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传递美好散文

用艺术传递美好散文
用艺术传递美好散文

用艺术传递美好散文

【篇一:用艺术传递美好散文】

散文文体与艺术性散文

就文字表现特征而言,总体上的中国散文大致可以分为古代散文、

现代散文和当代散文。古代散文是文言文形态,现代散文是革新了

文言文的白话文形态,而当代散文则是比白话文更切近现实生活的

语言形态。我想讨论的是当代散文形态中,散文作者如何把握自己

的创作,如何在艺术性散文的创作中提升自己,用真正艺术性散文

反映生活、抒写情感。

艺术性散文强调散文应当具有文学性品质,是从宽泛的散文概念中

独立出来的纯粹记叙性、抒情性散文体式。这一概念注重营造美丽

的意境,浓重地抒发情感,从文字运用到篇章结构,要有艺术性品质,有愉悦的美感。这种体式散文的美感,就是情境之美、情感之

美和文字之美。艺术性散文,或叙事绘景,或抒情言志,或兼而有之,是带着作者的个性特征,以优美的文笔表达真情实感,激发读

者的联想,触发读者心灵与情感的审美契机和审美境界,往往意在

言外,或言在象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表情达意和描画形象“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艺术性散文有如自然界的百花,色彩斑斓,异彩纷呈,万千气象,风格多样,比如诗性美、意境美、朴素美、蕴藉美、雄健美、温婉美等等。

时下,在散文繁荣的阵势中,有一种值得廓清的概念上的“乱象”状态,就是某些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标为“散文”的大量文章,艺术与

非艺术的界限含混,那种浅表性的、少有或者没有艺术含量,少有

或者没有艺术性审美语境的低水准文字篇章,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似乎只要有动笔能力,就可以写作、发表散文。这种现象,实质上

是一种掩盖,一种遮蔽,掩盖了对散文艺术品质的考量,遮蔽了“散文”与“文章”的区分。原本的散文,指的是含有创造性活力、审美性

艺术、个性化体验的文学文本,就是艺术性散文。一般的“文章”不

能等同于艺术性散文,“文章”是非艺术性的记叙文本,“艺术性散文”当然是艺术性的记叙表情文本,散文和文章本质上是两码事。

散文是艺术品,需要用真挚的感情、顺畅的韵致、美好的语言、恰

当的结构去抒写心声、抒发情感,以此来打动人、滋润人。我创作

散文作品,力求通过优美的文字、精致的结构,传达一种情感与情

思的审美,力争形成的文字篇章是本位意义上的文学,而不是一般

意义上的文章。事实上读者阅读这样的散文作品,有如饮啜清冽的

甘泉,呼吸清鲜的空气,感受到的是心灵与情思的审美熏陶,引动

的是值得品味的审美愉悦。从语句、段落、结构上说,创作一篇散

文必须精雕细刻,反复锤炼,最后定型的篇章体式,应当像雕刻家

完成的一件玉雕,精粹而精致,洁净而洗炼,不显芜杂,没有枝蔓。散文品性与审美意象的独特性

散文既然不同于一般的文章,是文学的、艺术的,那么它有哪些艺

术品性呢?首先,审美意象的独特性,是艺术性散文的显著特征之一。

先读一读几段文学性散文的文字: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这片散文里,对鲁迅的描写:“鲁迅先

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

鲁迅先生笑得连卷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

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清楚地,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阿累的散文《一面》,写“我”——一位汽车售票员,在书店里看到

渴望已久的鲁迅先生的译著,但他囊中羞涩,没有钱买。售票员“向

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

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他的面孔是黄里

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

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

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他就是鲁迅。鲁迅以慈祥的目光、亲切的问话、默默的点头奖励似

的微笑,给售票员送了一本他渴望读到的鲁迅先生的这本译著。

举例这两段文字,不是要讨论怎样写人物的肖像,怎样写场景的物象。这里要阐述的是,艺术性散文创作中,作者怎样抓取生活中的

审美意象,怎样使自己的作品不同于一般、不同于他人。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生活素材中,散文作者在自己的散文作品中要写出意象的

独特性来。

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事物的细微处都会存在一些未被认

识过的东西,对于作家来说就要善于去发现它挖掘它。”莫泊桑所说

的“未被发现的东西”、“未被认识过的东西”,你发现了、认识了、

挖掘了,经过一个创作的过程,最后形成一篇定型的成熟的文学作

品了,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有了独特的价值,这种独特价值中的文学

意象自然就是独特的。就散文创作而言,体悟莫泊桑这句断言的内涵,我以为这里有这样几个要素值得我们去领会:一是观察事物要

善于发现;二是发现独特处之后要善于挖掘,挖掘就是提炼升华;

三是对于发现的提炼升华,要体现在你的文字篇章形成中,包括意

象的准确把握和文字篇章的准确表达。

根据这样的理性认识,这里对以上两段文字简略地作一分析。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阿累的《一面》都是描写鲁迅的形象和

动作的,但是可以明显看出,两位作家有各自不同的“发现”——我

所说的“发现”,是指两位作家对鲁迅形象、动作特征的观察细致,

以及细致观察中对鲁迅形象、动作独特性的先在意识上的把握和后

在文句上的独特表达。品读这两段文字,我们感到是形象的、新颖的,文字不是平淡的,而是有灵气的,一读再读,还是觉得有味道,有嚼头。为什么?就是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发现”,作者的表达

是独特的,这样的笔墨是艺术的、文学的。做一个假设:要是你写

一个人的笑、一个人的某种动作,你会怎样写?我们常常看到,一

些作者笔下的某个人的笑或动作,往往是笼统的、一般化的,不会

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那是因为,那种笼统的笔墨是“文章式”的,

而不是“文学式”的。“文章式”与“文学式”的区别其实很简单,就是

笔墨里有没有细节。“鲁迅先生笑得连卷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

咳嗽起来。”“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这就是细节。“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

