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填空题

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35.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比例较高。

36.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37. 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 体内靠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由和由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 钠泵能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 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和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称之为和。

43. 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力和酶活性。

44.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 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作用,以为单位倾囊释放。50.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

的,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

为,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和;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和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和 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60.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三、选择题

A型题

6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D.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6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

A.仅在内表面........ B.仅在外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

6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两侧的浓度差........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膜通道的激活........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64.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65.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66.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入胞

67.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易化扩散

E.入胞

68.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出胞和入胞........

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69.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

E.入胞

7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C.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入胞

7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72.下述哪项不属于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A.结构特异性........ B.具有电压依赖性C.有饱和性........ D.有竞争性抑制

E.与膜通道蛋白质无关........

73.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 cAMP........

B.三磷酸肌醇(IP3)

C. 二酰甘油(DG)........

D.cGMP

E.肾上腺素

74.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

A.腺苷酸环化酶........

B.G-蛋白

C. 蛋白激酶A........

D.蛋白激酶C

E. 蛋白激酶G........

75.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

A.12倍........

B.30倍

C. 50倍........

D.70倍

E. 90倍

76.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

A.2倍........

B.5倍

C. 10倍........

D.20倍

E. 30倍........

77.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78.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

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D.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E.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79.一般细胞用于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所获得能量的

A.3%........

B.6%

C. 33%........

D.66%

E. 10%........

80.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8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8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阈电位

B.阈强度

C.基强度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动作电位的幅度

8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84.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肌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8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86.刺激阈值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8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

88.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89.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

项是错误的

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90.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91.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92.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93.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

B.峰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94.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神经冲动 D.动作电位

E.局部电位

95.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生在

A.阴极下方

B.阳极下方

C.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

D.阴极或阳极之间

E.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

96.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复极化

E.反极化

97.估计神经纤维每兴奋一次,进入膜内的Na+量大约只能使膜内的Na+浓度增高

A.1/800

B.1/8000

C.1/80000

D.1/800000

E.1/8000000

98.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D.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99.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感受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锋电位

100.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A.K+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

C.Ca2+的平衡电位

D.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101.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10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E.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103.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增加二倍

D.减少二倍

E.保持不变

104.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A. K+内流

B. K+外流

C. Na+内流

D. Na+外流

E. Cl-外流

105.Na+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基铵

E.六烃季铵

106.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B.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0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08.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中,正后电位出现在A.阈电位之后

B.超射之后

C.锋电位之后

D.负后电位之后

E.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后

109.神经纤维上峰电位的持续时间若为2.0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

A.100次

B.200次

C.400次

D.500次

E.1000次

110.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

D.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三、选择题

111.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11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B.钠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差

E.超射值

11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

B.传导速度慢

C.衰减性传导

D.跳跃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1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115.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C.双向传导

D.不衰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16.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E.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117.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C.神经干动作电位

D.锋电位

E.后电位

118.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有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119.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120.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

B.细肌丝

C.肌纤维

D.粗肌丝

E.肌节

121.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的长度通常约为

A.1.5~1.7μm

B.2.0~2.2μm

C.2.5~2.7μm

D.3.0~3.5μm

E.4.0~4.2μm

122.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A.明带

B.暗带

C.H带

D.明带和H带

E.暗带和H带

123.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2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 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125.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12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

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

E.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127.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钾离子通道开放

B.钠离子通道开放

C.钙离子通道开放

D.氯离子通道开放

E.氯离子通道关闭

128.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C.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D.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

129.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脂酶

B. ATP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酯酶

E.胆碱乙酰化酶

130.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131.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 Ca2+与横桥结合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肌节缩短

132.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多巴胺

D. 5-羟色胺

E.去甲肾上腺素

13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C.四乙基铵

E.α-银环蛇毒

135.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3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A.双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易受药物的影响

13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1的关系,与兴奋所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被清除有关

A.0.5ms

B.2ms

C.5ms

D.10ms

E.20ms

13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被动张力

B.前负荷

C.后负荷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139.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40.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三、选择题

141.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

A.幅值变大

B.幅值变小

C.发生复合

D.仍独立存在

E.频率变低

142.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3.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4.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45.平滑肌中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46.多单位平滑肌的主要特点是

