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研究

李小庆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缓解和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资源形势有力的途径。本文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核心,介绍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之后对我国的重大意义。然后详细说明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为未来的科研和应用提供指导。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途径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LI Xiao-q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Xiao-qing, E-mail:lixiaoqing389141@https://www.360docs.net/doc/171114814.html,)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to alleviate and solve our current severe resources situation powerful way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s the core, and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and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fterwards to our country. Then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way and the way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vides guidance. Finally put forward its own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ne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questions, way

在当前我国矿产资源严峻的供给形势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各

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应用面也越来越广,但现在所达到的水平和现实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矿产资源的浪费现象和不合理利用还广泛存在,未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这是我们当代矿业人既光荣有艰巨的使命。

1 现状与意义

1.1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矿业“三废”的综合利用。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缓解资源短缺起了积极作用。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总体上不高。1.1.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

2005年6月14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份资源综合利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5%左右。煤系共生、伴生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一些超大型复杂多金属矿床的尾矿利用率仅为1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到60%,累计堆存量已达几十亿吨,占用了大量土地。

1.1.2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每年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循环利用。2003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5800多万吨,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世界平均水平为37%;再生铝产量145万吨,占铝产量的21%,世界平均水平为40%;轮胎翻新量仅占新胎产量的4%(其中轿车轮胎基本不翻新),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欧盟翻新率达18.8%),可见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这巨大差距。

1.1.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不平衡

过去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是工业“三废”,随着城市化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作没有跟上,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资源综合利用,融资渠道和资金筹措非常困难,造成一些技术先进、社会效益显著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难以安排。

实践证明,目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矿业循环经济能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上循环利用矿产资源,

发展矿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以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1]。

1.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1.2.1 资源效益

尾矿中大都含有各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等组分,因此资源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以前,我国矿山排放的尾矿总量为50.26亿吨,占地615万平方千米之多;2000年以后,我国矿山年排放尾矿达到6亿吨。我国矿山排放的尾矿中,

铁尾矿量达26亿多吨,主要有色金属尾矿量达21亿多吨,黄金尾矿量达2.7亿多吨。

我国重点铁矿选矿厂的技术经济指标显示,铁矿尾矿中平均铁品位约为10%。即在堆存的26亿吨铁矿尾矿中,至少含有21.6亿吨铁。按全国铁精矿平均品位63.125%折算,相当于41.1亿吨铁精矿。依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铁矿尾矿中蕴藏的铁金属量相当于8座大型(矿石储量≥1亿吨)贫铁矿(按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32%折算为矿石)。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尾矿中铜尾矿含铜为0.2% ~0.1%。鉴于我国铜矿资源有限,而铜产品需求又迅猛增加。目前铜冶炼和铜加工项目快速发展,根据2003年底我国保有铜储量计算,按当前开采规模,我国现有的铜矿储量仅能保证10年左右的开采要求,即使包括基础储量在内也只能保证20多年的开采要求。况且目前开采量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20%左右,大部分资源和产品需依靠进口。若能对有色金属尾矿中有用矿物充分加以回收,不仅可延长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年限,而且能振兴我国矿业。合理开发利用尾矿资源,提高尾矿利用率,更多地回收资源,可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1.2.2经济效益

Ⅰ、尾矿综合回收的经济效益

1)金属矿再选回收

河南银洞坡金矿于1996年开始采用全泥氰化- 炭浆提金工艺处理尾矿,金浸出率达86.5% ,银浸出率为48%。该矿现有金品位大于2.5g/t的尾矿38万t,预计可回收黄金760kg,白银5t,价值在1亿元以上。汉阴金矿根据尾矿性质,选用场强为135.35kA /m的湿式磁选机从尾矿中分选铁精矿,其铁精矿品位为65%。可年产钛铁矿360t,石榴子石468t和选铁时未选净的磁铁矿216t,并回收细金屑

1.218 kg,共创产值可达170万元。

2)有色金属尾矿再选回收

江西德兴铜矿从废弃的炉渣中回收铜。含铜品位0.8%的电炉渣经过浮选等工艺作业后,得到品位达3%以上的铜精矿,再次进入冶炼系统。每年可回收铜金属5000t左右。另外,江西德兴铜矿还通过尾矿再选,年回收硫精矿1000t、Cu 9.2 t、Au33.4 kg,产值达1300多万元。金堆城钼业集团用选钼尾矿选硫,硫精矿年产量突破50万t,品位达46%,年产铜金属1000t和磁铁3万t。磁性铁品位达到62%,工业生产回收率达到51%以上,年产62%以上铁精矿312万t。每年从选钼尾矿中综合回收的产值高达1亿元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Ⅱ、尾矿综合利用经济效益

我国矿山尾矿主要矿物成分由硅酸盐、铝硅酸盐、碳酸盐矿物和微量金属矿物组成,化学成分

以SiO

2、A1

2

O

3

、CaO、MgO、Fe

2

O

3

为主,是建筑、陶瓷、玻璃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整体利用有着重

要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例如,上海梅山铁矿目前年产干尾矿50万t,作为填塘、铺路和建筑石材等出售。尾矿综合利用实施后,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金属回收部分可实现效益280万元/a,尾矿综合利用项目预计效益1095万元/a。江苏省丹徒白云总厂过去只生产建筑用白云石块石,其尾矿已堆成几十亩的废渣山,企业经济效益差。近年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将优质石料用作工艺品原料,碎石制成各种规格的石子与石屑,用作混凝土、水泥构件、内墙粉刷、砌墙浆料等,所有矿石包括石屑,

全部回收,资源利用率达100%。同时还综合利用废渣山,仅处理尾矿每年即创收50万元,全厂总计年创产值900多万元。

1.2.3 环境效益

尾矿库占地面积大,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尾矿中的氯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等成分及残留的选矿药剂等有毒有害药剂会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它们氧化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大风天气下的扬尘,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目前,我国因尾矿造成的直接污染土地面积已达百万亩,间接污染土地面积1000余万亩。开发利用尾矿资源,减少尾矿的排放与堆存量,可减少有害成分,清除污染隐患。

1.2.4 社会效益

从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和矿物,投资少,见效快,可解决部分职工再就业向题。另外,如何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尾矿资源能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节省大量的矿产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

2 矿业循环经济

2.1基本概念

2.1.1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矿业循环经济是指地球上的矿产及矿产品遵循矿产物质的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按其勘查、采选冶生产、深加工、消费等过程构成闭环物质流动,与之依存的能量流、信息流内在叠加,达到与全球环境、社会进步等和谐发展的一个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矿业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矿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传统的矿业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由“矿产勘查—矿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二高一低)

为特征,系统内物质流交流叠加很少,造成

出入系统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内部相互交流

的物质流;产品生产链较短,表现为粗加工

多、精产品少,矿产资源利用率低,粗加工

产品长距离运输等。矿业循环经济是一种

“矿产勘查—矿产资源—产品—再生矿产

资源—最终排放”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矿

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

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减少对矿产资

源的消耗,把矿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实现系统内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矿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内的矿物质和能量,从而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产品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增加,矿物质的综合回收率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消解

