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练习:解答题的八个答题模板(含答案)

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练习:解答题的八个答题模板(含答案)
高考数学(理)二轮专题练习:解答题的八个答题模板(含答案)

解答题的八个答题模板

【模板特征概述】

数学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重要题型,通常是高考的把关题和压轴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层次和选拔功能.目前的高考解答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综合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的综合型解答题.在高考考场上,能否做好解答题,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学会怎样解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节以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题目类型,来谈一谈解答数学解答题的一般思维过程、解题程序和答题格式,即所谓的“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就是首先把高考试题纳入某一类型,把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划分为一个个小题,按照一定的解题程序和答题格式分步解答,即化整为零.强调解题程序化,答题格式化,在最短的时间内拟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答题效率的最优化.

模板1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已知函数f (x )=2cos x ·sin ???

?x +π

3-3sin 2x +sin x cos x +1.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3)写出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审题路线图 不同角化同角→降幂扩角→化f (x )=A sin(ωx +φ)+h →结合性质求解.

(2014·福建)已知函数f (x )=cos x (sin x +cos x )-1

2

.

(1)若0<α<π2,且sin α=2

2,求f (α)的值;

(2)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 解 方法一 (1)因为0<α<π2,sin α=2

2,

所以cos α=2

2

. 所以f (α)=

22×(22+22)-12=12

. (2)因为f (x )=sin x cos x +cos 2x -1

2

=1

2sin 2x +1+cos 2x 2-12 =12sin 2x +1

2cos 2x =

22sin(2x +π4

), 所以T =2π2

=π.

由2k π-π2≤2x +π4≤2k π+π

2,k ∈Z ,得

k π-3π8≤x ≤k π+π

8,k ∈Z .

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

3π8,k π+π

8

],k ∈Z . 方法二 f (x )=sin x cos x +cos 2x -1

2

=1

2sin 2x +1+cos 2x 2-12 =12sin 2x +1

2cos 2x =

22sin(2x +π4

). (1)因为0<α<π2,sin α=22,所以α=π4,

从而f (α)=

22sin(2α+π4)=22sin 3π4=12

.

(2)T =2π2

=π.

由2k π-π2≤2x +π4≤2k π+π

2,k ∈Z ,得

k π-3π8≤x ≤k π+π

8,k ∈Z .

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

3π8,k π+π

8],k ∈Z . 模板2 解三角形问题

在△ABC 中,若a cos 2C 2+c cos 2A 2=3

2

b .

(1)求证:a ,b ,c 成等差数列; (2)求角B 的取值范围.

审题路线图 (1)化简变形―→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变形证明 (2)用余弦定理表示角―→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014·辽宁)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c ,已知BA →·BC

=2,cos B =1

3,b =3.求:

(1)a 和c 的值; (2)cos(B -C )的值.

解 (1)由BA →·BC →

=2得c ·a cos B =2.

又cos B =1

3

,所以ac =6.

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 cos B . 又b =3,所以a 2+c 2=9+2×6×1

3

=13.

解????? ac =6,a 2+c 2=13,得????? a =2,c =3或?

????

a =3,c =2. 因为a >c ,所以a =3,c =2. (2)在△ABC 中, sin B =1-cos 2B = 1-(13)2=22

3

由正弦定理,

得sin C =c b sin B =23×223=429.

因为a =b >c , 所以C 为锐角, 因此cos C =1-sin 2C =

1-(429)2=7

9.

于是cos(B -C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3×79+223×429=

23

27

. 模板3 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2014·江西)已知首项都是1的两个数列{a n },{b n }(b n ≠0,n ∈N *)满足a n b n +1-a n +1b n

+2b n +1b n =0.

(1)令c n =a n

b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b n =3n -

1,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审题路线图 (1)a n b n +1-a n +1b n +2b n +1b n =0→a n +1b n +1-a n

b n

=2→c n +1-c n =2→c n =2n -1 (2)c n =2n -1→a n =(2n -1)·3n

-1

――→错位相减法

得S n

已知点???

?1,1

3是函数f (x )=a x (a >0,且a ≠1)的图象上的一点.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f (n )-c .数列{b n } (b n >0)的首项为c ,且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S n -1=S n +S n -1 (n ≥2). (1)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1b n b n +1的前n 项和为T n ,问满足T n >1 001

2 012的最小正整数n 是多少?