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也是细节,细节中又有恰切的比喻。分析细节,我要述明的

归结点就是,细节、意象必须要追求独特性,选取、挖掘、提炼、

升华细节、意象,必须力求避免与他人雷同,力求是作者自己的“这

一个”。

许多作者往往觉得“文学性”很深奥、很复杂、很难把握。其实,善

于发现细节、抓住细节、表现细节,那就是文学性的一种;善于选

取独特的意象,善于在独特的意象中融入自己独有的感悟,并且用

相应的、得体的文字予以表达,那也是赋予作品艺术性的一种把握

能力,一种创作功底。

心灵素养与情感渗透

散文表达情思,要在审美意象中渗透进作者的某种情感,这是关乎

作品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果把意象比作骨架,那么

情感就是丰满骨架的血肉。有了骨架,有了血肉,作品才能成“体”;而思想意蕴则可以视作这个“体”的灵魂。

可以用例证来说明。

先品味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

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描写黄四娘

家院子里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黄四娘家的院

里栽植的花枝非常繁茂,连院中的小路都被花枝遮住了。繁密的花

朵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不时有上下飞舞的蝴蝶在花朵

间流连,还有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恰恰恰地鸣叫。

院子里种花,春天里花朵开放,这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但黄四娘家

却特别,特别在“花满蹊”,那种“满”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引得蝴

蝶翩翩飞舞,黄莺落进花丛。这就是不同于一般人家的特别景象了。这让诗人受到触动,诗人敏感地抓取这一审美意象,把触动化而为诗。

引用这个例子,我想阐述的关键词是“情感”二字。杜甫在他的审美

意象中,渗透进了什么情感呢?诗人并没有明说,只是把情感暗暗

地化进,或者说,是藏进他的审美意象中。“花满蹊”的院子里千万

朵盛开的花儿把枝条都压低了,极言花之繁、花之盛,展现的是春

光的美好,流露的是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之情。蝴蝶采花本是一

种自然本能,而这里的蝴蝶是“流连”,是“戏”,是’舞”;黄莺喜欢在

花叶间觅食,也是一种本能,而这里的黄莺是“自在”地、“动态娇美”地在花丛中飞动、鸣叫,诗人对蝴蝶和黄莺本能的动态,赋予了人

的欢愉和动作,在拟人化的修辞语句中,透露的其实是诗人的愉悦

感情。

这就是文学的思维,文学的笔法。诗人赞颂美好春光,表达愉悦感情,并不直说“春天多好啊,我赞美春天”、“满院的花儿多么令人喜欢,我心里真是非常愉悦啊”,而是把赞美隐含在繁密花朵景象的描

绘中,把愉悦隐藏在对蝴蝶形态和黄莺鸣声的表现中,情感不是直

白说出,而是暗含在意象里面。诗人内心的情感动力源,就是对繁花、对春天的喜爱、喜悦,因为喜爱、喜悦而生发的愉悦之情。如

果没有这个情感的动力源,就不会生出写这首诗的欲望。我们可以

想象一下,一般的人看到黄四娘家院子里的花,可能会感叹:呀,

那么多的花真是好看啊,还有那么多的蝴蝶,还有黄莺好听的叫声!

也许他还会对小孩子说:快来抓蝴蝶啊、快来逮黄鹂啊什么的。如

果是这样,虽然是一种表示喜欢、表示高兴的感叹,但这样的感叹

是概念的、抽象的,没有形象性的鲜活感,没有艺术化的滋润感。

这是不事写作的人的表现了,他没有文学表达的意识、素养,不是

要把喜欢、高兴的感觉化成一篇文学性作品,仅仅是一般的看看玩玩、一般的直口夸夸而已。而作为诗人的杜甫,他有浓厚的诗意表

达意识,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诗意表达素养,所以他才能写出这首优

美的诗作来。这里面的动力源就是文学意识基础上的诗意情感。没

有诗意情感就没有诗意表达。所以说,诗意情感是文学表达的动力源,是出手文学作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我们谈的是散文,这个例子却是一首诗。这不矛盾,从根本上说,

诗和散文都属于文学,文学的情感因素是共通的。情感,或者称之

为激情,是文学作品成功的先决因素之一,诗歌、散文尤其如此。

作者怀有浓郁的情感,浓郁的激情,进而把这种情感、激情化为一

篇作品的时候,一般来说形式有三:一是把情感、激情化为直观的、可视可感的、具有某种氛围的画面、场景、人物、细节,一是感受

式地直接表述、直抒胸臆,另一种是二者兼而有之。某种题材、某

种情感用那种形式表现,取决于题材、情感的具体情况,同时与作

者的思维心理、思维方式有绝大关系。《江畔独步寻花》是把情感

化为意象,情感渗透在意象之中。

选取意象、营造意象,理性上比较容易理解,具体作品的创作实际

上很艰难。作者要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感情,关键是在了解、熟悉、

感受、体悟某种生活的时候,必须要有“情感深入”。这里,我引用

著名散文研究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曾绍义关于“情感深入”的一段论述:

人们常说散文是抒情艺术,但感情是来自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

并不完全为“主观”所主宰,单凭生理情感,或曰“生活情感”,是无

法写出深刻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的,尽管情感始终是创作的动力;

只有经过理智引导和净化的情感才有写进作品的价值——这种情感

亦称“艺术情感”。艺术情感的核心是评价情感,是作家对客观事物“体验”即认识程度的最高水平。这样,从生活情感到艺术情感,再

到评价情感,便是一个情感不断深入而得到升华的过程。……感情

深入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高质量的,即“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

的感情”。有些散文之所以缺少感染人、启迪人的力度,以至流于苍

白和庸俗,其根本原因便是作者没有通过“感情深入”,并将由此产

生的激人奋进的高尚感情融入作品……

这段论述对于情感在创作中的意义说得很到位。“情感深入”是对写

作者创作作品的一条基本素质、素养的要求,作者必须要有强烈的

社会意识、生活意识,或者说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生活责任感,

要有高格的心灵境界,有高尚的人生情操、生活情操和生活热情,

还要有认识生活、判断生活、把握生活的能力。具备了这些基本的

素质素养,才能更好的“情感深入”,以此激发创作热情,写出有心

灵分量、思想分量的作品来。如果对社会、对生活缺乏责任、缺乏

热情,甚至没有责任感、没有热情的关爱,即使你写出一些文字来,那也是个人化狭小心地的反映,与社会、与生活没有共鸣。要关注

社会、关注生活,情感里有燃烧,生发的文字、创作的作品才会有

热度、有光焰。这就是作者的心灵素养和情感渗透与成功散文创作

的密切关系。

散文语言的个性化审美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说法强调散文创作中的语言运用和作品的

语言质地,很有道理。你的情思,你的意象,你的感受,你的体悟,最后都要归结到语言的表达上,语言表达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作品品质的高下。要说透语言的表达问题,当然需要写一篇大文章,甚至可以写一本书。我只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谈谈散文创

作中语言的个性化审美。

关于散文语言的个性化审美,我在一本散文集的自序中有这样的叙述:“我追求溶解在一篇散文中的意味,是社会性、公众性内蕴的情

思张力;包孕这种情思张力的文字,要避免通用化。独到、深刻的

情思内涵,那种意蕴和文字的得体结合,颇见思想与文字的功力,

非有相当的修炼难以为之。每个作家的语言品性都是独具的,所谓

创作的‘创’字,我以为同时包涵独具的语言品质。无论何样风格的语言,简约,精当,有活力,富张力,则是基准。古人的优秀散文篇章,锤打锻造的精简追求形成的严谨的文字品质,在数千年岁月磨

砺中,艺术的光华灼灼生辉,字少、语简,篇幅短、意味丰的历练

工夫显而易见。散文作品应当是一个生命力的存在,生命力的表现

是在往后的岁月中,仍然值得追读追赏。如果被时光流刷得不见踪影,何必要意如昙花?”这段叙述是我在散文创作中运用语言的自我

要求,也是我运用语言体会的概括性总结。

还是通过例证来说明。

有时候,雨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感,简单而安静地落下,雨划过那

座高山,穿过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拍打着土地、树木、房屋……然

而在这雨中,却又总使人感到惬意,不由地便忧郁起来!

