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船舶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船舶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船舶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船舶研究现状

席龙飞

(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顾问教授)

一、中国作为造船古国对世界造船技术作出过重大贡献

中国是国土广袤的大陆国家,黄河和长江作为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并使中国以其古老的文明而著称于世。中国又是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面的海洋国家,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曾出土过七千年前的雕花木桨[1],在2002年,又在浙江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了八千年前的独木舟[2][3],这些都是极有力的证明。

中华的古老文明,正是通过海上,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得以交流,甚至使中国的文明通过朝鲜半岛又辐射到日本列岛。中华的古老文明,也是通过海上漂流,传播到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等许多岛屿,甚至远播到太平洋中部的波利尼西亚诸岛。产生于河姆渡的典型器物“有段石锛”,按着一定的时间序列,次第传播到上述诸多海岛上,正是极为重要的依据,这已为中国和世界的著名考古学家所公认[4]。

中国发明的船尾舵、水密舱壁、车轮舟和指南浮针,是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要贡献[5]。美国科技史学者罗伯特·K·G·坦布尔,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6]一书中,概述“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他在“西方受惠于中国”的序言中写道:“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船尾舵、指南针、多重桅杆等改进航海和导航的技术,欧洲绝不会有导致地理大发现的航行,哥伦布也不可能远航到美洲,欧洲人也就不可能建立起那些殖民地国。”

二、对传统船舶研究的组织与整合

1、中国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英国剑桥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早在1954年就出版了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I卷[7]。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美国学者巴斯(George F. Bass)出版了《海事史》[8]。在此之后,英国学者肯甫(Peter Kemp)有《船舶史》[9]问世。日本学者上野喜一郎在1980年出版了上、中、下三卷本的《船的世界史》[10]。甚至,美国学者斯万森(Bruce Swansen)还出版了专门介绍中国传统船舶的著作《龙的第八次航程》[11]。

与美、英、日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对传统船舶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原因是众所周知的。直到1949年,我们的国家方始结束近百年的战乱频仍、积贫积弱的局面。

中国第一篇研究传统船舶的力作《中国船舶发展简史》[12],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槱

(1917—)在196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上发表的,文章概述中国从原始社会的浮具,春秋战国时代的独木舟,直到中国当代船舶的发展,全文3.8万字。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船舶研究的开山之作。

在这次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周世德(1922—)还发表了“中国沙船考略”[13](约4.5万字),该文将文献研究与对实船考察、测绘相结合,这是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船型之一的沙船的力作,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于1964、1965年起,曾组织有关人员搜集资料,为撰写中国造船史作文献准备,同时也准备成立造船史研究小组,但因十年动乱而受辍。大连造船厂在组织邢志忠、郭之笏等搜集造船史料方面很有成绩,后来为编写《水运技术词典·古代水运与木帆船分册》[14]作出了贡献。上海交大杨宗英等同志以搜集到的史料为基础,编辑出版了《造船史话》[15]。在1978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古代科技(含造船与航海)成就》[16]出版发行。这些著作对普及科技史与造船史知识并推动对传统船舶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周世德副研究员,于1978年召收了两名研究船舶史的硕士研究生,开中国以船舶技术史发展作为学位论文的先河。

以广东古代船舶为论题的硕士研究生戴开元,针对近年《文物》上发表的“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试掘”[17],经深入研究论证,提出“该遗址很可能不是古代造船工场遗址。而是木构建筑遗址。”[18]这是中国船史学术界向假船台发出的犀利的第一枪。迄今,虽然“广州秦代造船遗址”身披多道绚丽外衣,却得不到船史学术界一篇论文的支持,而建筑考古界却有大量的论文确认,这里是南越王宫苑的遗址。戴开元的论文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80年代初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2、组织与整合研究队伍

经过十年动乱之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于1978年起逐步恢复学术活动。在1979年3月于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后,学会的各专业学术委员会相继成立。学会下属的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也在筹备中。

1984年3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由席龙飞代表船史研究学术会委员会作了题目为“船史研究的进展与动向”[19]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征引有关论文、文献63种,着重阐述研究船史的意义并呼吁我国的船史研究工作亟须加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武汉会议期间正式批准组建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简称中国船史研究会),杨槱为名誉主任委员,袁随善(1916-1999)为主任委员,席龙飞、李同仇、洪长倬为副主任委员,周英、辛元欧(1937-2007)为秘书。在船史学术委员会下设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船具史和世界史5个学组。同时组建《船史研究》(年刊)编委会,辛元欧为主编。1986年,主任委员袁随善让贤,共同推举辛元欧接任主任委员。1987年又增加舰艇史学组。

中国船史研究会十分注重吸纳历史、考古、博物馆等学术界的学者参加船史研究。经过研究队伍的组织和整合,各个专业船史学组和船史研究会经常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宣读

学术论文。《船史研究》成为传统船舶研究学者的园地。许多非船舶工程学者也积极参与对传统船舶的研究,中国的船史研究出现了新气象。

这一时期有些造船高等院校开始讲授中国造船史课程并出版两种教材[20][21]。有关造船史的专著也在各出版社公开出版[22][23][24][25]。

3、上海帆船史国际会议加强了中国船史学界的国际交流

在中国船史研究会的组织下,于1991年12月在上海成功地召开了帆船史国际会议。会前出版了英文版的《帆船史国际会议论文集》[26]。辛元欧出任组织委员会主席。杨槱为会议主席,袁随善等为副主席,特邀李约瑟为名誉主席。李约瑟在贺词中说:“中国不仅发明了舵,而且还发明了水密舱壁,而撑条式席帆又可使帆船顶风航行。”

《会议论文集》[26]收入来自韩国、日本、德、意、美以及中国和台湾地区学者论文共33篇。日本船舶操纵性著名学者野本谦作教授非常热衷于传统船舶,他在会上发表了“日本传统船舶的历史回顾”。日本关西大学的大庭修(1926-1999)教授,是在李约瑟和薮内清两位博士的敦促下,早在1972年即在他们的《学报》上第一次发表了《唐船之图》。在此次帆船史国际会议上,大庭修教授发表了“江户时期日本画师笔下的中国帆船”。他为会议提供了多幅中国帆船的彩色图片,受到广大与会学者的欢迎。1992年他赠我12幅中国帆船的幻灯片。韩国著名学者金在瑾(1920-1999),在会议上报告了“莞岛发掘的沉船”。1996年,我作为馆的顾问邀他访问蓬莱古船博物馆,他赠我4种专著:

(1)金在瑾著:《朝鲜王朝军船研究》,首尔:一潮阁1977年初版,1993年重版;

(2)金在瑾著:《韩国船舶史研究》,首尔大学出版部1984年初版;

(3)金在瑾著:《我们船的历史》,首尔大学出版部1989年初版;

