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有答案)

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有答案)
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有答案)

高二语文yw---2013---02---01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教师专用]

编写人:何雪姣审核人:雷华锋编写时间:20130228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 姓名:_____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学习方法】

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2. 走进作者

梁思成,1901年4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1915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他的学术著述,《清代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一、课前阅读。

天津蓟县独乐寺:经历28次地震不倒,在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和山西应县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盘山脚下,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代。自重建以后千余年来,独乐寺曾经历了28次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蓟县城内房屋倒塌不少,观音阁及山门的木柱略有摇摆,观音像胸部的铁条被拉断,但整个大木构架安然无恙独乐寺观音阁之所以在多次强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观音阁的斗拱设计十分巧妙,在没有一颗钉子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七层木块的相互交织,达到了相互连接固定的作用,这样在地震出现时能及时减缓外部的压力,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19日,记者在文成公主庙采访时看见,紧贴岩壁而建的寺院,外观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寺院中香火旺盛,佛堂内点满了酥油灯。附近来朝拜的村民络绎不绝。只有佛堂大门上的一幅壁画有一条裂痕。文成公主庙建于公元710年,已有1300年历史。

在2008 年5 月12 日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这座占地2.7 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落建于1460 年(明天顺四年),历经1536 年、1618 年、1657 年、1786 年以及1976 年的数次大地震,在此次汶川地震的影响下,木构造脱榫,墙体开裂,但没倒塌,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古建筑为何在遭受地震后却能依然屹立不倒?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自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帷.幕(wéi)屋脊.(jī)翘.起(qiào)翘.首以盼(qiáo)

B.埋.怨(mán)接榫.(shǔn)厦.门(xià)高楼大厦.(xià)

C.点缀.(zhuì)辍.学(chuò)角.色(jiǎo)凤毛麟角.(jiǎo)

D.穹.窿(qióng)哺.育(bǔ)门槛.(kǎn)直栏横槛.(jiàn)

答案:D (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殿庙宇直言不违和颜悦色随声附和

B.如鸟斯革回廊抱厦额枋梁架宣宾夺主

C.砖石墁地繁文缛节高潮迭起叠床架屋

D.招摇装骗梳妆打扮世外桃源桃园结义

答案:C 解析:A项,直言不违—直言不讳;B项,宣宾夺主—喧宾夺主;D项,招摇装骗—招摇撞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建筑体系。(2)考古学家所______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3)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建筑,围绕着一个________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

A.独特发掘或/或

B.独到发现和/和

C.独到发现或/或

D.独特发掘和/和

答案:A 解析:独特,独有的、特别的;独到,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或,表选择;和,表并列。

3、用简要的话概括它们各自的意思。

①.中国建筑的“文法”——

②.中国建筑的“词汇”——

③.中国建筑的“可译性”——

【明确】中国建筑?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定规,有?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参考答案: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解析:在选文的第一段,提出这个问题后,接着进行了回答,提取第二个句子的主干,即是本题的答案。另外,要注意答案的简明、通顺。

中国建筑?词汇?是指中国建筑中如一轩一楼等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成建筑的整体。

中国建筑?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建筑的特点:A.规则性;B.独创性;C.情感性。

4.把下面的长句变为短句。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答案:不同的民族,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

三、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至):

第二部分(至):

第三部分(至):

第四部分(至):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14-○18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19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

【课中展示】

1、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重点写了哪几个?

【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臵,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2、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基本特征,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明确】总体特征: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

结构特征: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

装饰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3、作者概况的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来写的?(提示:)

【明确】①由整体到局部

②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例如,中国建筑怎样砍削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和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割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和图案形的装饰物等等。

5、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6、赏析下列语言。

①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

②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明确】①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中国的建筑体系之中各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关系。比喻的运用,既揭示了中国建筑体系分布范围宽广,又揭示了各地区建筑的亲缘关系。比喻贴切,易于接受。

②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简练而又形象概括。

【课后提升】

1、请你模仿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就你所熟悉的某一个地域的建筑,以“民居”为题,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200字左右。(提示:①应注意观察当地的房屋建筑的风格特色,可以上网或到图书室等查阅资料。②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性,结构要有条理。语言应简明、严密,同时可用一些比喻,以增强表达效果。)

