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 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

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还不成熟)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6、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

系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

7、其它技术

如结构、构件移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

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

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结构加固方法: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1)对结构可采用下列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

B、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

善结构动力特性;

C、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

D、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

它柱列负荷;

E、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

(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改变荷载的分布,例如将一个集中荷载转化为多个集中荷载;

B、改变端部支承情况,例如变铰接为刚结;

C、增加中间支座或将简支结构端部连接成为连续结构;

D、调整连续结构的支座位置;

E、将结构变为撑杆式结构;

F、施加预应力。

(3)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设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结构;

B、加设预应力拉杆。

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

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最近20多年,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检验与测试技术

结构的检验测试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送样和质量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它通常为事后的检验与测试,如:在浇注好混凝土后,测定钢筋的配置情况等。因此其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检验与测试技术一般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

我国的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1、混凝土结构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的检测手段。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建委把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列入了建筑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到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本全国性检测规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问世。此后,关于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持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已有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如: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9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69:94);

《超生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91)。

除了上述这些规程外,冶金、水利和交通等部门也编制了本行业的标准,一些省市还编写了适应当地材料特点的地方规程,如贵州省的《回弹法测定贵州省山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暂行技术规程》等。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如:“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方法虽然都是舶来之法,但都具有了中国特色,且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已完全国产化。一些仪器的性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研制生产的NM-3B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等。应该说,在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面,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已没有明显的差距。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开始于七十年代。开始阶段使用的是进口的仪器。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第二代钢筋测定仪,该仪器可测定120mm厚混凝土层下的钢筋,并可测定钢筋直径,其测试原理为电磁感应。国产仪器可基本上满足建筑结构检测的需要。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同类仪器性能略好一些。我国引进的混凝土雷达仪采用电磁波法测试,测试速度快得多,其测试数据既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又可打印输出,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与耐久性相关的检测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测试项目包括:混凝土的损伤程度、钢筋的锈蚀速度、混凝土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及抗渗性和混凝土的渗漏点测定等。在这些检测项目中,有些为现场检测,有些为取样检测,还有现场检测与计算分析结合的方法。

混凝土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混凝土的抗渗性测定等项目均为取样检测。用钻芯机在结构上取出试样,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其中,我国关于骨料的碱活性的检验开始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水利部门的相关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已开始实行。到九十年代初,快速试验方法标准《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CECS48:93)也颁布实施。

国内有关钢筋锈蚀速度和锈蚀量测定的研究起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交通部门和冶金部门的科研单位研制出钢筋电位测定仪。这种仪器可定性地判别钢筋是否锈蚀,九十年代国外的测试仪器可初步定量测试钢筋的锈蚀速度和锈蚀量,但测试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实际工程检测中采用的是综合的方法,仪器测定、现场实测与计算分析相结合。

2、砌筑结构

如果说混凝土结构的检验与测试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之路,则砌筑结构的检验与测试的发展则走的是“借鉴—独创”之路。

砌筑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末,主要是将测定砌筑砂浆强度作为砌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评定指标。为了改变“眼观手捏”的判断方法,而进行了回弹法检测强度等方法的研究。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冶金建筑研究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分别研究出冲击法和点荷法砂浆强度检测方法;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西安砖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砌筑用砖强度等级的回弹检测的研究。此后许多省市的建筑科学研究所都进行了砌体强度、砌筑砂浆强度或砌体块材强度等级检测方法的研究。1994年,《砌体结构力学性能现场检测技术规范》编制组对部分已有的砌体结构检测方法进行了评审,将回弹法、电荷法、筒压法、射钉法和剪切法五种砂浆强度检测方法和推剪法、单剪法、轴压法、扁千

斤顶和拔出法等五种砌体强度的检测方法纳入规程。这些方法大多数为我国科研人员创造发明的。

除了上述列入规程的方法之外,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问世,如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超声回弹综合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贯入法等。

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可以说,按“借鉴—独创”之路发展起来的砌筑结构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3、钢结构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8-66修订本)中,关于钢结构所用材料、制作、安装和工程验收等内容所规定检验方法还都是常规检测技术,而在1981年新板的标准(GBJ 205-83)中,关于钢结构焊缝的检验增加了X射线和超声波探伤的内容。1993年以后又陆续颁布了下述规程: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1-91);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21-95);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5-95)。

在这些规程中明确规定,焊接的内部缺陷及分级要符合《钢焊接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 11345-89)的规定,使钢结构的无损检验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场、码头、火车站等公共建筑中,采用钢网架作为屋盖结构的愈来愈多。钢网架的检测受到普遍重视。针对该类结构的组件都是薄壁管、钢球和高强螺栓等特点,在实验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 78-91)和《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2-1996)及《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1-1996)两本行业标准.

钢结构的检验测试技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已经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应该说,该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继续研究与开发。

4、检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更加准确、减少损伤、快捷方便无疑是已有检验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开发

新的检验项目,使检验测试技术更加完善则是这项技术发展的方向。

检验仪器和设备在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仪器设备就无法进行检测,而质量好、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障。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不稳定、功能少、寿命短、体积大等方面。

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第二个方面是检测理论提高和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测数量、合理布置检测位置、减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测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问题。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要求的提高,一些新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如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准确判定、预应力筋管道灌浆饱满度测试、新型墙体材料的强度测试方法及质量评定方法等。

钢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在对钢结构进行鉴定时,钢构件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现场无损验测技术、钢构件应力的现场无损测定技术和结构关键部位应力及损伤现场测试技术等是目前亟待发展的技术。

新技术的开发也要引进与研制相结合。如光传感技术、声发射技术等都是国际上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结构物安全性现场实荷测试等方面,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

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我国的结构鉴定与评估工作相对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期间,绝大部分的建设资金用于新建项目,即便如此,建设项目的数量也不多。旧的建筑物相对较少,而建国后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年数还相对比较短。这段时间的鉴定与评估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少量使用时间较长且极其破旧的居民住宅。由于缺乏检测手段,鉴定工作以经验为主,相应的处理也多为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措施。

1976年以后,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得到了明显的发展。首先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1976年唐山地震后,国家每年都要拨出专款进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加固。国家资金的投入促进了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由于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结构鉴定与加固,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和计算手段,鉴定工作依然以定性为主,以经验为主。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已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成为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抗震鉴定标准已经形成了系统,常用的标准如下:

《室外给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 43-82);

《室外煤气热力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 44-82);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 117-88)。

建筑物和构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城镇房屋的普查工作。为配合这次普查,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技术部门编制了《房屋等级评定标准》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鉴于当时缺少相应检测手段,待评定和鉴定房屋的数量极大,这两标准均采用了以外观检查为主的鉴定方法,并将房屋分成完好、基本完好、一般损坏、严重损坏和危险房屋等五个等级。