(4)金在瑾著:《续韩国船舶史研究》,首尔大学出版部1994年初版。

这4种专著使得2005年避免了对蓬莱出土的两艘韩国船舶的误判。

在此次会议上,韩国学者李昌亿发表了重要论文“重叠嵌接型船体的结构和流体特性研究”(关于新安海底沉船),还在会上放映了新安沉船打捞过程的电视片。

在帆船史国际会议上,还举办了帆船模型展。展出的有:海洋帆船,内河帆船和古代战船。

4、中国船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及相关的纪念活动

中国船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于1994年10月在山东蓬莱举行。中国船史研究会会长辛元欧在开幕词[27]中,回顾十年来船史研究会的工作有五大特色:(1)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克服经费困难,坚持开展学术活动;

(2)坚持出版研究会会刊《船史研究》;

(3)努力抢救史料,积极组织造船人物传的编写;

(4)坚持船史研究与政府部门的修史工作紧密结合;

(5)利用各种机会,充分挖掘船史研究人才。

辛元欧、袁随善、席龙飞联名发表文章“船史研究会的十年工作回顾”[28]。该文章征引有关论文文献186篇。在船史研究十年进展中列述12项成绩:

(1)中国造船史料的编写和出版;

(2)中国古船的复原研究;

(3)国际帆船模型展和图片展;

(4)中国古船船型、性能和建造特点的研究;

(5)中国古船起源的研究;

(6)舵的起源及其它属具的研究;

(7)中国风帆起源的研究;

(8)对郑和宝船的探索;

(9)世界船史的研究;

(10)中国近代(1840-1948)船史研究;

(11)当代船史及船舶工业的战略决策的研究;

(12)近、现代造船人物研究。

在上述工作中的第2项,是指1985年以来为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完成的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斗舰”,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的由长江上游直捣建康的大型战舰“五牙舰”,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海上主力战舰“大福船”和清康熙年间抗俄的黑龙江雅克萨战役的主力战船等4型战舰的深入的历史考证和细致的复原设计并制作出战船模型的一系列工作。这种宏观的历史文献的研究与微观古船结构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对传统船舶研究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各有关博物馆经常向中国船史学术界提出的课题。

纪念船史研究会会成立十周年活动,既总结过去十年的经验,又推动了今后的研究工作。

三、推动传统船舶研究的重要途径

1、学术争鸣推动了郑和宝船的研究

在公元1405至1433年,郑和曾率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遍历亚非30个国家。《明史》等7种文献记录了宝船长44.4丈宽18丈。换成米制,总长125米,水线长107米,总宽50.94米,型宽48米。对郑和宝船的规模和尺度,质疑者中外不乏其人。针对一些恣意修改宝船尺度的学术见解,1983年有“试论郑和宝船”[29]奋起应战。发表论文表示支持者有:山东大学的郑鹤声和郑一钧、邱克;厦门大学的庄为玑和庄景辉;复旦大学的章巽;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的文尚光等[30]。

到了2002年,质疑者又提出郑和宝船尺度均源于罗懋登的神魔小说《西洋记》,但他们却不敢披露《西洋记》所记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等各型船舶的长宽比均在2.33~2.64之间的事实,因为小的长宽比有3种宋、元出土古船的例证([24]之101页)。

在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时,在中国航海史研究会的组织下,曾经研究并复

原过郑和宝船模型,据文献[29]当时取型深为8.0米。经过15年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型深过小,宽深比过大。2005年型深复原尺度为16米[31]。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郑和下西洋文物展”和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均展出有长44.4丈的宝船模型。

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自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对南京宝船厂遗址现存的第4、5、6三个作塘中的第6作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成果极其丰富[32]。有了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成果,还企图否定宝船的存在就十分困难了[33]。

2008年4月,在葡萄牙召开的亚欧论坛上,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发表了“郑和宝船的考古学研究与船舶结构力学强度分析”[34],结果十分鼓舞人心。用船舶结构力学有限元方法分析古船强度,这还是首次。

2、古船的考古发掘是研究船舶技术史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古代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比较起来,古船考古发掘成果经常是更形象、生动、准确,因而更为权威。每一项船舶考古发掘成果都将对技术史研究有所推进并丰富了造船史。

(1)1955年在广州东郊东汉墓中出土一只陶船模型[35]

该陶船模型首有碇,尾有舵。结合东汉刘熙所著《释名·释船》一书关于舵的记载,从而可以确认:中国早在公元200年即发明和实际使用了尾舵。据文献[8]所记,西方最早的舵出现在1242年。因此可以相信中国发明的舵较西方早了1000年。

(2)1978年在天津静海县元蒙口村曾发掘一艘北宋河船[36]

该船基本完整,在尾部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平衡舵。据研究该船建于公元1117年之前,该舵的型式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各船型的舵基本一致。因之可确认:天津静海元蒙口船保存了世界上最早的平衡舵实物,当时在西方还没有使用船尾舵。

(3)1999年在安徽淮北柳孜大运河遗址发掘出一批唐船[37]

其中一号沉船保存后半船体和较为完整的拖舵。该拖舵与东汉陶质船模的舵基本一致。据文献[22]所征引唐代的名画绘有垂直转轴舵,从而可确认在唐代以后出现了垂直转轴舵。鉴于在唐船上还在使用拖舵,因而质疑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北京军复博原的三国赤壁水战的斗舰和隋代的五牙舰应用垂直转轴舵是缺少依据的,从而也是错误的。

(4)扬州施桥唐船[38]和江苏如皋唐船[39]

两艘唐船基本完整,其共同点是都有水密舱壁遗存。这一事实可以为晋代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卢循发明和使用“八槽舰”(八个水密船舱的船)作佐证。江苏如皋唐船建造于公元649年。

(5)对出土古船的研究使人们认识了“歇艎支江船”

《新唐书·食货志》有“刘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艘受千斛”,按《新唐书·食货志》所记:“(长)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黄)河,(黄)河船不入渭(水)”。由之可知,

航行于通济渠(亦称汴河)的“歇艎支江船”是与众不同的。究竟“歇艎支江船”是何种船型?在《新唐书》中则语焉不详。1960年发现的扬州施桥唐船,是航行于通济渠的,其船深只有1.3米,吃水最大也是1.0米左右。她是不是歇艎支江船?难以肯定。1999年又在通济渠(汴河)发现4号唐船,其首部构造与扬州施桥唐船十分相似,尺度也相当。笔者以为。这或许就是当年刘晏大量打造的“歇艎支江船”。

在《新唐书·食货志》中还记有航行于黄河并能冲上三门峡的“上门填阙船”。该船是何种船型?恐怕只有等待考古发掘了。

(6)泉州湾宋代海船的发掘成果[40]

