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砖雕感悟心得

魏氏砖雕感悟心得

在宁夏隆德普通人家的宅院里,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艺术。尤其是在大门楼子两边的墙壁上,常常看到这样两幅砖雕图案:一边是“耕读人家”,另一边是“书香门第”。古朴典雅,喜庆祥瑞。曾经陪几位南方朋友到中国书法之乡的隆德走了几天,他们为隆德县独具特色的民居而大为感叹,有苏州风范。《红楼梦》中描绘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苏州石路、阊门所在的七里山塘地区,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的苏州七里山塘街古迹芸芸,有“姑苏第一名街”之誉,在那里,砖雕是不可不赏的艺术精粹。

在苏州深宅大院寺庙园林见到的砖雕艺术,在隆德照样可以看到。

据《隆德县志》记载,隆德民间建筑中盛行砖雕艺术,起源于唐宋年间,成熟于明、清两代。在隆德县城南门建于宋代的广济禅寺遗址就有许多精美的砖雕。经过漫长的发展,隆德砖雕逐步形成了以隆德地域文化为主,融合了其他民族砖雕艺术,并且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手法,形成了多元性的艺术特征,呈现出质朴、简约的艺术风格。

隆德民间砖雕构图生动,雕工精细、色彩古雅,图案体裁广泛,有苍松翠柏、梅兰竹菊、奇花异草;有松鹤、喜鹊、百鸟、松鼠、柏鹿、鸽子、孔雀、龙;更多的是仿木斗拱、雀替、檩椽以及卷草、花纹、祥云、人物图案等,蕴含了许多典故和传说。砖雕制品在建筑中一般用于天井、墙垣、影壁、障壁、廊心壁、丹墀、券门、台阶、下

槛、墀头、须弥座、门楼、屋脊等处,最初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衙署、园林及名门望族、达宫贵人的宅院,后来逐渐应用于普通的民间建筑。或气势雄伟,或精致玲珑,或素雅大方,都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这些用途广泛的砖雕制品,让人们感受到匠人绝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所以精美的砖雕制品既是仿古建筑和民间建筑装饰材料中吉祥的象征,也是民间艺术精品。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其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周秦。那时候砖瓦已是当时宫廷建筑的重要材料。秦代的砖上常饰以龙纹、凤纹等浮雕,亦有绘画式的山林狩猎等细线浮雕。不过这些砖雕都是利用阴模压印的。两汉时期常见的砖有两种,一种是铺地的方砖,表面雕刻几何图或吉祥文字;另一种是建筑物或墓室壁面上的图像砖,即画像砖。画像砖既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室内装饰。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和碑石墓志空前发展。唐代建筑用砖,多以莲花、葡萄纹最为多见。宋代的墓砖雕刻较为普遍,这种砖雕技术与以前的模制不同,而是直接用砖雕为浮雕,或半圆雕的人物,镶在四周墓壁上。宋代以后,具有民族传统的砖雕,在一般民间建筑上仍然很发达。尤以明、清两代的砖雕最为精巧,且遍及各地。

砖雕作品

隆德县砖雕是中国砖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尤其是地方特色更为明显。在隆德县众多传统的砖雕艺人中,要属魏世祥一家最具代表性。位于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的魏世祥一家,制作砖雕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他家通过四代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制作工艺,在隆德县独树一帜,其砖雕作品深得人们的喜爱。

魏氏家族雕塑艺术主要有“捏活”和“刻活”两种创作手法。“捏活”就是先用加工配制的泥巴,用手和模具制成各种图案,然后入窑焙烧成成品。“刻活”则是在已经烧制完成的青砖之上,用刀、凿等工具钻、磨、刻、雕出各种单幅图案,然后拼接成各种画幅。“捏活”和“刻活”交融工艺也是魏氏家族雕塑的一大特点。经过选土、过筛、和泥、制坯、烧制等工序,确保细腻的质地。用红土油胶泥,参杂少量的棉花、飞麻、马毛等配制成泥,然后将泥坯存放十日打磨数次后再开始捏制成骨架,然后再用小竹板等雕刻而成型,晒干后可用软火(麦柴)烧制成品。

魏氏家族砖雕艺术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等种类。因此,魏氏家族砖雕艺术有极强的立体感。

砖雕作品

魏氏家族砖雕艺术的第一代传人是魏孝祖(1875~1926年)。清朝光绪年间,甘肃庄浪县罗家大寺进行修建,从河北请来了三位砖雕艺人。酷爱砖雕艺术的魏孝祖被破例召收为徒,勤奋好学又善于钻研的魏孝祖很快就掌握了砖雕的制作和烧制工艺。在其后的岁月中,他以制瓦烧瓦为业。