2、阅读“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四个自然段,回答问题。(1)简要指出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答案: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承认、所喜爱。

解析:相关信息在第二段的前半部分。

(2)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中国建筑体系和其它建筑体系的异同。

答案:①由木材结构过渡到砖石建筑这条发展途径,中国建筑和其他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②不同的是其他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中国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解析:相关信息在第二段的后半部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用语言和文学打比方。

E.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B D

解析:A项,?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此可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与某一个建筑大师没有必然的关系。C项,?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可见两种建筑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E项,?例 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可见尽管形式不同,但内容是相同的。

【阅读拓展】

[资料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级:8.0级汶川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2011年 3月11日日本地震震级:9.0级地震,最强烈海啸,最高达10米,福岛核电站爆炸。日本9.0级地震是汶川地震的30倍,致8928死12664失踪死亡人数或超1.8万(2011-3-22前)从中日地震死亡人数的比较中,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第一,地震死亡人数应与建筑有关。现在的建筑结构大都是砖混结构与古代的木材框架结构不同,没继承古代的建筑特点。第二,建筑质量存在问题

日本: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

在经历了9.0级地震即大海啸后,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着,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建筑抗震再度成为焦点。

在日本及台湾建造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建议重建家园不要再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

[资料2]

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故事

梁思成——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他是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四杰之一,清华大学教授,主持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中南海怀仁堂的翻新设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设计。梁思成学建筑是因为林徽因的关系。

金岳霖——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新月派代表人物。

林徽因——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个举世无双的优秀男人终身都为她苦:一个摔断了腿(梁思成为博美人一笑,慌忙掉下车来);另一个为觅得佳人,嫌飞机太慢,自己先飞了下来(徐志摩);这最后一个,就是金岳霖,为了她,与情敌毗邻而居,终身为友。徐志摩对爱情的态度,仿若他的诗一般,浪漫,却又不羁,他可以爱得强烈,爱得真挚,可以在失去林徽因时痛得刻骨无法自拨,但始终,他的游离不羁又让他遇到了陆小曼,这似乎和他的诗很应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有人分析,徐最爱的是林。在林回国后,他迫不及待地飘洋过海,千里追寻灵魂的伴侣。在他生活困苦时,一次为听林的演讲而连夜乘机,后坠机身亡。而林最爱的也是徐,那么高傲的女子,在徐死后,却千辛万苦找来《康桥日记》。会有如此的举动,我想她并不是如她所说的那样:“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

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也不仅是专家分析那样关乎利益。更奇怪的是,在她弥留之际,却想要看已故的徐的儿子,她想看什么呢?是否想从他儿子的身上寻找他的影子?直到生命的结束,她卧室里还挂着徐所乘飞机的残片。林如此的女子,也免不了有至情至性的小女人的一面。但林最终还是理智地选择了能给她生活的梁,任凭徐从伦敦追回北京。后来,徐即使有再多的痴恋和不舍也只能放手,他的一首《偶然》得以流传千古,可能不仅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名气吧,我觉得主要是源于诗自身的光华,它最确切地表白了那种一见倾心,却无能为力,只有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的心情。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徽,许我一个未来!

——徐志摩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

你是,鲜艳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音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都曾留学美国,加之家学渊源,他们中西文化造诣都很深,在知识界交游也广,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而金岳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偶而不在一地,例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金岳霖每有休假,总是跑到梁家居住。梁思对林徽因的评价是:都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我倒要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而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觉得和他在一起,比和我在一起幸福,那么,我祝福你们。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林徽因一九五五年去世,时年五十一岁。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这“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日、丰硕与富饶。金岳霖“极赞”之意,溢于言表。金岳霖回忆到追悼会时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开的,我很悲哀,我的眼泪没有停过……”他沉默了下来,好像已把一本书翻到了最后一页。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深藏于一生。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金老病弱的身体,可是每当提起林徽因,都似给他越来越衰弱的生命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一般。后来,他们拿出了从林家借来的徽因照片,金老竟然像个孩子一般乞求着说,给我吧,给我吧。看到这里,眼前一湿,这是怎么样的情感啊,思念的人早已离他而去,整整半个世纪,他一直依恋着她,老了,老到说话都不连续了,看到徽因的照片时,却一下子变成了孩子。谢谢这位笔者,后来,整理徽因的诗集终于出版,他们再次探望金老,并送去了诗集与那张照片的翻拍请他过目。笔者趁机凑近他耳边问,可否请他为文集写篇东西附于书中。然而,金岳霖金口迟迟不开。终于,他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们:“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