1974年在福建泉州的后诸港发掘出宋代海船一艘,1975年在《文物》第10期发表了“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简报”。在《简报》发表之前,各学术单位都收到了泉州海交馆寄出的发掘资料和船体的测绘图等,被邀请参与研究。在这一时期发表的船史研究论文主要有:席龙飞、何国卫:“对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及其复原尺度的探讨”,载《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78年第2期;转载在《中国造船》1979年第2期。

庄为玑、庄景辉:“泉州宋船结构的历史分析”,载《厦门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

杨槱:“对泉州湾宋代海船复原的几点看法”,载《海交史研究》1982年刊(总第4期)。

文献[40]收入了发掘报告和包括上述3篇共20篇论文。

1979年3月,在古港泉州召开了“泉州湾宋代海船科学讨论会”,到会约百人,收到论文60篇。经充分的讨论,对古船的年代,航线、建造地点、沉没原因等均取得共识。泉州船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马可波罗行记》中船舶“有大舱十三所”,“船用好铁钉结合,有二重板叠加于上”的记述。泉州船尖底、深吃水,船型极其瘦削,长宽比只有2.5左右,采用V型横剖面,此种设计是综合考虑了船的稳性、快速性、耐波性和加工工艺性等多种要求。其长宽比约为2.5,与文献上记述的郑和宝船长宽比为2.466……极其相近,使宝船尺度比有了文物例证,有力地反驳了恣意修改宝船尺度的学术见解。

(7)宁波出土的宋代海船揭示了中国古船装有减摇龙骨[41][42]

1979年11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宁波发现宋代海运码头和古船”的消息,1980年我们应邀参与合作研究。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如[41][42]。值得重视的是宁波宋船所安装的减摇龙骨,即使用当今的船舶规范来检验也基本符合要求。研究表明:中国这一技术要早于国外大约七百年[43]。

(8)蓬莱古船的发掘

1984年在古港蓬莱水城清淤工程中,抢救性发掘出元末明初古战船一艘[44]。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烟台市文管会和蓬莱县文化局,于1988年10月在蓬莱联合举办了“蓬莱古船与登州古港”学术研讨会。杨槱、袁随善、辛元欧、周世德、杨熹、文尚光、袁晓春、唐志拔、何国卫、沈同惠、顿贺、席龙飞等研究传统船舶的学者均到会。会后出版了相应的《论文集》[45]。在1991年上海国际帆船史会议上,袁晓春和吴松高[46]、席龙飞和辛元欧[47]均有蓬莱古

船的论文发表。顿贺等“蓬莱古船的结构及建造工艺特点”[48]的论文揭示了蓬莱古船结构和工艺的超越其他古船的先进性。

(9)山东梁山县明代河船的发掘与研究[49]

1956年4月,在山东梁山县贾庄村宋金河支流发现明初木船一艘。船体包括甲板、舱盖板都十分完整,为出土古船所仅见。随船出土有手持铜铳、四爪铁锚,两者均有铭文。鉴于曾发现有兵器和头盔等,1958年曾有一篇文章认为这是一艘兵船。古船存放在山东省博物馆并未对外展出。1987年8月,我校的文尚光、何国卫、席龙飞和海军工程大学的唐志拔共同对该船进行过测绘和拍照。唐志拔在其《中国舰船史》[23]中认为:“这是一艘明初水师中的运输船,船上的武器是用来护航自卫的”。何国卫在帆船史国际会议(上海)曾发表“明代梁山古船的测绘及研究”[50]。该文章认为梁山船型与明代著作《南船记》中的“二百料一颗印巡船”相类似。第1,该船外板的列数与《南船记》所记完全一致;第2,都是两桅运河船;第3,载货量和用途相近。与二百料船的区别仅在于梁山船的长宽比较大些。文章给出型线图、总布置图和结构图。在第9至11舱壁之间,设高约一米的舱棚,顶棚取四阿式,确像古代“官印”状,如“一颗印”船的造型。

(10)在韩国全南新安海底发掘出元代海船[51]

1976年,在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市西部新安郡道德岛海面作业的渔船,起网时发现几件中国瓷器。以此为开端,于1976年11月进行试掘,到1984年9月间,打捞工作持续进行10次,在1984年和1987年还有两次复查性打捞。所获文物异常丰富。

新安沉船和相关文物的打捞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1977年在韩国,1983在日本,先后召开了两次“新安海底文物国际学术会议”。1991年12月在上海“帆船史国际会议”上,韩国学者李昌亿作了“新安海底沉船”的报告[52]。

中国陶瓷专家冯新铭从日本会议后归来,将会议的有关论文、资料赐下,督促我就新安船的国籍和航路发表见解,于是才有了“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的国籍与航路”[53]一文。拙文认为:不能以发现镌有“庆元路”铭文的秤砣,就判断该船是从明州(宁波)出发的。新安船打捞到的瓷器不是出在甬江流域,其窑址除龙泉窑在浙南瓯江沿岸之外,再有就是江西和福建北部,诸窑址的瓷器产品都可沿闽江方便地运到福州。如果说始发港是福州将更有说服力。

在1991年的上海国际会议上,对新安船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还得到日本松木哲教授赠予很多关于新安船的文献。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支持了笔者1985年论文的观点。于是更有1994年的论文“对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的研究”[54],以8点论据确信这是建造在中国福建的福船船型。

2006年11月笔者首次访问木浦国家海事遗物馆,我有一个新的发现:在右舷顶边水舱的舷外板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圆洞。由之可见这并非淡水舱。此顶边水舱的作用是什么?我以为很值得研究。这是不是被动式减摇水舱呢?

(11)在蓬莱水城出土第2号古船和另两艘韩国古船

2005年7月到11月,在蓬莱水城又出土3艘古船。2006年8月,山东省文化厅主办,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船史研究会、蓬莱市文物局承办的“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蓬莱市举行。收到来自韩、日、法、英、荷以及港澳台和中国内地学者的论文45篇,会前编辑出版了中英对照的《论文集》[55]。与会学者还收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编辑的考古学专著《蓬莱古船》[56]。

由于到会的各国各地区学者的共同努力,蓬莱会议十分成功。作为会议执行主席,在闭幕会上我的学术总结发言题目是:“古船的考古发掘是研究船舶技术史的重要途径” [57]。

在韩国的沿海出土中国古船,在中国的港口出土韩国古船,已传为佳话。对东亚中、韩、日三国来说,我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在历史上就经常进行友好交流。今天的盛会,正是这种交流的继续。

四、中国当今传统船舶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中国对传统船舶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自1978年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研究队伍经过组织和整合,研究工作逐渐有了新气象。从2000年起迄今,不断有一些船史著作问世。代表性的著作有7部。

(1)席龙飞著:《中国造船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这是中国第一部造船通史,她注重文献与出土古船研究相结合;注重宏观论述与微观的古船复原研究相结合。三国、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而未列专章是个缺点,插图也嫌少。