这是一次专业技术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结合的普查,由房管部门统查,由各单位自查。以某省为例,约1.3万人参加普查,普查房屋约1.3亿平方米。普查结果为完好房屋约占总数的38.5%,基本完好房屋约占总数的33.5%,一般损坏房屋约占总数的18.9%,严重损坏房屋约占总数的7.0%,危险房屋约占总数的2.1%。这次普查使房管部门拥有了一支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技术队伍,为随后成立的房屋安全鉴定站奠定了基础。

1976年开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和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的房屋普查及随后的大规模的修缮,标志着我国的工程建设从以新建为主转变为新建与维修加固改造并重的阶段。

1989年,大连重型机械厂办公楼会议室地面突然塌陷,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这次事故引起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已有房屋安全性检查工作。由于此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配筋、砌筑砂浆强度、砌筑用强度等级等检测技术的推广,检查鉴定工作从以定性的外观检查结果为依据发展到以定量的检测数据为依据的阶段。与此相应,建设行业的科研基金明显向结构耐久性、检测、鉴定、加固和改造方面倾斜。铁路、交通、水利、电力、冶金、化工、纺织、轻工、机械等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在国内形成了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技术和结构耐久性鉴定和剩余寿命评估等相应技术发展的契机。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随后,成立了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和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各行业和各地方鉴定与加固的技术和经验得以交流,鉴定与加固技术向标准化方向健康地发展。同时隶属于各地房地产管理局的房屋安全鉴定部门成立,使房屋的安全性鉴定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目前已有的鉴定标准和拟颁布的相关标准有: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114-90);

《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 9257-96);

《钢铁工业建(构)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YBJ 219-89)。

这些鉴定标准把定性的鉴定提高到定量的阶段,其主要对象为已有的建筑结构,使已有结构的鉴定结果具有可靠性。

到了九十年代,特别是住宅商品化以后,建设工程的质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这一形势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的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已超出了单纯的结构安全的范畴,包括了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鉴定与分析等综合问题。这类鉴定不仅包括工程施工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以设计规范和工程验收规范为准绳,以国家和各地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验中心为骨干。

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经过50年的发展,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结构安全性鉴定、结构抗灾害能力鉴定与评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灾后结构的鉴定与评估和结构耐久性鉴定和剩余寿命评估的综合技术。

但鉴定与评估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对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鉴定时一般都沿用结构设计时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结构的设计阶段采用失效概率的理论,考虑了作用的变异、材料强度变异、构件尺寸的变异等;而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鉴定时,除了可变作用存在变异外,永久作用、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已确定,此外存在着轴线的实际偏差、基础实际不均匀沉降、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构的实际损伤等;问题不同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关于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有待发展。

在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鉴定时,鉴定工作受到结构设计理论的制约,如设计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工程质量问题与环境温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评定这类问题,也有待设计理论和鉴定理论的提高。

四、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技术

50年来,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除了单层居民住宅的修缮外,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加固较多的是单层工业厂房中的薄腹梁和混凝土柱。常见的薄腹梁的加固方法为体外拉杆方法,拉杆中施加的拉力多采用电热张拉法。常见的混凝土柱加固方法有外包钢法和外包混凝土法或称为增大截面法。此外尚有环氧砂浆修补法,此法常见于掺加氯盐混凝土构件的修复。这些方法主要源于前苏联,目前还在使用,但从理论上和操作工艺上都有了改善和提高。如混凝土柱的外包钢法加固方法,开

始阶段的计算方法是分别计算混凝土柱和外包钢,外包钢按钢结构计算;当外包装的缀板加密并出现湿式的施工方法时,其计算按整体构件考虑;当缀板施加拉力时,可按约束混凝土进行计算。

七十年代中后期,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砖墙的加固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发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俗称“加板墙”)加固技术,该技术至今仍然广泛用于砌筑墙体的加固。

八十年代初,辽宁省首先引进了法国混凝土构件加固技术,并用于实际工程。这种技术使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能力的加固得到简化。此后,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研制成功用于混凝土构件粘钢加固的JGN结构加固胶,使粘钢加固技术得以在国内迅速推广应用。由粘钢加固技术还派生出来锚粘带钢加固技术和劲性外包钢加固技术。前一技术将锚栓固定技术与粘钢加固技术相结合,用于受弯构件抗弯和抗剪能力不足的加固。后项技术将前项技术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相结合,用于受弯构件抗弯抗剪能力不足和钢度不足的加固。

JGN结构加固胶的引进,使得锚载钢筋的技术风行一时,同时带动了混凝土构件裂缝修补技术的发展。

九十年代初,中国建材院研制出高流动性修补砂浆,使得混凝土构件的局部修补技术得以提高。该项新材料使得混凝土柱的制约加固技术成为现实。

九十年代中后期,纤维类材料用于加固的研究掀起了高潮,冶金建筑研究院引进碳纤维加固技术,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了丙纶纤维混凝土加固技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了玻璃纤维水泥砂浆面层组合砌体加固技术等。

最近,国外金属锚栓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技术在结构的加固与改造中得到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正在编制金属锚栓的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

随着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结构的改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结构的加固技术在结构的改造中发挥了作用。此外,替代结构技术、改变传力途径技术、预应力技术、托梁拔柱技术、结构增层和加层技术,在结构的改造中由广大的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明和创造出来。

加固改造技术的标准化是该项技术成熟的标志,目前在用和即将颁布的加固改造技术规程有: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

《多层砖房结构加层技术规范》(CECS78:96);

《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待颁布)。

结构的加固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新的加固材料的研制是推动加固技术发展的动力。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检测鉴定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检验测试仪器的发展,加固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由轻质、高强、抗腐蚀、耐高温的新材料构成的效果好、易施工的加固方法可推动加固材料的发展。

加固改造理论的提高是该项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面。目前的加固基本上是针对构造和承载能力不足的构件,缺乏从结构总体上的把握与判别。在结构设计领域则有相应的理论,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强柱弱梁强节点等。目前的加固有时会适得其反。例如:对多层砖混结构的某一层墙体做夹板墙加固,使得该层墙体的钢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与相临楼层的钢度差,对结构的抗震不利。此外还有加固后构件的承载能力提高,防火等级大幅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总体上把握,靠加固理论的提高来解决。

加固改造技术的提高还体现在施工技术改善和提高及施工机具上,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

钢筋网水泥砂浆对砖砌体的抗震加固及施工

摘要: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对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论述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砖砌体原理及施工方法。

