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

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运动神经元疾病治疗

导语:出现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时候可能自己的一些肢体行为动作都会受到阻碍,影响自己的生活还有工作都会带来影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接受治

出现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时候可能自己的一些肢体行为动作都会受到阻碍,影响自己的生活还有工作都会带来影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接受治疗,通过一些方法帮助自己缓解这种症状,那么你知道在生活当中治疗用动神经元疾病的一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一起详细的去看看吧!

其实出现任何的一些疾病问题,我们在生活当中首先建立的是去做一些比较正规的检查和治疗,只有这样子才可以帮助自己针对性的去缓解这种疾病问题,从而更好的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用药治疗

尚无特效治疗,针灸,中药均可运用,有一定疗效,近年来适用于临床的有:①力如大,50mg,每12小时口服1次;②拉莫三嗪,每天25mg开始,逐步增至100mg/d,临床表明,该药可以改善症状,延缓发展,但不能改变转归;③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环磷酰胺200mg静脉滴注,隔日或每周2次,总量3-4g为1疗程,部分运动神经元疾病有效;④神经生长因子亦有应用,但疗效不肯定。

凡有呼吸肌麻痹者应尽早气管切开和人工辅助呼吸,有肺部感染者选用适当抗菌素,肢体僵硬着可予体疗,并口服力奥雷素5-10mg,2-3次/d改善症状,发生痛性痉挛时可以口服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