解 (1)∵f (1)=a =1

3,∴f (x )=????13x . 由题意知,a 1=f (1)-c =1

3-c ,

a 2=[f (2)-c ]-[f (1)-c ]=-2

9,

a 3=[f (3)-c ]-[f (2)-c ]=-2

27

. 又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a 1=a 22

a 3=481-227

=-23=1

3

-c ,

∴c =1.又公比q =a 2a 1=13

∴a n =-23·????13n -1=-2·????13n (n ∈N *). ∵S n -S n -1=(S n -S n -1)(S n +S n -1) =S n +S n -1 (n ≥2).

又b n >0,S n >0,∴S n -S n -1=1.

∴数列{S n }构成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S n =1+(n -1)×1=n ,即S n =n 2.

当n ≥2时,b n =S n -S n -1=n 2-(n -1)2=2n -1, 当n =1时,b 1=1也适合此通项公式.

∴b n =2n -1 (n ∈N *).

(2)T n =1b 1b 2+1b 2b 3+1b 3b 4+…+1

b n b n +1

11×3+13×5+15×7+…+1(2n -1)×(2n +1)

=12×????1-13+12×????13-15+12×????15-17+…+12×????12n -1-12n +1=12×????1-12n +1=n

2n +1.

由T n =n 2n +1>1 0012 012,得n >1 00110,

∴满足T n >1 001

2 012

的最小正整数n 的值为101.

模板4 利用空间向量求角问题

(2014·山东)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DAB =60°,AB =2CD =2,M 是线段AB 的中点. (1)求证:C 1M ∥平面A 1ADD 1;

(2)若CD 1垂直于平面ABCD 且CD 1=3,求平面C 1D 1M 和平面ABCD 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

审题路线图 (1)M 是AB 中点,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2CD

CD ∥AM CD =AM ??AMC 1D 1→C 1M ∥平面A 1ADD 1

(2)CA ,CB ,CD 1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各点坐标

→求平面ABCD 的法向量→将所求两个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两个向量的夹角

,C1D1=MA,所以四

所以C1M∥平面A1ADD1.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所以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B ⊥AC ,AB =AC =2,A 1A =4,点D

是B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 (1)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 →,AC →,AA 1→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则A (0,0,0),B (2,0,0),C (0,2,0),A 1(0,0,4),D (1,1,0),C 1(0,2,4). 所以A 1B →=(2,0,-4),C 1D →

=(1,-1,-4). 所以cos 〈A 1B →,C 1D →

〉=A 1B →·C 1D →|A 1B →|×|C 1D →|

1820×18

=310

10.

所以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0

10.

(2)由题意,知AC →

=(0,2,0)是平面ABA 1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DC 1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因为AD →=(1,1,0),AC 1→

=(0,2,4),

由m ⊥AD →,m ⊥AC 1→

,得?????

x +y =0,2y +4z =0.

取z =1,得y =-2,x =2,所以平面ADC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2,-2,1). 设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为θ,

所以|cos θ|=|cos 〈AC →

,m 〉|=|AC →

·m |AC →|×|m ||=|-42×3|=23

,得sin θ=53.

所以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53

. 模板5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

椭圆C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 ,焦点在y 轴上,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

2

2

,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P (0,m ),与椭圆C 交于相异两点A ,B ,且AP →=3PB →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m 的取值范围.

审题路线图 (1)设方程→解系数→得结论

(2)设l :y =kx +m →l ,c 相交Δ>0得m ,k 的不等式→AP →=3PB →

→得m ,k 关系式→代入m ,k 的不等式消k →得m 范围

已知双曲线x 2a 2-y 2

b

2=1(a >1,b >0)的焦距为2c ,直线l 过点(a,0)和(0,b ),且点(1,0)

到直线l 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l 的距离之和s ≥4

5c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解 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b

=1,即bx +ay -ab =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且a >1,得到点(1,0)到直线l 的距离d 1=b (a -1)

a 2+

b 2

, 同理可得点(-1,0)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2=b (a +1)a 2+b 2

于是s =d 1+d 2=

2ab a 2+b 2

=2ab

c .

由s ≥45c ,得2ab c ≥4

5c ,即5a c 2-a 2≥2c 2,

可得5e 2-1≥2e 2,即4e 4-25e 2+25≤0, 解得5

4

≤e 2≤5.

