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石墨炉氯化氢操作规程

二合一石墨炉氯化氢操作规程
二合一石墨炉氯化氢操作规程

二合一石墨炉氯化氢合成操作规程

一、物质介绍

1、原材料

1.1 氯气分子式:Cl2分子量:70.9

比重:3.214kg/m3 (标况下)

液氯沸点:-34.5℃(0.1MPa)

溶解度:1.462g/100gH2O(标况)

1.1.1性质:氯主要以钠、钾、钙、镁的无机盐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其中以NaCl含量最高。

氯为双原子分子、熔点、沸点较低,常温下氯是气体,加压降温后变成黄色液体,可装在钢瓶中储存,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各种化合物。并易与氢化合,在常温下反应较缓慢,但在光照射线或加热至250℃时,反应瞬间即完成,燃烧并可能发生爆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氯气能与氨发生强烈反应,产生爆炸性化合物NH4Cl,这就是用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泄漏的依据。

氯气与烧碱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这是用碱处理废氯即生产漂液的依据。

H2↑+Cl2=2HCl↑

12NH3↑+6Cl2=9NH4Cl+NCl3+N2↑

2NaOH+Cl2↑=NaClO+H2O+NaCl

1.1.2 氯气技术条件

(1)合成盐酸用:正常开车:≥68%(体积百分比)

含氢≤0.4%

含H2O≤0.04%

(2)氯乙烯用:Cl2纯度≥92%

含氢<0.4%

含H2O≤0.04%

1.2 氢气:分子式H2分子量:

2.016

比重:0.0897kg/m3(标况)

1.2.1 性质:

空气中氢的含量极微,在自然界中氢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氢气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在氯气中燃烧生产氯化氢。

2H2+O2=2H2O+Q……….(合成付反应)

H2+Cl2=2HCl+Q………..(合成主反应)

氢能自燃,但不能助燃,在常温时与氧化合较缓慢,在空气中最低发火温度是530℃,在氯气中的最低发火温度是440℃(均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

H2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4.1%~74.2%,在氯气中爆炸极限5%~87.5%在Cl、HCl环境中爆炸极限5%~13% (Cl: 2~14%, HCl: 73%)

1.2.2 氢气的技术条件

H2纯度≥98%(体积)

2、产品介绍

氯化氢是无色主体,具有刺激性臭味,对人和动、植物有害,在空气中易与水蒸汽结合形成白色酸雾,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盐酸。

2.1 氯化氢分子式HCl 分子量36.46

比重:1.639kg/m3(0℃)

烙点:-114.8℃

沸点:-84.9℃

2.1.1 性质

盐酸为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酸味,具有挥发性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学试剂,用于制造各种氯化物染料,也可用于食品工业(合成酱油,生产味精,葡萄糖)及从矿物中提取稀有金属等。

氯化氢在干燥状况下,常温与金属基本上不反应,当HCl气体伴有微量水份时,对金属腐蚀性加强,当温度升至120℃时,则腐蚀性显著减弱。

工业用合成盐酸标准(GB320-93)

二、生产技术工艺

1、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影响条件

1.1氯化氢的合成

氯气和氢气是按分子比1:1进行化合的,但由于Cl2价格贵,极易影响成品质量,故一般保持氢过量,分子比控制在H2:Cl2=1.1~1.05:1范围之内。

1.2 氯化氢的吸收

从石墨炉出来年氯化氢气体,经过石墨冷凝器,根据转子流量给水计量吸收塔吸收,做成盐酸,并随时测定盐酸比重,控制盐酸温度。

2、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氯氢干燥工段的H2、经过缓冲罐、阻火器、流量计,并保持压力0.04~0.09MPa,通过调节阀进入石墨合成炉,氯气来自氯氢干燥工段经氯气缓冲罐,并保持压力0.12~0.20Mpa进入合成炉,两种气体在石墨炉内三层管的灯头上燃烧化合,生成HCl气体,进入炉顶石墨管在水箱中冷却至500度左右,HCl气体经石墨冷凝器进入氯化氢分配台送乙烯或做酸。

做酸吸收过程:

吸收水经转子流量计计量,由尾气吸收塔从二次吸收塔顶部注入,吸收来自降膜吸收塔的尾气,制得稀酸,经过“U”型弯液封进入降膜吸收塔顶部,与来自氯化氢分配台的HCl气体全顺流吸收,在吸收塔石墨管内成膜状流下,氯化氢气体在管中通过,向稀酸中扩散,其溶解热由夹套中的冷却水带走,制得31%以上,温度约45℃

的盐酸,经“U”型液封进入贮槽,氯化氢中不凝性气体在二次塔废气出口被水流泵抽走排空。

2.2 工艺控制指标

(1) H2压力:0.04~0.09Mpa 纯度≥98%

Cl2压力:0.12~0.20Mpa 纯度原氯≥92%

含H2<0.4% 石墨炉水套压力≤0.15Mpa

(2) H2:Cl2=1.05~1.1:1(摩尔比) 火焰呈乳白色

(3) HCl:纯度:94~96%(氯乙烯用) 不含游离氯

压力:≤0.06Mpa

做酸:1~11Kpa

(4) 温度:石墨炉出口炉温≤600℃冷凝器入口温度≤500℃

HCl冷却后温度≤45℃

三、岗位及操作:

1、岗位任务:

由氯氢干燥工段送来的合格的氯气、氢气按照一定配比送入二合一石墨合成炉进行燃烧,生成的合格的氯化氢气体送树脂车间氯乙烯工段与乙炔气混合做生产氯乙烯单体的原料。在氯乙烯停车或氯乙烯降量生产时氯化氢气体经降膜吸收塔生产盐酸。为确保安全生产需精心操作,达到最低消耗,最高收率,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工艺操作

2.1 开车准备

(1)按生产工艺流程全面检查本工段的设备、管道、阀门、管件

和仪表是否正常、完好、畅通、泄漏。

(2)检查H2、Cl2炉前阀门是否严密,开关是否灵活。

(3)检查点炉火棒是否准备妥当。

(4)提前打开水流泵,抽负压40min,炉内真空度以点火口处吸住薄纸为宜,同时在氯化氢分配台短路阀氯化氢取样口处放酸,化验员在此处及四楼二级降膜吸收塔取样口两处取样分析系统气体中含氢,含氢应≤0.27%。

(5)检查各缓冲罐、分离器有无积液,有则排放干净。

(6)通知干燥岗位准备点炉,打开氢气放空阀门,氢气放空数次,进行管道、设备置换,要求压力稳定,泵前不得出现负压。

(7)通知当班化验工对H2进行纯度分析、化验三次,原料气纯度符合要求后,与干燥工段取得联系,征得调度指令后,方可点炉。

(8)打开尾气吸收塔上水阀门,通入少量吸收水,调节H2放空阀门,使H2压力控制在0.072Mpa左右。

(9)接到厂调度指令后,操作工与干燥工段、液氯岗位取得联系,验证H2、Cl2纯度化验合格,开始点炉。

(10)点炉前开启石墨合成炉夹套冷却水,调节水槽水位根据水位显示数据调节冷却上水阀门,然后打开石墨冷凝器的上下水阀门,打开降膜吸收塔的冷却上、下水阀门。

(11)操作工一人持点火棒,由当班化验员点燃点火棒,操作工手持点火棒,站在石墨合成炉炉口侧面将点火棒在点火口处试验一下,若炉内无异常,可把点火棒伸入石墨合成炉,放在灯头上方。若