饮食保健

在日常生活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与蛋白的摄入,清淡避免油腻,慎吃寒凉刺激之物,多食温补平缓之品,以达到补益之功,进而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1例报告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6-08-04T14:46:24.5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5期作者:赵京燕1 杨尾莲2 沈芳华2 [导读] 患者女性李某,67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萎无力、构音吞咽不利5年余”,于2014年9月入院。赵京燕1 杨尾莲2 沈芳华2 (1河北省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河北石家庄 050091)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231-02 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较少见,国内首先由杨任民[1](1980)报道,此后国外文献也有先关记载[2-4]。主要临床特点是既有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异常等帕金森综合症表现,又有肌肉萎缩、肌无力、延髓麻痹、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等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肌电图提示有广泛前角细胞损害,因而诊断相当困难,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女性李某,67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萎无力、构音吞咽不利5年余”,于2014年9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指无力,右手握力及灵活性差,书写困难,无肢体麻木疼痛,偶有右手指震颤症状,未在意。随后右手无力症状缓慢发展,手指精细动作差,右上肢抬举费力,遂就诊于宁波市第三医院,考虑为“帕金森综合症”,给予“美多芭”治疗,症状未缓解。右上肢抬举活动逐渐费力,左上肢也缓慢出现活动费力,但生活尚能自理,行走步态未见明显变化,肢体震颤症状也不是很明显,于2013年2月开始出现双下肢僵硬无力,行走费力,易跌倒,为保持身体平衡,行走时上身前倾,小步态不明显,颈背也有僵直感,构音不清,吞咽缓慢,偶有饮水呛咳,双上肢不能平举,肢体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减少,曾于2009年至2013年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自诉查头颅核磁未见明显异常,均诊断为“帕金森综合症”,给予“美多芭”或中药等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在缓慢发展,吞咽进食呛咳次数增多,张口困难,构音不清,咳嗽无力,双眼睑不自主痉挛闭合,颈部力弱,双手骨间肌萎缩,手精细动作差,行动缓慢,不能独立行走,于2014年9月来我院。门诊查肌电图示“广泛性神经源性异常”,头颅核磁示“双侧额顶叶多发缺血灶”,门诊以“运动神经元病”收住院。现主症:面具脸,肢体行动缓慢,间有强哭强笑,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缓慢,张口困难,咳嗽无力,底气不足,尚无胸闷气短,喉中少量粘痰,颈部力量弱伴有僵直感,双上肢不能平举上抬,双手骨间肌萎缩,手握力弱,精细动作差,下肢僵硬抽筋不适,需拄拐杖行走,为保持身体平衡,行走时上身前倾,小步态及肢体震颤症状不明显,肌跳不明显,无头晕不适,食欲可,有口苦不适,入睡困难,小便困难,尿意明显时才能排出少量尿液,大便干燥困难,约4天一次。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内科系统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构音不清,记忆力计算力正常。嗅视觉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灵活,对光反射灵敏,咬肌力差,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面部感觉正常,额纹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听力正常,咽反射减弱,软腭抬举乏力,伸舌居中,舌体活动慢,舌肌轻度萎缩,伴纤颤。颈软无力,双手骨间肌萎缩,双上肢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稍高,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反射(+++),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指鼻稳、准,跟膝胫运动正常,双手轮替运动差,昂伯征阴性,步态宽,姿势反射慢。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血沉、肾功能、肝功能、血管炎组合及风湿组合大致正常。 讨论:本例为一老年女性患者,62岁发病,病程5年,进行性发展,先出现面具脸,肢体行动缓慢、强直等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再出现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和双手骨间肌萎缩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并伴有构音吞咽不利的延髓麻痹症状,肌电图累及延髓、颈髓、胸髓等多个部位,而且病情缓慢加重,符合世界神经病学联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诊断标准[5],本患者入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考虑是ALS出现运动神经元病之外的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笼统称为ALS叠加综合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认为帕金森综合征合并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重叠现象,其有一些相似的临床特征:①起病年龄比单独的运动神经元病晚10岁左右[6];②帕金森综合征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但亦可以姿势不稳、向后跌倒等症状为早期表现[4];③帕金森综合征可以出现在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之前、之后或同时,而且通常对左旋多巴替代治疗反应差[7];④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较明显,肌跳、肌萎缩、腱反射亢进均常见,而且病程与单独运动神经元病类似,大部分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本患者起病年龄62岁,肌强直、运动迟缓的帕金森综合征出现在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之前,对左旋多巴疗效差,大部分临床特点与文献报道的一致,但患者肌跳、肌萎无力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并不明显,仅肌电图提示相关神经受损指标,故临床上容易漏诊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 关于本病的治疗因西医疗效不佳,相关报道甚少,我科室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痿症”“虚劳”范畴,提出从奇经论治,并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新的理论体系,辨为奇经亏损,元气虚弱,升降乖戾证,治疗以调补奇经、扶元起萎、升清降浊为治疗原则,给予参赭降气散、地木柔筋散、芪龙益气散及中药汤剂口服,配合针刺、骶疗、吞咽障碍治疗仪等综合措施。通过25天的中医综合治疗,患者部分症状有所改善,大小便较前通畅,睡眠好转,颈部发紧感减轻,头沉症状略有改善,双上肢抬举幅度较前增加,双手灵活性有改善,吞咽进食呛咳次数减少,构音略显清晰,肢体动作较前略灵活,下肢僵硬减轻。 【参考文献】 [1]杨任民等.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征-肌萎缩侧束硬化联合病征(附3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6(6):365-367. [2]QureshiAI,W ilmotG,Dihenia B,et a.l Motor neuron disease with parkinsonism[J].ArchNeuro,l 1996,53(10):987-991. [3]KlosKJ,JosephsKA,Parisi JE,et a.l Alpha-synuclein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wo cases of co-occurring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otor neuron disease[J].Mov Disord,2005,20(11):1515-1520. [4]Desai J,SwashM.Extrapyramidal involvement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backward falls and retropulsion[J].J N eu 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9,67(2):214-216. [5]BrooksBR,MillerRG,SwashM,et a.l ElEscorial revisited: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Amyotroph Lateral Scler Other Motor Neuron Disord,2000,1(5):293-299. [6]周凤琴,马丽丽.运动神经元病3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92-93. [7]Zoccolella S,PalaganoG,FraddosioA,et a.l ALS-plus:5 cases of concomitant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parkinsonism[J].NeurolSc,i 2002,23(S2):S123-S124.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讨论目的 ?通过一例运动神经元病病例,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知识及相关护理要点。 ?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

?患者XXX ?性别:男名族:汉 ?年龄:76 婚姻:已婚 ?诊断1.运动神经元病 ? 2.糖尿病 ? 3.肝脏肿瘤 ? 4.肾囊肿 ? 5.颈椎病 ?职业退休 ?入院时间:2015年1月18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1月29日转入康复科治疗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两女一子,爱人极其子体健。 ?心理社会评估:患者性格外向,能较好的应对压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子女在次照顾,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诊疗的依从性较好,信任医护人员,能积极配合治疗。

