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的学科。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①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

②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③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要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

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a.研究主体(师生)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

b.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主要指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或层面

a.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

b.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

c.研究教与学情境中可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d.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

e.新兴研究课题,如美育心理问题、教育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等。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①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兼具有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范。

②从学科任务看,它既是理论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学科,承载着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任务,又肩负着指导教与学并促进学习者健康发展的实践任务。

③从学科属性来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点。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a.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例如,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等。

b.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论,例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理论、领域理论等。

c.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智力发展理论等。

②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

a.哲学基础,指引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和不断发展。

b.科学背景,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为研究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c.方法论原则和实证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规范和原则。

③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范式,但从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历史回顾(见下表)可看出,从总体上看,其变化呈现出开放性、渐进性和包容性等特点。

a.开放性,指这是一个不断吸收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动态系统。

b.渐进性,指其形成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扩展的渐变过程,偶尔的“突变”也是渐进的量变积累的结果。

c.包容性,指其发展有海纳百川的传统。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发展阶段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价值

(1)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

a.从学科范畴看,其理论任务应兼顾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两个学科

第一,作为心理科学的分支,教育心理学要揭示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丰富和发展心理科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理论;

第二,作为教育科学的分支,教育心理学应研究如何依据教学心理规律设计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b.从学科任务看,教育心理学既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

第一,作为理论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探索教与学情境中主体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服务。

第二,作为应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高效的教学实践。

②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指导任务

教育心理学以研究教与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规律为己任,学校系统的确立和应用必须遵循主体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教育心理学提供的实施途径、策略等内容作具体指导。

(2)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教育心理学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其存在的科学价值,其中,教育心理学对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②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育效益。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辩证观、人性观和系统观。

(1)辩证观

辩证观主张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事物,反对经验论和机械论,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倡实事求是的、多元辩证的、科学的认识路线。辩证观是教育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思想方法。

(2)人性观

人性观是指对人(总体)的本质属性的根本观点。人是地球上最复杂的存在物,人具有生物本性、社会本性、独特的意识性。因此,研究教育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机制和规律的教育心理学应充分重视对人的意识性的探索。

(3)系统观

从系统观出发去研究复杂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把握主体心理的整体性;

②要了解主体心理的层次性;

③要分析主体心理的动态性;

④要增强主体心理的自组织适应性。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

②贯彻客观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a.收集资料时,应根据事先的设计,如实详尽地记录被试的各种行为反应;资料的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方法,确保采集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准确、全面。

b.对资料的处理、结果的分析与整理,应尽可能根据客观的标准来进行,当自己的假设、理论不一致时,更应谨慎处理。

c.下结论时,应根据收集的资料,在其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判断,不应过度推论。

(2)教育性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心理学研究中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

②贯彻教育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a.不可故意隐藏研究目的,尤其是在双盲实验中。

b.不可伤害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要避免外部刺激对被试造成不良影响。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从教育情境,尤其是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

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种类型包括:基础的科学研究、外推的基础研究、应用水平的研究。

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注意:研究重点要由基础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倾斜,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应用研究放在突出位置。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是指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特定情境的事实与关系进行详细描述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种常用的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教育教学过程,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观察法对观察情景不加控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行为,便于使用,即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观察法记录的材料较真实,但不够精密。观察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a.选择特定的观察内容,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

b.事先界定需观察的行为;

c.观察时应随时记录,可利用录音、录像设备;

d.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但对同一类行为可重复观察;

e.尽量避免被试知道观察行为,保证被试的行为是真实的,可采用单向玻璃等技术。

②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心理与行为的相关资料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面谈、家访、作业分析等。调查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利用问卷形式获取资料的问卷法。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可取样大。这可以克服小样本资料的缺点,

使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还可对数据资料做统计处理。编制问卷时,要注意:

a.问卷题目不宜过多,且要根据调查目的合理设计;

b.问卷应尽量生动有趣,且题目的回答应尽量简单;

c.问卷应含探测项目,用以了解被调查者回答的真实性;

d.问卷施测前,应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③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有时也与纵向的追踪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系统记载了被试某些心理活动的发展状况,对分析和解决被试教学心理问题,提供了基本资料。此外,研究者应注意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④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总结自己的平时工作经验,以获得理解有关教育心理学现象的方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常用方法。

(2)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的研究方法,是指在控制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操纵教育教学情境中的一些变量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这一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①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科学依据的方法。其优点是控制严格,所获数据可重复性高且较可靠。其缺点是简化了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有明显人为性,且实际推广的应用价值有限。

②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兼具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既能较好地反映教育实际的情况,又可对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使研究达到一定的精确程度。教育心理学的自然实验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a.单组实验,指同一组被试,在其他条件恒定时,先后接受不同实验因素影响的实验。

b.等组实验,指根据实验条件,将被试随机分成条件相同的多组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c.循环组实验,是单组和等组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各实验因素在各组中轮流施行。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为保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心理学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涉及的内容包括:①理论探讨;②课题选择;

③文献资料收集与查阅;④提出研究假设;⑤制订研究计划;⑥选择研究方法和对象;⑦实施具体研究;⑧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⑨检验研究结果;⑩撰写研究报告。

