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是逻辑的基础。要培养一个人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首先应该打好语言基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多学一种语言思维就复杂一倍。因此语言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一提到逻辑思维,就想到了数学训练。似乎数学训练是提高逻辑思维的唯一方式。其实不然,数学是逻辑的表现,并不是逻辑的基础。当然,要想拥有高度的推理能力,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数学训练。尤其是学习所谓的分析哲学,没有数学的基础是不行的。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好语言。

很多家长对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视不够,或者方法不对。导致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比正常儿童慢。上学以后表现出来的是数学成绩偏差。老师抓不住重点,他们会更加强化这个孩子的数学训练,使其数学能力更差。甚至这个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一个人不怕笨,怕的是思想懒惰。一旦厌学,这个人几乎就与学问无缘。放眼看一下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厌学情绪。如果不考试,永远不想读书。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也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这里我建议家长,要自己把握孩子的未来。您想让这个孩子聪明睿智,思辨敏捷。在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打好语言基础。

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我们不能不赞叹,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太强了。每一个儿童都是学习语言的天才。他在不努力的情况下就能学会至少一门语言。如果有足够好的环境,儿童还能不费力气的学习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的语言。这让我们成年人望而生畏。成年人,永远地失去了这个能力。

儿童学习语言不是通过刻苦努力的,也不是通过大人的尊尊教诲。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学习语言,只要环境里有的语言他们都能学会。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现代白话文称作普通话,在中国南方多数人都至少会两种语言,家乡话和普通话。这两种语言他们学得一样好,张口就来,根本不用翻译和思考。很多混血儿童是能说汉语和英语。

语言,是非常复杂的。学过外语的人都有体会。发音复杂、词汇复杂、语法复杂。可这对儿童来说都变得那么简单。儿童听到有人讲话,就会把这些声音符号记忆在大脑里。他们从小就默默地在心里积累词汇,大人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在什么时候在学语言。他们也会自动的根据大人的说话顺序摸索出语法逻辑,逐渐地就形成了语言。

语言不是天生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却是天生的。儿童为什么能有如此强大的学习语言的能力?谁都说不清楚,最好也不要研究它。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已经明确的支出:“这个问题只能问上帝”。科学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科学研究不出来的东西就是错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不是可以用科学来证明的,科学也无法给出合理的答案。但是它是经验的,是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却都不注意的。

很多家长非常冤枉的说“我很注意孩子的语言培养呀!”我要反问:你们是怎么注意的?一个孩子能学习多少种语言?在儿童时期,你们给他们多少种语言?为什么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

不给他们?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吗?

就拿同一种语言来说。儿童可以直接学深度的语言,也可以学习肤浅的口语。对儿童来说语言没有复杂和简单之分,也没有难和易之分。你们是在儿童有能力的时候给他们最简单的,等他们丧失语言能力以后再让他们刻苦学习难度大的。还是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直接学习深度的,等他们长大后不用费力气学了呢?

如果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冤枉。多数家长都是在浪费孩子的语言天才。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一天天地丧失。孩子并没有在这个关键期学会深度的拥有文化内涵的语言,也没有学会很多种,可以进行国际交流的语言。他们只学会了简单的交流的语言。等到他们失去了语言能力以后,学校再来努力的给孩子弥补。教他们外语,教他们语文。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很难学好了。

0到3岁婴儿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出生的婴儿脑的重量是300—400 克是成人的25%这时候的体重是成人的5% 婴儿长到1岁的时候脑发育的接近成人的60%左右3岁的时候几乎接近成人了中国古话3岁孩童考到老

儿童能同时学习多种语言

儿童是向环境学习,只要环境里有的语言,他们都能学会。王财贵教授开玩笑说“孩子的爸爸对孩子讲普通话,孩子的妈妈讲闽南话,爷爷讲日本话,雇佣个西班牙女佣,雇佣一个德国司机,这个孩子从小就至少能说5种语言”。不相信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贝立兹就是这样的环境中学会5种语言的。当他长大上法语课,他才知道原来这样说话是法语。

有人说“我孩子未必有这天才”。错了,他能学会汉语——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同样能学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只要有环境。他又说“那我孩子未必能成为语言学家”。对了,学习很多语言未必能成为语言学家,但是学会说几种语言是可能的。要不要成为语言学家,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不是我们的选择,也许他们长大研究物理去了。

不过有一个最容易迷惑群众的问题,很多人上当了。但是我相信头脑清醒的人会有正确的分析。有人说“同时学两种语言,就会造成混淆和混乱”。他们的理由是,一些在国外长大的小孩,回国后,说话不能完全用汉语表达,经常用英文词汇来代替。因此,他们认为是英语和汉语相互混淆。

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汉字为什么用英文单词代替汉语呢?因为他的汉语本来就没学好,词汇量不够,才造成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语言的混淆造成的。他在美国长大,说英语的时候从来不会带出汉语单词。或许这个孩子说英语的时候也会带出汉语单词,那是因为他的英语也没学好。

一个一代移民家庭,通常为了让孩子能够融入美国社会,他们几乎是不跟孩子说汉语的。孩子的汉语是偷偷听他们夫妻俩对话学的。有的家长或许对孩子讲汉语,但是讲那几句,根本不足以让孩子掌握足够的词汇。但是即使这样,孩子也能学会汉语的规则。这是多么强大的学习能力呀。怎么能认为是混淆呢?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怎么办?当然有办法。让他们两种语言同时学好,就行了。如果家长不接受我的意见,无法让孩子两种语言都学好。至少让他们一种语言精通,另一种语言有点感觉,长大以后再学也可以。

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多种语言都学好?怎么样,才能创造这样的环境”。当然,多数家庭没办法找好几国的人来跟孩子说话。但是现在有设备,有电脑、DVD机器。世界上重要语言的朗读和对话都能弄得到,放就可以了。

于是家长找了各国的电影来给孩子播放。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但是好不好呢?不是很好。播放什么内容是有讲究的。我现在先列举出来,不管是否认同,往后看,我会逐步的分析。汉语我现不说。英语找来《莎士比亚》的录音,德语的《浮士德》,拉丁语的《圣经》,阿拉伯语的《古兰经》。每天给孩子播放这些录音。孩子不知不觉地就把这些最具有深度的各种语言记在头脑里了,把世界上最具有深度的文化印在心灵里了。如此坚持,这样教育,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国际化人才。

有人又会问:口语怎么办?口语将来再学吗!最深度的语言有了,听力有了,语感有了,口语多简单呀。看两场美国的新片,或者看一部电视剧,多看几遍,口语就会了。

儿童学习语言,不是先学口语,再学书面语的。也不是先学母亲的语言,再学外语的。他们是环境里有什么语言就学什么语言。直接给他最深度得文学语言,他们就学文学语言,有文学细胞。天天听儿童语言,听儿歌,这个孩子语言能力就差,就没有文学细胞。有人说“儿歌也很有文学性呀!”对不起,那是因为你就是听儿歌长大的,文学品味太差。

有人说“孩子读了《莎士比亚》,不会用呀?”那我问你,教孩子学语言,是要现在用的,还是要在18岁以后用的?孩子学完《莎士比亚》就永远不接触英语了吗?

外语的具体教育方法,后面还有我们详细介绍。你能明白孩子能同时学习好多种语言,而且能直接学习最具有深度的语言就好了。

今天我的课就先到这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