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逆向工程关键技术

1逆向工程关键技术
1逆向工程关键技术

1.3 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1.3.1 数据采集技术

目前,用来采集物体表面数据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也各不相同。测量方法的选用是逆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的测量方式,不但决定了测量本身的精度、速度和经济性,还造成测量数据类型及后续处理方式的不同。根据测量探头是否和零件表面接触,逆向工程中物体表面数字化三维数据的采集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接触式(Contact)和非接触式(Non-contact)两种。

接触式包括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ing,CMM)和关节臂测量机;而非接触式主要有基于光学的激光三角法、激光测距法、结构光法、图像分析法以及基于声波、磁学的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具体选用何种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形体特征和应用目的来决定。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使用于工业设计逆向测量方法。各种数据采集方法分类如图1.3所示。

在接触式测量方法中,CMM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测量设备;CMM通常是基于力-变形原理,通过接触式探头沿样件表面移动并与表面接触时发生变形,检测出接触点的三维坐标,按采样方式又可分为单点触发式和连续扫描式两种。CMM对被测物体的材质和色泽没有特殊要求,可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0.5μm),对物体边界和特征点的测量相对精确,对于没有复杂内部型腔、特征几何尺寸多、只有少量特征曲面的规则零件反求特别有效。主要缺点是效率低,测量过程过分依赖于测量者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几何模型未知的复杂产品,难以确定最优的采样策略与路径。

图1.3 逆向工程数据采集方法分类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MM也由以前的机械式发展为目前的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型的高级阶段。目前,智能化是CMM发展的方向。智能测量机的研究是利用计算机内的知识库与决策库确定测量策略,其关键技术包括零件位置的自动识别技术、测量决策智能化和测量路径规划、CAD/CAM集成技术等。

随着快速测量的需求及光电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图像处理为主要手段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该方法主要是基于光学、声学、磁学等领域中的基本原理,将一定的物理模拟量通过适当的算法转化为样件表面的坐标点。一般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分为被动视觉和主动视觉两大类。被动式方法中无特殊光源,只能接收物体表面的反射信息,因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用于户外和远距离观察中,特别适用于由于环境限制不能使用特殊照明装置的应用场合,但算法较复杂;主动方法使用一个专门的光源装置来提供目标周围的照明,通过发光装置的控制,使系统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降低问题难度。

被动式非接触测量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视觉重建。根据可利用的视觉信息,被动视觉方法包括由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由纹理恢复形状、光度立体法、立体视觉和由遮挡轮廓恢复形状等,其中在工程

中应用较多的是后两种方法。

立体视觉又称为双目视觉或机器视觉,其基本原理是从两个(或多个)视点观察同一景物,以获取不同视角下的感知图像,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图像像素间的位置偏差(即视差)来获取景物的三维信息,这一过程与人类视觉的立体感知过程是类似的。

双目立体视觉的原理如图1.4所示,其中P是空间中任意一点,C

1、C

2

是两

个摄像机的焦点,类似于人的双眼,P

1、P

2

是P点在两个成像面上的像点。空间

点P、C

1、C

2

形成一个三角形,且连线C

1

P与像平面交于P

1

点,连线C

1

P与像平面

交于P

2点。因此,若已知像点p

1

、p

2

,则连线C

1

P

1

和C

2

P

2

必交于空间点P,这种

确定空间点坐标的方法称为三角测量原理。

图1.4 立体视觉原理图

一个完整的立体视觉系统通常由图像获取、摄像机标定、特征提取、立体匹

配、深度确定和内插6部分组成。由于它直接模拟了人类视觉的功能,可以在多种条件下灵活地测量物体的立体信息;而且通过采用高精度的边缘提取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空间地位精度(相对误差为1%~2%),因此在计算机被动测距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立体匹配始终是立体视觉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其有效性有赖于三个问题的解决,即选择正确的匹配特征,特征间的本质属性及建立能正确匹配所选特征的稳定算法。虽然已提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匹配算法,但场景中光照、物体的几何形状与物理性质、摄像机特性、噪声干扰和畸变等诸多因素影响,至今仍未有很好地解决。

