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52年出生于福建

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

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舒婷思念阅读答案

舒婷思念阅读答案 读舒婷的《思念》有感读舒婷的《思念》有感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全诗意境朦胧,新奇的意象组合出别具一格的意境,节奏轻缓悠长,浓浓的思念之情仿若流水般泻出,蕴味深沉,情感抒发含蓄却不泛滥,细腻而不虚假,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细细咀嚼,意味深长。 挂图独弦琴念珠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意境,独特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思念的性质、现状等,比如缺乏线条的挂图、无解的代数,恰当生动的形容词形地写出诗人思念的纠结、无解,可见诗人正沉浸思念揪心的痛苦里,无法解脱。 清纯则表明诗人的思念是发自内心的,是无比真挚,是赤子之心,并非无病呻吟,故作忧愁。 同时,独弦琴也是意味深长,我们知道,琴一般有无数根弦才能奏出完整的乐曲,而只有一根弦的琴又怎能弹奏出美妙和谐的乐曲,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此刻深深的孤独,正陷于一种无人陪伴或无人理解的境地,难免生出一丝凄凉之心。 拨动檐雨的念珠念珠一拨动檐雨,雨珠便会破碎,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一想起那些她思念的事物便心碎的感觉,正如雨珠那样一颗一

颗地破碎。 接着,达不到彼岸,默默地等待、遥遥地注目,明显表示出诗人思念时间之长,思念的结果遥遥无期,甚至是无果的状态,从而点出诗人欲求不得,默默承受的情感历程,生动地表明了诗人的思念之深,那是一个无限的思念啊。 值得注意的是,蓓蕾一词充满希望,暗示着诗人的思念终有一天像蓓蕾那般绽放,开花结果,迎来光明的一天。 最后,也许藏有重洋也隐隐地说出了思念实现的艰难,想重洋那样难以跨越。 而如此困难的,难以实现的思念,诗人却只有两颗泪珠流出来,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思念万分呼啸,而自己却极力抑制,只允许自己流出两颗泪珠来宣泄,这种凝聚两颗泪水的思念的纠结让人感感慨。 这种感慨在在心的远景,在灵魂的深处诗人直接表明真正的思念应该是刻骨铭心的,而不是流于表面。 远景则说明诗人知道自己的思念为何物,能,看得到它,但却是模糊的,诗人想去拨开迷雾,真切地触摸它,却不想它实际在灵魂的深处,这样一来,诗人便无法碰触了,这样看得到摸不到的思念该是多么让人纠结、郁闷。 全诗用各种新奇的意象来营造思念的氛围,看似与思念无关,实质都是思念的化身。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导读:【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

舒婷诗歌赏析

双梔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我的理解:通读全诗,作者以一艘双梔船的角度,描写了它离开岸边的不舍与缠绵。 表达了一位漂泊无依的游子浪迹天涯对故乡的痴恋,然而,心中的故乡却无时无刻不在我心 中,在我的梦中,也许明天,就会与你相遇,我痴念这着故乡,故乡也牵挂着我。另一方面,我还认为这首诗中透露着诗人对未来美好阳光的憧憬,暂时离开岸漂泊,却会在明天,又与 彼岸相遇。尽管途中会有风暴,美好的未来总会在风暴后与我们偶然邂逅。人生,也像这一艘双梔船,在不如意后,总会有光明、美好不期而遇。既然如此,不如扬上希望的帆,向着花开的明天远航!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一一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的理解:在这首诗中,诗人化作一棵木槿,用紧紧相依诠释自己眼中的爱情一一不是利用功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风花雪月。只是与相爱之人拥有同一形象,不卑不亢,含情脉脉,紧握双手,同甘共苦。爱,是两个人的契约。因爱一个人的某些特点而爱某个人,那便不是真爱,真爱是爱一个人的一切,爱一个人本身。就像木槿和橡树,永远相依,永不分离。 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致橡树 原文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ji),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把握了这一点,舒婷的朦胧诗是不难解读的。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全诗共36行。1至13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这正是以对立的价值面对现代爱情理想构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衬。14至31行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32至36行写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既爱双方的人品,也爱他的理想——忠于祖国。

诗朗诵:致橡树

诗朗诵:致橡树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2作者编辑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

