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与探索王文鉴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与探索王文鉴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与探索王文鉴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探索王文鉴

摘要:本文就华中农业大学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实施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考核方法和学分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研究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适应知识经济和 __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研究性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研究性教学的解读

概括中外教育学家的观点,研究性教学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首先,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其次,它是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国内知名教学论学者论及,教学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在教师引导下,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或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研究”是对“教学”性质的一种规定,“研究性”赋予了教学新性征,即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内容、形式和结果的开放性,过程的启发性,结果的创新性等。鉴此,笔者理解,研究性教学就是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时,教师从问题出发,研究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动态,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受益。学生通过研究性课堂教学,从教师那里学会怎样从问题出发主动学习,从思考中分析问题,从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研究性教学可以获得双效益:教师能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主动学习、从事研究的方法。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多元的,有的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有的认为“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类似科学研究方式,是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些观点对研究性教学的理解有一定帮助。本文认为,如果把研究性教学视为一种思想和理念,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需要深入研究。

二、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xx年以来,学校提出了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做法如下:

1.整体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推进研究性教学是从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入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结合,宽口径专业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结合。一是采取了“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模块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为学生夯实学科知识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为学生增加了选修课类别和数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和支配教学资源。三是构建了基础性、提高性、综合设计性三个层次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生产体验―知识反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全程阶梯递进实习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

我校开设实验课达447门,其中,361门课程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80%以上。四是学科前沿课程和特色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院士、长江学者带头开展专题讲座,教授纷纷开设研讨课。五是实施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统筹,教学科研互促共进,我校的两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推行了“本硕贯通”、“本硕博贯通”模式。六是实施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交融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的养成。

2.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

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了研究性教学。一是重组教学内容。如精简记忆性知识的讲授,突出知识点、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将思维的训练纳入教学的主题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网络自主学习法、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互动。如农科专业开设了研讨课程,大学英语采用了交际法教学,基础化学开展了微型化实验研究与实践,法学专业采取了问题研究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结合式的教学均取得很好的成效。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组合优质课程教学内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

优质课程、精品课程资源上网公开,为教学提供方便。四是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我校农科、园艺专业的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直接了解作物栽培、花卉培育、园艺植物栽培等。食品营养学课程移进超市和社区,使学生现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达到了教学初衷的设计。

3.开展多元的、过程性的、综合的考核方式

学校对学生开展了多元的、过程性的、综合的考核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思考型和创新型学习为主。我们采用的综合考核方式,亦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评价。包括课程考试,实践能力考核,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考核。课程考试是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不制定标准答案,让学生自行复习,自己梳理问题,在梳理中思考、理解和消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理解问题的视角及不同观点。每年有数十门课程举行“一纸开卷考试”,“生物信息学”课程运用思维型考题,把知识考“活”了。“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课程实行“2+X”考试,“2”即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x”即期末考试,学生可选择笔试、口试、开卷、文献综述或实验等,全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对学生实践

能力、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如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收集资料时记下来:实验操作过程的数字、数据、实验结果要有详细的记录。评价学生也考虑他们在研究、实践过程中的态度是否严谨,操作方法是否得当,结论是否有创新等。总之,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书本的考试方式,而是融知识、素质、能力在内的综合性的水平考核。

4.推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记分制和学分互认制

学校每年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立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项目管理办法运作。自2000年以来,共批准SRF立项项目550项,每个项目资助600~2500元,资助经费达100多万元。学生依托SRF项目组织论坛,聆听专家学术报告,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在专家指导下提高科研水平。学校除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外,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内科技活动。课外学术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校园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数学建模协会、创业协会等学术科技社团,组织在一起学习切磋,分享智力资源。

学校给予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支持是多方面的,这些活动给学生记录创新学分,按照综合成绩有的免推上硕士,或直升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催生了科技创新成果。xx―xx年,平均每年有7 000多学生参加学术科技活动,224个创业团队有1439名学生参与创业计划项目,550个“SRF”项目和63个“神农杯”创新项目获资助;公开发表论文(作品)310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8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省级奖励105项,有200余人次获得创新学分。

我校还推行了学分互认制。校内学生可以跨专业学习,学分互认。本科生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记学分。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将学生的表现作为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在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把研究性教学贯彻在本科人才培养始终。

5.提倡教学科研相结合

多年来,学校一直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学促科研,以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将最新科技成果优化在课程体系中是数

不胜数的。如,有的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开设选修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在精品课程中融进了学科前沿内容;有的教师将国家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通过论坛报告给学生。学校农科类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70%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学与科研结合才能相互促进,互相加强。

[:张冬梅]