采用外点火方式,先关闭炉门,由化验员点燃氢气软管,操作工将点燃的氢气软管插入氢气管道,并加以固定。

(12)待人离开后,通知室内操作工,先给少量H2,待H2点燃后,取出点火棒,关掉气源阀门。然后缓慢开启氯气阀门将Cl2慢慢通入炉内,待火焰由红色变为青白色,关闭炉门,最后关闭H2放空阀门。

(13)加大吸收水流量,调大H2、Cl2的供给量,注意观察H2、Cl2的压力,流量及火焰的变化,并测试盐酸浓度,调节吸水量。

(14)待合成炉及吸收系统运行正常15分钟后,通知化验测定HCl纯度,经分析HCl纯度达91%以上,不含游离氯时,通知氯乙烯工段输送HCl气体。

(15)向氯乙烯工段送HCl气体,逐渐开启分配台出口阀门,待全量送氯乙烯工段后,关闭做盐酸系统的阀门,关水流泵阀门关吸收塔冷却水上、下水阀门和吸收水阀门。

(16)观察炉内火焰情况,经常与干燥岗位、液氯岗位密切配合,按生产调度要求控制Cl2量,保持流量,压力稳定,按火焰和分析情况控制配比,并时刻注意,不得随意降量,以免发生事故。

(17)巡回检查,保证生产质量,发现漏气漏酸部位及时处理。

(18)按要求每班将石墨炉、HCl总分配台内冷凝酸排放两次,并每小时填写一次生产记录;注意观察石墨炉与冷凝器间渡槽的水位及冷却水的循环量。

(19)炉压一定小于氯气,氢气总管压力,保证吸收水压≥

0.25Mpa以上。

(20)做好设备巡回检查,保证每小时巡检一次。

(21)离子膜运行两台合成炉送乙烯或停送乙烯应同时进行。

四、停车

1、正常停车

(1)接到调度停车指令后,与氯氢干燥工段,液氯岗位,氯乙烯工段联系准备停车。

(2)在不含氯的情况下,逐步按比例降量至最小值后,先关氯气阀门后关氢气阀门,待合成炉熄灭后,缓慢打开氢气放空阀门,将冷凝器冷却水关掉,开启水流泵,抽空合成炉同时关闭石墨合成炉的上水阀门。冬季停车时,待合成炉温降至50℃时,可适量开冷却水,以防冻结。

(3)若是做酸灰炉停车

a、关闭吸收水,开大水流泵;

b、关闭Cl2分配台总阀门,打开炉门;

c、待吸真空40分钟后,打开炉门。

(4)冬季停车,要把室外所有设备内留存的液体全部放净,以免冻结或损坏设备,并适当调节石墨冷却器的水量,防止冷却水结冰,而夏季停车后将冷却水阀门全部关掉。

2、紧急停车

(1)若有停电、氯氢气泵出现故障等,应立即关闭H2、Cl2阀门,打开氢气放空阀,防止回火。

(2)若做酸时,应关掉吸收水,冷却水,冬季应注意排净室外设备、管道中的积液。

(3)下列情况时,紧急停车。

a、H2纯度突然降低,火焰骤然红暗时;

b、氯乙烯工段转化岗位发生异常情况时;

c、合成炉水槽液位低于50%超过3分钟。

异常现象分析及处理

五、劳动安全和组织管理

1、安全操作规程

(1)防爆,室内外严禁烟火,系统放空置换合格方可动火,正确控制合成反应的氯氢配比,严格控制H2过量不高于20%,H2纯度必须高于98%以上。

(2)防冻:冬季停车应放净设备管道中的液体。

(3)防中毒、防灼伤:保证系统严密,严格控制Cl2过量系统密封程度,点炉一定要站在炉口侧面上风处,以免灼伤,接触Cl2、HCl 盐酸时,必须配戴橡胶手套,防酸靴、防毒面具、眼镜等,以免中毒,灼烧皮肤。

2、生产分析控制

(1)HCl分析主要由分析室每小时分析一次,若出现降量或调节

氯、氢流量后当班可自行分析HCl纯度。

(2)Cl2、H2纯度每2小时分析1次。

(3) 若做酸,由当班操作工每小时分析1次酸浓度。

六、主要设备一览表

七、简易工艺流程图略

箱式电阻炉操作、维护规程

1 目的:建立SX2-4-10箱式电阻炉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确保其操作规范化。 2 适用范围:适用于SX2-4-10箱式电阻炉的操作,维护、保养。 3 责任者:SX2-4-10箱式电阻炉的操作者。 4 正文: 4.1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功率:3KW 额定电压:220V 额定温度:1000℃ 相数:1 空炉升温时间:≤80 min 空炉损耗功率:≤1.8 KW 炉膛尺寸(l×b×h):300×200×120 mm 外形尺寸(l×b×h):700×520×550 mm 重量:100 kg 4.2 操作步骤 4.2.1 使用前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确定无破损线路。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显示工作。把温度调节到要使用的温度。 4.2.2 放入坩埚之前先关闭电源。然后把已经炭化好的坩埚放置到马弗炉中,放置过程要用坩埚钳。关闭马弗炉门,打开电源,等温度指示到要求温度开始计时。 4.2.3 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并微微打开马弗炉门。待温度降到200摄氏度以下时,用坩埚钳取出坩埚,并置于干燥器中。关闭马弗炉门,拔掉电源插头。 4.3 注意事项与维护 4.3.1 当电炉在第一次使用或长期停用后再次使用时,必须进行一次烘炉干燥,烘炉时间为:室温―200℃,2小时;200℃―600℃,2小时。使用时炉温不得超过最高温度,以免烧毁电热原件,并禁止向炉膛内灌注各种液体和溶解的金属。 4.3.2 电炉必须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5%,没有导电尘埃、爆炸性气体和能够破坏金属绝缘以及对电子原件有害的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工作。 4.3.3 定期检查电炉及控制器导电系统是否良好。 4.3.4 炉温不得超过最高温度。 4.3.5 电炉不需要特殊安装,只须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或架子上就可以。控制器应避免震动,放置位置与电炉不宜太近,防止过热而使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将热电偶由炉后边测温偶孔插入,偶孔与热电偶之间的缝隙用石棉绳填塞,连接热电偶和控制器时注意不要接反正负极。打开控制器外壳,按标准连接电源线、电炉线、热电偶线。在电源线引入处需另外安装电源开关,以便控制总电源。由于

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操作与使用 本仪器自动化程序很高,操作过程需通过计算机控制完成,仪器操作者要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方可使用本仪器。 本仪器的微机工作软件兼容XP、win7操作系统。 5.1 操作系统的进入 按要求完成全部连线工作后,在与主机相连的电脑中装入安装程序后开启主机及计算机电源,按步骤操作,电脑显示器上会出现5-1页面:软件首页。 图 5-1 稍等几秒钟后显示器上会自动显示如图5-2所示自检页面 图5-2 自检页面 全部自检程序完成约需时2-3分钟,原则上每次开机后都应走自检程序,在特殊情况也可以跳过此程序直接进入下一页面,自检程序完成一项,自检完成后,进入图5-3页面。页面上显示“OK”,下一页称为主页面如图5-4所示。

