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

2.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

3.古代周朝的五种酷刑是指、、、、。

4.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一书中提出的。

6.《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价值原则。

7.阴阳五行中的“五行”是指、、、、。

8.禅宗真正形成为宗派,应从唐中叶(公元7世纪下半叶)算起,被推尊为禅宗六祖,是禅宗正式诞生的标志。

9.宋代理学朱陆之争指的是和两大思想家的斗争。

10.《明儒学案》的作者是。

11.战国末年的为法家思想的总结者。

12.“,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句话表现了孟子的思想

13.“尚贤”“尚同”思想是的思想主张。

14.邹衍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生关系说明王朝更替,这五德的先后顺序为:、、、、。

15.“荆公新学”是北宋改革者的思想内容。

16.《周易》中八卦是指、坤、、、艮、、兑。

1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斗筲之性”、。

18.《中说》的作者是唐代。

19.理学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往往是不分的,这在二程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反映在“格物致知”和

这两个命题上。“格物致知”一词源于。

二、名词解释

1.性恶说

2.“大宗师”

3.“参验说”

4.名辩思潮

5.正始之音

6.性善论

7.谶纬8.“言不尽意”

9.《五经正义》

10.经世致用

11.“反者道之动”

12.黄老学派

13.玄学

14.洛学学派

15.公羊三世说

16.“天人感应”

17.“效验”学说

18.鹅湖之会

19.“致良知”

20.中体西用

三、简答题

1.简答墨子的“尚贤”思想。

2.简要谈谈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势、术思想。

3.什么是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4.法家韩非对朴素唯物主义的贡献是什么?

5.“本无”“即色”“心无”三宗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6.简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7.如何评价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8.简答桓谭批判谶纬迷信的主要论点?

9.谈谈王夫之“继善成性”观点的主要内容。

10.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谈谈他的“仁”与孔子有哪些不同?

11.《庄子注》的作者是谁?他们对《庄子》作了哪些解释发挥?

12.隋唐时期儒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论述《易传》的思想体系。

2.试论你对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看法。

3.试从董仲舒的思想内容分析儒学在汉代的变化。

4.谈谈你对明代心学代表王守仁及其思想的认识。

5.试论庄子的“齐物”“逍遥”思想。

6.谈谈你对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启蒙思想的认识。

7.试论你对《淮南子》思想及地位的认识。

8.论述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

一、填空

1.五典

2.以德治国

3. 墨、劓、膑、宫、大辟

4.仁礼

5.魏源《海国图志》

6.舍生取义

7.金、木、水、火、土

8.慧能

9.朱熹陆九渊

10.黄宗羲11.韩非

12.民为贵民本

13.墨子

14.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

15.王安石

16.乾震坎巽离

17.“圣人之性”“中民之性”

18.王通

19.“克己复礼”《礼记·大学》

二、名词解释

1.针对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大体说来,孟子的“性”,相当于“人的自觉心”;荀子的“性”,相当于“人的本能”。荀子从人的自然本能证明人之性恶,但是不否认人可以为善。他认为:“其善者伪也。”所谓“伪”就是“人为”,就是“变化气质”的意思。

2.“大宗师”是庄子提出的概念。关于“大宗师”的含义,郭象解释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众,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崔撰解释说:“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无心”和“遗形忘生”是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就是道。大宗师的基本内容:一是“自本自根”的道。二是“死生如一”和“安化”的人生观。

3.“参验说”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思想主张。在认识论方面,他继承荀子重“行”的思想,对《老子》做了新的解释,提出注重“参验”的思想。韩非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参”是参照比较,“验”是检查验证。“参验”的内容就是“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作为与所在官职的职责相符,就给予奖赏,否则就给予处罚,这叫“循名而责实”。就认识论的意义来说,这里包含着要求名实一致和以实验名而定是非的思想。

4.名辩思潮是指成文法的制定,在法律上产生了辩析名、实关系的需要,更促进了对逻辑问题的研究。百家争鸣,各学派各树一帜,都对“名”“实”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名辩思潮。孔子提出“正名”,包含某些逻辑学意义。孟子在辩论中重视概念的明确性和概念的分类,并揭露四种错误,即“四辞”。老子主张“无名”,忽略概念的语言形式,使理性思维带上神秘色彩。墨子主张以“实”定“名”,提出“类”、“故”两个逻辑范畴。名家专门从事概念分析和认识论的研究,这些派别出现后才形成名辩思潮。

5.“正始”(公元240~248年)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玄学的第一个派别产生于正始年间,故称该派的思想观点为“正始之音”。它以夏侯玄、何晏、王弼为代表人物,以兼注《老子》《周易》《论语》为学术特色,以论证“无中生有”为主要内容。“正始之音”完成了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

6.性善论是孟子伦理道德和仁政学说的理论依据,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春秋时,孔子曾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的观点,孟子主张性善论,其依据是人人都有善的萌芽。孟子还从人的共同性、认识论等方面论证人性善。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实质是指人具有为善的可能性。“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告子上》)

7.谶也叫谶语、谶记或符命,是预言吉凶的隐语。秦穆公曾说:“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