关键词:钢筋网水泥砂浆;砖砌体

在我国房屋建筑中,砖砌体结构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只是砖砌体结构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均较低,在遭受地震荷载作用时极易造成脆性破坏。国内外历次震害经验表明:砖砌体结构房屋的毁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为此,研究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砖墙(简称“夹板墙”)是抗震加固措施之一。在海城、唐山地震之后,得到广泛地应用。它是对开裂或未开裂墙体加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论述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砖砌体以提高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和施工方法。

1 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的试验研究

塔什干乌兹别克力学与抗震结构研究院对塔什干震后的砖房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的加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他们采用足尺砖墙进行加固试验,在加固前后,利用测微震仪表测定建筑物各方向在地震前后的自振周期,显示出加固后砖房自振周期确己减短,表明加固后建筑物刚度有很大增长,经加固的墙体,可使抗水平力强度提高1.8—3倍,前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院对砖砌体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也曾做过一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砖砌体,可使初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均较未加固砌体提高40%;采用双面混凝土面层配筋加固的墙体,则强度可提高一倍。

我国的许多学者对采用夹板墙加固砖墙的抗震性能也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文献做了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砖砌体单片墙与普通墙的抗震性能对比试验。试件的承载力,各阶段的刚度值和延性。

从中数据可以看出,用夹板墙加固砖墙后,墙体的抗剪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试件开裂前夹板墙的刚度较普通墙有一定的提高,但开裂后,提高程度减小,当试件达到极限荷载时,加固对刚度的影响不明显:加固后墙体的变形能力及延性有了明显提高。根据试验,从开始加荷到试件破坏,夹板墙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共同工作性能。

综合国内外试验研究结果来看,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砖墙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砖墙的抗剪能力、延性,从而从本质上改变砖墙的脆性性质。

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墙体后,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钢笳网水泥砂浆加固砖砌体的施工方法

2.1施工步骤;

原墙面清底——钻孔——清洗原墙面——刷素水泥砂浆——铺设钢筋,安设锚筋——浇水湿润墙面——逐层抹水泥砂浆——结硬后进行养护——装饰施工

2.2材料面层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M10,特殊情况下可采用M15;钢筋直径宜为4mm~6mm。2.3施工要点

保证加固层与原墙面可靠粘结,对原墙有损坏或酥碱较严重的部位,应先进行局部拆砌,修补;对墙面原有强度较低、粘结不牢的粉饰层、光滑的面砖或石料饰面层等必须铲除,并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刷洗干净,对粘结良好无空膨的原有水泥砂浆粉饰层可不铲除,但应凿毛,并将表面油污等刷洗干净,一般的清水墙应用高压水刷洗干净。

铺设钢筋网时,竖向钢筋应靠近原墙面,钢筋网应用钢筋头或砂浆垫块预先垫出钢筋网与墙面间的间隔层,钢筋网与周边构件墙体的连接,如短钢筋、胀管螺栓与钢筋网的焊接应检查核实。

水泥砂浆应按设计强度等级进行选配,重要加固工程应进行试配。压抹水泥砂浆前,应沿墙面往返浇水湿润,并待墙面稍干后再进行抹灰。水泥砂浆必须分层抹至设计厚度,每层厚度可为10~15mm。各层砂浆的接茬部位必须错开,要求压平粘牢,最后一层砂浆初凝时,再压光二三遍,以增强密实度。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时,钢筋网与墙面间的间隔保护层应先留出,砂浆面层般分三层抹,第一层要求将钢筋网与砌体间的间隔空隙拣实,初凝后抹第二层,要求砂浆将钢筋网全部罩住,初凝后再抹第三层至设计厚度。

2.4构造要求

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20mm,钢筋网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35ram,再厚则己不经济。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钢筋网与墙面的空隙不宜小于5mm;这是因为钢筋的外保护层要确保钢筋避免锈蚀,而试验和现场检测表明,钢筋网竖筋紧靠墙面将会导致钢筋与墙体无粘结,加固效果不好,而采用5mm的间隙有较强的粘结能力,使得钢筋网砂浆与原墙体共同作用。

钢筋网的试验结果表明,钢筋间距不宜太小或太大,网格尺寸实心墙宜300mm×300mm,空斗墙宜为200mm×200mm,这样钢筋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单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L形锚筋,用水泥砂浆固定在墙体上;双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S形穿墙筋连接,L形锚筋的间距宜为600mm,S形穿墙筋的间距宜900mm,呈梅花状布置。

钢筋网四周应与楼板或大梁、柱或墙体连接,可采用锚筋、插入短筋、拉结筋等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当钢筋网的横向钢筋遇有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宜将钢筋弯八窗洞侧边锚固;双面加固宜将两侧横向钢筋在洞口闭合。

砖混结构加固方案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介

从结构抗震机理出发,抗震加固可以分为减小地震作用加固法、增大结构抗震能力加固法和多道防线抗震加固法。减小地震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大结构周期或加大结构阻尼来实现,一般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加固,如北京火车站中央大厅、北京饭店西楼等;增大结构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如增大墙体抗震性能的外包钢筋混凝土面层、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增大结构整体性的压力灌浆加固法、增设圈梁(构造柱)加固法、拉结钢筋加固法;通过增设抗震墙来降低抗震能力薄弱构件所承受地震作用的增设墙体法等,这些方法施工相对简单,大量应用于多层的砖混结构当中,尤其是民用建筑中。多道抗震防线加固是建筑物采用多重抗侧力体系,第一道防线的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后续的地震冲击,可保证建筑物安最低限度的全,免于倒塌。

从结构抗震加固方法上来讲,抗震加固施工方法主要有外加固法,内加固法,夹板墙加固法。外加固法一般结合砖混结构的层数及抗震鉴定的结果,需要在建筑外侧增加不同数量的构造柱,圈梁,以及保证构造柱、圈梁和抗震墙体协同工作的拉杆。这种方法一般不占用室内建筑面积,用于住宅楼,对住户影响较小,但对建筑立面造型影响较大;内加固法基本原理同外加固法,也需要增设构造柱,圈梁及拉杆,必要时,如原有墙体抗震不足,需加设抗震墙体或提高原墙体抗

震能力,内加固法不会改变建筑立面造型,一般适用于公共建筑,特别是临街建筑;夹板墙加固法为在加固原有墙体抗震的基础上提高抗震性能,目前最常用的是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即在要加固墙体的单面或双面加设钢筋网,用锚筋、插入短筋、拉结筋等方法把钢筋网四周与楼板或大梁、柱或墙体连接。

本案例拟采用内加固法,增设圈梁和构造柱,部分墙体外加钢筋砂浆层加固。

1、原结构是否每层都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如未设则增设圈梁和构造柱。

(1)增设圈梁:

1)加固依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3条规定:外墙及内纵墙在每层楼盖处设置圈梁,内横墙在每层楼盖处设置圈梁。

2)加固方法:圈梁有外作、内作和在墙体上做,内作外作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所以选择在墙体上作。根据规范第7.3.4条规定纵筋不小于4φ10,箍筋不小于φ6@250,截面高度不小于120mm。

如果板下皮距门、窗口上皮间距为300mm,也符合砖的模数,则圈梁高度取300mm,符合抗震规范要求。

纵向筋取4φ12,符合抗震规范要求。

箍筋若按规定取φ6@250,箍筋穿透墙体则需每隔250mm在墙上打孔一个,这样既破坏了墙体的整体性,施工也困难。采用加大箍筋

直径和间距的方法,实配箍筋φ12@600,为保证上下皮纵筋位置,在墙两侧加φ6@300的附加钢筋(见图一中④号钢筋)。

按上述方法圈梁剖面图见图(一)。

3)施工方法:a、墙两侧去除抹灰层,全长开槽,深30mm,高度300mm;b、每隔600mm上下各打一孔,直径为30mm-50mm,用于穿过③号钢筋;c、墙侧在放置②号钢筋处,去掉抹灰,将砖缝剔凿,深10-20mm;d、放置②号纵筋,穿过③号箍筋与②号纵筋绑扎,同时绑扎内侧④号钢筋,②、③、④号钢筋就位后,将孔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塞牢;e、放置①号纵筋并与③箍筋及④筋绑扎;③号箍筋搭接焊牢,焊缝长度lw=120mm,焊缝高度h f=5mm ;f、内外两侧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将墙上的槽抹平,再装饰恢复。

外墙圈梁圈梁高度、配筋均同内墙圈梁,施工时,在外墙内侧均剔凿砖缝10-20mm,放置纵筋,其他施工方法均同内墙圈梁。

4)纵横墙交接处处理:(见图二)

在横墙上,与纵墙圈梁纵筋对应部位,打孔30-50mm,将横墙圈梁纵筋穿过并水平弯折,弯折长度为30d,与纵墙圈梁纵筋绑扎,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塞实。

(2)增设构造柱

根据规范(GB50011-2001)第7.3.2条,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

240mm×180mm,纵筋不小于4φ12,箍筋不小于φ6@250,本工程补做构造柱采用350×180mm,纵筋6φ12,箍筋采用φ6@200。

补做构造柱的难点是:一是与原有墙体的可靠连接;二使如何穿过原有楼板。下面就是这两点分别阐述:

1)构造柱与原有墙体的连接。

构造柱均放置在内外墙、纵横墙交角处或楼梯拐角处,本工程采用销键法与捆绑法相结合,使新加构造柱与原内外墙形成整体。

销键法是在原墙体上开燕尾槽,内大外小,形成一锲体,在槽内放置钢筋,并浇筑C25高强自流平细石混凝土。锲体外口做120mm×120mm,内膛做180×180mm,深180mm,放置2φ10∪形钢筋,锲体沿高度方向每隔1000mm做一个。

捆绑法就是通过在墙上打孔,穿钢筋,与新加构造柱的纵筋绑扎在一起,本工程是在内外墙上每隔1000mm,打孔穿φ12环形钢筋与构造柱纵筋绑扎,浇筑C25高强自流平细石混凝土。

2)构造柱穿楼板。

为保证构造柱在高度方向为一整体,构造柱须穿过一、二、三层楼板,具体做法如下:

一、二层楼板处,对应构造柱纵筋位置,在楼板上钻孔径为φ30,共六个,如为预应力空心板,所以打孔时应避开板肋,在每个孔内穿

-φ14钢筋,板上、板下均露出550mm(搭接长度),穿好后,用C30干硬性自流平混凝土将孔塞实,填塞灌注时应尽可能充盈原板孔洞内,塞好后与构造柱纵筋绑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主筋顶部锚入三层楼板或梁混凝土内(见图六)。

3) 构造柱不单独做基础,下部应伸至室内地面以下500mm(规范第7.3.2-4条)。

2、如有则勘察圈梁及构造柱尺寸是否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圈梁及构造柱不满足抗震要求,进行抗震加固。方法与新增相同。3、新开门洞墙体加筋砂浆层加固

外加钢筋砂浆层加固砌体墙,采用单面或双面加固,

(1)工艺要求:

面层砂浆强度M10。

钢筋网砂浆面层厚度35mm,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钢筋网片与墙体的空隙不小于5mm。

钢筋网的钢筋直径Φ6,网格尺寸实心墙为300*300mm,空斗墙为200*200mm。

单面加面层采用Φ6的L形锚筋,双面采用Φ6的S形穿墙筋;L形锚筋间距600mm,S形穿墙筋间距900mm,梅花形布置。

钢筋网的横向钢筋遇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宜将钢筋弯入窗洞侧锚固,双面加固宜将两侧钢筋在洞口闭合。

(2)施工顺序:

原墙面装饰层凿除——钻孔并用水冲刷——铺设钢筋网并安设锚筋——浇水湿润墙面——抹水泥砂浆并养护。

(3)施工控制要点:

原墙面腐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1:3水泥砂浆抹面,原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

各类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要点

各类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要点 导言 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外力的影响,建筑自身结构会逐渐老化,易产生质量问题。经过定期加固改造,能有效了解建筑实际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框架结构抗震要点 建筑抗震鉴定 建设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可能对抗震性能有影响的,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 已建成的下列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现行抗震设防标准,且未列入拆除、改造计划的,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 (1)重大建设工程; (2)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或者可能影响抗震救灾、避难疏散的建设工程; (3)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 (4)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

(5)学校、医院、幼儿园、体育馆、剧场、展览馆、百货商场、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1)节点承载力不低于其连接构件承载力; (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其承载力须确保竖向荷载正常传递; (3)梁柱纵筋须在节点区内可靠锚固; (4)节点配筋便于施工。 抗震施工措施 1.讨论主体结构合理性 复杂的平面布置会使建筑物出现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将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从而加剧地震的破坏作用。 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时,应关注主体结构的合理性,结构设计应尽量简单,且满足竖向均匀性原则,从而可以有利于降低扭转力、非结构构件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降低材料的耗用。 图纸会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工程经验,指出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2.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施工 为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裁能力,应设有多道抗震防线。 多道抗震防线在施工时,应确保安装顺序及节点衔接,确保每项抗震技术均能独自承受相应的地震破坏,并确保多项技术能共同作用,增强建筑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汇总

