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赏析

名园赏析
名园赏析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1、苏州“拙政园”的见解、布局、特点、手法。475

全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紧邻于各自的邸宅之后,成前宅后院的格局,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是一座大型的宅院。

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中部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中推山,池南建厅堂轩馆。主景在远香堂后两面,即前面是嶙峋崔嵬的奇峭山水,后面是平岗水坂的平原山水,奇峭有赖于用石,前山是用湖石叠成,有洞壑峰恋,但制作粗劣,且黄石与湖石混用。平远则需舒展,故在池中堆土成二岛,岛上竹树茂密,各建一亭,形成东西展开相互映衬的画面,具有浩淼的水面和土山茂林,富于江南情趣。后期所增加的南轩、荷风四面亭、小飞虹等建筑物都非常得当,成为很好的观景点,又是山水中的优美点景物。在远香堂的东西两翼,则有两组院落或景点:一组在东,有枇杷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三个庭院组成,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组合,再加上绣绮亭作为远香堂的对景,使东翼景观十分充实。另一组在西,有小沧浪水院、小飞红和香州石舫组成,以水院与水景为特色,使西翼也颇丰满。这两翼都以空间层次多、构图美而加强了远香堂作为主厅的地位,且东翼以院、西翼以水,其意趣各有不同。至于偏于一隅的见山楼,因体量较高大,处于偏远处是恰当的,也可补香州与南轩以北缺少对景的不足。

总体看来,拙政园中部的布局疏密相同,旷远与深邃兼备,尚保留一些宋、明以来的平淡简远的遗风。建筑物不少,却又不过于人工化,水面开阔,而又不失水层次的丰富。

西部原补园部分,以三十六鸳鸯馆前的山水为主景。此后经改建后较为拥塞,由澳邃而却开郎,山石堆砌过多,人工气息过重,只有倒影楼和宜两亭一线对景及水上波形长廊较有创意,是此处最佳景物。

其他值得一提的布局手法:原来的园门是邸宅备弄的巷门,经长长的夹道而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犹如屏障,免得园景一览无余。山后小池一泓,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主景区,这就是造园的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之一例;中部的建筑布局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既保证了后者的苑若天成的大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中部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体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由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这些空间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形成一系列的序列组合,并突出表现了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的组景韵律感。

2、苏州“留园”的见解、布局、特点、手法?

入园门,经过两重小园,其形状曲折狭长,相当于交响乐的序曲;中原作为全园的过渡,以水景见长,它又可细分为东南、西北两区,东南区以建筑群为主,西北区以山池为主,它们两个组成了相互对应的画面,以疏朗明快为主调,相当于交响乐的呈示部;东园以建筑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建筑精美,结构谨严,布局精凑。峰石以罕有而闻名,相当于交响乐的展示部,是全曲的高潮,其主题热烈充实而欢快,西园以土石相间的假山为主,山林田野风味浓烈,与中、东园的富丽堂皇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当于交响乐的再现部,其空间为追忆,遐思与回味。

布局:乐章结构式布局。

紧邻于宅院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而东园又可细分西疏东密、西实东虚。

特点:(1)丰富的石景。石景和除了常见的叠石假山屏障之外,还有大量的石峰特置和石峰从置的石林,冠云峰两旁分别屏立瑞云、岫云两配峰,益发烘托出主峰之神秀。三峰之下,山

石围筑成花台、小径、罗列小峰、石笋、点缀花草松竹,还有石林小院中的大小峰石的

丛置。

(2)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或者建筑山水相间的大小空间庭园、庭园天井等。

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构图手法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景物大都深藏不漏,隐而不现,往往采用“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艺术造景手法。

(1)聚焦的手法。例如在冠云峰前有浣云沼,沼西有冠云台,沼东又有伫zhu云庵,峰后有冠云楼,峰在右陪衬有岫xiu云峰和瑞云峰。对冠云峰从四面八方加以映衬、烘托,反复强调一个“云”

字,用聚集的艺术手法取得整体意境效果。

(2)虚实结合。“五峰仙馆”的组群所占的面积太大,院内留空不多,这种实多虚少的庭院显得不够潇洒别致,而“毕步小筑”却靠墙壁稍微点加石块,配以花木藤萝似有深意远境。