(2)王冠倬编著:《中国古船图谱》,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4月第1版。

作者是国家博物馆陈列部历史学家。该书以丰富的出土文物和传世艺术品的图片引人入胜。详细征引历史文献可引导读者作深入研究。

(3)辛元欧著:《上海沙船》,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沙船是中国三大船型之一,对上海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徽即以沙船的形象为主体。该书征引大量历史文献,也发表很多彩图。关于沙船的结构、外形图等图片反而很少似为缺憾。

(4)席龙飞、杨熹、唐锡仁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总主编是卢嘉锡院士,全书共三十卷。编写这套丛书既是向李约瑟学习,又要赶超李约瑟。交通卷含造船技术史,水运技术史和陆路交通史。造船技术史约51万字,在古船考古发掘的研究上有一定优势,在古文献的把握上当不及李约瑟。

(5)杨槱著:《帆船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本书图文并茂。第二章篇幅较多,论述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帆船,其中也包括中、日、韩三国的帆船。其余各章也都是论述西方各国的帆船。本书名之为《世界帆船史》也似无不妥。

(6)尤飞君主编:《中国古船图鉴》,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作者是热爱古船的企业家。他组织老造船工匠十年间制作古船模型百余艘,在国家提供

的博物馆独家展出。本书展示了一系列经微观复原研究的古船模型图片。有些长达5米的船舶模型是为博物馆专门研究、设计和制作的。不仅形象惟妙惟肖,从中还能了解到许多中国传统造船技术的细节。

(7)席龙飞、宋颖撰著:《船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船文化》是国家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系列丛书之一,是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的通俗读物。全书彩印,有各种船型的照片400多幅,很形象的反映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最主要的造船技术成就和文化传承。

2006年春,船史研究会换届,由上海交通大学陈刚副校长出任会长,柳存根教授为秘书长。随着研究队伍的成长,研究工作的深入,国际交流合作的加强,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和著作问世。

限于笔者的学识和阅历,缺失或差错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第1~15页。

[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42~50页。

[3] 蔡薇、席龙飞:“八千年前独木舟——中国光辉舟船文化的开端”,《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6

年版,第132~135页。

[4] 林士民:《再现昔日的文明——东方大港宁波考古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1版,第24~

31页。

[5]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绪论第3页。

[6] Robert K. G. Temple. China, Land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 Multimedia Publication (UK) Ltd.1986. (南昌:

21世纪出版社于1995年有陈养正等人的中文译本:《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7] 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 ol I, London,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4.

[8] George F. Bass. A History of Seafaring. New York, Walrer and Compony. 1972.

[9] Peter Kemp. The History of Ships.London,O rbis Publishing Limited. 1978.

[10][日]上野喜一郎:《船の世界史》,东京,舵社,1980.

[11]Bruce Swansen. Eighth Voyage of the Dragon.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Annapolis. 1982.

[12]杨槱:“中国造船发展简史”,《中国造船工程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运输船舶,北京:国防

工业出版社1964年第1版,第7~29页。

[13]周世德:“中国沙船考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运输船舶,北京:国防工

业出版社1964年第1版,第32~60页。

[14]田汝康、杨熹、石阶池等编:《水运技术词典·古代水运与木帆船分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0年

第1版。

[15]造船史话编写组编:《造船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版社1978年第1版。

[16]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第1版。

[17]广州市文物管理处等:“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试掘”,《文物》1977年第4期,第1~16页。

[18]戴开元:“‘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说质疑”,《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第17~25页。

[19]席龙飞:“船史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中国船史研究会(筹)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武汉,1984年3月。

[20]席龙飞、杨熹:《中国造船发展史》,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讲义,1985年。

[21]杨宗英:《中国造船科技发展史》,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讲义,1987年。

[22]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祖国丛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第1版。

[23]唐志拔:《中国舰船史》,北京:海军出版社1989年第1版。

[24]章巽主编:《中国航海科技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第1版。

[25]王冠倬:《中国古船》,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第1版。

[26]Marine History Researchers’ Association of SNAM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ailing Ships History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 1991.

[27]辛元欧:“船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大会开幕词”,《船史研究》第7卷,1994年第V~VII页。

[28]辛元欧、袁随善、席龙飞:“船史研究会的十年工作回顾”,《船史研究》第7卷,1994年,第1~12页。

Xin Y uan-ou、Y uan Suishan、Xi Longfei, Review of Marine History Resachers’ Association’s Work During the Past Decade (1984-1994),《船史研究》第7期,1994年,第13-30页。

[29]席龙飞、何国卫:“试论郑和宝船”,《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第13页。收入:《郑和

下西洋论文集》第1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99页;王天有、万明编:《郑和研究百年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75页;《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614页。

[30]席龙飞,何国卫:“关于郑和宝船的论辩”,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

国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辑:《云帆万里照重洋——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76页。

[31]龚昌奇:“大型郑和宝船的复原研究”,《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年第1版第691页。

[32]南京市博物馆:《宝船厂遗址——南京明宝船厂六作塘考古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3]席龙飞:“从南京宝船厂遗址的发掘成果看郑和宝船”,上海《社会观察》2005年7月特刊。收入《郑

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第685页。

[34]Cai Wei,Zhang Shaoxiong,Xi Longfei, Archeology on Zhenghe Treasure Ship in Chinese Ming Dynasty and

Structure Mechanics Analysis. Report on the Asia-Europe Workshop, Portugal, April 8-12,2008.

[35]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东郊汉砖室墓清理纪要”,《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6期,61-76页。

[36]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天津静海元蒙口宋船的发掘”,《文物》1983年第7期,第54-58页。

[37]阙绪杭、龚昌奇、席龙飞:“柳孜运河一批唐代沉船的发掘与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微省淮

北市博物馆:《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44~161页。[38]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扬州施桥发现了古代木船”,《文物》1961年第6期,第88页。

[39]南京博物院:“如皋发现的唐代木船” 1974年第5期,第84~90页。

[40]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编:《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年第1版。

[41]林士民:“宁波东门口码头遗址发掘报告”,《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1

版第105~129页。

[42] 席龙飞、何国卫:“对宁波古船的研究”,《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第29页。

[43] 席龙飞、何国卫:“中国古船的减摇龙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1年第4期,第369页。

[44]邹异华、袁晓春:“蓬莱古船的年代及用途考”,《蓬莱古船与登州古港》,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89年第1版,第75~76页。

[45]席龙飞主编:《蓬莱古船与登州古港》,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版。

[46]Y uan Xiaochun, Wu Songgao,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nglai Fighting sailship of Yuan Dynasty.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ailing Ships History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 1991.p.169.

[47]Xi longfei, Xin Yuanou, Preliminary and Research of the Historical Period and Restoration Design of the

Ancient Ship Unearthed in Penglai.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ailing Ships History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 1991.p.225.