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史记·赵世家》)这是最早的“秦谶”。纬也叫纬侯,是假托孔子对儒家经书所做的神学解释。纬见于史籍记载,“六经”都有纬书,《易纬》《诗纬》《书纬》《礼纬》《乐纬》《春秋纬》。谶与纬本来是不同的,谶的起源早于纬。但由于二者都是神学预言,当西汉哀平之际,谶纬发展成一种社会思潮时,二者完全合流,纬书中包括有谶语,有的谶语也依傍经书。谶纬著作常有图与文字相配,也称为“图书”“图谶”“图纬”。

8.何晏、王弼认为,作为世界本质的“无”是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文字来说明的,即不可言说,只能体会。这就是著名的“言不尽意”论。“言不尽意”,源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王弼“言不尽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儒家经书与新思想的矛盾,使圣人之意和自然之道相沟通,把人的认识纳入到对“无”的玄想之中。但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语言、文字同认识对象的区别及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不要因此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这种学说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化界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言不尽意”奠定了创作论的理论基础;“得意忘象”奠定了欣赏论的理论基础。

9.《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奉太宗之命,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等编成《五经正义》。五经指《易》、《诗》、《书》、《礼记》及《春秋左传》。就经学的自身发展而言,《五经正义》是一部统一南学、北学的著作。虽说是统一,其实是一种兼采南北二学的综合性质。就儒学与诸家的关系而言,《五经正义》又是以儒家为主,兼取佛、道二说的结合体。其学术意义已经超出了经学自身的范围。就《五经正义》的社会作用而言,它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文献,在某些方面具有封建法典的意义。

10.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经世致用的思想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孔子。到了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顾炎武等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11.“反者道之动”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对立转化。老子认识到对立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向相反的一面转化。老子承认转化,但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战国汉初的黄老学派是道家的一个支派。由于这个学派融合道、法,主张“清静自定”,适应汉初休养生息、稳定政治局势和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因此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而极盛一时。黄老学派从《老子》出发,倾注全力研究人类社会的成败、得失、祸福,熔铸道、法,兼采儒、墨、名家、阴阳家的一些成分,形成自己的政治、哲学、军事思想体系。

13.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社会思潮。“玄”字取义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按当时的解释,“玄”即是“无”。魏晋名士借用《老子》书的范畴,以“无”能不能生“有”为中心议题,讨论有无、本末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的流派,统称“玄学”。他们又以穷究世界的本源、人生的目的以及其他一些抽象的哲学理论问题相标榜,故又称“清谈”。

玄学家一般都很推崇孔子,多尊孔子为圣人,但又使孔子部分地老子化。魏晋名士是玄学的倡导者,这是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基础。

14.洛学学派是北宋时期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派别。由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开创。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理学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往往是不分的,这在二程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反映在“格物致知”和“克己复礼”这两个命题上。“格物致知”一词源于《礼记·大学》。既然“格物”的目的是为了“穷尽物理”,他干脆把“格物”径直解释为“穷理”。“克己复礼”则是更明确更细致的道德修养论。二程的思想也就是洛学学派的主张。

15.公羊三世说是康有为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是历史演进的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代表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种政治制度。他试图借三世说,暗示中国必须变法维新,走资本主义立宪道路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6.“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天人感应”说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人的行为能够使天改变原来的安排。这种“天人感应”思想历史上早已出现,董仲舒对它作了从来没有过的系统论证。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主旨是恢复宗教化的神灵之天。“天人感应”说的重要内容是使阴阳五行伦理化。

17.王充反对神学迷信时的认识方法贯穿着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用王充自己的术语就是注重“效验”。这就是王充的“效验“说。他把感觉经验置于首要地位,从事实出发,运用逻辑思维,通过类比推理从已知到未知,从事物的产生预计发展结果,由此及彼,由现象进于本质。王充所依据的基本是经验知识,其逻辑思维也陷于形式逻辑,表现为用“效验”的方法对具体观点验证,用事实作为标准判别是非。王充运用“效验”的方法分析神学迷信,揭露其虚妄不实,在《论衡》中有许多成功的范例。王充把重“效验”的认识方法也用于探求事物的真相。如,否定“雷为天怒”的说法。

18淳熙二年,理学家吕祖谦为调和朱陆的分歧,约请陆九渊与其五兄陆九龄,会朱熹于信州铅山鹅湖寺。在会上双方就治学方法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次会晤的讨论就叫鹅湖之会。

19.“致良知”是王守仁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致良知”的命题,是对朱熹“致知”命题的修正。王守

仁的“致良知”学说有两个特点:第一,作为“天理”的“良知”就在人的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第二,“良知”人人皆有,圣、愚皆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由于王守仁从“致知”引出“致良知”,以代替朱熹的释“致知”为“穷理”,因此在“致知”的方法上,二人有分歧。

20.“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清末洋务派首领在他的著作《劝学篇》中提出的观点。“体”指事物的本体、根本;“用”指作用、效用。“中学为体”,就是以中国封建制度及纲常名教为治国之本;“西学为用”,就是以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为辅助。这一观点集中概括了戊戌变法之前整整一代人对中西学关系的认识。

三、简答题

1.墨子主张实行贤人政治。他认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就是“贤良之士”。由“贤良之士”治理国家,国家就能富裕,社会就能安定,所以“尚贤事能”是治国的根本措施。这就是墨子“尚贤”思想的中心内容。墨子提出“众贤”“进贤”“使能”作为实行贤人政治的三个基本环节。“众贤”就是使社会上的贤良之士增多,办法是“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进贤”就是任用贤良之士。《墨子·尚贤中》“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使能”就是慎重地使用贤能之士。要对被任用者“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之以令”。