(3)对比的手法。①疏密对比:建筑布局讲究疏密结合,它的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内外空间交织穿插,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景物内容繁多,步移景异、应接不瑕,节凑变化快速,因而人的心理和情绪必将随之兴奋而紧张,但游人如果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必然会产生疲惫感,因此在留园的其他部分,建筑则安排得比较稀疏、平淡,空间也显得空旷。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自然恬静而松弛,游人在这一紧一驰中得到了喜悦。②开合对比:从入口进入一个狭长的封闭曲折的长廊,进入园内,一片大水面映入眼前,借大与小及开敞与封闭的狭长空间形成开与合的对比,达到心胸顿觉开朗的效果。

(4)半遮半掩:介于隔和透之间,促使园内景区与景区、景物之间、元素之间互为联系、互为掩映,使园内处处遮蔽,处处透空而相通,从而形成层次丰富、境界深幽、含蓄不尽、意趣无穷的城市山林。

3、网师园的优缺点

网师园是一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园,园林平面略称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

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用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西面“殿春簃”与主景区之间仅一墙之隔,是辅助空间中之最大者。正厅为书斋“殿春簃”,位于长方形庭院之北,院南有清泉“涵泉”及半亭“冷泉”。园南部的小山丛桂轩和琴室均为幽奥的小庭院。“小山丛桂轩”之南是曲折状的太湖石山坡,其南倚较高的园墙而成阴坡,山坡上丛植桂树、腊梅等。“琴室”的入口从主景区几经曲折方能到达,一厅一亭几乎占去小院的一半,其幽邃安閟的气氛与操琴的功能十分协调。园林北角上的“集虚斋”前庭是另一处幽奥小院,院内修竹数竿,透过月洞门和竹外一支轩可窥见主景区水池的一角之景,是运用透景的手法而求得奥中有旷,设计处理上与琴室又有所不同。此外,尚有小院、天井多处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幽奥的或者半幽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主景区之开朗。因此,网师园虽“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数。……旷如奥如,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上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度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失调。类似情况也存在于园的东北角,这里耸立着邸宅的后楼和集虚斋、五峰书屋等体量高大的楼房,与园中水池相比,尺度不尽完美,而又非堆叠假山所能掩饰。匠师们乃采取另外的办法,在这些楼房前面建置一组单体小体量、玲珑通透的廊、榭,使之与楼房相结合而构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不过,池西岸月到风来亭体量似嫌过大,屋顶超出池面过高,多少造成与池面相比较的尺度不够协调的现象。

另外建筑物过多是清乾隆以后尤其同、光年间的园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网师园的建筑密度高达3﹪,人工的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还好网师园能把这一影响减到了最低限度。

4、宋代苏州的沧浪亭

沧浪亭的空间结构,尤其是景区的意匠,可谓因水之形,就水之势,水在园东汇成池沼,北面池水西流如带,石桥跨水为园门。由园门向西沿水景境设计十分精妙,于池溪相接的阳角构四面厅,名曰“面水轩”。东端空亭架水上者“观鱼处”,其妙在于三者之间沿水,因形就势构成复廊,廊中用漏花墙相隔,既将池水纳入园林景境的规划之中,又将园的景境扩展到园林之外。

园内以叠山为主,山的体势因地而成东西走向,外石内土,山脚石块嶙峋,石径盘曲,林木苍郁,沧浪亭翼然立于山的高处。景区环山构筑回廊,南部与“明道堂”、“五百名贤祠”通连。沧浪亭南,则受“明道堂”和“五百名贤祠”两组庭园遮挡,不见园外景色,故在两组庭园之间,南端近园墙处,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建亭,以眺远景,而名“见山楼”。

5、退思园

退思园的总体布局简单,以池为中心,环池布景,采取一泓澄碧,亭台突池沼而参差飞方式。

退思园的空间结构虽简,但睡眠与景境相应,曲折而有致;亭台突池沼而参差,掩映而富有层次;建筑简朴,高低虚实,空间构图十分丰富,不失为建安中型园林的佳作。

6、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占地约10000平方米,地形呈不规则的梯形,南北长而东西窄,中间宽阔。园的规划布局特点,以池为主,池水随形依势,面积虽仅0.17公顷,却给人以巨浸空澄、一泓净碧之感。池名“锦汇漪”

