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一)世界经济增长概况

2008年底和2009年初,世界经济(GDP)增长陡然放缓,堪与最糟糕的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相比。由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的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使得世界总产出增长率从2007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7%,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远远低于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2.9%。

2008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0.8%,2000-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2.2%。另一方面,2008年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增长5.6%,虽较2007年7.5%有所下降,但与2000-20008年间平均水平持平。

2008年,石油输出国经济以5.5%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特别是中东地区出口增长速度达到6.3%。2008年不发达国家(LCDs)的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国家,增长率为6.6%,高于达到6.3%的2000-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

2008年,欧洲与北美经济增长率仅为1%。与之形成对比,中美洲的石油输出地区、独联体国家、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率均为5%以上。

2008年,亚洲GDP增长率仅为2%,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负增长(-0.7%)的影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除去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5.7%,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增长率达9.0%。

总的说,首先,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石油出口国受益于油气价格的攀升。其次,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经济不稳定乃至严重衰退已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正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由于美元对美国贸易伙伴货币坚挺,美元对许多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008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升值7%;紧接着7月到10月,欧元对美元贬值了14%。从2006至2008年7月间,欧元对美元升值了30%,并在2008年7月达到最高点。同样,英镑、加元和韩元都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美元升值后于2008年下半年急剧贬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元和人民币则表现不同。无论日元还是人民币近年来对

美元都呈现升值态势。金融危机发生后,日元对美元汇率骤然上涨,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相对稳定。

2008年诸如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的物价大幅动荡。2007年以来,能源价格稳步上升,并在2008年中期达到了创纪录的140美元每桶;随后便暴跌至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石油进口国的需求疲软。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燃油价格上涨了144%,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从2008年7月至2008年底,燃油价格下降了63%。

其他初级产品价格,包括金属和食品,也已从2008年初的峰顶下跌。

(三)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

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剔除价格上涨和汇率浮动指数,下同)增长了2%,同2007年的6%相比有所下降,同样也低于1998-2008年间的年均增长率5.7%。而与以往商品贸易增长往往超过GDP增长相比,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与GDP增长很接近。预计2009年商品贸易增长将落后于GDP增长。

2008年,中南美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15.5%,其中进口增长在世界各区域中排首位。进口增速超过GDP,而出口增速滞后于产出增长。

2008年,独联体国家以比2007年增长6%的水平成为全球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以15%的进口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二。

2008年,中东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增长均骤然萎缩: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0%。2008年非洲地区的进出口量增长同样放缓,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5%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3%。

2008年亚洲进出口量增长率急剧下滑。出口量增长从2006年的13.5%和2007年的11.5%下降到2008年的4.5%。2008年进口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很快,从2007年的8%降为4%。在众多区域中,欧洲地区出口增长率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量仅增长0.5%,比2007年的4%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2008年,欧洲地区进口量呈现负增长,进口总量下降1%。此外,2008年北美出口量增长5%,而进口量则下降2.5%。进出口总量增长较2007年均有大幅下滑。

2008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

(一)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燃油价格不断攀高,年中每桶油价一度到达140美元,7月后油价开始下降;在世界燃油需求疲软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到年底油价已低于每桶50美元。同2007年相比,2008年大幅上涨的能源价格对世界商品贸易额(未剔除价格上涨因素,下同)及增长的影响很大。2008年,能源价格上升了40%,而食品与饮料价格同样上升了23%。同时,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到1%,而金属价格下降了8%。

(二)世界商品贸易

北美商品进出口增长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同2007年比增长10%,而进口额为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经济萧条是导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相对弱势的原因。

中南美洲则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商品出口额为60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1%,进口额为5950亿美元,增长30%。

2008年欧洲商品贸易增长放缓:出口额为6.5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2%;进口额为6.8万亿美元,增长12%;增长放缓的部分原因是2008年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独联体国家商品进出口额均增长稳健,主要得益于该地区采掘工业的实力。2008年出口额为7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5%;而进口额为4930亿美元,增长31%。

和其他拥有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一样,2008年非洲地区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其中出口额达561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9%;进口额达4660亿美元,增长27%。2008年,中东地区商品出口增长最为强劲,出口总额为1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6%,;进口总额5750亿美元,增长23%。此外,亚洲地区商品出口额为4.4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5%;进口额为4.2万亿美元,增长20%。

2008年,尽管占世界贸易出口比重由2007年的9.5%下降到9.1%,但德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出口额高达1.47万亿美元。中国仅次于德国,排名第二,出口额为1.4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9%。排名第三的世界出口大国是美国,2008年出口额为1.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1%。日本与荷兰分列第四和第五位,日本商品出口额为7820亿美元,占比为4.9%;荷兰商品出口额为6340亿美元,占比为3.9%.