2.商鞅重法。商鞅先在魏国求仕,因得不到梁惠王信任而离开魏国。入秦后得到秦孝公重用,两次进行变法改革。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合法;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公布法令,宣布贵族庶人同样受法律制裁;推行县制,革除戎狄旧俗。

慎到重势。慎到,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后来成为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强调“势”,是从“尚法”出发的。重“势”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慎到反对儒家主张的"德治",认为那样不可能使法律贯彻执行,会产生很多弊端。申不害重术。申不害也讲法,但他的思想特点是讲“术”。他认为君臣关系犹如富贵之家与盗贼的关系。臣总想窃夺君主的国家,君主必须使用种种机巧权术侦伺众臣的行径,而君主自己要“窜端匿迹,示天下无为”,才能保住君位。

3.陆九渊“心”本论的思想并未否定或用“心”取代理学最高的哲学范畴“理”。在陆九渊的思想体系中,“理”也是宇宙的本原和万事万物的总秩序。陆九渊在13岁时认识到“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并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命题。陆九渊一生都在致力于构造以“心”为本的思想体系。他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很感兴趣,得出了“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的结论。“心”还是社会道德原则

的本质,是一种伦理性的实体,道德行为乃是它的外在表现。他说:“仁义者,人之本心也”“四端者,人之本心也,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有了这个“心”,人才能够自觉地进行道德践履而不受外在压力的制约。天理的所有内涵都在“心”中具备,这样,主体与客体,主观自我与客观世界,永远消融了相互之间的隔阂与界限,不可分割地融为一体,世界只是一个“心”的世界,而“心”也是一个包容大千世界的“理”。

4.韩非对朴素唯物主义的贡献主要是:

(1)在天道观方面,他继承了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吸取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对《老子》的“道”“德”范畴进行改造,提出“理”的范畴。

(2)在认识论方面,他继承荀子重“行”的思想,对《老子》做了新的解释,提出注重“参验”的思想。

韩非吸取了《老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对“道”做了新的解释,他在《韩非子·解老》中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物之所稽也。”韩非在“道”与“理”相对应的关系中阐述了“理”这一范畴。《韩非子·解老》中说:“理者,成物之文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迫),故理之为物,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韩非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参”是参照比较,“验”是检查验证。“参验”的内容就是“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作为与所在官职的职责相符,就给予奖赏,否则就给予处罚,这叫“循名而责实”。就认识论的意义来说,这里包含着要求名实一致和以实验名而定是非的思想。

5.“本无宗”为道安所创立。所谓“本无”,据道安在《合放光光赞略解·序》中的解释:“无所有者,法之真也。”“法之真”即世界的真相、世界的本性;“无所有”即空无所有。世界的本性就是空无所有的,故称“本无”。他认为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都应当符合“本无”的宗旨。“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是说不但外物是不存在的,主观精神也是不真实的,世界是什么都没有。这种观点虽近似何晏、王弼的“贵无”说,但是更侧重于发挥当时神学的内容。“即色宗”为支道林(公元314~366年)所创立。支道林名支遁,他在当时思想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说,倍受玄学家的推崇,以“遁比向秀,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尚玄同也”(《世说新语·文学》注引)。佛教所谓的“色”,相当于物质的概念,但又不是全指物质现象,它有十四要素,内容包括物质现象“四大”(地、水、风、火)、人的感觉器官“五根”(眼、耳、鼻、舌、身)和感觉对象“五境”(色、声、香、味、触)。人们看到的“色”,都不是真实的“色”。“色”的本性是空的,所以说“色即为空”,空即为“色”,故名“即色”。但是“色”一经产生,就有名字,有忆念,有用,是有而非无,故又说“色复异空”。支道林的“即色宗”与道安的“本无宗”宗旨基本相同。道安通过论证“心”的本无来说明现象界的本无;支道林则以“色即为空”来说明本体界的空。但支道林承认“色”作为假象是存在的,受到向秀、郭象思想影响。“即

色宗”是从“本无宗”到“心无宗”的综合发展。“心无宗”为支愍度所创立。他的思想如:“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无心万物,万物未尝无,谓经中言空者,但于物上不起执心,故言即空,然物是有,不曾无也。”“心无宗”的主要论点有二:一是“万物未尝无”,认为有形的外物是“有”,而不是“无”,也不能使之“无”,承认和肯定了外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二是“无心于万物”,是指“心”不受外物的干扰,保持一种“豁如太虚”的心理状态,使心无杂念,故称“心无”。

6.康有为的变法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七次上书和《戊戌奏稿》里。“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康有为反复讲明的为何变法维新的道理。一方面,他指出“方今外夷交迫”,“将及腹心”,国家民族“尤在危急存亡之间”。因此,“不自强政治”就难于“保全”。另一方面,他指出“内忧”的严重:“兵弱财穷,节颓俗败”,“人心畏怯”,“奸民蓄乱”,局势危如“累卵”。康有为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同变法维新结合起来,这样使他的变法思想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康有为编撰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等书。为了打破传统儒家经学教条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他对正统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新学伪经考》里,他宣称:自西汉末以来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的儒家经典即古文经学,是刘歆为了取媚王莽而伪造的“新朝之学”即“新学”,它湮没了孔子所传的真义,因而是“伪经”,不是真经。他也运用今文学家的义理,激烈攻击正统的儒家经学教条,力图证明历代封建王朝所提倡的经学是伪经学。