建筑物加固技术概述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探究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16-03-22T09:37:38.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范兴荣[导读] 绍兴铭涛建设有限公司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台风、水灾、冰雪和战争造成了结构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范兴荣 绍兴铭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日益被重视,且被提上了日程,笔者仅就各种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 关键词:建筑结构;基本原理;加固方法;适用范围我国大约有2/3的大城市处于地震区,历次地震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损坏,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和建筑物向密集化的方向发展,火灾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大大增加。此外,建国以来我国共完成各类工业建筑项目超过30多万个,各类公用建筑建设项目超过60多万个,城镇住宅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累计竣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现有城镇房屋面积超过50亿平方 米,其中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接近50%,相当多的建筑已经进入中老年期,必须进行维修和加固.对已修建好的各类房屋建筑、桥梁进行维修、保护和加固,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对我国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投资,而且能够减少土地的征用,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1是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必须满足结构强度、刚度、耐久性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结构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如:设计不当、设计规范要求提高或施工缺陷而造成的结构物承载力和刚度不足,甚至留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因建筑物改变用途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与设计初衷不一致的荷载分布和荷载大小,造成了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台风、水灾、冰雪和战争造成了结构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1.2是对现有基础设施大量的进行鉴定。对目前我国已有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其它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维修,使之现代化日趋迫切,符合我国国情,这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节约征用土地,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减少某些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物鉴定、加固与改造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运用前景。 二、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的方法很多,直接加固法有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等,其它加固方法还有增设支点加固法、托梁拔柱技术、增设支撑体系和剪力墙加固法等。下面是目前常用的几种加固方法的介绍: 2.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在构件外部外包混凝土,增大构件截面面积和配筋量的一种加固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在我国加大截面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方法,工艺简单,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和加固要求不同,可选用单侧加厚、双侧加厚、三面和四面外包等。在以加大混凝土截面为主的结构中,为了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正常工作,需适当配置构造钢筋;在以加配钢筋为主的加固方法中,即增加钢筋截面积,为保证加固钢筋的正常工作,需按构造要求浇灌混凝土保护层。外包材料一般以普通混凝土为主,当外包层较薄、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配筋除采用钢筋外,也常用型钢和钢板。但这种方法要求的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而且构件的截面增大后对结构的外观和房屋净空也有一定影响。 2.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以型钢(一般为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或两角)以加强其受力性能的加固方法。外包钢加固法分湿式和干式两种情况。湿式外包钢加固:外包型钢与构件之间是采用乳胶水泥粘贴或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以使型钢与原构件能整体工作共同受力;干式外包钢加固:原构件与外包型钢之间无任何粘结,有时虽填有水泥砂浆,但彼此只能单独受力,承载力提高不如湿式外包钢加固有效。该方法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在使用上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截面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柱、梁、桁架弦杆和腹杆的加固。 2.3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即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拉杆或撑杆受力,影响并改变原结构内力分布,从而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特点是通过预应力手段强迫后加拉杆或撑杆受力,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原结构的应力水平,使一般加固结构中所特有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得以完全消除,具有加固、卸载和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效果,后加拉杆或撑杆和原有结构能够较好地共同工作,结构承载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预应力加固适用于大跨度结构以及采用一般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很不理想的较高应力应变状态下的大型结构加固,但此法不宜用于处在高湿度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或混凝土收缩徐变较大的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2.4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增设支承点来减小结构计算跨度,改变结构内力分布并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梁、板在跨中增设支点后,减小了跨度,从而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承载能力,并能减小和限制梁、板的挠曲变形。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大跨度结构中梁、板、桁架、网架等水平结构的加固。增设支点加固法优点是简单可靠,缺点是使用空间会受到一定影响。 2.5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使其共同工作、整体受力,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它实质是一种体外配筋,提高原构件的配筋量,从而相应提高结构构件的刚度、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采用此法加固对结构胶的要求较高,结构胶必须具有强度高、粘结力强、耐老化、弹性模量高、线膨胀系数小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弹性。相对于传统加固方法,粘钢加固法更为简单、快速,对结构的外形、净空等影响较小,其施工过程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因而在建筑领域和公路桥梁领域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谈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 沈叶鹏

