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木材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木材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木材胶粘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淀粉在木材胶粘剂中的应用前景

李兆丰顾正彪王嫣洪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036)

摘要:淀粉作为原料生产木材胶粘剂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木材胶粘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淀粉在木材胶粘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淀粉;木材胶粘剂;应用

1 前言

胶粘剂是现代精细化工品,二十一世纪以来,胶粘剂和粘接技术已显示出无比的生机和活力,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其实用性令人瞩目,其广泛性无可限量,应该大力推广应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5]。在欧美国家,胶粘剂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为3%左右[6]。世界胶粘剂年销售量目前已超过1000万吨,全球合成胶粘剂销售额超过260亿美元[6-7]。我国胶粘剂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近5年来平均发展速度达到11.6%,生产技术水平大有进步,新技术与新产品不断涌现,预计2005年胶粘剂和密封剂产量可达365万t[7-8],并呈现销售额增长高于产量增长的格局。专家预测,未来阶段胶粘剂产业将会进入一个重组的时期,朝经营规模化、技术先进化、生产现代化、产品环保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胶粘剂消费规模最大的行业是木材加工业,占整体约60%;其次是建筑业,约占22%;再次是包装业、制鞋业,分别占6.2%、4%[5,7]。业内人士分析,未来5~10年,我国胶粘剂消费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胶粘剂行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行业前景看好。

淀粉是自然界中含量非常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等优点。随着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日益匮乏,如何从深度和广度开发应用淀粉,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淀粉糊化或氧化改性作为胶粘剂使用已有很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粘接强度小和耐水性差等缺点,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特别是在木材胶粘剂行业,很少使用淀粉作为原料来开发木材胶粘剂。由于木材胶粘剂的消费量非常大,如果能用淀粉取代或部分取代其他合成高分子应用于木材胶粘剂中,将对淀粉工业和胶粘剂工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发了一系列的以淀粉为原料的木材胶粘剂。

本文主要介绍木材胶粘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淀粉在木材胶粘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2 木材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2.1 木材胶粘剂的现状

木材与钢材、水泥、塑料并称为人类社会的四大材料。由于木材具有环境友好性能,在四大材料中是唯一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其重要性日益显著,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的青睐。我国是一个缺林少材相当严重的国家,森林资源极其匮乏,再加上长期的滥砍乱伐,进入90年代后,天然优质大径级木材越来越少[9-11]。为满足对木材制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人工速生材及小径级材种必将成为木材加工工业的主要原料,因此,发展木材高效综合利用,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低劣木材发展人造板和木材胶接制品,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而胶粘剂则在这些措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

根据生产原料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木材胶粘剂可分为天然高分子胶和合成高分子胶两大类。天然高分子胶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原料加工而成的胶粘剂,主要包括蛋白质胶和淀粉胶[13]。由于这种胶粘剂是以天然物质为原料,多数是水溶性的,一般说来粘接强度、耐水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剂侵蚀等性能不高,其胶接制品不能承受苛刻条件的作用,使用寿命短,因此,天然高分子胶在木材胶粘剂中的用量越来越少,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上世纪初,出现了以合成高分子为基础物质的新型胶粘剂——合成高分子胶,应用最广泛且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甲醛系胶粘剂,脲醛树脂胶、酚醛树脂胶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是木材工业的主要胶粘剂[14-17],其中脲醛树脂胶用量最大,占甲醛系胶粘剂用量的80%左右,占木材胶粘剂总消耗量的60%多。这类胶粘剂以其分子量小、湿润性好、胶合强度高等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很快取代了天然胶粘剂而占领木材胶粘剂市场[18-19]。除甲醛系胶粘剂外,木材胶粘剂中使用较多的还包括其他水基胶粘剂,如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丙烯酸乳液、聚氨酯等,其中醋酸乙烯酯乳液及丙烯酸乳液的用量在逐年递增[20]。

然而,甲醛系胶粘剂具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由于其主要原料之一为甲醛,用其胶接木材加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出游离甲醛等有害气体,从而危害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联和DNA与蛋白质交联及抑制DNA 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以及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等。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对居住环境也越来越讲究,甲醛释放量则受到极大关注;同时,在我国加入WTO后,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和科研机构越来越重视对环保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质量好、无污染、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保型胶粘剂正在逐渐成为合成胶粘剂的主流产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颁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对胶粘剂中有害物质做出限量要求[21],但目前我国胶粘剂产品尚处于发展中,仍存在合格率不高、污染较严重等问题。最近的权威性调查表明,在我国,特别是我国的城市,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陷身于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而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依次是胶粘剂、人造板、涂料。

另外,合成高分子胶是由来源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体所合成,由于石油资源的进一步减少和化石燃料价格的不稳定,这些合成高分子胶的价格和可用性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上扬,因此,石油单体如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等的价格普遍偏高,造成合成高分子胶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已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合成高分子胶是由石油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所组成,大部分单体的聚合物具有生物不可降解性,因此,这些胶粘剂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22-24]。

2.2 木材胶粘剂的发展

合成高分子胶的诞生推动了木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甲醛系胶粘剂在木材工业上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造板工业的进步,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游离甲醛污染环境的问题。为使胶接制品满足性能和环保要求,必须对其使用的胶粘剂加以深入研究,解决性能和游离甲醛释放造成的毒害问题。

目前,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该课题的研究,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研究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对现有甲醛系胶粘剂的配方和工艺进行改造。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胶粘剂及其胶接制品的游离甲醛释放量,使其达到人体能够承受限度。影响胶粘剂及其胶接制品中游离甲醛释放量的因素有很多[25],诸多研究和生产实践已经表明,降低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是制备低毒脲醛树脂胶及其制品低毒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6-28]。另外,三聚氰胺、硫脲等与尿素、甲醛共缩聚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脲醛树脂胶接产品的游离甲醛释放量,而且可以保证脲醛树脂胶接产品的力学性能[29-31]。但E1级胶粘剂仍有少量有害气体释放,只能称之为低毒胶粘剂。