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2.1.2 矿业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3R原则)

3R 原则在矿业循环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贫富矿兼采,综合回收一矿变多矿,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等。3R 原则在矿业过程中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在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对环境的保护形式上。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认识形成了三种矿产资源使用方式:一是线性经济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矿产廉价用完即弃”的方式;二是让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起作用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复垦”的方式;三是强调避免废石、废渣优先的低开采、低排放(或零排放)、高利用的新型工业化方式,这是3R 原则综合运用的方式。矿业循环经济3R原则中,再利用和再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总需求是绝对增长的,因此减量化原则的作用一段时期内难以奏效,转而必需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回收。我国的再生金属产量占矿产金属量的比率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物质的利用强度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很大。但是,综合回收利用也存在一定难度。其一,综合回收利用本质上仍然是事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预防性措施。综合回收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物最终的处理量,但不一定能够减少经济过程中矿物质的流动速度以及使用规模;其二,以目前方式进行的综合回收利用方式本身往往是一种环境非友好的处理方式,处置过程会新增其他污染;其三,如果回收利用矿产品的含量太低,收集回收的成本就会偏高,只有高含量的才会有利可图。可见,矿物质作为原料进行再循环只应作为最终的解决办法,因此长远来看,要达到矿产资源最优使用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持久使用,即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来降低矿产资源的流动速度,如注重产品的适用范围,符合行标、国标或国际标准,进行产品替代,注意保质贮藏等。二是适度规模、集约使用,使产品的利用达到某种规模效应,从而减少分散

使用导致浪费,如注意开采规模,选冶规模、加工规模,矿山规模与选冶规模的匹配等。

2.2 矿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矿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是要最终使经济系统两个端点的消耗和排放大幅度降低;两个相邻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生态和谐耦合。因此,对整个经济系统可进行物流分析和生命周期理论评估。实现矿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是环境无害化技术(或称环境友好技术),其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环境无害化技术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主要类型有:(1)清洁生产技术,是能实现生产过程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绿色化的工艺技术,如处理低品位锰矿的氨盐焙烧法、微生物选矿技术、凝石制造技术等。(2)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是实现矿产资源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如易拉罐回收铝技术,废电池回收锰、锌、汞的技术,废塑料转化为汽油和柴油的技术等。(3)污染治理技术,即消除污染物质的技术,如脱硫技术、除尘回收净化技术、废水中和除重金属离子技术、矿山污染土地修复技术等。当然,一日污染,治理难度和费用都是相当大的[1]。

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

3.1 废石利用

国家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原材料中的碎石使用量特别大。我国矿山,特别是金属矿山,有着得

天独厚的高质量级配碎石的现成资源和加工能力,无论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亟待挖掘和发挥。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都少不了最基本的原材料——碎石。而碎石最现成的,也可以说最便宜的资源,应出自于矿山,特别是金属矿山。每个矿山都有着掘进或剥离的“原生”石块—废石,运送到废石场堆放。长期以来,废石场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污染了自然环境。如果这些废石得到充分利用,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高速公路工程需要用的碎石量非常大,其所需碎石的规格和质量也比普通公路工程要求高一些,它根据不同的路面设计要求及路面面层的厚度,立交桥、匝道等的不同,路面所需的碎石规格也有所不同。路面常用的碎石有玄武岩、花岗岩、闪长岩、石灰岩等。至于其他要求,如含水率、含泥量等要求,一般金属矿山的条件都能满足要求。

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玄武岩等废石的破碎方式中,以圆锥破碎方式效果为最好。而圆锥破碎机及其流程是矿山的强项,矿山的选矿厂有现成的装置,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振动筛筛分也比圆筒筛、多层固定格筛筛得干净。因而矿山,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山,如果能成为高速公路碎石材料的供应商,在级配碎石供给数量,尤其是质量上将能得到更好的保证。矿山不但有现成的废石资源,也有凿岩、爆破、安全、装载、破碎、筛分、运输的设备和高效熟练的工人、技术员。因此,矿山废石应铺到高速公路的路面上去。如果高速公路工程(或铁路工程)附近有矿山,且矿山有现成的废石堆,应优先考虑这个问题。这样既可避免新建采石场,培训爆破人员,又可省去开采加工等程序,既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又有利于环境保护[2]。

3.2 尾矿的综合利用

3.2.1 尾矿再选—从尾矿中回收有价成分

攀枝花铁矿每年从铁尾矿中回收V、Ti、Co、Sc等多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回收产品的价值占矿石总价值的60%以上。太钢峨口铁矿是一座年产矿石380~400万t的磁铁矿山,矿石中伴生有大量的碳酸铁,20世纪90年代,企业开展了回收碳酸铁的科技攻关,在原生产工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对尾矿进行再选,从而使资源的回收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每年可多回收碳酸铁精矿53万t。3.2.2 尾矿用作建筑材料

对于尾矿建材的开发研究,国外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就开始了尾矿建材的研究和生产,如克里沃罗格铁矿除将尾矿进行适当分级后用作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外,还用细粒级的尾矿生产硅酸盐建筑制品;科夫多尔和卡齐卡纳尔采选公司还用含大量硅酸镁的选矿尾矿,研制出镁质水泥和水泥制品。美国除从废石中回收萤石、长石、石英等外,目前绝大多数尾矿被用作混凝土填料和铺路材料。日本有人将铁尾矿与10%的硅藻土混合,烧制成轻质骨料。国外许多金属矿山都将二次资源进行了优化处理,并将剩余的尾矿用于制造尾矿砖和建筑材料等。

北京密云铁矿目前年生产精矿粉45万t,产生围岩200多万t,尾矿砂100万t。围岩已全部加工成建筑骨料,产值4000多万元。尾矿砂全部作为建筑细骨料,其中30%直接作为建筑用砂,其余用于建筑砖和砌块等产品,产值1000多万元。基本做到尾矿的零排放,已初步建成花园式矿山。历年积累的尾矿也处理了将近2000万t,为解决首都建设用骨料做出了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提高尾矿产品的附加值,近年来,国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与矿山企业相结合,开发出了玻化砖、微晶玻璃、建筑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日用陶瓷、铸石和水泥等高附加值产品。

3.2.3尾矿用作土壤改良剂及磁化复合肥

绝大多数尾矿肥料属于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从无污染组分,富含有利于植物生长,促进土壤营养组分转化吸收和质量优化的微量元素的