A.静息电位不稳定

B.具有自律性

C.不受外来神经的支配

D.不受化学递质的影响

E.各细胞活动时各自独立

147.平滑肌细胞被刺激时,钙离子来自

A.钙调蛋白

B.肌钙蛋白

C.肌浆网

D.细胞外液

E.肌浆网和细胞外液

148.下列哪项不是平滑肌的特性

A.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较长时间

B.细肌丝中含有肌钙蛋白

C.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

D.肌浆网不发达

E.肌丝结构不像骨骼肌那样整齐、规律和有序

B型题

A.脂质

B.糖类

C.蛋白质

D.糖脂

E.胆固醇

149.功能活跃的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150.在细胞组成中,分子数最多的是

151.在质膜中含量约为2%~10%的物质是

152.在膜结构中主要起屏障作用的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继发行主动转运

E.出胞153.Na+、K+逆浓度差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154.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155.氧由肺泡进入血液是

156.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属于

157.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

A.受体

B.G-蛋白

C.二酰甘油(DG)

D.肾上腺素

E.磷脂酶C

158.可以起第二信使作用的物质是

159.可以起第一信使作用的物质是

160.属于膜效应器酶的是

161.在一定条件下能激活膜效应器酶的物质是

A.5倍

B.10倍

C.15倍

D.30倍

E.60倍

162.以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

163.以神经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

A.K+

B.Na+

C.Ca2+

D.Mg2+

E.Cl-

164.细胞膜在安静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165.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166.能与钙调蛋白结合的是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167.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168.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减小,称为

169.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离子外流引起170.安静时细胞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A.K+外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平衡电位

E.Na+平衡电位

三、选择题

17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接近于172.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接近于

173.神经纤维峰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

174.神经纤维峰电位下降支的形成是由于

A.阈电位

B.峰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75.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现的是17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17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K+外流至膜外,可暂时阻碍K+进一步外流,结果形成

178.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基铵

E.六烃季铵

179.选择性阻断Na+通道的物质是

180.选择性阻断K+通道的物质是

181.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物质是

A.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2.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183.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时程时,肌肉出现

184.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

185.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时,出现

186.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几乎都属于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87.组成粗肌丝的蛋白质分子主要是

188.能和横桥呈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189.构成细肌丝主干的蛋白质分子是

190.在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191.在安静时阻碍横桥与收缩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动作电位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192.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用

193.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是

194.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

195.终板电位是

A.肌原纤维

B.肌节

C.明带

D.暗带

E.H带

196.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197.肌肉收缩时,长度无变化的是

A.前负荷

B.后负荷

C.肌肉收缩能力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19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199.肌肉内蛋白质或横桥功能特性的变化,能影响X型题

200.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等组成

B.在膜的脂质中以磷脂类为主,其次是胆固醇及少量的鞘脂类

C.膜脂质都是一些双嗜性分子

D.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E.脂质双分子层包含的自由能最高,故最为稳定201.对于细胞膜来说,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

B.细胞膜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

D.细胞膜是细胞外的各种刺激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

E.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通过细胞膜202.对单纯扩散速度有影响的因素是

A.膜通道的激活

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物质的脂溶性

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膜两侧的浓度差

203.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B.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氨基酸

C.O2的跨膜转运

D.单胺类递质的再摄取

E.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

204.在下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中属于被动过程的有

A.单纯扩散

B.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C.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出胞

E.入胞

205.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入胞

E.出胞

206.Ca2+通过骨骼肌细胞肌浆网膜的方式有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E.入胞

207.K+进入细胞内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耗能

B.借助泵

C.借助通道

D.被动过程

E.顺浓度梯度

208.属于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高速度

B.饱和现象

C.有选择性

D.竞争性抑制

E.通道的开关有一定条件

209.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有饱和性

B.有结构特异性

C.有电压依赖性

D.有竞争性抑制E.与膜通道蛋白质有关

210.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直接分解ATP为能量来源

B.逆电-化学梯度进行

C.有转运体蛋白的参与

D.有泵蛋白的参与

E.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三、选择题

211.关于钠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

B.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C.细胞膜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

D.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E.建立的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基础212.下列关于Ach门控通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结构为α2βγδ的梅花状通道样结构

B.每个亚单位的肽链都要反复贯穿膜4次

C.与电压门控通道分子结构类似

D.Ach的结合位点在α亚单位上

E.激活时直接引起跨膜离子流动

213.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甲状腺激素

B.三磷酸肌醇(IP3)

C.二酰甘油(DG)

