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名称

古代建筑名称
古代建筑名称

古代建筑名称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一些古老及旅游城市还留存着大量的古建筑,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

依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分为斗拱、单体造型、方正严整、山水园景等特点。

其中单体造型的建筑主要包括:亭台楼阁、桥廊榭舫、馆轩辕斋、殿室堂厅、房舍窝棚、塔阙牌坊。具体内容如下:

1.亭台楼阁

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台:用土或砖石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楼:重屋也,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

廊的楼,如:滕王阁。

2. 桥廊榭舫

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因

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廊:有顶作为覆盖的通道称廊。有顶的桥称为桥廊,也可以叫廊桥(遗梦)。屋檐之下的过道,如:九曲回廊。

榭:建在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3. 馆轩辕斋

馆:小型规模的休息与会客的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称呼轩:原指古代有围棚或帷幕的车。也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和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辕: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

斋:原指古人斋戒时的居所。也常指雅静的书房、学舍等。

4.殿室厅堂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后者《礼记·问丧》有句:入室又弗见也。

厅:古代建筑中为会客、宴会、行礼用的房间,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所以很多有观景平台。

堂: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的房间,是主人起居之所,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我国古代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第1课时)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的地位和影响。 2.让学生学会从外观、结构、布局等几个方面赏析建筑。 3.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4.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5.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外观、结构、布局等几个方面赏析建筑。 教学准备: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大家对《还珠格格》还有印象吗? 你是不是对《还珠格格》中漂亮的的建筑感兴趣? 你记得片中哪些建筑?能描述一下吗?其实我们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师:你都知道哪些古代的建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有关古代建筑的资料吗? 生说,xx倾听。鼓励学生。 师:你能把下面图中的建筑按外形分成两类吗?

出示幻灯片2 1-6号中国、日本、韩国、欧洲的古典式建筑图片学生交流,汇报。 师:为什么这样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师:1-4号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建筑,大家知道它们都属于哪个国家地区吗? 生回答。师:5、6号建筑是欧式建筑。1-4号建筑分属于三个国家。一号是我国的故宫太和殿。二三号是日本的建筑,二号是东京的清水寺;三号是彦根城的唐门。看过韩剧《大长今》吗?(点击出现“大长今”图)四号是韩国的大长今拍摄地。 师:想不想知道日本、韩国的建筑为什么这么象中国建筑吗? 师简单介绍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出示幻灯片3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一个独特的体系,这一体系从简单的个体建筑到城市布局,都有自己完整的做法和制度。是世界古代建筑中延续最久的一个体系。这一体系除了在我国各民族广为流传,历史上还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就因为这样,所以日本、韩国的建筑才这么象中国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好不好?!(板书课题: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xx读课题。 师:要研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我们要找能代表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建筑作品,今天我们就以故宫为重点对象研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师:去过故宫吗?去过的说说感受。 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故宫。(播放《故宫》片头) 师:看了这段《故宫》你有什么感受?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 信息来源: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中西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第168-169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是故宫。 师: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 (同学回答,讲述。) 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师: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中国古代建筑建筑文化的认识 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对现在中国建筑的影响也是不可怀疑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很多的特点。由于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而且,当时的中国建筑都是以木质为主的。中国的古代人民在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斗争中渐渐的产生了古代的建筑 特色和文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由于在中国的古代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建筑体上,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在行态上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把木材作为主要建材,木材良好的物性特质以及易于安装拼接的物理属性,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架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首先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的古代建筑文化是其一大特色。木构架有很多的优点。木构架建筑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另外,它的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因为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会倒而且屋也不会塌,有利于减少地震的损害。最后,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作。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然后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单体造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所有的重要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建在基座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其次我国古代建筑的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图文介绍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图文介绍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位于北京,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二: 桂林山水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国家后,桂林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三: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 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四: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面积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城墙上开有 4 门,南有午门,北 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 4 座角楼,角楼有 3 层屋檐,72 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 年), 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 个皇帝。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五: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 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 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 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六: 安徽黄山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黄山动物种类300 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 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七:长江三峡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说明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屹立于世而为万方敬仰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建构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位于屋身的上部份,形制多样,体积庞大,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内而外依次由三部分组成,是为基层,结合层与面层,并加上屋脊装饰等。传统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制,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的。坡顶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几种。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在处理大脊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 屋顶的形制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等级有关。按照形制等级高低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等形制因为不用在重要的建筑,故而不列入等级。 一、主要的屋顶形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主要的建筑形制,一般用在宫殿建筑、官府、皇家园林、寺院等。

1.庑殿顶: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宋称为“五脊殿”、“吴 殿”;清时称为“四阿殿”,《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中古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制。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时代,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则为单檐庑殿顶。