康有为指出,孔子托古改制的微言大义在于《春秋》公羊三世说。他认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是历史演进的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代表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种政治制度。他试图借三世说,暗示中国必须变法维新,走资本主义立宪道路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也和其他维新派一样,以救亡图存为急务。康有为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改变政体;梁启超则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育人才”“开民智”;而为了“育人才”“开民智”,就必须废科举,兴学校,培育人才。梁启超变法理论的一个特点是直接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概念加以表述。

7.韩非的学说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中心。他强调君主必须把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缺一不可。他把法、术、势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法治理论,代表先秦法家政治思想发展的成果。韩非的法治思想非常重视赏罚,要点如下:一是信赏必罚,赏罚的唯一依据是法律。二是厚赏重罚。三是“立可为之赏”,“设可必之罚”。从这些方面进行简要评价分析即可。

8.桓谭批判谶纬迷信的主要论点:第一,桓谭认为“非天故为作也”。第二,“阴阳之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第三,提出以形体为基础的形神一元论。他说:“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新论·形神》)从以上三点作答即可。

9. 王夫之“继善成性”的观点概括为两个主要内容:第一,强调人性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人之道”有“日新之命”。第二,强调人性实现的主观条件。王夫之认为“人之道”的实现必须依靠人的主观努力,这就是“性则因乎成矣,成则因乎继矣。不成未有性,不继不能成”,这里突出强调“继”字,把它看成使人性得到实现的中间环节。

10.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把具有“兼爱”精神的人称为“仁人”,不过他的具体内容不同于孔子,区别表现在:①孔子站在周礼的立场上批判现实,墨子站在弱者、寡者、贫贱者、愚者的立场上批判现实。②孔子主张的“爱人”是依照宗法制的“亲亲”原则,墨子则主张“爱无差等”“爱无厚薄”。“爱有无差等”是儒、墨两家交锋的重要问题。从这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11.作者是向秀和郭象。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出身贫寒,是嵇康的好友,“竹林七贤”之一。后与郭象齐名,成为“中朝名士”的重要人物。所著《庄子注》曾为嵇康所读。郭象,字子玄,河南人,出身寒门。少年时代即表现出才气,善辩论。喜好《老》《庄》。以注《庄子》闻名。向秀、郭象的《庄子注》,力图以《庄子》的形式,容纳更多的儒家内容。他们对《庄子》本文中凡是排抑儒家的文句,都以儒道相融的观点进行注释,以便证明《庄子》与六经、自然与名教、儒家与道家的不可分割,借以加强儒学的地位。这样,他们就从老子学转向了对庄学的研究。

12.隋唐时期,儒学发生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儒学同佛学的结合。这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以韩愈为代表,一方面积极反佛,另一方面又受到佛学的影响。另一种类型以柳宗元为代表。他公开颂扬佛教,在学术上更能兼容百家之说。隋唐时期儒学的再一个特征,就是儒学和自然科学的互相渗透。隋唐时期具有相当高度的科学技术,也和儒家的学术传统有关。简要从这几个方面作答即可。

四、论述题

1.(1)《易传》是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产生于战国末年。它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对经而言称为传,又称《十翼》。后代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很多,也都是“易传”。与其他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相区别,“十翼”又称作《易大传》。(2).《易传》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的认识。《系辞》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无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它的内容是人类认识史上积累起来的,形式是从古老的占卦巫术承袭来的。(3).《易传》利用了春秋时期的卦象说解释万物生成问题。春秋时期的卦象说认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易传》把天地与其他六种自然物看成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乾(?)、坤(?)两卦分别代表父、母;

震(?)、坎(?)、艮(?)三个阳卦分别代表长子、次子、少子; 巽(?)、离(?)、兑(?)三个阴卦分别代表长女、次女、少女。乾、坤两卦代表的天地在万物生成中起主要作用。震、坎、艮、巽、离、兑六卦代表的雷、水、山、风、火、泽起辅助作用。(4).《易传》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把阴阳范畴看成贯穿天道、地道、人道的总规律。按照《系辞上》的说法,天下事物是变化多端的,人们很难把握;而规律是简单的,人们容易把握。(5).《易传》认为,发展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易传》又认为,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变化的根源,“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易传》还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向对立面转化。《易经》有许多相反的卦是排列在一起的,乾卦六爻的爻辞的排列都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向反面转化了。(6).《易传》的辩证法思想不同于《老子》之点是,《老子》强调柔弱,《易传》强调刚强。《乾卦·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天的运行永恒不止,君子应当效法天行的健壮的精神,自强不息。《易传》不同于《老子》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老子》主静,《易传》主动。从以上六个方面论述即可。

2.隋唐的儒学要体现变化趋势及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佛学要体现禅宗思想;道教要体现其在唐朝兴盛的原因及代表思想家,从这三方面论述三教合一思想。

3.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人性论、伦理观及“深察名号”的正名思想几个方面阐述分析。

4.从王守仁生平、思想形成的源和流,其教育思想及“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重要观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5.“齐物”思想庄子的“齐物”就是齐一万物,否认事物有质的稳定性、差异性和存在的真实性。他从两方面论证“齐物”思想:首先从事物的矛盾性作论证。庄子认为“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其次从事物发展转换的角度论证。庄子认为“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道通为一。”庄子也否定人类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所谓的“齐是非”。庄子还提出什么是“正处”“正味”“正色”的问题。庄子在论证“齐物”思想的过程中,还提出了真理标准的问题,但他只在认识主体的范围内打圈子,所以否认真理有客观标准,否认“知”与“不知”的区别。