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评价编辑 舒婷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但是舒婷的价值恐怕不仅在于适时发表了一篇战斗散文。其深刻意义被前者所深深遮蔽。今天,剔除岁月的尘埃,重新审视解读《致橡树》,我们不能不说舒婷的价值更在于对旧伦理、旧观念、旧道德以及这种既定传统在那个特定的荒唐时代的新的表现方式的深刻洞察和表现在这种深刻洞察中的一往无前的否定勇气。 4赏析编辑 一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致橡树(中英文)

3.【原诗】【Johanna Yueh 修改版】 致橡树To the Oak Tree 作者:舒婷By Shu Ting 我如果爱你——If I love you --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I will never be a clinging trumpet creeper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Using your high boughs to show off my height 我如果爱你——If I love you --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I will never be a spoony bird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Repeating a monotonous song for green shade 也不止像泉源Or be a spring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Bringing cool solace all year long 也不止像险峰Or be a steep peak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Increasing your stature, reflecting your eminence 甚至日光Even the sunlight 甚至春雨Even the spring rain 不,这些都还不够No, all these are not enough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I must be a ceiba tree beside you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Be the image of a tree standing together with you 根,紧握在地下Our roots, entwined underground 叶,相触在云里Our leaves, touching in the clouds 每一阵风过With each gust of wind 我们都互相致意We greet each other 但没有人But nobody 听懂我们的言语Can understand our words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You'll have your copper branches and iron trunk 像刀、像剑,也像戟Like knives, like swords, like halberds, too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I'll have my crimson flowers 像沉重的叹息Like heavy sighs 又像英勇的火炬And valiant torches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We'll share cold spells, storms and thunder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We'll share mists, hazes and rainbows 仿佛永远分离Seemingly always apart 却又终身相依But also forever interdependent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Only this can be great love 坚贞就在这里The loyalty is here 爱——Love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I love not only your strapping stature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But also your firm stand, the earth beneath you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导读: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

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52年出生于福建

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

舒婷诗作赏析

作者介绍: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被誉为我过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北岛、顾城齐名。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之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77年3月27日

舒婷朦胧诗赏析

舒婷《双桅船》赏析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地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

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

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赏析: 《神女峰》是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说代表的手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但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反应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做为牺牲品的旧道德。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长期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化为自身道德律令。虽然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也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这篇诗歌多愁善感,委婉的表达了由神女峰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和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进行的“煽动性的背叛”。作为朦胧派的代表人物,全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

《致橡树》舒婷范文

《致橡树》舒婷范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

舒婷两首新诗赏析

舒婷两首新诗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1969年下乡插队开始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等,散文集《心烟》等8部。境外出版5个语种9种个人诗译本。这里选择她的《流水线》和《在潮湿的小站》进行赏读。 1.流水线 在时间的流水线里 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 我们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 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来 在我们头顶 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 在我们身旁 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 星星一定疲倦了 几千年过去 它们的旅行从不更改 小树都病了 烟尘和单调使它们 失去了线条和色彩 一切我都感觉到了 凭着一种共同的节拍 但是奇怪 我惟独不能感觉到 我自己的存在 仿佛丛树与星群 或者由于习惯 或者由于悲哀 对本身已成的定局 再也没有力量关怀 异化,连同“存在性不安” 拖着疲惫的双腿,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来,揉着发悃的眼皮、满脑子迷迷糊糊;抬头,夜空的星星晕头向;闭眼,无数飞舞的焊点火冒金花。星星、焊点、金花,三种意象相互缠绕、叠加,构成那个夜晚的某种契机。原先,宇宙中那么生动的星相,此时由于“疲惫移情”,也变得“麻木”了;本来,大自然那么多活泼的小树,也在流水线的“排序”下,变得机械呆板了。凭着敏锐直觉,从多年生存体验里,拽住了一个“诗想”。 1972年底,从插队的地方调回城里,先后当了8年工人:翻砂工、浆洗工、挡车工、焊接工。处在生产第一线,经常“三班倒”,因此对流水线“情有独钟”。8年积劳,“忽然”发作于那个夜晚。 第一段写四种流水线(时间的、空间的、工作的、自然的),为其后的思绪“提升”做了感性铺垫。第二段引出流水线运行轨迹——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生的——所造成的弊端病态。诗人身在其中,凭着与对象“一种共同的节拍”,心有灵犀一点通,意识到这种陷阱的可怕、可虑。第三段写在这种包围圈里,诗人终于醒悟,外力无休止的运,势必夷平人的感性棱角,约束人的自由空间。人在机械的轨道里,自我最容易被剥夺篡改,人的“自在”,