由于e >1,故所求e 的取值范围是??

?

?52,5. 模板6 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已知定点C (-1,0)及椭圆x 2+3y 2=5,过点C 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

(1)若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是-1

2

,求直线AB 的方程;

(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 →·MB →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审题路线图 设AB 的方程y =k (x +1)→待定系数法求k →写出方程;设M 存在即为(m,0)→求MA →·MB →→在MA →·MB →为常数的条件下求m .

(2014·福建)已知双曲线E :x 2a 2-y 2

b

2=1(a >0,b >0)的两条渐近线分

别为l 1:y =2x ,l 2:y =-2x . (1)求双曲线E 的离心率.

(2)如图,O 为坐标原点,动直线l 分别交直线l 1,l 2于A ,B 两点(A ,B 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OAB 的面积恒为8.试探究:是否存在总与直线l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 ?若存在,求出双曲线E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因为双曲线E 的渐近线分别为y =2x ,y =-2x ,所以b

a =2,

所以c 2-a 2

a =2,故c =5a ,

从而双曲线E 的离心率e =c

a

= 5.

(2)方法一 由(1)知,双曲线E 的方程为x 2a 2-y 2

4a 2=1.

设直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C .

当l ⊥x 轴时,若直线l 与双曲线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则|OC |=a ,|AB |=4a . 又因为△OAB 的面积为8, 所以1

2|OC |·|AB |=8,

因此12a ·4a =8,解得a =2,

此时双曲线E 的方程为x 24-y 2

16=1.

若存在满足条件的双曲线E , 则E 的方程只能为x 24-y 2

16

=1.

以下证明:当直线l 不与x 轴垂直时, 双曲线E :x 24-y 2

16=1也满足条件.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依题意, 得k >2或k <-2,则C (-m

k ,0).

记A (x 1,y 1),B (x 2,y 2).

由?

????

y =kx +m ,y =2x ,得y 1=2m 2-k ,同理,得y 2=2m 2+k .

由S △OAB =1

2|OC |·|y 1-y 2|,得

12|-m k |·|2m 2-k -2m 2+k

|=8, 即m 2=4|4-k 2|=4(k 2-4). 由?????

y =kx +m ,x 24-y 216

=1,

得(4-k 2)x 2-2kmx -m 2-16=0. 因为4-k 2<0,

所以Δ=4k 2m 2+4(4-k 2)(m 2+16) =-16(4k 2-m 2-16). 又因为m 2=4(k 2-4),

所以Δ=0,即l 与双曲线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因此,存在总与l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 ,且E 的方程为x 24-y 2

16=1.

方法二 由(1)知,双曲线E 的方程为x 2a 2-y 2

4a 2=1.

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t ,A (x 1,y 1),B (x 2,y 2). 依题意得-12

2

.

由?

????

x =my +t ,y =2x ,得y 1=2t

1-2m ,

同理,得y 2=-2t

1+2m

.

设直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C ,则C (t,0). 由S △OAB =1

2|OC |·|y 1-y 2|=8,得

12|t |·????2t

1-2m +2t 1+2m =8. 所以t 2=4|1-4m 2|=4(1-4m 2). 由?

????

x =my +t ,x 2a 2-y 2

4a 2=1, 得(4m 2-1)y 2+8mty +4(t 2-a 2)=0.

因为4m 2-1<0,直线l 与双曲线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当且仅当Δ=64m 2t 2-16(4m 2-1)(t 2-a 2)=0,

即4m 2a 2+t 2-a 2=0, 即4m 2a 2+4(1-4m 2)-a 2=0, 即(1-4m 2)(a 2-4)=0, 所以a 2=4,

因此,存在总与l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 , 且E 的方程为x 24-y 2

16

=1.

方法三 当直线l 不与x 轴垂直时,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A (x 1,y 1),B (x 2,y 2). 依题意,得k >2或k <-2.

由?

???

?

y =kx +m ,4x 2-y 2=0, 得(4-k 2)x 2-2kmx -m 2=0.

因为4-k 2

<0,Δ>0,所以x 1x 2=-m 2

4-k 2

.

又因为△OAB 的面积为8, 所以1

2|OA |·|OB |·sin ∠AOB =8,

又易知sin ∠AOB =4

5,

所以25x 21+y 21·x 22+y 22=8,

化简,得x 1x 2=4.