图 5-3 图5-4 主页面 本页面上部第二行称为快捷键,将光标移动到所需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就会显示出你所需要的页面,下面介绍一下各快捷键的功能。 5.2 各快捷键的功能及使用 5.2.1 元素 点击此键显示屏上会出现如图5-5所示画面。 本页面主要是选择工作灯位及预热灯位,ZCA-1000AF、AFG型仪器灯架上共设置8个灯位,其中1-6号位可放置普通元素灯,7、8两个灯位放置高性能灯。ZCA-1000SFG、SF、G型仪器灯架上共设置3个灯位,只能放置普通灯,如需使用高性能灯需特殊定制。 图5-5 灯位及元素页面 操作者可以任选某一灯位为工作灯(如选1号位),同时还应选择某一灯位为预热灯(如选2号位),在使用过程中还可通过点击交换键使工作灯与预热灯换位。 选择好使用灯位及预热灯位后,就可以点击该灯位位置,点击后显示屏上会显示如图5-6所示的元素周期表。

17.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

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集输泵站升温用管式加热炉的操作。 本规程规定了管式加热炉投产前的准备、投运、运行检查及停运操作步骤。 2操作内容 2.1投运前的准备 2.1.1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并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分析,落实必要的风险削减措施。 2.1.2岗位人员要求经过培训特殊工种作业培训,取得相应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2.1.3点炉前的检查 2.1. 3.1炉体、保温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齐全完好,在检定有效期内。检查人孔应严密,附属设备正常。 2.1. 3.2倒通燃料流程,检查火嘴无结焦、无堵塞,点火电极间距合适,燃烧器良好,风门、烟道挡板灵活好用。 2.1. 3.3观火孔保持完好,烟道畅通,防爆门完好。 2.1. 3.4顺序打开被加热介质出口阀门、进口阀门,确认流程畅通后,关闭旁通阀门,倒通工艺流程后循环10min,替换盘管内介质。 2.1. 3.5烟囱绷绳和接地线良好。 2.1. 3.6检查配电系统及附属线路完好后,戴绝缘手套合闸送电。 2.1.4启动鼓风机强制通风5~10min,负压水套炉应自然通风

15min以上,排净炉膛内残余的可燃气体。 2.1.5点炉前与相关岗位进行联系。 2.2投运 2.2.1通风结束后,按点火开关点火,燃烧稳定后,调节风门和烟道挡板开度,保持火焰处于最佳燃烧状态。 2.2.2小火烘炉4~5小时后,方可调节火焰升高炉温,按升温曲线要求进行升温。 2.2.3根据生产要求调节加热温度。 2.3运行 2.3.1检查各部位无漏气、漏油、漏风等现象,燃气(油)流量计应运行正常,火焰稳定、均匀,烟囱无冒黑烟现象,燃烧器运行正常。 2.3.2根据生产参数控制燃料用量,保证被加热介质出口温度满足工艺要求。 2.3.3定期巡检并做好参数的录取。 2.4停炉 2.4.1正常停炉 2.4.1.1通知相关岗位做好流程切换前的准备工作。 2.4.1.2提前4~5小时关小燃料阀门,同时调节燃烧器风门及烟道挡板,控制火焰使炉膛温度逐渐下降。 2.4.1.3炉温降至150℃左右,停运鼓风机、燃油泵、燃烧器,迅速关闭烟道挡板、风门,使炉膛温度缓慢下降,当温度降至100℃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操作规程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操 作规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集团运营中心中心实验室长安实验室规程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 2011年11月01日发布 2011年11月01日实施集团运营中心中心实验室长安实验室公布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 一、结构及工作原理 SX系列1200℃箱式电阻炉为周期作业式电炉,与KSW型温度控制及镍烙-镍硅热点偶配套使用,从而进行电炉温度的测量、指示及自动控制。 二、安全操作方法 1.使用时切勿超过电阻炉的最高温度。 2.装取试样时一定要切断电源,以防触电。 3.装取试样时炉门开启时间应尽量短,以延长电炉使用寿命。 4.禁止向炉膛内灌注任何液体。 5.不得将沾有水和油的试样放入炉膛;不得用沾有水和油的夹子装取试样。 6.装取试样时要戴专用手套,以防烫伤。 7.试样应放在炉膛中间,整齐放好,切勿乱放。 8.不得随便触摸电炉及周围的试样。 9.使用完毕后应切断电源。 10.非专业操作人员,不得操作电阻炉,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三、实验步骤 1、通电前,先检查接线有否符合,控制器上等接线螺丝有否松落现象,是否有断电、漏电现象。 2、将绝缘手套戴上双手,并检查确认台面、地面干燥,同时地面已经铺上了橡胶垫,检查并确认所要使用的马弗炉的开关位置后,确认总电源已经关闭、切断电源。 3、称好试样放入炉内,并关闭炉门,打开电炉开关; 4、将控制器上的开关“设定”至目标试验温度;

5、设定完成后电炉开始升温工作,此时仪表由绿指示灯显示; 6、工作时间到后关掉电炉总电源,取出已经灼烧好的试样; 四、保养及注意事项 1、本机专人使用,电炉第一次使用和长时间停用后再次使用时,必须进行烘炉。烘炉温度在200℃时2小时,200-600℃时2小时,使用时炉温不得超过额定温度,以免烧坏电热元件。 2、定期检查电炉、控制器各接线头接触是否良好,指示仪器运动时有无卡滞现象,并用电位差针核对指示仪器刻度误差是否增大。

二合一石墨炉氯化氢操作规程

二合一石墨炉氯化氢合成操作规程 一、物质介绍 1、原材料 1.1 氯气分子式:Cl2分子量:70.9 比重:3.214kg/m3 (标况下) 液氯沸点:-34.5℃(0.1MPa) 溶解度:1.462g/100gH2O(标况) 1.1.1性质:氯主要以钠、钾、钙、镁的无机盐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其中以NaCl含量最高。 氯为双原子分子、熔点、沸点较低,常温下氯是气体,加压降温后变成黄色液体,可装在钢瓶中储存,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各种化合物。并易与氢化合,在常温下反应较缓慢,但在光照射线或加热至250℃时,反应瞬间即完成,燃烧并可能发生爆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氯气能与氨发生强烈反应,产生爆炸性化合物NH4Cl,这就是用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泄漏的依据。 氯气与烧碱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这是用碱处理废氯即生产漂液的依据。

H2↑+Cl2=2HCl↑ 12NH3↑+6Cl2=9NH4Cl+NCl3+N2↑ 2NaOH+Cl2↑=NaClO+H2O+NaCl 1.1.2 氯气技术条件 (1)合成盐酸用:正常开车:≥68%(体积百分比) 含氢≤0.4% 含H2O≤0.04% (2)氯乙烯用:Cl2纯度≥92% 含氢<0.4% 含H2O≤0.04% 1.2 氢气:分子式H2分子量: 2.016 比重:0.0897kg/m3(标况) 1.2.1 性质: 空气中氢的含量极微,在自然界中氢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氢气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在氯气中燃烧生产氯化氢。 2H2+O2=2H2O+Q……….(合成付反应) H2+Cl2=2HCl+Q………..(合成主反应) 氢能自燃,但不能助燃,在常温时与氧化合较缓慢,在空气中最低发火温度是530℃,在氯气中的最低发火温度是440℃(均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 H2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4.1%~74.2%,在氯气中爆炸极限5%~87.5%在Cl、HCl环境中爆炸极限5%~13% (Cl: 2~14%, HCl: 73%)