“逍遥”思想“逍遥”思想是建立在“齐物”思想基础上的,内容是讨论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庄子把必须依赖一定条件而存在的事物叫做“有待”。庄子看到现实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庄子幻想一种不依赖任何条件的绝对自由,即所谓“无待”,追求超然物外、无所不适的逍遥人生。依照《逍遥游》的看法,要

达到超然物外的逍遥境界,必须抛弃功名利禄和自己的身体。庄子指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两种人都谈不上“逍遥”,庄子认为能够把名誉、功业和肉体一并抛弃的人,才能达到最完满的自由和幸福,达到“逍遥”的天国。

6.从黄宗羲生平及社会思想、黄宗羲对理学的批评及王夫之的思想特点与来源、王夫之对理学及佛老思想的改造及顾炎武的生平、顾炎武对理学的批评、顾炎武的治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7.《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0年~公元前122年)主编的著作,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全书从《老子》《庄子》采撷的思想最多。同时,也反复称引《诗》《易》等儒学经典,又从法家学说中采取了循名责实、以法治国、因时变法等思想,从阴阳五行学说中采取了阴阳、五行观念作为骨架构成世界图示。《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从道出发,穷究天地剖判、宇宙演化。《天文训》提出,原始的道是混沌无形状态,经历了“虚霩”“宇宙”“元气”几个发展阶段。之后,“元气”向轻阳和重浊两个方向分化形成天地,开始了有形发展过程,又形成日、月、四时、星辰、风雨雷霆、雾露霜雪、飞禽走兽。《俶真训》借用《庄子·齐物论》的命题,把“有”解释为现实存在的万物,把“无”解释为有形物体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把“未始有有无”解释为现实世界之前的时期。在说明宇宙形成过程中排除神的作用,与神学目的论对立。它用阴阳学说说明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宇宙演化看成自然发展过程。但又用“同气相感”说明天象运行与社会治乱有关,认为天象能预示人间祸福,人事能影响天象。《淮南子》的形神观比前人有明显的发展。它提出形、神、气为生命三要素的学说。认为形是生命的基础,神是生命活动的支配者,气是为生命输送能量的无形的流动体。三者具备,人才能有体力、视力、听力,才能识别黑白,分别美丑是非。形、神、气相互依赖,三种要素配合适宜则生命旺盛,一种因素失调则三者皆伤。《淮南子》的认识论是有创见的。它承认客观规律和客观真理,提倡不断积累知识技能,具体研究了认识方法,表现出较强的辩证因素和理性主义。从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角度提出,事物的性质具有多样性,任何事物都有可贵可用之处,“物无贵贱”“物无不贵”(《淮南子·齐俗训》)。在历史观方面,《淮南子》提出“事”与“道”一对范畴。“事”指每个时代的事物,包括典章制度、治国方略、伦理规范和风俗习惯。“道”指社会历史生活的规律性,它是作为宇宙总规律的“道”的一部分。

8.从朱熹的天理说、心性学说、存理灭欲思想等方面论述。

浙江7月自考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匮要略试题 课程代码:0298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便不利,如由于瘀血夹热者,可用______或______化瘀利窍泄热;脾肾两虚而夹湿者,可用______益肾健脾渗湿。 2.《金匮要略》共有______条原文,载方______首。 3.奔豚病______,______,______奔豚汤主之。 4.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用______主之。 5.热利下重者,______主之。 6.麻子仁丸除麻仁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早期诊断疮痈发生的症状为______,______。 8.《金匮》中治疗呕,渴并见的方剂有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 A.虚、冷、血瘀 B.虚、冷、积食 C.痰、瘀、结气 D.虚、冷、结气 2.《金匮要略》的全称是( )。 A.《金匮要略方论》 B.《金匮玉函要略方》 C.《金匮玉函经》 D.《伤寒杂病论》 3.“膈间支饮……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文中“虚者即愈”是指( )。 A.木防己汤中有人参,用后虚证好转 B.若为虚证用本方即愈 C.若正能胜邪,邪气虚衰即愈 D.用药后心下虚软即愈 4.水分病是指( )。 A.经前断、后病水 B.先病水、后经断 C.水阻气化不行之病 D.气不化水之病 5.下列各组原文,均出自消渴篇,哪一项可以诊断为杂病消渴( )。 A.“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B.“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C.“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D.“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6.茵陈蒿汤诸药的煎煮顺序是( )。 A.先者栀子,后纳二味 B.先者茵陈,后纳二味 C.先者大黄,后纳二味 D.三者同时煎煮 7.薏苡附子散证的病机是( )。 A.胸阳不振,寒痰闭阻 B.胸阳不振,气滞血瘀 1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金匮要略》试题(C卷)