尾矿获得,部分属于复合矿物肥料或土壤改

良剂,通常从含钙、镁、锰、磷等组分较高

的尾矿获得。矿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国外的

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前苏联利用含钙、镁、

硅尾矿改良酸性土壤,还利用铜选厂尾矿未

经处理直接制作农用微量元素化学肥料,皆

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利用磁化铁尾矿作为土

壤改良剂的研究工作。试验表明,磁化尾矿

施入土壤后,提高了土壤的磁性,引起了土

壤中磁团粒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导致“磁活

性”粒级和土壤中铁磁性物质的活化,使土

壤的结构性、孔隙度、透气性均得到改善。

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试范试验表明,土壤中

施入磁化尾矿后,农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早稻平均增产12. 63%,中稻平均增产11.06%,大豆增产15.5%。该院又将磁选厂铁尾矿与农用化肥按一定的比例相混合,经过磁化、制粒等工序,制取出了磁化尾矿复合肥,并在当涂太仓生态村建成一座年产1万t的磁化复合肥厂,这种磁化复合肥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3.2.4尾矿充填矿山采空区

矿山采空区的回填是直接利用尾矿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有些矿山由于种种原因,无处设置尾矿库,而利用尾矿回填采空区意义就非常重大。如安徽省太平矿业有限公司前常铜铁矿位于淮北平原,由于地理因素无处设置尾矿库,选矿厂排放的尾矿经过技术处理后,全部用于填充采空区;济南钢城矿业公司采用胶结充填采矿法,提高矿石回采率20%以上;莱芜矿业公司利用尾矿充填越庄铁矿露天采坑,再造了土地,治理了环境;凡口铅锌矿利用尾矿作采空区充填料,其尾矿利用率达95%。用尾矿做充填料,其充填费用较低,仅为碎石水力充填费用的1/4~1/10。这不仅解决了尾矿

排放问题,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冬瓜山铜矿,对

数百万立方米的特大型地下采空区全尾砂处理与利用。该工程不仅在充填方法、充填率上有成功的经验,而且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经济效益巨大,仅节约尾矿库建设和维护费用一项,就可为示范矿山产生经济效益1800万元,该矿尾砂充填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标志着我国地下矿山无(少)废技术生产开采进入到新的阶段,为大中型矿山建设生态矿山树立了样板。

3.2.5浓缩尾矿的露天“干堆”处理

将矿山尾矿浓缩成膏体,实现其露天堆存,这种尾矿处理方法有很多优点,可以改善尾矿堆存的稳定性,大力保护水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金岭铁矿采用XMZ500/1500UA 压滤机进行尾矿脱水,技术先进,设备工作性能稳定,操作简便,运行可靠。尾矿压滤干堆技术在金岭铁矿的应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尾矿压滤干堆技术的实施,解决了尾矿较长期贮存问题,节约了大量的基建费用;尾矿压滤干堆安全系数大,可完全消除对井下安全生产的危害;尾矿排放浓度从32%提高至79%以上,回水利用率提高到93.45%,有

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

3.2.6尾矿库复垦和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

尾矿库占地面积大,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国外许多国家虽然人少地多,但对土地的复垦却十分重视,如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矿山土地复垦率已达80%以上。我国这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的颁布,大大促进了土地复垦工作的进展。

2001年开始,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与马钢姑山矿业公司合作选择了经济果木和中草药材,在钟山排土场进行试种。到目前为止,该矿的排土场植被恢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已种植葡萄0.13 hm2,杜仲0.27 hm2,白腊0.13hm2,栽种香樟1800棵,意杨2000多棵,毛竹150棵。多年来,钟山排土场已经形成了杜仲园、香樟园、葡萄园和油桃园等。2006年排土场收获葡萄2500多kg,加上其他经济作物,所获经济收益超过万元。在对钟山排土场进行生态复垦的同时,姑山矿业公司也加快了对矿山尾矿库的植被复垦,选择的紫穗槐、三叶草等植被已经覆盖了尾矿库干坡段,不仅有效地抑制了二次扬尘,而且尾矿库的安全也有了保障。该项技术于2005年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2.7闭坑采场建尾矿库

“首钢大石河铁矿利用闭坑采坑作尾矿库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对采坑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源利用状况、采场边坡稳定性进行的较全面研究,确定其作尾矿库的可行性;利用有效库容3446.8 万m3的闭坑采坑作尾矿库,实现了输送与放矿、回水与排洪设施一体化,工艺设施及生产组织与管理简单,属国内首创。生产实践表明,利用大石河采坑作尾矿库,解决了建设常规山谷型尾矿库征地、动迁及初期坝、排洪系统、尾矿泵站、排渗设施的建设周期长以及巨额投资问题。比新建山叶口尾矿库可减少一次性投资39223.21万元,由于减少了四级泵站的运行,年节省运行费用667万元。同时利用尾矿砂对采坑进行回填可解决闭坑采坑的治理问题,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经

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类似露天矿山企业具有推广应用前景[5]。

3.3 煤矸石利用

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煤矸石制砖是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首要途径。目前煤矸石电厂所利用的

燃料多为洗煤厂的副产品中煤(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约为16MJ/kg左右),再掺入一定比例的洗矸石(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约为6MJ/kg),混合后符合国家限值要求。因此,即使将煤矸石中能用于发电的全部用于发电,煤矸石的利用率也达不到10%(发热量在6 MJ/kg以上的不足10%),90%以上的煤矸石只有通过其它途径解决。而煤矸石制砖,对歼石发热热量的要求仅为2.1-4.2MJ/kg,可以大量利用。这样,不仅将当年所排出的矸石全部利用,还可利用堆积的矸石山;既可减少矸石占地,又可减少由于烧制粘土砖而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而其它利用方法与矸石制砖相比,用量要小得多。因此,大力发展矸石制砖,既可大量消耗矸石,又可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所以,矸石制砖是煤矸

石综合利用的首要途径[1]。

3.4 尾矿利用新领域—非金属尾矿利用

3.4.1 防治水体的面源污染需要大量低价矿物原料

近些年太湖出现蓝藻爆发性的疯长,导致无锡等城镇饮水都发生困难,这就是由于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所造成的。对于水体的污染,过去往往只重视点源污染(城镇或工厂排放造成的污染),很少考虑面源污染(如农田施用化肥造成的污染)问题。据某些环保工作者的研究,在某些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方面,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大大超过了点源污染。因为点源污染较易通过污水处理厂加以控制与治理,而对于面源污染,却难以通过污水处理厂解决。早在1997年,Dennis L.C.等人就指出,全球有30%-50%的地表水体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我国是氮肥最大消耗国,面源污染更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4.2 防治沙漠化需要大量的非金属矿物原料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人民币。利用某些非金属矿物原料制成高吸水保水材料或农林保水剂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要防治沙漠化,对于这些矿物原料的需要量将是巨大的。如果要专门开采、破碎和细磨这类非金属矿物材料,其成本将是不可承受的,而利用某些尾矿的加工产品就将成为最佳的选择。

3.4.3 防治赤潮需要大量的非金属矿物原料

据中央电视台2007年4月24日晚新闻联播报导,我国沿海现在的赤潮发生率是50年前的140倍。2000年我国沿海赤潮的藻类生物物种已达到150种,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对于赤潮的治理分预防和治理两方面。喷洒活化后的某些粘土矿物,可以对防治赤潮起到很好的作用,已经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始采用。与沙漠化的防治一样,如果要专门去开采、加工这些粘土矿物材料,成本也将是不可承受的,而利用某些尾矿就将成为最佳的选择[6]。