焙烧炉操作规程

第二章焙烧主控操作规程 焙烧炉主控操作规程 一.主要职责及任务 1.负责把氢氧化铝焙烧成合格的氧化铝。 2.作为车间生产控制中心,是班组各项工作的中心调度,负责班组内部工作的协调,负责班组各项工作的汇总、反馈,负责对外工作的联系汇报,负责外部信息的收集及传达。班长不在时行使班长的权利,负责班长的工作。 3.负责通过计算机中心远程开启设备,调整焙烧炉各参数,使之保持正常值。 4.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填写岗位交接班记录和各项操作记录。 6.负责本岗位所有设备和环境卫生的清理及各种工器具的管理工作。二、工艺流程及原理 工业生产的湿氢氧化铝一般含有6?8%勺附着水。在焙烧过程中,当氢氧化铝受热达到100C以上时,附着水即被蒸发脱除,当温度达到225C 时,氢氧化铝先脱掉两个分子的结晶水,变成一水软铝石;继续加热到500C?560C时,一水软铝石又脱掉最后一个分子的结晶水,变成无水的 r-AL2O3。脱水反应式如下: 225 C AL2O3.3H2O======= AL2O3.H2O+ 2H2O

500 C ?560C AL2O3.H2O===========r-AL2O3+ H2O 在500 C?560 C温度下焙烧得到的r-AL2O3是很分散的结晶质的氧化铝,需要进一步提高焙烧温度,才能结晶并且长大为粗颗粒。将r-AL2O3加热至900C时,它开始转变为a -AL2O3,此时转化速度很慢,提高温度则转化速度加快。在1050C?1200C下维持足够的时间r-AL2O3 才完全转变为a -AL2O3。 从成品过滤送来的氢氧化铝(含水率W 5%卸入L01给料仓(① 3000X 8200mm经棒式阀卸到电子计量给料机(DEM1480),计量后送入螺旋给料机(①600X 3200mm.螺旋给料机将氢氧化铝送入文丘里闪速干燥器。从P02顶部排出的烟气(320C )经烟道进入文丘里闪速干燥器的地步和氢氧化铝混合进行热交换,氢氧化铝附水在闪速干燥器内蒸发干燥。经干燥后的氢氧化铝被烟气、水蒸气带人P01(①3950 X 9736mm进行气固分离,P01温度大约145C。如果从P02来的烟气不足以平衡氢氧化铝附水的蒸发量, 需要采用干燥热发生器T11 来补充热量。 从P01顶部排出的含尘废气进入电收尘(BABW100m净化,由排风机(Q=252000n/H、P=8800pa将其送入烟囱排放。粉尘排放浓度小于 30mg/Nrh达到国际标准。电除尘器收下的粉尘由斜槽送入气体提升泵,再 由气体提升泵送入冷却器C03的上升管内。尾气接入系统 出风口 从P01 底部排出的干燥氢氧化铝卸入P03 的顶部排烟立管里,与P01排出的热烟气混合,在立管中氢氧化铝被预热,同时脱除结晶水,烟气和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操作规程

集团运营中心中心实验室长安实验室规程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 2011年11月01日发布 2011年11月01日实施集团运营中心中心实验室长安实验室公布

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 一、结构及工作原理 SX系列1200℃箱式电阻炉为周期作业式电炉,与KSW型温度控制及镍烙-镍硅热点偶配套使用,从而进行电炉温度的测量、指示及自动控制。 二、安全操作方法 1.使用时切勿超过电阻炉的最高温度。 2.装取试样时一定要切断电源,以防触电。 3.装取试样时炉门开启时间应尽量短,以延长电炉使用寿命。 4.禁止向炉膛内灌注任何液体。 5.不得将沾有水和油的试样放入炉膛;不得用沾有水和油的夹子装取试样。 6.装取试样时要戴专用手套,以防烫伤。 7.试样应放在炉膛中间,整齐放好,切勿乱放。 8.不得随便触摸电炉及周围的试样。 9.使用完毕后应切断电源。 10.非专业操作人员,不得操作电阻炉,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三、实验步骤 1、通电前,先检查接线有否符合,控制器上等接线螺丝有否松落现象,是否有断电、漏电现象。 2、将绝缘手套戴上双手,并检查确认台面、地面干燥,同时地面已经铺上了橡胶垫,检查并确认所要使用的马弗炉的开关位置后,确认总电源已经关闭、切断电源。 3、称好试样放入炉内,并关闭炉门,打开电炉开关;

4、将控制器上的开关“设定”至目标试验温度; 5、设定完成后电炉开始升温工作,此时仪表由绿指示灯显示; 6、工作时间到后关掉电炉总电源,取出已经灼烧好的试样; 四、保养及注意事项 1、本机专人使用,电炉第一次使用和长时间停用后再次使用时,必须进行烘炉。烘炉温度在200℃时2小时,200-600℃时2小时,使用时炉温不得超过额定温度,以免烧坏电热元件。 2、定期检查电炉、控制器各接线头接触是否良好,指示仪器运动时有无卡滞现象,并用电位差针核对指示仪器刻度误差是否增大。

石墨炉原子吸收900T基本操作规程

1.完全打开火焰燃烧器防护门,拆掉火焰原子化器分析台板。 2.拆掉火焰原子化器:拔下废液桶的液封传感器插头,按住火焰原子化器右下侧的白色按钮,并拉开燃烧器两侧的卡扣,向后按压卡扣,此时火焰原子化器将被弹出。把火焰原子化器拉出底座,将其与废液桶整体移开,并将火焰原子化器放在专用支架上。 3.拆掉石墨炉保护罩。 4.安装自动进样器,将自动进样器移至石墨炉前方,旋紧固定螺丝,不可将螺丝拧的太紧,以进样器在外力作用下不移动为准。 5.添加清洗液:取下自动进样器下方悬挂的洗液瓶,加入一定量的纯水或0.2%的硝酸(0.2%的硝酸效果最好)。 6.检查元素灯是否已安装(安装方法参阅火焰部分第6条) 7.仪器开启步骤:依次打开电脑;打开空压机,调整输出压调节旋钮,使空气过滤器中压力达到300-400KPa;打开氩气阀,将减压阀输出气压调整为350-400KPa(更换新氩气瓶时,请在打开氩气阀门前先将减压阀输出气压调至最小,然后打开氩气阀并调整减压阀输出气压);查看循环水系统,若系统内液体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应完全更换系统内的1:9丙三醇溶液。打开循环水系统,查看系统水位,如果水位低,则关闭系统开关,补充1:9的丙三醇溶液,注意:液面达到Max下方第二个刻度即可,不可过满。补充完液体后再打开循环水系统,并检查水温设置是否为30℃;打开仪器主机,等待仪器自检完毕后再打开操作软件“WinLab32 for AA”。并依次点击“文件”、“改换技术”、“石墨炉”,再点击工县栏中的“灯设置”设定好波长,在“开/关”列打开要使用的元素灯,在设置列点击当前要使用的元素灯灯号,并查看光能量是否正常,再关闭“灯设置”窗口。 8.打开工作区:依次点击“文件”、“打开”、“工作区域”,并打开要用的工作区文件。 9.如需更换石墨管请进行如下操作:点击“维护”中的“打开/关闭”,使该按钮右侧方块显示为绿色。移开石墨炉下方的石墨锥托架,按下石墨锥手柄,用专用石墨管夹取出已损坏的石墨管,并放入新石墨管,注意:石墨管带“耳朵”的一侧向左。托起石墨锥手柄,移回石墨锥托架。点击“维护”中的“打开/关闭”按钮使右侧方块显示为灰色。点击“新石墨管优化”。 10.调整进样针