美国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总额高达2.17万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比重为13.2%。德国居次,进口额为1.21万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3%。中国(1.13万亿美元,占比6.9%)、日本(7620亿美元,占比4.6%)和法国(7080亿美元,

占比3%)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如果把欧盟的27个成员国看成整体(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则2008年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国和地区为:欧盟(占世界出口比重15.9%),中国(占比11.8%),美国(占比10.7%),日本(占比6.4%)和俄罗斯(占比3.9%)。2008年欧盟出口总额达1.93万亿美元。

(三)世界服务贸易

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7万亿美元,同2007相比增长11%。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交通运输类,增长率高达15%;其次是旅游类增长10%,其他服务类也增长了10%。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51%,而旅游和交通运输类则各占四分之一,其中旅游类出口占比为25%,而交通运输类出口占比23%。2008年,北美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9%;进口额为4730亿美元,同比增长6%。从北美服务贸易的季度统计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北美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出口额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同比增长10%;而第四季度该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骤减,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也下降3%。在北美服务贸易领域中,旅游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下降了6%。

2008年,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1%;进口额为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同样,欧洲地区服务贸易也深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而第四季度骤减11%。

2008年,中南美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09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6%;进口额为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6%;进口额为1140亿美元,增长率为25%。

2008年,非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8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为1210亿美元,增长率为15%。中东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额为1580亿美元,增长率为13%。亚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进口额为8580亿美元,增长12%。

2008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2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0%,位居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英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30亿美元,占比7.6%,位居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2008年分列第三到五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的是德国、法国和日本:其中德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350亿美元,占比6.3%;法国出口总额为1530亿美元,占比4.1%;日本则以144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取代了西班牙,居世界第五大服务贸易大国,占比3.9%。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估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37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印度则以106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比2.8%。此外,荷兰取代爱尔兰成为世界第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在进口方面,美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额为364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0.5%。德国位居第二,进口额为2850亿美元,占比8.2%。位居第三到五位的服务贸易进口大国分别为英国、日本和中国。其中,英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990亿美元,占比5.7%;日本进口1660亿美元,占比4.8%;中国进口1520亿美元,占比4.4%。2008年世界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排列唯一的变化是韩国取代了荷兰,位居第十大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荷兰则屈居第十一位。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18

提要 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消退,政策制定者有更大的空 间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更长期问题 在过去十年里,不时出现各种广泛的经济危机和负面冲击,首先是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随后是2010至2012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2014至2016年的全球商品价格调整。随着这些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持续阻力消退,世界经济有所上扬,为调整政策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进步的长期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估计已达3.0%,与2016年2.4%的增长相比显著加快,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全球增长率。在各类国家中,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指标继续改善,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国家2017年经济增长强于上年。在全球范围内,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长预计稳定在3.0%。 经济活动趋强之势在各国和各区域分布不均 L世界总产值增长最近加快,主要是因为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更稳健,而东亚和南亚仍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随着阿根廷、巴西、尼日利亚和俄罗斯联邦摆脱衰退,这些经济体出现了周期性改善,也约占2016年到2017年全球增长率上涨的三分之一。但近期各国和各区域的经济收益分布仍然不均,世界许多地区尚未恢复健康的增长速度。许多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凸显出过度依赖少数自然资源的国家容易出现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而且,世界经济的长期潜力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投资疲软和生产率增长低速时期延长而受到损害。

投资条件有所改善,但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和债务上升, 可能阻碍投资广泛回暖 由于金融波动较小,银行业脆弱性降低,一些商品部门复苏而且全球宏观经济前景更稳固,投资条件普遍改善。融资成本仍然普遍很低,许多新兴市场的息差收窄,反映风险溢价下降。这一情况帮助了向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增加,包括跨界借贷的增加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信贷增长更旺。 条件的改善帮助一些较大经济体的生产性投资适度复苏。201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大约占全球经济活动加速的60%。这一改善与非常低的起点相关,之前两年投资增长异常疲软,而且全球投资总额长期不振。由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升高,主要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影响相当不确定,以及债务增加和长期金融脆弱性积累,支持更强劲的生产率增长和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投资活动的更广泛反弹可能会受阻。 如果保护主义倾向增强,世界贸易的回升可能会遭受挫折2017年全球贸易出现回升。2017年前8个月,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达到危机后时期的最快速度。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东亚的进口需求增强,因为该区域的内需上扬,得到宽松政策措施的支撑。由于企业回应不断改善的投资条件,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资本货物进口回升。 最近主要贸易关系的调整,如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决定退出欧洲联盟及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进行谈判并重新评估其他现有贸易协定的条款,引起对贸易壁垒和争端可能升级的担忧。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这些情况的程度会增大。考虑到贸易、投资和生产率增长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限制越来越多的贸易环境可能会妨碍中期增长前景。在这方面,各项政策应侧重于维护和振兴多边贸易合作,强调服务贸易可能带来的惠益。 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人均收入增长乏力,对若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造成挫折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平衡,继续令人担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景。由于2016年四大发展中区域平均收入下滑,许多国家最近甚至遭遇挫折。

