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知识点提纲)

走进新课程(知识点提纲)
走进新课程(知识点提纲)

1、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P2)

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P3)

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P5)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P7)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P9)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P11)

7、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P12)

8、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P17)

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8)

10、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P19)

11、这次课程改革是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P22)

12、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P25)

13、本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26)

1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P28)

1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0)

1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P32)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P34)

18、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36)

19、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38)

20、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P40)

2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43)

22、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46)

23、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P49)

24、课程标准语教材的关系如何?(P50)

25、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P51)

26、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53)

27、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P57)

28、本年度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哪些?(P58)

29、各课程标准是诶和描述课程目标的?(P60)

30、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P61)

31、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65

32、本次教学改革额特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11

33、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113

34、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15

35、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116

36、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118 37、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20

38、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22

39、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那些转变?124

40、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128

41、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30

4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1

43、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应如何重建?135

44、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138

45、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41

46、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45

47、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建议有哪些?148

48、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51

49、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如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的学生评价方法?156

50、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样的启示?160

51、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61

52、如何开展教师自评?167

53、学生、家长如何共同参与教师评价?170

5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那些变化?173

55、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75

56、如何通过学校评价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177

57、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吗?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181

58、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说法: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184

59、如何改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187

61、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方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P194)

62、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P 196)

63、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是什么?(P197)

64、国家课程只是国家的责任吗?国家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不是可以完全不管了?(P200)

65、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P200)

66、不考试的课程会不会落空?(P203)

67、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P204)

68、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P205)

69、什么样的人可以编写教材?(P206)

70、教材审定制包括哪些内容?(207)

71、为什么要逐步建立以学校选用为基础的教材管理制度?(208)

7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P211)

73、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如何开发和利用?(P212)

74、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P213)

75、我们有教科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P214)

76、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也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吗?(P216)

77、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吗?(P217)

78、新教材有什么特点?(P219)

79、怎样筛选课程资源?(P220)

80、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P221)

81、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与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26

8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229

83、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230

8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31

85、不是试验区的地方和学校,因该为不久的将来参与和实施新课程做些什么准备?233

86、如何做好课程改革的支持保障工作?234

87、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哪些变化?236

88、全国有哪些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这些大学的课程中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工作职责是什么?239

89、如何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240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血液:组织][皮肤:器官][植物没有系统结构] [组织——①人:结缔、肌肉、神经、保护②植物:保护、疏导、营养、分生] 3.细胞是除病毒外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还是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代谢: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增殖、分化:生长发育;基因的传递和变化:遗传和变异] 5.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显微镜 1.高倍镜:“不要动粗” 2.高倍镜视野暗,低倍镜视野亮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5.①一行细胞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答:20×?=5) ②圆形视野范围细胞的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2=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还含有核糖体]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适应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一、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离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应是一名积极的“旁观者”,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所以必须改变彼此孤立封闭、单兵作战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专业知识外,还要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 在未来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的基本条件,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为适应新课程需要,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另外,新教材提供许多新的教学形式,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要求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 四、新的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五、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自我评估,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保持开放心态。

新年大学0243《学前游戏论》作业参考答案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职能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职能 .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职能 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连贯性 .积极性 .整体性 .主动性 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婴儿班 .小班

. 中班 .大班 4、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5、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6、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 外驱力学说 .内驱力学说 .活动学说 .情绪学说 7、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8、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数学游戏

. 表演游戏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 玩具及材料 .场地 .游戏时间 .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任务 .玩法 .结果 .规则 11、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常用的策略是().平行游戏策略

. 合作游戏策略 .领导游戏策略 .指导游戏策略 12、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 .秋千、木马、平衡木、皮球、跳绳 .口琴、铃鼓、铃铛、不倒翁、笛子 13、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游戏的功能可以由教学来替代 .教学的功能可以由游戏来替代 .游戏与教学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归纳: 一、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 1、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二、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1、人物描写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4、作品主题的挖掘: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仅 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 2.2万千米,相邻国家 有 14 个。 3、大陆海岸线长 1.8万千米,我国濒临 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 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 分。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 6个。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 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 5000千米;南北距离约 5500千米。 【领土四至】