林徽因一九五五年去世,因其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有贡献,建坟立碑,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二墓区。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最后去世的金岳霖,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三个,在另一个世界里,又毗邻而居了。金岳霖从人间带去的话,终有机会跟林徽因说了……

必修5Unit4复习学案.doc

必修5 Unit 4复习学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0334152.html,rm v. --n.--adj. (1)If he calls me again, I shall the police. (2)Then the doctor informed the family that there was no hope for his(康复). (3)I have been reliably informed that the couple will get married next year. 译: (4)They would inform him any progress they had made. (5)We have received information Grant may have left the country, (what/which/that) (6)For further. please contact the number below. (7)sources said it was likely that the President would make a televised statement. (8)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the public properly (9)—Shall I inform him of the change of the schedule right now? —I am afraid you. in case he comes late for the meeting. A. will B. must C. may D. can (10)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gets around much more rapidly than in the newspaper. A. it B. those C. one b. that 2.case n. ____________ 《恐检方 (1)I knew I was going to make it — that I wasn't a hopeless case.( ) 声 (2)85% of the people ___________ (mention) in the newspaper are men. This is also the case for television news.( ) 七 (3)Many of these boys are from one-parent households, as in Marks case.( ) (4)There were several food poisoning cases(follow) the picnic. (5)Today, well discuss a number of cases beginners of English fail to use the language properly. A. which B.as C.why D.where (6)(just) in case (of) My parents live in a small village. They always keep candles in the house there is a power out. fire, all exits must be kept clear. I guess we've already talked about this before but I'll ask you again just. 3.demand v.n. adj. (1)The candle-making class has been in great demand. (2)When the earthquake hit Japan, salt was so much in demand in China that the stores ran out of them. 译: (3)Mike demanded his lawyer(call). (4)I demanded an explanation.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

数列 1.1数列的概念 预习课本P3~6,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列?数列的项指什么? (2)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是什么? (3)按项数的多少,数列可分为哪两类? (4)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关系? [新知初探] 1.数列的概念 (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项. (3)数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数列{a n}.数列的第1项a1,也称首项;a n是数列的第n项,也叫数列的通项. [点睛] (1)数列的定义中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定次序”与“一列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 (2)项a n与序号n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这个数列中的一个确定的数,而序号是指项在数列中的位次. (3){a n}与a n是不同概念:{a n}表示数列a1,a2,a3,…,a n,…;而a n表示数列{a n}中的第n 项. 2.数列的分类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作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作无穷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a n =f (n ),那么这个式子叫作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点睛]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解析式. (2)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4.数列的表示方法 数列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一数列的任意两项均不可能相同.( ) (2)数列-1,0,1与数列1,0,-1是同一个数列.( ) (3)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序号有关.( ) 答案:(1)× (2)× (3)√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1)n +1 2,则该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 ) A .1,0,1,0 B .0,1,0,1 C.12,0,1 2 ,0 D .2,0,2,0 解析:选B 把n =1,2,3,4分别代入a n =1-(-1)n + 12中,依次得到0,1,0,1. 3.已知数列{a n }中,a n =2n +1,那么a 2n =( ) A .2n +1 B .4n -1 C .4n +1 D .4n 解析:选C ∵a n =2n +1,∴a 2n =2(2n )+1=4n +1. 4.数列1,3,6,10,x,21,…中,x 的值是( ) A .12 B .13 C .15 D .16 解析:选C ∵3-1=2,6-3=3,10-6=4, ∴? ???? x -10=5,21-x =6,∴x =15. [典例] (1){0,1,2,3,4};(2)0,1,2,3;(3)0,1,2,3,4,…; (4)1,-1,1,-1,1,-1,…;(5)6,6,6,6,6. [解] (1)是集合,不是数列;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纠错归纳 及反思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使用说明】 1、课前,通读教材,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写上提示语。独立完成预习案 部分,规范书写。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课堂上,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共同解决探究案部分的 问题,高效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通过抓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2、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助读资料 《谈中国诗》出自钱钟书的作品《钱钟书散文》,属于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本文根据 钱钟书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和内容等方面 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1.学贯中西。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是中国现 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钱先生博学多才,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 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善用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 幽入微,提要钩玄,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2.著作等身。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 西班牙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管锥编》对经、史、子等古籍进 行了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进行了阐发和辨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妄自尊大;而一些西方人由于无知而 以欧美文化为中心,为此,钱钟书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作了一次演讲。演讲中,他既深 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当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 科上成绩极差。钱先生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 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此之后,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 同龄人,因而最终成为文化大家。 预习指导 结合《助读资料》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带着老师提供的问题阅读课文,借助课下 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问题,标注容易误读和误解的字词。明确问题答案,对于把握 不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理清思路,全面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基本理清文章思路。 2.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3.文中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梵.文( ) 轻鸢.( ) 颦蹙 ..( ) 精髓.( ) 桴.鼓( ) 槛.栏( ) 命运多舛.( ) 数.见不鲜( ) 遥思远怅.( ) 一蹴.而就( ) 5.查字典,积累下列词语。 (1)回肠荡气: (2)凌风出尘: (3)吞言咽理: (4)拔木转石: (5)穷边涯际: 我的疑问与收获: 【探究案】---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指导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熟知课文内容。提供讨论问 题如下: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纠错归纳 及反思