古建筑名词解释综述

古建筑之名词解释 对大家做古建筑时候应该比较有帮助。呵呵。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 1 通则 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次间建筑物明间和开间之间的开间。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柱高木柱从台明上皮至柱头的高度。明清建筑中所指柱高通常指檐柱高。在带斗拱的清式建筑中,柱高包含斗拱及平板枋之高。 柱径柱子根部的直径(若为方柱则指柱根部的看面尺寸)。 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 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 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歇山建筑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复合建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形式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建筑是石头的历史。 全世界人类六大文明。古达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地中海、古代中美洲、中国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太阳神庙) 古代西亚(城堡) 古代印度(混合) 古代地中海(西方文明的祖宗) 古代中美洲(古代玛雅文化、印加文化、最终消失) 中国文明和古代地中海文明一直影响着现代社会。建筑艺术它记录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史。 一、中国古代建筑地基本特点 1.平面布局 2.艺术形象(造型特点) 3.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4.城市规划的特点 5.中国古代建筑制度 6.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点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各种类型 宫殿、寺庙、园林、祠堂、会馆、民居、住宅等等 三、中国古建筑的保护问题 1.1平面布局 1.西方的建筑独立为一栋,中国的建筑的平面特点为群体出现。 平面的群体的组合是中国建筑之重要的特点。 基本规则:1.有若干单栋独立的建筑组成院落;

2.有若干座单栋建筑组成庭院,有若干个庭院组成建筑群; 中国建筑组群方式: 1.对称轴布局(北京天安门、云南丽江木府、山东曲阜孔庙、) 2.自由式布局(大多数以江南的私家园林为主)对于园林来说,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自由式分布是,但是也有一些皇家园林,如颐和园,中南海、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大多数

宫殿布局都是按照地形运用对称轴式布局的。 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天井院的区别 “湖南张谷英村”丰字形的家族氏族对称轴式的布局方式“涟源杨市镇师善堂平 “太和殿“庭院建筑里面的主次,最重要的建筑居中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群就是一个小社会。 1.2艺术形象 一、屋顶式样 (1)中国建筑的单体建筑的外观造型的特点: 1.“三段式“屋顶、屋身、台阶三段组成 2. 大屋顶 1.(庑殿顶(四面坡)、歇山(双面破)、(最高等级的建筑 屋顶) 2.悬山3.硬山、 4.攒尖(死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形攒尖(北 京天坛)5.卷棚 6.盔顶(岳阳楼、张飞庙江上青风)7.簶顶 8.封火山墙(属于硬山顶)(四川成都武侯祠、杭州灵隐寺、 宁波天一阁、广东番禹邬工祠、重庆、湖南弓形封火墙、四 川李庄、) 二、建筑的形式 殿堂、楼阁、亭、台、轩、榭、舫 1.殿堂:一个建筑群里最重要的建筑,大者为殿、小者为堂。 2..楼阁:中国古代的多层建筑,一般在少数情况下用,多用于藏书等。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一节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与意大利的罗马建筑、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敬天祀祖 祭天、祭社稷、祭祖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祭祀活动,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天坛、太庙、社稷坛。 二、皇权至上 皇宫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在皇宫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思想。以故宫为例 三、以中为尊 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 以故宫为例。 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 以故宫为例。 四、阴阳五行 阴阳引申到自然界及方位等的表示: 五方、五色、四时、四神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属性示意图: 图1-3 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我们了解到原始祖先在解决住的问题上大约是通过从空中到地面和从地下到地面的两条发展途径,最后创造了有基础、有墙壁、有屋顶三大部分结构的地面建筑。 从构木为巢,穴居野处发展到营建地面房屋,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 图2-1:巢居、穴居、半穴居

二、奴隶社会时期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得以集中社会财富据为己有,以营 建自己的城垣、宫殿、坛庙等。 ●奴隶主还得以集中大批建筑工匠,专门从事建筑工作,使建筑技术与艺 术得以迅速地提高。奴隶社会的后期还出现了被尊为土木工程之祖的著 名匠师鲁班。 ●合金青铜的冶炼技术造出了坚韧锋利的刀、斧、锯、凿等工具,为木结 构构件的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西周已出现了板瓦和筒瓦。 ●奴隶社会时期在建筑上突出的类型是城市和宫殿。 ●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上最早记载了王都规划的模式,它一直不断 影响两千多年来的古代城市规划格局。这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重 要文献。 三、封建社会时期 1.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 ●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木结构和石作以及装饰雕刻的技术,从而使中国 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形式的若干特点到汉朝已基本形成。 ●木构架的结构技术到秦汉时期已日渐完善,两种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 穿斗式已发展成熟。 图2-2 抬梁式图2-3 穿斗式 ●汉朝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攒尖 和歇山。 图2-4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学习资料单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取材、巧妙的结构和别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萌芽,到封建社会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利用天然崖洞或构木为巢作为居所。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我们北方的祖先利用黄土层为壁体修建土穴,并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幕。西周及春秋时期,营造了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次重大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木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创造出了统一和谱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分类介绍 中国传统屋顶共有十种,如下: 1、歇山顶 2、庑殿顶 3、悬山顶 4、硬山顶 5、盔顶5、卷棚顶 6、囤顶 7、盝顶 8、十字脊顶9、攒尖顶10、卷棚顶 等级排位如下: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亭台楼阁。 一、歇山顶 1、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 九脊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2、样式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