内容仅供参考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评价双语教学在《诊断学》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级临床医学生分别选取50名学生为观察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平时考勤、课堂活跃程度、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接受双语教学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时考勤4.88±0.12,课堂活跃程度4.69±0.3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32±5.17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4±10.2;对照组的平时考勤3.54±0.36,课堂活跃程度3.70±0.2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9.18±3.69,理论考试平均成绩73.95±11.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学》双语教学不但增加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结论双语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且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技能操作方面均获得较理想成绩。 标签:双语教学诊断学医学英语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加速我国的生命科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行双语教学也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1]。为此,我们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总结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日后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来自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人为2010级学生,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24岁,平均为(20.37±1.25)岁。纳入标准:(1)均为自愿报名;(2)具备自学能力;(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70分以上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合格。排除标准[4]:(1)不愿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2)英语水平不符合要求者;(3)因休学等其它原因而无法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为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名,男34例,女16例。年龄20~25岁,平均为(20.09±2.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专业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观察组采取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方式授课,对照组仅采取单一母语授课。具体内容:(1)授课方式:均为小班(<50人)讲授;(2)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应用教学模型等,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及理解效率。观察组师生互动要求应用英语对答,制作的教学PPT为全英文,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第16卷第4期2011年8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6No.4 Aug.2011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罗晓语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比较和对照,探讨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性,以期更好地为我国双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双语教学;产生背景;内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7X(2011)04-0121-05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ilingual Teaching LUO Xiao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Hunan,4111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ir background,connotation and teaching model,with the hope of serving China's bilingual teaching better.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background of origin;connotation;teaching model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迅速扩大并深入各个领域,既精通汉语又通晓外语(主要是英语)尤其是精通专业领域方面的外语的双语型人才,必将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双语教学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在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国内双语教学的产生与发展和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其背景、内涵、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完全不同,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比较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当时的两国政府为了能让大量涌入的移民尽快地融入社会,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以当地主流语言并结合移民的母语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国实行双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30-40年代。在俄亥俄州,德语移民要求用德语和英语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在路易斯安那州,采用法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新墨西哥领地,采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到19世纪末,已发展了挪威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等与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当时的背景下,采用移民国家语言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有关移民国家的文化传统。但随着这些移民后代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被熔化,双语教育失去了原有意 121 收稿日期:2011-06-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及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09BYY027) 作者简介:罗晓语(1981-),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程学院讲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及国际贸易研究。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 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736683.html, 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殷丽君 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年第10期 摘要:美术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灵活地使用教科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主题单元式的教学,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重新组合,整体设计,合理地分配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重组内容;教学梯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时安排不等,有时候一节课就是一个单元,有时由几节课形成一个单元,有时单元与单元的内容会交叉,课与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雖然教材安排的内容很丰富,但知识点跳跃大,有些内容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主题单元式的教学,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重新组合,整体设计,合理地分配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一、分析教材,重组内容 以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为例,纵观整册教材,不难发现表现人物的内容有以下几课:第8课《画人物》、第9课《人物装饰画》、第10课《水墨人物画》、第14课《爸爸妈妈》、第15课《瞧这一家子》。这五课的主题相同,但内容安排并不连贯,中间间隔了《我爱运动》《运动的动物》《拍拍动作》这一运动单元课程。因此,笔者设计了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的人物单元化教学,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设计教学活动,个性自主地处理教材,去重构教材。 二、主题单元系列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人物画是美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学生的作品基本上千人一面,严重“概念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单元选择从孩子身边的人物入手,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用多种形式描绘出更为客观、更加生动的人物画作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情感的渗透也是一个重点,带着感情去描绘,相信作品会更吸引人。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观察自己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分析各自的外貌特征,用写生或记忆的形式表现出来;(2)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创作,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如线描、水墨、水彩画、泥塑等形式进行表现;(3)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感受家人的爱,能用艺术形式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实践与探索课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配套问题的应用题。 2.难点:寻找相等关系以及方程组的整数解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其中什么是关键 二、新授 问题1.第35页实践与探索中的第一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科书并与同伴讨论、交流,探索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进行质问和大胆创新。 学生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1.本题有哪些已知量?