高二必修5第三章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数学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复习:用不等式表示,某地规定本地最低生活保障金x不低于400元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2:1.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写成不等式就是_______________ 2. 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p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q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 设点A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其中不等关系有________ 例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 例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所有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

※ 动手试试: 练1. 用不等式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 (1)a 与b 的和是非负数_________________ (2)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 “限高4m ”_______________ (3) 如图(见课本74页),在一个面积为350的矩形地基上建造一个仓库,四周是绿地,仓库的长L 大于宽W 的4倍 练2. 有一个两位数大于50而小于60,其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大2.试用不等式表示上述关系,并求出这个两位数(用a 和b 分别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会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 当堂检测(时间: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12-≤ B .12-< C .11-≤- D .12-≥ 2. 用不等式表示,某厂最低月生活费a 不低于300元 ( ). A .300a ≤ B .300a ≥ C .300a > D .300a < 3. 已知0a b +>,0b <,那么,,,a b a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b a >>->- B .a b a b >->-> C .a b b a >->>- D .a b a b >>->- 4. 用不等式表示:a 与b 的积是非正数___________ 5. 用不等式表示:某学校规定学生离校时间t 在16点到18点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 某夏令营有48人,出发前要从A 、B 两种型号的帐篷中选择一种.A 型号的帐篷比B 型号的少5顶.若只选A 型号的,每顶帐篷住4人,则帐篷不够;每顶帐篷住5人,则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若只选B 型号的,每顶帐篷住3人,则帐篷不够;每顶帐篷住4人,则有帐篷多余.设A 型号的帐篷有x 顶,用不等式将题目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 2. 某正版光碟,若售价20元/本,可以发行10张,售价每体高2元,发行量就减少5000张,如何定价可使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24万元?

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 解三角形答案

必修五解三角形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______________14/5___________ 10._2___ 11. __________2_ 12._______ 90_______ 13. ___________ 120 14.__不用做___)),(),((321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解:(1)在ABC ?中,由 cos A =,可得sin A =,又由s i n s i n a c A C =及 2a =,c =可得sin C = 由2 2 2 2 2cos 20a b c bc A b b =+-?+-=,因为0b >,故解得1b =. 所以sin 1C b = = (2)由cos 4A =- sin 4 A =, 得2 3cos 22cos 14A A =-=- ,sin 2sin cos A A A == 所以3cos(2)cos 2cos sin 2sin 3 3 3 8 A A A π π π -+ =-= 16.解:(I)由已知得: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B A C A C A C +=, sin sin()sin sin B A C A C +=,则2sin sin sin B A C =,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2b ac =,所以,,a b c 成等比数列.

