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重庆高考作文分析(大豆的逆袭)

作文题目:(2013高考重庆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类材料作文,介绍的对象是大豆;当然,出题者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就大豆写大豆,而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让我们做大豆那样的人,做大豆那样的事。那么,大豆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要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大豆,丰富,廉价(好而不贵),胀气,豆腐,柔软变通,品类繁多,适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豆到豆腐,本质没变,品质得到了升华。

由此我们想到了那些人呢?

1、改变自己,做一个让社会能接受的有用人才。

2、善于变通的人。

3、多才多艺的人。

由此,我们从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立意:

1、从大豆境遇的尴尬角度看:莫让固执束缚人。

2、从“盐卤点制豆浆”看:

(1)磨难是成功的前提;

(2)要善于借助外力来成就自己或催化剂的意义。

3、从“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看:

(1)变通很重要;

(2)以柔克刚很重要。

4、从“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看:

多才多艺,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总之,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但一定要抓住材料。

【新浪教育-2013年重庆高考作文大豆“逆袭”考生反映不难】:

高考第一科语文结束了,考生们感觉如何?被网友戏称作“大豆的逆袭”的作文题目,他们又是怎样应对?今日中午,华龙网记者在重庆巴蜀中学随机抽访了几名完成考试的同学,他们不约而同认为,语文考得很“常规”,作文也不太难,只要时间把握得当,应该考得不错。

联想“玉不琢不成器”个人经历成作文主题

同样来自求精中学的谢同学,则选择了不一样的角度。他说,看到这段材料,他第一时间想到了“玉不琢不成器”这句俗语。

“大豆因为经过‘千锤百炼’,成了豆腐,所以更加受欢迎。就像是暗淡无光的璞玉,必须经过打磨,才能够成为震撼世人的精品。换而言之,我们人也是一样。”

谢同学表示,根据这个思路,他写的是高二时的一段亲身经历。当时他参加了一项智力竞赛,但因为接触较少基础较差,开始频频受挫;最终,他经过不懈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获得了难得荣誉。

“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行文很顺畅,几乎是一气呵成。”

抓住“柔软变通”考生以陶渊明为例撰文

说到今年的作文题,来自求精中学的胡文成十分自信。“虽然材料给得很多,但是其实题目是把中心思想归纳出来了的,所以不算太难。”胡文成说,其中有一句提到了“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我觉得,‘柔软变通’就是这段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

胡文成告诉记者,确定思路后,他采取了以物喻人的方式,撰写了一篇议论文。在作文中,他还列举了陶渊明的例子。

“众所周知,陶渊明在官场上是失败的,但他懂得‘柔软变通’,很快转变了角色,成功地获得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让‘采菊东篱下’成为了千古绝唱。”

考生认为语文题目不太难信心满满备战下一科。

还有的考生敏锐地“认出”了,这次作文的题目,来源于之前很火爆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现场,一名女生笑着说,因为看过那期节目,所以她感觉题目很亲切,写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了解了作文,那语文考试整体情况怎么样?今天中午在巴蜀中学考点,从考生散场时较为轻松的表情来看,上午的考试不算太难。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五六位考生,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这次语文题目和平时练习的习题难度差不多,作文也比较好写,只要时间把握得当,应该考得不错。

对2013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点评一:

重庆卷作文题:豆腐对大豆的升华。这个材料作文出得很有意思,用饮食来喻人生,本就是中国人的独特智慧,此次所选的食材是廉价的大豆,却可以发展出非常丰富的立意角度。材料中给出了豆腐所谓升华的很多个角度,任取其一联系至人即可。此外,大豆变成豆腐的先磨砺、后升华的过程,其实也隐含在其中。

对2013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点评二:

今年的作文与去年一样,是给材料作文。它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智慧思考、温暖的人文情怀。在确保考生有话可说的前提下,为考生留下了多元的写作空间,利于激活其思维能力,有效规避宿构和套作,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

面对材料,考生需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审清题目,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特别要善于理解、整合、归纳,体现透过现象抓本质的理性思维能力。

作文材料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现实性。它暗合“舌尖上的美味”,将日常生活中传统、普通甚至“草根”的食物——大豆、豆腐请进作文,可谓平中藏奇、常中见新,内涵丰富,易于考生理解。考生要注意材料中的几层变化:

1、大豆——煮熟——胃胀;

2、发明——豆腐——改变;

3、创造空间——适应口味——普通升华。

大豆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但因难以消化而被冷落;盐卤点制豆浆而成的豆腐柔软变通,品种多样,便于吸收,备受喜爱。大豆因为食用方式的优化而升华,豆腐因为柔软变通而受青睐。

作文材料内涵丰富,有利于考生提炼观点。考生要善于挖掘材料蕴含的意义:创造、创新;变革、变通。要注意揭示事物的丰富性、多元性,提炼出有新意、有个性、有创意的鲜明观点。考生可聚焦于大豆的升华和豆腐的受青睐,寻找思路,实现突破——变通带来新生、思路决定出路、柔软变通之美等。考生可从材料的初始价值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如何让普通变得不普通?如何让平凡变得不平凡?如何让尴尬化为受欢迎?这离不开“变”——变化、变通、变形。这一“变”字体现了人们的尝试性、创造性、实践性;这一“变”体现了人类的发现意识、生活智慧、探索精神;这一“变”不仅改变了大豆的命运,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任何“变”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行动。光思考不行动是纸上谈兵,光行动不思考则只能是“愚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劳动节时提出的“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