多用炉操作规程

多用炉操作规程

多用炉生产线操作规程 前言 Aichelin多用炉生产线包括装出料车,升降备料台,固定备料台,低温回火炉,清洗机,箱式多用炉,高温回火炉。 (一)启炉停炉操作规程 启炉操作: 在每次启动设备前,必须对所有部件进行彻底的外观详细检查,必须检查每个部件的损坏情况及损坏原因。结构部件损坏会导致操作故障和重大损坏。 准备: -炉门必须处于打开状态 -安装好拆除的红色弯管 -检查氮气罐中的液体储量 -检查工艺介质的储量 -生产线外部电源已经接通 -从所有运输装置上卸下不属于设备的物体 启炉: 1、接通电源。 2、等待系统启动后打开前室风扇,后室风扇转到自动。 3、接通“控制电压开”,“变频器电源开”。 4、检查各机械动作是否正常,如有动作异常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动作正 常。 5、接通“加热控制开”,启动后室温控,关闭中门,按照多用炉升温曲线

进行升温。 6、升温同时检查配气系统气体压力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保 证设备供气正常。 7、当炉温升到400℃以上后,打开安全氮气截止阀,调整安全氮气流量 4~6M3/h。 8、打开丙烷气的截止阀,并检查废气烧嘴和火帘的截止阀是否打开。 9、点燃废气燃烧装置的点火烧嘴(按火焰控制器上的红色指示灯)。 10、关闭前门,再次打开前门,观察火帘动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解 决。 11、如果火帘动作正常,关闭火帘截止阀。 12、启动油搅拌器,油池加热,等油温达到设定值后检查淬火油油位是否 达到油位高度,如果油位过低及时添加淬火油,使油位达到要求高度。 13、启动油冷却泵和油冷却风扇。 14、多用炉后室温度高于750℃后,按下“废气点火”点燃废气烧嘴,接 通“供气开”,开始供气,供气量按甲醇3L/h,氮气3.3 M3/h计。 15、等到中门排气孔喷出火焰稳定在250毫米左右后,点燃前门火帘,关 闭前门。 16、等后室炉压稳定后,检查压力,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并处理,当炉压正 常后,按空渗过程进行空渗。 注意:只有在中门排气孔喷出火焰稳定后,才能关闭前门,否则将会发生事故,会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及严重人身伤害。 多用炉升温过程: 1、200℃ 6小时

箱式电阻炉热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箱式电阻炉热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箱式电阻炉热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遵守一般热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检查测温仪表、热 电偶、电气设备接地线是否完好。 2.检查炉膛内是否有其它工件,炉底板,电阻丝是否完 好。 3.工件进出炉时应断电操作,并注意工件或工具不得与 电阻丝碰撞和接触。 4.箱式电阻炉使用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值。

5.电炉通电前应先合闸,再开控制柜电钮,停炉时,应先关控制柜电钮再拉闸。 6.每月定期清理设备各部位(包括炉底板下部)的氧化物和脏物,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 7.热处理干燥箱、保温炉、电溶炉不得超过额定温度,其余均按本规程执行。 8.工作完毕整理工作场地,并填写交接班记录。(铁粉联动线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热处理电阻炉安全操作规程

热处理电阻炉安全操作规程 1、箱式电阻炉 1、1作业前检查: 1、1、1测温仪表、热电偶、电气设备接地线等是否完好; 1、1、2炉膛内是否有遗留工件,炉底板电阻是否完好。 1、2工件进出炉时应断电操作,不允许工件或工具与电阻丝相碰撞或接触。 1、3箱式电阻护使用温度不允许超过额定值。 1、4电炉通电前应首先合闸,再开控制柜电钮。停炉时应先关控制柜电钮,再拉闸。 1、5每日清理设备各部位(包括炉底板下部)的氧化物和杂物。 1、6工作完毕应整理工作场地,并向下一班次操作负责人交待设备情况。 2、井式电阻炉 2、1管理者应指定炉前操作负责人。 2、2使用前检查设备及炉盖提升装置、工件吊具是否缺损,设备接地、风扇是否良好。 2、3装、出炉工件时应切断电源,不允许带电操作。吊装工件时应注意不应碰撞或接触电阻丝,工件重量不允许超过吊具规定负荷。 2、4开炉过程中,温度不允许超过额定值。 2、5吊装工件时,炉子平台上、下不允许站人。 3、气体渗碳炉 3、1 指定炉前操作负责人。 3、2工作前准备: 3、2、1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并将测量仪表按工艺规范调整正确; 3、2、2 检查炉盖的升降机构是否正常; 3、2、3风扇转动平稳、无噪音,风扇的冷却水管应完好无堵塞,工作中的冷却出水温度不允许大于60℃;

3、2、4输油管道应完好畅通无渗漏,排气管、滴油器应畅通; 3、2、5炉罐内应无碳黑之类杂物,炉子应密封良好; 3、2、6检查吊车的吊放工具是否良好,工件起吊后吊钩下不允许站人。 3、3先给风扇轴迷宫装置通冷却水,然后给设备通电。 3、4温度在3600℃以上时不允许关掉风扇。 3、5温度在750℃以下时不允许向炉内滴注煤油,以防爆炸。 3、6 RJJ 系列气体渗碳炉最高工作温度不允许超过950℃。各设备装置量及最大工件尺寸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 3、7工件进出炉时设备应断电;吊车的升降速度应缓慢,起吊工件时应将吊钩对中。 3、8在渗碳过程中应点燃从炉内排出的废气。 3、9渗碳工作完毕应立即用辅助炉盖将渗碳炉罐盖好。 3、10液体渗碳剂、甲醇等均属易燃易爆物品,应严格保管,注意防火防爆。 3、11定期检查设备,清洁环境卫生。 4、气体氮化炉 4、1指定炉前操作负责人。 4、2氨瓶应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距离工作场地5m 以上,不允许靠近热、电源,或受日光曝晒,以防气体受热膨胀爆炸。 4、3氨瓶应在指定地点立放,不准用吊车运送,不准摔碰、涂油脂和卧放。 4、4冬季存放氨瓶,环境气温应保持在20℃左右。如液氨冻结,只能用水冲淋化冻,不允许用火或电炉烘烤。 4、5液氨用完后,应在瓶上标注“已用完”,并集中堆放。 4、6氮化炉装好料后,应仔细检查氨气管道、炉盖是否有泄漏,以免污染环境,氨气中毒;严防氨分解出来的氢气遇火自燃,引至氮化包内引起爆炸。