(II)若1,2a c ==,则2 2b ac ==,∴2223 cos 24 a c b B a c +-==, sin C == , ∴△ABC 的面积11sin 1222S ac B = =??=. 17. 【解析】(Ⅰ),,(0,)sin()sin 0A C B A B A C B ππ+=-∈?+=>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sin B A A C A C A C B =+=+= 1cos 23 A A π?= ?= (II)2 2 2 2 2 2 2cos 2 a b c bc A a b a c B π =+-?==+?= 在Rt ABD ?中,AD = == 18. 【解析】 解:(1)证明:由 sin( )sin()44 b C c B a π π +-+=及正弦定理得: sin sin()sin sin()sin 44 B C C B A ππ +-+=, 即sin )sin )B C C C B B -+= 整理得:sin cos cos sin 1B C B C -=,所以sin()1B C -=,又30,4 B C π << 所以2 B C π -= (2) 由(1)及34B C π+=可得5,88B C ππ= =,又,4 A a π ==所以sin 5sin 2sin ,2sin sin 8sin 8 a B a C b c A A ππ = ===,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 151 sin sin cos 2888842 bc A πππππ===== 19.考点分析:本题考察三角恒等变化,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解析:(Ⅰ)因为22()sin cos cos f x x x x x ωωωωλ=-+?+ cos22x x ωωλ=-+π 2sin(2)6 x ωλ=-+.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目录 1.1.1正弦定理 (2) 1.1.2余弦定理 (4)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 (6) 1.2 应用举例 (8)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1) 2.2等差数列 (14)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7) 2.4等比数列 (20) 2.4等比数列的性质 (22)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24)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26)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8)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0)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36)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 (38)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1) (40)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2) (42)

1.1.1正弦定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了解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解三角形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推导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变形: 正弦定理可用于两类: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与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其他的角与边. 2、了解“解三角形”的概念 三、提出困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课标要求: 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掌握正弦定理.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等知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和解三角形. 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 二、学习过程 例1:在ABC ?中,已知3=b , 60=B ,1=c ,求C A a 及,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习夸张、讽刺的手法。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见《导学教程》第7页。 【自学检测】 1、完成《导学教程》“知识建构”。 2、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6—37段):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38—40段):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探究案 1、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的古代语言教师,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什么都要有一个“套子”。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别里科夫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明确: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2、世界文学长廊中,别里科夫是一个经典的套中人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别里科夫的?请找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并加以分析。 明确:①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如文章描写别里科夫摔下楼梯的那一段“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安然无恙……”,这一描写,极具想象与夸张,写出了别里科夫的 ②反差鲜明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迂腐可笑与华连卡姐弟的青春可爱,别里科夫言论荒谬却一本正经的 口吻。 ③精妙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语等细节的描绘 3.“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人们惧怕的不是别里科夫本人,而是别里科夫深受其毒害而又为之效忠尽力的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别里科夫一笑即死的脆弱,预示着专制统治的一触即溃,但只要反动政府没有被推翻,它就会作垂死挣扎,甚至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残酷地杀害有进步思想的民众。小说的结尾,使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启迪人们起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

语文必修五编号YW-BX--0301--09 《说“木叶”》导学案 编写人:阮景荷审核:刘凤时间:2013.4.6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2、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法指导】: 1、朗读法 2、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第一学时 一、走近文本 1、导入新课: 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 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走近作者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 人物评价: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天堂,多了一位诗人。 ――载自北京大学校园网静希先生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 三、知识积累: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 1、注音: 万应锭()桅()杆接踵()而至寒砧()迢()远窸窣()沈佺.期()门闩 ( ) 心有余悸()姣姣()袅袅 ..()柳恽.() 2、阅读文本整体把握 思考: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 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思路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