舒婷诗歌欣赏

舒婷诗歌欣赏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了眺望天上来鸿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赏析:《神女峰》是诗人面对神女峰时的心灵颤栗、痛苦思索和爱情宣言。 诗人从对神女峰的瞩望中想到的是神女峰所包蕴的悲剧性——中国古代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节烈思想对妇女尊严、人格和生命要求的漠视。 “各色花帕”意味着许多人人漠然的将神女峰视为风景,感受不到神女的痛苦,这使独醒的诗人心痛。正是意识到了神女峰所包蕴的这种悲剧性,她的手从“挥舞的各色花帕”中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内心如江涛翻涌不息。 人为什么而活着?是某种抽象的本质重要,还是生命更可贵?代代相传的神女真的幸福吗?诗人在困惑中思考,在沉思中作了回答为了某种遥不可及的东西,神女错过了眼前的“春江月明”,错过了鲜活的人生。 诗人从对神女苦痛的真切感受与同情中,感受到了一种愤怒。在愤怒中,她开始“煽动新的背叛”,背叛漠视女性生命的各种伦理道德,向人们灌输一种新的爱情观念。 诗人以女性对生命的敏锐,感受到了千百年来神女所承受的男权文化的重压,神女无法言说的精神上、情感上的折磨,表达对真实爱情的渴望。 神女峰作为旅游景点,人们司空见惯,但诗人却能从美丽的梦读出美丽的忧伤,引发诗情。抒情方式看似柔和、委婉,实则刚毅,特别是最后的爱情宣言,显示了诗人诀别于传统道德与世俗庸而关注人性的毅然。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1979年8月(选自《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双桅船》可视为《致橡树》的姊妹篇,亦是书写一种以人格自由、独立为前提的理想爱情。 诗人以双桅船自喻,船的天职是航行,可船尚未真正起行便受挫,“雾打湿了我的双翼”,“雾”在这里曾经象征有过的政治气候,它“打湿”了“我”的理想的双翼,使我搁浅于岸边,这句话概括了十年浩劫对一代青年人理想的摧残。“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风可理解为时代之风或永恒的时间之风,它使诗人焦虑不安,不敢再迟疑,表现了诗人没有因挫折而消沉,她要重新启航。 “岸”永远与“我”相伴,给我以休息与慰藉,对于我来说,她是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岸啊,心爱的岸”。“岸”在这里转换成了“我”心爱的恋人,在“我”的由“昨天、今天、明天”所构成的人生旅途中,她永远的相随,不断地与我告别和相遇。“告别”意味着不因相爱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独立性,“相遇”表明一种情投意合,一种情感和精神的相依。 缘何不断分离、不断相遇呢?诗人认为:“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前一句的“一场风暴”,可读解为已经过去的十年浩劫,“一盏灯”则是你我之间的爱情,爱情使我们在浩劫风暴中相互支持;后一句的“一场风暴、另一盏灯”则指十年动乱后的思想解放和人的觉醒风暴,她象一盏明灯照亮了你、我,使我们意识到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自我独立性,意识到人格的独立与尊严是爱情的重要基础,觉醒的人还应该承担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再分东西。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是点睛之笔,借船和岸的关系对你我独特的依存关系作了哲理性表述:不管我航行多远,你永远在我心里,像一盏灯照亮我的航程;我永远在你的视线里,感受到你的注目与呵护,彼此独立而又心心相印。这就是世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现代爱情。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派。 2、学习通过意象把握诗歌主题。 3、时代对爱情观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诗歌意象的运用特点。 2. 两首诗爱情观的不同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两首诗爱情观的不同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朦胧诗 指以舒婷、顾城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它以“叛逆”的精神,对人的自我价值重新确认,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朦胧诗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代表人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二、舒婷(1952年-),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较浓意味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

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著有诗集《童年絮味》《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三、《致橡树》文本分析 1、意象 主要意象:橡树象征男性 木棉树象征女性 次要意象------凌霄花、鸟儿、绿荫、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象征持不赞同的爱情观的女性 2、内容 第一层------“破”,诗人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 第二层------“立”,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 3、主旨 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四、裴多菲·山陀尔 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1823年出生在斯拉夫族屠户家庭,1842年发表作品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裴多菲一生中写了约

浅谈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名:浅谈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学生姓名:王起琴 学号:20091630130041 指导教师:马来者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09年春季本科班 学校:海西广播电视大学