《金匮要略》试题(C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病人脉浮在前,其病在表;脉浮在后,其病在里”,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2、表里同治适用于() A、表邪易内陷入里 B、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 C、正气虚弱,元阳颓败 D、以上都不是 3、麻黄加术汤中,麻黄配伍白术目的在于() A、加强发汗作用 B、变辛温发散为辛凉清宣 C、虽发汗而不致过汗 D、以上都不是 4、李某,男,因汗出风吹,致风湿内侵,郁而化热,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疼痛,伴咽部红肿,无汗,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治疗宜选用() A、麻黄加术汤 B、麻杏苡甘汤 C、麻杏石甘汤 D、防己黄芪汤 5、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6、周某,女,32岁。劳动汗出后即在树荫下乘凉,晚即觉左肩臂麻木不适,余正常,舌淡苔白,脉浮略紧。治宜选用() A、乌头汤 B、桂枝芍药知母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厚朴七物汤 7、陈某某,女性,42岁。患腹痛已年余,经常脐周隐痛,用热水袋温按可止,四肢酸痛,饮食无味,月经延期,色淡量少,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方选() A、温经汤 B、大建中汤 C、小建中汤 D、附子理中丸 8、虚劳脉结悸,治以() A、炙甘草汤 B、麦门冬汤 C、酸枣仁汤 D、甘麦大枣汤 9、射干麻黄汤的治法是() A、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B、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C、宣肺泻热,降逆平喘 D、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10、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功效是() A、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B、宣肺泻热,降逆平喘 C、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D、清养肺胃,止逆下气 11、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辩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以上都不是 12、车某某,男,25岁。胃脘剧痛,腹胀便秘,拒按,口苦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沉数,治宜() A、厚朴七物汤 B、大柴胡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建中汤 13、患者腹痛剧烈,甚则呕吐不止,辗转不宁,四肢不温,神倦少力,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紧,治宜() A、附子理中汤 B、附子粳米汤 C、小建中汤 D、大建中汤 14、患者于某某,女,28岁。胁腹疼痛,大便不通,畏寒肢冷,舌苔粘腻,脉紧弦。治宜() A、大建中汤 B、小建中汤 C、大黄附子汤 D、麻黄附子汤 15、陈某某,男,井下作业后,当晚即感腰部牵引疼痛,腰以下冷而沉重,大便稍干,小便混黄,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涩。方选() B、八味肾气丸B、苓桂术甘汤 C、甘姜苓术汤 D、真武汤 16、饮停胁下,谓之() A、悬饮 B、溢饮 C、支饮 D、痰饮 17、痰饮饮停心下,可选方() A、肾气丸 B、苓桂术甘汤 C、五苓散 D、甘遂半夏汤 18、甘遂半夏汤中包含有十八反的药物是() A、半夏、乌头 B、甘遂、甘草 C、半夏、甘草 D、甘遂、芍药 19、石水与下列何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A、心肾 B、肝肾 C、肺肾 D、脾肾 20、黄汗若久治不愈可转为() A、痂癞 B、历节 C、脓肿 D、周痹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54994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 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 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 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南方医科大学《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doc

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 、《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 、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 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21、《金匮要略》在明确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其杂病辨证的核心是() A、六经辨证 B、八纲辨证 C、脏腑辨证 D、卫气营血辨证 22、“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是以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23、“先表后里”的治法适用于() A、表邪易内陷入里 B、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 C、正气虚弱,元阳颓败 D、以上都不是 24、外湿最易侵犯人体的部位是() A、皮肤、经脉 B、皮肤、肌肉 C、皮肤、关节 D、肌肉、关节

最新《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D)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有1~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苓桂术甘汤证除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外,还可见() A、呕恶 B、小便不利 C、舌苔白滑 D、心悸 E、脉弦而滑 2、《金匮要略》中关于水气病的治法包括() A、发汗 B、开鬼门 C、结净腑 D、利小便 E、攻下逐水 3、患者黄疸辨证为寒湿发黄,可选下列何方治疗() A、茵陈理中汤 B、茵陈术附汤 C、茵陈四逆汤 D、茵陈蒿汤 E、栀子大黄汤 4、柏叶汤的组成中除含有柏叶外,还有() A、艾叶 B、干姜 C、赤石脂 D、马通汁 E、附子 5、用桃花汤治疗下利脓血,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加() A、肉桂 B、白芍 C、附子 D、肉豆蔻 E、黄芪 三、填空题(1分*20=20分) 1、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调之。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 3、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 脏,----------------,-----------。 4、夫男子平人,脉大为----,极虚亦为----。 5、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主之。 6、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当与--------。 7、积者,------------,------------;聚者,------------,发作有时,----------------,为可治。 8、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主之。 四、判断题(1分*10=10分) 1、抵挡汤的组成是: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金匮要略试题

金匮要略试题(81) 1.论治原则: 表里同病、当分缓急;痼疾卒病、治有先后;诸病在脏、审因论治;饮食调护、各有所忌。 2. 张仲景病因三条与陈无择的"三因学说"有何异同 张仲景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陈无择三因:人之七情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为内因;天之六淫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为外因;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创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为不内外因。 3. 具有桂枝、茯苓的方剂有哪些?各主治何病证? 茯苓、桂枝是仲景常用对药,二者配伍具有通阳利水作用。《金匮》一书中具有茯苓、桂枝的方剂:候氏黑散、苓桂草枣汤、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五苓散、桂苓五味甘草汤、防己茯苓汤、茵陈五苓散、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肾气丸。(1)候氏黑散。其功效为清肝化痰,养血祛风,主治中风夹寒之证。 (2)苓桂草枣汤。其功效为培土制水,通阳降逆,主治误汗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之证。 (3)苓桂术甘汤。其功效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主治狭义痰饮之饮停心下证。 (4)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其功效为补虚除饮,散结消坚,主

