内涵,至今以会展中心为平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南国书香节暨XX书展、现代农业成果博览暨农业招商会、旅游博览会、台湾精品博览会、广电车展、鞋文化节等具有鲜明城市特色、较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这些展会逐渐形成了知名度并常态化。此外,会展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路线,坚持面向全国招展,提升会展的广度和内涵,先后引进了儿童用品展、华南工业展、服装节、购物节、茶博会、性文化节等项目,并重点打造了车展、房展、婚庆文化博览会等本地消费类展会。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在促进我市经贸和文化交流,活跃区域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市场消费,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推动、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四)会展产业链已经形成 目前我市会展产业已初步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会展产业链。会展产业链围绕会展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相关企业以会展业为依托,积极寻求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会展活动的发展。在每年举办大小林立的会展活动的促进带动下,会展广告、会展物流、展会布展、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商务服务等业务得以稳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在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根据会展业1:9的拉动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很强的综合经济,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可达1:9甚至1:12。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开发,使其迅速成长为服务业中一个比重很大的产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展业也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朝阳产业。其中,我国西南片区的会展业的发展依托城市——成都市,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成都市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在自己慢慢探索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品牌会展,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会,糖酒会等著名会展。其中,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由此可见,会展业对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5年,成都市会展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展会、论坛、节庆赛事活动的数量增长基本保持在5%的同时,会展业直接收入及综合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5%和11.3%。在成都市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会展经济表现令人惊喜: 3月26日-28日,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26次在成都举行,国际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有来自法国、德国等3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本届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次超过30万,成交总额为226.67亿元,比去年春交会增长8.8%,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19.5亿元。 6月3日-6日,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议和展览——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在蓉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围绕“迎接3D打印3.0时代”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月中旬,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首次移师西部选址成都,吸引了来自40余家国内外机场高管、3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在内的全球逾600位参会嘉宾。 7月15日,成都市本土规模最大的自办展——成都国际家具展圆满收官,两期展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100余家,共接待观众26.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1.1万人次,大众消费者5.5万人次。展会两期现场成交总额136亿元,现场零售9000万元,拉动服务业增收达10.2亿元,创历届新高.....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业依托城市,确实是发挥着属于她的“西部龙头”作用,在成都市欣欣向荣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带动下,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订稿