这篇散文是不成功的。主要毛病有二:一是内容上的小感觉、小情绪,是所谓“小资型”散文;二是一些字、词、句意思含混,表意粗率,概念不清,累赘啰嗦,更谈不上美感。剖析如下:

“有时候,雨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感,”——“雨”有毛毛雨、细雨、

小雨、大雨、淫雨、暴雨、雷雨之分,看全文,知道作者这里所写

的雨,是细雨、小雨,或者是毛毛雨。但是,作者仅仅用了一个意

思笼统的“雨”字,尽管前有“有时候”的情况限制,意思还是笼统的。“简单而安静地落下,雨划过那座高山,穿过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拍

打着土地、树木、房屋……”——雨是“安静”地落下,还说得通,而“简单”地落下,就语意不清,不好捉摸。“划过”、“穿过”、“拍打”

几个动词所含的意思,与作者所写的雨况自相矛盾。既然是小雨、

细雨,那该是“笼罩着”高山、天空、大地、树木、房屋,这几个动

词的运用,就与作者所写的雨况不相符合,是概念、逻辑上的毛病。“划过那座高山”一语之前,又多了一个“雨”字,累赘,多余。“不由地”应该是“不由得”,作者分不清“的、地、得”的用法。

“然而在这雨中,却又总使人感到惬意,不由地便忧郁起来!”——

这一句与前两句并没有转折的意思,作者却用了一个“然而”、“却”,是行文逻辑不清,“然而”、“却”亦多余、累赘。这雨既然“使人感到

惬意”,怎么又“不由地便忧郁起来”(又是一个“不由地”)?“惬意”

与“忧郁”语义相悖。

这段文字的字义、词义、语义非常粗糙,像发酵不均匀的馍馍,吃

起来疙里疙瘩。只看开头一段,就可知下面的语义状况。这类语句

夹生的不成熟的散文,在时下的网络专栏、报纸副刊,甚至某些印

刷精致的杂志中,常有所见,我所接触到的一些散文爱好者写的文

字也常见这类毛病。

散文的语言要有美感,概念清晰准确、文字通顺畅达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在这个的基本的要求上还不过关,那何谈散文创作?那种看起

来是散文文体,读起来却有许多夹生不熟、似是而非的字、词、句,那就更与个性化的审美表达相去甚远。从审美要求层次上来说,散

文语言的审美表达大致有三种形式,即直接的抒情语言、叙事中的

抒情语言、写景写物中抒情语言。

直接的抒情和语言

直接的抒情语言是在特殊语境中的语言表达形式。特殊语境就是某

篇作品内容的具体情境。特殊语境会激发作者生发出切合这种语境

的语言来,这种语言是带着情感的直接表白、直接倾吐。比如,陶

思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只引三个小段):

爸,我在给您写信。

人们一定会奇怪:“你的爸爸不是早就离开人间了吗?”是的,早在

九年前,您就化成灰烬了,可是对我来说,您却从来没有死。我绝

不相信像您这样的人会死!您只是躯体离开了我们,您的精神却一

直紧紧地结合在我的生命中。您过去常说我们是相依为命的父女,

现在我们依然如此。爸爸呀!你我虽然隔着两个世界,永无再见面

的那一天,但我却铭心刻骨,昼夜思念,与您从未有片刻分离……

一个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战斗了四十多年的老共产党员,就这

样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夺去了生命。那时,像您这样的老

革命,被他们害得家破人亡的不知有多少啊!这些用血和泪写成的

事实,就是林彪、“四人帮”所谓的“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政治内容。爸,今天可以告慰您的是:这些淋漓的鲜血已经提醒人们,永

远记住这些奇耻大恨,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了。

三个小段就是作者运用直接的抒情语言,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对政

治迫害的痛恨。

运用直接的抒情语言,必须忌讳使用那种讲话式、文件式、社论式、口号式语言。因为散文属于文学,而不属于文章,属于诗学,而不

属于理论,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情感倾诉,不是高头讲章。直接的抒情语言,是作者自己心灵情感土壤里萌发生长的,别

处没有的,活灵灵的有生气、有生命、有升华、有哲理的语言。

直接的抒情语言是特殊语境中的语意表达。所谓特殊语境,就是那

种不便或难以用形象显示的语意。直接抒情语言必须来得自然,不

能过于铺排;对意旨的表达是点到为止,不是完全说出;要带着心

灵的震颤,带着特殊语境的内涵色彩。直接抒情的语言要有亮色、

有光彩,而不是那种概念式的、没有生气的语言。所以,我在这里

用的是“必须忌讳”这个字眼。

叙事中的抒情和语言

在医院的所有努力是积极的,然而徒劳,中弹两分钟后,拉宾倒在

汽车里,他确实死了。……我亲爱的丈夫,你躺在那里,身上盖着

单子,脸露在外面。我最后一次吻你,你这么,这么苍白,这么冰

冷。至少我能够最后吻你一次。我和你吻别,可你却到了另一个世界——你不知道我们对你做了些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被谋杀了——你不知道,永远也不知道——而我们呢?我们也不知道对你这样做的全部意义——为什么把你从我们这里带走……人们催促我们离开医院,把你丢下回家,回两个小时前我们一起离开的那个家,像每个星期六夜晚一样,这次我们是去参加一个精彩的集会,你在哪里如此地激动,如此地快乐。

在叙事中写情,情不是生硬地与事相嵌,而是要从所叙之事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叙事与抒情糅于一体的前提,是作者对所叙之事怀有浓烈的情怀,或爱或恨,或悲或痛,或愤或怨,或沉或郁,作者首先要情在事中,情动于衷,这样才能从“事”和“情”中发挥出与“事”、与“情”相协相符的语言来。