治膈间支饮服木防己汤后仍有痞坚者。 (5)五苓散。其功效为化气利水,主治饮停下焦,气化不利,水饮逆动证。 (6)桂苓五味甘草汤。其功效为敛气平冲,兼以化饮,主治服小青龙汤后发生冲气上逆之证。 (7)防己茯苓汤。其功效为通阳化气,表里分清,主治皮水阳郁证。 (8)茵陈五苓散。其功效为利湿清热退黄,主治黄疸湿重于热证。 (9)茯苓泽泻汤。其功效为健脾利水,化气散饮,主治呕吐饮阻气逆证。 (10)桂枝茯苓丸。其功效为化瘀消癥,主治宿有癥积,血瘀气滞,血不归经,下血不止证。 (11)肾气丸。其功效为补肾益阴温阳,主治肾虚而致虚劳腰痛、消渴、转胞、痰饮、脚气。 4. 谈谈张仲景对疾病的预防有哪些主要观点 张仲景对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重视人体正气,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金匮》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否,关键在于人体内的正气,外因"客气邪风",虽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却是决定人体发病的根本因素.所以《金匮》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果人体正气不虚,"不遗形体有衰",纵有"客气邪风"侵袭,"

《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传染病: 2.散发: 3.隐性感染: 4.传染源: 5.病原携带状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2.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和。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1.甲型肝炎多在发病,戊型肝炎的流行多发生于或后。 2. 临床上把急性肝炎分为型和型,以多见,约占。 3.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判定:HBsAg(+)表示存在, HBsAb(+) 提示可能。 1.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传播。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4种、丙类12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患者同住一室 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患者可交换使用物品 3.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首要措施为: A.体育锻炼 B.调节饮食 C.预防接种 D.改善居住条件 E.良好卫生习惯 4.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A.炭疽 B.鼠疫 C.流行性感冒 D.丝虫病 E.包虫病 5.下列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 A.黑热病 B.肺结核 C.霍乱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艾滋病 6.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病原体引起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传染性 D.具有流行性 E.具有季节性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A.1981年9月1日 B.1998年9月1日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精选)bz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第1次菌血症在临床表现为 A、发热 B、全身酸痛 C、食欲下降 D、咳嗽 E、无任何症状 答案:141、E 2.确诊伤寒的依据是 A、发热中毒症状,周围白细胞减低 B、大便培养阳性 C、血培养阳性 D、肥达反应“H”“O”滴度增高 E、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答案:132、C 3.伤寒暴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蚊子密度过高 B、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C、水源污染 D、苍蝇密度过高 E、蟑螂密度过高 答案:144、C 4.伤寒慢性带菌者哪个器官隐藏的细菌最多 A、肝 B、胆 C、脾 D、肾 E、肠道淋巴结 答案:145、B 5.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少尿5天,近日无尿,晨起活动后,右腹及腰部剧痛,医师高度怀疑可能肾破裂。以下哪项检查不合适

A、肾盂造影 B、肾B超 C、肾CT D、局部穿刺 E、测血浆 答案:2、A 6.辐射消毒法不包括 A、紫外线 B、红外线 C、高能电子束 D、β射线 E、γ射线 答案:120、D 7.男,22岁。发热20天,伴乏力、腹胀、食欲减退,1天前开始解少量血便。肝脏右肋下1cm,脾脏左肋下1cm;血常规:WBC3、6×10↑9/L,Hb92g/L,肥达反应“O”1∶160,“H”1∶160,ALT86U/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钩端螺旋体病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29、B 8.对HIV可起激活作用的是 答案:4、A 5~6题 A、戊烷脒 B、更昔洛韦 C、氟康唑 D、青霉素 E、AZT联合干扰素 9.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 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1.<<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 ( E)。 A 卫气营血辨证 B 经络辨证 C 六经辨证 D 三焦辨证 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和的辨证 2. 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是指:( E)。 A 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B 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 C 以得甲子,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 D 未得甲子,天未温和 E 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治宜:(B )。 A 白术附子汤 B 桂枝附子汤

C 甘草附子汤 D 防己黄芪汤 E 麻杏苡甘汤 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该文中“小便反少”的病机(D )。 A 风寒犯肺,肺失通调,津液不布 B 寒邪盛,寒性收引,气不布津 C 无汗邪不外达,气上冲胸,津液随之上行而不下降 D 在里之津液已伤 E 邪闭三焦,津不四布 5百合病的病理“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 B)。 A 先天之本肾脏 B 主血脉的心脏 C 朝百脉的肺脏 D 心肺两脏 E 血脉的原动力宗气 6.百合知母汤所治百合病是:( B )。 A 病形如处者 B 发汗后者 C 下之后者 D 吐之后者 E 变发热者

7.据《金匮要略》原文,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病何证?( D)。 A 前阴腐蚀 B 后阴蚀烂 C 眼部化脓 D 咽喉腐蚀 E 面部变色 8.鳖甲煎丸的作用主要以:( A)。 A 驱邪为主 B 扶正为主 C 截疟为主 D 杀虫为主 E 调和寒热为主 9.寒湿历节的主方是: ( C)。 A 桂枝芍药知母汤 B 麻黄加术汤 C 乌头汤 D 大乌头煎 E 麻杏苡甘汤 10.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选用何方治疗?( D )。 A 风引汤 B 头风摩散方