法叫收山。 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3、分类 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 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4、历史 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 到了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 早期的歇山顶比较小,山墙侧透空,没有山花板,只有悬山式的博风板。明清时期,由于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现了大歇山,同时,山面开始不透空,明朝时多用砖头垒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风板里加上山花板。而自明代以来,歇山式建筑日益高大,同时收山的尺度缩小、正脊的尺度加长,这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高峻凝重。

古代传统建筑论文: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

古代传统建筑论文: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 [摘要]: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和“风水”两个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礼制;风水 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由于它是一种能亲眼目睹、长期保存的文化形态,因此我们常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的文化性,主要表现在纵横两个方面。从纵的方面看,建筑有时代性的差异;从横的方面看,建筑有民族性、地区性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如古希腊罗马的神庙、教堂与中国的寺庙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中国、日本、泰国的佛教寺庙,即使采用相同的木料材料、相同的结构方式,佛殿、佛塔的形式与风格也大相径庭。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卯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一般人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包括乡土建筑)。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礼制”与“风水”两个方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一、礼制与建筑《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礼记》第一篇《曲礼上第一》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定道德仁义的规范。《易传》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左传》说:“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其核心是宗法和等级制度,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都存在着等级森严的人伦关系。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礼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这个被提得极高的尊卑意识、名分观念和等级制度,不仅贯穿于人际的政治待遇、社会特权、家族地位,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在建筑上,等级制往往通过建筑类型、房屋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从建筑类型看,坛、庙、宗祠、陵墓等礼制性建筑的地位,大大高于实用性建筑。由于祭祀在古代被列为立国治人之本,因此祭祀天神、日月、山川的坛,祭祀圣贤的庙以及祭祀祖先的宗祠在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支配下,丧葬成了行孝道的重要环节,丧葬之礼也就成了礼制的重要组成,因此陵墓也成了礼制性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礼制性建筑还有阙、华表、牌坊等建筑小品。不仅如此,礼制性空间还渗透到居住建筑中,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堂”就是渗透在宅第中的礼制性空间,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都在这里举行,是传统宅第空间布局的核心和重点。 从周代开始,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历代都有相应的规制法典,对城制等级、组群等级、间架做法等级、装修装饰等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租—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东周(前770——前476称为春秋,475——前280称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 1.历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 ?天子失学,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先秦理性精神 ?老子将人还给自然,孔子将人还给社会——伦理理性的社会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课题: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古代建筑欣赏。按照教材本课就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色。中国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其原因在于中国建筑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及建筑外观上的色彩运用。在介绍过程中,由于篇幅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北京故宫、圆明园、苏州园林的图片与简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中国建筑风格特征与发展,从而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增强学习气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向往,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的了解,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原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建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与幻灯片展示相结合。 2、学法:欣赏,观察以及教师讲解。 教具准备: 幻灯机,古今中外著名建筑幻灯片若干张

学具准备:《艺术欣赏美术》第二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安定课堂,检查学具。 二:引入新课:(4分钟)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就是建筑,同学们记得不?(学生回答:……)对,建筑就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的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我们还知道除了房子,还有纪念碑、陵墓、桥梁、广场等等都属于建筑,但就是这些大都就是我们现代才有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哪些建筑呢?(学生讨论回答:……)很好,大家都很认真地思考了,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寺庙、佛塔、民居与园林建筑等。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很多种建筑体系,但很多早已中断或者流传不广,比如古埃及、古代西亚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与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播放几张欧洲建筑与伊斯兰建筑的图片)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由立柱与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妙处。(出示建筑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就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 原则相一致的。可见在很多年以前,聪明的人们就已经懂得了建筑的一些窍门呀! 2、庭院式的组群部局:古代的建筑都就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 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里主要就讲讲宫殿建筑与园林艺术。 (出示北京故宫全景图与局部图片)同学们认识这就是哪里不?这就是我们的故宫!它曾经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呢!您们瞧瞧就是不就是很宏伟很漂亮?那好,现在您们5个人一组进行3分钟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就是“故宫好不好?好在哪里?”讨论完后请同学来讲讲您们讨论的结果。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了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一)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