写景写物中的抒情和语言

写景写物中的抒情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情思溶于某种意象之中,一种是托景、托物抒情。两种情形对语言大致有同样的要求,就是景与物的寓意都是含蓄的、富有感情色彩的。

情思溶于某种意象之中:

再看看陈忠实在散文《原下的日子》第四节里,是怎样抒发情感,其情感语言是怎样把握的:

夜幕迟迟降不下来。……夜里依然有不泯的天光,也许是繁密的星星散发的。白鹿原刀裁一样的平顶的轮廓,恰如一张简洁到只有深墨和淡墨的木刻画。……有细月或圆月的夜晚,那景象就迷人了。我坐在躺椅上,看圆圆的月亮浮到东原头上,然后渐渐升高,平静地一步一步向我面前移来,幻如一个轻摇莲步的仙女,再一步一步向原坡的西部挪步,直到消失在西边的屋脊背后。

……

我在读到一本《历代诗人咏灞桥》的诗集时,大为惊讶,除了人皆共知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所指的灞桥、灞河这条水,白鹿(或灞陵)这道原,竟有数以百计的诗圣诗王诗魁都留了绝唱和独唱。宠辱忧欢不到情,

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

白鹿原头信马行。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诸多以此原和原下的灞水为题的诗作中的一首,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

白诗人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闹得腻了,倒胃口了,想呕吐了,却终于说不出口呕不出喉,或许是不屑于说或吐,干脆

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

还有什么龌龊能淹没能污脏这个以白鹿命名的原呢?断定不会有。

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自己烧水沏茶。把夫人在城里擀好

切碎的面条煮熟。夏日一把躺椅冬天一抱火炉。傍晚到灞河沙滩或

原坡草地去散步。一觉睡到自来醒。当然,每有一个短篇小说或一

篇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正是原下这两年的日子,是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

说优劣。

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进入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原下的日子》写的是作者从西安回到白鹿原下祖居的老屋生活的

种种感受,种种感受里都氤氲着浓浓的情感抒发。这里引用的是原

文第四节抒情文字的一部分。作者在夜晚坐在老屋院子里读一本

《历代诗人咏灞桥》的诗集,里面有白居易的一首七绝。引出白居

易的这首七绝,作者接着写出的四小段文字,就是融进这一节的内

心情感的表达,实则是借白居易厌烦长安官场的蝇营狗苟而写自己

的某种心境。

作者在这里抒发自己的某种心境,是一种曲笔语言。他先说“白诗人

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闹得腻了,倒胃口了,想呕

吐了,却终于说不出口呕不出喉,或许是不屑于说或吐,干脆骑马

到白鹿原头逛去。”接下来又单列一段,仅仅只有一句:“还有什么

龌龊能淹没能污脏这个以白鹿命名的原呢?断定不会有。”我以为,

写白居易对长安官场的龌龊烦了、腻了、倒胃口了、想呕吐了,而“终于说不出口呕不出喉,或许是不屑于说或吐,干脆骑马到白鹿原

头逛去”,是曲折地含蓄地隐含了自己的某种心绪、某种情感。单列

一段的那一句,看似紧接上文针对白居易而言,但何尝不是作者自

己由此引发的感慨?单列一段的这句之后,作者写自己“进入我生命

运动的最佳气场”的种种生活、写作情形,更是从某种心绪、某种情

感中超脱出来的另外一种心绪、另外一种情感的表白。所以说,作

者是借白居易,吐露、抒发自己从西安城回到白鹿原的某种感受、

某种心态,隐含了一种字面上没有的非常有力的批判之情。

再看这篇作品的第一节里,作者叙述了回到老屋小院之后,有这样

三个语句:“我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了什么又为了什么重新

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

个词儿叫龌龊。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儿的不尽的内蕴。”在这篇作品的第一、第四节里,都有一个“龌龊”的词语相映照,第一节这三个语句里交待他“重新回来”,又有“为了什么又为了什么”的重复。仔细咀嚼、体味作者的用词和一、四节的前后照应,作者

的情感和情感里批判味道的言外之意,就不难捕捉。

城市生活、城市人际、城市官场里的某种龌龊,或者说某种“假丑恶”,的确令人厌恶、令人反感,但在这篇散文里作者并不直接点破,对那些说不出口、吐不出喉的龌龊的批判,是用巧妙的艺术性的语

言来表达的。批判性的文字往往在杂文里多见,而艺术性散文表达

批判性的内容和情感,难度很大,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语

言技巧,则莫能为之。

托景、托物抒情:

托景、托物抒情是诗歌、散文很常见的、人们熟悉的一种表达寓意

的写作方法,无论古代散文,无论现当代散文都有广泛运用。譬如,大家熟悉的古代散文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小石潭凄神寒

骨的寂寥,表达孤寂悲凉的心境;元结的《右溪记》写“徘徊溪上”

的所见所感,表达“无人赏爱”的失意情思,等等。现当代散文中这

类作品就更多,试举几例:

一篇是《春生于柳》(作者王忠范,发表于2012年3月24日《人

民日报》),这样在描述春天的柳树中抒发情感:“当山与河的角落里,残雪依然、寒意料峭,那些不声不响的柳,摇曳温馨最先报春了。柳的枝条渐变青柔,并悄悄生出北方人叫“毛毛狗”的鹅黄幼芽,精灵般小巧玲珑,煞是好看。那青,很淡,淡得纯朴安然;那柔,

很静,静得悄无声息;那黄,很浅,浅得娇嫩新鲜。有几缕风蓦地

吹过,溅起柳的声音,如微笑,似交谈,像轻叹,若吟咏,美妙至极。……柳林柳丛里外,繁枝闹暖,芽叶暗香,虫鸟悠韵,好不爽

心悦目。徜徉其间,恰似携春而行,自己也不知不觉地灿烂起来,

随之久久不肯离去,只想把春天留在苍老的生命里。”这篇散文写寒

意料峭中柳树枝条的变青、生出精灵般的幼芽,是摇曳温馨的最先

报春,抒发苍老生命里灿烂心境的感受。它的语言精准,描写精细,是清新的、独有的,不与许多写春天、写柳枝的作品相雷同。作者

在描写柳枝、幼芽的景象中表达自己的心境,不是直白地把话说尽,而是巧妙地、艺术地渗透其中。

再如西安作家和谷的千字散文《最后的驴》(发表于2012年7月

25日人民日报),这样在写驴中抒情:“别说城里的孩子没见过牛马

驴骡,如今连老家乡下的孩子也稀奇于农耕时代的这些英雄的物种了。我在回归田园的生活中,收拢了被遗弃在老庄基破窑里的农具,有石槽、碾盘、碌碡、驳架、尖杈、弯钩、轭头、拥脖、夹板、笼嘴、罩笼、鞍子、鞭子等等,留取一点陈旧的记忆,收藏一点走得