?病史:患者因“四肢进行性无力1+年”于2015年1月18日9:40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经我科医生会诊后以运动神经元院病转入我科继续治疗,入院时生命体征:T37.0,P76,R19,BP138/76mmHg,扶入病房,神志清楚,医生查体:病人神清配合,吐词清楚,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双上肢远端肌力2级,伴大小鱼际肌萎缩,键反射(++),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双侧病理症(+)。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史,结核性胸膜炎、肾囊肿病史。现合并肝脏肿瘤。

辅助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6.6%;血细胞分析(三分类) +HS-CRP:中性粒细胞比率,82.6%,淋巴细胞比率,10.9%,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4g/L,超敏C反应蛋白,15.23mg/L;尿沉渣+尿干化学:酮体,+-mmol/L,葡萄糖,3mmol/L;电解质3+电解质2+葡萄糖测定+肾功:葡萄糖,16.6mmol/L ?TCD提示脑动脉硬化、两侧椎动脉及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怀疑左前分支传到阻滞,R波递增不良,T波地 平,房性期前收缩。 ?胸片提示1.双肺纹理增多2.主动脉迂曲 ?泌尿彩超提示1.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肝内实质占位;肝囊肿; 2.胆囊结石; 3.右肾囊肿

运动神经元病

site:https://www.360docs.net/doc/1618235410.html,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运动神经元病与癌症、艾滋病齐名。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死。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目录病因疾病定义1 分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 进行性脊肌萎缩 1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1 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表现 1 症状肌萎缩侧索硬化 1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 1 进行性延髓麻痹 1 原发性侧索硬化 1 下运动神经元型 1 上运动神经元型1 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型疾病病理1 诊断鉴别中医诊断1 西医诊断检查治疗气管切开术后的处理辨病论治食疗护理精神调摄生活调理饮食调理体育锻炼注意事项预防与调护预防

发展过程症状开始期工作困难期日常生活困难期吞咽困难期呼吸困难期家庭照顾常识活动与运动饮食衣着身体的清洁咳嗽有痰的照护排泄的照护卧床者的按摩和翻身展开编辑本段病因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属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组主要侵犯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变性疾病。病变范围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锥体细胞以及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临床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引起的肌萎缩、肢体无力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本病病因至今不明,多于中年后起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进展缓慢。[1] 患者常常伴有合并症。虽经许多研究,提出过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重金属中毒、营养代谢障碍以及环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说,但均未被证实。疾病代码:ICD:G31.8,运动神经元病,疾病别名:肌萎缩侧索硬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motor neuron disease,MND,编辑本段疾病定义西医:运动神经元病是指病变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受损的一组进行性变性疾病。若病变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若病变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若上、

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2.饮食护理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摄入,宜清淡,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辛辣食物。 3.用药护理利鲁唑的不良反应为无力、嗜睡、眩晕、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口周感觉异常等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吸烟、高脂肪的饮食可能降低单剂利鲁唑的吸收。 4.心理护理保持心情愉快,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改变、吞咽困难、构音不清等,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观察有无呼吸肌无力的表现,警惕呼吸肌麻痹的发生,并做好急救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 6.基础护理定时翻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如已发生压疮应根据分期积极治疗,加强全身营养促进愈合;尿潴留者需留置导尿管,定时夹管,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膀胱结石;便失禁者,要保持会阴部及肛周清洁,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经常叩背,鼓励并帮助患者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避免感染,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与铝的接触,生活中避免使用铝制用品。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样是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患者可以做一些医疗体操、太极拳或保健气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饮食指导饮食要有节,不能过饥或过饱,给予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有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食。 3.用药指导利鲁唑能透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利鲁唑12h空腹服用1次,饭前至少1h或饭后 2h服用。吸烟、高脂肪饮食可能降低单剂利鲁唑的吸收。 4.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相关信息,让他们参与治疗决策并尊重其选择。 5.康复指导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早期运动瘫痪肢体,鼓励主动运动,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避免肌肉萎缩、足下垂。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取暖,以防烫伤。 6.复诊须知出院2周后门诊复诊。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原因 运动神经元疾病概述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原因运动神经元疾病 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下面是整理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原因,欢迎阅读。 1、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病因,还有的人认为其与遗传因素相关,并且两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具资料统计5-10的病例有家族遗传倾向,此外椰油学者认为与营养障碍、代谢内分泌、神经递质、酶缺乏和缺氧有关。 2、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病因,我们常见的还有一些外因,外界的一些环境因素,主要是金属元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与某些金属中毒和某些金属元素缺乏有关。 3、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病因,首先此病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及一些病毒的感染有关。专家称,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嗜前角细胞毒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也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损伤脊髓,可能引起运动神经元疾病,在患者身上测定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球蛋白升高,免疫复合物形成,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运动神经元疾病概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