目录 一、内容摘要………………………………………………………………… 二、关键词………………………………………………………………… 三、舒婷简介………………………………………………………………… 四、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 (一)探索性…………………………………………………………… (二)深刻性………………………………………………………………… (三)社会性………………………………………………………………… (四)进步性………………………………………………………………… 五、舒婷诗歌创作的美学特点……………………………………………… (一)自然美………………………………………………………………… (二)抽象美………………………………………………………………… (三)高尚美………………………………………………………………… (四)意境美…………………………………………………………………

【内容摘要】:舒婷的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变革和反叛,为诗歌创作 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舒婷的诗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性和立体感,使诗歌情绪内涵获得了弹性张力空间。 【关键词】:诗歌艺术,诗歌创作,主题意识,思想意蕴,美学特色,情感体验,朦胧诗,现代诗歌艺术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在北岛、顾城、海子、江河等等活跃在现代诗坛上的诗人中,舒婷也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也很独特的一位了。有别于与她同时代的男性诗人们,舒婷的诗歌更偏重于感性而非理性,她曾坦言“我写诗的时候,宁愿听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法”,说自己“总也深刻不起来”。的确,与北岛、江河等诗人相比,舒婷的诗歌很少涉及玄想和逻辑,也很少出现隐晦的暗示和譬喻,因而显得浅白易懂,但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诗歌总是感情充沛,无论风格是直白热烈,还是细腻委婉,都因为切近读者的情感体验而分外容易扣人心弦。 如果说感性的是女性的,理性的是男性的,这样的判断显然失之武断。包括舒婷在内的许多女诗人都对社会和人生进行过冷静的、批判性的思考,她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思想的睿智和活跃丝毫不逊于男子;而雪莱、叶芝、徐志摩等诗人的作品中也往往充满了柔性元素,他们的敏锐易感是许多女孩子都不具备的。理性和感性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因而也同时存在于每一位诗人的诗作之中,但一个感性的女诗人和一个感性的男诗人,或是一个理性的女诗人和一个理性的男诗人,却的的确确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赠》这首诗中,舒婷的感情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就体现出了很明显的女性特色。 我们可以把舒婷的《赠》和北岛的《雨夜》做一个比较。这两首诗的主题相似,都在抒写文革之后一代青年人的迷茫与觉醒、脆弱与坚持,两首诗都出现了“我”和“你”,这个“你”身份不明,估计是“我”的异性友人或是恋人。然而两个“我”对“你”的诉求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在《雨夜》中,“我”用深情的笔触记述了和“你”的美好记忆,强调“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朝霞/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宣称“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这些词句至少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在“我”看来,“你”是“我”要保护的对象,“我”宁愿自己承担危险和迫害而希望“你”能幸福安宁;其次,对“我”来说,“你”是“我”的理想、信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寄托,是“我”的勇气和力量的来源。这样的态度就是很典型的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事实上,诗中的“你”并不一定明白“我”在追求什么,期望什么,但这没关系,“我”把“我”的理想投射在“你”身上,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或者说幻象,对“我”来说,这个幻象就是“我”的理想和追求的化身;而与此同时,现实中的“你”又给了“我”安慰和温暖,让“我”在紧张而孤独的追求信仰的路途上得到了舒缓和鼓励。 而在《赠》中,“我”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像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表明“我”不仅仅希望做“你”在生活中的陪伴者和在“你”保护下的小女人,而希望“你”向我倾诉“你”的思想和信念,与“我”并肩战斗。“我为你扼腕可惜”,可惜什么呢?也许是可惜“你”拱肩袖手,不够坚定,但更有可能,是在可惜“你”不肯信任“我”,不相信“我”能理解“你”,从而错失了一个真正了解“我”的机会;“我为你举手加额”,什么样的情绪让人举手加额?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我”为“你”的冥顽不化而无奈叹气的样子。“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这些话说出来几乎是有点幽怨的,作为一个新女性,“我”并不甘于无知而幸福地被人保护,“我”希望觉醒,希望战斗,希望和“你”并肩站在一起,但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她想走上这条路要面对并克服比男性更多的困难。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舒婷的许多诗歌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女权意识。《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等都表达了新女性对独立自主、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爱情、承担社会责任等的要求。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对舒婷来说,女权意识既给了她力量,又是她矛盾痛苦的来源。舒婷处在一个女性的社会定位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女性在承担传统的家庭责任和家庭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