还不远的乡村风物的遗存。与它们配套的活物,却一去不复返了。

它们曾经陪伴我们的祖辈,那些勤劳、善良、美丽而有韧性的庄稼人,度过那么多欢乐而悲怆的岁月,而在我们这一辈人身上却化蛹

为蝶,告别了那个漫长的人畜为伍的时代。透过这些保留着人与畜

体温的旧物件,可以揣摸到先人的叮嘱,关于耕读传家,关于种瓜

得瓜、种豆得豆,关于家和万事兴等等庄稼人的生存哲学和道德理想。”这个段落写时下农村很少见驴的现实,写作者收拢包括驴用农

具等乡村遗存的情况,落脚点是表达对传统农耕、对时代变迁的某

种感慨。写事也写物,着重写物的语言富有农村生活的质感,由此

引出的感慨让人生出历史的沧桑感。

(原载《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篇二:用艺术传递美好散文】

艺术,这个优雅的名词,它在汉字当中具有独特的魅力。艺术,就

像夜空里那一颗颗最闪亮的星星,璀璨夺目,熠熠生辉;艺术,就

像黄山云端上的奇松怪石,千姿百态,奇形怪状;艺术,就像海边

沙滩上的贝壳,五光十色,光彩照人。

艺术,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文字就是一门艺术。文字的艺术在悠

久的历史长河中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它随着时代背景不断的演变,它蜕变一层又一层的外衣,展示着美妙绝伦的身姿,演绎了一场又

一场的风华绝代,它扶植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将相,它蕴育了一辈

又一辈的文人墨客。它久经不衰,延续至今,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

壮丽诗篇和千古绝唱。

文字的艺术至今都与我们形影不离,它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交通枢纽,它是文化、媒体和书籍的承载体,它更是艺人的灵魂和梦想。当我

们孤苦凄凉的时候,我们可以借用文字的千军万马修筑一座温暖的

城堡,那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当我们心灰意冷,失魂落魄的时候,我们可以借用它宽大而又热情的双手来抚慰我们

疲惫的身心;当我们站在的高处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笔尖

流转的同时,记载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时光和辉煌的成就。

文字,它可以记载人间一幕幕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它可以记载

一场场风花雪月的盛宴。总之,文字的艺术是人类无法舍弃的知心

好友。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文字只是艺术的冰山一角。仔细想想,其实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生活就是一本哲学的书,看似简单,实则难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读懂生活的全部,又有多少人

能诠释生活的内涵,又有多少人能参悟生活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能

在繁杂的生活中从容不迫。生活需要我们,需要我们在滚滚红尘中

历经磨难,当我们历练过后,受伤之后,才能亦趋的走向成熟,才

能更好的拥抱明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这是生活赋予我们的使命,这是艺术应有的特性。

艺术,它是实在而又抽象的,它可摸,可见,可听,可闻,它好比

一股幽幽的清香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艺术,它是广博而又

精深的,诸如做人、交际、口才、音乐、书画、舞蹈、影视等等,

这些都是艺术的缩影,折射出艺术的光芒。

每个人对艺术都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在他心目中都有他自己的艺术。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就连一个微不足道的也能擦亮艺术的火花。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总不忘拿起那支伴我走南闯北

的钢笔,喜欢笔记在纸上莎莎的感觉,喜欢笔尖在纸上随意驰骋的

那份洒脱,它可以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也可以激活我对创作的灵感!

闲暇之余,我喜欢寄情于文字,细细的品读,淡淡的回味,以文字

作伴,我可以抒发,我可以生活,我可以执一支素笔,记载昨天的,描绘明天的蓝图!艺术,它哼着一首远古的歌谣,吸引了古今多少

天涯旅客,唤起了多少浪子的心声。有多少人为艺术疯狂,有多少

人为艺术牺牲,有多少人为了艺术而又颠沛流离、客居他乡,也许,他们一生穷困潦倒,但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却没有被尘世所污染,因

为艺术从来都是一杯纯净的水,清淡,才能优雅,干净,才能透彻,明亮,才有光环!

艺术,我可以高声的呐喊,有你,一生无悔!就让我们放飞艺术的

梦想,展望美好的未来吧!()

妙笔飞扬:1300882611

【篇三:用艺术传递美好散文】

【 - 散文】我现在一直在研究文学艺术,当然用研究这个词语大家可能不理解,你们会想,研究?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不敢说自己是

在研究文学或艺术,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凭什么用研究这个词语?是啊!我凭什么?如果你真的这么问了,那我就只能这么回答你,凭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之情,凭我想在文学艺术这条路走得更

远更深,凭我想用自己微弱的智商丰富文学艺术,我知道那是多么

地轻微,但是正因为这几千年来总有人做出这轻微的奉献才有现在

这么丰富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从来都没有一

个文学家或艺术家敢说自己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已经做到最好了,

已经不能更好了。

我发现文学艺术特别讲究人生经验,人生态度,知识面的大小,个

人性格,人生经历,生活年代和年代背景,自己在社会里的阶层等

等等等。

先说人生经验吧!人生经验一般指作者的实际年龄,因为不同年龄

阶段人生经验不同。小孩子写文章,文章里总是充满童真稚气,看

起来总是幼稚和异想天开。青少年写文章(像我现在的年龄),文

章总是有些轻浮,无法深入写。总是那么狂,不是说狂妄自大的狂。而是字里行间总透露着对未来人生的憧憬和想用未来人生做点事情,就是写的不止是现在的事情也包括未来想做的事情的那种狂。所以

看起来就有一些狂,而且这种狂收不住,藏不住。至于年轻人、中

年人和老年人的文章怎么样?我现在会没体会过,无法给出准确的

回答。但是我虽然没有达到那些岁数,又但是我看过那些年龄阶段

的作家的文章,我个人感觉就是很实在,很深入地探讨话题,见解

又非常到位。我无论看多少遍,研究多少次,我就是写不出那样的

文章,因为我知道这是人生经验问题。话说回来,是不是只有人生

经验特别丰富的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才可以写文章呢?我个人认为不

是这样的。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作者的文章有不同味道。小孩子的

文章就是天真稚气,其他年龄阶段办不到。青少年的文章就是狂,

其他年龄阶段办不到。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文章我也不知道如何概括,但是其他年龄阶段也办不到。每个年龄阶段的文章都有其特色,所