原子吸收火焰法操作规程

岛津AA-7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1 检查电源。打开乙炔气,逆时针旋转乙炔钢瓶打开主阀1~1.5圈。并使次级压力表为0.09MPa。打开空气压缩机电源,调节输出压力0.35MPa 1.2打开排风开关和风向阀。 1.3安装空心阴极灯将灯插入灯座,记录灯的位置。 二开机系统与系统初始化 2.1先打开ASC-7000A与GFA-7000A的电源开关,然后打开AA-7000主机电源开关。关闭GFA-7000A的加热开关,在石墨炉测量开始前,准备就绪时再打开。2.2 打开PC电源,启动Windows。双击WizAArd图标。选择WizAArd的【测量】后双击AA-7000图标。登陆ID为admin,点击确定,进入主界面。显示【向导选择】画面时单击【取消】。 2.3确定主机燃烧室中不存在妨碍光路的物体,单击【仪器】→【连接】。按屏幕提示的各项安全检查项目一一检查确认后仪器开始初始化。仪器初始化时,会自动标记各个项目。仪器初始化完成。 安全提示(操作人员检查)乙炔主表不低于0.5MPa、燃气出口压力0.09MPa (不超过0.12)助燃0.35MPa(不超过0.4)。、检查燃烧头不堵塞、确定燃烧头到位、确定雾化器金属片已固定住、每次开机时检查气管、废液管是否漏气漏水、检查废液罐是否装满水、检查废液管末端不要插到液面以下、设置燃气流量(仪器默认值)。检查完毕,点击:【确定】。废液灌的补水,打开废液灌盖,取出废液传感器(仪器此时会发出PiPi-PiPi的蜂鸣声并显示提示信息),从废液灌口向内补水,直到水溢出为止。放好废液传感器,盖好废液灌盖。 三设定分析条件和确定灯的位置 3.1 单击菜单中的【参数】→【元素选择向导】→【选择元素】,按屏幕提示选择或输入要测定的元素,单击选中选择【火焰连续法】、【普通灯】,出现和灯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提示框,点击【是】,继续出现的提示框中单击【确定】,出现【编辑参数】页得【光学参数】画面。在此画面中单击【灯位设定】,输入与各灯座号相应的灯【元素】和【灯类型】(选择普通),单击【确定】,返回【编辑参数】里的【光学参数】,设定【灯座号】,单击【确定】。连续测量多个元素时,重新返回【元素选择】画面,重复上述操作。测量参数:一般选(SM-M-M-),Pre-spray-time(预喷雾时间)Integration time(积分时间即测量时间)默认。 3.2 参数编辑完成后,点击【下一步】,进入制备参数屏,开始校准曲线及样品组设定。点击【校准曲线设定】,输入标准溶液浓度、重复测定条件、工作曲线参数、标准溶液进样体积及标准溶液位置等参数,点击【确定】,点击【样品组设定】,输入测定样品的信息(操作同校准曲线设定),点击【确定】→【下一步】

真空高温管式炉操作规程

GSL-1300X、1600X真空高温管式炉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设计升降温曲线,升温速率不得高于10℃/分钟,降温速率应低于15℃/分钟。 2.清扫环境。 3.每周开始使用管式炉时,检查机械泵油线处于标线以上,拆除两端盖,用吸尘器清洁刚 玉炉管。 4.将样品舟推入刚与管炉膛中部(恒温长度10cm)。 5.塞上两块隔热炉塞,使第二个炉塞的末端与炉体侧面平齐。 6.装上气炉法兰,确认密封垫落入槽中。 二、充工作气体 Ⅰ. 使用氢气作为工作气体时 1.接通氢气气路,对各接头处用肥皂水检漏,确认不漏气。 2.确认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逆时针旋转旋钮开氢气瓶主阀,顺时针旋动旋钮,缓慢打开出口减压阀,使出口气压在 0.1MPa。 4.接通机械泵电源,打开管式炉出口阀和机械泵气路上的两个阀门,抽5分钟。 5.关闭机械泵气路上的两个阀门,关闭管式炉出口阀门,关机械泵。 6.逆顺时针打开上气路控制阀,使箭头指向“开”位置。 7.逆顺时针调节流量计旋钮,使示数在20ml/min。 8.逆时针旋动旋钮,打开管式炉进气阀,直至气压表读数为零。 9.打开管式炉进气阀,打开氢气气路上的红色出口阀门。 10.在通氢气满十分钟后,才能开始加热管式炉。加热前,逆时针调节流量计旋钮,使锥形 瓶中气泡出现的速度为2个/秒钟。 Ⅱ. 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工作气体时 1. 接通工作气体气路,将管式炉气体出口端连接机械泵。 2. 打开管式炉进气阀,合上真空泵电源,打开出气阀(注意把住法兰,避免炉管受力过大),抽空刚玉管和气体管路。 3. 当管式炉真空表到-0.1(指针到尽头时),关闭出气阀,关闭进气阀。 4. 逆时针旋动旋钮开气瓶主阀,顺时针旋动旋钮,缓慢打开出口减压阀,使出口气压在0.004MPa(2小格)。 5. 逆时针旋动旋钮,缓慢打开管式炉进气阀;密切注意管式炉气压表,确认气压在0.08MPa 以下(如气压高于0.08MPa,打开管式炉出气阀放气)。 6. 管式炉气压表当气压稳定时,关闭管式炉进气阀,打开出气阀,抽真空到-0.1,关管式炉出气阀。 7. 重复4、5步两次。 8. 关机械泵,打开管式炉进气阀。 三、开炉 1. 开墙上管式炉总电源,风扇启动。 2. 开面板电源(顺时针转动Lock旋钮),启动面板。 3. 使仪表处于初始状态(即PV显示数值,SV闪烁显示Stop),此时若不处于该状态,则按向上键对仪表清零,使仪表只处在测显状态。 4. 按向左键1秒,进入温度设定状态,通过按向左键移动光标,按向上键和向下键来调节温度的设定数值。 5. 按回车键1秒,进入时间设定状态,通过按向左键移动光标,按向上键和向下键来调节

高温电阻炉操作规程

高温电阻炉操作规程 1、电炉不需要特殊安装,只需平放在室内平整的地面或搁架上。控制器避免震动,放置位置与电炉不宜太近,防止过热而使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2、将热电偶插入炉膛中央(4-6型由炉后小孔插入,12型由炉顶小孔插入),孔与热电偶之间空隙用石棉绳填塞。连接热电偶至控制器最好用补偿导线(或用绝缘铜芯线,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 3、打开控制器外壳将前端二侧绳钉旋转900后,罩壳往上拉,向后升启,按标注连接电源线、电炉线、热电偶以及外接电阻R外。外接电阻的总值为15Ω,应包括热电偶电阻,补偿导线电阻或连接导线电阻在内,但在导线不是太长的情况下,则不考虑其电阻值。在电源线引入处需另外安装电源开关,以便控制总电源。电源电压4—6型为220伏,12型为380伏。由于控制器上电源导线与电炉导线的中线系中共用,故相线与中心线不可接反,否则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保证安全操作,电炉与控制器外壳均需可靠接地。 4、将XCT-101温度指示仪防震短路拆去,即将其后端接线板上“短”与“短”接线螺钉之间的短路拆去。调整机械零点,旋动指示仪下端中间螺钉。 5、在使用补偿导线及冷端补偿器时,应将机械零点调整至冷端补偿器的基准温度点。不使用补偿导线时,则机械零点调到刻度零位,但所指示的温度为被测点和热电偶冷端的温度差。 6、先将控制器的温度调节仪调定所须温度,然后和闸送电。打开控

