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题汇编.doc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题汇编.doc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题汇编.doc

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合作。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现代教师职业转换: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恒于研究, 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成长三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教师职业的责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师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对未成年人保护主要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袒;不以师生关系谋取私利。教师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切忌嫉妒;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平等相待,不亢不卑;乐于助人,关心同事。教师与领导之间要做到: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秉公办事,团结一致。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做到: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经常家访,互通情况;密切配合,教育学生。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有四方面特点。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

凯洛夫);交往起源说(叶澜)。

20世纪以后教育新特点: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人的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遗传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个体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五育之间的关系:德育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课程的作用: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学科特征。

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计划的组成: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

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量力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及其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中学常用教学方法: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为主(发现法)。

讨论法运用的基本要求: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做好讨论小结。

演示法运用的基本要求: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尽量排出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以使目的明确,现象明显。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分组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制定个体教学计划,保证教学井然有序,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教育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

新型教学观: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 转变。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发挥意志努力与干扰和困难做斗争;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保持稳定的情绪;有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结合。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记忆的方法;时间因素;识记者的态度。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强烈的创造愿望;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地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学习动机的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滋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学习策略的特征: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有意义学习要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学习是渗透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人等发生变化;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到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自我评价逐渐成熟;自尊心强;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总之,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

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II?16岁)。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敏锐觉察情绪;平和接纳情绪状态;正确调整情绪;有效表达情绪;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意志的基本特征: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步增长, 坚持性品质逐步形成;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困难情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社会性。

人格的结构:气质与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系统。

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认知风格分类: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性和沉思型;同时型和继时型。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实施以提髙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稳定协调;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辅导的途径: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开展小组辅导;

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

压力源的种类: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压力的调节方法: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

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98挫折的应对:升华,补偿,幽默,合理的宣泄,认同,认知改变。

99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100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101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102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

10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5~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0?12岁)。

104德育的涵义: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构成。

105德育的意义: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106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107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108中学德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0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10中学生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11中学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112中学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113说服教育法的要求:针对性,感染性,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114榜样示范法的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115陶冶教育法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16实际锻炼法的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117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118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119群体的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

120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121中学上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122班集体的建设策略: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23课堂管理的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124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背景情况,教学目标,课堂规模,凝聚力,课堂规范,教师领导。

125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教师效能取向。

126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27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128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基于精确而严格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协调同伴关系,与家长合作。

129课外活动的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30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131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132教师角色的构成:“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学生楷模”的角色;“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严格管理者”的角色;“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133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134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13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136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137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组织有效的干预,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38历史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 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139引用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为根据;教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史料情境(使用精当的史料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串联,充分运用教科书中已有的史料,选取文献资料时必须要选典型的、贴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史料,重在活用各种史料);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即历史学科使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严密逻辑性、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140口述史料的作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历史课程的经验化;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考认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141口述史料应注意的问题:选材上力求真实,选用上力求典型,围绕选用的口述史料做好辅助解读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并加以总结和改进。

142历史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意义构建的原则,过程开放的原则(使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内容,能够透过岁月看清现实,可以保持和发展自我,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过程,让学生有多元表达的途径,促使学生投入到历史知识奥秘的探究中去;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采取开放的态度)。

143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是所有目标实现所必需的载体,能力是对方法的掌握达到可迁移程度时候的整体表现;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经历与体验,方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程序性的或者框架性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前两个维度目标的最终归宿。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同时,在每一堂具体的历史课里,三维目标也不会均衡呈现,必会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

144制定教学目标要做的准备: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社会形势需要,资源的准备。

145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实际,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条件。

146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谈话,图示,演示);基于活动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情境创意教学法);史料教学法(史料的可靠性,问题的渐进性,对象的全面性)。

147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48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问题的提出;收集资料;形成假设;检验假设。

149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理分组,异质互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150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创设历史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育个别化、个性化成为可能;适时归纳总结,精讲巧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51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152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制定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修改。

153教案的功能和作用: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的过程;编写教案可以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及有关部门的检查与指导提供依据。