以我个人认为看某篇文章的内容的同时也要看作者的年龄阶段,这

样才能品味出那篇文章的味道。

作者的人生态度的不同,他的文章味道也不同。人生态度有积极、

消极、乐观和悲观。作者的人生态度越积极他的文章的正能量和正

气就越足。反之态度越消极文章的正能量和正气就越少。人生态度

乐观,他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好事情和快乐的事情。反之态度悲观,

他的文章坏事多和痛苦的事情多。我这个人就很奇怪,我一半积极,

一半消极,一半乐观和一半悲观。所以我的文章的正气和正能量应

该不多不少,处于阴阳调和水平,至于文章的味道你们读者才清楚

了吧!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

知识面的大小我不知道关键还是不关键,但是我知道它的作用。知

识面大写文章就像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写文

章时好像字自己喷出来,总是能轻松打比方,轻松引经据典,轻松

举例子而且例子一般但是经典例子,比如说一些伟人事迹,一些有

很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等等等等。如果一个作者的知识面小,写两百

字都得像挤牛奶一样,拼命挤就是出不了。因为我小学写作文时就

那样,拼命挤就是不到要求的字数。

作者的个人性格决定文章风格,性格开朗的作者,文章一般都是豪

放洒脱、热情奔放。性格内向,文章一般很含蓄很有内涵。

人生经历也很重要。一般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们的文章好像总是

充满人生哲理和刻满人间沧桑。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深刻的道理,这

样的文章一般读者是读不懂的。但是和作者有同样经历的读者扫一

眼就领悟了。我阅读孔子、老子、庄子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作品时有

很多地方就是读不懂,明明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因为我没有经

历过,所以就是不懂。有一些我经历过的事情,他们的作品里也有,我一看就懂了,而且觉得他们说得非常对。

生活年代和年代背景和作者在社会里的层次我觉得没什么可细说的。你在什么年代和什么层次你就看到、听到和感受到什么东西所以你

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没有什么可讲的,是吧!

那些是我研究文学的心得,其实我觉得艺术也差不多是这样但是艺

术还是复杂得多,我所说的艺术不是只全部的艺术,因为在艺术这

片汪洋中,我只喜欢音乐和美术。在音乐和美术中,我只喜欢流行

歌曲和油画。油画我研究特别浅,没有什么可说的。歌曲我研究一

段时间了,我觉得艺术比文学难搞定。我觉得吧!写文章就是讲话,只不过你不用嘴而用笔。你的各方面条件上去了,文笔能力也会慢

慢上去。艺术就不一样。就说我研究的歌曲,我现在可以写出歌词,当然不是很正式你们就当我是在练练笔就行了。也会点作曲,也不

是很正式你们就当我随便玩玩。我也会演唱,是在网上教学视频学

习的,应该也不正式。作词,作曲加自己演唱,虽然还不会编曲,

就前面的加起来好像总是不和谐。为什么我觉得不和谐?因为我用

自己弄的歌曲和歌手们的名曲对比总是觉得差很多。所以我觉得我

现在的研究只是能增加对这方面的了解,如果要走上正规道路肯定

要找师傅,毕竟艺术界都有这样的现象,每个著名艺术家都有一个

厉害的师傅甚至几个师傅。还没有师傅时,我还可以自己研究,多

懂点以后正式学习就轻松一点。

文学是思想感情的传递,艺术其实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传递,文学有

笔就行了。艺术就难咯,比如说歌曲,要会写词考验文笔功力,会

作曲考验歌词和嗓子的和谐,编曲(我现在还不会),但是我知道

是多个乐器和歌词和作曲和嗓子的和谐,演唱要控制好自己的嗓子,演唱歌词歌曲时还要配合好众乐器演奏。别以为这样就完了!你不

能自己唱的感觉好了就万事大吉了,你还得考虑听众的角度,让听

众听得舒服。所以艺术比文学麻烦多了,虽然我这个人讨厌麻烦,

但是这是我喜欢的领域上的麻烦,我还是不讨厌的。如果一切太顺

了反而觉得没意思。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作者:张望 城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付海东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张望成 摘要: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文从文章的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具体比较分析了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韩愈;柳宗元;散文;主题;风格。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伟大文学家,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可以从散文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比较把握。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在理论上主张继承先秦散文‘文以明道’的传统”,在实践上也充分发挥着散文的“文以明道”的社会功能。所谓“文以明道”,意思就是文的作用在于阐明并宣传“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历代圣贤相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 韩愈散文实践了其“文以明道”之社会功能:一是利用散文抨击社会的弊端。如《原毁》,由古代圣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生发开去,通过“古之君子”与“今之小人”立身处世态度的对比,深刻剖析了“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社会不正之风,揭露了诽谤他人的思想和心理根源是“怠与忌”━━这也是我们

民族心理中的弱点。《原毁》“成为‘五原’中最受赏识的一篇”。又如古文寓言《毛颖传》,是韩愈于唐德宗元年间被贬至阳山所作,他通过兔毫制成的笔拟人化为毛颖“立传”,描写毛颖始而见用,有功不赏,“以老见疏”,讽刺统治者的少恩寡情,以及那些“老而秃”、“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的腐朽无用的封建官僚、执政大臣,作者也借此抒发了胸中的愤懑怨恨感情。二是利用散文宣扬儒家道统理论和政治主张。《原道》是‘五原’中最重要的一篇,它是对儒家基本思想的全面阐述。文章批判了佛教和老子思想,极力宣扬儒家的圣人之道。《读荀子》则对孟轲、扬雄、荀况等孔子继承人进行评价,加深了对孔子之道的认识。《论佛骨表》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正当唐宪宗迷信佛教的狂热时期,作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唐宪宗进谏,从维护“先王之道”的封建统治阶级立场出发,强烈要求排佛灭佛。因为这篇文章,韩愈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三是借助散文表明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态度和道德操守。《画记》描写了一幅“杂古今人物小画”,尽管这幅画是下棋赢来的,作者“意甚惜之”、“虽百金不愿易也”,最后还是把它归还给原来的临摹者“赵侍御”,表现了作者的高风亮节。《送穷文》通过写主人欲送穷鬼,鬼表忠心不肯离去,借主人与穷鬼的口,向世人宣布对自身身处困境的不平和处世原则。四是描写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颂扬符合“道统”的人物和事。《圬者王承福传》是一篇为泥瓦匠王承福写的传,作者在文章肯定了王比那些“患不得之而患失之”的人要好,也从儒家“仁”的思想出发,批判其“独善其身”、为别人“不肯一动其心”,当然,这点就