所以-m 24-k 2=4,得m 2=4(k 2

-4). 由(1)得双曲线E 的方程为x 2a 2-y 2

4a 2=1,

由?????

y =kx +m ,x 2a 2-y 2

4a

2=1, 得(4-k 2)x 2-2kmx -m 2-4a 2=0.

因为4-k 2<0,直线l 与双曲线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当且仅当Δ=4k 2m 2+4(4-k 2)(m 2+4a 2)=0,

即(k 2-4)(a 2-4)=0,所以a 2=4, 所以双曲线E 的方程为x 24-y 2

16

=1.

当l ⊥x 轴时,由△OAB 的面积等于8可得l :x =2,

又易知l :x =2与双曲线E :x 24-y 2

16

=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综上所述,存在总与l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E ,且E 的方程为x 24-y 2

16

=1.

模板7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甲、乙两人参加某电视台举办的答题闯关游戏,按照规则,甲先从6道备选题中一

次性抽取3道题独立作答,然后由乙回答剩余3题,每人答对其中2题就停止答题,即闯关成功.已知在6道备选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乙答对每道题的概率都是2

3.

(1)求甲、乙至少有一人闯关成功的概率;

(2)设甲答对题目的个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及均值. 审题路线图 (1)标记事件→对事件分解→计算概率 (2)确定ξ取值→计算概率→得分布列→求数学期望

(2014·江西)随机将1,2,…,2n (n ∈N *,n ≥2)这2n 个连续正整数分成A ,B 两组,

每组n 个数,A 组最小数为a 1,最大数为a 2,B 组最小数为b 1,最大数为b 2,记ξ=a 2-a 1,η=b 2-b 1.

(1)当n =3时,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令C 表示事件“ξ与η的取值恰好相等”,求事件C 发生的概率P (C );

(3)对(2)中的事件C ,C 表示C 的对立事件,判断P (C )和P (C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1)当n =3时,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3,4,5.

将6个正整数平均分成A ,B 两组,不同的分组方法共有C 3

6=20(种),所以ξ的分布列为

E (ξ)=2×15+3×310+4×310+5×15=7

2

.

(2)ξ和η恰好相等的所有可能取值为n -1,n ,n +1,…,2n -2. 又ξ和η恰好相等且等于n -1时,不同的分组方法有2种; ξ和η恰好相等且等于n 时,不同的分组方法有2种;

ξ和η恰好相等且等于n +k (k =1,2,…,n -2)(n ≥3)时,不同的分组方法有2C k 2k 种; 所以当n =2时,P (C )=46=23

当n ≥3时,P (C )=

2(2+∑k =1n -2

C k 2k )

C n 2n

.

(3)由(2),当n =2时,P (C )=1

3,因此P (C )>P (C ).

而当n ≥3时,P (C )

P (C )

C k 2k )

2n .①

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1°当n =3时,①式左边=4(2+C 12)=4(2+2)=16, ①式右边=C 36=20,所以①式成立. 2°假设n =m (m ≥3)时①式成立,

即4(2+∑k =1m -2

C k 2k )

那么,当n =m +1时,左边=4(2+∑k =1m +1-2C k 2k )=4(2+∑

k =1

m -2C k 2k )+4C m -12(m -1)

2(m -1)=(2m )!m !m !+4·(2m -2)!(m -1)!(m -1)!

(m +1)2(2m )(2m -2)!(4m -1)

(m +1)!(m +1)!

<

(m +1)2(2m )(2m -2)!(4m )

(m +1)!(m +1)!

C m +12(m +1)·2(m +1)m (2m +1)(2m -1)

2(m +1)=右边, 即当n =m +1时①式也成立.综合1°,2°得:对于n ≥3的所有正整数,都有P (C )

模板8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

已知函数f (x )=2ax -a 2+1

x 2+1

(x ∈R ).其中a ∈R .

(1)当a =1时,求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方程; (2)当a ≠0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审题路线图

(2014·重庆)已知函数f (x )=a e 2x -b e

-2x

-cx (a ,b ,c ∈R )的导函数f ′(x )为偶函数,

且曲线y =f (x )在点(0,f (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4-c . (1)确定a ,b 的值;

(2)若c =3,判断f (x )的单调性; (3)若f (x )有极值,求c 的取值范围. 解 (1)对f (x )求导,得f ′(x )=2a e 2x +2b e

-2x

-c ,

由f ′(x )为偶函数,知f ′(-x )=f ′(x )恒成立,即2(a -b )·(e 2x -e -2x

)=0恒成立,所以a =b .