D.磷脂酶C

E.肾上腺素

214.属于膜效应器酶的物质有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脂酶C

C.三磷酸肌醇

D.二酰甘油

E.G-蛋白

215.细胞生物电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要细胞未受刺激、生理条件不变,静息电位将持续存在

B.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

E.细胞的跨膜电变化在整体功能活动中无关紧要216.兴奋性是指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217.一般可兴奋细胞是指

A.腺细胞

B.肌细胞

C.骨细胞

D.血细胞

E.神经细胞

218.Na+通道的特点是

A.去极化程度越大,其开放的概率也越大

B.开放和关闭非常快

C.有激活、失活和静息三种状态

D.是化学门控性的

E.能被河豚毒阻断

219.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正确的是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相当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大小是一样的

D.它是个变化的电位

E.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220.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B. 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C. 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

D.减小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E.相当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22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组成包括

A.峰电位

B.终板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超射值

222.属于局部电位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感受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锋电位

223.下列关于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不出现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C.刺激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之增大

D.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

E.是全或无的

224.神经纤维峰电位的形成机制,正确的是A.上升支由 K+内流引起

B.上升支由Na+内流引起

C.下降支由K+外流引起

D.下降支由 Na+外流引起

E.下降支由Cl-外流引起

225.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单向传导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226.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耗能多

B.传导速度快

C.衰减性传导

D.跳跃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227.关于动作电位的引起,正确的是

A.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外加刺激称为阈刺激

B.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C.阈刺激和阈电位是用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重要概念

D.阈刺激和阈电位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起触发作用

E.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

228.局部反应的特点是

A.不是“全或无”式的

B.没有不应期

C. 不发生叠加

D. 电紧张传播

E.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29.骨骼肌收缩时,长度发生变化的是:

A.明带

B.暗带

C.H带

D.肌节

E.肌原纤维

230.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是

A.单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E.不受药物的影响

231.下列关于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B.Ach释放的关键是Ca2+外流

C.Ach的释放是量子释放

D.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总和达到阈电位水平时,使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

E.Ach发挥作用后被胆碱脂酶分解失活

232.有关骨骼肌细胞微细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大量肌原纤维和发达的肌管系统

B.肌小节是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

C.粗细肌丝在空间上呈规则的排列

D.横管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E.三联管结构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233.关于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肌管系统

B.Ca2+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C.电兴奋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D.横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E.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234.骨骼肌的肌丝分子中包括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凝蛋白

E.钙调蛋白

235.横桥的特性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原肌凝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

C.具有ATP酶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

D.与肌浆中Ca2+有很大的亲和力

E.负责传递信息给原肌凝蛋白

236.关于肌丝滑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横桥循环的过程中,细肌丝不断向暗带中央移动

B.肌丝滑行若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则会产生张力

C.横桥循环在一个肌小节中是非同步的进行的

D.横桥循环在整个肌肉中是同步的进行的

E.横桥循环的进行速率是决定肌肉缩短程度等的一个关键因素

23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可使物体产生位移,所以做功

C.复合收缩时引起收缩的动作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D.强直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可达单收缩的4倍左右

E.完全强直收缩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

238.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是

A.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

C.肌肉内部功能状态

D.细胞外液钙离子的浓度

E.钙调蛋白的特性

239.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表现“全或无”特性

B.无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240.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包括

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C.肌浆网中的Ca2+释放入胞浆

D.胞浆中Ca2+升高,触发肌丝滑行

E.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集

241.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A。新斯的明

A.有机磷农药

B.乙酰胆碱

C.美洲箭毒

E.α-银环蛇毒

242.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肌节缩短

B. Ca2+与横桥结合

C.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243.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物质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C.美洲箭毒

E.α-银环蛇毒

244..关于前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指肌肉收缩时遇到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245.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不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246.能影响肌肉收缩能力的因素是

A.钙离子

B.肾上腺素

C.缺氧

D.酸中毒

E.咖啡因

247.当连续的阈上刺激的时距小于单收缩的时程时,可能出现A. 无收缩反应

B. 一次单收缩

C. 一连串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248.肌肉中能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249.平滑肌细胞被刺激时,钙离子来自