第二,利用森林资源来制造木材胶粘剂。为了解决木材胶粘剂原料资源紧缺,摆脱石油、煤等市场紧张状况,木材工业必须设法利用森林资源作原料。森林资源中剩余物丰富,其中树木中的木素、单宁、树叶都可以制造胶粘剂[32-33]。目前成功的是以单宁为原料来制造胶,单宁通过抽提后,可得到多酚,再合成即为木材胶粘剂[34-35]。此类胶粘剂的特点是游离甲醛含量低,固化速度快,价廉,pH值为中性,施胶性好,因此是木材胶粘剂的发展方向之一。

第三,在木材工业领域开发使用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目前异氰酸酯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己获得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就异氰酸酯在木材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已将异氰酸酯用于人造板的生产。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在价格上远高于甲醛系胶粘剂,并且需要高效脱模剂,但能彻底解决甲醛释放问题,产品性能远优于甲醛系胶粘剂。

第四,针对天然高分子胶的改性研究。天然高分子胶有很多种类,其中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是淀粉类胶粘剂,在纺织、造纸、医药、食品、包装纸箱、瓦楞纸板等行业大量使用[36-40]。但由于其耐水性和耐腐性较差,在木材工业应用领域无法与合成高分子胶抗争而被淘汰,近年来,由于淀粉胶无毒环保、价格低廉的突出特性,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致力于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提高胶接性能。目前,蛋白类胶粘剂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以改性蛋白为原料,可以用来制备木材胶粘剂[41-44]。

总之,木材胶粘剂发展方向总的要求是:发展生产要和生态环保相协调,要考虑“绿色化”,要拓宽原料资源,要可持续发展,要缩短固化速度,降低成本。

3 淀粉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天然淀粉胶粘剂以其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环保无毒而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尤其在包装纸箱、瓦楞纸板生产上大量使用,工业上所使用的淀粉胶粘剂,其简要生产工艺为:将淀粉和水调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于不断搅拌状态下通过升温或加入烧碱溶液使淀粉糊化,再根据具体要求添加交联剂、稀释剂和防腐剂等助剂,以满足各行业所需[45]。为了进一步提高淀粉胶的性能,一般需对淀粉进行变性处理,只要对淀粉分子进行一定程度改性,淀粉胶的性能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不仅能提高淀粉胶原有的胶接强度,而且能增加胶液的稳定性,提高使用价值。主要的变性淀粉胶包括氧化淀粉、酯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淀粉和复合变性淀粉等。

淀粉胶粘剂主要用于包装纸箱、瓦楞纸板生产上,用于木材工业则不多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淀粉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耐水性均较差,利用它胶接的木材工业制品的干强度一般而湿强度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国外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其粘接强度和耐水性,如加入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三聚氰铵、尿素等进行这些性能的改进。

从理论上分析,淀粉胶粘剂耐水性差的缺点与淀粉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淀粉颗粒是由少部分的直链淀粉和大部分的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都是由葡萄糖单位(C6H10O5)通过糖苷键(C-O-C)以聚合度DP=n聚合而成。在每个葡萄糖单位的C2、C3和C5上各有一个羟基,因而在一个淀粉链状高聚物分子上就有成千上万个活性羟基,而每个淀粉颗粒又是由数不清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链以结晶区和不定形区的形式交织组成,因此,在淀粉胶粘剂中羟基的数目是以一个很大数量级来计数的,而淀粉胶粘剂的粘接力正是来源于为数众多的羟基产生的氢键结合力。虽然单个氢键的结合力比其它化学键较弱,但当数量极其庞大时,所产生的总结合力是比较可观的。当用淀粉胶粘剂粘接胶合板时,其干强度能基本满足要求。然而,当按Ⅱ类胶合板检测耐水胶合强度时,却全部不合格。试件在(63±3)℃热水中浸渍3小时后,全部开胶[46],这说明淀粉胶粘剂是不耐水的,其原因同样是由于存在为数众多的羟基,羟基极易与水以氢键形式结合,它对被胶接材料的吸附轻易地被水所解吸。这样,淀粉胶粘剂的湿胶合强度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要提高淀粉胶粘剂的耐水性能,必须针对羟基进行化学改性,通过氧化、酯化、接枝、交联等手段来封闭羟基和引入其它活性基团,使整个胶粘剂体系中的羟基数目降到恰当的程度并保持有足够的活性基团数

目,保证胶粘剂固化过程中这些活性基团相互间发生交联缩聚反应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既保证了胶合强度又提高了耐水性。

