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考试


实验室安全知识

2012-8-8 10:34:17


1.实验前要了解电源、消防栓、灭火器、紧急洗眼器的位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室安全出口和紧急情况时的逃生路线。
2.实验时要身着长袖、过膝的实验服,不准穿拖鞋、大开口鞋和凉鞋。不准穿底部带铁钉的鞋。
3.长发(过衣领)必须束起或藏于帽内。做实验期间必须戴防护镜。
4.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一切化学药品严禁入口。
5.水、电、煤气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关闭。
6.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切勿溅在皮肤和衣服上。用浓HNO3、HCl、HClO4、H2SO4等溶解样品时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不准在实验台上直接进行操作。
7.使用乙醚、苯、丙酮、三氯甲烷等易燃有机溶剂时,要远离火焰和热源,且用后应倒入回收瓶(桶)中回收,不准倒入水槽中,以免造成污染。
8.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禁明火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如由于敲击、电器的开关等所产生的火花,有些机械搅拌器的电刷极易产生火花,应避免使用,禁止在此环境内使用移动电话。
9.开启存有挥发性药品的瓶塞和安瓿时,必须先充分冷却然后再开启(开启安瓿时需要用布包裹);开启时瓶口须指向无人处,以免液体喷溅而遭致伤害。如遇到瓶塞不易开启时,必须注意瓶内贮物的性质,切不可贸然用火加热或乱敲瓶塞。
10.汞盐、钡盐、铬盐、As2O3、氰化物以及H2S气体毒较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由于氰化物与酸作用,放出的HCN气体有剧毒,因此,严禁在酸性介质中加入氰化物!
11.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精密仪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用后应拔去电源插头,并将仪器各部分旋钮恢复到原来位置。
12.割伤是实验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为了避免割伤应注意以下几点:玻璃管(棒)切断时不能用力过猛,以防破碎。截断后断面锋利,应进行熔光;清扫桌面上碎玻管(棒)及毛细管时,要仔细小心;将玻璃管(棒)或温度计插入塞子或橡皮管中时,应先检查塞孔大小是否合适;并将玻璃管(棒)或温度计上沾点水或用甘油润滑,再用布裹住后逐渐旋转插入;拿玻璃管的手应靠近塞子,否则易使玻璃管折断,从而引起严重割伤。发生割伤事故要及时处理,取出伤口内的玻璃渣,用水洗净伤口,涂以碘酒或红汞药水,或用创可贴贴紧,严重者要送医院治疗。
13.如发生烫伤,可在烫伤处抹上黄色的苦味酸溶液或烫伤软膏。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14.实验室如发生火灾,应根据起火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灭火。酒精及

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汽油、乙醚等有机溶剂着火时,用沙土扑灭,此时绝不能用水,否则反而扩大燃烧面;导线和电器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应使用CCl4灭火器灭火;衣服着火时,忌奔跑,应就地躺下滚动,或用湿衣服在身上抽打灭火。
15.使用煤气灯时应先将空气孔关闭,再点燃火柴。然后一边打开煤气开关,一边点火。不允许先打开煤气灯,再点燃火柴。点燃煤气灯后,调节好火焰,用后立即关闭。
16.使用电器设备时,切不可用湿润的手去开启电闸和电器开关。凡是漏电的仪器不要使用,以免触电。错题列表:

3. 实验室内不许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但可以堆放个人物品;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实验室内不许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可以堆放个人物品。

52. 当实验室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马上直接将其拉开远离电源。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应该切断电源或者采用不导电物将触电人员与电源分离,然后对其实施救援。

62. 消毒剂:能够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或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包括杀死它们的孢子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64. 玻璃电极每次用毕,应拿吸水纸用力擦拭电极玻璃球上的样品液。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不能用力擦拭,用力擦拭会伤害电极。

69. 甘汞电极中的氯化钾溶液应无气泡和氯化钾晶体。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甘汞电极中的氯化钾溶液应为饱和氯化钾溶液,这样才能保证参比电极电位的稳定性。