A. 肌浆网

B. 钙调蛋白

C. 肌钙蛋白

D.细胞外液

E.细胞内液

250.下列哪些属于平滑肌的特性

A.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较长时间

B.细肌丝中含有肌钙蛋白

C.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

D.肌浆网发达

E.肌丝结构整齐、规律和有序

251.关于平滑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丝结构不像骨骼肌那样整齐、规律和有序

B.肌丝中不含肌钙蛋白

C.肌浆网不够发达

D.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时间较短

E.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流动镶嵌模型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3.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于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称为经通道易化扩散。

4.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5.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称为出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

7.大分子物质或物质的团块(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入胞,如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

8.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9.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10.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1.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2.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13.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4.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15.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16.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17.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18.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19.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20.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21.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22.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主要取决于肌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内Ca2+的水平和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23.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称为电紧张电位。

24.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25.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释放时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26.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27.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28.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29.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30.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称为峰电位。

31.很弱的刺激只引起细胞膜产生电紧张电位,当刺激稍强时,引发的去极化电紧张电位也能引起少量的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与电紧张电位叠加,形成局部反应。

32.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二、填空题

33.细胞 34.细胞膜(质膜) 35. 蛋白质;蛋白质 36.脂质,蛋白质 37. 稳定性,流动性 38. 单纯扩散,浓度差(分压差) 39.通道,载体 40. 原发性主动转运,逆 41. ATP,Na+ ,K+ 42. 同向转运,反向转运(交换);同向转运体,反向转运体(交换体) 43. α,GTP,GDP,GTP 44. 离子, 通透性 45. K+外流,Na+快速内流 46. 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阈 47. Na+, Na+ 48. 传导速度,能量消耗 49. 出胞,囊泡 50. 电变化(AP),Ca2+,三联管结构 51. 肌纤蛋白分子(肌动蛋白), ATP酶52. 等长,肌张力 53. 不完全强直,完全强直,动作。 54. 前负荷,初长度 55.多单位平滑肌,单个单位平滑肌 56. 时相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时相性平滑肌,紧张性平滑肌 57. α,β,γ,α 58.出胞,入胞 59. 胆碱酯酶,Ach 60. Ach受体阳离子通道,接头,肌肉松弛剂

三、选择题

61.E 62.E 63.C 64.C 65.D 66.B 67.C 68.E 69.A 70.B 71.D 72.B 73.E 74.C 75.B 76.C 77.B 78.B 79.C 80.D 81.E 82.B 83.A 84.D 85.D 86.C 87.E 88.E 89.D 90.B 91.E 92.A 93.A 94.D 95.A 96. D

97.C 98. D 99.E 100.B 101.C 102.E 103.E 104.C 105.B 106. A 107.B 108.D 109.D 110.B 111.C 112.C 113.D 114.C 115.E 116.D 117.A 118.C 119.A 120.E 121.B 122.B 123.E 124. D 125.B 126.D 127.C 128.B 129.D 130.C 131.C 132.C 133.B 134.E 135.D 136.A 137. B 138.B 139.C 140.E 141.D 142.E 143.D 144.C 145.D 146.E 147. E 148.B 149.C 150.A 151.E 152.A 153. C 154.B 155.A 156.E 157.D 158.C 159.D 160.E 161.B 162.B 163.D 164.A 165.C 166. C167.E 168.B 169.D 170.A 171.E 172.D 173.B 174.A 175.E 176.B 177.C 178.D 179.B 180.D 181.C 182.E 183.A 184.C 185.B 186.E 187.B 188.C 189.C 190.A 191.E 192.B 193.A194.C 195.E 196.B 197.D198.A 199.C200.ABCD 201.ABCDE

202.BCDE203.ABDE204.ABC205.BC 206.BC 207.ACDE 208.ACE 209.ABD 210.ABD 211.ABCDE 212.ABCDE 213.BC 214.AB 215.ABCD 216.AC 217.ABE 218.ABCE 219.AB 220.ABCE 221.ACD 222.ABCD 223.ABCD 224.BC 225.ABCDE 226.BD 227.ABCDE 228.ABD 229.ACDE 230.ABCD 231.ACE 232.ABCDE 233.ABE

234.ABCD 235.AC 236.ABCE 237.ABCD 238.ABC 239.DE 240.ABCDE 241.AB242.ACDE 243.DE 244.BDE 245.BDE 246.ABCDE 247.DE 248.AD249.AD 250.AC 251.ABCE

四、问答题

252. 细胞膜中的脂质双分子层为何有稳定性和流动性?其有何生理意义?