154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明确历史教育价值取向;适应学生的需求、知识和能力水平;科学地整合学习内容;强调探究发现式的教学策略。

155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

156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类型:直接提问式,兴趣启发式,问旧启新法,情境启示法,设置疑难法, 讨论式,比较式,阶梯式,评价式,综合式,化用式。

157影响课堂组织技能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设计,教学的信息量,教学的节奏,教学的技术,教师的威信。

158课看组织技能的应用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目的明确;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情境千变万化;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59历史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功能:组织课堂管理,激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促使教学多样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个别化,保护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进行课堂管理,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教学效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60板书的类型与要求:提纲式板书,重点式板书,图示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并列比较式板书;板书的内容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要构成完整的历史线索,板书设计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61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功能:巩固强化功能;过渡衔接功能;加强认识、深化主题功能;挖掘潜力、培养能力功能;

内外沟通立疑开拓功能。

162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类型:教师概括式(整理知识,构建结构,把握联系;提炼结论;比较法; 新课铺垫);学生参与式(答对法;讨论法)。

163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学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政策依据,并形成对教师的激励机

制;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历史教学评价具有研究信息收集、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能够起到提髙自身及历史教师整体水平的作用。

164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广泛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165教育评价的方法: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目的性明确,注意合作性,注意灵活性)。

166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特色评价。

167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具体,是否有操作性,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心理水平,能否赋予历史知识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确保历史知识的真实,史学观念的把握准确到位,史料的使用具有说服力,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富有教育意义);课堂教学能力(教师能够清晰准确地与学生交流,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对不同认知思维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媒体的运用恰当);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评价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环节的创建和管理(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时间能够有效运用,课堂环节的布置整洁有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施有效管理)。

168自我反思的内容:对自身教育观念的反思,对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对专业水平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169自我反思的原则:主动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对比性原则。

170自我反思的实施程序:理论学习,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改进和创新,实施新的尝试。

171自我反思的类型与实施方法: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课例。

172学业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

173学业评价的方法: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测验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m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川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屮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z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屮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屮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

%1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1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中国原始农业

(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屮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

刀耕:用石斧、石镌除草

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

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

能把它扌客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商周时期的农业

(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招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吋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

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

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

ffi:形状像现在的铲和锹。有木相、骨相和石相

(2)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泯制肥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3)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己具备。(五谷丰登)

(4)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农业生产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髙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代口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糖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垠

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來说明生产力的进步。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升

设问: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

商周吋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条件:

%1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1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1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发展的条件:

%1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1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1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1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釆取重农政策。

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1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1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出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5.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

%1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1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整个屮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小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白给白足的特点。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初级体育真题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仰卧起坐练习发展的肌群是()。 A.屈脊柱肌群B.侧屈脊柱肌群 C.伸脊柱肌群D.回旋脊柱肌群 2.围绕关节额状轴运动时,其运动形式是()。 A.屈伸运动B.收展运动 C.回旋运动D.环绕运动 3.推铅球出手动作,肽三头肌的运动形式是()。 A.远固定向心工作B.远固定离心工作 C.近固定向心工作D.近固定离心工作 4.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甲状腺B.肾上腺C.唾液腺D.垂体 5.正常人体心脏节律性收缩的起搏点位于()。 A.窦房结B.结间束C.房室结D.房室束 6.长跑运动引起体内血液黏滞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血细胞增加B.水分丢失导致血液浓缩 C.血浆蛋白增加D.进入血液的代谢物减少 7.与快肌纤维相比,下面哪一选项属于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A.肌纤维直径大,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数量多 C.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发达 8.对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有较高要求的项目是()。