[48]顿贺、袁晓春、罗世恒等:“蓬莱古船的结构及建造工艺特点”,《船史研究》1994(总第7期)

[49]梁山县文化科:“山东省梁山县发现明代木船”,《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9期,第73-74页。

[50]He Guowei, Measurement and Research of the Ancient Ming Dynasty ship Unearthed in Liangsha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ailing Ships History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 1991.p.237.

[51]韩国文化公报部文物管理局:《新安海底遗物(综合编)》,首尔:高丽书籍株式会社1988年初版,第

144页(韩文)。

[52]Lee Chang Euk,The Sunken Ship Salvaged off Shinan. Procc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ailing Ship History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1991. P.154-168.

[53]席龙飞:“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的国籍与航路”,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编:《太平洋》,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5年第1版第141页。

[54]席龙飞:“对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的研究”,《海交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55-74页。

[55]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编:《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蓬莱,2006年8月。

[56]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烟台市博物馆、蓬莱市文物局:《蓬莱古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

[57]席龙飞:“古船的考古发掘是研究船舶技术史的重要途径——在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总结

发言”,《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年第4期,第384-386页。

(2008年10月11日修改稿)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近几年,中国乳品行业可谓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时期,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那么,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到底如何有何发展趋势仍然存在哪些问题、机会和挑战下面笔者浅谈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 第一部分: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乳品行业,可以用“振奋”、“欣慰”和“深思”三个词汇来描述其现状,即:日趋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日趋成熟的竞争态势令人欣慰,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深思。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中国乳品行业,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直到2008年以前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6%左右,2007年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如图1)。 2005-2009年中国乳品行业产量变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而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 不过,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和2010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其中:液体乳万吨,同比增长%;干乳制品万吨,同比增长%。

需要提出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受重创的奶粉,今年1-7月份也得到了明显的复苏,尤其,6、7月份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左右(如图2)。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酸奶也已经成长为中国乳业的主导品类。截止2009年底,酸奶市场总规模接近100亿元,2010年1-7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在这非同寻常的时期给中国乳业的发展带来了光芒和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行业的总产量由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徘徊或下滑现象,而乳品行业至少从以上数据统计上看,受此影响的程度不太明显,即便在最严重的2009年,也仍然保持了6%左右的增长,对整个行业的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乳品行业经历了价格战、危机事件、行业洗牌等多重而复杂的历史时期,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有序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发展也相对稳定。 按照企业性质来分类,竞争格局可以分为基地型、城市型以及综合性竞争格局。其中:基地型企业多生产常温奶,以伊利、蒙牛为代表;城市型企业多生产保质期较短的巴氏奶,以上海光明为代表;而综合性企业产品线覆盖比较广,却单位销售量都不算太大,成为核心竞争优势有待确定的类型,在此不做一一点名。 相比之下,由于基地型企业存在规模和原料成本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尤其,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伊利和蒙牛的上半年销售额均突破1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典型的行业领跑者。

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pdf

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 学的可持续发展。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 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 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对象: 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查,完 全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18年12月3日2018年12月12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 七、问卷调查的结果 1.我国的三大国粹是() A.儒学、国画和针灸 B.儒学、瓷器和武术 C.瓷器、书法和儒学 D.国画、京剧和中医

船舶操纵与避碰

锚泊 锚泊程序: 首先根据海图和港口资料或气象大风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地,除非到指定的锚地,自选的锚地以硬度适中的沙底和黏土底质,且底质平坦的为好。无风浪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水域,锚位周围有足够的水深和旋回余地,静水域低潮时富裕水深要大于20%的船舶吃水,有涌浪的水域低潮时,水深要大于1.5倍的吃水和2/3倍的最大波高之和,且水深不能太深,不宜超过一舷锚链总长的1/4倍。最小水域半径在港外取链长与1-2倍的船长之和,在港内取船长加上60-90米。以某次本船单锚锚泊为例: 船舶重载,吃水9.5m,水深约20m,最大流速约2.2kn,风流合力的方向参照临近锚泊点的其它锚泊船的指向。备车减速驶向锚泊点,用舵调整船舶航向与参照的锚泊船一致,临近锚泊点200M时船速2kn,后退一倒车,船速降至0.3kn时停车,余速滑行至原定的锚泊点时下令右锚一节入水并打住,船后退时再继续松链,共松至四节甲板时通知驾驶台进车将锚链刹住,时,四节水面。待锚链得力后松弛回头,表明锚已经抓牢,即报告驾驶台,锚抛妥。督促并检查显示规定的锚泊信号。 从事捕鱼的船舶的特点及避让方法 渔船大多数是成群结队地从事捕鱼作业的。特别是在渔汛期间,拖网渔船所集结的范围有时可达数十海里。从事捕鱼的船舶除按《规则》规定显示相应的灯号或号型外,当它们邻近在一起捕鱼时,还将显示额外的信号,或者他们自定的相互联系的信号。因此,在渔船群集的渔场内,灯光闪烁,不易识别。捕鱼方式不同,使用的渔具也不一样,渔具伸出的长度也自然有较大差别。布设渔网范围的大小也不同,而且,一般也无特别灯号显示。目前在沿海仍然存在使用非机动船进行捕鱼的船舶。这些船舶设备简陋,显示灯号﹑灯型和鸣放的声号也不够规范。对这类船舶应引起特别注意。 ◆ 避让方法:(一)在海上与密集渔船相遇,应迅速判明其范围和动态,尽量绕行和规避,夜间尤其不宜从中间穿过。 (二)必须经过渔网区或无法绕行时,应加强了望,通知机舱做好绕行准备,收起计程仪和声纳换能器。 (三)一般都应减速通过,以免影响捕鱼作业或浪损渔具。 双船拖网避让方法:避让双船拖网渔船时,应在其船尾或两船外舷不少于 0.5n mile 处通过,切不可从两船之间驶过。当发现两船背向行驶准备放网时,应从两船上风流一侧驶过。应注意其放网的一舷,当发现其航向不稳时,则表明渔船正在放网或收网。 单船拖网避让方法:避让单船拖网渔船时,应从其船尾 1 n mile 之外通过 流网:避让方法:流网渔船带网漂流时,网在其船首方向,避让时应从其船尾通过,绝不能在其船首和网上通过。如果想从其船首网的端部通过时,应在认清