细胞膜中的脂质双分子层有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因为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脂质双分子层包含的自由能最低,可以自动形成和维持,故最为稳定。另外,由于脂质的熔点较低,在体温条件下是液态的, 故脂质分子能在同一分子层中作横向运动,具有流动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这对于维持正常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53.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各种物质转运形式。

细胞膜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1)单纯扩散,如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由载体介导的转运。(3)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由通道介导的转运,与单纯扩散一样,均是被动过程。(4)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泵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的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5)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等,与原发性主动转运不同的是这种物质转运不是直接利用分解A TP释放的能量,而是利用来自膜外Na+的高势能进行的。(6)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属于出胞;而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属于入胞。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均为耗能过程。254.试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相同之处是,均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消耗能量,是一被动过程;物质只能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净移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不同之处为,单纯扩散仅限于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易化扩散则是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的帮助进行的,可分为:(1)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 等,特点为:①高速度;②离子选择性;③门控。(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特点为:①转运速率存在饱和现象;②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③结构相似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

255.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 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势能。其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值和Ca++浓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⑤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

256.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根据细胞膜上感受信号物质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可分为3类:(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较重要的转导途径有:受体-G蛋白-AC(腺苷酸环化酶)途径和受体-G蛋白-PLC(磷脂酶C)途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特点是:效应出现较慢、反应较灵敏、作用较广泛。(2)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点是:速度快、出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前两种不同的是不需要G-蛋白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各条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形成所谓的信号网络或信号间的串话。

257.简述兴奋性和兴奋概念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的生理学家用两栖类动物作实验时发现,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或肌肉,均可引起肌肉的收缩,这种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而由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兴奋,这是生理学上最早关于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其中刺激是因,反应是果。实际上所有的活细胞和组织都有某种程度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只是灵敏度和反应形式不同。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研究资料的积累,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大量事实表明,各种细胞在兴奋时虽有不同的外部表现,如肌肉细胞表现为机械收缩、腺细胞表现为分泌活动等,但在受刺激处的细胞膜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先出现的动作电位,肌细胞和腺细胞的外部反应都是由其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触发和引起的。所以,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性表现。在近代生理学中,将兴奋性看作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就是指产生了动作电位,或者说产生了动作电位才是兴奋。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细胞接受刺激后都能产生动作电位;凡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细胞都属于可兴奋细胞。

258.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液中的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比细胞外液多。此外,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于是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接近于K+外流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①峰电位的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 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②后电位的形成原因: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259.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有何不同?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情况如何?

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一样,前者小于后者;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是一样的。因为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全或无”的,外界刺激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起触发作用,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后,膜内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就不再决定于原刺激的大小了,故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而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而神经干是由许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的,

所记录的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神经纤维电变化的复合反应,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刺激不同,随着刺激不断增大,神经干中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当神经干中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后,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增加了,故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与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并不矛盾。

260.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有何不同?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1)所需刺激强度不同。局部电位是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的;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必须阈刺激或阈上刺激。(2)膜反应性不同。局部电位只引起少量的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而动作电位发生时,大量的Na+通道开放,出现一个较大的膜的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也较复杂。(3)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4)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可以有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动作电位有不应期,不能总和。(5)局部电位只能在局部形成电紧张传播;而动作电位能沿细胞膜向周围不衰减性传导(等幅、等速和等频)。

261.试比较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不同。

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不同之处是:(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的,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这是由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的。(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劳的,且传导过程是相当“安全”、不易发生“阻滞”;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由于化学物质Ach的消耗等原因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现象。(5)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

262. 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

(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位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263.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

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而能产生最大张力(最佳收缩效果)的肌肉初长度,则称为最适初长度。肌肉产生张力或缩短,靠的是粗肌丝表面的横桥和细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肌肉的初长度决定每个肌小节的长度,因而也决定了细肌丝和粗肌丝相重合的程度,而这又决定了肌肉收缩时有多少横桥可以与附近的细肌丝相互作用。在体肌肉基本上均处于最适初长度,这一长度等于肌节为2.0~2.2μm

时的长度,当肌节处于这种长度时,粗细肌丝间的关系恰好使横桥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从而出现最佳收缩效果。而小于这种长度时,两侧的细肌丝相互重叠或在一侧发生卷曲而妨碍横桥的作用;大于这种长度时,粗细肌丝之间的重叠程度将逐渐变小,使得肌肉收缩时起作用的横桥数也减少,造成所产生张力的下降。