A.100米跑B.200米跑C.800米跑D.10000米跑 9.短跑教学比赛时,学生从听到发令到起动的时间长短属于()。 A.动作速度B.反应速度C.位移速度D.力量速度 10.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 A.做好示范动作B.让学生多做模拟练习 C.纠正错误动作D.不断检查动作质量 11.运动过程中氧运输系统功能达到最高水平时,摄氧量仍满足不了需氧量的要求,此时人体处于何种状态?() A.赛前状态B.真稳定状态 C.假稳定状态D.进入工作状态 12.为更好地完成旋转动作,要求练习者头部快速向旋转侧扭转,这是利用了哪一反射?()A.牵张反射B.翻正反射 C.腱反射D.状态反射 13.人体进行长时间运动时,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磷酸肌酸 14.人体运动后,为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应多吃()。 A.米饭B.苹果C.乳酪D.牛肉 15.下列哪一假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体内能源物质的大量消耗且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产生的?() A.耗竭假说B.堵塞假说 C.突变假说D.自由基假说 16.在体操运动中,转肩动作容易引起肩袖损伤,其症状不包括()。 A.肩痛B.肌肉痉挛 C.肌肉萎缩D.灵活性不变 17.运动时因身体过量排汗,使体内电解质失衡,极易引起肌肉()。 A.僵硬B.痉挛C.松弛D.颤抖 18.足球运动中,进行大力正脚背踢球而未踢中时,易造成膝部()。 A.内翻受伤B.外翻受伤 C.过伸受伤D.屈曲受伤 19.为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而采用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称为()。 A.体育手段B.体育意识 C.体育兴趣D.体育锻炼 20.科学的健康观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A.心理、心情、心境B.身体、心理、社会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及回答汇总【2020年最新】

1. 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参考答案】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 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张道真。我之所以崇拜他, 原因有三。 第一高尚的人格魅力。76岁高龄的张道真教授,在国内外英语教育界享有盛誉。他把毕生的经 历都献身于教育并研究教育,正是他带领着我们走着英语教育改革的每一个步伐! 第二科学、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态。而这些行之有效的 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三严谨治学的思想前瞻性。张教授提倡考试要改革,听说与读写,二者并举, 甚至听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思想深邃的张道真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思想, 征服了我,我要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创 造英语教学的辉煌,是我学习的榜样! 3.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 丰富多彩! 4.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参考答案】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第二环境,第三老师。如果具体分析,第一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 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第三老师,部 分学生因为某科老师而出现偏科现象。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回答完毕。 5.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 是什么? 【参考答案】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 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6.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物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8) 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 (5分) 正确答案:B.音调 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5分) 正确答案:A.赫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 3、……“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 (5分) 正确答案:C.卫星的绕行速度为 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 (5分) 正确答案:B. 5、……可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 (5分) 正确答案:选项缺失 6、……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7、……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8、……题目缺失 (5分) 正确答案:题目缺失 二、简答题(2) 暂缺 三、案例分析题(2) 11、……(1)什么是比热容(4分) 正确答案:(1)什么是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指出学生解答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①质量;③受热均匀;④使水或者煤油受热均匀;⑤温度;煤油;煤油升高温度比水的高,表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3)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物质的比热容

是怎么定义的呢?生: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师:很好,那么我们要 想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根据,可以有几种方法呢? 生:保证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热量多,谁的比热容就大。师:吸收热量多少怎么来判断呢?生: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看谁加热时间长,谁的比热容大,同样的,也可以加热相同时间来保证吸收热量相同,比较他们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为了观察方便,我们选择第二种方式来进行。那在其中为什么要用搅拌器来缓慢搅拌呢?生:让物质受热均匀。师:回答的很准确,为了让液体上下受热均匀,我们可以缓慢的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呢,我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石棉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使其受热均匀。 12、……下面是教师在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1)阐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6分)(2)对上述课堂实录中老师存在的(12分)(3)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2分) 正确答案:(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这些空气同样受重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又具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换句话说,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2)①教师角色的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该教师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分依赖教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依然把教材当做圣经来对待,课程内容改革之后,教师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一味地让学生结合教材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具有科学性,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注意物理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③教学方式的选择:该教师看似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纯灌输式的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定位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该教师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会,也不会学,而且学的没有情趣。所以,该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非常狭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定义过于简单。 ⑤教学提问:该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简单的进行否定,评价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起到激励和甄别的功能,没有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解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的知识依然没有理解,会降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3)教学片段如下: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处处都有压强,这是因为液体能够流动。那空气也可以流动,是不是空气中也有压强呢?学生:可能有吧。教师:这个大气其实是同样具有压强的。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儿有一杯牛奶和一个吸管,谁能过来试一下看能不能将牛奶喝到嘴里。学生尝试之后回答。学生1:老师,我发现吸不上来,吸管上面有个洞。教师:那为什么有个洞就吸不上来呢?学生讨论并尝试解释。教师:当我们喝牛奶时,用力一吸,使管内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强不变,这样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管内上方气体压强,于是液体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嘴中;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题汇总