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疾病病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一般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较重,但肌张力可增高,腱反射可活跃,并有病理反射,当下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时,上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可被掩盖。 迄今还不知道确切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致病原因。目前归纳可能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各种可能: 1.遗传因素: 此类病人占全部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约5~10%,但无法解释散发性病人的原因。 2.毒性物质: 比如铅(Pb)、锰( Mn) 等重金属中毒; 过多激活性胺基酸(excitotoxic amino acids)及自由基(free radicals)的刺激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3.自体免疫: 由不明的因子激活的人体的免疫反应去对抗运动神经元,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4.病毒的侵犯: 有人提出运动神经元的伤害有可能类似小儿麻痹病毒侵犯运动神经元的结果。 5.神经营养或生长激素的缺乏: 目前在体外贾验结果发现运动元的存活必须依赖某些激素比如BDNF,FGF,CNTF,IGF-2及NT3-5等等。疾病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tlron disease,MND)为一组病因不清的系统性疾病。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根据受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分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和肌萎缩侧索硬化数种类型。 一、肌萎缩侧索硬化 【临床表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可分为三型,即散发型(或称经典型)、家族型(5%~10%)和关岛型。 散发型表现为中年或中年以后起病,40岁以下起病者亦不少见。国内报告最早发病为18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呈慢性进展病程,部分患者为亚急性病程,少数起病后呈急剧进展,可于病后半年左右死亡。早期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及肌纤颤。常自上肢远端手部肌肉开始,可自一侧手肌

开始,数月后可波及对侧;也可双侧手肌同时受累,随后波及前臂肌肉及上臂和肩胛部肌肉。部分患者可以三角肌或冈上、下肌无力开始,造成肩胛下垂,抬肩或臂上举无力。少数患者可以下肢起病,表现为下肢无力、沉重、走路无力,骨盆带肌肉受累后可有上台阶、楼梯、蹲下起立困难,下肢肌肉萎缩。随着病情的发展,肌无力和萎缩可延至颈部、躯干、面肌及延髓支配的肌肉,表现为抬头困难、转颈障碍,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延髓支配肌肉受累则有吞咽困难、咀嚼费力、舌肌萎缩、发音障碍等。延髓麻痹通常出现于疾病晚期,但也可于手肌萎缩不久后出现,少数情况下为首发症状。肌纤颤为常见的症状,可在多个肢体中发生。在舌体由于肌膜薄而可看到肌纤维颤动。本病很少有感觉障碍,客观感觉异常少见,有少数患者可有痛性痉挛。绝大多数患者无括约肌障碍。本病的生存期随临床类型而有不同,短者数月,长者可十余年,最长可至35年,平均生存3年左右。严重者多因延髓麻痹或呼吸麻痹而死亡。