冰心的经典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冰心的经典名言名句大全摘抄1:命运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舟飘摇的曲折的渡过了时间的海。——冰心《春水》 2: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冰心《往事》 3: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冰心《繁星·春水》 4:只是一颗孤星罢了!在无边的黑暗里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冰心《春水》 5:Maytherebeenoughcloudsinyourlifetomakeabeautifulsunset.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冰心《谈生命》 6: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这枝上繁花,又归何处?只惹得人心生烦厌。——谢婉莹《繁星·春水》 7、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8、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9、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10、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 11、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12、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13、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14..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15.“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

融化消灭。——冰心名言 16.愿你的生命有够多的云翳,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7.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18.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 19.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冰心名句 20.浪花越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越大了 21.灯呵!感谢你忽然灭了在不思索的挥写里替我匀出了思索的时间 22.我的朋友!珍重些罢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23.父亲呵!我怎样的爱你也怎样爱你的海 24."家么我不知道但烦闷一一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冰心名言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 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 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 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韩愈作品简介

韩愈作品简介 文学创作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韩愈的散文、诗歌 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 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 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 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 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 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 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此外, 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 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 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散文作品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论说文,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另一类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文章 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 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冰心经典语录集

冰心经典语录集 导读:本文是关于冰心经典语录集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小盘石呵,坚固些罢,准备前后相催的波浪! 2、我和你,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再来时,万千同类中,何处更寻你? 3、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4、真正的娱乐是应着真正的工作的要求而发生的。 5、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6、如果今生是有趣,那么今生已经足矣。如果今生是无味的,那么我不要来生。 7、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 8、山头独立,宇宙只一人占有了么? 9、凄清的新月,射到我的床上,瘦长的载霜的白杨树影,参错满窗。 10、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 11、片片的云影,也似零碎的思想么,然而难将记忆的本儿,将他写起。

12、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叠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 13、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 14、青年人!只是回顾么?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15、冷静的心,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建立了更深微的世界。 16、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指你现在的画。 17、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8、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怨屈都受得了。 19、世界上,来路便是归途,归途也成来路。 20、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四方供养? 21、此战归来,便是心安处。 22、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母亲而不自知。 23、灯呵!感谢你忽然灭了,在不思索的挥写里,替我匀出了思索的时间。 24、命运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舟飘摇的曲折的渡过了时间的海。 25、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冰心散文欣赏:梦

冰心散文欣赏:梦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海上的月夜,星夜,眺台独立倚枪翘首的时候: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从《师说》看韩愈散文的特色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从《师说》看韩愈 散文的特色 (肖旭) 韩愈(70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审孟县)人,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步入仕途。先后作过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 等官。在监察御史任上,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被认为指斥朝玫,被贬为 阳山令。元和十二年,从裴度平准西吴元济有功,升为刑部侍郎。后二年,又因谏迎 佛骨,触怒宪宗,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后,奉召回京,任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 郎。 韩愈,是我国古代继司马迁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大家。韩愈的散文内容比较丰富, 形式也多种多样。韩愈最擅长于论说文。他的论说文有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结构,曲 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很重要的作品。其中“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今天看 来也有一定的道理。文中所谓“传道”之道,是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文章虽然肯定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但对他们却是轻视的。 这篇体现韩愈进步教育思想的散文,既是他推动古文运动的重要创作实践,又是 向青年传授求师之道的重要论文。 关于《师说》的写作缘由,韩愈在文章的结尾处虽有说明,而实际上,此文是韩 愈针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他曾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 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他又反复强调,文章兼有“明道”的 作用,认为“道”是主体,是第一位的;“文”是手段和方法,是为“道”服务的。 这是对六朝骈体文瘠义肥辞、无病呻吟痼疾的有力批判,是强调文学社会功能的一大 进步。 关于《师说》的写作背景及产生的社会效果,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 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 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 得狂名。”《师说》引起世人“群怪聚骂”,正是因为它触到了世俗的痛处,体现了 韩愈散文批判现实、针砭时弊的战斗性。

小学生短篇散文(必背)

小学生短篇散文(必背) 细雨霏霏 早晨,起床后透过窗口看去,只见天空细雨菲菲,没有一丝声响,没有一点躁动,初冬的早晨,四周出奇的静,听不见人声喃喃,闻不到鸟语愔愔,原野,村庄沉浸在寂静之中。 天空灰蒙蒙的,村野在细雨的洗礼下朦朦胧胧,路边的大树沉默无语,树梢静悄悄地没有一丝摇动,这时天地间忽的传来一声爆竹的声响,划破晨的宁静,双休日的早晨开始生机萌动。 站在门口,遥望高铁动车的呼啸而去,心中顿生许多遐想,奔腾的列车带走多少思绪,多少怀念,多少未了的情愫 雨还在幽幽的飘洒,不紧不慢,不急不缓,初冬的细雨让人心生惬意,一个安静的周末,一个没有滋扰的假日,身心彻底卸去了疲惫与焦虑。 初冬,细雨,我心飞翔。 手指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身材矮而,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

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华语网,因为认真,所以依赖)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

冰心散文读后感4篇

冰心散文读后感4篇 篇一:冰心散文读后感 曾记得,语文老师说过:散文,形散神聚.所以,体会一下 那种形散神散文的滋味吧??不散的 从冰心的这些早期散文中间,我感觉到她那时的心是多 么的温软细腻,清新秀丽,令人忍不住生出万般的怜爱.冰心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 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 且曾说过: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单是 爱用呵字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 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海就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起来的.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 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儿女动心,母亲的 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儿女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 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冰心把这种 爱化为一种极为清丽,极为温婉的文笔,写成了散文??散文 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充满爱,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在散文《寄小读者》中,冰心通过描写她儿时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泪水,尽情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因而最能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寄小读者》体现出冰心的性格、气质、才情和思想风貌.通讯中无论是描写母亲慈爱,姐弟的情谊,或是大自然的每秒,无不映射出冰心的鲜明的自我形象.冰心在《寄小读者》中不停地在纯洁的孩子面前忏悔,许多事情是她的灵魂受了隐痛.在《通讯二》中,冰心会想起自己因“杀死”小生灵而悲痛.而现在的我们,不正像那时的冰心,又何尝不会为了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们也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们也许也做过不仁爱的事,但毕竟我们的心灵是纯洁,是善良的. 长大后,我们也会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去独立生活,只不过提前在冰心的笔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泪.冰心在描写与父母,姐弟分离时的悲伤,并为有用华丽的词句,但朴实的语言也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冰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读了这本书,我为它的新颖构思所叹服,为它的深刻哲理所感动.我认为,这就是经典。 经典,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经典,让我

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复习任务群7 散文文本阅读18 赏析艺术之美,抓住手法语言