Ship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preventing measures 船舶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Ship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preventing measu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pollution The diversity of pollutants in the ship. Ship pollution is mainly refers to ships are sailing, berthing, port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goods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env ironment and atmosphere arou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m, the main pollutants have oil material, bulk NLS harmful material, packaging, sewage and garbage, ship harmful exhaust ship, in the most serious pollution hazard oily materials. Ship pollution with liquidity, sex without limits. The fluidity of water, the mobility of ship to ship by the pollutants may not bring limited or fixed in a point and motionless, a pollution may spread to many areas, and the pollution to cause a lot of inconvenience. Marine pollution sustained strong, diffusion range, is to have the harm of international. Ship pollution ways The ship for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material basically has: oil and its products, bulk NLS, packaging harmful material, sewage and garbage, harmful ship exhaust, mainly through the operability and accident of emissions into the ocean or atmospheric pollutants caused by pollution. In addition to the various harmful pollutants outside, ship noise, anti-corrosion coatings and contain virus bacteria ballast water areas are can cause Marine pollution. Ship to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ollution 1、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ship, strengthen prevent ship pollution of the sea legislation. 2、T 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rew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crew antifouling consciousness, responsibility, operation skills is to reduce the decisive factor of ship pollution. 3、To speed up the ship pollutants process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trict control of the ship and port pollution 4、Increase security inspection, perfect the superv 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ship mechanism。 5、Set up a perfect monitoring system, improve the sea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ability Ship pollution prevention work is an nee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the complexity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strictly control the ship for Marine pollution, to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safety is the Shared responsibility of the nav igation socie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hip pollution preven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hipping and social economy that very importan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 needs related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ipbuilding, shipping companies, port enterpris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ollution management enterprise and equipment

关于船舶自动避碰的探讨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毕业生专题报告 关于船舶自动避碰的探讨 姓名:熊志鹏 班级:航海0902班 指导老师:周春辉 日期:2013年5月20日

关于船舶自动避碰的探讨 熊志鹏武汉理工大学 430062 摘要:随着国际航运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世界海运量迅速扩大,船舶呈大型化、高速化趋 势发展,海域通航状况更为复杂,船舶操纵难度也日益增加。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性和 经济性尤为重要,这引起了航运技术的变革, 促进了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船舶驾驶 自动化是目前船舶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船舶驾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成果看, 避 碰系统是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而这一环节与船舶的航行安全直接相关。 关键词: 自动避碰;智能化;自动导航操纵 引言: 近年来尽管航海技术的日益提高,船舶导航通信设备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船舶的碰撞事故仍屡屡发生,给海洋环境及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导航系统与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完善,船舶自动避碰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提出了船舶避碰系统的组成,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 1 船舶避碰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航海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仅仅依靠人力或自然力到使用柴油动力再到应用计算机、自动化等高科技手段的过程;近年来,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降低成本预算、扩大经济效益、减少船员数量,船舶以安全、节约、经济、减员为目标,朝着大型化、快速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船舶自动化领域,船舶避碰向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研究船舶避碰问题了。初始时期,他们将几何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了避碰上,并且定量化了避碰规则,这一切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船舶数学模型的发展。紧接着,他们进一步从特征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船舶碰撞危险,相应地又融入了会遇船舶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的变化分析,从而得到了预测船舶碰撞是否会发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根据会遇船舶的最近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点的时间等数据,最终判定出了避碰行动的操作时机和操作幅度。 目前,两船会遇时的避碰决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规则》里,关于多船会遇方面并没有什么指导性、建设性的规定和指示,这造成了多船避碰决策判定的不方便,致使这方面的技术还没有很成熟。同时,船舶驾驶员的船舶操纵经验和心理素质在船舶驾驶方面又存在很大的影响。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船舶避碰的研究还不足以应对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船舶会遇的情况。80年代后,伴随着新兴科技如计算机、智能控制等地飞速发展和实际应用,人们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到了船舶避碰专家系统上,其中最早将其应用到实际上的是英国的 LivepoolUniversity 和日本的Tokyo Mercantile Marine University;美、英、德也紧随其后将他们的船舶避碰专家系统应用到了实际中。进入 21 世纪后,Southampton University 在观察记录目标船的距离、方位等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判定船舶碰撞危险度的方法得出避碰决策。尽管这种方法还不太成熟,特别是它没有充分地结合船舶驾驶员的习惯操作和《规则》的规定,但它为我们研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内容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认在我们小组看来,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难以持久。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国家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洪流冲击受到排挤.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

建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向前,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终将有一天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过多少了解呢?对此,我们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在此次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同学其实根本不重视这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也可见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意识的淡薄。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有大体上的一种模糊的认识。这里列举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一)被冷落的国粹—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大学生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

(完整版)船舶操纵与避碰总结

船舶操纵与避碰 9101: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船长9102:500~3000总吨船舶船长9103: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大副9104:500~3000总吨船舶大副9105: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9106:500~3000总吨船舶二/三副9107:未满500总吨船舶船长9108:未满500总吨船舶大副9109:未满500总吨船舶二/三副 考试大纲 适用对象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1 船舶操纵基础 1.1 船舶操纵性能 1.1.1 船舶变速性能 1.1.1.1 船舶启动性能√√√√√√ 1.1.1.2 船舶停车性能√√√√√√ 1.1.1.3 倒车停船性能及影响倒车冲程的因素√√√√√√ 1.1.1.4 船舶制动方法及其适用√√√√√√ 1.1.2 旋回性能 1.1. 2.1 船舶旋回运动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1.1. 2.2 旋回圈,旋回要素的概念(旋回反移量、滞距、 纵距、横距、旋回初径、旋回直径、转心、旋回 时间、旋回降速、横倾等) √√√√√√ 1.1. 2.3 影响旋回性的因素√√√√√√ 1.1. 2.4 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旋回 初径、进距、横距、旋回速率在实际操船中的应 用;舵让与车让的比较) √√√√√√√√√ 1.1.3 航向稳定性和保向性 1.1.3.1 航向稳定性的定义及直线与动航向稳定性√√√√√√

1.1.3.2 航向稳定性的判别方法√√√√√√ 1.1.3.3 影响航向稳定性的因素√√√√√√ 1.1.3.4 保向性与航向稳定性的关系;影响保向性的因素√√√√√√ 1.1.4 船舶操纵性指数(K、T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操纵性 √√ 能的关系 1.1.5 船舶操纵性试验 1.1.5.1 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1.1.5.2 冲程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1.1.5.3 Z形试验的目的和试验方法√ 1.1.6 IMO船舶操纵性衡准的基本内容√√√ 1.2 船舶操纵设备及其运用 1.2.1 螺旋桨的运用 1.2.1.1 船舶阻力的组成: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 1.2.1.2 吸入流与排出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1.2.1.3 推力与船速之间的关系,推力与转数之间的关系√√√√√√ 1.2.1.4 滑失和滑失比的基本概念,滑失在操船中的应用√√√√√√ 1.2.1.5 功率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1.2.1.6 船速的分类及与主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1.2.1.7 沉深横向力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8 伴流的概念,螺旋桨盘面处伴流的分布规律√√√√√√ 1.2.1.9 伴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10 排出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11 螺旋桨致偏效应的运用√√√√√√ 1.2.1.12 单、双螺旋桨船的综合作用√√√√√√ 1.2.1.13 侧推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2.2 舵设备及其运用