运动神经元病

什么症状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且危害性较大,相信很多人对于此病还不是很了解,这也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时,患者需要了解的问题,方能更好的治疗。那么,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是什么?下面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症状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有: 运动神经元病它是选择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细胞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的一组进行变性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快慢不一,可分别为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肌萎缩侧索硬化。该病初期多误诊为由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病变部位有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表现: 1、单侧或双侧手肌无力、并带有明显颤动,大小鱼际运动神经元病。 2、上肢肌肉及肩胛运动神经元病,抬手困难,梳头无力,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行走缓慢,步态呈剪刀状。 3、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唾液外流,进食或喝水呛咳,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 专家指出:积极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哪些突出对及时发现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专家还提醒大家,在发现病情后要尽快的进行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帮助患者及早的康复。 在此专家向大家推荐神经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细胞渗透修复疗法不会发生免疫排斥,患者不用担心治愈后复发,神经细胞重生疗法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治疗原则 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细胞是多能细胞,终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被诱导分化为各种类型的成熟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的源泉,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后备储备,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或正常神经细胞凋亡的更新。通过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受损神经组织的结构重建、相应生理功能得到恢复,细胞渗透修复疗法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疾病上已得到无数患者的认可,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运动神经元损伤是一种可怕的高发疾病,很多人都认为是一种难治之症。在这个高科技的21世纪新时代里,彻底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目前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效果最显著的方法就是细胞渗透修复疗法。专家说,在治疗过程中,也要结合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康复训练,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帮助。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1、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训练要掌握好运动节奏。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要求。肌肉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劳才能充分消除,消耗掉的营养物质也才能得到充分补偿,并通过超量补偿使肌肉逐渐肥大。反之,若锻炼过于频繁,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肌力也就不能增强。因此,锻炼要讲究节奏,并非越多越好。 2、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训练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 锻炼的方法很多,但为了达到尽快增加肌肉的目的,须遵循一条共同的原则:锻炼时,在不增加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使肌肉迅速感觉疲劳,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每次锻炼以能连续做10下为准,如超过10下,就需增加器械的重量;或每次锻炼连续做二、三下,每下坚持6~10秒,超过者也需增加器械的重量。 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训练,专家已经做出介绍,希望广大患者能够有所了解,积极的配合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对此专家向患者介绍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细胞生物疗法,采用骨髓造血神经细胞,通过专业的技术进行细胞分离、提取、纯化,让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浓度的细胞作为临床治疗;通过高端介入技术将细胞输入病灶,使得细胞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佳的治疗作用。所以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是患者的首选疗法! 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 近年来,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专家提示: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同时,患者家属一定要做好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工作,科学的护理对运动神经元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是很重要的。那么,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接下来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具体介绍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 导语:任何疾病都有它自己表现,治疗疾病前需要对它的表现进行了解,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是很多人不熟悉 任何疾病都有它自己表现,治疗疾病前需要对它的表现进行了解,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这样疾病很复杂,治疗的时候也是有多种方式,那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都有什么呢,这类疾病表现也是有很多方面的。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 起病缓慢,病程也可呈亚急性,症状依受损部位而定。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于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因此若病变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若病变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以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 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在对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认识后,治疗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时候,患者要积极配合,而且这样疾病治疗后,患者也是要进行康复训练,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护理.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护理 moter neuron disease(MND 目的 通过本次学习,使全科护士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归有所了解,并能更好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 概念 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 与癌症,艾滋病齐名,只要患了此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死,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 什么原因引起MND 本病病因至今不明,虽然经过许多研究,提出过慢性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重金属中毒,营养代谢障碍以及环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说,但是均未被证实。 临床表现 1.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锥体束受累,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同时并存的特征。 40岁左右起病; 男性>女性; 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痉挛性截瘫;

延髓麻痹较晚出现; 病程持续进展,死于呼吸肌麻痹或/和肺感染; 生存期数月~10余年; 2.进行性脊肌萎缩:运动神经元变性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 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见隐袭起病。 首发症状为手小肌肉萎缩、无力。 无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延髓麻痹。 3.进行性延髓麻痹:病变主要侵及延髓和脑桥运动神经核。 中年后起病。 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咀嚼无力。 舌肌萎缩、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 后期可以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并存。 病情进展较快,1~3年死亡。 4.原发性侧索硬化:损害仅限于锥体束。 极少见; 中年或更晚年起病; 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强直无力,痉挛步态,进展缓慢。无肌萎缩,感觉正常。假性球麻痹。

2014.7运动神经元护理查房

科别日期 2014.7.24 主持人责任考核床号 34床(护士长)护士人员患者查房查房专病查房痿病姓名性质病例参加人员查房内容记录:一、护士长:今天我们对34床病人刘某某进行中医护理业务查房,该患者中医诊断是痿病,西医诊断是运动神经元病等,通过今日查房,希望大家更多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病机,掌握此类患者的护理重点要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请责任护士薛萌简要汇报一下病史。二、查房步骤责任护士汇报病情:患者刘某某,女,45岁。于2014年7月9日以"渐进性四肢无力4月余,加重1月余"为主诉,门诊以"中医诊断:痿病(气虚痰瘀内阻兼肾虚);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窦性心动过速"收住入院。患者于4月余前患者在家做家务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随于附近医院以“肩周炎”之诊断治疗,后逐渐加重,5月20日曾在西京医院以“周围神经病”之诊断行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遂出院。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症状加重,上肢不能抬起,为求进一步中医针灸、中药治疗,遂来我院。入院症见:双上肢上抬困难,双手握拳无力,双下肢行走无力,步态不稳、双手虎口部位肌肉萎缩,间断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偶有腰困,

