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在此目标导向下,即使客观上能使部分学生的某些素质获得浅层次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牺牲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第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第三,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应试教育面向少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由只重视智育或者是只重视分数转向在重视智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

体育、美育、劳育,重视全面发展,由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压题,使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转向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现在教育观念不能说完全统一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比如现在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理由是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第二种是:大同小异,或小有差异。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点点差异,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和体育,所以不必作什么大的改动,加一点就行了,对应试教育作点修补就可以了。第三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我是应试教育我就是应试教育,说我是素质教育我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把升学率的经验改一改,贴个标签,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经验。第四种是:素质教育重要,应试教育也重要,同等重要。

三、素质教育的现状
被推崇、追捧多年的素质教育,在现实中已然成了“皇帝的新衣”。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学生的负担依旧沉重。就连教育部部长周济都承认,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种种情况表明,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实现并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它是一个应该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参与解决的问题。单方面的努力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育体制虽然正在向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制度的变革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而且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有效配合。制度的变革可能会伴随着其他一些矛盾的出现,如何妥善地处理各方面问题,使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顺利地转变观念,最终将全民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应试弊端不是已经解决了,而是远未解决。“应试”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政府领导部门和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及部分家长。所以对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
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不少地方的现实情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真可谓是"素质教育喊得凶,应试教育抓得实",这恐怕是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实情.
不客气地讲,学校生产出的产品 – 培养出来的学生 – 不合格:具备应试技巧,但学习能力欠缺;会吹拉弹唱,但缺乏审美修养;语文能力和民族文化根基衰退;此外缺乏理性,品德滑坡,意志薄弱,身体赢弱,不爱劳动,社会适应性离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远.君不见,中国学生的想象力从小学到高中依次降低,学生心理疾患日益普遍和严重,有些大

学生反而连小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都做不到.
四、素质教育之误区
想少补些课,就有家长担心孩子成绩掉队.还有些家长会振振有辞: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与就业环境下,"升学率"仍然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推行素质教育使孩子得不了高分,上不了大学,"十年寒窗苦"便会无功而返.部分家长甚至抱着孩子"不上名校誓不休"的态度,不仅不给孩子减负,还给学校加压.还有不少家长片面理解素质教育,互相攀比,以为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却不考虑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在学校一切都以考试论英雄的今天,学校教师基本上不敢鼓励和挖掘学生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有些教师为追求升学率,不惜采用各种方法,大搞题海战术,无度地强化考学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有些教师甚至把中考称为"人生的转折点",把考学当成人生是否美好的唯一出路.而学生在学校和家长压力下,不惜一切代价为升学,老师不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学生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学生.
另一个问题是教材的难度和知识量过大,自主时间过少.我国目前教育的特点是应试,选拔,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学生要背太多的知识,要写太多的作业,要参加太多的课外辅导班,要考太多的试,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
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在生产,生活中用不上,本应用于玩儿,用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活动,用于劳动和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都挤到学习那些在生产生活上使用概率很小的知识上,花在那些让专业教师做都很费脑筋的习题上
改革高考制度.全社会都认为,再怎么推行素质教育,高考也得看分数.这就形成了你喊你的素质教育,我抓我的考试分数.
重智育(分数),分数不是智育的全部。
素质的提高是靠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不能什么都用考试去解决问题。
五、素质教育之关键
尤其是要使各级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我们的教委主任。多数教委主任在积极地探索改革,也有一部分地市县教委主任,还在顶牛。第二,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我们的教育评价原来基本上是分数评价,为什么大家重视百分制?百分制评价得很精确。现在要改变单纯的分数评价,必须下功夫。首先一点是“不唯分”。如果评价“唯分”,就和应试教育很难区别开来,很难划清界线。我们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评价制度要有新的指导思想。
六、素质教育之根本
学校可以把时间归还给学生

,让他们恢复青少年时期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的本来面目,使学生有时间发挥特长,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军学农活动,各种兴趣班,课余体育,甚至为了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而组织的旅游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社会公德,个人道德和社会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知书达礼;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强健他们的体魄,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同样可以在知识和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全面提高师德素质.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教书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崇高的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见面与学生打一个招呼,幽默的几句话,都可以促使师生关系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