又f ′(0)=2a +2b -c =4-c ,故a =1,b =1. (2)当c =3时,f (x )=e 2x -e -2x

-3x ,那么

f ′(x )=2e 2x +2e

-2x

-3≥22e 2x ·2e

-2x

-3=1>0,

故f (x )在R 上为增函数. (3)由(1)知f ′(x )=2e 2x +2e

-2x

-c ,而2e 2x +2e

-2x

≥22e 2x ·2e

-2x

=4,当x =0时等号成立.

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c <4时,对任意x ∈R ,f ′(x )=2e 2x +2e

-2x

-c >0,此时f (x )无极值; 当c =4时,对任意x ≠0,f ′(x )=2e 2x +2e

-2x

-4>0,此时f (x )无极值;

当c >4时,令e 2x

=t ,注意到方程2t +2

t -c =0有两根t 1,2=c ±c 2-164>0,即f ′(0)=0有两个

x 1=12ln t 1,x 2=1

2

ln t 2.当x 1

又当x >x 2时,f ′(x )>0,从而f (x )在x =x 2处取得极小值.综上,若f (x )有极值,则c 的取值范围为(4,+∞).

高中数学答题模板

一、选择填空题 1.易错点归纳 九大模块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如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知识点记忆,避开因为知识点失误造成的客观性解题错误。 针对审题、解题思路不严谨如集合题型未考虑空集情况、函数问题未考虑定义域等主观性因素造成的失误进行专项训练。 2.答题方法 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二、解答题 专题一、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不同角化同角②降幂扩角 ③化f(x)=Asin(ωx+φ)+h④结合性质求解。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专题二、解三角形问题 1.解题路线图 (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专题三、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③求数列和通式。

全国卷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文理通用)

重庆两江育才中学高2020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数学试题答题卡 座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填 涂 样 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C D B 7 A C D B 8 A C D B 9 A C D B 1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______ ___ __ ___ 14、_______ _______ 15、______ __ ______ 16、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C D B 11 A C D B 12 考 生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密…………………………………封…………………………………………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中数学答题卡模板版

试题 数学(文)答题卡 座位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3、 14、15、 16、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三、解答题(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8、(本小题满分12分)19、(本小题满分12分)17、(本小题满分12分)班级姓名考号………………………………… ………密………… … ……………………封…… … …………………………………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本小题满分12分)21、(本小题满分12分)22、(本小题满分10分)(从22题、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 题都做解,按第一题给分) 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题23题

高考数学大题规范解答-(十)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考试卷中,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概率计算,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 “大题规范解答——得全分”系列之(十)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 [典例](2012辽宁高考改编·满分12分)电视传媒公司为了解某地区观众对某类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有55名.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观众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已知“体育迷”中有10名女性. (1)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 非体育迷体育迷合计 男 女 合计 (2)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不低于50分钟的观众称为“超级体育迷”,已知“超级体育迷”中有2名女性,若从“超级体育迷”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附K2=n(ad-bc)2 (a+b)(c+d)(a+c)(b+d) , P(K2≥k)0.050.01

k 3.841 6.635 [教你快速规范审题]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 条件 ―→ 100名观众收看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日均收看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女体育迷10名 ??????→ 借助直方可确定图非体育迷及 体育迷人数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求结论―→完成2×2列联表并判断“体育迷”与性别的相关性 ???→ 需要确定a ,b ,c ,d 及K 2的值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由直方图及条件确定体育迷与非体育迷人数―→完成列联表―→ 计算K 2可判断结论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确定“超级体育迷”标准且有2名女性“超级体育迷” ??????→由率分布直方频图 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求结论―→从“超级体育迷”中任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 分分析类1名女性观众或两名女性观众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列法列出 举举