制器开关调节控制器的升降旋扭,应使温度徐徐上升,一般情况下,控制器的电流与电压的乘积不应超过最高温度,硅碳棒在最高温度工作不能连续超过4小时。 7、电炉的升温与定温分别以红绿灯指示,绿灯表示升温,红灯表示定温。

赛默飞石墨炉操作规程

SOLAAR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操作及软件应用 1.序言 本操作规程将就如何对赛默飞原子吸收光谱参数设置提供技术指导,以便于操作者对仪器参数进行调试。该操作规程中所涉及的原子吸收光谱型号为赛默飞iCE 3000 ,通过阅读该操作规程,使用者将可启动原子吸收光谱石墨法的测量程序进行测量,以及参数方法文件的保存和调用。2.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是一种测量特定气态原子对光辐射的吸收的方法。 3.SOLAAR 软件及启动 打开石墨炉主机,水机,氩气,光谱仪电源计算机电源,进入WINDOWS桌面,双击WINDOWS桌面的SOLAAR图标,即出现SOLAAR登录对话框,仪器可自动连接。 进入界面后,出现SOLAAR 操作界面

启动向导平台对话框提供了包括建立一个新的方法、运行分析、运行PQ分析等等操作的逐步的向导,提示你怎样逐步的来完成每项工作。怎样进行操作,该向导给出了详细逐步的指导说明,按向导提示进行操作。 点击关闭,关闭启动向导平台对话框,即出现SOLAAR系统操作界面,所有的编辑、操作、应用都在该操作界面下展开和完成。

SOLAAR系统操作界面主菜单包括文件、编辑、浏览、校正、安全、停止、窗口和帮助等,这些菜单中仪器常用的操作都以快捷方式列出,其功能分别为: 自动调零 自动光路调整,自动波长选择 石墨炉自动进样器进样针清洗/毛细管清洗 石墨管高温清洗/自动进样器进样针头位置 调整 GFTV可视系统开关 启动向导平台,方法设定引导软件系统操作界面的下方有光谱仪状态、信号、结果、校正和灰化原子

32罐罐式煅烧炉烘炉操作规程讲解--实用.doc

目录 1 烘炉的目的 (1) 2 烘炉曲线及烘炉方法 (2) 3 烘炉前的准备 (6) 4 烘炉技术操作 (8) 5 烘炉温度控制 (9) 6 弹簧调整 (10) 7 安全注意事项 (10) 8 烘炉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罐罐式煅烧炉烘炉操作规程 1 烘炉的目的 1.1 罐式炉简介 32 罐煅烧炉为顺流式八层火道罐式煅烧炉,它是对预焙阳极的 生产原料石油焦进行煅烧的主体设备,炉子的结构特点是: 1.1.1 主体由粘土耐火砖砌筑,罐式炉的心脏罐体、火道部分使用硅 砖砌筑,上下部分和四周使用粘土砖砌筑。 1.1.2 炉子每四罐为一组,共八组;八层火道、火道和挥发份道自成一个体系,炉子设置两条预热空气道, 一条由炉底通过沿前墙到喷火嘴处,一条由炉底通过折回到炉底四层, 利用四层剩余的挥发份提高温 度,即可降低炉底温度,又可预热空气。 1.2 烘炉目的 罐式煅烧炉的寿命长短主要与耐火材料质量、 砌筑质量及使用维护等三个方面有关, 其中罐式煅烧炉的烘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罐 式炉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生产。 烘炉就是对新砌炉子进行加热, 把炉内的水分逐渐烘干, 消除内应力,增加泥浆的粘结力, 提高炉体的强度,同时对砌体进行高温烧 结,使其达到正常生产时的热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组成硅砖的主要成分 因而造成了砖的体积发生急剧的膨胀和收缩。 一般 SiO 2 以三种结晶形态存在,即石英有: α—石英、 β—石英, 33 iO 将发生晶体的转化,

马弗炉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方法

马弗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方法 马弗炉, 在中国的通用叫法有以下几种:电炉、电阻炉、茂福炉、又称箱式电阻炉。马弗炉系周期作业式,供实验室、工矿企业、科研单位作元素分析测定和一般小型钢件淬火、退火、回火等热处理时加热用,高温炉还可作金属、陶瓷的烧结、溶解、分析等高温加热用。那么马弗炉怎么操作才最安全呢? 马弗炉安全操作规程: 1. 通电前,先检查马弗炉电气性能是否完好,接地线是否良好,并应注意是否有断电或漏电现象。 2.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 将温度设定到实验所需温度。 4. 当马弗炉第一次使用或长期停用后再次使用,必须进行烘炉,烘炉时间:室温-200℃,打开炉门4小时;200℃-400℃,关闭炉门2小时;400℃-600℃,关闭炉门2小时;使用时,炉温不得超过马弗炉最高使用温度下限。 5. 热电偶不要在高温状态或使用过程中拔出或插入,以防外套管炸裂。 6. 经常保持炉膛清洁,及时清除炉内氧化物之类的杂物;炉子周围不要放置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 7. 禁止向炉膛内灌注各种液体及易溶解的金属。 8. 实验完毕后,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9. 整理完毕现场后,方可离开。

10. 马弗炉由专人定期校准、维护。 具体的马弗炉安全操作方法步骤: 1、马弗炉放于坚固、平稳、不传电的平台上。 2、使用温度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数字。 3、灼烧沉淀时,按规定的沉淀性质所要求的温度进行,不得随便超过。 4、熔融碱性物质时,应防止熔融物外溢,以免污染炉膛。 5、炉膛内应垫一层石棉板,以减少坩埚的磨损及防止炉膛污染。 6、不得连续使用超过8小时以上。 7、发现漏电或其它不正常现象时,应请专人修理,不得随意乱动。 8、要经常保持炉内外清洁、干燥。 9、不用时应开门散热,并切断电源。 10、马弗炉内热电偶所反应的指示温度,应作定期校正。 除此之外,在操作马弗炉时宏达电炉建议还要注意: 1. 新炉的耐火材料里含有水分,另外为使加热元件生成氧化层,在开始使用前,必须先在低温下烘烤数小时并逐渐升温至900℃,且保持5小时以上,以防炉膛受潮后因温度的急剧变化而破裂。 2. 在马弗炉加热时,炉外套也会变热,应使炉子远离易燃物,并保持炉外易散热。