纳食尚可,夜休较差,眠浅易醒,二便正常。查体:T 36.5℃,P 82次/分,R 19次/分,Bp 130/90mmHg。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细滑。入院后给予给予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中医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痰祛瘀、补肾通路为治法,予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内科疾病推拿、手指点穴、穴位贴敷等治疗,静点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西医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为原则,口服强的松、氯化钾缓释片、维生素B1、B6片,钙尔奇D,静滴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一、了解下相关检查,辅助检查还有哪些存在异常,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熟悉病情。吴:神经电生理检查示:1、双肌皮、腋、桡运动神经波幅不同程度降低,双尺、右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波幅降低; 2、双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降低,左尺神经F波出现率大致正常; 3、左胸锁乳突肌、左手第一骨间肌、右股四头肌、右肱二头肌EMG多考虑神经源性损害,左T11脊旁肌未见明确自发电位。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 二、中医辨证辨型依据包括哪些内容?魏:患者以“渐进性四肢无力4月余,加重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年过4旬,但平素劳累致机体正气不足,肾气亏虚,气虚血行不畅,留而为瘀,气虚脾失健运

《运动神经元病》word版

较广为流传的所谓“下肢静脉栓塞”是一种谬误。栓塞指的是由血栓或异物等脱落游移阻塞于血流远侧某部所形成的循环障碍,此症在动脉系统中虽颇为常见,而在静脉系统中最典型者似只有肺动脉栓塞。既无下肢静脉栓塞,也就不存在下肢栓塞性静脉炎。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静脉炎称为血栓性静脉炎,常见于下肢浅静脉,可由药物静脉注射,或由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或脉管炎的伴发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部分而存在着。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不易引起肺栓塞。而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则大多数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此病易并发肺栓塞,且常与手术、妊娠、分娩、长期卧床及以往存在的下腔静脉阻塞有关,在我国某些地区则常与布加综合征有关。临床上常见者急性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与慢性期则成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后者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而重点述于后。症状体征用药治疗饮食保健预防护理病理病因疾病诊断检查方法并发症 症状体征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比小腿肌肉丛静脉血栓形成低,左侧多见,为右侧的2~3倍。在一组1432例的统计中,左侧占69.3%,右侧占26.6%,双侧4.1%。 髂-股静脉是整个下肢静脉血回流的主要通道,一旦发生血栓形成,迅速发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患肢疼痛和压痛;血栓激发的炎症反应可致局部持续性疼痛;远侧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导致胀痛,站立时症状加重。在髂-股静脉行径上常可触及条索和压痛。②肿胀:由严重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故一般均颇严重。③患肢皮色发紫,严重者可致花斑状以至坏疽。④严重病例肢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致消失。⑤浅静脉曲张为代偿性,急性期多不明显。 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结局为:①纤溶和再通。②局限和机化。③血栓扩展:逆行扩展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顺行扩展可能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则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顺行扩展时可累及整个髂-股静脉系统。此谓混合型,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