4 淀粉在木材胶粘剂中的应用

目前木材加工工业中主要使用合成高分子胶,市场上应用最广泛且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木材胶粘剂是甲醛系胶粘剂,另外还包括白乳胶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石油资源的匮乏,这些合成高分子木材胶粘剂的潜在缺陷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甲醛系胶粘剂的主要原料之一为甲醛,用其胶接木材加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甲醛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白乳胶、丙烯酸乳液、聚氨酯等合成高分子胶是由石油单体所合成,由于石油单体的价格普遍偏高,造成合成高分子胶的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造成能源紧张;并且,大部分合成高分子胶具有生物不可降解性,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因此,采用原料丰富、可再生、可降解以及低成本的资源如淀粉作为原料生产木材胶粘剂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由于淀粉所固有的粘接强度小、耐湿性差、初粘力小、干燥速度慢等缺陷,因此,在木材胶粘剂行业,很少有研究者使用淀粉作为原料开发木材胶粘剂,大多数研究仅仅是在木材胶粘剂如脲醛树脂[47]、白乳胶[48]和异氰酸酯胶粘剂[49]中直接添加少量淀粉,以改善脲醛树脂、白乳胶和异氰酸酯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申巨才等人[50]采用氧化淀粉与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再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混合来改进乳液的初粘合强度;徐军等人[51]用少量氧化淀粉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复合来提高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干燥速度及初粘合强度,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显著。目前,也有少量研究者将淀粉或改性淀粉与高分子聚合物如聚醋酸乙烯酯乳液、V AE乳液等按一定比例直接复配并加入助剂而制得木材胶粘剂,如郑正炯、陈彩良等人[52]以玉米或木薯淀粉为原料,经乳化、氧化、醚化、酯化和交联等反应后与增强剂聚乙烯醇、稳定剂聚丙烯酸纳溶液复配制得木材用胶粘剂;陈建华、陈建平等人[53]用淀粉、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甲醛、盐酸及水等制得了一种淀粉白乳胶;李远松[54]所制备的新型强力白乳胶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淀粉、盐酸、甲醛、氢氧化钠、尿素、水组成;廖龙所[55]制备的一种新型白乳胶是由V AE乳液、淀粉、衍生物、膨润土、甲醛、有机酸等混合搅拌溶解研磨而成。这种方法虽然较前一种方法的淀粉用量有较大增加,但是,复配未能使淀粉性质从本质上发生太大改变,因此胶粘剂的耐水性和稳定性较差,必须加入大量助剂如甲醛等进行改良,这样不仅使工艺复杂,同时增加成本、产生污染。

目前,为了彻底从本质上改变淀粉胶粘剂的缺陷,许多研究者正致力于对淀粉进行多重变性处理,使之适应于木材胶粘剂中。北华大学刘光远[56]、时君友等[57]采用水溶性高聚物改性,辅以交联剂生产耐水性无毒淀粉胶粘剂,应用于胶合板及实木复合地板,产品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黄可知等人[58]采用淀粉与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异辛酯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出一种具有储存稳定性好、耐水性强、初粘力大和干燥速度快等优点的乳液胶粘剂,适合于木材等多孔性基材的粘接。但上述胶粘剂中,淀粉用量仍然较少,而且制备工艺比较复杂,成本仍然较高,工业化生产比较困难。国外对环境友好的木材胶粘剂特别是以淀粉为原料的木材胶粘剂的研究较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综合利用研究中心Syed H. Imam等人[59]为例,他们开发了一种以淀粉为基础的木材胶粘剂,其中淀粉通过使用六甲氧甲基三聚氰胺作为交联剂与聚乙烯醇进行交联,该胶粘剂具有很好的粘接性能,而且价格低于或等于传统上的酚醛树脂,这种胶粘剂的主要优点是没有甲醛或羟基类化合物,不污染环境。

本课题组直接以淀粉为原料,在耐腐蚀容器中,通过对淀粉进行多重变性,生成一种复合变性淀粉;在变性淀粉中加入改性剂和络合剂进行交联改性,然后加热糊化,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木材胶粘剂[60](见图1)。

该胶粘剂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能,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木材胶粘剂的国家标准(见表1),特别是压缩剪切强度包括干强度和湿强度均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通过对该胶粘剂的原料成本进行估算,该胶粘剂的原料成本大约为2000元/t 成品,而对于市场优质白乳胶,当不挥发物含量在40%左右时,醋酸乙烯酯的用量在300kg 以上,仅这一项的的成本即为0.3×12000=3600元/吨,再加上保护胶体、乳化剂、引发剂、增塑剂等助剂的成本,则白乳胶的原料成本在4500元/t 成品以上,相当于该胶粘剂原料成本的两倍以上。由于该胶粘剂的制备工艺比白乳胶的简单,因此,对于除原料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来说,该胶粘剂相比于白乳胶也更低。所以,该胶粘剂具有较低的成本,其商业成本不到白乳胶的1/2。

综上所述,该淀粉基木材胶粘剂具有优良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因此在木材工

业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该胶粘剂主要应用于装饰木材、木器加工、人造板、胶合板等的粘结;同时也可应用于建筑装修、纸品加工、书籍装订、织物处理、铅笔生产、标签固定、造纸工业、乳胶漆制造等行业。

A B

图1 淀粉基木材胶粘剂样品外观及其粘接试样图

A .样品外观;

B .粘接试样

Fig.1 Appearance of sample and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wood sample preparation using

starch-based wood adhesive

表1 淀粉基木材胶粘剂的性能指标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木材胶粘剂国家标准的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properties between starch-based wood adhesive and Country standard of polyvinyl acetate adhesive

指 标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木材胶粘剂国家标准项目 Ⅰ型 Ⅱ型

淀粉基木材胶粘剂 外观 白色或淡黄色,无粗颗粒和异物

pH 值 4~6

不挥发物/% 35~40

粘度/Pa.s 1.0~2.5

灰分/% 乳白色,无粗颗粒和异物 3~7 ≥35 ≥0.5 ≤3 ≤1.5

最低成膜温度/℃ ≤17 ≤4 4 木材污染性 较涂敷硫酸亚铁颜色浅 较涂敷硫酸亚铁颜色浅

干强度 ≥9.8 ≥6.9 ≥15.0

压缩剪切 强度/MPa 湿强度

≥3.9 ≥2.0 ≥7.5

5 结束语

木材胶粘剂学科领域的研究存在哲学意义上的“螺旋式上升”现象,由于天然胶粘剂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使用方便、无毒环保,如今随着石油能源紧张和胶粘剂理论研究的深入,更重要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胶粘剂又重新受到重视,希望充分发挥其天然环保和可再生的优势。

由于淀粉是一种原料丰富、可再生、可降解以及低成本的资源,因此,采用淀粉作为原料生产木材胶粘剂将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淀粉基木材胶粘剂将在木材工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Jeremy Hager Klug. High-Performance Adhesive Systems for Polymer Composite Bonding Applications[D].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9.