试卷答题卡模板

1 xxxx- xxxx 学年上学期试卷 答题卡 第I 卷(请用2B 铅笔填涂)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判断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6.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9.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14.[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 19.[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21.[ A ] [ B ] [ C ] [ D ] 22.[ A ] [ B ] [ C ] [ D ] 23.[ A ] [ B ] [ C ] [ D ] 24.[ A ] [ B ] [ C ] [ D ] 25.[ A ] [ B ] [ C ] [ D ]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精排打印版】新课标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 案无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本小题满分12 分) 数学答题卡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条形码粘贴 处 填涂样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注 意 事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认真检 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 毫 米黑色签字 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书 例项 √×○ 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18、(本小题满分12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60 分)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3 A B C D 11 A B C D 7 A B C D 4 A B C D 12 A B C D 8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 分)

20、(本小题满分12 分)21、(本小题满分12 分)选做题(本小题满分10 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2、23、24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我所选择的题号是[ 22 ] [ 23 ] [ 24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一般有5种,关于后面的大题,通常17题是三角函数,18题是立 体几何,19题是导数,但也不排除变更的可能,前面三道题和后面两道大题比起来会简单很多。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怎样学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怎么学成绩提 高快 17题三角函数 17题考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只要在平时多加注意和总结就不成问题,但是重要的公式譬如二倍角公式等一定要熟记,这些是做题的基础; 18题立体几何 18题的第一小题通常是证明题,有时利用现成的条件马上就可以证明,但是也不排除需要做辅助线有一点难度的可能,而且形势越来越偏向后一种,所以在平时要多多注意需 要做辅助线的证明题,第二小题通常是求线面角和线线角的大小,也有可能是求相关的体积,不过这样也是变相的让你求线面角或线线角的大小,至于求面面角大小,我们老师说 不大可能,因为求面面角的难度稍大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多,这样对后面的发挥会有比 较大的影响,虽然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但是全省的平均分也不能太低。 点击查看:高考数学大题有哪几种题型 提醒一点:如果做第二小题时没有很快有思路,那就果断选择向量法,向量法的难点 是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定要找到三条相互垂直的线分别作为x轴y轴z轴,相互垂 直一定要是能证明出来的,如果单凭感觉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万一错了后面的就完全错了。 19题导数 19题的难点是求导,如果你对复杂函数的求导掌握的很熟练,那第一小题就不用担心啦,第二小题会比较有难度,但是基础还是求导,无论有没有思路都要先求导,说不定在 求导的过程中就找到思路了;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20题圆锥曲线 20题是圆锥曲线,第一小题还是比较基础的但完全正确的前提是要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因为很有可能会出现让你判断某某是椭圆、双曲线、还是抛物线的题目。 第二小题比较难,但是简单在有一定的套路,做题做多了就知道的套路就是1.设立坐标,一般是求什么设什么.2.将坐标带入所在曲线的方程中.3.利用韦达定理求出x1+x2,x1x2,y1+y2,y1y2.4.所求的内容尽力转换为与x1、x2、y1、y2相关的式子,在转换的过程中

高考数学解答题答题模板

典例1 (12分)已知m =(cos ωx ,3cos(ωx +π)),n =(sin ωx ,cos ωx ),其中ω>0,f (x )=m·n ,且f (x )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π2. (1)若f (α2)=-34,α∈(0,π 2 ),求cos α的值; (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然后向左平移π 6个 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函数y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审题路线图 (1)f (x )=m·n ――――→数量积运算 辅助角公式得f (x ) ――→对称性 周期性求出ω()2f α????和差公式 cos α (2)y =f (x )―――→图象变换 y =g (x )―――→整体思想g (x )的递增区间

评分细则 1.化简f (x )的过程中,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的使用各给1分;如果只有最后结果没有过程,则给1分;最后结果正确,但缺少上面的某一步过程,不扣分; 2.计算cos α时,算对cos(α-π3)给1分;由cos(α-π3)计算sin(α-π 3)时没有考虑范围扣1分; 3.第(2)问直接写出x 的不等式没有过程扣1分;最后结果不用区间表示不给分;区间表示式中不标出k ∈Z 不扣分;没有2k π的不给分. 跟踪演练1 已知函数f (x )=3sin ωx cos ωx +cos 2ωx -12(ω>0),其最小正周期为π 2. (1)求f (x )的表达式; (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 8个单位长度,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 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若关于x 的方程g (x )+k =0在区间[0,π 2]上有且只有一 个实数解,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 (1)f (x )=3sin ωx cos ωx +cos 2ωx -1 2 = 32sin 2ωx +cos 2ωx +12-12=sin(2ωx +π 6 ), 由题意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π2,T =2π2ω=πω=π2, 所以ω=2,所以f (x )=sin(4x +π 6 ). (2)将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8个单位长度后,得到y =sin(4x -π 3)的图象;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点 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 =sin(2x -π3)的图象,所以g (x )=sin(2x -π 3), 因为0≤x ≤π2,所以-π3≤2x -π3≤2π 3, 所以g (x )∈[- 3 2 ,1]. 又g (x )+k =0在区间[0,π2]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数解,即函数y =g (x )与y =-k 在区间[0,π 2]上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由正弦函数的图象可知-32≤-k <3 2 或-k =1, 解得- 32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word版