利用图像平面上将物体与背影分割开来的遮挡轮廓信息来重构表面,称为遮挡轮廓恢复形状,其原理如图1.5中所示。将视点与物体的遮挡轮廓线相连,即可构成一个视锥体。当从不同的视点观察时,就会形成多个视锥体,物体一定位于这些视锥体的共同交集内。因此,通过体相交法,将各个视锥体相交便得到了物体的三维模型。

图1.5 体相交法原理

遮挡轮廓恢复形状方法通常由相机标定、遮挡轮廓提取以及物体与轮

廓间的投影相交三个步骤完成,而且遮挡轮廓恢复形状方法在实现时仅涉及基本的矩阵运算,因此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过程稳定、可获得物体表面致密点集的优点。缺点是精度较低,难以达到工程实用的要求,目前多用于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模型、网上展示等场合,而且该方法无法应用于某些具有凹陷表面的物体。如美国Immersion公司开发了Lightscribe系统,该系统由摄像头、背景屏幕、旋转平台及软件系统组成。首先对放置在自动旋转平台上的物体进行摄像,将摄得的图像输入软件后利用体相交技术可自动生成物体的三维模型,但对于物体表面的一些局部细节和凹陷区域,该系统还需要结合主动式的激光扫描进行细化。

随着主动测距手段的日趋成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程应用更多使用的是主动视觉方法。主动视觉是指测量系统向被测物体投射出特殊的结构光,通过扫描、编码或调制,结合立体视觉技术来获得被测物体的三维信息。对于平坦的、无明显灰度、纹理或形状变化的表面区域,用结构光可形成明亮的条纹,作为一种“人工特征”施加到物体表面,从而方便图像的分析和处理。根据不同的原理,应用较为成熟的主动视觉方法又可分为激光三角法和投影栅法两类。

激光三角法是目前最成熟,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动式方法。激光扫描的原理如图1.6所示。由激光发出的光束,经过一组改变方向的反射镜组成的扫描装置变向后,投射到被测物体上。摄像机固定在某个视点上观察物体表面的漫射点,图中激光束的方向角α和摄像机与反射镜间的基线位置是已知的,β可由焦距f和成像点的位置确定。因此,根据光源、物体表面反射点及摄像机成像点之间的三角关系,可以计算出表面反射点的三维坐标。激光三角法的原理与立体视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将立体视觉方法中的一个“眼睛”置换为光源,而且在物体空间中通过点、线或栅格形式的特定光源来标记特定的点,可以避免立体视觉中对应点匹配的问题。

激光三角法具有测量速度快,而且可达到较高的精度(±0.05㎜)等优点,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被测物体表面的粗糙度、漫反射率和倾角过于敏感,存在由遮挡造成的阴影效应,对突变的台阶和深孔结构容易产生数据丢失。

图1.6 激光三角法原理

在主动式方法中,除了激光以外,也可以采用光栅或白光源投影。投影光栅发的基本思想是把光栅投影到被测物体表面上,受到被测物体表面高度的调制,光栅投影线发生变形,变形光栅携带了物体表面的三维信息,通过解调变形的光栅影线,从而得到被测表面的高度信息,其原理如图1.7中所示。

入射光线P照射到参考平面上的A点,放上被测物体后,P照射到物体上的B点,此时从图示方向观察,A点就移动到新的位置C点,距离AC就携带了物体表面的高度信息Z=h(x,y),即高度受到了表面形状的调制。按照不同的解调原理,就形成了诸如莫尔条纹法、傅里叶变换轮廓法和相位测量法等多种投影光栅的方法。

图1.7 投影光栅法原理图

投影光栅法的主要优点是测量范围大、速度快、成本低、且精度较高(±0.04㎜);缺点是只能测量表面起伏不大较平坦的物体,对于表面变化剧烈的物体,

在陡峭处往往会发生相位突变,使测量精度大大降低。

总的来说,精度与速度是数字化方法最基本的指标。数字化方法的精度决定

了CAD模型的精度及反求的质量,测量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反求过程的快慢。目前,常用的各种方法在这两方面各有优缺点,且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所以

在应用是应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及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对应的测量方法。在

接触式测量方法中,CMM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设备;而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中,结构光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成熟的三维形状测量方法,在工业界广泛应用,德