4 后记

4.1 采取的措施

(1)强化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大力宣传资源综合利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信息和情报网络系统,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信息,促进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上水平、上台阶。发现和总结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及时组织交流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地珍惜和节约资源,有意识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政府部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引导,政策指导,开展咨询服务。积极鼓励和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

(2)加强有关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落实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资源综合利用法》等法律法规。

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体系建设。打破传统的行业、部门界限,科学地划分矿产资源的类型。分矿种、类型、规模、地区确定矿产资源中共(伴)生的有益组分的综合利用技术、利用水平和可利用的边界品位要求。要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具体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将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适当地纳入到标准之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注意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配套性及可操作性,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加快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评价体系。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评价体系便于从技术指标上明确何为乱采滥挖,何为采富弃贫,为矿管部门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技术指标。建立健全矿业企业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可为我国矿业企业走“绿色矿业”的发展之路确立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解决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我国的矿管、环保部门提高科学的、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矿业企业环境指标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贯彻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中,为及时快速、动态长期地掌控矿业企业的环境指标的实际状况,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采、选、冶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鼓励科技开发和创新。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应以技术进步为根本。国家要组织科研骨干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并大力推广相关的科技成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要重视引进国外综合利用资源的高科技成果以及关键设备,加快国内企业的技术改造。

加强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优化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降低贫化损失率,提高有用资源的回收率。在地质勘探方面,要加强对重点矿区的综合地质勘探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兴的技术方法,获取详细准确的矿床储量信息。在采矿工艺上,

实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和贫富合理的正规化作业,尽量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采矿方法,努力降

低贫化损失率。在选矿工艺上,要强化破碎和筛分工艺,降低入磨矿石粒度,提高磨矿分级效率,加强对低品位、难分难选的技术开发等。要发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一步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回收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把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加强应用矿物学的研究,查明矿物的有用性质,使它们由天然化合物转变为对国民经济有价值的矿物原料。

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整个行业队伍素质。培养一批掌握先进科学理论,有创新能力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队伍和人才,促进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要不断创新和引进技术,提高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4)加强规划指导,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国家需要研究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方针,协调解决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为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宏观管理,组织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国家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和指导。

首先,打破现行的部门分割的管理状况,广泛实行横向与纵向联合,逐步建立矿产地质、采、选、冶联合体或矿业开发公司(集团),在矿业开发工作中进行全面和长期规划,由单一经营向采、选、冶联合生产体制过渡,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其次,要强化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对于无证办矿,肆意破坏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而坚决的打击。对主要矿种和伴生矿种都要有较严格的贫化率、损失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使监督考核工作定量化和制度化。同时,还要尽快制定适合我国矿业特点的管理和考核办法。特别是对于暂时不能利用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难于开发的矿石和暂时不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不要勉强开发,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利于将来的回收利用,最后,要对资源综合利用提供资金、信贷、税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当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基金,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贷款,并提供低息、贴息等信贷优惠政策。要继续贯彻执行现有的一些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给资源综合利用

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和部分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减免增值税[4]。

4.2总结与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恢复”,甚至“只开发,不恢复”的老路,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的发展模式,矿山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与环境代价越大。因此,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减排,走循环经济之路,使之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目的,以资源-经济-环境平衡发展为基点,确立强化资源合理开采、节约资源和综合回收、综合利用资源的指导思想,遵循“减量、再用和循环”(3R)原则,大力推行矿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和环境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应确立矿产资源合理开采、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走矿业循环经济之路。要从源头做起,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尾矿的产生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水平。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建立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进程。此外,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

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法律、标准和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良性发展[5]。

参考文献

1.郭敏胡四春刘新海.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产保护与利用.第3期2007年6月;

2.孙超铨.废石利用的新途径.采矿技术.第5卷第1期2005年3月;

3.刘丽华.尾矿综合回收与利用的效益.南方金属.总第168期2009年6月;

4.侯万荣李体刚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采矿技术.2006年9月;

5.常前发.我国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新进展.金属矿山.总第405期2010年第3期;

6.陈希廉.自主创新地拓宽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的新领域. 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10年3月1日;

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9-29 一、铁矿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我国铁矿资源分布非常广泛,遍及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700多个县、旗。截止2006年底,全国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607.26亿t,其中,基础储量220.92亿t,占36.4%,资源量386.34亿t。辽宁、四川、河北、山西、云南五省合计查明资源储量372.52亿t,占总查明资源储量的61.3%。 我国铁矿资源多而不富,以中低品位矿为主,富矿资源储量只占1.8%,而贫矿储量占47.6%。中小矿多,大矿少,特大矿更少。矿石类型复杂,难选矿和多组分共(伴)生矿所占比重大。难选赤铁矿和多组分共生铁矿石储量各占全国总储量的1/3,共伴生组分主要包括V、Ti、Cu、Pb、Zn、Co、Nb、Se、Sb、W、Sn、Mo、Au、Ag、S、稀土等30余种,最主要的有Ti、V、Nb、Cu、Co、S和稀土等,有的共(伴)生组分的经济价值甚至超过铁矿价值,如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丰富的REO和Ta、Nb;攀枝花钒钛铁矿中的V和Ti储量居世界前位。随着分离和应用技术的提高,这些共(伴)生组分将得到充分的综合回收利用。有些红矿有用组分嵌布粒度细,或者与有害组分嵌布紧密,难以选别回收,造成铁矿物选矿回收率低,大量有用组分流失到尾矿中。有些以中低品位为主但易采易选的磁铁矿矿床,其中夹有大量边际效益的低品位矿石,如有适当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可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日益强劲,近20年来,钢产量翻了几翻,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对铁矿山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形成具有年产铁矿石5亿t能力的生产体系,并建成鞍山-本溪、西昌-攀枝花、冀东-密云、五台-岚县、包头-白云鄂博、鄂东、宁芜、酒泉、海南石碌、邯郸-邢台等重要铁矿原料基地,铁矿石采掘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铁矿石生产集中程度也不高,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共有铁矿山3933处,其中大中型矿山224处,占矿山总数的5.7%。大部分铁矿石采用的是露天开采,特别是大型矿山,更是以露天开采为主。2006年全国有齐大山(1700万吨)、水厂(850万吨)、南芬(1200万吨)、南山(600万吨)、白云鄂博(1200万吨)、兰尖(600万吨)等年产矿石量超过300万t的露天铁矿山16座;而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地下矿山仅10座,如镜铁山(330万吨)、梅山(340万吨)、西石门(200万吨)、程潮(150万吨)等。全国有重点选矿厂35座。 大中型铁矿山露天采剥工艺多为组合台阶或分条扩帮开采工艺。开拓方式主要为铁路-汽车联合运输方式,或采用单一汽车、平硐溜井运输方式。

201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键入公司名称]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2017年市场研究报告 2017/9/8