名师堂免费热线:400-333-272 公众微信号:lzmst2391126 1 名师堂高三文化集训第一次月考 数学(文)试题答题卡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填 涂 样 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C D B 7 A C D B 8 A C D B 9 A C D B 1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1、______ 12、_______ 13______ _ 14、______ _ 15、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考 生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 18 16、

名师堂免费热线:400-333-272 公众微信号:lzmst2391126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 20 21、

2020年高考数学各大题型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数学各大题型答题模板 数学是高中生学习的最重要科目之一,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数学 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你的总成绩的排名。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年高考 数学各大题型的答题模板,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择题十大万能解题方法】 1.特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 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 存真的目的。 2.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 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 决问题。 3.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 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 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 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 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5.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顺推破解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 出结果的方法。 7.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择支而得出正确选择支的方法。 8.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择支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 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9.特征分析法:对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 的方法。

2018高三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理科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答题卡(理科)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填 涂 样 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 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 第Ⅰ卷 一、选择题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C D B 7 A C D B 8 A C D B 9 A C D B 1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______ ___ __ ___ 14、______ __ ______ 15、______ __ ______ 16、______ __ ______ 第Ⅱ卷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A C D B 11 A C D B 12 考 生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 19. 17.

高中数学答题卡模板word版

1 试题 数学(文)答题卡 座位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3、14、15、16、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三、解答题(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8、(本小题满分12分)19、(本小题满分12分)17、(本小题满分12分)班级姓名考号………………………………… ………密………… … ……………………封…… … …………………………………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本小题满分12分)21、(本小题满分12分)22、(本小题满分10分)(从22题、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 题都做解,按第一题给分) 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2题23题

数学黄金答题模板

导数的简单运算 一、基本导数公式 ①x x cos 'sin =)(;x x sin )'(cos -= ②)>(01 )'(ln x x x =,) ,且>,>()(100ln 1 'log ≠= a a x a x x α ③x x e e =')(,),且>()(10ln '≠=a a a a a x x 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①)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v u v u n n ''']'['''2121+??++=+??++?+=± ②为常数)()()(c cv cv v c cv u v vu uv '''''''=+=?+= ③) ()(0'''2 ≠-=v v u v vu v u 解三角函数的步骤 步骤一、化简 1.处理像x 2 cos 或) (6 sin 2 π - x 这样的部分 (倍半,降升幂) 2.处理)(),(x x --ππ sin 2 sin 这种形式的东西 (诱导公式) 3.特殊角意识 4.和差公式 步骤二、答题

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方法 (1)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 ??,α∥αββαa a a ??? ? ?? ?⊥⊥. (2)线线平行:b a b a a ∥βαβα∥???? ?? =? ,b a b a ∥αα????⊥⊥, b a b a ∥γβγαβ ∥α??? ? ?? == ,b c c a b a ∥∥∥?? ??. (3)面面平行:β∥αβ∥β,∥αα,??? ? ?? =??b a O b a b a ,β∥α βα????⊥⊥a a , γ∥α β∥γβ∥α?? ?? . (4)线线垂直: b a b a ⊥?? ?? ?⊥αα.