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_史湘君

近年来,船舶大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中国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数据显示:假设一艘中型到大型集装箱船使用含硫量为35 000 ppm (3.5%)的船用燃料油,并以最大功率的70%行驶时,其一天排放的PM2.5总量相当于我国50万辆国Ⅳ货车一天的排放量。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很值得商榷,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该文章得出上述结论的前提是重型柴油车形式里程为164千米/天,而与之对比的是船舶24小时满负荷航行,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且计算逻辑错误,有哗众取宠之嫌。若假设该汽车速度为100千米/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结论应为“其一天排放的PM2.5总量相当于我国3万辆国Ⅳ货车一天的排放量。”但即便如此,船舶大气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存在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正确对待。 一、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一)国际公约 在国际公约方面,《MARPOL73/78》附则VI 是关于防治船舶带来的空气污染的。内容包括防治船舶的SOx 和NOx 排放,并通过限制SOx 排放间接控制颗粒物的排放。SOx减排主要通过控制船用燃料油的含硫量来实现,目前的限值为35 000 ppm(3.5%)。这一限值到2020年将降低至5 000 ppm(0.5%)。此外,还可以向IMO 申请设立更严格的“排放控制区”(ECA),以加强船舶废气排放控制,自2015年1月1日起船舶燃油含硫量由原来的10 000 ppm(1%)进一步缩紧至1 000 ppm(0.1%)。 (二)国内法规 在国内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的规定散布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我国1983 年颁布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只针对船舶废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和处置,未涉及船舶废气的排放标准。 二、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 (一)船舶燃油质量情况 目前,我国内河船舶、内燃机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和发电机组等使用燃料以普通柴油为主,技术标准应符合《普通柴油》(GB252-2011),要求硫含量不大于350 ppm。但由于油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实际硫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在2 000 ppm以上。 (二)国内外防治船舶大气污染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都采用强制或鼓励靠港船舶接岸电、强制船舶在规定水域使用低硫燃油,要求降低船舶进出港航速等措施来减少船舶大气污染。例如北美洲和美国加勒比海地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区,在该水域航行只能使用低硫燃油或采取相应减排措施;美国洛杉矶、长滩港等要求船舶靠码头时接岸电,并推出自愿减速方案,规定一年中,如果一个船队有90%或更多的船舶满足减速要求,可在来年获得15%的停靠费率折扣。 (三)海事部门在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 《MARPOL73/78》附则VI于2006年8月23日正式对我国生效(海船舶〔2006〕523号),对燃油供应和质量、港口国监督等进行了规范。中国海事局通过《关于实施<73/78防污公约>附则VI修正案的通知》(海船舶 Current situation of shipborne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associated countermeasures 史湘君 33 中国海事 航运经纬Shipping Lines

雷达在船舶避碰中的局限性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航海技术 雷达在船舶避碰中的局限性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世界船舶数量不断增加及船舶向大型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世界重要水域越来越拥挤,海损事故时有发生,给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海上交通环境因此日趋复杂,船舶航行的密度越来越大,航道与港口水域变得相对狭窄,使得船舶操纵问题越来越突出,船舶碰撞、搁浅触礁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对海洋坏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高船舶航行安全,防止及控制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成为当前IMO(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所以IMO和各国主管部门采取制定和实施避碰规则,强制配备必要地助航设备,建立VTS(船舶交管系统)和船舶报告制度等措施管理船舶安全航行,其中助航设备中雷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雷达在船舶避碰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如雷达在《197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瞭望》条款中对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安全航速》条款中决定安全航速以及在《碰撞危险》条款中判断碰撞危险时的各种应用。可见,雷达对航行安全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雷达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船用雷达的使用性能主要有:最大探测距离、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图像距离与方位分辨率、测量距离与方位的精度、抗杂波干扰能力、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等。这些使用性能是雷达探测能力的标志,是航海使用者所关心的指标。船用雷达的使用性能除了与雷达本身的各项技术指标(如工作波长、脉冲宽度、发射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天线波束宽度等)有关外,还受外在因素(例如大气折射、海面反射及外界干扰波等)等的影响。只有深刻理解了雷达使用性能与影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掌握所使用雷达的探测能力及其局限性,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正确判断和使用雷达提供的回波信息,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China dair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李胜利Li Shengli 2017.11.19 北京Beijing

主要内容Content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二、中国乳业在进步,中国奶业自信在建立 2、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progressing, and 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establishing self confident 三、中国奶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Problems when China dairy industry in the developing 四、中国奶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4、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facing huge opportunitie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 Five ministries jointly issued the "National Dairy Development Plan 2016-2020" ?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 indispensable industry for healthy China and a strong nation ?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 Food safety representative industry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产业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ymbol industry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 strategic industries throug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1st,2nd, and 3rd industries 奶业战略定位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dairy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意义

21 世纪的脚步已日趋临近之际, 世界文化结构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尽管西方现代的强势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后被证实其强势并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一统天下。而世界新兴地区的崛起, 不仅从政治、经济, 也从文化方面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各种文化的多元并存, 可以说是新世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鉴于此全新局面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由这一新的视域来再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于当代, 以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眼光考察其现实状况, 并在此客观基础上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价值作一番全方位的透视, 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求以求其中真义。 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要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简要回溯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时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 然而近二个世纪以来, 它却备受蔑视、挑衅、挫折与打击。清朝末年, 一些怀抱救国图强宏愿的仁人志士, 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时, 已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种种流弊, 纷纷冲破儒学传统的束缚, 力倡变法, 以图改良, 于是, 西学东渐之风自此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 儒家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 虽然就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结构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 但从此以后, 失去其具体的托身之所的儒学确已变成了“游魂”, 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本身即是以反传统为其重要标志的,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 导致“五四”激进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采取敌视的态度,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致使“五四”以后教育界的主流视“读经”为大戒, 一般人不但平时接触不到儒学, 而且耳濡目染多为讥骂之词, 于是, 儒家的源泉至少在知识阶层中确有渐呈枯竭之象, 而此后近四五十年间, 更因民间社会被消解、荡涤而逃遁无地。一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 美国汉学家勒文逊还认为, 儒家将会是只有在博物馆里面才找得到的东西, 而国内在文革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扼杀更是史无前例的。此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受了一百多年的不断攻击与剿杀之后, 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而从70 年代开始, 随着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起飞, 人们再次目睹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潜力与魅力, 于是重新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掀起了文化热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限于学术界, 从总体上来看, 改革开放的20 年, 由于国门大开, 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 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的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加之以上种种历史的原因, 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的精粹, 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 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与批判, 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 这一令人堪忧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 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的政策及相关法令, 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 推广普及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 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 但总的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而另一原因, 既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的道德价值, 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 在人们的头脑中,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就只剩下了其德育功能, 更何况抽象、空洞“口号”式的宣传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容易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导致 此项工作难于落实到思想意识的实际层面, 最终其结果只能是传统文化渐趋僵化、了无生机。这显然有违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西方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文化“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 而是生命洋溢的, 有如一道洪流, 离开它的源头愈远, 它就膨胀得愈大。”如上所述, 我们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绝不缺乏不断发展自我的内在机