7、南京·瞻园

瞻园地形狭长,南北长近两倍于东西之宽。全园以山水造景为特色,建筑很少,除主体建筑“静妙堂”外,只在东西两侧,山上水滨点缀以虚亭小榭。园的总体结构,以南部的“静妙堂”及堂前的小池、南假山;北部的北假山及山前之大池,和西部的西假山组成。池水引蔓通津,环绕联络三者之间,构成山环水抱的瞻园景色。

南假山是在刘敦桢先生亲自主持完成的,对“静妙堂”呈山环水抱之势,因山面堂背阴,前后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主峰高达6米,山中洞穴灵透深邃,山上人工瀑布,垂帘于洞口,洞下水流潺潺,使人如涉身岩壑之中。

山的造型,有“师法自然”之妙,石壁以沟槽作垂直面划分,颇似石灰岩壑受冲蚀的形象,加之叠石纹顺体适,而无补缀穿凿之痕,浑然一体,有若自然。

8、扬州·个园:——四季假山

春景——宅园门前左右两旁的花坛满种修竹,竹间散置参差的石笋,象征着“雨后春笋”的意思。(春山)

夏景——抱山楼之西侧为太湖石大假山,它的支脉往楼前延伸少许,把楼房的庞大提来那个适当加以障隔。大假山全部用太湖石堆叠,山上秀木繁阴,有松如盖,山下池水蜿蜒流入洞屋。桥面石板之下为清澈的流水,夏日更觉凉爽。假山的正面向阳,褶皱繁密、呈灰白色的太湖石表层在日光照射下所起的阴影变化特多,有如夏天的行云,又仿佛人们常见的夏天的山岳多姿景象,这便是“夏山”的缩影。

秋景——楼东侧为黄石堆叠的大假山,主峰居中,两侧峰拱列成朝偮之势。山的正面朝西,黄石纹理刚健,色泽微黄。每当夕阳西下,一抹霞光映照在发黄而峻峭的山体上,呈现醒目的金秋色彩。山间古柏出石隙中,它的挺拔姿态与山形的峻峭刚健十分协调,无异于一幅秋山画卷。

冬景——“透风漏月”厅前为半封闭的小庭院,园内沿南墙堆叠雪石假山。透风漏月厅事冬天围炉赏雪的地方,为了象征雪景而把庭前假山叠筑在南墙背阴的地方,雪石上的白色晶粒看上去仿佛积雪未消,这便是“冬山”的立意。

●“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皇家园林)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皇

家园林

9、圆明园

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的。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的骨架,但山水的具体布置却又有所不同。回环萦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可以这样说,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形态多样、尺寸也有所变化。

建筑:一百二十多组建筑无一雷同,但又万变不离其宗,都以院落的布局作为基调,把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景点一般都以建筑为中心,是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一体的艺术创作,这一百二十多个景点中的大部分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形环境,并可以视为独立的小型园林即“园中之园”。因此而形成圆明三园的大园含小园、园中又有园的独特“集锦式”总体规划。(“院中有院“是西汉上林苑)

植物:圆明三园的植物配置和绿化的具体情况已无从详考,但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 处,如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镂月开云的牡丹等等

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所在,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每一个岛也就是一处景点,最大的一处即九洲清晏,其余八处均各有特色。如靠西的坦坦荡荡,“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是摹仿杭州的玉泉观鱼。靠北上下天光,“重虹贾湖,蜿蜒百尺……”,是取法于云梦泽之景。慈云普护,“殿供观音大士,其旁为道士庐,宛然天台”,则是天台山的缩写。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乃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它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前湖后湖景物的东、北、西三面分布着29个经典有如众星拱月,绝大部分在北面,形成小园林集群。

