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的自我评价

课题成果的自我评价

【篇一:课题自我评价】

课题自我评价

本课题在白银区教学研究室相关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

大力支持下,经过我校课题组成员及广大教师二年积极、认真、深

入的探索研究,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开发并建构

生活化、开放化的作

文教学系统和评价体系。为学校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推广的

作文教学经验。

课题的选题针对当前我市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及我校作文教学

的需要,特提出“情境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

的主观体验,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一句话,它关注写作的全过程。情境体验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的作文教

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课题能紧扣基础教育课堂

教学实际,所以其研究内容具体、明晰,研究目标合理、可行。课

题组成员均为我校有影响的负责人和骨干,他们在科研方面具有一

定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加之选取了合理、科学、有效的

研究路径和方法,课题组的团队精神和整体实力得以较好地发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统计、资料综述、探讨研究、个案

分析等科研方法,使课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些有价

值的成果:课题研究使教师转变并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科研水平,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能力与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及习作兴趣

有了较大的提高,认知能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创设了具有一定特色、关注体验的作文教学模式;撰写科研论文,推动了相关领域内

的教学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构建了情境体验作文的教学模式:(1)组织活动,营造氛围,

诱发学生的体验。(2)激活原型,生成表象,唤醒学生的体验。(3)抒发真情,张扬个性,流泻学生的体验。(4)在体验中交流,把亲身体验转换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言。

2、形成了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步骤与方法:(1)确立主题。(2)感悟积累。(3)交流合作。(4)构思成文。(5)反思评价。

3、总结了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评价方法。情境体验作文教学作为一

种发展性的作文教学策略,评价是多纬度的、整体性的。(1)多样

化的评价标准。(2)多层面的评价主体。(3)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二、三年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1、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工作,

在课题组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从2011

年至今,学生有40多人次获区、市、省、国家习作竞赛奖。教师在

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多篇论文在省市组织的论文评比中

获奖。

2、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研究论

文和相关成果成为我校宝贵的经验财富。为我校作文教学的高效开

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3、构建了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教学设计中应遵循的基

本原则,以及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4、构建了我校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极大提高了学生习作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高效开展作文教学提供了更为科学的

方式方法。

三、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领导重视

学校校长及行政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他们既是领导者又是研究者,

既参与研究又指导管理,这种研究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和引导;

主持人还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掌握教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

正确把握科学的理论,及时关注、了解课题研究动态和方向;还不

定期请教研员和一线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和实践工作;众多举措,有

力确保了研究工作按既定方向和目标推进。

2、专家引领

两年来,我们始终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相关教研专家给我

校课题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把握住了课题研究的要点,明确了课题

的要求。通过专家引领,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要在实践中修

改和完善方案;第三步:收集案例,进行对比,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制订了三点要求:一是以课题研究促教师自身发展,抓住契机,努力提高;二是相互交流,把课题研究作为全校老师展示教学的一

个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

同提高。三是及时反思,及时总结。

3、把课题研究当作教学研究的主心轴

学校将课题列为重点工作,写入了学校的工作计划,领导亲自抓要求,重落实。

课题研究跳出课题组成员的小圈子,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研究氛围。

使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上分析因果,总结理论。突出“问题即课题”,探索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落实“问题即课题”

的理念,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体教

师的课题研究按“六个一”的要求展开,即从教学实际中寻找一个问

题作为研究课题——学习一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选择教学

内容,设计一堂课题探课——在教科研组以上一堂课题研究探索课——记录一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这些措施,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并为之形成

了有力的保障。

4、以案例为载体,探索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案例为载体来进行探讨。通过一

个个的案例分析,来发现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

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实效性的、可操作性的东西,使课题研究做

到了“从小入手,探索共性,发现规律,形成模式”的研究思路。

三、学术价值应用的自我评价:

课题研究得出的一些分析结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指导性。具有一

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如课题初步构建的基

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强,便

于推广。

【篇二:课题研究自我鉴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自我评价

自2013年9月起,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

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的研究》

的子课题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

体课题组教师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的学习、课题

研讨和活动探究,对新课程的理念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紧密整合的思

想方法有了飞跃,而且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在实

验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参加市评优课;撰写的相关

教学论文、在市以上评比中获奖。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均得到了提高。

推动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

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日益浓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也为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

在课题实验取得进展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进行反思,真实地总

结自己的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确定目的要求,突出重点,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2)如何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潜力,尽量在已学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类推,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能力,又节省时间。

(3)如何根据目的要求、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基础恰当地确定作

业的质和量,做到有针对性,尤其怎样让后进生做到有效学习。

(4)如何根据课题,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从不同教案的比较中选

择最佳教案,避免教学中搬用参考资料上的教案等。这些问题都值

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进行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

广应用,在完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

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继续推进我校的现代教育技

术工作。

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组

2014年5月

【篇三:课题自我鉴定】

课题自我鉴定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立项的时间,研究的年限,选题立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义等。(意义)

课题研究思路是否清晰,设计是否科学,研究方法是否科学规范,

是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先进性等。(科学性和

规范性)

研究工作和贡献。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做法、操作模式、形

成的教材等)、达成的目标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教育效果、区域

推广、发表论著等)综述。(创新性)

结论性评价。课题研究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到达了研究目标,达到的水平(范围:国内、省内、市内;比较:同期同类研究;水平:领先、先进),是否值得推广,以及下一步要继续深化研究

的方向或问题。(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

自我鉴定意见行文样式

(范例)

本课题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读写分离、效益低下等现实问题,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认真整合和积

极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旨在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的有效策略,并最终形成切实可行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立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教学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

问卷调查、实践总结等研究方法,主要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

现状、改进策略和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最终探索出了

以“以写带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为主要内容的阅读教学的有效

策略,并形成了以“猜读导学、自读质疑、互动设疑、拓展创读”为

基本特征的“四环节”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初中语文阅

读教学的基本现状,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研究指导思想正确,理论观点鲜明,研究方法(比较)科学,研究过程认真扎实,研究步骤完整、严密,研究成果(比较、相对)可靠,在一定范围内应用(或推广)后,取得了理想(较好)的研

究成效,在同类学校、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先进、较高)水平。《新形势下乡镇中小学德育活动研究与实验》自我鉴定意见

《新形势下乡镇中小学德育活动研究与实验》是2002年3月立项

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课题组近五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该课题针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变革的实际和

在这种变革中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开展德育活动,旨在提

高农村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和理论意义。

课题研究对当代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当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在思想道德

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总结了农村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分

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对推动农村中小学德育

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课题研究针对传统德育在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

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农村中小学德育活动的改革实践。一是针对传统德育不尊重儿童人格,把儿童作为一张“白纸”,

任意涂抹,把德育作为社会控制个人的工具的弊端,改革德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德育发展观。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

选择权,注重少年儿童生存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德育主体性。

二是针对传统的德育不切实际地把连教育者本身都达不到的目标作

为对全体学生的现实要求的弊端,改革德育活动目标,把培养“具有

社会主义道德的合格公民”作为主要德育活动目标。三是针对传统德

育内容要求过多、过高,不能落实的弊端,改革德育活动内容,加

强基础道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四

是针对传统德育注重灌输,注重道德认知而忽视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和道德行为,造成学生知行脱节的弊端,改革德育活动方法,注

重实践体验教育,并正确处理了体验活动中的几个关系,有利于解决

少年儿童道德发展中的“双重人格”问题,促进了实验学校学生思想

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些改革,对于优化乡镇中小学德育活动,

提高农村学校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

理论价值,对于改进目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提高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

们认为,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内乡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专题调查

研究的空白,针对乡镇社会经济状况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开展

的德育活动行动研究也在国内处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

理论价值。“十一五”将立题“乡镇中小学德育活动的人文关怀研究”

开展深入研究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