谈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沈叶鹏 发表时间:2018-09-20T10:43:49.0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作者:沈叶鹏 [导读] 通过介绍结构加固技术的价值,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技术的要点,提高结构加固技术,藉此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提供参考。 沈叶鹏 32091119900XXXX573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屋建筑行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是对房屋建筑功能多样性、使用面积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数量多、规模大是我国目前房建施工最主要的特点,并且建造周期较长以及工程造价较高。在面对多重的市场需求,技术人员应着重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通过介绍结构加固技术的价值,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技术的要点,提高结构加固技术,藉此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参考 1前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人民对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民对房屋建筑不仅仅局限于居住等基本功能,而是要求在保障质量越来越高的基础上,建造出功能多样化的新型现代建筑。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房屋建筑的质量是由实际施工情况决定的,而选择适宜的结构加固工艺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保障其发挥出建筑的多样化功能。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施工结构加固技术进行探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有重要价值的。 2房建施工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价值 实际施工进行是存在许多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例如工程建材、施工人员、施工相关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会对建筑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房屋建筑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诸如建筑出现明显裂缝、墙体变形,严重时甚至有错位、断裂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并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可知建筑工程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是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 2.1结构加固技术在安全方面的价值 结构加固技术可以从关键环节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并保障建筑能够发挥多样功能作用。实际施工时,由于建材质量、施工技术的不合理都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在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利用房建结构加固技术可以对施工设计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完善提高。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雨雪天气甚至是重大自然灾害对建筑耐久性的考验,都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在房屋建筑安全性方面,结构加固技术为建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证,这是现代建筑行业科学化改革的重要特点。 2.2结构加固技术在经济方面的价值 结构加固技术能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在保证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节约了生产成本。合理的选用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传统加固方式以增加结构重量和体积来保障结构安全性,而结构加固技术巧妙使用钢材等高强高韧性材料,使结构简单化、功能多样化,加固效果较之更加明显,并且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结构加固技术无疑能够大大节省成本,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给工程留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以及创造更多效益的机会。提倡合理运用结构加固技术,保障结构安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3结构加固技术在现代建筑行业方面的价值 无疑结构加固技术是目前建筑业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房屋建筑行业来说有着重要价值。结构加固技术可以保障建筑安全稳定性,尤其现在大型建筑项目增多,安全方面、结构方面得到有效保障,可以使建筑行业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另外结构加固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带动多行业技术交流整合,尤其是对科研领域以及新型材料领域都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有效开展行业间技术交流,科学调整发展方向。可以说结构加固技术是现代建筑行业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新时期更应把握住趋势,不断完善结构加固技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结构加固技术的实际应用 房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结构加固技术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有方向性的选择适用的结构加固技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保证房屋建筑的功能完整性。 3.1截面加大技术 结构加固技术比较常用就是加大截面技术,通过在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力面加筑保护性混凝土层,有效增加结构截面高度和受力面积,从而可以改善受压处的抗弯性能,提高抗剪性能以及截面刚度,有效地加固房屋建筑。因为这种施工工艺操作简单,而且能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房屋建筑,所以加大截面法的使用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但是不足的是加大截面会相对减少建筑物部分区域的面积,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认真分析,尽量完善截面加大结构加固技术。 3.2混凝土置换技术这种方法类似于加大截面加固技术,混凝土置换技术也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建筑,而且施工工艺简便,但它不同于截面加大技术的方面是:混凝土置换技术可以解决截面加大技术减少净空面积的问题。但是两者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潮湿环境都会对房屋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两者的不足之处。并且混凝土置换技术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加固施工需要长时间的湿作业,那么适用范围就会变小,只是适用于混凝土强度较低的受压区。 3.3预应力技术 这种加固技术通过对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结构加固,使其内部产生轴向拉力,通过水平拉杆端部传递到受弯曲的部件上,从而在受弯部件内部出现偏心受压的情况,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外部荷载过大产生的弯矩过大的情况,从而显著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这种技术是外部载荷和预应力两者对受弯构件进行加固。受弯能力提高,可以有效减少外部荷载产生的压力,避免关键构件出现裂缝,能够提高建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的研究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9T18:25:04.1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郭跃钢 [导读] 由工程实践可以得知,加固工程本身就是在结构已经破坏或满足不了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 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84 摘要:由工程实践可以得知,加固工程本身就是在结构已经破坏或满足不了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其过程中还必不可少地要对原有结构进行凿打、开洞等操作,因此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局限于原有建筑或在建工程之下,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受建筑现场内外环境的重重约束。因此,若要提高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在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结构和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确保施工各环节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1建筑改造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现状 1.1 建筑改造工程结构加固前期工作不到位 随着人们对建筑稳定性认识的增强,大力开展对建立多年的建筑进行改造工程结构加固活动,使得建筑结构加固成为热潮。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改造工程结构加固行为存在盲目性,缺乏前期的勘测工作,使得建筑加固缺乏依据。没有提前对建筑进行数据收集,没有就环境、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展开调研,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数据,即对建筑的现有条件不清楚,没有通过科学的分析与探讨,却总结出建筑各个位置需要哪种加固方式,便盲目的对建筑进行结构加固,使得建筑的结构加固位置不合理,加固方法不适合,可能会破坏建筑的美观性、功能性,或者加固的效果不明显,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对建筑造成破坏,得不偿失。并且,相关技术人员对前期的监测工作不重视,不去准确的监测,致使数据的收集不符合建筑的本身情况,而由此制定的建筑改造工程结构加固与建筑不相适应,造成了加固行为错误,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前期勘测的设备相对落后,没有先进的勘测设备做支持,没有投入大量资金来引进国内、外的设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会根据勘测需求,进行设备自主改革与创新,现有的设备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量,因此降低了勘测水平。这样不到位的前期清查、勘测工作,让后期的信息处理与改造施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急需相关部门处理与整顿。 1.2 增大截面加固法实际操作难度大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对钢筋混凝土建筑进行改造工程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目前存在着增大截面加固法技术实际操作困难、耗时长、精准度小等问题,直接限制了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应用范围与功能。对建筑改造加固时,通过相关器械将钢筋混凝土与建筑本身相连,增加建筑主梁、侧壁等横截面积,使得受力面积增大,建筑主梁、侧壁承受的力被均分到总体面积上,而各个单位面积承受的力变小,从而达到建筑改造加固的作用。但是,钢筋混凝土与原建筑结合时,需要控制钢筋的规格、原建筑的焊接距离以及钢筋焊接的误差大小。实际操作时,对焊接的技术要求严格,但我国缺乏焊接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有限的专业水平与欠缺的实践能力,无法保持低误差操作,容易出现很多失误,造成焊接技术的失效,增大截面加固的效果不佳,既浪费了原材料,增加了结构加固的成本,也降低了建筑改造结构加固的效益。并且,缺乏先进的焊接等连接器械,导致连接加固耗时长,增大截面加固法的精确度难以提升,改造工程进度缓慢,不利于建筑改造工程结构加固的快速推广与发展。 1.3 植筋加固法技术欠缺 植筋加固法应用广泛,是对建筑进行植入普通钢筋,增加了抗震抗撞击功能,从而达到了建筑改造工程结构加固的目的。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对原建筑的打孔问题,需要确定加固位置,实施集中钻孔,而在钻孔过程中,对孔的大小、方向的准确度难以拿捏,一般只凭借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的钻孔手段、合理的理论支持,致使钻孔误差大,后期的植筋操作不理想,结构加固效果不明显。而墙面打孔之后,没有及时的清理孔洞的灰尘,或者由于孔洞不光滑,灰尘在粗糙面里积留,不易于清理,使得后期的钢筋植入位置不准确,为植筋加固带来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在植筋时,通过锚钉胶控制钢筋的方向与植入长度,但可控的时间短。若对钢筋的方向不断调控时间过长,锚钉胶会在控制完成前将钢筋固定住,使得钢筋无法移动,除强行拆毁之外,不能继续进行结构加固改造。这样技术不成熟、实践问题较多的植筋加固法,限制了建筑工程结构改造的现代化进程,为建筑的安全增添了几多隐患与不利。 2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实现设计目的的基本保障,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首先应掌握设计意图和内容,认真研读结构检测报告;其次要对现场进行勘察,充分了解原设计结构受力情况,再结合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须围绕国家规范、加固方案和加固对象展开。 2.2 原材料检验和工具配备 加固所用原材料包括钢材、螺栓、焊条、水泥、砂、石、灌缝材料、粘合材料、碳纤维等材料,施工前必须进行检验并合格才能进场。加固设备、工具要进行检测检修,确保设备完好。 2.3 加强技术交底根据检测报告,加固方案,加固设计,施工方案向参加加固的所有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说明加固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质量安全标准等等,让作业人员心中有数,确保操作规范有序。 2.4过程检查 过程监督检查必不可少,每一道工序必须有书面验收,确保每一工序合格才能最终保证加固过程的质量。检查时做好隐蔽验收工作并保留相应影像资料,便于评估验收。 2.5 设置质量控制点 对加固工程各工序进行划分,并明确控制的内容,使质量目标明晰,便于质量控制。下面就常用的增大截面加固施工方法中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说明: 增大截面法是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常见的加固方法。增大截面法适用于柱、梁、墙、基础等构件,简单易行。增大截面法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 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 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还不成熟)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GB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报批稿)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质监、施工等单位共同制订而成。 在制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各类结构加固施工方法的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和重点项目的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十五年来我国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经验,并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新加固材料和新施工工艺的试点应用和加固效果的评估。据此,还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的基本规定、材料、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局部置换构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工程、外粘或外包型钢工程、外粘纤维复合材工程、外粘钢板工程、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工程、砌体柱外加预应力撑杆工程、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植筋工程、锚栓工程、灌浆工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上。 本规范的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数据、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内)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163521420.html,/)。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福州大学