圆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福海景区以辽阔开朗取胜。水面近于长方形,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园外西山群峰作为借景倒影湖中,上下辉映。河道环流于福海的外围,时宽时窄,有开有合,通过十个水口沟通福海。这些水口将漫长的岸线分为大小不等的十个段落,其间建以各式的点景桥梁相连系,既消除了岸脚的僵直单调感,又显示出福海水面的源远流长。这十个段落实际上也就是以便于临水面的开阔空间布列景点,充分发挥它们的点景和观景作用,如东岸的“接秀山房”引入福海的片段侧影作为陪衬。宫墙与河道之间亦障以土山,适当地把宫墙掩饰起来。这种“障边”的做法能予人以错觉,仿佛一带青山之外并非园林的界限而还有着更深远的空间。

法国:

1、维贡特府邸花园:中轴线3km

府邸是古典主义的,轴线严谨,但有巴洛克色彩。府邸的前面,也就是北面,有一个椭圆形广场,放射出几条林阴大道。府邸的后面(也就是南面)是花园,一条轴线贯穿前后。花园从北而南,单向延伸的。

花园的中轴线大约1千米长,长长的花园按台地分段处理。第一个台地上,是对黄杨树绣花式植坛,以红色碎砖为底,图样非常精致、饱满。地形西高东低,所以西侧有一片台地,装饰着植坛和喷泉,勒诺特在东侧特意垒起了一个台地跟西侧呼应,使中轴左右保持平衡。东侧台地上有三个水池,成品字形排列,产生一个比较弱的横轴,使第一个台地的构图比较丰富。

第二台地上,铺着一对草地,它们中央各有一片椭圆形的水池。紧靠着中轴路边,左右密密排列着小喷水嘴,这便是“水晶栏杆”。这个台地之南,横着一条比较低的谷底,立面一道水渠,1000米多长,40米宽,形成了花园最大的横轴线。南岸是个山坡,登上大台阶,经林阴道向上到达绿色剧场,最高点是镀金的海格力士像,它结束了整个轴线,是花园的尽端。

花园的这三个主要段落,各有鲜明的特色,变化很大,毫不重复,使花园的景色丰富多彩。在过度上更是精心设计。第一个台地以小小的圆形水池结束。一条横向道路在这里穿过,从水池前下台阶,台阶两侧有横向水渠,各有120多米长,沿着台地的挡土墙伸展。这几个要素形成了一个很窄的横向构图,插在两个舒缓的纵向构图的台地之间,节奏和方向的对比都很强烈,因此加强了从第一个台地到第二个台地的新鲜感。第二台地也以水池结束,是个很大的正方形水池,它两边的草地和道路也形成了一个节奏短促的横构图,虽然方向性不强,却预示了大台阶下面的大水渠。在方水池的南边,可以回头看到远处的府邸完完整整地倒映在水面上,这便是“水镜”。另外南岸大台阶上的圆形水池也跟北岸的方池子照应,这园池子和它的喷泉式中轴线上最后一个高潮,它把轴线从北岸接到南岸。其后面上坡是绿色剧场,在海格力士像前,回头又可以俯瞻全园。

总之,府邸花园内部丰富,布置华丽,有雕像、花坛、台阶、喷泉、横向水渠、水池。构图上空前完整统一,但也追求变化,几何关系明确,主次分明,突出主体建筑。中轴线成为艺术中心,雕塑、水池、喷泉、花坛依中轴线层层展开,其余部分主要起烘托作用。

网上资料: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古典主义园林的第一个成熟的代表作。这座花园展开在几层台地上,每层的构图各不相同。花园的最大特点在于把中轴线装点成为全园最华丽、最丰富、最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中轴线全长约1公里,宽约200米,在各层台地上有不同的题材,布置着水池、植坛、雕像和喷泉等,并应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最重要的有两段:靠近府邸的台地上的一段两侧是顺向长条绣花式花坛,图案丰满生动,色彩艳丽;次一个台地上的一段,两侧草地边上密排着喷泉,水柱垂直向上,称为"水晶栏栅"。再往前走,最低处是由一条水渠形成的横轴。水渠的此岸有一排小落水,从石雕的假面和贝壳中涌出,泻入渠中,彼岸有7个深龛,龛中设雕像。这一段水面叫"水剧场"。过了水剧场,登上大台阶,前面高地顶上耸立着大力神海格里斯像。它后面围着半圆形的树墙,有3条路向后放射出去,是中轴线的终点。中轴线两侧有草地、水池等。再外侧是林园。孚-勒-维贡府邸花园的布局清晰,富有变化。