罗亚军--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 MND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 目前已经发现了十多种与ALS发病相关的突变基因,其中最常见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其次是FUS和TARDBP,其余还包括ALS2、SETX、VAPB、ANG、OPTN、ATXIN2等。但是前三种基因与大部分ALS相关,而其余大量基因仅与少数ALS相关。所有家族性ALS的突变基因均可以出现在散发性ALS患者中,两组唯一的临床鉴别点是前者的发病年龄较小,大约比后者提前10年左右,而且散发性ALS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ALS及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风险增高,因此不能排除遗传因素也在散发性ALS中起作用。 1、SOD1:1993年Rosen等在13个fALS家系中发现了11个SOD1基因的错义突变,SOD1成为人们发现的第一个与ALS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这一发现在ALS发病原因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SOD1是目前在所有ALS突变基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在散发性病例中约占1-4%,家族性病例中约占20%。由于该基因在遗传中存在不完全外显率,因此其在散发性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更大。SOD1定位于染色体21q22.1,包括5个外显子,编码153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和具有催化作用的亚铜离子、稳定的锌离子共同构成亚基,两个亚基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SOD1二聚体。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的ALS患者中已经发现了与该基因相关的超过160多个突变类型。这些突变涉及该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其中有70多个突变位点定位于外显子4和5区。据报道,不同类型的SOD1突变与ALS的临床表现、起病年龄、生存期等相关,例如携带Ala4Val 突变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短且一般没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而携带 Gly37Arg、Gly41Asp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携带Asp90Ala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共济失调等。但是这些联系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其背后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SOD1突变的 ALS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并应用于临床科学研究。 2、Alsin基因:ALS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q33.2,编码含有165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ALS2基因的第34外显子突变编码鸟苷三磷酸酶调控的alsin,引起青少年起病、进展缓慢的上运动神经元亚型ALS和遗传性婴儿痉挛性截瘫。该基因突变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所致运动神经元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多表现为面肌痉挛、强笑、构音困难、痉挛步态、轻度肌萎缩以及感觉异常等,部分患者在12-50岁瘫痪在床。成人起病的典型ALS中尚没有alsin突变的报道。 3、TAR DNA结合蛋白基因(TAR DNA-binding protein):ALS10位于染色体1p36.2,编码基因TARDBP,其蛋白产物包含414个氨基酸,目前已经在该基因中发现与ALS相关的44 个突变类型。ALS或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患者神经元胞浆中可以出现含有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TDP-43的包涵体,该蛋白参与RNA的转录加工过程,正常情况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

运动神经元病常见的护理措施

运动神经元病常见的护理措施 运动神经元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桥延脑运动神经核、体束、脊髓前角发生慢性疾病。在对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治疗时为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达到治疗的目的,还应该进行合理正规的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一、精神调摄: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是病程长且病情容易复发,感冒或劳累后加重。所以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在治疗中首先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防患于未然。平日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思想静闲而少贪欲。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二、生活调理:生活有规律,要顺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适应自然环境四季的更替。所以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在日常中要注意气候的变化,以防疾病加重。如染上感冒要及时治疗,避免运动神经元病的加重,尤其在流感泛滥的季节,要远离公共场所,以防传染,对日常穿衣、饮食、起居、劳逸等都应当有适当的安排,注意保暖。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三、饮食调理: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多由虚所致,加上得病日久,五脏俱损,所以在日常生活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的摄入,清淡避免油腻,慎吃寒凉刺激之物,多食温补平缓之品,以达到补益之功,从而增强机体正气。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四、体育锻炼: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并不意味着卧床不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样是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患者可以做一些医疗体操、太极拳或保健气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运动神经元病的康复也有帮助。 鼓励早期病人坚持工作,并进行简单锻炼及日常活动。过于剧烈的活动,高强度的锻炼、用力以及过于积极的物理疗法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疾病中期讲话不清,吞咽稍困难者,宜进食半固体食物,因为流质食物易致咳呛,固体食物难以下咽;更应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中有食物残渣留存。 晚期患者吞咽无力,讲话费力,甚至呼吸困难,应予鼻饲以保证营养,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借助器械以维持呼吸功能。 因肌肉萎缩影响日常活动的患者,应尽早使用保护及辅助器械,防止受伤并保持适当的活动量,给病变组织以适当的刺激,促使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尽可能地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命。 平时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以保证神经肌肉所需营养,有益于延缓病情进展。 经研究和调查发现,对于一些正在治疗或是治疗之后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严格的做到以上几种护理可以有效的延长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生命。希望介绍的护理方法对您有帮助。

陈易建--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ALS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同时,因ALS 为一类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诊断尚需除外其他可能引起类似ALS临床表现的疾病。 目前,世界公认的ALS诊断标准是修订的El Escorial标准,该标准于1994年由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出于研究和临床试验目的而提出的,在认识到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之后,上述诊断标准于1998 年被修订,并提出了Airlie House诊断标准。200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参照世界神经病学联盟的诊断标准提出了我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草案)。内容包括: 1、必须有下列神经症状和体征: (1)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特征(包括目前临床表现正常,肌肉的肌电图异常); (2)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的体征; (3)病情逐渐进展。 2、根据上述3个特征,可作以下3个程度的诊断: (1)确诊(definite)ALS:全身4个区域(球部、颈、胸、腰骶神经支配区)的肌群中,3个区域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症状和体征; (2)拟诊(probable)ALS:在2个区域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症状和体征; (3)可能(possible)ALS:在1个区域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症状和体征,或在2-3个区域有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的症状和体征。 在1994年的诊断标准中尚有可疑ALS(suspect ALS)。表现为广泛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没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证据,即单纯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后来研究发现,这一部分病人真正转化为ALS的不到10%。于是,1998年修订的El Escorial标准去掉了该等级。在诊断ALS时必须有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否则误诊的机会较大,而误诊会给病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害。 3、下列支持ALS的诊断: (1)1 处或多处肌束震颤; (2)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3)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但远端运动传导潜伏期可以延长,波幅低;