采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加固设计

采用PKPM 软件进行结构加固设计 任思泽 【摘要】现有建筑加固应遵循的原则是:结构安全、经济、有效、实用。合理利用PKPM 结构计算软件对建筑结构加固进行有效分析并完成加固设计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本文中分别以单个构件加固、局部新增构件加固为例,结合本人的设计分析经验以供参考。 1. 单个构件加固 由于现有建筑局部使用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现有建筑仅某个或某几个结构构件设计承载力不满足后续使用要求,同时又在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范围之内。对于这种情况则只需对单个构件进行结构加固即可。 设计步骤: 1.1 收集该建筑结构施工图。根据施工图中结构构件数据建立PKPM 简易(一个结构层)结构分析模型。为分析局部使用功能改变对同层相邻结构构件的影响,分析模型应包含使用功能改变区域相邻至少1个结构跨度范围内的结构构件。 2.1 输入该区域原建筑使用结构荷载,完善各项计算参数(材料强度参数设置同施工图说明;由于是局部加固计算,从偏安全考虑,各项参数原则上不应考虑折减)。然后在SATWE 计算模块中进行第一次计算,得出计算结果。最后将模型中所有正截面受弯构件计算梁配筋面积1s A 与原结构施工图中梁实际配筋面积0s A 进行对比: 1.2.1 如1s A >0s A ,则应考虑计算中是否有荷载参数出错,或该区域原使用荷载已经超出设计承载力要求。说明不再属于单个构件加固,应将其按结构区段加固另行考虑。 1.2.2 如0.90s A ≤1s A ≤0s A ,则可将本次计算模型直接作为参考模型,进行下一步计算。 1.2.3 如1s A ≤0.90s A ,则应考虑计算中是否有荷载参数出错。如已确认各项计算计算荷载参数正确。方可将本次计算模型作为参考模型,进行下一步计算。 其中:——0s A 为原梁正截面受弯抗拉实际配筋面积; ——1s A 为第一次参考模型计算时,梁正截面受弯抗拉钢筋计算面积。 1.3 保留参考模型计算结果,然后在参考模型中将原结构荷载改为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后的结构使用荷载。在不改变其余参数设置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SATWE 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将计算模型中框架柱轴压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一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批和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及专业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2.子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安全,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该加固项目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及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3.各子分部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分部工程验收报告,建设单位收到报告后,应指派其加固工程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负责人进行分部工程竣工验收;4.分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负责办理有关建档和备案等事宜;5.若参加竣工验收各方对加固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有异议,应请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 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竣工验收:1.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以及加固设计文件的要求;2.参与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3.加固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4.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已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了验收,并已形成验收文件;5.涉及结构安全的检验项目,已按规定进行了见证取样检测,其检测报告的有效性已得到监理人员检查认可;6.加固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其检查结果的综合结论已得到验收组成员共同确认. 三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设计变更文件; 2.原材料,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和涉及安全的原材料,产品进场见证抽样复验报告; 3.结构加固各工序应检验项目的现场检查记录和检验报告;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记录; 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加固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7.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四子分部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子分部工程所含的各分项工程,其质量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完整;3.涉及安全的见证检验项目,其抽检结果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4.观感质量经验收组成成员共同确认合格. 五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时,应由施工单位返工重做,并重新检查,验收.若通过返工后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加固工程,严禁验收.

大楼装修及改造工程结构补强、加固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体概述 1 .建筑设计概况 2 .结构设计概况 3. 现场施工条件 4. 施工项目管理架构 第二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和保证措施 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第三章劳动力和主要材料投入计划 1. 劳动力安排 2. 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第四章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第五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 钢板加固施工工艺及要求 2. 碳纤维布加固施工工艺及要求 3. 植筋施工工艺及要求 第六章防腐工程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 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 2. 安全保证措施 第八章工程验收 附表、附图