A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oN)B最南瑞:曾母暗沙(4oN)。 C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oE)D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oE)5、图1.4: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1.5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行政区划】把34个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填在图中.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级(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级(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有两个简称的省市:四川省(川或蜀)、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黄河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2021年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其一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使人精神愉悦。故事分明告诉我们地狱充满自私,天堂充满友爱。恶性的嫉妒源于极端化的自私,而极端化的自私只能通往地狱之门,要想摆脱恶性的嫉妒,走出地狱,就要拥有“合作”这张通往天堂的“绿卡”。应当看到,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强调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因为“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 1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归纳(5月3日) 阅读要点:抓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划出描写主要人物的句子,并简要写出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特点 答题要点:紧紧围绕五个要素(人物、环境、主题、情节、读者)来答题;要点当先,再具体分析;尽量用原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主要题型及答题思路: 1.环境描写作用(意图)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思考: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①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2.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记七个关键词:视角(仰、俯、平、定点观察、移步换景)顺序(上下、高低、远近、内外)感官(视、味、听、嗅、触觉)情绪(融情入景、触景生情等)结合(动静、虚实、正侧、点面、声色、明暗、色彩等)描写(细节、场面、白描、细描)修辞 3.环境描写赏析题(是前两种题型的合并)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分析技巧(手法),再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 情节梳理题 有线索的要找出线索;可以从事件、人物、心理、线索、时空等角度归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一定要注意角度的一致性;要注意情节展开的方式(心理描写、对话等等)5.情节的作用(人物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等所有的作用类的题)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6.情节艺术(结构特点)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悬念与余味、伏笔与铺垫照应、摇摆(一波三折)、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线索(单线双线)、叙述顺序 7.人物形象分析 外形特征、身份特征、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要点当先,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注意有的人物有几个身份。 8.人物心理分析 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心理概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环境烘托、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现。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 9.人物形象的作用(五个方向) 10.刻画人物的技巧 两大角度:正面与侧面(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等/人物烘托、景物烘托) 白描与细描;修辞等。细节描写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 11.以某某为标题的原因(五大方向) 人物(意象)、事件(重要情节)、地点、线索、主旨、读者 12.标题的含义(表意和深层含义,要考虑有无双关) 13.叙述特点顺序:倒叙:增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人称: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感,身临其境;便于直接表达“我”的情感,真实自然第二人称: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情感的抒发更有感染力,更亲切自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更客观全面的展示内容;人称转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范文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 1/ 5

提纲(完整版) 2020 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七年级下 Units1-2 复习要点重点句型: 1.Where is your pen-pal from? He’s from Australia. 2.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Sydney. 3.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She speaks English. 4.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Yes, thre is. It’s on the Center Street. 5.Where’s the supermarket? It’s next to the library. 6.Is there a pay phone in the neighborhood? Yes, it’s on Bridge Street on the right. 语法:一般现在时 1.一般现在时用法 (1)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率的时间状语连用。 比如: always, often, usually, every day / week / month / year, sometimes, on Sunday 等 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00 every morning. (2)表示现在的状态。 I am a student. (3) 表示主语所具备的性格和能力。 I like red. I can spenk English. (4)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

走进新课程(知识点提纲)

1、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P2) 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P3) 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P5)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P7)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P9)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P11) 7、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P12) 8、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P17) 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8) 10、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P19) 11、这次课程改革是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P22) 12、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P25) 13、本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26) 1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P28) 1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0) 1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P32)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P34) 18、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36) 19、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38) 20、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P40) 2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43) 22、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46) 23、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P49) 24、课程标准语教材的关系如何?(P50) 25、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P51) 26、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53) 27、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P57) 28、本年度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哪些?(P58) 29、各课程标准是诶和描述课程目标的?(P60) 30、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P61) 31、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65 32、本次教学改革额特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11 33、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113 34、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15 35、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116 36、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118 37、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20 38、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22 39、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那些转变?124 40、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128 41、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30 4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1 43、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应如何重建?135 44、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138 45、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41 46、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45 47、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建议有哪些?148 48、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51 49、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如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的学生评价方法?156 50、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样的启示?160 51、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61 52、如何开展教师自评?167 53、学生、家长如何共同参与教师评价?170 5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那些变化?173 55、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75 56、如何通过学校评价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177 57、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吗?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181 58、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说法: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184 59、如何改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187 61、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方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P194) 62、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P 196) 63、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是什么?(P197) 64、国家课程只是国家的责任吗?国家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不是可以完全不管了?(P200) 65、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P200) 66、不考试的课程会不会落空?(P203) 67、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P204) 68、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P205) 69、什么样的人可以编写教材?(P206) 70、教材审定制包括哪些内容?(207) 71、为什么要逐步建立以学校选用为基础的教材管理制度?(208) 7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P211) 73、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如何开发和利用?(P212) 74、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P213) 75、我们有教科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P214) 76、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也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吗?(P216)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一)|高考阅读 小说情节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欧?亨利”式:是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又习称为“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1)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值得重视。 (2)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3)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方法归纳 1.小说情节概括题 把握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所以阅读小说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思路引导: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3)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重点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1、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 2、常见圆周率的倍数。 1×3.14=3.14 2×3.14=6.28 3×3.14=9.42 4×3.14=12.56 5×3.14=15.7 6×3.14=18.84 7×3.14=21.98 8×3.14=25.12 9×3.14=28.26 16×3.14=50.24 25×3.14=78.5 36×3.14=113.04 3、常见基本数量关系式。 (一)基本算式 被除数 ÷ 除数 = 商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 积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 积 ÷ 一个因数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 和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 和—个加数 (二)行程问题 路程 = 速度 × 时间