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在膜蛋白的帮助下将小分子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4、静息电位:静息时纯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5、极化:生物学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6、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能产生一次迅速、可逆、可传导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7、阈电位:能使钠通道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8、局部电位:在刺激局部产生的一个较小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局部电位。 9、兴奋-收缩耦联:将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与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0、强直收缩:骨骼肌受到连续刺激时,可产生单收缩的总与,即引起肌肉的持续性收缩,称为强直收缩。 二、填空题 1、易化扩散就是细胞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根据借助的膜蛋白的不同,可分为: 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与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 2、根据门控机制的不同,离子通道通常有三类: 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与机械门控通道。 3、Na+-K+泵有三种功能状态,分别为: 备用(静息) 、激活、失活。 4、主动转运就是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物质转运,根据耗能就是否直接来源于膜蛋白,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运输与继

生理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选题 1.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出胞作用 E. 入胞作用 2.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出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单纯扩散 3.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膜蛋白质是: A. 泵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受体蛋白 D. 糖蛋白 E. 免疫蛋白 4.关于载体介导扩散,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B. 有高度的特异性 C.有饱和现象 D. 具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的特点 E. 葡萄糖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膜转运 5.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膜上的: A. 受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紧密连接 D. 载体蛋白 E. 脂质双分子层 6.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B. 细胞本身都要消耗能量 C. 转运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D. 转运的物质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 E. 均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转运 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 入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单纯扩散 E. 出胞作用 9.Na+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是: A. 出胞作用 B. 单纯扩散 C. 载体介导转运 D. 主动转运 E. 通道介导转运 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的直接因素: A. 膜两侧的渗透压差 B.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 膜两侧的电位差 D. 膜上离子泵的活性 E. 膜两侧的浓度差 11.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上ATP的作用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K+泵的作用 E.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12.主动转运不同于被动转运的是: A. 经过通道蛋白作用 B. 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转运 C. 需要消耗细胞能量 D. 转运脂溶性物质分子 E. 转运离子、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13.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维持: A. 不需耗能 B. 需要耗能 C. 需要通道蛋白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生理学课后练习题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课后练习题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课后练习题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A型题 1.下列关于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开放状态 B.都有关闭状态 C.都有激活状态 D.都有失活状态 答案:D 解析:Na+通道至少有静息(关闭)、激活(开放)和失活(关闭)三种状态,而K+通道只有静息和激活两种状态,没有失活状态。 2.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和出胞或入胞 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答案:C 解析:①离子很难以单纯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

4.下列跨膜转运的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A.与Na+偶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Na+-Ca2+交换 答案:D 解析:选项A、B、C、E实现物质转运的前提条件是需要膜蛋白(载体、离子通道、离子泵、转运体等)的参与,而这些膜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当其100%发挥就可能发生饱和。而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没有生物学的转运机制参与,所以无饱和现象。 5.葡萄糖从细胞外液进入红细胞内属于 A.单纯扩散 B.通过介导的易化扩散

C.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入胞作用 答案:C 解析:在小肠黏膜或肾小管管腔侧的上皮细胞膜上存在有葡萄糖的转运体,葡萄糖被逆浓度梯度自管腔液中转运至上皮细胞内,其能量来源于由钠泵活动建立的钠离子浓度势能。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为通过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6.需要依靠细胞内cAMP来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膜受体是 A.G蛋白偶联受体 B.离子通道型受体 C.酪氨酸激酶受体 D.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答案:A 解析:离子通道型受体依靠离子流变化的变化完成跨膜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依靠胞质侧酶活性部位的活化,或导致对胞质酪氨酸激酶的结合和激活,通过Ras-MAPK等途径完成跨膜信号转导;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依靠细胞内鸟苷酸环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填空题 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35.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比例较高。 36.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37. 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 体内靠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由和由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 钠泵能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 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和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称之为和。 43. 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力和酶活性。 44.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 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作用,以为单位倾囊释放。50.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 的,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 为,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和;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和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和 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性 7、心动周期 8、心输出量 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 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 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 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 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 二、判断题: @ 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重点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 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 5.结缔组织包括哪些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 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可见大量的树突棘。 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 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生理试题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转运CO2和O2的主要方式是( )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2、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三种物质转运形式的共同点是( ) A、被转运物质都是以小分子或离子形式通过细胞膜 B、被转运物质都是以结合形式通过细胞膜 C、均为消耗能量的过程 D、均为不消耗能量的过程 E、顺电-化学梯度 3、下列哪项不属于易化扩散特点 A、特异性 B、饱和性 C、竞争性抑制 D、需要蛋白质帮助 E、不需要蛋白质帮助 4、细胞膜上主动转运Na+的钠泵,其化学本质是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糖脂 D、Na+–k+依赖式ATP酶 E、以上均不是 5、钠泵能逆浓度差主动转运Na+和K+,其转运方向是 A、将Na+、K+转入细胞内 B、将Na+、K+转出细胞外 C、将Na+转出细胞外,将K+转入细胞内 D、将Na+转入细胞内,将K+转出细胞外 E、以上均不是 6、细胞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载体转运的结果 7、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选择性地和激素等化学物质相结合而引起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的物质是 A、钠泵 B、受体 C、载体 D、通道 E、钾泵 8、受体的功能是 A、完成跨细胞膜的信息传递 B、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C、为细胞内物质合成提供原料 D、实现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E、以上均不是 9、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细胞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物质称为受体的 A、激动剂 B、阻断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E、可逆性 10、细胞在静息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阈电位 D、跨膜电位 E、去极化 11、细胞在静息时,正电荷位于膜外一侧,负电荷位于膜内一侧的现象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去极化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