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

运动神经元病护理常规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远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性疾病。临床根据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纤颤和锥体束损害等症状分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LS)、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PBP),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 1.按神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 (1)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2)讲解进餐方法,当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首先应鼓励患者吃轻松舒适半固体的食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因刺激性食物容易造成咳嗽和憋气。患者卧位应选择舒适无疲劳的姿势,卧床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45度,减少误吸,在每次进食完成后予 20ml~50ml温水,以达到冲洗口腔的目的。中度或重度吞咽困难者当患者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应予及早地安置鼻饲胃管,防止经口进食致误吸、窒息、吸入性肺炎。

3.安全护理:疾病初期,病人肌张力高,走路不稳,需防跌倒,晚期全身肌肉萎缩明显,肌张力降低,需防坠床,给予床档保护,确保安全。 4.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并发症预防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病人,多与病人沟通,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其克服焦躁、悲观情绪;避免任何不良刺激和伤害病人自尊的言行,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缓解其绝望、愤怒、易激惹的情绪,让病人感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 5.并发症的护理 (1)肺部感染的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如痰液粘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已有肺部感染者可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粘痰溶解药物如沐舒坦等。 (2)压疮的护理:压疮重在预防,对患者及家属等进行教育是成功预防压疮的关键所在。让家属、病人了解皮肤损害的原因和危险性,讲解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方法,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鼓励多增加营养。每1~2h翻身一次,能防止大部分压疮的发生,病人侧卧时,使人体与床成30°,以减轻局部所承受的压力,并用枕头支撑避免髋部受压;病人半坐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病情危重暂不宜翻身者,应每1~2小时用约10cm厚的软枕垫于其肩胛、腰骶、足跟部,增加局部的通透性,减轻受压部的压力,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渣屑,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确诊过程

运动神经元病的初期,会从一只胳膊或一条腿的持续无力或痉挛开始,并导致这部分肢体的活动困难;或者从控制说话或吞咽的肌肉开始,并导致这些肌肉功能困难。患者在这个阶段通常忽视这些问题,或到与此并不相关的医生处就诊。 然而,如果这确实是运动神经元病,它不会就此停止。通常它会从身体的一部分扩展到另一部分,常常是邻近的部分。例如从左手扩展到右手,再从上肢扩展到下肢。这样,问题就严重到不能再被忽视的程度。 在正常情况下,病人会被推荐到神经科专家那里,他会在各种可能因素中考虑到运动神经元病的可能性。 完整的医疗史、家族史和身体检查是神经学检查的开始点。病人会经历简单的、室内肌肉和神经功能检测。 如果这时还不能排除运动神经元病的可能性,通常会作进一步的肌电图检查(EMG)。这种检查和人们较熟悉的心电图(EKG)有一些类似之处,它测量神经和肌肉间的信号以及肌肉内部的电活性,来判断它是否是和运动神经元病一致的哪种类型。如果是这样,可能会进行更多的检查。 更多的检查可能包括脊髓和脑的成像(通常是磁共振成像)。有时也包括脑脊液检查(脊椎穿刺或腰椎穿刺),这种检查通过在两个低椎骨之间插入一根针来进行。 为了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性,也进行血液检验。在某些情况下,还进行肌活检(在局部麻醉后取下一小片肌肉样本)。 除了基因检查可以确定一小部分运动神经元病外,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是一个“逐步排除”的过程。即通过特殊检查排除了其它所有的可能性后,才被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 在类似运动神经元病的情况中有一些是肌肉萎缩(muscular dystrophy)的形式,如神经学方面的脊延髓肌肉萎缩症和成人发病的脊肌萎缩症,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疾病方面的重症肌无力及由于肿瘤、畸变引起的脊髓或脑干受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