[2] J. Comyn. Adhesion Science[M]. UK: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997.

[3] A. V. Pocious. Adhesion and Adhesive Technology[M]. New York: Hanser Publisher, 1997.

[4] 邱建辉等主编. 胶粘剂实用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6.

[5] 龚辈凡. 我国胶粘剂工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 中国胶粘剂,2001,10(5):38-41.

[6] R. S. Johnson. An overview of North American wood adhesive resins[J]. In “Wood Adhesives 2000,” For. Prod. Soc. Madison, 2001.

[7] 盛小飞,葛忠华,周春晖,等. 我国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浙江化工,2003,34(7):1-3.

[8] 李丽. 我国胶粘剂产量增长迅猛[J]. 建材工业信息,2004,1:5.

[9] 孙建. 中国木材工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在中国木材工业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会上的讲话[J]. 人造板通讯, 2004,6:3-7.

[10] 朱光前. 中国木材市场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J]. 林产工业,2003,2:3-7.

[11] 江兴龙, 韩健. 以人造板为例论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走向[J]. 世界林业研究,2003,16(1): 55-59.

[12] 李康球. 木材胶粘剂五十年的发展与今后预测[J]. 中国胶粘剂,2003,9(2):38-40.

[13] 李绍雄, 刘益军. 聚氨酯胶粘剂[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1:5.

[14] A. Pizzi. Advanced wood adhesives technology [M]. New York: Marcel Dekker,1994.

[15] Adhesive for the composite wood panel industry: final report. Technical Information Center, Off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Springfield, V A, 1986. [16] A. A. Marra. Technology of wood bond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2.

[17] 王春鹏, 赵临五. 木材工业用胶粘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林产工业,2001,28(2):9-12.

[18] 周雪平. 木材用胶粘剂行业发展应关注的问题[J]. 人造板通讯, 2002, 1:12-13.

[19] 吴自强, 曾现策. 环境友好型木材胶粘剂的研究现状[J]. 中国胶粘剂, 2004,13(6): 53-56.

[20] 李康球. 人造板胶粘剂品种发展的动态[J]. 建筑人造板,2001,1:8-11.

[2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化学标准.计量.质量, 2002,2:12-14.

[22] M. L. Kuo, Z. Liu, J. L. Jane. Corn starch as copolymer in plywood phenolic adhesives in Proc. Corn Utilization Conference V. June 8-10, 1994, St. Louis, MO.

[23] 朱家琪,史广兴,李华. 木材天然胶粘剂有望复兴[J].粘接,2002,24(3):47-48.

[24] 夏新. 胶粘剂的环保问题与对策[J].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Information. 2001,9:5-7.

[25] 孙立人, 陈莲梅, 王晓凌. 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因素[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3, 31(4): 22-23.

[26] 周文瑞, 李建章, 李文军, 等. 脲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品低毒化研究新进展[J]. 中国胶粘剂, 2004, 13(1):54-58.

[27] Breyer, A. Robert, Hollis, et al. Low mole ratio 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P].USP 5681917,1997.

[28] 上田恭市ら. 合板及びその制造方法[P]. 日本特许开平11-254403, 1999.

[29] 杜官本,等. 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应用进展[J]. 林产工业.2002.29(2):13-16.

[30] Shin-Ichiro Tohmura, Akio Inoue, Siti Hanim Sahari. Influence of the melamine content in 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s on formaldehyde emission and cured resin structure[J]. Journal of wood science, 2001, 47(6): 451-457.

[31] Mukerjee, Subhankar. Binder composition with low formaldehyde emission and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P]. USP:4 992 519 ,1991.

[32] 吕文华,张双保,赵广杰. 再生资源制备木工胶粘剂的研究概况[J].建筑人造板,2002,2: 14-19.

[33] 吴自强, 曾现策. 环境友好型木材胶粘剂的研究现状[J]. 中国胶粘剂,2004,13(6):53-56.

[34] E. Kreibich Roland, R. W. Hemingway, For. Condensed tannin-resourced adducts in laminating adhesives[J]. Forest Prod. J. 1985, 35(3): 23-25.

[35] 赵临五, 曹葆卓, 王锋. 胶合板用黑荆树单宁粘合剂[J].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3(13): 113-119.

[36] 罗发兴, 黄强, 杨连生. 淀粉基胶粘剂研究进展[J]. 化学与粘合, 2003, 2:78-80.

[37] Seppala, Jukka, Malin, et al. Thermoplasticized starch component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P]. USP: 6 011 092, 2000.

[38] Nagai, Shigeki, Sato, et al. High-concentration starch adhesive [P]. USP: 5 181 959, 1993.

[39] Philbin, T. Michael, Albrecht, et al. Water-resistant, viscosity stable, alkaline corrugating adhesive composition[P]. USP: 6 375 775, 2002.

[40] Nguyen, Nina, Solarek, et al. Starch-based, water resistant adhesives[P]. USP: 5 716 441, 1998.

[41] 张军涛, 杨晓泉, 黄立新. 改性大豆蛋白胶粘剂的研究进展[J]. 粘接, 2004, 25(4): 31-34.

[42] M. L. Kuo, D. Adams, D. J. Myers, et al. Properties of wood/agricultural fiberboard bonded with soybean-based adhesives[J]. For. Prod. J. 1998, 48(2): 71-75.