10护本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1.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艾滋病毒侵犯和损伤了人体的 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C.单核一巨噬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B.人工授精 C.输血传播 D.血制品传播 E.母婴垂直传播 3.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B.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C.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D.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E.疱疹性直肠炎 4.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治疗和隔离病人 B.治疗和隔离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D.对高危人群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E.对接触者采用人工被动免疫 5.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 E.虫媒隔离 6.肠出血是下列哪种传染病的常见并发症: A.细菌性痢疾 B.流行性出血热 D.日本血吸虫病 E.艾滋病 7.严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8.流行性出血热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时,不宜用 A.冰帽 B.冰枕 C.大血管处置冰袋 E.温水擦浴 9.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错误的一项是 B.低血压休克期应遵医嘱快速适量输入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纠正休克 C.少尿期应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D.多尿期应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的电解质,补液以口服为主 E.恢复期应告知病人症状消失后还应休息1~3月

10.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潜伏性感染者 D.急性感染期病人 E.艾滋病期病人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受感染的动物 E.羊 12.乙脑的传播方式是 A.食物和饮水 B.空气 D.苍蝇、蟑螂 E.猪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乙脑的流行季节是 A.1~3月 B.4~6月 C.6~8月~9月 E.8~10月 14.乙脑传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显性感染 15.有助于乙脑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白细胞增高 B.IgM D.病毒分离 E.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 16.乙脑病人的抢救重点是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C.高热、惊厥、意识障碍 D.高热、昏迷、呼吸衰竭 E.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17.乙脑病人高热伴惊厥的护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及时测体温,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B.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及时吸痰,给氧 C.密切观察惊厥发作先兆,备好脱水剂、镇静剂等 E.惊厥发作时注意防止窒息和外伤 18.乙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高热 B.惊厥 D.循环衰竭 E.昏迷 19.在我国流行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主要是 B.Ⅱ型和Ⅲ型 C.Ⅲ型和Ⅳ型 D. Ⅳ型和Ⅴ型 E.Ⅴ型和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一、? 选择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在《金匮要略》的作者是: A.林亿 B.王叔和 C.张仲景 D.华佗 2、在《金匮要略》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 A.温散寒邪 B.回阳救逆 C.峻逐阴邪 D.温中止痛 3、《《金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五脏元真不足 B.客气邪风侵袭 C. 七情房劳 D.虫兽灾害 4、《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 A.制约 B.伤害 C.相侮 D.相乘 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 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乌梅 B.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 C.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D.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 6、血痹的典型症状是: A.肌肤麻痹 B.身体沉重 C. 关节疼痛 D.肢体不遂 7、大承气汤主治哪种腹满: A.胀重于积 B.积重于胀 C.胀积并重 D.胀满并见 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大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 A.汗之不彻 B.汗多伤阴 C.汗后受寒 D.风去湿存 9、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 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 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 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 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 10、依据《金匮》原文,“中风,邪入于经”: A.肌肤不仁 B.肢体重滞 C.角弓反张 D.舌即难言, 口吐涎

11、风湿历节的主方是: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麻黄加术汤 C.乌头汤 D.侯氏黑散 12、“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是: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13、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共同的病机是: A.气血亏虚 B.心脾两虚 C.气阴两虚 D.阴阳两虚 14、“缓中补虚”从方药功用看应是哪种含义: A.祛邪 B.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C.扶正祛邪并重 D.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15、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那个症状: A.咳嗽 B.吐涎沫 C.头眩 D.不渴 16、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用何方主之: A.射干麻黄汤 B.皂荚丸 C.越婢汤 D.厚朴麻黄汤 17、治疗肾着病可用: A、甘草干姜汤 B、苓桂术甘汤 C、甘姜苓术汤 D、肾气丸 18、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 A.大乌头煎 B.大黄附子汤 C.麻黄附子汤 D.乌头赤石脂 丸 19、下列方证中没有表证的是: A.附子粳米汤证 B.厚朴七物汤证 C.乌头桂枝汤证 D.麻黄附子汤 证 20、寒疝属于血虚者,治用: A.大乌头煎 B.当归四逆汤 C.乌头桂枝汤 D.当归生姜羊肉汤 21、外寒内饮挟热的咳喘宜选用: A.小青龙汤 B.小青龙加石膏汤 C.大青龙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用: A、桂枝加黄芪汤 B、越婢汤 C、防己茯苓汤 D、防己黄芪汤 23、“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以何方主之: A.木防己汤 B.小青龙汤 C.苓桂术甘汤 D.甘遂半夏汤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导语: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染病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

传染病护理试题与答案

传染病病人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 .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 D ?有季节性巳有 感染免疫 (2)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 甲类1种、乙类23 种、丙类11种 B. 甲类2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C. 甲类3种、乙类28 种、丙类9种 D. 甲类3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E. 甲类 2种、乙类22 种、丙类11种 (3) .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B. 工作人员密 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 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疫苗 预防接种 D.切断传播途径 E.接触者预防服药 (5)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有助于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E.推测预后 (6) .传染病在发病前岀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 潜伏期 B.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A. 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 (8)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 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 (9) .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 施 E. 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 .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流行 B. 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流行 E.以上都不是 (1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 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 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 .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 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 6h内,农村12h内 B.甲类传染 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 12h以内 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 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