石墨炉操作方法200

WFX-200石墨炉操作方法 方法编辑操作: 打开软件——操作——编辑分析方法——选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创建新方法),继续——点分析元素后的三个点——在周期表内选定所编辑元素,确定(如有方法说明此时编辑)——确定——编辑仪器条件栏下各项(灯电流一般为3mA,狭缝改为0.2或0.4nm)——输入元素等所在位置——点测量条件及编辑栏(无需修改)——点工作曲线参数——选中标准空白——修改单位为ng/ml——输入曲线信息——点击石墨炉条件(参照石墨炉分析手册中的条件填入表格。下图以铅为例说明:) ——确定——完成。(编辑后方法可自动存储到电脑中,也可对已有方法进行修改和删除) 实验操作: 1.先打开冷却循环水,再打开氩气钢瓶,出口压力调至0.3Mpa,然后打开石墨炉电源。 2.安装元素灯,打开自动进样器、计算机和主机电源。 3.进入WFX-200操作软件,点击“文件新建”,①选择已有方法②点击“样品表”输入样品测量次数,如“1,10”是指测量1—10 个样品。填写测量的样品名称。测量液体时“进样量”和“定容体

积”为1:1 。测量次数为2次。③点击样品稀释添加样品空白。 ④点击自动进样器配置,修改Pb储备液杯号为50或最大杯位,手 动填写S1-S5杯位,确定。 ⑤点击“完成”进入“仪器调整”对话框。 4.打开石墨炉原子化器的锁紧气缸,装入石墨管。让石墨锥孔和石墨管孔对正。 5.调整石墨炉原子化器,让光束通过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石英窗(调试时不要让石墨炉体挡光且仪器预热要在20分钟以上),点击“自动波长”让主光束能量保持在97%—102%之间为宜。 6.点击自动进样器校准,调整自动进样器进样针位置,保证两次重复均能顺利进样(如调整原子化器位置或更换石墨管需要重新调整自动进样器)。 7.测量标准曲线前,需冲洗石墨管一次,冲洗温度一般为比原子化温度高200—300度。测量完标准曲线后,需再次冲洗一次石墨管,然后进行样品测量。

240ZAA石墨炉原子吸收操作规程

240ZAA石墨炉原子吸收操作规程 1.辅助系统检查 a.打开冷却水系统,水温20℃(冬天),水温25℃(夏天),压力在30psi左右。 b.打开氩气或氮气瓶,出口压力调节至140kPa-200kPa。 2.通电 a.打开通风系统。 b.开附件和外设电源。 c.开仪器电源。 d.开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 3.运行 a.启动SpectrAA软件,进入仪器页面。单击工作表格→新建…,出现新工作表格窗口, 在此输入方法名称,并按确定,进入工作表格的建立页面。 b.按添加方法,在添加方法…窗口里,选择你要分析的元素(注意方法类型),按确定, 重复此步,直到选择完所有待分析元素。 c.按编辑方法…进入方法窗口 (1)在光学参数中,设定并对应好每一个元素的灯位(从窗口下边进行元素切换)。 (2)在标样中输入每一个元素的标样的浓度(从窗口下边进行元素切换)。 (3)在进样器中,指定每一个元素的母液位置,制备液位置和母液浓度,并观察标样浓度表中是否有红色的进样器不能配制出的浓度,如有,按更新方法浓 度,再按是。 (4)按确定结束方法编辑。 d.按分析进入工作表格的分析页面。 (1)按选择,选择你要分析的样品标签(使要分析的标签变红),此时,开始或继续按钮将变实。再按选择,确认所选择的内容。 (2)按优化,选择你要优化的方法后按确定,并按提示进行操作,确保元素灯安装和方法设定一致。优化完毕后,按取消后完成优化。 (3)按开始,按软件提示进行检查,并按提示提供空白,标样和样品溶液。直至完成分析。 4.报告 a.单击视窗→报告,进入报告工作窗口的工作表格页面。 b.选择刚才分析的方法表格名称,按下一步进入选择页面。 c.选择你所分析的标签范围,按下一步进入设置页面。 d.设置你所需要报告的内容,在按下一步进入报告页面。 e.按打印报告…,打印完毕,按关闭,返回工作报告窗口。 5.关机 a.关闭氩气或氮气 b.关闭冷却水系统。 c.关闭所有被打开的窗口并退出SpectrAA软件。 d.关闭所有附件电源。 e.关闭仪器电源和计算机。 f.关闭通风系统。

管式扩散炉操作规程

1.工艺控制软件的使用 1.1软件的启动 按下“上电”按钮,启动工控计算机,双击“扩散监控系统”图标后启动工艺控制软件,启动软件后,程序进入登录界面,选择用户名,输入密码,即可登陆。 如果修改密码,则先输入原密码,再在相应的恶框内输入新密码,按确认后就可完成修改。正确输入密码登录后,进入手动操作界面。 1.2温度设置 界面上有三个模拟温度控制器图形,分别对应扩散炉的三端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图形中第一行三个绿色的示值为左、中、右三个温区的控温热电偶测量值。三个热电偶之间的区域正是该设备的恒温区。第二行的三个红色示数为温度控制器的温度设定值(SV值)。三个点的SV值可以单独设置,主要供调试和维护所用,在自动运行界面中,没有开放。 温度设定值在本窗口可以修改。修改方法:点击温度控制器上的SET按钮,SV值的颜色改变,通过"+1"等按钮进行修改数值,然后再次点击SET按钮,该端点的SV值将得到修改。 1.3手动界面的温度曲线和流量曲线显示 在手动操作界面中有一个记录并描叙温度的曲线图。横坐标为时间轴,起始长度为1小时,记录到一小时时,时间区域长度自动翻倍,依次类推,一直记录,在两种情况下将自动停止: 1)点击“退出系统”按键,退出工作程序; 2)进入程序工艺运行(此时将启动运行状态下的温度曲线记录)。 温度曲线是控制热电偶PV的温度记录,左端温度记录曲线显示为白色线条,中点温度记录为红线条,右端温度记录为绿线条。 见面右上角显示有系统时间,每月要注意将其与标准时间核对。 本界面还有流量曲线显示,操作同温度曲线显示,通过手动操作间界面上的“温度曲线/流量曲线”进行温度曲线显示和流量曲线显示的装换。 1.4阀动作设置 在手动操作界面的中上部有系统的气路总图和气路简图的显示,两者可以通过“气路总图/气路简图)按钮进行切换。在窗口的右下侧,有一个“设置区域”,在该区域可对电磁阀状态和气体流量进行设置。设置键为右侧中部的“+1”等按键。在设置O2阀、N2阀、小N2阀气体阀门及流量时,相应的气体阀门将会打开,反映在屏幕上是气体简图中的阀门将会改变颜色(绿色为开,红色为关)。设置区右侧是测量数值区,可以观察到实际气体流量的大小,显示单位为L/min。 1.5舟动作设置 界面的右下角,有一个“测量值区域”。显示舟的状态(舟前进、舟后退、舟停止、前限位、后限位),舟处于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就显示红色“True”。 在手动操作屏的舟移动上只需设置舟速并选择前进或后退即可实现舟的自动动作。操作过程如下: 1)点击设置区域中的舟前进或舟后退,使其选中为有效,此时已红色突出显示。 2)单击设置区域中的舟速,使其选中为有效,然后通过软键盘设置速度值。速度值允许输入0~500,单位mm/Min,速度设置为0表示舟停止状态,数值越大速度越快,但高速状态下不利于周的运行平稳,所以一般设置在200~300之间。 3)在舟的运行中,点击“舟停止”按键,周立即停止运动。 4)舟运动时,如果判断到舟的限位开关被压住,周将自动停止。 1.6调试恒温区 1)根据工艺要求在计算机上设置好所需的温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