(1)共有白卡纸20张。 (2)一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盒底盖3个。 (3)1个盒身与2个盒底盖配成一套。 2.求什么? (1)用几张白卡纸做盒身几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3.若设用x张白卡纸做盒身,y张白卡纸做盒底盖。 那么可做盒身多少个盒底盖多少个 [2x个盒身,3y个盒底盖] 4.找出2个等量关系。 (1)用做盒身的'白卡纸张数十用做盒底盖的自卡纸张数:20。 (2)已知(3)可知盒底盖的个数应该是盒身的2倍,才能使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 根据题意,得 x+y=20 3y=2×2x 解出这个方程组。 以上结果表明不允许剪开白卡纸,不能找到符合题意的分法。 如果允许剪开一张白卡纸,怎样才能既符合题意且能充分利用白卡纸呢? 用8张白卡纸做盒身,可做8×2二16(个) 用1l张白卡纸做盒底盖,可做3×11=33(个) 将余下的l张白卡纸剪成两半,一半做盒身,另一半做盒底,一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收稿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张雪玉(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128 -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雪玉1,肖本罗2 (1.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可以弥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128-02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应对时代挑战。而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这一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新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 一、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基础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各学校间存在着差距,发展极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另外,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于高考,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往往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而进行,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思想左右着大学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处于矛盾状态,使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3.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由于过多关注四、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应试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要求不高,造成真正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最终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4.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矛盾 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与专业学科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能自觉地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水平低,自身利用外文文献资料能力不够,对其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C —Chinese (汉语) E —English (英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双语教学应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从传统的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最终努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兼顾本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切不可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有着相对特殊性,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要根据本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也要有所调整。总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目标,注重教学实效性。 3.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目标,调整教学评估测试体系 测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的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将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际上要对教学进行全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13-04-19T11:37:44.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3期供稿作者:汤翠苹 [导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八中学汤翠苹 一、“分层教学” 提出的原因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采用分平行班,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作业,同一种评估测试的做法,显然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课改,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就要调整课堂结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及平时的表现,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称之为“优等生”;第二层:智力一般,学习态度端正、认真,但成绩一般的称之为“中等生”;第三层:基础较差,智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称之为“学困生”。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四个人(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1个学困生)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等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生要求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困生目标: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等生目标: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优等生目标: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有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讲解分层 在实施教学时,要有的放矢,先讲基础知识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对学困生要详细讲解,节奏慢点,适当降低难度;再讲授稍有难度及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能让他们自己思考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能让他们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即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以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学习1.2“不等式的性质”一节时: 对于学困生,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5>3 则①、5+4 3+4;②、5+(-7) 3+(-7); ③、5?(+3) 3?(+3);④、5??(-3) 3?(-3) (2)已知:a>b,则①、 a+2 b+2 ;②、a_2 b-2; ③、a?(+2) b?(+2);④、a?(-2) b?(-2)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语言文字进行概括。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4.提问分层 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5.练习、作业分层 对于学困生,能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知识技能基础题即可,使学困生有兴趣按时完成练习及作业,达到培养基本能力的要求;对于中等生,不仅要完成学困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数学理解题,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优等生,不仅要完成中等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问题解题、联系拓展题,这样既能培养优等生的基本技能,又能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练习时,在黑板上:简单的题由学困生板演,稍有难度的题由中等生或优等生板演;在下面:加强对中、低层学生的辅导,可以让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中等生辅导学困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在作业上,要全部批改,有问题的作业要当面指出错误及原因,并及时改正。 6.测试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层次反馈功能。每次的章节检测题,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适当的删减,学困生只做基础题,各个层次的试卷满分均相同,这样以来,既不会使学困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等生考的“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有力地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教师;创新能力;教学思想;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教育创新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育要深入改革,改革就在于创新。要做到与时代同步,就必须创新。当然,创新并不是未来社会的唯一特征,创新也不是对人才的唯一要求,但创新无疑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本身就应该是创新的,就应该具有自我革新的内在活力。因此,教师要大胆解放思想,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笔者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切实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努力实现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化 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学思想观念的创新。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三类传统中,“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学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教育思想往往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思想的改变要比传统教学制度的改变困难得多。 我国悠久的教育历史上有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光照千秋、影响深远的教育家,也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方法。但也毋庸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

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至今还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的思想观念,实现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化。这种转化,并不是把传统教学抛弃掉,空中楼阁似地去构建一个现代教学,而是通过对传统教学的继承、选择、改造和发展来实现的。一方面要接受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包括外国的和中国自己创造的;另一方面又要正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的影响。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应坚持民族特性,重视传统观念转变,以适应时代要求。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1 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因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最主要的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正确的师生观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当旁观者,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考虑从以