目录 1行业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主要产品及行业界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公司所处行业概况. (1) 2.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2) 2.2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政策导向 (2) 3行业特点 (9) 3.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9) 3.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9) 3.3地域分布明显 (9) 3.4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9) 4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0) 4.1资质准入壁垒 (10) 4.2工艺技术壁垒 (10) 4.3资金和规模壁垒 (10) 4.4原材料采购壁垒 (11) 5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1) 5.1有利因素 (11) 5.2不利因素 (12) 6行业发展趋势 (13) 7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3) 8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3) 8.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13) 8.2环保风险 (13) 8.3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14) 8.4原材料采购风险 (14) 9行业竞争状况 (14) 9.1行业的市场特征 (14) 9.2行业竞争格局 (15) 10有色金属价格走势 (16) 10.1“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价格走势 (16) 10.22016年有色金属行情走势(截至2016年12月20日) (18) 1行业概况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选修课《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考核论文 抗氧化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摘要 氧自由基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

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而且还和许多衰老有关的疾病有关系,比如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骨关节炎、白内障以及帕金森氏病等等。是我们研究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活性物质有多种,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医药领域和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更为明显, 对肿瘤、病毒、心血管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且细胞毒性很低;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食品成分氧化变质,从而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主要用于防止油脂或油基食品的氧化变质。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化学合成抗氧化剂。一直以来,人们对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毒性、致病性等安全问题存有质疑,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些质疑。因此,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及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氧自由基;有效活性物质;抗氧化剂;应用前景 正文: 1.氧自由基与疾病 氧自由基--健康长寿的杀手,我们生活在富含氧气的空气中,离开氧气我们的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氧气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有时候它能杀死健康细胞甚至致人于死地。当然,直接杀死细胞的并不是氧气本身,而是由它产生的一种叫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质,它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危害非常之大。 当人体遭受外伤、中毒或者是大手术流血过多等重创的时候,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和紫癜等等。同样,当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痉挛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心肌细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由于缺氧而相对加快,在冠状动脉痉挛切除的一刹那,心肌细胞突然重新得到血液的灌注,随之而来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是很活跃的,能够攻击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过氧化物,这些物质是毒性很强的一种物质,它会侵害体内的核酸、蛋白质等等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破坏作用,人体内氧自由基积

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汇报材料

**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汇报材料 +++++++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汇报材料我公司前身为+++热电厂,始建于1987年,经过十五年的不断发展与建设,现已形成3.3万KWH的热电机组、390T/H锅炉生产规模,年供电能力2.4亿KWH,供热85万T,资产达2.2亿元,为我县优势骨干企业之一。为更好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公司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先后投资4600余万元,建成了先进的水处理循环系统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改等工程。主要建设项目具体如下:一、废水的治理与利用近几年,公司投资1100多万元新建高效、低耗、无污染的先进净水工艺─反渗透水处理车间,结束了过去用酸碱生产除盐水的历史,使排放的浓缩水无酸碱成份。同时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浓缩水回收系统,将浓缩水回收至浓水池处理后用于生产、办公用水,将回收的生产办公用水接至沉灰池用于水磨除尘器除尘后,高温蒸发,彻底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年节约用水达50余万吨。 二、烟气、烟尘及废渣的治理为防止烟气、烟尘造成的环境污染,公司加大技改力度,今年投资150余万元将锅炉的水膜除尘改造为静电除尘,大大提高了除尘效果,改善了引风机工作环境,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除尘效率达到99%以上,实现了环保效益双丰收。对于生产产生的炉渣、煤灰则全部作为建材原料综合利用,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三、锅炉改造,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为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环境,扩大供热面积,提高经济效益,公司先后于2001、2002年投资3200万元新上了2台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改项目。此技改项目采用了静电除尘,炉内脱硫,干式除灰方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以煤矸石为主,年可消耗煤矸石50万吨左右,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对周边地区减少占压土地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司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所做大量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认可,2002年12月份被省经贸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同时享受到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对关系支持帮助鲁阳热电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大技改步伐,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更好的发挥集中供热的优势。为进一步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城区环境而努力工作。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实验(2017)指导书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实验指导 海洋学院 2017年8月29日

实验一琼脂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掌握以石花菜为原料,制备琼胶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和掌握制备琼胶技术关键和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琼胶是一种半透明乳白色或浅黄色条状或粉状固体。其主要成分是D-半乳糖与3.6-脱水L-半乳糖等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量约为1.1×109~30×109,不溶于冷水而溶于热水,1%浓度的琼胶溶液其凝固点30~40℃,其熔点为80℃,琼胶溶液冷却后即成凝胶。 琼脂的生产方法以石化菜、龙须菜、江篱、末水紫菜等为原料制备。其制备方法不尽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原料前处理。根据原料的种类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以石花菜为原料只需除去杂物即可; 以江蓠、紫菜为原料, 则需用一定浓度的碱液处理,以提高琼脂质量。碱处理后, 用水洗至中性。究其原因是原藻粘质物中含硫酸酯的数量不同所致。 红藻类之粘质物系多糖类与硫酸根结合称酯状,其中酸性部分与某些金属离子成盐类形成O.SO2.O R M(Ca2+或Mg2+等)者 O.SO2.O 为琼胶质,以石花菜类含量很多。反之不能、与金属离子成盐,而只能成酯状结构者如只能充做糊料而不能成为琼胶。 O.SO2.O R R′(配糖体) O.SO2.O 将原藻加NaOH及CaCl2溶液加热时,即生成如下化学反应,使无凝固性之部分成钙盐而致使具有凝固性。 O.SO2.O O.SO2.O R R’+Ca2Cl+H2O R Ca2++R’OH

O.SO2.O O.SO2.O 经过碱处理后的原藻,其藻体中以人工形成了 O.SO2.O R Ca 亦即可使其变成能提取的琼胶形态. O.SO2.O 另外,有的原藻如紫菜表面有一层含有纤维质的表皮细胞,在加热提取琼胶时,须在煮水中加酸或将碱处理的紫菜予以酸处理,以破坏表皮细胞,而有利于琼胶成分之提取。 三、材料、试剂及仪器 1. 材料:石花菜或末水紫菜 2. 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盐酸、漂白粉 3. 仪器:自动控制加热器一套、烧杯、抽滤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称量瓶、天平、凝胶强度测定器。 四、工艺流程 原藻—→碱处理—→水洗—→漂白—→水洗—→提取—→过滤—→凝固—→截切—→冻结—→融解—→脱水—→干燥—→琼胶 五、操作方法 1. 碱处理:将原藻所附着之土砂、贝壳、盐分、杂藻等除去。称取一定数量的原藻100g,加入500 ml的8%NaOH溶液,NaOH的纯度及配制液的水质对琼胶产品颜色会有影响,碱液中含Fe3+多,则琼胶颜色变深。原藻在常温下浸泡1天,浸泡过程中要经常搅拌,使制裁中色素不断浸出,原藻不断溶胀,以减少后工序水煮提胶的时间。 2. 水洗、水浸:叶片应在低温下水洗,防止在高温条件下琼胶成分流失。水洗所用的水应洁净,如水中杂质多,琼胶颜色较深,水洗必须充分,水容量应为原藻的100倍,反复漂洗,直至叶片呈中性为止。水洗后进行水浸,叶片一经浸泡膨胀,有利于后工序漂白,也缩短水煮提胶时间。在水浸过程中要多次更换清水,尽量叶片中色素溶解渗透出来,水浸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水浸后将原藻滤出,然后进行漂白。 3. 漂白:漂白是影响琼胶颜色的重要步骤,为了得到乳白色半透明琼胶,应尽可能除去色素。 漂白操作时,应先将漂白液配成一定浓度后,然后加入要漂白的叶片,不可将浓的漂白粉溶液加入,防止局部浓度过高,琼胶分子断键,降低产品的质量。漂白操作温度不宜过高,否则胶量损失多,但温度低漂白的效果差。 漂白溶液要保持中性,当pH<4时,琼胶易断键,如果pH>8时,琼胶颜色变深。漂白后的原藻过滤,除去漂白液,进行水洗。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退税项目申报材料