船舶避碰几何决策的优化方法

谚17卷郫3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I17^。32002年9月JOURNALOFDALIANFISHERIESUNIVERSITY :--.ep2oo2========z======!==============i=================================一======= 文章编号:lOOO一9957C2002J03—0251—05船舶避碰几何决策的优化方法 姚杰 (大连水产学院晦洋拍业幕,辽宁大地116023) 摘要:当两艘船舶相遇存在碰撞危险时,录取何种避碰行动可通过避碰几何作图来求取。 但几何作目方甚只考虑了安全问题,而没有考虑经济J珂题。如何根据避碰几何原理,结 合优化方法求取最怃的避让行动至夸仍世有得到解决。作者针对这一船舶避碰决策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几何决策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船舶避碰;几何获策;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U67596文献标识码:A 到目前为止,船舶避碰决策方法基本上是以基于几何作图方法来进行的。即当两艘船舶相遇时,利用几何作图方法,求出两船之间的最近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点的时问。以最近会遇距离作为碰撞危险的绝对指标,参考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的时闾及其他运动要素,来断定两船之间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当存在碰撞危险时,采取何种避碰行动以避免碰撞也可通过避碰几何作图来求取。然而,在利用几何作图方法求取避让措施时,只考虑了安全阋题,即以最近会遇距离为惟一指标,保证采取避让措施后能使来船在安全距离外通过;而没有考虑经济问题,如采取避让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偏离原航线的距离等。从安全避让的角度上讲.不考虑经济而只考虑安全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从自动避让技术的研究方面着眼,不考虑经济问题是不科学的。目前,关于这方面阐题的研究还不多见,如何根据避碰几何原理结合优化方法求取最优的避让行动是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针对这一船舶避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几何优化避碰决策方法。 1避碰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 LI几何作图的作用 在船舶避碰决策问题上,目前使用雷达(包括ARPA雷达)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几何作图法。该方法是在船舶上使用雷达进行碰撞危险预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碰撞的危险。通过雷达进行连续观测得到来船的方位与距离后,利用几何作 图可以得到来船的蹦下信息-”: 收稿日期-20。!出3Dl 作者简介:扫l杰(I964一),毋,牌士,副教授,捕捞学校级重点学科埴业航海技术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凡。

船舶的防污染

船舶的防污染 作者:王震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食物等受到了人 们的欢迎和追捧。因此航运业的任务也随之加重,假如未来的大海因为污染过于严重,船舶无法在大海上航行,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更要重视船舶污染的严重性,做好船舶防污染的工作。 关键字:防污染,IMO,MARPOL公约 1.MARPOL 73/78公约 即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国际公约,最初于1973年2月17日签订,但并未生效,现行的公约包括了1973年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的内容,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公约已有136个缔约国,缔约国海运吨位总量占世界海运吨位总量的98%。 MARPOL 73/78公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海事环境公约之一。该公约旨在将向海洋倾倒污染物、排放油类以及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等污染降至最低的水平。它的设定目标是:通过彻底消除向海洋中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而造成的污染来保持海洋的环境,并将意外排放此类物质所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2.IMO 国际海事组织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 IMO) 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更是一个促进各国政府和各国航运业界在改进海上安全,防止海洋污染与及海事技术合作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该组织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82年5月改为现名,截止到2012年9月共有170个正式成员和3个联系会员。 3.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技术的基本原则

船舶产生污染物有两种途径:船舶正常营运产生的操作性污染;船舶各种事故造成的事故性污染。还有当船舶退役后的拆解造成的污染。船舶操作性污染是指船舶在正常营运自身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其中一部分是由货物残余物导致的,如:油船和化学品船货舱的洗舱水、压载水;一部分是由船舶自身产生的,如:机舱含油污水、燃油的油渣、生活污水、船舶垃圾、船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在不同水域营运、以压载水作为媒介造成外来水生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含有机锡防污漆的使用等造成海洋环境的破坏等。船舶事故性污染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火灾、爆炸等事故,以及装卸作业设备损害、人为因素等事故会造成污染物在短时间大量排放,从而对于局部海域造成重大甚至灾难性污染损害。防止船舶污染公约的基本原则为:减少船上污染物的产生;控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后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最大限度地限制船舶污染物的事故性排放。 3.1减少船上污染物的产生 很显然污染物不上船或减少船上产生的污染物量是有效地减少船舶污染的途径,防止船舶污染公约中的一些规定就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而提出的。例如:MARPOL73/78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为了减少船舶含油污水的产生,规定了载重量超过2万吨的原油油轮应配备专用压载舱;MARPOL73/78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为了减少货舱残余物,提出了强制预洗、有效扫舱和通风程序等技术措施;MARPOL73/78 附则VI规定船上不允许使用受控的臭氧层消耗物质、对2000年以后船上安装的柴油机NOx的排放限值;防污底公约规定船舶不能施涂含TBT 的防污漆;拆船公约附件1列出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害材料清单并规定船舶应在拆解前尽量减少货物残留、残油等污染物。 3.2控制船舶污染物的排放 在不可避免会产生污染物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船舶造成污染的技术措施包括:在船上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或将污染物排到岸上接收设施中。在船上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其减少数量或降低浓度,例如:MARPOL 73/78附则I规定机舱污水必须通过15ppm 油水分离设备处理后才能排放、来自货舱的含油污水必须通过排油监控系统才能排放;MARPOL 73/78附则IV要求船舶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统;MARPOL 73/78附则VI规定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和发展分析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1、什么是乳制品 2、乳制品的现状 3、乳制品的问题 4、乳制品的对策 一、什么是乳制品? 乳制品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乳制品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乳制品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乳制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乳制品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乳制品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二、乳制品行业的现状 (一)、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书主要研究乳制品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

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二)、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三、乳制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2008年9月初,三鹿奶粉被曝光含三聚氰胺。随后,越来越多国内乳企被牵涉其中。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央视)公布婴幼儿奶粉抽检结果:175个婴幼儿奶粉企业中66个已停产,其中109个生产婴幼儿奶粉,抽491批次;22个企业共68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这其中包括两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国内乳品巨头,以及一大批国产奶粉品牌。9月18日,蒙牛、伊利、光明等多个批次的液态奶也检出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的婴幼儿部分出现肾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8日,全国因此次问题奶粉事件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还有10666名。 (一).剖析起因 1、奶粉企业添加三聚氰胺为提高“检测”蛋白质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