任务(十八)赏析艺术之美,抓住手法语言

任务情境 赏析散文手法美和语言美一直是高考散文考查的重点之一。经过一轮复习,考生已初步建立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掌握了答题的两个环节:指出所用的手法,分析表达效果。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判断不准、切入不全、不会分析表达效果等问题。因此,二轮复习一方面要继续强化记忆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清单,另一方面要在审题答题的各个环节上加强训练,以期实实在在地提高赏析水平。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满小满,小麦渐满。民谣里这样说,说的是小满节气的到来,小麦刚刚灌浆,青青的麦穗初露,远非到了一片金黄的成熟时候。节气和姑娘初恋的形象完全吻合,和那时姑娘的生理与心理完全吻合:只是小满,远非丰满;只是灌浆初始的青涩初恋,远非血液贲张的炽烈热恋;只是麦穗在初夏的风中羞涩地轻轻摇曳,和清风说着似是而非的缠绵情话,远非在

酷烈的热风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辉煌的头,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看穿一切,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收割的骄傲样子。 纵使孙犁笔下的小满,是泛着载不动许多愁的一泓池水;纵使电影屏幕中的小满,是连一叶扁舟都没有驶向对岸的一湾湖水,却都是清澈的还没有被污染的水。小满,之所以让人怜爱,正在于此。世界上还有比初恋更让人觉得美好而值得回忆的吗?初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轻翰掠雨绡初剪,是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那样的清浅可爱,那样的天真纯洁,那样的美好动人。(节选自肖复兴《小满》,有删改) 1.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答: 答案①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初恋的纯洁美好。②多用整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美。③语言典雅,化用诗句,富有诗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 ⑤廊檐外风雨潇潇,不觉已过三杯。“瑶王”聊起了雪峰山深处的先贤——《辞海》主编舒新城,眼里满是敬慕与神往。我一页页翻阅他影印出版的《舒新城与现代名人书信集》,忽然觉得眼前这位山间高士,还是一位达则兼济天下的真正儒者。他有一部长篇小说的草稿,至今不肯出版,说还要锤炼锤炼。我想,他真正的传世之作其实已赫然问世,这部书写在大山之巅的大著,将被雪峰山的乡民们藏之名山,传诸后世而不朽。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文学成就)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文学成就)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 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论说文 韩愈在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

冰心散文集摘抄(一)

冰心散文集摘抄(一) 冰心散文集摘抄(一) 1.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地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3.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岩石下面的一个小船上的,就要感叹宇宙的静默凄黯的美。岩石和海,都被阴雾笼盖得白蒙蒙的,海浪仍旧缓进缓退的,洗那岩石。 冰心散文集摘抄(二) 1.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 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叠对照,

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 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小朋友,恨我不能画,文字竟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写不出这空灵的妙景! 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衣服像筛子筛过一样密密地向大地飞洒着。 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 2.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冰心散文集摘抄(三) 1.地下都潮润了,花草更是清新,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考前提分要点)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形式上(行散):(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

冰心的散文诗歌集赏析

冰心的散文诗歌集赏析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女作家,她的散文经历了风雨历史的冲刷,艺术魅力依然不减,这源于她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冰心的散文诗歌集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冰心的散文诗歌集赏析篇一:黎明严静的世界,灿烂的世界;; 黎明的时候,谁感我醒了? 上帝啊,在你的严静光明里, 我心安定,我心安定。 我要讴歌。 心灵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琴啊,瑟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黎明的时候, 谁感我醒了,阿们。 冰心的散文诗歌集赏析篇二:春水节选(一) 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的答谢我说:“我的朋友! 我从来没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二十) 山头独立 宇宙便一个人占有了么? (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四三)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六二) 我要挽那“过去”的年光但时间的经纬里 已织上了“现在”的丝了! (六五)

只是一颗孤星罢了! 在无边的黑暗里 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七一) 当我浮云般 自来自去的时候 真觉得宇宙太寂寞了! (七六)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八二) 我的朋友 不要让春风欺哄了你 花色原不如花香啊! (八七)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九零) 聪明人!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进行在黑暗里。 (一零二) 我的问题-- 我的心 在光明中沉默不答。 我的梦 却在黑暗里替我解明了! (一一二) 浪花愈大 凝立的磐石 在沉默的持守里 快乐也愈大了。 (一三四) 命运如同海风-- 吹着青春的舟 飘摇的 曲折的 渡过了时间的海。 (一三七) 沉默着罢!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

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 韩愈(768—824),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中唐诗坛上一位别开生面,用于独创的诗人。 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也曾致力于诗歌的创新,以纠当时平庸的诗风。 韩愈是我国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当时的古文运动中所建立的功绩受到后人普遍的赞扬。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不可抵挡的。 韩愈的诗歌有四百来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不多,反映社会现实的面也不宽,称不上是中唐社会的一面镜子,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社会的某些面影,听到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声,从那些怀才遭冤的怨言中,人们看到封建专制压制人才的某些侧面,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韩愈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文评注》上说: “唐文惟韩奇。 ”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流畅明快。 韩愈的诗,也引入了韩文的风格和章法技巧。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韩孟诗派作为中唐诗史上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创新流派,在对诗歌艺术的创新上,更是表现出异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韩愈在歌创作上,反对因袭,力求创新。 韩愈诗歌的主导风格是“崛险怪”,主要表现为想象的特,夸张的大胆,意境的奇幻。 提起韩愈,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后世一千多年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实他的诗歌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诗歌创作上,韩愈也高举“古文运动”的大旗,创立了新的流派。 韩愈为诗的风格也如他的散文一样,浑浩流转,独立特行。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散文创作不仅某些思想内容一以贯之。 在表现手法上,亦有明显的散文倾向,这与他提倡儒学复古,反对骈文是一脉相承的,“不平则鸣”的文学观点在韩愈的诗中继续体现出来。 韩愈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追求奇、特、险、怪。 他不甘平庸,敢于向社会挑战,敢于与潮流背道,敢和命运抗争,一生坎坷,在潮起潮落中展示真我,显示出豁达、好强、无所顾忌、锋芒毕露的个性。 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大胆采用前人不常用的内容、句式、意象,使诗歌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点,但并不都以奇险见长。 他的诗可以清幽如水,也可以奔涌如瀑,更可以奇险如坚冰怪石。 总的来说,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 其诗亦别开生面,用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 这里主要从诗歌的角度来探讨韩愈的创作风格。 韩愈的一部分诗拈取鬼怪,离奇之题材入诗。 如《陆浑山水》,《月食诗》,《嘲鼾睡》均以题材之鬼怪,离奇著称。 此类诗题材特殊,大量引用稀奇古怪之事物,设想之奇特,造语之险,堪称一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