[43] M. L. Kuo, D. J. Myers, H. Heemstra, et al. Soybean-based adhesive resins and composite products utilizing such adhesives[P]. USP: 6 306 997, 2001.

[44] In Yang. Soybean-based wood adhesives for structural panels[D]. Ames, Iowa: Iowa State University, 2002.

[45] 张玉龙, 李长德, 张振英, 等. 淀粉胶粘剂[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5.

[46] 刘景宏. 无毒高性能天然胶的研究与应用[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47] 李来丙, 龚必珍.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J].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1, 8(1): 8-11.

[48] Columbus, S. Peter, Patel, B. Yogeshbhai. High-strength adhesive paste and dispenser[P]. USP: 6 268 413, 2001.

[49] 唐朝发, 刘彦龙, 李衫, 等. 低成本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的研究[J]. 林产工业,2003, 30(2):27-29.

[50] 申巨才, 张良花, 胡翻娥. 改进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粘合性能的途径[J]. 化学与粘合, 1992,4 : 238-239.

[51] 徐军. 氧化淀粉与聚醋酸乙烯酝乳液复合的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03,2 : 94-95.

[52] 郑正炯,陈彩良. 木材用天然无毒胶粘剂的制备方法[P]. CN: 1 462 786, 2003-12-24.

[53] 陈建华,陈建平. 淀粉白乳胶[P]. CN: 1 283 661, 2001-02-14.

[54] 李远松. 新型强力白乳胶[P]. CN: 1 190 114, 1998-08-12.

[55] 廖龙. 新型白乳胶[P]. CN: 1 144 251, 1997-03-05.

[56] 刘光远. 利用玉米淀粉生产耐水性无臭胶粘剂的研究[J]. 林产工业, 1999,26(6):13-16.

[57] 时君友. 实木复合地板用无醛胶粘剂研究[J]. 中国胶粘剂, 2000, 9(4):21-25.

[58] 黄可知, 铁丽云, 吴力立, 等. 乙丙—淀粉接枝共聚乳液胶粘剂的研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1,23(6):24-26.

[59] Syed H. Imam, Sherald H. Gordon, Lijun Mao, et a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ood adhesive from a renewableplant polymer: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J].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01,73:529–533.

[60] 李兆丰. 淀粉基木材胶粘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无锡: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如何分析一个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文/鄢鹏 我习惯性称之为5步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首先我们要考虑本身行业的竞争也就是市场本身,究竟有多少家中小企业,大中型企业,成熟企业甚至国有企业涉足这个领域,因此确定我们在这个行业内部的行业内竞争,大致上行业内部竞争的指数和门槛的高低成反比关系,和垄断情况成正比关系,即:

从上下游关系来看,我们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打压能力,一般而言上游供应商的竞争越激烈,市场越偏向于买方市场,合作关系建立的越完善,那么上游供应商打压指数相对较低,相反的,就越激烈,当然这些情况在特殊时期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地震期间由于国家的强制力,尽管水泥建材很走俏,但是也不会出现肆意的的打压情况。也可以简单的用数字形式概括一下: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下游客户的打压能力,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服装市场而言,客户的打压能力已经越来越强,因为市场已经成立并且混乱足够久的时间,就像你如果10块钱买了一条裤子,那么对于你这个客户而言,之后相同的裤子20元就很难成交,这种道理是很显而易见的。当然客户的打压指数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在客户定位上,我们就单一变量讨论,B2B的打压能力要远 远大于B2C,因为B2B在很大程度上秉承利润透明化的成交方式,当然对于很多新兴行业这也不是一定的,例如就目前国内公司的IT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利润空间,但是B2C虽然不利于批量成交,但是它的包容性(更容易出售价格不菲或相当个性的商品)要强得多而打压能力就要相对弱得多,甚至在店面里贴一个“谢绝还价”就搞定了。除此以外客户忠诚度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这里分享一下 apple的忠诚度盈利模式,iphone的市场占有率20倍小于诺基亚的手机市场占有率,但是它的手机全年利润额却大于诺基亚相同指数的一半,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客户忠诚度。 接下来我们说纵向的行业危机 首先说潜在的竞争者,这个在很多时候是容易被忽略的,举个例子,原有的操作系统行业中微软是有绝对的霸主地位的,而Google只不过是一个网络应用提供商,但是随着云时代的到来,Google推出了一款在线的操作系统Chrome,此款操作系统的目前客户定位只针对上网本,并不是说Chrome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完全取代Windows,但是这种来自于行业外部的竞争是潜在的,也是切实存在的。 最后再说一下可替代产品,这种危机是对行业打击最大的,所有沦为夕阳工业甚至是艺术的行业都自于这种危机,开始之前,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部分艺术的理解。 绘画是一门艺术,但是最早绘画是有实际用途的,画家在从前也被称为画师,是因为他们是为了留住王室贵族的相貌而存在的专业人才,但是突然有一天某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1657] 前言 伤口快速胶粘剂,是一种医用胶粘剂,而医用胶粘剂又可为两大类:一是适于粘连骨骼等 的硬组织胶粘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另一类是适于粘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粘膜等的软组织胶粘剂。一般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为医用化学合成型胶(α-cyanoacrylate)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fibringlue),如WBA生物胶粘剂。纤维蛋白生物型胶是从异体或自体血液中产生的,它富含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对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杆菌等有杀菌作用。耳鼻喉科专家们把这种蛋白胶用于各种动物和人的伤口上,结果令人满意。但是使用异体血制的蛋白胶有传染肝炎和爱滋病的可能性。自体血产品较安全,但不适合急症医治需要,因为要临时从伤员自己身上抽血制取纤维蛋白生物 胶再来粘合自己的伤口,这是很难做到的[2]。并且纤维蛋白生物胶粘合速度慢、强度不高,不适合紧急治疗,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研究上。 1 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历史发展 1959年美国发明了Eastman910粘接剂(α-氰基丙烯酸甲酯)[3],它具有对玻璃、五金、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快速粘连作用。Coover等人[4]发现它能粘结生物组织、被作为一类新型医用胶粘剂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生物粘接剂风靡一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到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它的兴趣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唯恐引起癌症。但20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产生肿瘤的后果。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医用胶粘剂的研究又活跃起来。在临床应用方面,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用于闭合创口、皮肤移植、管腔器官连接以及肝、肾、肺、脾、胰、胃肠道等损伤的止血。此外,眼科、骨科、口腔科都广泛地使用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主要成分是长链酯单体,用于组织后,在室温下就能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伤口。早期产品有引起局部炎症和骨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环氧树脂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_杨卫朋