2017年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及章节检测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五 全册导学案及章节检测 目 录 1.1.1 正弦定理(一) ............................................................................................................. 1 1.1.1 正弦定理(二) ................................................................................................................ 5 1.1.2 余弦定理(一) ............................................................................................................. 9 1.1.2 余弦定理(二) ........................................................................................................... 13 1.2 应用举例(一) ................................................................................................................. 18 1.2 应用举例(二) ................................................................................................................. 24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复习课 ............................................................................................... 30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检测(A ) ........................................................................................ 35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检测(B ) ........................................................................................ 42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 ................................................................................... 50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 ................................................................................... 54 2.2 等差数列(一) ............................................................................................................... 59 2.2 等差数列(二) ............................................................................................................... 63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一) ........................................................................................... 67 2.4 等比数列(一) ............................................................................................................... 76 2.4 等比数列(二) ............................................................................................................... 80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二) ........................................................................................... 88 数列复习课检测试题 ............................................................................................................. 93 数列习题课(1)检测试题 ................................................................................................... 98 数列习题课(2)新人教A 版必修5 .................................................................................. 102 数列章末检测(A )新人教A 版必修5 .............................................................................. 106 数列章末检测(B )新人教A 版必修5 .............................................................................. 112 第二章 数 列 章末检测(B) 答案 ............................................................................. 11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 120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 ................................................................................... 125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 130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 134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 . (140)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 (146) 3.4 ≤a +b 2(二) (157) 第三章 不等式复习课 ......................................................................................................... 161 第三章 不等式章末检测(A ) .......................................................................................... 167 第三章 不等式章末检测(B ) (17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了解作者笔下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理解中国诗歌特 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钱氏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了解作者笔下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熟知中国诗歌特 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钱氏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一)关于钱钟书 1、也谈钱钟书 钱钟书(1910.1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是个天才。 ①“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在进入小学读书识字之前,钱钟书已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 ②钱钟书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钱钟书在美国讲学,一位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工作多年的美国学者说,他在美国长这么大,生平从未听过像这样漂亮的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大学的一位语言教授可以媲美。 ③学贯中西古今。从先秦到近代,经史子集靡不贯通,尤以集部为最精。1979年煌煌巨著《管锥篇》问世,极大地震憾了中外文坛,人们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奔走相告,中外媒体连篇累牍、广而传之。一位外国记者言道:“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2、钱钟书作品: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钱钟书精彩语句枚举: ①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②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③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④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二)比较文学 产生于19世纪的比较文学,是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57658

§1.1.1 正弦定理 1 2 3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4 5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6 7 8 学习过程 9 一、课前准备 10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11 12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3 14 15 16 17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18 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19 20 21 22 二、新课导学 23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24 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25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26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27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8 29 ( 30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31 32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33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4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35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36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37 38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39 40 41 42 43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ab≤a+b 2(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重点、难点).3.熟练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重要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思考:如果a>0,b>0,用a,b分别代替不等式a2+b2≥2ab中的a,b,可得到怎样的不等式? [提示]a+b≥2ab. 2.基本不等式:ab≤a+b 2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b均为正实数;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思考:不等式a2+b2≥2ab与ab≤a+b 2成立的条件相同吗?如果不同各是 什么? [提示]不同,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b∈R;ab≤a+b 2成立的条件 是a,b均为正实数.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1)设a>0,b>0,则a,b的算术平均数为a+b 2,几何平均数为 (2)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思考:a+b 2≥ab与? ? ? ? ? a+b 2 2 ≥ab是等价的吗? [提示]不等价,前者条件是a>0,b>0,后者是a,b∈R. 4.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结论 (1)设x,y为正实数,若x+y=s(和s为定值),则当x=y=s 2时,积xy有最

小值为2xy . (2)设x ,y 为正实数,若xy =p (积p 为定值),则当x =y =p 时,和x +y 有最大值为(x +y )2 4. 5.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1)x ,y 必须是正数. (2)求积xy 的最大值时,应看和x +y 是否为定值;求和x +y 的最小值时,应看积xy 是否为定值. (3)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满足. 思考: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哪几个条件?若求和(积)的最值时,一般要确定哪个量为定值? [提示] 三个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求和的最小值,要确定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要确定和为定值.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对任意a ,b ∈R ,a 2+b 2≥2ab ,a +b ≥2ab 均成立.( ) (2)对任意的a ,b ∈R ,若a 与b 的和为定值,则ab 有最大值.( ) (3)若xy =4,则x +y 的最小值为4.( ) (4)函数f (x )=x 2 +2 x 2+1 的最小值为22-1.( ) [答案] (1)× (2)√ (3)× (4)√ 2.设x ,y 满足x +y =40,且x ,y 都是正数,则x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400 [因为x ,y 都是正数, 且x +y =40,所以xy ≤? ???? x +y 22 =400,当且仅当x =y =20时取等号.] 3.把总长为16 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则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 m 2. 16 [设一边长为x m ,则另一边长可表示为(8-x )m ,则面积S =x (8-x )≤? ???? x +8-x 22 =16,当且仅当x =4时取等号,故当矩形的长与宽相等,都为4 m 时面积取到最大值16 m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