(1)广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 1.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因此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一致。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第二,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3.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得到各种影响和作用。可以根据下面三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 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方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4.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通常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教育目的: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 (5)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5.赫尔巴特与杜威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提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现代教育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A、B、C三项诗句均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将军和都护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他们难以穿着”。 5.【答案】A。解析:题干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花比作流动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多与美。B、C两项虽然含有喻词“好像”“像”,但并没有把“父亲”“我”比作某一样事物,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只是介绍了风的变化,没有涉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精品】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汇编

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 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 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 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 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 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附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开划,你到 D.班主任工作惠市宝近讲市江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蛰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容风复抄与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学过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的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除了给学生减负与增加课外活动之外,还要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题目中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答案选择A。BCD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2.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答案】C。解析:周老师是典型的重智育的体现,是不合理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获,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的做法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B。解析:学生观中要求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正确答案选B。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答案】D。教育观要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而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

201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18 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 题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 一、填空题 2.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中的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持“人 3. 明代废爵 __著有《乐律全书》,他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是对古代音乐理论的巨大贡献。 【答案】朱载堉 4.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的仪式,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_______ 。 【答案】 秦始皇 10. 历史上共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祀孔子,最早的是 11. 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重大事件是“ __________ 胡服骑射”。 【答案】赵武 灵王 12. 在殷墟王陵出土的 ______ 鼎,代表了殷商时期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答案】司母 1. 自秦至今,我国一直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 答案】县 性本恶”观点的是 答案】荀子 5. 明清科考有三级考试,在北京外的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为 6. 被称为“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是西安 的 7. 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的 8.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9. 明代画家 __ 被称为“大写意”画家。 试”。 【答案】乡 ___ 。 【答案】碑林 ____ 祠。 【答案】裴氏 》。 【答案】《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答 案】徐渭 答案】汉高祖 / 刘邦

13.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______ 文化时期制作的器物。【答案】龙山 14. 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佛教称之为四次“法难”,而史学界简略地称 之为——“ ________ ”。【答案】三武一宗 15. 中国传统的祥瑞动物中,“四灵”指的是麟、龙、凤、龟,再加上__,则称为“五灵”。【答案】虎 16. 清代出现的以满族菜为主,沿袭明代宫廷风格的菜肴,被称为“ _____________ ”。【答案】满汉全席 17. 中国书画史上,将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是清代书画家_______ 。【答案】吴昌硕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 一、填空题 1.在语音四要素中,由外力大小或振幅大小决定的是。 2.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 bà(爸)”和“ pà(怕)”这两个音节起首辅音的发音区别在于。 3. “勇敢”中,“勇”的韵母属于呼。 4. 根据“六书”理论,“灯”字属于。 5. 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现代汉字属于。 6. 在先秦汉语中,“兵”的基本义是“兵器”;而在现代汉语中,“兵”的基本义则是“ 7. 从句类角度来看,“谁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句话是。 8. 在现代汉语中,“香波”是外来词,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是。 9. 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是。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笔记

教师资格证笔记 中学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课:科目一综合素质指导 一、考点分析 1.题型上:29个单选(29*2=58)3个材料分析题(3*14=42) 1个作文题(50)