××××大楼装修及改造工程 结构补强、加固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概述 ×××大楼装修及改造工程—结构补强、加固位于×××,由于建设单位在使用功能上的改变至使部份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经设×××计院设计出该楼加固施工图纸,我司针对该楼加固施工图纸,编制该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一、建筑设计概况: 该楼外墙已装修完毕,为玻璃幕墙;内墙未装修。地下室层高为3.70m,首层层高为4.80m,二~五层层高为4.50m,六层层高为5.00m,七~九层层高为3.40m;开间跨度主要为6.50m、7.50m、9.00m和12.00m,进深跨度主要为6.50m、6.80m、7.00m和7.50m整个建筑物处于半装修未使用状态。 二、结构设计概况(加固范围): 该楼为九层混凝土框架结构,-1层~九层结构采用补强、加固方法有:构件外粘钢加固,构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以及结构植筋加固方法。 三、现场施工条件: 该楼现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施工用水、电已经接入现场,具备现场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类型及特点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类型及特点 由于混凝土结构建筑往往会出现裂缝的现象,这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施工以及改造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加固模式,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安全与稳定。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建筑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有许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建筑设计的不当,其包括抗震设计以及非抗震设计的不当。 2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是按照建筑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的,而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砌体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例如设计规范要求提高以及施工缺陷而造成的结构承载力与刚度不足等,不能满足建筑结构强度、刚度以及耐久性的要求,因而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和加固。 3由于建筑的使用不当或者年久失修而造成建筑结构的损伤以及破坏,或是因灾害性事件的发生而造成建筑结构的破坏,使现有的建筑结构不能满足目前使用要求,或是建筑的安全度不高,这时需对建筑要进行鉴定和加固。 4由于原来的设计早已无法满足住户现在的需求,因而住户要求会对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进行改变,但是一旦建筑物改变用途,就会导致其建筑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与原先设计初衷的不一致,进而造成原结构的强度以及刚度不能满足现在要求,因而要对结构进行鉴定以及加固。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 1在对建筑结构加固前,必须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以及抗震鉴定,并且必须依据鉴定结论,确定加固设计方案。 2进行加固计算时,应当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确定计算。此外,加固截面面积必须采取实际有效截面积,并且结合加固的应力滞后特点,切实做好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协同工作。 3选择加固方案时,应当采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加固设计方案,并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对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影响。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种类及其特点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分析 姜蕊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分析姜蕊 发表时间:2019-08-27T11:35:29.93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2期作者:姜蕊 [导读] 对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进行解析,以供参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现如今,在房屋建筑中,安全性和稳固性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以及用户一直关注的热点。如果要想保证整个建筑的牢固性以及实用性,就要对建筑工程在设计、现场施工以及使用进行严格地检测。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开始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检测,以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稳固性。鉴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进行解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1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城市化发展中,房屋建筑建造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水准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结构复杂、造型美观的房屋建筑,在施工建造中的技术难度也较大,因此要对建筑结构的加固部分进行设计,结合现代的施工技术,保证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规定,全面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建造的安全系数。加强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可使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加固设计,就是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各种质量问题的产生,保证房屋质量,同时,对房屋建筑实施加固设计后,使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得以提高,使其抗震性能也得以提升。 1加固设计的必要性及作用 1.1增加房屋建筑使用寿命 房屋建筑项目从建成到使用,均有一定期限的,并且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直接和房屋建筑的结构质量与结构强度相关,施工质量水平越高,则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越长。房屋建筑项目在施工建设中,如果是结构设计或施工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则需通过加固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通过房屋建筑质量的检测水平,了解房屋建筑的使用年限。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不合理部分,或已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部分进行加固设计,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房屋建筑整体质量风险,及早挽回经济损失,使其使用寿命达到、甚至超过预期,防止房屋建筑结构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1.2强化房屋建筑抗震性能 房屋建筑建造在不同的区域,受到的自然损害也是不同的,除了雨雪、冰雹、风霜等对房屋建筑的损害,还包括一些地理因素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影响。如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房屋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若无对其实施加固设计,则房屋建筑总体质量标准和抗震性能不符合工程规定,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也难以得到可靠保障,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则损失巨大。因此,对房屋建筑结构实施加固设计后,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稳固性均得到全面加强和优化,即便是遇到地震灾害,也不会发生大面积的裂缝或倒塌,安全保障效果好。 2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2.1托换施工技术 托换技术是根据工程的需要,在原有的建筑物进行加强或者重新设置新的工程。它施工的主要特点:技术难度大、工期长、安全度数高,系统还不够健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建筑物损坏或者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托换接柱、托换拆柱和托梁换柱等。这种技术可以加固建筑物结构、提升顶部结构、恢复建筑结构等工作。相比传统的加固施工技术,它不仅可以加固和改造已有的建筑物,还可以直接对废弃建筑物进行拆除工作。这一项工作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操作能力熟练,从而保证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物的稳定性。 2.2植筋加固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建筑结构的改造加固过程中,植筋加固法是一种有效的建筑改造技术。目前,钢筋植入的方法较多,我国普遍采用植筋加固法,其利用混凝土结构连接机锚固的方法达到建筑结构的加固目的。植筋加固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加固技术,该技术通过钻孔、钢筋养护剂检验的环节实现建筑结构的加固与完善。 2.3结构粘钢加固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结构粘钢加固法不断的完善。在建筑结构的加固过程中,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涂抹一层结构粘剂的方法,将混凝土与钢板粘在一起通过二者的充分结合,达到建筑结构加固的目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该技术在钢结构上具有优良的性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加固材料占建筑的面积较小,因而在改造完成后较好的保证了建筑的原貌,该方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与其他传统的加固技术相比,结构粘钢加固技术更具优势,很好的完成建筑结构的改造与加固。 2.4裂缝修补施工技术 很多建筑物由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以及其他方面影响,导致混凝土建筑出现裂缝。而裂缝修补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出现的,它提高对混凝土建筑中出现的裂缝的原因、面积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优的修补方式,不断加固建筑物,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其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对已有建筑物的加固工作,补救了很多有价值的建筑物。现如今,建筑企业还通过碳化的方式对混凝土建筑出现的裂缝进行修补,但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国外水平,基本处于比较检测阶段。所以,这需要建筑企业相关部门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以及探索,不断完善,从而提高整个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施工方案制定 施工方案制定需要对工程的基本情况和要求了解详细,在施工方案制定时要优先考虑现有结构物以及工程设计图。通过对工程设计图的研究分析,制定符合当前工程实际情况的方案计划。避免大幅度更改建筑物结构情况,保证施工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为施工质量提供支持基础。 3.2施工技术工艺管理 根据施工方案以及加固点具体参数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加固技术,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工艺管理规范。施工技术工艺管理规范的制定,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在工程人员进行施工时,也能够规范施工工艺和行为,出现偏差有所依据进行修正和完善。

关于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

关于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结构加固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结构加固补强可以避免部分建筑物不必要的拆除,具有减少能源消耗,使一些受损建筑在较短的时间恢复使用功能,所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危房加固、房屋改造及桥梁修复等方面。为充分发挥加固技术在工程领域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应切实做好加固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加固工程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标签: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分析 导言 建筑行业历来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建筑物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因此当建筑物出现结构问题时,首先应进行结构鉴定以确定结构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无法修复的重大结构问题从安全方面考虑应将建筑物予以弃用、拆除。而对于可以修复的结构问题则应在综合考虑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环保的方式进行加固修复。 1 建筑结构加固的作用和意义 建筑结构加固从本质上说就是采用各种施工方法,加强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一个完整的建筑物,除了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外,还必须保障其自身的安全性。而在抗震设防标准实施以前建造的建筑物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其安全性已达不到标准要求。建筑结构加固不仅可以进行结构修复,还可提高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等级。有很多历史遗迹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保存价值,可以利用加固技术使其流传后世。普通建筑物都有具体的设计使用年限,而由于结构老化等因素使得建筑物尚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已经不能正常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筑加固得重要作用就是增加建筑物使用寿命,合理节约社会资源[1]。 2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优点 建筑加固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兼顾了成本和收益。加固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构件是否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如建筑物需要加固时可只对需要加固的部位单独加固。只有当局部加固达不到正常使用要求时,才进行整体加固。因此建筑加固技术具有施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加固周期短等优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普适性。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不仅用于混凝土结构,还可应用于钢结构,砌体结构等。它基本上可以对各种结构形式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而且可以处理不同原因产生的结构缺陷。正常使用建筑物使用用途发生变化时或某一部位所受荷载发生变化时均可采用加固方法,在各种外在条件的影响下建筑物实际建造效果不理想也可采用加固方法。而老舊建筑物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侵蚀,材料性能逐渐减弱所引起的结构老化和破坏也可进行加固修复[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