环氧树脂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杨卫朋,郝 壮,明 璐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 710129) 摘 要:综述了环氧树脂(EP )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EP 增韧方法[包括橡胶类弹 性体增韧改性EP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增韧改性EP 、聚硅氧烷(PDMS )增韧改性EP 、纳米粒子增韧改性EP 和超支化聚合物(HBP )增韧改性EP 等]及相关增韧机制。展望了今后EP 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改性中图分类号:TQ433.437:TQ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11)10-0058-05 收稿日期:2011-05-26;修回日期:2011-06-24。 作者简介:杨卫朋(1987—),陕西咸阳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等方面的研究。E-mail :yangweipeng.883245@https://www.360docs.net/doc/162080225.html, 0前言 环氧树脂(EP )是指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两个环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EP 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以各种形式(如增强塑料、胶接材料、密封剂和涂料等)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未改性EP 固化物脆性大、耐冲击强度低且易开裂(韧性不足),从而极大限制了其在某些重点技术领域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各种改性EP 的增韧方法,其中绝大部分增韧方法可用于EP 胶粘剂的增韧改性。 1 增韧改性EP 及其胶粘剂 1.1 橡胶类弹性体增韧改性EP 1.1.1 有关橡胶类弹性体增韧EP 的理论 橡胶类弹性体是较早用于增韧EP 的方法之 一。早期的增韧理论有Merz 等[1]提出的能量直接吸收理论和Newman 等[2]提出的屈服膨胀理论。早期的理论虽能解释某些试验现象,但不能普遍获得人们的认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早期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橡胶增韧理论体系。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增韧理论有Bucknall 等[3-4]提出的银纹-剪切带理论。该理论认为橡胶颗料在增韧体系中发挥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应力集中中心诱发大量银纹和剪切带;二是控制银纹的发展,并使银纹终止而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纹。银纹尖端的应 力场可诱发剪切带的产生,而剪切带也可阻止银纹的进一步发展;大量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和发展要消耗大量能量,故材料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另外,影响较大的是Kinloch 等[5]建立的孔洞剪切屈服理论认为:裂纹前段的三向应力场与颗粒相固化残余应力的叠加作用,使颗粒内部或颗粒/基体界面处破裂而产生孔洞;这些孔洞一方面产生体膨胀,另一方面又由于颗粒赤道上的应力集中而诱发相邻颗粒间基体的局部剪切屈服;这种屈服会导致裂纹尖端钝化,进一步达到减少应力集中和阻止断裂的目的。 1.1.2橡胶弹性体的类型 目前用于增韧EP 的反应性橡胶及弹性体主要包 括端羧基丁腈橡胶(CTPB )、端羟基丁腈橡胶(HTBN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和聚硫橡胶等。Chikhi [6]等用端氨基丁腈橡胶(ATBN )改善EP 的韧性,并对其热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TBN 的引入能显著改善EP 体系的韧性,其缺口处的冲击强度从0.85kJ/m 2增至2.86kJ/m 2,无缺口处的冲击强度从4.19kJ/m 2增至14.26kJ/m 2;其增韧机制是局部塑性剪切变形、T g 降低所致。赵祺等[7]以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用聚硫橡胶增韧EP 。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聚硫橡胶后,EP 胶粘剂的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能量和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27%、34%、 22%、48%和330%;聚硫橡胶增韧EP 胶粘剂的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但其动态模量降低、T g 下降。 中国胶粘剂 CHINA ADHESIVES 2011年10月第20卷第10期 Vol.20No .10,Oct.2011 58--642() DOI:10.13416/j.ca.2011.10.015

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6768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6208022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6768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uangHe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食品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食品工业取得长足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食品购买能力及支出逐年提高,中国食品市场的需求量实现了快速增长,食品制造工业生产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档次也更加丰富。 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139.9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31.0亿元,税金总额8 649.76亿元。2013年进出口食品总额达到1531.6亿美元,同比增长8.1%。2014年1-1 2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3530亿元,同比增长9.9%。 2010-2014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食品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认为,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7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利税达到1.6万亿元,增长76.2%,年均增长12%。到2015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中小食品企业发挥专、精、特、新的优势,逐步实现良性发展,继续淘汰一批工艺技术落后的企业,形成各类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 中国食品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是对食品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肖凯斐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信息系,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要 :综述了有机硅胶粘剂的组成、种类、性能及其应用,并对硅橡胶胶粘剂在粘接性、导热性、固化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硅橡胶硅树脂有机硅压敏胶胶粘剂 Study on high temperature-resistant anaerobic adhesive Xiaokaifei (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an'xi Province,Xi'an 710032)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s, categori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organosilicon adhesives were reviewed. Moreover , the bonding ability, heat conductivity and curing of silicone rubber type adhesive w ere introduced. Keywords:Silicone rubber Silicone resin Organosilico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有机硅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用途极广的新材料,是高分子新型材料