高考数学解答题常考公式及答题模板(文理)(wenli )

高考数学解答题常考公式及答题模板 题型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R 是AB C ?外接圆的半径) 变式①:?????===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变式②:?? ?? ? ???? == = 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变式③: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2、余弦定理:???????-+=-+==+=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 22222 变式:???? ? ??? ???-+= -+=-+= ab 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 22222222 3、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ο180,即π=++C B A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利用以上关系和诱导公式可得公式:??? ??=+=+=+A C B B C A C B A sin )sin(sin )sin(sin )sin( 和 ??? ??-=+-=+-=+A C B B C A C B A cos )cos(cos )cos(cos )cos( 6、平方关系和商的关系:①1cos sin 22=+θθ ②θ θ θcos sin tan = 7、二倍角公式:①θθθcos sin 22sin = ②θθθθθ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降幂公式:22cos 1cos 2θθ+=,2 2cos 1sin 2θ θ-= ③θ θθ2tan 1tan 22tan -= 8、和、差角公式: ①???-=-+=+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sin cos cos sin )sin( ②?? ?+=--=+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sin sin cos cos cos()) ③??? ??? ? +-=--+=+βαβαβ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an tan 1tan tan )tan( b a ++ 2 ??+b a + 22b a +奇: 2 π 的奇数倍 偶: 2 π 的偶数倍

高考数学解题模板及做题技巧

高考数学解题模板及做题技巧 高考数学解题重点是思维过程、规范解答和反思回顾,结合着具体题型给出了具有可 操作性的答题程序。下面是数学解题模板及做题技巧,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对答题有 所帮助。 数学不好的人五大特征高中数学最无耻的得分技巧高考考场上数学拿高分的技巧如何 判断函数的对称性与周期性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不同角化同角 ②降幂扩角 ③化fx=asinx++h ④结合性质求解。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x++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 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x+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x,y=cos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x+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x++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点击查看: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法 解三角形问题 1、解题路线图 1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学习学不下去了可以看下这本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③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④写步骤:规范写出求和步骤。 ⑤再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利用空间向量求角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来表示向量。 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③用向量工具求空间的角和距离。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②写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征点坐标。 ③求向量: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数学标准答题卡模板

2019届泗县三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理科数 学 答 题 卡 一、选择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 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纸上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 意 事 项 二、填空题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10分) 解: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2分)解: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 (12分)解: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班级: 姓名: 考号:

高考数学答题模板12个(最新)

高考数学答题模板12个 选择填空题 1.易错点归纳 九大模块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如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知识点记忆,避开因为知识点失误造成的客观性解题错误。 针对审题、解题思路不严谨如集合题型未考虑空集情况、函数问题未考虑定义域等主观性因素造成的失误进行专项训练。 2.答题方法: 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 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解答题 专题一、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不同角化同角 ②降幂扩角 ③化f(x)=Asin(ωx+φ)+h ④结合性质求解。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 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专题二、解三角形问题 1、解题路线图 (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专题三、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高考理科数学答题模板

高考理科数学答题模板 在高考数学复习固然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掌握一定的数学答 题公式和模板将在考试中事半功倍,学会一定的数学答题技巧才能快速提高 数学分数,可以说数学万能答题公式模板是考高分的捷径。下面小编为大家 分享一下2017年高考数学答题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选择填空题答题模板1、易错点归纳:九大模块易混淆难记忆考点分析, 如概率和频率概念混淆、数列求和公式记忆错误等,强化基础知识点记忆, 避开因为知识点失误造成的客观性解题错误。针对审题、解题思路不严谨如 集合题型未考虑空集情况、函数问题未考虑定义域等主观性因素造成的失误 进行专项训练。2、答题方法: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十大解题技巧你会了没)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解答题答题模板专题一、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 性质问题1、解题路线图①不同角化同角②降幂扩角③化f(x)=Asin(ωx+φ) +h④结合性质求解。2、构建答题模板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专题二、 解三角形问题1、解题路线图(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 ③变形证明。(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2、构建答题模板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数学:不同题型的答题套路来了 1. 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 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2. 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 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3. 解答题答题模板 专题一、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不同角化同角 ②降幂扩角 ③化f(x)=Asin(ωx+φ)+h ④结合性质求解。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专题二、解三角形问题 1、解题路线图 (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专题三、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③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④写步骤:规范写出求和步骤。 ⑤再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专题四、利用空间向量求角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来表示向量。 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③用向量工具求空间的角和距离。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②写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征点坐标。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 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 域的答案无效 数学(理)试题答题卡 19、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条形码粘贴处 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填涂样例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 楚,并 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 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18、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60 分)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3 A B C D 11 A B C D 7 A B C D 4 A B C D 12 A B C D 8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3、______ ___ __ ___ 14、_______ _______ 15、______ __ ______ 16、 三、解答题(共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1、选考题 请从22、23、24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所选题 目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 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