1.职业理念:学生想做科学家,班主任说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学不好,这样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2.法律法规:不能给予老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3.职业道德:老师每次布置作业后都只是在下次的课堂上与学生核对答案,他的做法(不合理,教师应该认真批改作业)爱岗敬业 4.文化素养:下列历史事件与秦始皇有关的(图穷匕见)指鹿为马(赵高)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5.信息能力:在Excel中,下列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内容的是(自动筛选) 6.逻辑推理:3+4+5=151227 5+3+2=101525 8+2+4=321648 则7+6+5=354277 三、备考方案 1.据历年真题,梳理考点难点(考点分析) 2.学习知识点,形成知识地图(制作目录) 3.学方法,提高备考能力(材料分析和写作) 四、材料分析题实例: 1.职业理念

注意:1.考察范围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什么样的人。 2.评析:先评后析,评价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学生观知识点:1.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是完整的主体,要尊重学生。 2.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要因材施教。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认识到学生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要热爱学生。 答案:总分总,总:一个帽子一句话。 分:根据材料分点答出,答题要点+材料内容辅助分析,做的好:体现了,运用了,贯彻了什么理论,材料当中。。。,提高了,促进了,培养了。。。 做的不好:违背了什么理论,材料当中。。。。,阻碍了,不利于。。。 总: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一个袜子一句话。 2.教师职业道德

2018教师资格证作文

把孩子交给世界 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20年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世界。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和智慧,但不可以出卖灵魂。告诉他读书虽然重要,但也要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世界啊,你要给孩子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搬了一架梯子想取下掉在屋顶上的球,但是没有人为他扶住梯子,孩子黯然神伤。孩子的父亲来了,他对孩子说:“孩子,你上去吧,我在这里扶住梯子。”孩子爬得很高,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爬得那样高。这位父亲名叫洛克菲勒。孩子下来时,他告诉孩子:“其实,梯子很安全,我自始至终没有扶过梯子。”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有这样一架梯子,许多孩

教师资格证考试结构化面试试题汇总(面试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问题汇总 【2015年上半年考试结构化面试原题】 1?有人说人的性格决定一切,也有人说人所学的专业觉定一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2?你在上课,一道题反复讲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3有爱就有教育怎么理解。 4一些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内容都没有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5学生在书包里找东西,总是一股脑把东西都倒出来,怎么帮助她? 6现实生活中总是看中成绩,你怎么看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怎么样做到行万里路 8同学上课打断老师的讲话该怎么办 9如果学生忘记带课本怎么办? 10如果老师讲错了,怎么处理,命中原题一道 11针对小学生打报告的情况怎么处理 12老师告诉你,作为班主任只抓住学习就可以了,你怎么认为? 13如果你是班主任,学生给你打小报告,说其他小朋友说的坏话,你怎么办? 14有人上课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你怎么办? 15有人给你写纸条有学生偷东西怎么办? 16如果你设计了一个班徽而班里的同学不以为然你该怎么办?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么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8你是如何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你上课的时候讲错了怎么处理? 20、你怎么看待现在每月一考试的现象。 22、怎么看待现在的分班现象 22、学生对你的课不满意怎么办 23据一项调查反映,百分之百的老师都说自己爱学生,只有百分之十 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4作为一名新班主任,你如何组织一次家长会? 25有一个老师课前准备了丰富的教案,但是学生们都听不懂,你会怎么办? 26你的班级有一名学生非常没有自信,你会怎么办? 27 一个老师仿照另一个老师比较优秀的班队会也组织了一次班队会,但是结果不理想,你怎么看待? 28你的班级里面有一个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你该怎么办? 【经典面试试题汇总】 1.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参考答案】: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那一种?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 力复习提纲(二)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Ⅰ、教学的内涵 ①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②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 ①形式教育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 (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Ⅰ、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①备课的要求 (1)钻研教材(备教材) (2)了解学生(备学生) (3)设计教法(备教法) ②写好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Ⅱ、上课 一、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 ⑤组织严密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 二、课的组成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Ⅲ、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①信度: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四个统一】 3.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第一,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第二,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第四,课外辅导。第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直观启发巩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理