iFFF-r-F-FFF F-=. FXF —…八扌彳-FFFFF-* - F.-F- - - = *XFXF* " ~ '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易化扩散2?阈强度3?阈电位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 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 。 2. 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_ 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 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___ 。 4. 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____ 。 5. 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 6. 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 _______ 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____ 。 7. 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__ 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 度扩散。 8. 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____ 和 _______ 。 9.02和CQ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 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__ 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_ 细胞内。 11. 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__ 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 上______ 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__ 。 12. 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_ 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 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_ 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____ 处于开放状态。 14. 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 和________ 。 15. 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_____ 。 16. 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_ 。 17.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__ 实现的。 18. 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 。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 , H带_______ 。 19. 横桥与 ______ 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 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 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 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 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___ 的功能特征。 22. ________________ 阈下刺激引扩布。 三、判断题 1. 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2. 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3.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 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4. 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5. 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6. 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7. 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8. 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9. 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10.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2.2.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1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四、细胞连接 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动:细胞核、线粒体、:结构组成与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特:主动运输的特点、Na -K 泵。 A. V. 4 )发表的基本单)发表论文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细这一名言,即细胞只能来自细胞,而不能从进一步指,即” 5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6 证明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打击了唯心 奠定了生物科学的基础:细胞学说是生命世界有 机结构多样性的统一,从哲学推断走向自然科学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7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过程结合的综 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 8 单细胞生物仅一个细胞,大小与细胞体积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数量一般与生物体个体 9 直径大小(μm)10 ?细胞形态 小分子 大分子 超分子结构 器官及其他结构 细胞 12 (nucleus),遗传信息量没有分化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原核细胞所形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

13 三部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含有以核酸(DNA或RNA)与:染色质、核:细胞膜、核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微管、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14 微米),叶绿体DNA ):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中粒子移动的速度。蛋白质,秒左右,故把沉降系数10 -叶绿体线粒体 细胞壁细胞膜液泡 细胞质光面内质网 细胞核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 中心体纤毛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z 细胞壁(cell wall)z 叶绿体(chloroplast)z 大液泡(vacuole) z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 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16 ②半透性或选择性透性,即有选择地允许物质通过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出入细胞。③大多质膜上存在激素受体、抗原结合点以及其他有关细胞识别的位点,在激素作用、免疫反应和细胞通讯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7 z 细胞壁 ①植物细胞膜之外的无生命结构,主要由纤维素组成,都是细胞分泌的产物。②功能:支持和保护,同时还能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保持细胞正常形态。③初生细胞壁簿而有弹性,能随细胞的生长而延伸。待到细胞长大,在初生细胞壁内侧长出另一层细胞壁,即次生细胞壁,或厚或簿,其硬度与色泽因植物、组织而不同。④相邻细胞细胞壁上有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而彼此相通,这种细胞质的连接称胞间连丝。 组成,厚7-8nm。两膜之间的核周腔宽约10-50nm。很多种细胞的外膜延伸而与糙面内质网相连,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颗粒,因此外膜实为围核的内质网部分。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阈强度 3.阈电位 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_______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度扩散。 8.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 9.O2和CO2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 11.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 12.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 14.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 15.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 16.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7.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 18.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H带_______。 19.横桥与______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的功能特征。 22.阈下刺激引_______扩布。 三、判断题 1.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 ) 2.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 ) 3.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 4.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 5.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 ) 6.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 ) 7.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 ) 8.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 ) 9.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 10.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 11.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需要消耗ATP,而舒张过程是一种弹性复原,无需消耗ATP。 ( ) 12.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过程中,横桥与Ca2+结合,牵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 ) 13.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次新收缩的收缩期都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过程中。( )