美术基础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美术基础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中学美术色彩教学目的 前言: 色彩是绘画艺术语言构成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因素,在 美术基础教学里,水粉写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色彩绘画知识相对便捷和容易 掌握的有效训练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色彩塑造形体 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情趣,因此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 重要的。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更加合理充分的发挥色彩本身的绘画 形式语言,就成了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 关键字:色调、材料、技法 在从事教学的这几年中,从学生对色彩绘画的理解、写生过程中发现色彩 的教学很难有一个相对的好与坏的评判标准,特别是中学美术基础教学,受高 考的影响容易使教学简单化和模式化,从而不免在教学中抹杀色彩绘画表现的 个性的东西,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色彩的曲解,造成学生对绘画语言的探索缺 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色彩绘画不论是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色调是否和谐统一。 色调是色彩绘画的灵魂 色调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变化规律,是科学的;科学虽不等于艺术, 艺术却可以利用科学,利用色调规律。色调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是与“形”结合在一起的。但它却有其独立的自身规律。在艺术品中,它是艺术品的 主要色彩倾向;对创作者来说,它是艺术品的统帅和指挥。丰富的局部冷暖色彩,如果没有色调的统帅和指挥,就失去了整体色彩的统一性;就必然“花”、“乱”,不和谐;在大自然中,色调是光的产物。物象呈现的色调,反映了光源

色的特点。不同的光源产生不同的色调。如图:莫奈的几张不同的《卢昂大教堂》显示出因光照的色相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色调。教堂亮面的色调随着光色的变化而变化,暗面随天光色与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早晨阳光偏暖黄色,天光呈蓝紫色,照射在浅灰色的教堂上,教堂的亮面色调便随阳光而近暖黄,暗面随天光而近蓝紫。中午阳光偏白微暖,天光偏蓝,教堂的亮面与暗面亦随之而变。黄昏教堂处于逆光之中的影子里,见不到阳光照射的一面,整个教堂受天光影响而偏冷。光源色冷暖倾向明确,画面色调也就服从光源色。相反如果光源色倾向微弱或近于无色(白色),物体本身的色相便成为色调的主宰。如图:马奈的《吹笛少年》,光色倾向微弱。画中物象本身色相组成了以暖色为主的微暖色调。 色调的提炼取舍,不是主观编造色彩。正确的提炼取舍,必须能传达物体色调的精神。这就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自然。色调不准,把早晨画成了黄昏,画面就失真。失去了所画对象的具体性、特殊性。色调不鲜明,虽有特点但却不突出,画面效果就“温”“弱”,用笔不生动,画面就呆、死、缺乏表现力和生命力。 掌握和运用色调有两个难点 我们明确了色调在画面中的作用和地位后,就应该研究如何在写生中具体操作它,理顺作画的步骤,这样学生在进行课堂写生时思路就会更加明确,对画面表现语言的探索才会有动力、有意义。 第一,确定色调 色调既然要统领全局,也必然影响全局。确定色调应该在落笔之前,尤其难在冷暖、明暗等分寸的掌握和控制。需要学生平时的不断观察、写生、记忆。如阴天的天光、阳光,中午阳光与日光灯的光,三者全是白光,而三者又不能同时出现。难于在同一时间内比较,只能在记忆中进行比较。这就要有大量写生观察作基础才能奏效。 第二,色调的统一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调同时出现时,每一色调自身必须统一。也就是同一色调中的各个局部色彩必须统一于这一基调之中。如《卢昂大教堂》亮部色彩

微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微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所谓“微课堂”教学就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微博群(微信群)、班级微博(班级公共订阅号)等虚拟平台,为学员搭建起以信息发布、心得分享、主题研讨、疑难解答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互动、互学、互助等特性的新的学习载体,并通过这个学习载体,实现把实体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与实体课堂教学相比,运用微博、微信等虚拟平台进行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更契合学员需求、及时传递正能量三大优势。通过教学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引导学员参与实体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相长、生生相长。二是增强学员对实体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三是提升学员应用新媒体引导舆情的能力。四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二、具体做法 “微课堂”教学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与补充,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年轻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其具体做法如下: 1.坚持一个目标 “微课堂”的目标定位为“汇聚微力量、激发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运作机制与细分课堂版块。一是汇聚微力量。就“教学工具”而言,“微课堂”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信息、沟通、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汇聚全体学员的聪明才智,推动个体力量的凝聚激荡,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激