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思想要统一】 5.简述影响遗忘的的因素。 答: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材料的位置;③学习程度的大小;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⑤识记的方法;⑥时间因素;⑦情绪和动机(态度) 6.如何增强记忆效果? 答:①动机—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意义—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③加工—对材料进行深度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记忆术—合理使用记忆术; ⑥复习—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⑦应用—拓展知识的联系机会,提供知识的实践机会。 13.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答:①及时复习;②经常复习;③交错复习;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多样复习。 1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①问题的特征(问题表征的方式);②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③思维定势(心理定势);④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⑥动机的强度;⑦迁移;⑧个性差异。 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18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完整真题及答案

2018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 完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育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认识(A)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2、刚开学,班主任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C)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性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会主动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货,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做法(B)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D)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C)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6、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机关是( A) A、教育行政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纪检部门 D、公安部门 7、中学教师黄某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其权利而提出申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受理其申诉的机关是( B)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面试练习题汇总

小学信息技术《设置段落格式》试讲答辩

【教学设计】 《设置段落格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段落功能区和对话框启动器设置段落的格式,掌握段落的五种对齐,四种缩进,两种间距的用法。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及任务驱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知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段落功能区和对话框启动器设置段落格式 【难点】能够熟练地掌握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篇文档,一篇是毫无格式的,一篇是设置过段落格式的,提问学生哪一篇更美观?从而告诉学生通过合理地设置段落格式使文章变得大方得体、赏心悦目。引入新课——设置段落格式。 (二)新课讲授 1.选中要设置对齐方式的段落; 2.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左对齐】按钮。或者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左对齐方式。 五分钟时间自主操作,尝试用两种方法设置五种对齐方式,体验不同对齐方式的魅力。 任务二:设置缩进 【教师】对话框启动器中还有哪些设置段落格式的方式。 【学生】缩进和间距。 告诉学生通过设置缩进能够让段落更加分明。小组讨论7分钟时间并完成以下操作: 1.仿照对齐的操作步骤尝试设置缩进,总结设置缩进的操作步骤。 2. 缩进方式有哪些?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有什么区别 总结:1.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缩进方式。 2.左缩进和右缩进,特殊格式包括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是第一行缩进,悬挂缩进是除了第一行之外其他行都缩进。 任务三:设置间距 间距可以分为两种,段落间距和行距,对其设置能够更好地观看文档。 同学按照步骤完成以下任务: 1.打开“我的家乡——沈阳”文档,增加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间距; 将光标定位在第一段的末尾; 在“段落”功能区的【行距】下拉列表中,选择【增加段后间距】。 2.将第二段的行间距设置为1.5。 选定第二段;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一

综合素质模拟预测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次科学课上,学生在分组操作后进行小组小结。第一组的一个学生站起来时把自己的实验品撞掉了,活动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那个学生很委屈地站在那儿。老师灵机一动,说:“第一组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边操作,一边告诉老师他们的结论了,请这位小朋友一边操作.一边来告诉大家。”上述案例中教师表现出出色的()。 A.教育技能 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 D.教研能力 2.美术课考试中,王老师让同学们画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只有小刚画了一个见所未见的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王老师认为小刚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考试任务,因此批评了小刚让他重新画,并承诺按照小刚新画的作品给他成绩,王老师的做法()。 A.正确,说明王老师能够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B.正确,王老师重新给了小刚一次改正的机会 C.错误,王老师不应该给小刚两次考试的机会,对其它学生不公平 D.错误,王老师没有尊重小刚的创新精神 3.中学老师上课时不能使用过于幼稚的语气词,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同时也不能使用过于抽象的词汇,把中学生当成年人看。这是因为教师应关注到学生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4.刚参加完培训的张老师自费将培训资料复印给同事,并将自己的心得打印出来与同事分享。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张老师富有循循善诱的品德 B.张老师富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C.张老师很注意业务能力的提高 D.张老师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 5.张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由于英语能力出色,经常参加有关英语学术的交流活动,但学校领导认为她不务正业,给予她严重警告。该校的做法()。 A.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学术研究权 B.不正确,学校无权干涉教师的人身自由 C.正确,学校有权对教师提出工作要求 D.正确,学校应该规范教师的行为 6.小王老师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参加工作,由于经验不足,所带班级的数学课在期末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