浙江xxxxxx朩塑公司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退税项目申请材料 一、公司基本情况 浙江xxxxxx朩塑公司公司坐落于xxxxxx,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公司占地56600平方米,目前员工100余人。注册资金26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专业生产木塑复合材料的科技型企业。 26人:并与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为我司生产优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企业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和职能管控部门,合理分工、职责明确。重视内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制订了企业的技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PMC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为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只有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过硬的服务才能占领市场。公司坚持以诚信品质、持续创新、满足顾客、开拓市场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对产品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本企业已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和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建立了管理体系,并于xxxx年xx月通过认证。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1、专职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成效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公司《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制度》

确定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规定,因此从公司领导到具体操作者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套、各项措施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我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品质量符合 GB/T17657-1999、GB/T1633-2000、GB/T1043.1-2008、GB/T2411-2008、 GB/T6343-2009、GB/T18102-2007各项指标。 2、抓好工艺配方,确保产品质量 我公司引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木塑复合生物纤维材料生产设备,在同行中较为先进,配套设施布局合理,工艺条件能满足木塑产品生产的要求。我们在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木塑产品GB质量标准要求,采用科学的工艺配方组织生产,提高废弃资源利用率,确保产品各项指标达标的同时不断完善配比,严格监控各道工序处于正常状态,消除质量不稳定因素,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达到利用废弃资源生产的要求。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最基本的要求。公司自开业以来,不断完善工艺参数、产品配方进行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并有完备的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规范的原始台账,统计报表制度及相应的计量、质量检测手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公司在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注重质量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今后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持续完善技术工艺,以确保产品质量。 3、公司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本企业自投产以来,重视资源利用

我国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世界资源2008-04-01 11:07:03 阅读1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来源:资源网作者:吴荣庆发布时间:2008.01.2 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截至2006年底,我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7048万吨,其中,基础储量3070万吨,占43.6%。我国铜矿类型繁多,主要类型有斑岩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硅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等五大类,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44.4%、23.5%、11.9%、11.8%和6.7%,合计占总资源储量的98.3%。 我国铜查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江西、云南、甘肃、湖北、山西等地。五省已利用的资源储量占全国已利用保有资源储量的70%以上。 我国铜矿一般品位较低,例如,斑岩铜矿床平均品位一般仅达到0.5%左右,其他类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较高,但也只有1%左右,而智利四大斑岩铜矿平均品位达到1.68%,民主刚果海相沉积岩(变质)岩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达到3.96%,赞比亚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达3.06%。铜矿品位较低,给我国铜矿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也为将来铜矿企业大规模利用低品位矿提供了机会。 2.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我国已开发的铜矿主要分布在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经济较发达、地质勘查工作相对集中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各省(区),在这些省(区)内,已探明的大中型铜矿床,凡其矿区建设、水、电和交通运输等外部条件较优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选冶技术条件较好的绝大多数矿床都已开发,并形成了江西、铜陵、大冶、白银、中条山、云南、东北7大铜业基地。 但是,经过多年的开采,7大铜业基地现大多已进入中晚期,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在7大铜矿基地中,除江西铜基地的资源相对充足外,白银铜基地资源已经枯竭;云南铜基地的易门、牟定已列入关闭矿山,东川、大姚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中条山铜基地已经“三矿变一矿”,其中蓖子沟、胡家峪铜资源已经枯竭,铜矿峪资源虽保有一定储量,但品位太低;大冶铜基地的5座铜矿山中,有两座资源已经枯竭;铜录山、丰山洞等矿山也已出现资源危机。 目前,正在基建的铜矿山有云南新平大红山、江西城门山和富家坞、青海赛什塘及新疆阿舍勒。 尚未开发的大中型铜矿床主要位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它们是西藏玉龙铜矿床,青海德尔尼铜矿床,内蒙古霍各气铜矿床,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和近期发现的东天山土屋-延东铜矿床等。 2006年全国铜精矿产量87.29万吨,由773个铜矿山生产。其中,大型矿山14个,占矿

资源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研究 李小庆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缓解和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资源形势有力的途径。本文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核心,介绍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之后对我国的重大意义。然后详细说明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为未来的科研和应用提供指导。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途径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LI Xiao-q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Xiao-qing, E-mail:lixiaoqing389141@https://www.360docs.net/doc/171114814.html,)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to alleviate and solve our current severe resources situation powerful way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s the core, and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and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fterwards to our country. Then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way and the way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vides guidance. Finally put forward its own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ne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questions, way

2015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分析报告

2015年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分析报告 2015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1、行业监管体制 (5)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 二、行业现状 (9) 1、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 (9) (1)行业快速发展,但综合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9) (2)国内回收体系欠缺,原料依赖进口 (10) (3)国家相关政策确定的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领域 (11) 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11) ②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1) (4)发展目标 (12)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概述 (12) (1)现状 (13) ①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扩大 (13) ②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 (13) ③综合利用效益显著 (14) (2)发展目标 (15) 3、金属镍铜行业概览 (16) (1)金属镍行业 (16) (2)金属铜行业 (17) 三、行业市场规模 (19) 四、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21) 1、行业发展前景 (21)

(1)总体发展目标 (22) (2)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分析 (22) ①尾矿 (22) ②再生资源 (23) ③再生有色金属 (23) (3)科技创新和技术装备升级潜力 (23) 2、行业发展趋势 (25) (1)政府投资和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驱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进入黄金时期 (25) (2)逐步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的政策引导,规范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市场秩序 (27) (3)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推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发展 (27) 五、行业竞争格局 (28) 1、竞争格局概述 (28) (1)龙头企业具有规模优势,普遍企业规模小 (28) (2)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29) 2、行业主要企业 (29) (1)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9) (2)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30) (3)富阳申能固废环保再生有限公司 (30) (4)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 (5)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31) (6)广西银亿科技矿冶有限公司 (31) (7)江苏凯力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32) (8)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32) (9)浙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33)