2、凡尔赛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花园,

凡尔赛宫的大布局是:宫殿在高地上,正门朝东,前面放射出三条林阴路,穿过城市,后面是近有花园,远有林园。占地面积大约1600公顷宫殿的轴线向前后延伸,贯穿并且总领全局。

花园在宫殿的西面展开,面积大约300公顷。靠宫殿南、北两个侧翼,各有一大片图案式花圃。南边的花圃跟宫殿基本在同一台地上,这片台地盖在名为“橘园”的温室的顶上。从花圃可以循东、西两个大台阶下去。

中轴线上:建筑东长方体水池→50m长台阶→拉东娜水池→皇家林荫道→阿波罗之车水池→十字形水渠。这条中轴线表现了太阳神从诞生到巡游天宫的全过程,轴线周围有几个称为小园林的丛林小区。其主题,有水镜、大水法、阿波罗浴场。

网上资料:

凡尔赛宫园林这座园林布局比较复杂,花园在宫殿西侧,从南至北分为三部分。南、北两部分都是绣花式花坛,南面绣花式花坛再向南是橘园和人工湖,景色开阔,是外向性的;北面花坛被密林包围着,景色幽雅,是内向性的,一条林荫路向北穿过密林,尽端是大水池和海神喷泉。中央部分有一对水池,从这里开始的中轴线长达3公里,向西穿过林园。林园分两个区域,较近的一区叫小林园,被道路划分成12块丛林,每块丛林中央分别设有回纹迷路、水池、水剧场、岩洞、喷泉、亭子等,各具特色。远处的大林园全是高大的乔木。中轴线穿过小林园的一段称王家大道,中央有草地,两侧排着雕刻。王家大道东端的水池里立阿波罗母亲的雕像,西端的水池里立阿波罗雕像,阿波罗正驾车冲出水面。这两组雕像表明,王家大道的主题是歌颂太阳神阿波罗,也就是歌颂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进入大林园以后,中轴线变成一条水渠,另一条水渠与它十字相交,构成横轴线,它的南端是动物园,北端是特里阿农殿。

意大利

1、美迪奇别墅

位于山丘半腰,台地层叠,整体无明显轴线,仅局部有轴线关系,借景丰富

2、埃斯特别墅——李高利

水的运用非常有名,水花园把园林分成8块,8层台地,分成花园和林园两部分,一系列水形成系统。一道纵轴贯通全园,左右各有一条次轴。再有几条横向道路,把全园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处理最低的平坦之处,中央有一大块正方形的花圃,划分成16方植坛之外,整个园子几乎都是丛林。泰克尔说“埃斯特别墅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水花园”,它的魅力,更主要的来自变化无穷的喷泉。

先看“百泉路”:长150米,横贯全园。沿路的上坡一侧,密密地、齐齐地排着三层小喷泉,一共几百个。百泉路的构思非常独特,它教人在步行中有意无意间看水光闪闪、听水声潺潺,不像那些壮观的大喷泉,迫使人站定下来欣赏,因此显得亲切并不觉得单调,这在意大利是绝无仅有的。

在看“枪炮泉”:从鹰泉横向走到中轴线上,有一对弧形大台阶,它们环抱着“龙泉”,这个椭圆形的水池中央是四条石龙背对背靠着,从嘴里向四处喷出水来,这就是“枪炮泉”其有一套很复杂的机关,能发出一连串的爆炸声、炮声、枪的齐射声等等。

从龙泉向前走,就是“水风琴泉”,这座凯旋门式的建筑物,用巴洛克手法装饰起来,华丽而怪模怪样。正中的劵下造了个石头亭子,亭子里装着水风琴。水流迫使一股气流通过许多金属管子,发出声音。同时水流转动一根铜轴,轴上装着齿轮,依照不同的节拍按各个管子的键,因而奏出音乐。