动画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动画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1995年美国迪士尼发行的《玩具总动员》开始,特别是2006年以来,新一代3D动画给人们带来的动画试听效果上升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怪物史瑞克》《超人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3D动画电影的问世,迅速飙升的票房,显示出了三维动画的霸主地位,三维动画迅速取代传统二维动画成为最卖座的片种.三维动画技术也逐步走入了人们视线, 现今三维动画的运用可以说无处不在,网页、建筑效果图、建筑浏览、影视片头、MTV、电视栏目、电影、科研、电脑游戏、三维动画等多项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就业前景。 但是现在“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却可遇而不可求,从社会上招聘来的动漫人才,却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制作当中,需要很长一部分时间来适应和学习企业的制作技术、流程,与公司制作项目要求严重脱节,导致人才上岗时间与人才需求形成了极大的“时间差”,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影响我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预测,全球娱乐与动漫业在今后3年内将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预计2011年后将达到23560亿美元的规模。 一、国际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2009年的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达全球电影市场未来3年的平均增长率将为6%? 到299亿美元,上升7。6%?全球范围内掀起幻想类电影浪潮 《阿凡达》在全球收入27亿美元,《功夫熊猫》全球票房超过7。5亿美元 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初具规模、潜力巨大 1、中国已经占据世界1/5的动漫市场 2、国家政策支持,至少有800亿的缺口 ◇2004年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 ◇国内各级电视台统一实行境外动画片限播,限播时段17:00—21:00◇2008年8月13日文化部发布《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4月29日,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温家宝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 温家宝: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环氧树脂对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等具有优良的粘接性,适应性强,不含挥发性溶剂,不需加压即可固化,且固化收缩率低,耐环境性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常环氧树脂胶粘剂是以主剂和固化剂分开的双组分包装形式提供应用。在环氧树脂中配合固化

剂,会立刻开始反应,随时间推移粘度上升,经过适用期达到不能使用为止。但是双组分混合给使用带来不方便,有以下缺点:增加了包装和贮运的麻烦;双组分胶粘剂使用时,混合比例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将影响粘接强度;在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后使用时间短。胶粘剂中固化剂种类不同其使用期不同,如脂肪胺类为数十分钟,叔胺或芳香胺类为几小时,酸酐类为一天至数天,不能长期存放;配置的胶液若不能及时用完会造成浪费。由于粘度随时间上升,改变了操作工艺性,不能用于自动粘接。而单组分胶粘剂避免了上述缺点,它可以使胶接

工艺简化,并适于自动化操作。将固化剂和环氧树脂混合起来配制单组分胶粘剂,主要是依靠固化剂的化学结构或者是采用某种技术手段把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的开环活化暂时冻结起来,然后在热、光、机械力或化学作用下使固化剂活性被激发,进而使环氧树脂迅速固化。目前国内外市场出售的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几乎都是采用潜伏性固化剂或自固化性环氧树脂,产品的形态有液态、糊状、粉末状和膜状。具有实用价值的单组分环氧胶粘剂主要有以下几种:湿气固化型;微胶囊包覆型:将固化剂封人微胶囊内,与环氧树脂混合后

不会发生固化反应。成膜物质有明胶、乙烯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醛等。胶囊靠加热或加压而破裂,固化剂和环氧树脂便发生反应;潜伏性固化剂型:使用在规定温度以上才能被活化发生反应的热反应性固化剂,包括中温固化型及高温快固化型;阳离子光固化型。 1 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 1湿气固化型

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一、申报单位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 公司位于昆山市国家高新园区,于2009年12月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115万元,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4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设备累计投资总额3150万元,公司总资产10437万元, 研发投入累计986万元。负债率64.1%,公司员工98人,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55人,大专以上文凭人员38人。 公司新产品通过市场的初试、中试到市场推广,已明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产品从2010年开发成功,2011年总销售额为5700万元人民币,其中新产品销售额达1140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2012年总销售额为10023万元,其中新产品的销售额达5250万元人民币,占全年总销售额的52.4%。净利润210万元,税金724.6万元。2013年上半年仅新产品销售额就达485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63%,产品产值占比65%、预计2013年度总销售额约18000万元,新产品销售额约10000万元。“喷射平涂”高吸水性亲水无纺布产品将成为公司发展的主导产品。 2010年8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初步完成了企业管理团队的整合与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企业已朝着稳健发展的方向前进。公司站在市场前沿的高度,着力打造科技型企业,把握纺织新材料阳光产业发展前景和聚丙烯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巨大潜在商机,适时投资转型升级,从事高端医疗卫生用功能性无纺布制造产业。该产业归属国家新兴产业、江苏省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目录中的纺织新材料类。 公司深深地认识到从管理中求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自企业组建以来,公司领导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认真的学习台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大胆的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到目前为止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名,无纺布专业高级技术人才6人,形成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敢于创新、勇于负责,出色完成任务的现代管理团队。有效运用行销情报,把握市场脉搏,提高销售预测能力。严肃生产程序管理,确保对客户的品质承诺,维护企业信誉。坚决奉行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原则。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受到了新老客户的认可和信任,产品销售业务逐年增长,2010年客户仅有 96家,2012年迅速增长至 300多家,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 早在年微软便力推“维纳斯计划”,试图将中国庞大的电视机资源与互联网接轨,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时过境迁,今天这一梦想已经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年月,中国网通与等合资组建的“天天在线”获准运行。××年月,央视网络电视在上海落地。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为大学生提供电视服务,广州、上海、哈尔滨等地也相继开通了电视终端上的业务。 一、我国市场现状.用户情况 业务终端可以分为机、手机、电视机三种类型。根据的统计结果,截至××年月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了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为万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关于手机用户,据报道,截至××年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了亿户,超越亿大关指日可待。关于电视机用户,目前我国拥有的电视机已经超过亿台,

