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戴望舒《寻梦者》

诗词赏析:戴望舒《寻梦者》
诗词赏析:戴望舒《寻梦者》

诗歌赏析:戴望舒《寻梦者》

戴望舒的《寻梦者》与《乐园鸟》等诗作为组诗以《乐园鸟及其他》为题,发表在1932年11月出版的《现代杂志》第二卷第一期上。读者一般认为《寻梦者》这首诗,以“金色的贝”作为象征喻体,把诗人自己作为象征的本体,通过象征手法,描摹出了寻梦者追逐理想的过程。

《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选自《戴望舒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赏析一

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幻想抒写到了极致。

起始句写到:“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开出花来”,曾经写出梦的美丽了,紧接着类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娇妍”一词,就更显出梦的绚丽,让人产生无限的遥想,充溢向往之情了。然后又总结梦的特性是“无价”、“珍宝”,这两个词让读者更领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觅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两句话意义上是递进的,“大海里”已是难寻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难寻了,又加上“深藏”一词,可见要寻觅一个梦是多么艰难啊,同时也表现了梦的深远!所以寻觅梦要付出宏大的艰苦:“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困难了。即便找到了美梦又怎样呢?要真正完成这个梦,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保护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这样才干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在“暗夜里”,可见梦的降临又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需付出心血,梦究竟会来到盼望它的人的面前。当我们用终身去追随、守候一个梦时,梦啊,它又带给我们几的欣喜和满足。“鬓发斑斑”、“眼睛朦胧”又如何!“桃色”是一种十分艳丽与神秘的颜色,

“桃色的梦”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为之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啊!假如在我们衰老时,假如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再让我们看看诗人是怎样写这个美丽的梦的。

开篇写梦的美丽、宝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又用了这样的句子,写梦完成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环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很难遗忘了。递进的句子又很有层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像画家在画一幅妍丽的画,泼洒颜色时一层层的涂上去,颜色便一层层的浓丽起来。“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这句话中,又给人一种纵深感,一层层地潜下去,越来越深。这样简约、重复的句子形成了波浪状的美感,让人赞赏。

颜色的运用使诗美不胜收。“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腾,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遥想;“金色的贝”,绚丽耀眼,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十分富有神话颜色;“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诗人如此用心的运用颜色,想见对美的追随是十分刻意的。

用字的精练,产生丰厚的内涵。全诗两百余字,却叙说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困难,找到梦后的幸福感,曾经十分完好、充沛地表达出来了。四个“九”字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寻梦的困难。“它有天上的云雨声”,“云雨声”一词写出了寻梦过程的困难。“放在你的怀里,放在你的枕边”,“放”是有声音的,是悄悄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梦。细细琢磨一个一个的美词,深

沉的意味就浓浓地涌上来了。

幻想是什么?幻想是人心底最深处的一种盼望,它与生俱来,永不熄灭。有幻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一支火炬,指引着人行进。努力追随它,追随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就像看到本人心爱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猛烈的心跳,这种甘美的觉得,终身难忘。追到幻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由于他是一个侥幸者,有几的人终身不能完成本人的幻想,心灵中留下永世的伤痛;他又是一个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时分,充实的生活使他的心灵充溢欢悦,整个人产生了一种美感。而能写出《寻梦者》这样诗歌的诗人,是能深深领会到梦的魅力的。关于他来说,捕捉、感遭到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闪光

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戴望舒《寻梦者》的两类赏析

赏析二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觅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错为一体。细

读全诗,领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方式特性:将相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意味手法,不露痕迹地分离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委婉地表达出来。然后,重复吟诵全诗,体味活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固执),又是怅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衰老)。

《寻梦者》是大时期里个人命运的忧伤,斗争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肉体与灵魂的深入自白。它用美丽的意味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通知了一个人生的真理:任何美妙理想的完成,任何事业胜利的获取,必需付出人的终身追求的艰辛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分,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分”。

诗人戴望舒采用意味的办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理的觉识。诗中的意味本体是诗人本人,意味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意味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妙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构造,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肉体进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辛,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辛生成,最后写人生取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意味的喻体与被意味本体交错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涛起伏,活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怅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衰老。曾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

《寻梦者》十分富于民族颜色。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意味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瀚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自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沉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颜色,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取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惹起民族心理的照应。诗每节三行,节拍大致整饬,每节一二句或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致取aab的韵脚,以至各句大部反复。读起来,不只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调和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地的满足。从诗的情与境,神与形的发明中,完整有理由说,《寻梦者》是摆脱了对西方意味诗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意味诗。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