(2)判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要保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必须学会评价研究的有效性。一般通过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处理来判定,具体评判步骤包括:

①被试的分组是否做到了随机同质;

②无关变量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鉴别与控制;

③研究过程是否做到了有效合理的控制;

④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处理是否做到了客观可靠;

⑤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具有可代表性和重复性。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

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教育心理学诞生的背景

①社会背景

a.西方工业革命的期待。工业化社会要求建立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起教育儿童的责任。

b.城市化进程的要求。西方的城市化特征要求公民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遵守城市的各种规范和制度,从而推动了基础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

c.解决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的需要。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种族的不同文化背景容易引起社会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亟待通过教育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美国化”。

②哲学背景

a.经验主义哲学,如桑代克以洛克的联想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了三大学习律;

b.理性主义,如在天赋观念基础上,提出了图式、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等观念;

c.实证主义,如实证主义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d.实用主义,如实用主义理论促进了具有应用性质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③心理学背景

a.教育心理化运动。这一运动强调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应根据心理学的知识来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并有计划地从教育实验中探讨和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b.心理测量运动。心理测量不仅是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而且它为教育心理学从思辨走向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c.儿童研究运动。儿童研究运动推动了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改善教育实践。

d.冯特的科学心理学。冯特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转到不同于动物的人身上,为教育心理学确定研究对象导航,还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培养了人才等。

e.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这一研究向人们证明了人类的高级心理是可改变和促进的,如学习效率是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改善的。

f.动物心理研究。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动物和人的心理之间具有连续性,心理学家们开始用动物进行研究,进而推测人的心理。

④科学理论背景——进化论

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揭示了心理实在和有机体实在二者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同一性,从而为心理学澄清由二元论思维方式所造成的理论混乱带来了希望。

b.承认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途径。

c.个体差异思想被发展成为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的三大内容之一。

(2)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①教育心理学的催产士——詹姆斯、杜威

a.詹姆斯的《给教师的谈话》对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学原理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b.杜威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几乎涉及教学的每个方面,而且他也在教育实践中大力宣传和推广教育心理学。

②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桑代克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阶段

①创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a.创立阶段是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个繁荣阶段。

b.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由日本小泉又一于1906年编纂,后由房宗岳译补。

c.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和科学实证方法论的影响,在教学心理、道德教育心理、学科心理和阅读心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是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加教育工作实际材料的印证”等问题。

②迷茫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a.此时,学科发展陷于“等待”与“借用”的困境,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分成两派:

第一,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按照儿童年龄阶段分期,加上教育工作的实际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第二,按照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本体系,用心理学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b.我国早期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c.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呈现出忽略自身理论构建、体系不统一以及内容零散、庞杂等弱点。张春兴认为:“教育心理学界普遍地将自己的专业学问视为‘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因而失去自身的独立性”。

③选择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a.选择阶段主要有两项任务:

第一,对各派理论内核的选择和研究领域的选择、拓展;

第二,重构学科体系。

b.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课题也逐项展开。

c.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内容开始趋于集中,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着有效教与学而开展的。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尝试以人的学习与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教与学过程的科学研究资料为事实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④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整合趋势日益明显,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

a.理论构建的综合化倾向:吸取各家各派理论,综合构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b.研究取向的整体化倾向:从教与学的整体出发,探讨构建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c.研究方法论的本土化倾向:主张立足本土本地的研究,突出文化影响和民族特色。

(2)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见仁见智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自其诞生以来,学者们一直在探讨,但对它的确切界定仍有争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a.心理教育学化观点;

b.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c.以学习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d.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e.综合化的观点。

②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随着社会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壮大,本来属于教育心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由于局部的壮大逐渐独立出来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系统性和稳定性的缺乏具体表现为:

a.统一的心理现象被分割成易于实验和易于控制的小块,研究者各自为政,互不联系;

b.研究课题繁杂多样,但还缺乏核心;

c.教育心理学的内容、领域和方法变化无常。

③对学科性质的定位模糊

在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的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教育领域;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独特的研究内容——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这就造成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给学科发展带来问题,如强调学科应用性的学者在研究中不注重学科体系的建立;

b.给学科实践带来困难,如广大教育心理学工作者无法真正认识自己的角色与地位;

c.就未来教育心理学家的培养来说,无法规范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

④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和科学性亟待提高

a.教育心理学研究还没有真正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还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

b.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没能很好地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

⑤对教与学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亟待加强

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来看,传统教育心理学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往往是通过将教育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其他教育学科(如教学法)而间接起作用的。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情境观强调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强调社会因素、动机等对知识和策略获得的影响,强调用互动的观点去理解和解释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并重;认知研究与非认知研究并举;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互补。

(3)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由于其本身的缺陷,致使其作为一个学派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只是思想上的。

(4)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透过当今教育心理学多取向研究的互补,不难看到其整合的趋势。

(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它的研究方法是不断创新、改造和完善的,日趋科学化、客观化、人文化和生态化。总的发展趋势包括:

①从宏观考察转向微观机制的分析;

②从注重吸收现代科学成果转向吸取现代科学思维方式;

③从以往的线性研究转向非线性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