73. 甲醛在温度高于20℃的情况下,能够杀死微生物及其孢子和朊病毒。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在温度高于20℃时,甲醛是一种能够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的气体。但甲醛对朊病毒没有杀灭活性。

89. 操作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必须佩带专用防护手套,以免被工作液将手腐蚀造成皮肤损伤。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电火花线切割工作液没有腐蚀性,不用佩戴专用的防护手套。

99. 乙醇水溶液浓度越高,其杀菌活性越强。 正确 错误
答案:fals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略

110. 在熟睡时,听到火警信号

后正确的做法是:1、用手试一试门是否热,如是冷的,可开门逃生;2、准备好湿毛巾;3、切勿随意跳楼,自制救生绳索后再设法安全着落;4、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正确 错误
答案:tru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略

132.下列关于混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硝酸、硫酸等氧化剂与丙酮、乙醇、光刻胶、清洁棉、纸等混合可能会引起燃烧
B.硝酸氨与活性炭混合可能燃烧
C.液态空气或者液态氧与有机物质混合可能爆炸
D.高氯酸与盐酸混合可能爆炸
E.三氧化铬的硫酸溶液与有机物混合,可能爆炸
F.硝酸盐与脂混合可能爆炸

答案:D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选项A.B.C.E.F.所述物质间都可以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发出大量热,进而燃烧或爆炸;而高氯酸与盐酸混合不会发生爆炸。

133.配制液体时,下列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稀释强酸时,必须将酸倒入水中,禁止将水倒入酸中;稀释弱酸时将水倒入酸中也可以
B.将盛有自配液体的容器做好标记,必须包括:成分、浓度、姓名、联系方式、日期等
C.使用移液管和量筒分别计量,进行配置溶液

答案: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稀释强酸时,必须将水倒入水中,严禁将酸倒入水中;配制溶液时,不可使用移液管量筒进行计量,选项B.所述正确。

135.下列实验室操作及安全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A.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应将鼻子和容器保持 20 公分以上的距离,并且不可用手挥引其气体。
B.当强碱溶液溅出时,可先用大量的水稀释后再处理。
C.温度计破碎流出的汞,宜洒上盐酸使反应为氯化汞后再弃之。
D.实验后所取用剩余的药品应小心倒回原容器,以免浪费。

答案: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挥引其气体,而不可将鼻子靠近容器旁直接嗅闻气味;当水银温度计破碎时,应尽量将散落水银收集起来,并在残迹处洒上硫磺粉,硫和汞反应能生成不易溶于水的硫化汞,危害会大大降低;实验室所取用剩余的药品不应倒回原容器,以免污染。选项B.所述正确。

136.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
A.40℃
B.60℃
C.80℃

答案: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一般塑料加热超过60℃,会释放出有毒的氯化氢气体,而有机玻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形,因此,保持在60℃安全使用。

137.氯气急性中毒可引起;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①慢性支气管炎 ②中、 重度昏迷 ③支气管哮喘 ④猝死 ⑤严重窒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C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吸入氯气后,即刻

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空气中氯气浓度达到或超过90mg/m3起咳嗽,并出现肺水肿等症状。开始时有胸闷、气急、咳嗽、胸痛、发热、头痛,以及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偶有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干湿啰音,白细胞增多。接触高浓度的氯气导致非心源性肺水肿,呼吸极度困难,表现为发绀、大量血性泡沫痰、神志障碍、惊厥、昏迷、休克、肾功能障碍和酸碱平衡紊乱。据报道无咳嗽者约占2.7%~52.4%。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快,肺部阴影消失也快。因此,选项C正确。

139.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穿:
A.布鞋
B.胶鞋
C.带钉鞋

答案:C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穿普通的带铁钉的鞋子可能和铁皮的地板,有铁的箱体发生摩擦产生火花,如果身体带有静电的话,或者有漏电的地方,铁钉就成了导体。劳动保护法有严格的规定。从事危险作业、接触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必须按规定劳保着装。比如加油站、电工等工种。