广西桑蚕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2010第39卷第4期轻纺工业与技术广西桑蚕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杨梅艳 (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广西 南宁530000) 【摘要】广西桑蚕生物资源丰富,但单一的丝绸产业链竞争激烈。分析桑蚕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途径,认为应用现代高新科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挖掘产品功能用途,可延长产业链,提升蚕桑产业整体效益。 【关键词】桑蚕;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0-06-22作者简介:杨梅艳(1963-),女,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管理工作。 中国是世界桑蚕业的发源地,桑树的人工栽培史已有六千年之久。长期以来, 我国的桑蚕业生产中心的分布格局,与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春秋时代始,黄河中下游地区桑树连绵,成为宋代以前中国桑蚕业中心;宋以后,南方桑蚕业超过了北方,产业重心渐移至杭嘉湖一带。从此,我国桑蚕业长时期主要集 中在劳动力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和经济繁荣的东部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东部桑蚕产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劳动力成本等要 素上涨,传统桑蚕业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即从2006年 起,在我国西部15个省(区、市)开始建设桑蚕基地项目。“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桑蚕业的发展中心已经由东部向西部开始了战略大转移。广西抓住国内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所形成的“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大力扶持规模化种桑养蚕,2009年全区桑园面积已达200万亩。 种桑养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蚕茧传统用途单一,主要为丝绸加工业提供原料,而丝绸终端市场受国际丝绸市场容量的限制,国内蚕茧丝价格起伏不定,不利于蚕桑主产区的稳定发展。 桑蚕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应用现代高新科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系统地深入挖掘产品功能用途,延长产业链,以达到物尽其用,对于调整桑蚕产业结构,增加蚕农收入,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桑蚕综合利用发展现状 从当前国内桑蚕综合利用开发的现状来看,广东省 农科院蚕业所可谓一枝独秀,在桑蚕资源的果桑系列饮 品开发,桑枝、 蚕蛹的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走在国内前列,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但总体来说, 目前国内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速度太慢,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尚属起步 阶段,广西桑蚕业在这方面突出优势和亮点也不多。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是当务之急,否则落后状况将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格局中再度重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广西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广西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有色金属合金材料、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海洋药物等方面取得率先突破。向仲怀院士倡导现代蚕业的多元化发展途径,提出稳定蚕业不在于茧价高低,不应局限于一根丝上,而在于副产物开发力度、深度。如果桑蚕业只是简单的种桑养蚕卖茧的话,其产值是相当低的,许多事实证明,对桑蚕进行综合利用,可使经济价值提高数倍到十几倍。因此,桑蚕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新材料、节能与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医药等方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桑蚕生物资源应用分析 蚕、桑浑身都是宝。如桑条可用于培养木耳、香菇等 食用菌;蚕蛹不仅可做饲料,而且是人类可直接食用的高蛋白食品,蛹油、蛹皮又可提取制药;茧丝含有18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33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一、企业概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区域性公用热电厂,位于兰溪市区溪东区块内,是溪东区块承担区域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点。目前总装机规模为四炉三机,由两台35t/h纯燃生物质锅炉和两台35t/h燃煤链条锅炉、2台6000kW抽凝汽轮发电机组及1台3000k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组成。年发电能力12000万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92万吉焦。公司目前建有以公司为中心的东、西、中三条主干供热管线,供热管线达15.38公里,现有热用户50 余家,主要是冶炼、印染、制药、化工等工业和宾馆饭店等商业用汽。公司发出的电力通过10KV城热122线路和热电265线分别送入35KV城关变电所和110KV莲花变电所。 公司占地面积60038m2,现有员工 13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 二、项目情况 (一)项目批复情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是在农林废弃物资源调查及生物质发电技术调研基础上与高校合作进行的一项技术创新项目,2008年10月省经贸委以浙经贸电力[2008]576文核准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将原四台35吨/小时燃煤链条炉改造为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锅炉,配套建设农林废弃物切割、输送、储存等设施,同步改造除尘设施。全厂总发电装机规模不变。项目总投资拟定4500万元。项目根据生物质燃料实际收集情况分步实施逐台改造。项目利用原厂区建设,不新增土地。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12月15日建成投入试运行。主要完成的建设内容:两台(#2、#3)35t/h燃煤链条炉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改造,新建农林废弃物片料加工车间及片料输送系统一套,农林废弃物粉料预处理及输送系统一套和相应的储存设施,并同步完成除尘系统设施建设,全

废矿物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概述 1.1项目及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1 项目名称 ***6万吨/年废矿物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1.1.1.2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1.3 项目建设地点 ******厂区。 1.1.2 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1.1. 2.1 主办单位名称、性质及负责人 1)主办单位名称:*** 2)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3)法人代表: 1.1. 2.2 主办单位概况 ***公司于2006年3月15日正式注册,注册资金20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已建成公司主办公楼、6万吨/年高清洁燃料油项目(投资3541万元)、年产4万吨溶剂油项目及配套建构筑物达4000余平方米。 经营围:燃料油、船舶油、重油、稠油、石脑油、甲醇、乙醇批发、零售。石油钻采技术服务,油水井维修,油罐清污服务等。 .. .专

公司依托***的开发建设为主营业务,为油田开发提供钻采工程服务(井下作业、采油工程、油建工程)及五金、交电、化工注剂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公司。2006-12010年工程服务性业务投资1450万元,年创产值13120.0万元,利润3451万元,固定资产3800万元,形成的钻采服务,燃料油生产销售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为拉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该公司现有员工98人,董事成员5人,管理人员15人,具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人,中级职称8人,公司设7个部门:技术工程部,生产部、供销部、财务部、品质管理部、安全环保部、综合办公室。现有全套的高清洁燃料油、溶剂油生产设备,包括:溶剂油生产装置、调合系统、原料罐区、成品罐区及装卸区等先进工艺设备,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拟建6万吨/年废矿物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对废矿物油进行加氢精制、改质,提高其附加值,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及润滑油基础油等。***积极贯彻我国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宏伟战略,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部署,收集信息,把握机遇,本着“拼搏、、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审时度势、与时具进,立足产业,走“科技兴企”之路,看准我国化工产品市场亟待发展的有力契机,利用自己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寻找新的渠道创收,计划建立6万吨/年废矿物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加快市的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专