截至××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万户。上述用户都是业务的潜在用户,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目前已经开通商用或试商用业务的城市中,哈尔滨网通业务自××年月份开通到月底,用户已经发展到万多户。 .运营市场现状 一广电、电信网络各有优劣势 电信网络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等业务的存在,电信企业很难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资源,缺乏保证;同时由于用户接入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技术,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而广电网络目前主要是网络,缺乏交互性。 二电信、广电内容提供商开始合作 电信的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交互式图文或者是一些录播的影视及片断,其优势在于交互式处理经验丰富,除了电视节目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许多免费的信息,劣势在于缺乏像电视媒体那样的制作和经营经验,无法提供高度清晰图像的编解码格式。而广电行业目前已经实现台网分离,这使得电视台能够专注于节目内容的制作,其优势在于节目源和新闻制作内容丰富,劣势在于缺乏相关辅助内容和交互式内容的制作和运作经验。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超低温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超低温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对超低温胶粘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關键词:超低温;改性环氧树脂;环氧封端聚氨酯;胶粘剂 超低温胶粘剂是指工作在深冷环境(低于-160 ℃)下并具有足够粘接强度的胶粘剂,作为一种深冷环境中的连接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人造卫星[1]、超导磁体、绝热杜瓦[2,3]、LNG[4]、深冷液体的贮箱设备以及核能等领域。超低温胶粘剂由于工作环境苛刻,除了具有一般胶粘剂常温下的粘接强度、适用期、黏度等常规性能外,还必须在超低温环境中保持足够的粘接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抗疲劳性等,有些甚至要求良好的真空密封性。目前超低温胶粘剂按照基体材料,主要可分为:改性环氧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及其他类型胶粘剂。 1 环氧及改性胶粘剂的研究 环氧胶粘剂具有许多优点,如价格低、粘接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收缩率低等,是目前综合性能较好的胶粘剂,因此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工程领域[5]。但由于未改性的环氧树脂固化后交联密度高,呈三维网状结构,不易通过胶层结构变形来缓解应力集中,从而使固化物存在胶层脆,剥离强度低,耐冲击性差,容易开裂等缺点,故未改性环氧在超低温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6,7]。因此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使其应用于超低温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环氧增韧改性方式主要有:聚醚胺、改性芳香胺等柔性固化剂增韧环氧;多官能团环氧树脂、端环氧基聚氨酯等增韧环氧;添加橡胶弹性体、尼龙纤维、刚性粒子等增韧环氧。通过对环氧增韧改性改善环氧树脂在超低温下的脆性,从而提高超低温下的力学性能。 1.1 柔性固化剂增韧环氧树脂 韩孝族等[8]用自制的柔性固化剂并配以固化促进剂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制备出一种在超低温下使用的胶粘剂,该胶粘剂在液氮(-196 ℃)下的剪切强度(特种合金)能达到5.88 MPa,并将粘接好的试样经过高低温循环(在70 ℃烘箱中放置2 h,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0.5 h后取出再放入70 ℃烘箱中,循环6次)和温度冲击试验(在80 ℃烘箱中放置10 min,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3 min,再回到80 ℃,为一个循环,经过27个循环)后,元件仍粘接牢固,且具有很好的真空密封效果,可用于绝热杜瓦瓶。 胡小龙等[9~11]用间苯二甲胺和聚醚胺作为混合固化剂,含柔性聚醚链段固化剂使其在超低温下具有一定韧性;芳香胺固化剂可使其在高温仍具有较高的

动画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动画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1995年美国迪士尼发行的《玩具总动员》开始,特别是2006年以来,新一代3D动画给人们带来的动画试听效果上升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怪物史瑞克》《超人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3D动画电影的问世,迅速飙升的票房,显示出了三维动画的霸主地位,三维动画迅速取代传统二维动画成为最卖座的片种。三维动画技术也逐步走入了人们视线,现今三维动画的运用可以说无处不在,网页、建筑效果图、建筑浏览、影视片头、MTV、电视栏目、电影、科研、电脑游戏、三维动画等多项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就业前景。 但是现在“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却可遇而不可求,从社会上招聘来的动漫人才,却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制作当中,需要很长一部分时间来适应和学习企业的制作技术、流程,与公司制作项目要求严重脱节,导致人才上岗时间与人才需求形成了极大的“时间差”,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影响我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预测,全球娱乐与动漫业在今后3年内将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预计2011年后将达到23560亿美元的规模。 一、国际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电影市场未来3年的平均增长率将为6% 2009年的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99亿美元,上升7.6% 全球范围内掀起幻想类电影浪潮 《阿凡达》在全球收入27亿美元,《功夫熊猫》全球票房超过7.5亿美元 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初具规模、潜力巨大 1、中国已经占据世界1/5的动漫市场 2、国家政策支持,至少有800亿的缺口 ◇2004年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 ◇国内各级电视台统一实行境外动画片限播,限播时段17:00-21:00 日文化部发布《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3月8年2008◇ ◇2009年4月29日,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温家宝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 温家宝: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 中国的动画片。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把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 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我国动漫产业明显落后于国外的发展步伐,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人有近5亿直接阅读漫画或收看动画片,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消费市场。但与庞大的市场相比,中国的动漫产业还欠发达。不过,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国产动漫加大扶持,同时,中国已经有几百所设有动画专业的院校,培养了大批动漫人才。这些都成为了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