140.实验室存放化学品不得使用哪类冰箱?
A.机械温控冰箱
B.电子温控冰箱
C.防爆冰箱

答案:A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冰箱机械温控实际就是一个时间继电器,他不能受冰箱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可根据室内温度做相应选择来控制压缩机的开、停,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用它存放化学品,很不安全,极易发生事故,选项A正确。

141.实验室内的汞蒸气会造成人员慢性中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汞液面上覆盖什么液体,效果最好?
A.水液体
B.甘油
C.5%Na2S+H2O

答案: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根据实验室汞污染及防治规定,洒有汞的液面可用甘油或5%硫化钠液覆盖,防止汞蒸气的蒸发,因为汞可通过表面的水封层蒸发到空气中,因此,选项B最佳。

142.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不能对瓶子量筒等容器加热,而圆底烧瓶和锥形瓶都可以加热.
B.在通风橱操作时, 女士必须将长头发整理好
C.非一次性防护手套脱下前必须冲洗干净,而一次性手套时须从后向前
D.可以抓住塑料瓶子的塞子搬运瓶子,而不能抓住玻璃瓶子的塞子搬运

答案:C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A.B.D选项均为实验室不正规操作,极易引起化学品事故,所以,C项正确。

143.不慎发生意外,下列那个操作是正确的
A.如果不慎将化学品弄洒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现场。
B.任何时候见到他人洒落的液体不要首先认为是水,应置之不理。
C.pH值中性即意味着液体是水,自行清理即可
D.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

答案:D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如果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应该立即

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使得试剂稀释到安全浓度,以免烧伤。A,被弄撒或污染的化学品不得回收,应妥善处理;B,实验室内具有危险性的溶液很多,若发现洒落,应根据情况判断若液属性,再进行处理。

145.生物材料在匀浆或搅拌后,容器应在( )开启。
A.实验台上;
B.生物安全柜内;
C.无菌室内

答案: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只有生物安全柜里面才能既保护样本又保护操作者。

149.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 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构成:
A.纵火罪
B.失火罪
C.玩忽职守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答案: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涉嫌失火罪。刑法第115条规定的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51.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隔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
A.窒息灭火法
B.隔离灭火法
C.冷却灭火法

答案:A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172.电线接地时,人体距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距离越远,跨步电压越低。一般情况下距离接地体多少,跨步电压可看成是零?
A.10m 以内
B.20m 以内
C.30m 以内

答案: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20米内,禁止人员进入,如在20米内应单足或双足跳出10米外.否则会出现跨步电压,导致人员触电,发生事故。

178.电器线路火灾的基本原因有:
A.短路
B.过负荷
C.接触电阻过大
D.电火花
E.电弧

答案:A,B,C,D,E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主要原因:1.线路老化。2.线路过载。3.发生短路。4.用电器过热。5.其他热源靠近用电器或者线路。6.其他火源引燃电气线路或者用电器。7违章操作。

179.影响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有:
A.混合物的温度
B.混合物的压力
C.混合物的含氧量
D.容器的大小
E.混合物的多少

答案:A,B,C,D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如下:(1)温度、(2)压力、(3)氧含量、(4)惰性介质。

182.以下哪些是摇臂钻床工作时不允许的?
A.夹紧工件;
B.不戴手套工作;
C.在横臂上堆放物件;
D.在工作台上堆放物件。

答案:C,D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横臂上和工作台堆放物件能够妨碍加工。

190.干热灭菌是利用热的作用来杀菌,通常在( )中进行。
A.干热灭菌器;
B.高温烘箱;
C.高压蒸汽灭菌器

答案:A,B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

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需要在干热灭菌器和高温烘箱中进行。

192.实验室每年对工作场所安全检查的重点是:
A.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和有毒物质的存放;
B.清除污染和废弃物处理情况;
C.实验室卫生情况;
D.应急装备、器械及警报系统运行状态。

答案:A,B,D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C作为检查的内容,但不是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200.常用的以下物质中,哪些在操作时应该在通风橱中。
A.氢气
B.氨水
C.氦气
D.盐酸

答案:B,D 收藏试题

试题解析:氨水和盐酸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对人体伤害大,取用时应在通风橱里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