魏氏家族砖雕艺术的第二代传人魏福庆,继承了父亲魏孝祖的手艺后,于光绪末年,远赴陕西,跟随河南砖雕艺人杨宋家继续学习砖雕艺术。他在广泛吸收了河南师傅的砖雕技艺后,结合父亲的传授,

潜心研究北方传统砖雕的制作方式,专门从事砖雕制作。

魏世祥,是魏氏家族砖雕艺术的第三代传人,他一生酷爱砖雕艺术。十三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习砖雕制作,足迹遍布西海固山山川川。关陇地区八百多座庙宇寺院,都有他和父亲创作的雕塑作品。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继承家族传统砖雕技艺的基础上,他从周边地区民用建筑和大小寺庙及伊斯兰建筑砖雕纹样中汲取丰富的

艺术营养,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创作的屋脊与兽头博采众家之长,多以松柏、荷花、牡丹等草木花卉,以及仙鹤、梅鹿、龙、凤、几何纹样等入画,立意高远,造型拙朴,形象生动,在技法上以圆雕、半圆雕突出主题,通过浮雕烘托艺术效果。

注重砖雕的个性创造,其仿古的“蛟龙脊兽”“五鬃脊兽”“狮子滚绣球”“双龙纹”“龙凤脊”“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张口兽”等作品不仅形象逼真、美观大方,而且融装饰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既可独立观赏,亦与建筑浑然一体,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他的砖雕作品,并编入《中国美术大全·宁夏卷》。其作品“狮子滚绣球”在“万博杯”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中获一等奖,展示了宁夏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魏氏家族砖雕艺术的第四代传人是卜文俊和妻子魏凤萍。卜文俊是魏世祥的女婿,20世纪80年代开始跟随岳父魏世祥制作砖雕。魏世祥随着年事日高,最终把手艺全部传授给魏凤萍和卜文俊。卜文俊对魏氏砖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首先,是对砖雕原料的创新。由于最初的泥坯,容易裂缝,定窑后容易碎,原料改进后,泥坯质地柔韧性

更好,也不易断裂。其次,是对砖雕模板的创新,卜文俊在家族原有的四十多块传统砖雕模板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了二十多套模板,并创造出了具有伊斯兰文化特色的砖雕。其三,是改变了魏氏家族砖雕艺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旧思想,这使得街坊四邻甚至周围有志于砖雕的人都能掌握这门手艺。这些创新,也都得到了魏世祥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前,隆德县有砖雕艺人一百多人,在全县各乡村均有分布。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隆德县砖雕艺术发展迅速,一些砖雕艺术传人在政策的鼓励下,充分发挥其传统优势,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产业化的新气象!“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正是由于像隆德这些砖雕艺人的传承与发展,昔日只在皇室后宫达宫贵人宅院出现的砖雕,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装扮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魏氏砖雕感悟心得

魏氏砖雕感悟心得 在宁夏隆德普通人家的宅院里,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艺术。尤其是在大门楼子两边的墙壁上,常常看到这样两幅砖雕图案:一边是“耕读人家”,另一边是“书香门第”。古朴典雅,喜庆祥瑞。曾经陪几位南方朋友到中国书法之乡的隆德走了几天,他们为隆德县独具特色的民居而大为感叹,有苏州风范。《红楼梦》中描绘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苏州石路、阊门所在的七里山塘地区,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的苏州七里山塘街古迹芸芸,有“姑苏第一名街”之誉,在那里,砖雕是不可不赏的艺术精粹。 在苏州深宅大院寺庙园林见到的砖雕艺术,在隆德照样可以看到。 据《隆德县志》记载,隆德民间建筑中盛行砖雕艺术,起源于唐宋年间,成熟于明、清两代。在隆德县城南门建于宋代的广济禅寺遗址就有许多精美的砖雕。经过漫长的发展,隆德砖雕逐步形成了以隆德地域文化为主,融合了其他民族砖雕艺术,并且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手法,形成了多元性的艺术特征,呈现出质朴、简约的艺术风格。 隆德民间砖雕构图生动,雕工精细、色彩古雅,图案体裁广泛,有苍松翠柏、梅兰竹菊、奇花异草;有松鹤、喜鹊、百鸟、松鼠、柏鹿、鸽子、孔雀、龙;更多的是仿木斗拱、雀替、檩椽以及卷草、花纹、祥云、人物图案等,蕴含了许多典故和传说。砖雕制品在建筑中一般用于天井、墙垣、影壁、障壁、廊心壁、丹墀、券门、台阶、下