最后看紧靠园子最低处的端墙的“自然泉”,这里有模仿天然岩壁的浅龛kan,当中立一尊很高大的戴安娜像,它胸前有十几个乳房,累累下垂,泉水像奶汁一样流出来,象征大自然永恒的丰饶河养育力。

除了这一类大型的喷泉之外,埃斯特别墅的园子里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喷嘴在树下草间,射出细细的

3、朗特别墅

别墅和它的花园的面积一共不到1公顷,但设计得很精致,它以水葱岩洞中发源到流泻入大海的全过程作为主要题材,放在中轴线上;而主建筑物分为一对,简简单单,一摸一样,立在两侧,心甘情愿地做着配角。

园子分几个台地,从上而下。在山坡高处,树林里,有一个岩洞,一股水从这流出,落入一个池子里,成为伏流,又出现在“海豚喷泉”,再流经一个宽不到2米、长约30米,有16级的链式瀑布,在台地边上形成三级瀑布,落到一个半圆形水池里。瀑布两侧为“巨人泉”,再下来为当中是一条水槽的

长长的石头餐桌,石桌下首,台地边上又是一个六叠的瀑布,上三叠石凹圆弧,下三叠是凸圆弧,这就

泉”。

朗特别墅水为中轴线这种把整个中轴线让给水,主建筑一分为二隔在两侧,这样的构图在意大利是独一无二的。

补张全景图

日本

1、龙安寺方丈院——最成功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枯山水实例

龙安寺时一座位于日本京都的禅宗古寺,著名的石庭位于方丈南院,用油土墙围合而成的举行石庭面积仅330m2(长28cm,宽12m),地形平坦,北临方丈堂。庭园内满铺着大小均匀的白色砂石。砂石间点衬着15尊大小不一的岩石。白砂被耙扫出整齐的砂纹,就如波浪起伏的大海,其间的15块岩石,从左到右则以每组5、2、3、2、3块依势堆设,象征大海中五群可望而不可及的岛屿。石组以苔藓镶边,往外既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庭园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岩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此外,庭园对山石的布局非常慎重,对其组群、平衡、运

造园特色:枯山水作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峰,运用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利用岛国最常见最易得的白砂石头,以极小的空间写意出广阔的山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北称为日本园林中最为玄奥的禅宗冥想园。就表现手法而言,其采用的是抽象的表现手法以启迪人们心灵的顿悟和无限的联想。

2、桂离宫——江户杰出代表、日本园林艺术的精华,作者:小堀ku远洲

造园特色:

桂离宫是建筑和庭园有机结合的典范,是近世庭园中最完美的作品之一。而且,尽管不是一个设计者一次完成的作品,但是庭园整体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从造园特色上看,桂离宫是日本多种传统园林风格的综合体,它既是池泉园,又是书院式庭园,也可以说是茶庭或文人园。

桂离宫是池泉园,因为它以水体为构图中心,所有景点都环水而建,所有建筑都面水而立,池中布置五个岛屿,岛屿之间以桥相连。这五个岛屿和水池即是日本国土的象征。岛上堆土山,山上建亭子。中心小岛上立石灯笼,小石板拱桥相缀。沿水岸边用鹅卵石铺成洲浜,这一景观称为天之桥立。

桂离宫是书院式庭园,即以大书院为主体建筑,包括古书院、中书院、新御殿。这里是亲王居住和读书的地方,内有乐器房、剑房、书房、画室等,相当于中国皇家园林的主殿和书房,与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区相似。

桂离宫也是茶庭。作为茶道盛行时期的作品,整个桂离宫就像是连续的茶庭,因为大部分建筑式茶室建筑,书院建筑中有茶室,小品建筑也有茶室,如松琴亭、月波楼、赏花亭、笑意轩等。虽说都是茶室,平面形式和里面形态却都不相同,大部分为草庵风式。整个建筑追求形式的质朴和素雅,这种简朴至上的建筑风格,对日本近世园林及民居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桂离宫也可以说是个文人园。首先,无论是造园时期的两位园主人还是负责设计的造园师,他们首先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尤其是智仁亲王甚至还通晓日本和中国的古典诗词。

1、泰姬陵:印度伊斯兰园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