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

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

2008年世界经济大事记

2008年世界经济大事记 2009-01-10 14版:新财经周刊·世界经济 --------------------------------------------------------------------------------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始于2007年夏季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多家美欧金融巨头遭受重创。其中,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被迫在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曾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五大投资银行,或破产或被兼并或被迫转型,在危机中无一幸免。另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如英国诺森罗克银行,美国的房利美、房地美、AIG被政府接管。 ●冰岛濒临破产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9月底以来,冰岛出现严重金融动荡,冰岛克朗随之大幅度贬值。冰岛政府被迫接管国内三大银行,不少冰岛银行的外国储户损失惨重。 ●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 2008年二、三季度,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GDP连续出现负增长,从技术上来说已经陷入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08、2009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大幅下调至3.7%和2.2%;世界银行则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0.9%。 ●国际峰会出招应对危机 为应对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大经济体间连续召开国际峰会。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闭幕。峰会发表宣言指出,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基本因素。峰会还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近期和长期措施达成行动计划。 ●各国出台金融救助及经济刺激计划 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全球各大经济体频频降息以增加流动性。其中,美联储已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0至0.25%区间;欧洲央行将利率下调至2.5%;日本央行降息至0.1%。此外,美、英、德、法、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大规模金融救助及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美国推出的金融救助计划规模高达7000亿美元。 ●全球股市动荡 不管是发达国家股市还是新兴市场股市,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跌势。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全球指数显示,2008年全球股市累计下跌42%,超过29万亿美元人间蒸发,相当于全球股市自2003年以来的所有累积获利(MSCI全球指数追踪23个发达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主权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它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世界重大事件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1:世界历史 上的重大事件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 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 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同时,工业革命中产生资本家与工人两大阶级,阶级斗争激烈。城市化进程加快。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矛盾);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军事残余。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宅地法》,鼓舞北方士气,扭转战局;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 ◇1863年,美国内战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成为南北战争转折点;1865年4月,为期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1868年,日本西南武士武力倒幕,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10月,明治维新(日本工业革命)。

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调整期的新特征

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调整期的新特征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 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著加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内容概要 一、简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三、金融危机如何席卷全球 四、未来国际金融改革该何去何从 金融工程 40921085 刘飞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美国政府出资最高85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30日,美三大股指暴跌,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 10月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美政府当月底1250亿美元注资本国9大银行。 此外,欧洲各国提高个人存款担保额度;富通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被巴黎银行收购;冰岛遭遇“国家破产”危机;英政府宣布向本国4大银行注资350亿英镑;乌克兰和匈牙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贷款,危机已经扩散至整个欧洲。 当月,全球主要央行先后两次同步降息;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11月欧、英国央行分别降息50和150个基点;日、欧经济正式步入衰退;中国出台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当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美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将为花旗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提供担保;美政府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者信贷市场。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制定“经济复兴”计划;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24年来新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 二、全球金融海啸导火索:美国次级债券 美国银行或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还款能力较差、收入不稳定)的个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pdf

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地位的强极,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预测,随着减税措施的采取,企业的增长潜力得到发挥,劳动力价格相应下降,加之欧盟经济不存在固定资本投资和库存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受经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02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将达2.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放缓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多具有出口导向型特征,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骤降,股市暴跌,特别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使企业商业投资赢利预期降低,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设备投资,还影响了个人消费。美国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下降较多。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东南亚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2.拉美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新世纪伊始,拉美地区经济即遇到严重困难:外贸出口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速放缓。 拉美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连带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鉴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速明显放慢,日本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减少了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拉

2020年(财务知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财务知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2.中国和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于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 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仍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于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于壹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壹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壹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世界贸易组织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壹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于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和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壹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见,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此外,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结构要点 壹.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壹)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壹片;英法实力大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前几年各国政府都用巨额的资金刺激经济增长,现在通胀压力、特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我国金融机构多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些措施都旨在抑制通货膨胀。 2、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乃至国际贸易格局有新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巨大挑战。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4、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6、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2008--2009年重大事件

2008—2009年重大时事热点分析 一“神七”飞天举世瞩目 1.神州七号的成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航天事业竞争的结果:①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竞争。②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神七”的成功发射说明:①我国的科技事业日新月异,不断取得新的突破。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神七”的成功飞天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的结果:①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②我们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③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4.“神七”成功飞天是科研人员和航天员艰苦奋斗的结果:①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神七”科研人员和航天员:①履行责任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许多可能的积极意义。②合作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③人生的意义。 6.青少年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二弘扬奥运精神再创民族辉煌 1.奥运的成功举办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①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大力发扬了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合作,志愿者热心公益活动,②奥运会开幕式及奥运奖牌的设计向世人展示了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2.奥运成功举办表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③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表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5.奥运赛场上,不同国家、地区、团体以及运动员之间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①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活动形式。②竞争需要合作,合作可以提高竞争力。 6.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