发正能量。就“教学内容”而言,“微课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重要教学模块,引导学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与交互式沟通,碰撞出积极的、正面的思想火花。三是传播好声音。就“教学效果”而言,通过“微课堂”教学,让学员在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达成积极共识,形成正面观点,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出去,引导社会舆论。 2.把握三个环节 教学过程可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利用微群进行互动研讨。我们专门在腾讯上注册“中青班微课堂”微群,要求学员、党校教师、组织部联络员等加入该群,并要求学员每天都要登陆微群,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话题发表看法,其他学员围绕这个话题通过“评论”、“点赞”等形式积极参与,实现在线即时互动研讨。第二个环节是利用微群实现成果共享。一般按照一周为一个单元时间,将党校实体课堂学习成果与虚拟课堂研讨成果及时梳理,按照“班级动态”、“微言大义”、“学员论坛”、“课堂笔记”、“靓帖热荐”和“精彩瞬间”等6大版块分门别类进行编辑,在微群上发表,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第三个环节利用班级微博、微信群、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好声音。微群是一个内部群,关注的对象十分有限,正能量的传递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又在腾讯上注册了“××中青班”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关注的对象则非常广泛,包括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个人、其他党校主体班次、党校学员的个人、普通老百姓等。我们专门设立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管理员,让他负责及时将微群里精彩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公共平台上转发,实现微群、微博(公众订阅号)内外互动,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甘南的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关键词:藏汉双语困难对策教学资源 现在甘南州,确切地说在教育教学领域,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就甘南藏区而言,在藏汉双语教学领域,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各级各类民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第二种模式,即以汉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藏语文外,其余学科均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至于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真正关心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人去思考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名藏汉教学的实践者,不仅有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问题。因此,谈一谈自己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学为主 要开展好藏汉双语教学,我认为,在以上两种模式中,必须而且只能采用第一种模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说过:“外语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母语才是我们的根本。”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也说过:“丢弃母语,就是通往毁灭文明的捷径。”他们强调的无非就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在借鉴和交融中与时俱进,但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认识到母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在强势语言的侵蚀中丢失自我,失去母体文化的生存根基。 2、开展双语教学,应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常情况下,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开发人的智力离不开语言,而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进而言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系。因为,一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他的母语,可以说母语为他认识世界打开了大门。3、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环境出发 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因地域的差异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而言的。在这些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藏族学生学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创新的实践思考,首先了解创新是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更前沿的重要举措,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更前沿的道路。结合语文是中国学生的重要学习科目,而且语文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得出我们应当推动将创新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阐述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时间思考重要性。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思考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从培养知识人才,技能人才转移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了,发生着由质到量的转变。所以小学语文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创新,深化创新理念,将创新的思维不断普及于学校甚至社会,让创新成为新的动力,为我国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应试化教育仍然严重影响教育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新课改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初见成效,但从总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依然不能完全摆脱应试化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将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将提高学生的成绩排名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旧式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于使用创新教学方法依然没能得到完全,高效利用,给人一种应上级任务要求而去完成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于教学中。所以教师这样半创新半应试反而会使学生对学习有着更多的困惑,眼中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且有可能影响以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1.2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小學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仍比较严重,教师习惯性根据自己多年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备课,并在课堂上按照往前呆板的模式传受知识,但教师此种教学方法,忽略了每一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的反映程度和接受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讲他们属于灌输知识并非传授。教师僵硬的教学模式局限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不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厌恶。教师主观能动的发挥着自己的主体作用,牵着学生走,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自己的方向和想法。在严格的框架之下,就会局限个人能力,影响小学生本应有的活跃思维。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学语文论文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周磊 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学难记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性格、后天教育、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模式都是欠科学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文言文分层教学便是一条重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文言文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智能表现是多元的,差异是巨大的,其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对文言文感悟、理解、记忆就不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音乐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反复诵读与吟咏,内省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独立思考,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等。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各自智能的特点强弱,引导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的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造成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发生之前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划分必要的层次,如接受过程、兴趣因素等作为依据而设计教学,那么学生全体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教学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缺乏主见和创造力。长

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忽视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机械式地抓字词、抓背诵,缺乏文言文的美育教学,极大损害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大班统讲”使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个体,再加上部分教师教法枯燥,更加重了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遭到扼杀。 二、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文言文教学目标分层次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只注意抓“六点”: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熟语名句等,却忽视了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在实践中将教学目标更加区分明确。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观原因造成,一类是智力原因造成。对于前者,我们主要发挥文言文的思想启蒙作用,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学生引入正道,正如桐城派所倡导的“义理、考据、章法”,明确将义理放在首位。如学习《陈情表》,让他们和李密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家人,感受亲情的可贵;学习《勾践灭吴》,让他们回答决定战争胜败的原因等。总之,抓住一切可能的因素树立起他们心中纯洁、善良的一面。对于一般学生,将文言文学习注意的“六点”教给他们,让他们自主找出全篇“六点”的内容,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及时指导和鼓励。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其目标引领为对写法的探究,如在学习《六国论》时,让他们负责探究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安排篇章结构,何处是总论点、分论点,如何运用修辞等等,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文言文文字精练、内涵深刻、思想隽永的特点会逐渐融入到他们的创作当中。 2.文言文教学方法分层次

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