速度 = 路程 ÷ 时间 时间 = 路程 ÷ 速度 (三)购买东西 总价 = 单价 × 数量 单价 = 总价 ÷ 数量 数量 = 总价 ÷ 单价 (四)工程问题 工作量 = 工作效率 × 时间 工作效率 = 工作量 ÷ 时间 时间 = 工作量 ÷ 工作效率(五)利息问题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利率 = 利息 ÷ 本金 ÷ 时间 时间 = 利息 ÷ 本金 ÷ 利率 4、常见单位换算 (一)面积单位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二)体积、容积单位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1 升 = 1000 毫升 1 升 = 1 立方分米 5、常见公式。 (一)圆的周长、面积 周长 C=2πr 或 c=πd 面积 S=πr2 (二)圆柱、圆锥侧面积、表面积 (三)圆柱、圆锥体积 圆柱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锥体积 = 底面积 × 高 ×1/3 6、常见应用题类型。 (一)分数、百分数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 (大—小)÷“比” 字后面的 ) (4)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1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 结复习提纲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考物理必背100条知识点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总结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两线异侧、空中角大、光路可逆”】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倍分虚实,二倍分大小,像物移动方向相同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不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达到沸点。⑵不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霜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 科技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国际化的大都市呼唤一流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也紧锣密鼓的拉开了课改的序幕。我们深知:要构建一流的学前教育,必须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以积极的姿态来迎接挑战,与改革同命运、共呼吸,把握机会,领会课程的精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庄行幼儿园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深入广泛的学习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课程实施的过程还是一次园本化课程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21世纪一代新人的过程。面对新理念,我们在不断学习、思考与实践中,寻找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又能全面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以下是我们的思考与探索:结合我园环境教育特色,以“因园而异”、“因人而异”去构建选择性课程,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积极推进园本化课程的建设。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学思结合,全面领悟新课程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指南》的出台,为我们确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学以来,我们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和

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传达上级课改精神、观看新课程辅导报告录象、组织专题讨论、开展参与式培训、问答式咨询等等。一次次的学习与领会、讨论与反思,教师们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从畏难、知难而上到热情接纳的过程。 首先,我们做到园领导先行一步,抓紧自身的学习,反复研究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在每一次组织教师学习之前先确定好本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其次,园内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园长助理及三位教研组长组成,每二周召开一次碰头会,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商讨制订相应的对策,确保课改能顺利推进。这样通过上下连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园上下一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指南》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新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选用、创编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一般是以主题的形式来选用教材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兴趣需要和生成课程来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资料

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D.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2、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D.大班 3、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 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D.平行游戏阶段 4、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B.象征性游戏 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D.情绪学说 6、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7、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C.数学游戏 8、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B.智力玩具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D.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D.规则 11、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A.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12、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13、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B.安全、卫生 14、儿童与其他孩子操作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且同一个空间里进行,但相互之间不作交往的游戏形式是()。 C.平行游戏 15、在游戏中,幼儿拿勺子假装给布娃娃喂药、奶喝,这种游戏行为 属于()游戏。 B.象征性 16、福禄贝尔认为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是() C.恩物 17、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活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 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他是() B.杜威 18、为幼儿园设计的活动是() A.玩恩物及进行作业 19、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贝特森 20、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 A. 弗洛伊德的游戏动机说 21、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心理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2、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B.斯宾塞 23、使用“娃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技术的理论流派是() B.精神分析理论 24、以下游戏理论中,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 B.游戏的元交际说 25、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B.游戏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

新课程理念之选择题 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A)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 B)。 A改革 B创新 C变革 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 A)。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C)。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 B)条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C)环节。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1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1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12、学科教学要以( 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3、课程不是教学的( 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1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 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0243]《学前游戏论》

2020秋季西南大学 [0243]《学前游戏论》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职能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职能 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职能 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 连贯性 积极性 整体性 主动性 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婴儿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4、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独自游戏阶段 合作游戏阶段 联合游戏阶段

平行游戏阶段 5、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6、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7、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外驱力学说 内驱力学说 活动学说 情绪学说 8、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9、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数学游戏 表演游戏 10、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结构造型玩具 智力玩具 音乐玩具 体育玩具 11、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 玩具及材料 场地 游戏时间 健康和情绪 12、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 任务 玩法 结果 规则 1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常用的策略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