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际市场的会展业和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工业,会展业已是一座城的城市名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随着文明社会建设的向前推进,人们对物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渐长,会展业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本文基于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市场机制、组织管理模式、硬件和软件建设、会展业竞争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Abstract: Exhibition industry, tourism,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re called the world three big smokeless industries.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card of a city and the "booster"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ized society, people are having growing demand for 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ural exchanges. Based on the domestic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market mechanis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xhibition industry, exhibi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自20世纪末期开始,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会展业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会展数量增加,品类增多,规模扩大,覆盖面提高,直接收入大幅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150个国际标准摊位以上的会展,由1998年不到100场次增加到2001年的180多场次,会展直接收入由1998年的2500多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亿元。国内会展业自1997年以来以20%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国性协会参与的会展超过1300次,其中国际展和国内展各占一半;2001年突破2000次,会展收入约40亿元。另据国际展览联盟统计,2000年全球大型国际会展4000多次,会展收入2800亿美元。 会展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恰如做菜用的“味精”,产业带动效应较强,间接收益大大超过直接收益。通过会展所达成的招商引资协议额、贸易成交额,由会展带来的旅游收入等相当可观。从目前来看,会展业对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位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发展等,逐渐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浙江会展业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迁紧密相关。 (一)会展活动出现较早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向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明清以来,杭嘉湖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达,对于推动形成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以丝绸、纺织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茶叶、丝绸和工艺品为大宗的出口贸易也相当可观。宁波、温州、杭州相继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外国机构和商人陆续进驻,城市建设和功能得到新的扩展,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集聚、信息汇聚、商品交易和商业服务等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零星的会展活动开始在中心城市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会展活动,当属1929年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这个由当时国民党省政府主办的西湖博览会,自6月6日至10月10日,历时128天,共设8馆2所,授奖3000余个,参观人数突破2000万。西湖博览会属国内首创,与巴拿马和巴黎博览会一起,成为当时国际上的三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以“振兴国货”为宗旨,在提高国货特别是浙、杭产品声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西湖与浙江的知名度。于1934年在杭州建立的绸业市场,则具有展示丝绸精品、便利绸商交易的功能,日成交丝绸1000—1500匹。杭州是建国前国内会展业出现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但从30年代末期至解放前夕,由于战乱、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等原因,浙江会展业几乎陷于沉寂的境地。 (二)会展成为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 自1949年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兴建了一批工业项目,市区人口不断增加,市区范围逐渐扩大,杭州成为浙江会展活动的中心。为了满足一些大型活动的要求,省和杭州市兴建了大型活动场所和旅游设施,如省人民大会堂、杭州饭店、省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09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设立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加快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物流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对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物流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4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1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 75倍,年均增长11.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7. 6%。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 58亿亿元,比2009年增长2.48倍,年均增长19. 9%。互联互通能力提升。依托高速公路“一日交通圈”、“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骨架网和“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围绕产业聚集、消费取向和货物流量,先后开通了面向韩国的货运航线和面向中亚的“长安号”货运班列,西安铁路枢纽形成了2亿吨/年货运能力,全省货运总量从2009年的8.6亿吨提高到2014年的15.7亿吨,年均增长12. 8%。建成各类物流园区32个和一批物流配送中心,营业库房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左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专用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等技术迅速推广,物流信患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流功能不断完善。西安被确定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宝鸡、榆林、咸阳被确定为全国物流园区二级布局城市。西安咸阳机场航空一类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一类口岸及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后获批。西安国际港务区构建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平台,开展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得国际国内港口代码,内陆港模式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加快,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0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57家,其中5A级4家。新加坡普洛斯、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布局陕西,招商局物流、中铁物资等央企在陕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初步形成了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我省物流业仍处于生长期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一是物流理念意识还不够强。对物流业的服务业属性和产业地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一〕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共性,它作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商务平台和交流中介,但同时它又不同于其它服务性行业,具有自身的个性,企业通过参加会展进行新技术、产品推广,可起到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同时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树立品牌形象,具有其他服务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事实上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会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有的是立竿见影的,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作用的。会展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财富论坛和apec会议在上海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以及推广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及商贸中心的地位,带动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每一次会议或展览的举办将吸引大量的商务客和游客,即必然会带动交通、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会展业的继续发展,将使展览、会议场馆的数量增加,从而加快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 〔四〕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的作用。由于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充沛、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有会展业的发展将带动交通、旅游、餐饮、基础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增加大量的社会就业岗位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北京申奥成功,就将造就几百万个就业机会。在中国,会展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但是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二、加入wto后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目前每年中国举办的各类会展超过1200个,是改革开放前二十几年内国内会展数量总和的10倍。据不全统计,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2001年已超过1500个。从类型上看,会展已由综合性发展成为专业性,如汽车展、工业展、留学教育展等,并有一些专业会展得到了业界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国内目前展览场馆有147个,部分展馆已具备举办国际展会的相应配套设施。会展主办单位除专业会展公司外,各专业协会、中介机构、广告公司、媒体、群众机构、院校等也纷纷加盟。与此同时会展业为主办者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经济的空前繁荣,中国的会展业正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已达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也达到120多亿人民币。(资料来源:作者调研所得)

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发展现状 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 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 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多篇范文)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 一、我市物流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分工,我市以运输、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等为主的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截止目前,市货运企业达到3000余户,拥有营运货车18000余辆,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约128 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我市涌现出千千佳物流、正大物流、中邮物流、宇通物流、铁力货运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时风集团、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随着我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现有商业集团的壮大、商贸集中区域的形成和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的明显增强,我市作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二、我市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是鲁近年来,随着全西乃至进军中原地区的“桥头堡”。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物流产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周边没有辐射性强的一线城市。为此我市加快了物流中心建设,力争使我市物流中心成为鲁西区域物流服务功能最强、服务竞争优势最大、服务品牌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枢纽。 2、交通优势显著我市是京九铁路、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黄金十字架的交汇点,青银高速公路和104、105、106、308、309等5条国道以及9 条省道相连接,济聊馆高速公路与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相

连接,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3、产业优势较强多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形成门类齐全,产品独具的工业产业体系。目前,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设备、化工、生物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电解铝、铜冶炼、客车等重点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余家,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240 余家、过亿元的企业20余家。目前,韩国希杰、香港华润、四川希望、中冶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入住。同时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需要外运。 三、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理念落后,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由于物流行业投入大、回收期长,且要建设一定面积的仓储设施,因此,对物流业的发展要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物流业的起步发展。从我市整体情况来看,缺乏系统性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尤其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政府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