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2.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3.经载体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4.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5.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6.出胞( exocytosis) 7.入胞( endocytosis) 8.配体( ligand) 9.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0.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ion channel) 11.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 12.电紧张电位( electrotonic potential) 13.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14.极化( polarization) 15.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16.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17.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18.电化学驱动力( 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19.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20.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21.阈值(threshold) 22.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23.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24.兴奋性( excitability) 25.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26.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 27.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8.横桥周期( cross-bridge cycling) 29.钙触发钙释放( CICR)

2细胞的基本功能

1.流体镶嵌模型 2.易化扩散 3.化学门控通道 4.电压门控通道 5.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 6.钠-钾泵 7.兴奋性和兴奋 8.通量 9.静息电位 10.极化 11.去极化 12.复极化 13.动作电位 14.超射值 15.锋电位 16.后电位 17.绝对不应期 18.“全或无”现象 19.阈电位 20.阈强度 21.基强度 22.利用时 23.时值 24.局部兴奋 25.电紧张性扩布 26.跳跃式传导 27.量子式释放 28.终板电位 29.兴奋-收缩耦联 30.单收缩 31.强直收缩 32.前负荷 33.初长度 34.最适前负荷 35.后负荷 36.张力-速度曲线 37.等张收缩 38.等长收缩 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其中以___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最高,以___分子数目最多。 2.细胞膜的结构是以液态___双层分子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___。 3.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的过程属于___,进出的量主要取决于各自

在膜两侧的___。 4.同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等物质的易化扩散有关的蛋白质,不具有___通道那样结构,通常称为___。由它完成的易化扩散速度___,但选择性较为___。 5.细胞膜转运物质时,根据其是否消耗能量可分为___和___两大类。 6.细胞膜转运物质时不消耗能量的转运形式有___和___。 7.根据参与完成易化扩散的蛋白质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___易化扩散和___易化扩散。 8.易化扩散的特点有___、___和___。 9.易化扩散的动力是膜两侧的___和___构成的势能,故物质转运时的耗能属于___。 10.水分子的跨膜转运是以膜两侧的___和___为动力,属于___。 11.主动转运的特点是___电-化学梯度和___能量。 12.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中的一种___,其本身具有___作用,能分解___,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___。 13.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必须与___一起同转运体结合进行,此现象称为___。 14.当可利用A TP能量缺乏时,Na+泵活动___,细胞内液容量将随之而___。 15.钠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运属于___能量的___转运。 16.细胞膜的Na+泵逆___梯度和___梯度转运Na+,而只逆___梯度转运K+。 17.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通道类型有___、___、___和___。 18.可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有___、___、___、Ca2+等。 19.可催化胞浆中ATP分解生成cAMP的效应器酶是___,而Camp的作用是活化___。 20.___、___以及某些___(组织)对刺激反应表现的特别明显,因而被称为可兴奋细胞(组织)。 21.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历经___、___、___和___有次序的变化。其中阈值最高的是___期,阈值最低的是___期。 22.要使细胞兴奋,刺激强度必须___或___阈值。 23.阈上刺激是使膜被动___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外加刺激强度,而阈电位则是诱发___产生的膜本身的内在条件。 24.锋电位之后膜电位还要经理一段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___。 25.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特性有___和___。 2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出现的去极相的___和复极相的___,这些离子的跨膜移动均是___电-化学梯度进行。 27.当神经细胞受刺激使膜去极化达到___水平时,___通道大量开放,从而爆发动作电位。 28.河豚毒选择性阻断___通道,而四乙基铵选择性阻断___通道。 29.Na+通道在不同条件下有___、___和___三种功能状态。 30.局部兴奋的特点有___、___、___。 31.具有类似局部兴奋的电变化形式有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