资源综合利用论文

我国转炉炼钢生产的现状及污染、处理和利用分析 摘要:根据国内钢铁行业生产状况,分析了炼钢生产中钢产量、产能、及经营状况。重 点介绍了转炉炼钢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对转炉炼钢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 做了介绍,列举了一些处理工艺。 关键词:转炉炼钢技术经济指标污染物 Converter Steelmaking Production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and Pollutio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Analysis Zhaowenbo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steel industry production status, production capacity in steel production, steel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troduced a series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 in the process of converter steelmaking production. To pollutants produced by converter steelmaking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is presented, and lists some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The converter steelmaking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pollutants 前言 炼钢作为钢铁生产的重要工序,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转炉炼钢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钢方法,而中国相对便宜的劳动力,紧缺的废钢资源 以及昂贵的电价等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20 世纪中期,氧气转炉炼钢 法的诞生不仅推动了炼钢技术的进步,而且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带动了高炉大型化、连铸 及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现代钢铁生产工艺的基础。进入21 世纪以来,钢铁工业的 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钢铁产能过剩,导致钢材价格下降,残酷的市场竞争将使一些落后的 钢铁厂倒闭,同时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原、燃料涨价也不断压 缩钢铁厂的利润空间。 钢铁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工序多、流程长、设备规模大、资源密集、能源消耗大、环 境污染严重。钢铁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截止2012 年底,中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 000 m3及以上高炉占全国高炉生产能力的比例约为65%,3 000 m3以上高炉达34 座; 转炉钢占钢产量的比例超过90 %,100 t 及以上转炉占全国转 炉炼钢生产能力比例约为63%,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 达到70%。[1] 我国钢铁生产现状介绍 钢产量 我国粗钢产量自1996 年超过1 亿t 以来,已经连续17 年居世界第一位。新世纪以来,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强劲需求的拉动下和上世纪90 年代技术结构升级的支撑下,我国

2015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报告

xxxx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xx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云南省xxxx县aaaaaaa,占地面积约1235亩,距xx县城约111km,距ab公路333km。公司共投资9999999万元分别于2018年8月、2020年10月建成并投产2×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产品产量、质量均达到设计要求,生产的“xxx”水泥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xx于2011年10月8日与中国建材股份公司资产联合重组后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控股70%,AAAA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30%。公司大力弘扬中建材企业文化,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企业使命,以“创新、绩效、和谐、责任”为核心价值观,营造“三宽”、“三力”的人文环境,培育“敬畏、感恩、谦恭、得体”的干部素养。在中建材管理文化的融合下,员工和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在管理整合的道路上,企业实力得到增强。二、2015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2015年xx生产水泥1352.87万吨,生产熟料999.78万吨,窑综合运转率99.00%,窑综合台产105.78吨,熟料日产量2×2178.72吨/天,销售水泥1347.67吨(其中销售32.5级水泥1800.50万吨,销售42.5级及以上水泥1195.17万吨),销售熟料10.05万吨,散装水泥数量,1115.94万吨,散装率84.22%,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15亿元。 (一)、工业固废产生与利用情况 2015年我公司进厂xxx县AAAA公司生产产生工业废渣(黄磷渣)3.84

万吨,用于生料配料掺入比例平均为3%;进厂硫酸渣(铜渣)、铁渣1.38万吨,用于生料配料掺入比例平均为0.5%。进厂玉溪、通海、昆明等地废渣20.07万吨,用于水泥混合材,在确保水泥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废弃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我公司堆场库容较小,进厂工业废渣全部利用,利用率达100%。 其次,我公司积极响应上级公司“降本增效”号召,寻找廉价混合材代替高价混合材。2015年全年进厂矿山剥离废弃物盖板石10.30万吨代替石灰石,进厂KKK绕城高速隧道开挖废弃物(硬石膏)15.68万吨代替天然石膏。 2015年4月至12月份共消耗硬石膏3.11万吨,目前厂区堆放12.57万吨,已经开始作为科研项目开发使用,目前正在厂区内安装破碎机进行破碎,目前已在32.5水泥中大批量使用。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 (二)、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情况 我公司无工业废水产生情况: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取自于地下水,生产用水大多用于冷却设备,一、二线各建有一个循环水池,生产用水经过循环水池沉淀、过滤、冷却后在次进行循环使用废水无外排情况。生活产生的废水大多经收集用于厂区绿化苗木灌溉用水,不存在废水外排现象。 (三)、工业废气处理与回收利用情况 2011年4月公司投资47320万元,建设45台余热锅炉、配15台设计功率为18.1MW的补气式汽轮发电机组,通过高效余热锅炉利用窑头、窑尾废气中的热能生产高温过热蒸汽,推动蒸汽发电机组发电,年设计发电量为6152456万kW.h,可满足本公司水泥生产线用电的88﹪左右。 2015年我公司两条窑窑头排风机、尾排风机共产生高效余热废气约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一)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一) 摘要:针对我国尤其是北方部分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雨水利用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前景,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雨水资源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雨水资源利用今后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雨水资源利用不仅是开源节流的良策,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区域健康循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雨水资源化雨水集蓄综合利用 1国外雨水利用情况评述 目前,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收集雨水解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成功做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对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1)美国的雨水利用。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1993年大水之后,美国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让洪水迂回滞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压力。美国的关岛、维尔金岛广泛利用雨水进行草地灌溉和冲洗。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条例规定了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2)德国的雨水利用。德国的雨洪收集利用技术是最先进的,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便可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另外德国还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3)丹麦的雨水利用。丹麦98以上的供水是地下水,但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率都比较低,一些地区的含水层已被过度开采。为此在丹麦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水源,以减少地下水的消耗。在城市地区从屋顶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收集管底部的预过滤设备,进入贮水池进行储存。使用时利用泵经进水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 (4)日本的雨水利用。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许多城市在屋顶修建用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有些大型建筑物如相扑馆、大会场、机关大楼,建有数千立方米容积的地下水池来储存雨水,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而建在地上的也尽可能满足多种用途,如在调洪池内修建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平时用作运动场。近年来,各种雨水人渗设施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楼前屋后。在日本,集蓄的雨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草坪,消防和应急用水。日本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泰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了0.12亿多个2m3的家庭集雨水缸,解决了300多万农村人口的吃水问题。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印度、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采取修建小型水池、水仓、塘坝、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拦蓄雨水进行灌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由人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浇庭院、洗衣服和回灌地下水。 2我国雨水利用情况评述 我国的农民在长期的抗旱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雨水的经验,创造了水窖、水窑、水池等小型和微型蓄水工程形式,用于解决生活饮水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雨水利用研究与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雨水集蓄利用工作从试点示范到规模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及典例解析)

[目标导航] 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2.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科技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3.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4.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和加工 ①煤的组成 ②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2)天然气的组成和利用 (3)石油的组成和加工

提醒 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石油的裂化、裂解均是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 ①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n CH 2===CH 2――→ 一定条件 CH 2—CH 2 注意:a.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H 2===CH 2。 b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如—CH 2—CH 2—。 c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链节数,如聚乙烯中的n 。 ②缩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缩合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如H 2O 等)生成的反应。如: 议一议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是新型清洁能源( )

(2)把煤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煤的干馏() (3)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4)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就是作燃料() (5)不能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答案(1)×(2)×(3)×(4)×(5)√ 2.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2—CH2)的单体和链节的组成和结构都相同吗? 答案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链节是高分子中的重复的结构单元。聚乙烯的单体是乙烯(CH2===CH2),链节是“—CH2—CH2—”,二者组成相同,结构不同。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 “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两个重要目的。 3.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1)环境监测 (2)三废治理 (3)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其中对环境情况的监测,就是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4.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