槛、墀头、须弥座、门楼、屋脊等处,最初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衙署、园林及名门望族、达宫贵人的宅院,后来逐渐应用于普通的民间建筑。或气势雄伟,或精致玲珑,或素雅大方,都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这些用途广泛的砖雕制品,让人们感受到匠人绝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所以精美的砖雕制品既是仿古建筑和民间建筑装饰材料中吉祥的象征,也是民间艺术精品。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其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周秦。那时候砖瓦已是当时宫廷建筑的重要材料。秦代的砖上常饰以龙纹、凤纹等浮雕,亦有绘画式的山林狩猎等细线浮雕。不过这些砖雕都是利用阴模压印的。两汉时期常见的砖有两种,一种是铺地的方砖,表面雕刻几何图或吉祥文字;另一种是建筑物或墓室壁面上的图像砖,即画像砖。画像砖既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室内装饰。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和碑石墓志空前发展。唐代建筑用砖,多以莲花、葡萄纹最为多见。宋代的墓砖雕刻较为普遍,这种砖雕技术与以前的模制不同,而是直接用砖雕为浮雕,或半圆雕的人物,镶在四周墓壁上。宋代以后,具有民族传统的砖雕,在一般民间建筑上仍然很发达。尤以明、清两代的砖雕最为精巧,且遍及各地。 砖雕作品 隆德县砖雕是中国砖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尤其是地方特色更为明显。在隆德县众多传统的砖雕艺人中,要属魏世祥一家最具代表性。位于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的魏世祥一家,制作砖雕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他家通过四代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

中国建筑史-魏氏庄园

中国建筑史 ——魏氏庄园门窗设计

目录 摘要 1 一、魏氏庄园的修建背景和存在价值 1 二、魏氏庄园的门的样式 1 1、门的分类和作用 1 2、门的装饰和寓意 3 三、魏氏庄园窗的样式 4 1、窗的纹饰 4 2、窗的防御作用 4 四、魏氏庄园门窗的色彩 5 五、结语 5 摘要

(图2-2) (图2-1。魏氏庄园正门) 魏氏庄园作为一座具有独特艺术气息的城堡式建筑群,它以它卓越的军事魅力吸引了广大人们的关注,魏氏庄园的最大特色就是华而不虚,庄园里随处可见匠心独运之地,奇思妙想之处。夹壁通道,橱柜暗室,比比皆是。 同样也包括门窗,在不失它的华丽尊贵的同时也担当者其他建筑群所不具备的防御功能,在本文中就详细的展示了魏氏庄园门窗的特色。 关键词: 城堡式建筑 军事魅力 特色门窗 防御 一、魏氏庄园的背景和存在价值 故乡魏集黄河北,政通人和暖风吹。魏氏庄园杨柳绿,清代宅第芳草围。舞步铿锵春雷动, 歌声嘹亮彩云飞。惠民政策进农家,田园古镇尽朝晖。 这首诗中所讲的就是山东省惠民县的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是中国有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它与四川大邑的刘(刘文彩)氏庄园、烟台栖霞的牟氏庄园一起,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庄园。它是中国北方现存惟一的城堡式庄园。魏氏庄园建于朝晚期, 在它的身上浓缩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它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晚清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社会心态建筑风格。魏氏庄园是清代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整个庄园呈一组建筑群,它气势恢宏,巍峨壮观,被誉为运用《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最科学、最系统、最严密的民居典范。她以其显著的军事建筑特点闻名远近内外,其独特的军事建筑风格奠定了她在我国建筑史上的特有地位。 二、魏氏庄园门的样式 站在在魏氏庄园前,就可以深切领略到田园古镇的独特魅力。斑驳的高墙,经过岁月砥砺的灰瓦屋檐,被岁月雕琢成了一组历史雕塑。魏氏庄园在继承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住宅房屋又吸收了将按阁楼的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特色。在门式上,既有阔绰气派的大门,又有装饰华丽的垂花门,既有装饰精美的影壁,又有活泼多变的仪门。既有小巧玲珑的城门楼,也有简单低调的小暗门。魏氏庄园在门式上继承了鲁北地区的建筑特色外又有着它独特的防卫功能。 1、门的分类和作用 (1)主门(日常供人们行走穿梭的门) 魏氏庄园为三进九座院落,正所谓三进,第一道门,也就是正门,在庄园的正门前有两个大木柱,高约15、6米,木柱半腰有两个状为“升”的木匣,这就是取的“五谷丰登、步步高升”的寓意。大门南侧有一棵古槐,是取“门前有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之意招宝就是进财”之意。这一切暗示着主人经商起家、以商致富、借富取贵的主线。高悬正门上方的“树德”二字,“树”走隶书,“木”字上行,“寸”转撇而成 “才”,寄德才兼备之愿望。 (见图2-1)(图2-2) 其次是魏氏庄园的第二道门(图2-3),这是进入内院的大门,门口威严华丽,两边各置一石狮(图2-4)。是主人权利和富贵的象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