国GOM公司研发的ATOS测量系统及Steinbicher公司的COMET测量系统都是这

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表1.1对CMM与激光扫描数字化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比较,

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一种测量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在实际测量中,两

种测量技术的结合将能够为逆向工程带来很好的弹性,有助于逆向工程的进行。

表1.1 三坐标测量和激光扫描测量优缺点比较

三坐标测量数据采集激活扫描测量数据采集

目前,除了充分发挥现有数字化方法的特点与优势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以传感器规划和信息融合为基础,开发多种数字化方法的联合使用方法与集成系统,其中CMM与视觉方法的集成由于在测量速度,精度与物理特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集成数字方法。但如何提高集成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下一些关键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基于视觉技术的边界轮廓和物体特征的识别方法;

(2)CMM智能化测量技术;

(3)高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4)考虑后续的模型重建的要求,数字化过程与表面重构的集成化研究。

1.3.2 CAD建模技术

产品的三维CAD建模是指从一个已有的物理模型或者实物零件产生出相应的CAD模型的过程,包括物体离散数据点的网格化、特征提取、表面分片和曲面生成等,是整个逆向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一环,也为后续的工程分析、创新设

计和加工制造等应用提供数学模型支持。其内容涉及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形学、计算几何、测量和数控加工等众多交叉学科和工程领域,是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CAD/CAM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度问题。

在实际的产品中,只由一张曲面构成的情况不多,产品往往有多张曲面混合而成。由于组成曲面类型不同,因此,CAD模型重建的一般步骤:先根据几何特征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然后分别对各个曲面片进行拟合,再通过曲面的过渡、相交、裁剪、倒圆、等手段,将多个曲面“缝合”成一个整体,即重建的CAD 模型。

在逆向工程应用初期,由于没有专用的逆向软件,只能选择一些正向的CAD 系统来完成模型的重建;后来,为满足复杂曲面重建的要求,一些软件商在其传统CAD系统里集成了逆向造型模块,如Pro/Scan-tools、Point Cloudy等;而伴随着逆向工程及其相关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及其成果商业应用的广泛展开,大量的商业化专用逆向工程CAD建模系统不断涌现。当前,市场上提供了逆向建模功能的系统达数十种之多,较具代表性的有EDS公司的Imageware Geomagic 公司的Geomagic Studio、Paraform公司的Paraform、PTC公司的ICEM Surf、DELCAM公司的CopyCAD软件以及国内浙江大学的Re-Soft等。

1.逆向工程CAD系统的分类

1)根据CAD系统提供方式分类

以测量数据点为研究对象的逆向工程技术,其逆向软件的开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些商品化的CAD/CAM软件集成进专用的逆向模块,典型的如PTC的Pro/Scan-tools模块、CATIA的QSR/GSD/DSE/FS模块及UG的Point cloudy 功能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些有限的功能模块已不能满足数据处理、造型等逆向技术的要求;第二阶段是专用的逆向软件开发,目前面世的产品类型已达数十种之多,典型的如Imageware,Geomagic,Polyworks,CopyCAD,ICEMSurf和RE-Soft等。

2)根据CAD系统建模特点与策略分类

根据CAD系统提供方式的分类多少显得有些笼统,难以为逆向软件的类型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因为逆向CAD建模通常都是曲面模型的构建,对CAD系统的曲面、曲面处理功能要求较高,其分类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再者,各种专用逆向软件建模的侧重点不一样,从而实现特征提取与处理的功能也有很大的不同,如Imageware主要功能齐全,具有多种多样的曲线曲面创建和编辑方法,但是它对点云进行区域分割主要还是通过建模人员依据其特征识别的经验手动来完成,不能由系统自动实现;Geomagic区域分割自动能力很强,并可以完全自动地实现曲面的重建,但是创建特征线的方式又很单一,且重建的曲面片之间的连续程度

不高。

依据逆向建模系统实现曲面重建的特点,可以将曲面重建的方式划分为传统曲面造型方式和快速曲面造型方式两类。传统曲面造型方式在实现模型重建上通常有两种方法。

(1)曲线拟合法,该方法先将测量点拟合成曲线,再通过曲面造型的方式将曲线构建成曲面(曲面片),最后对各曲面片直接添加过渡约束和拼接操作完成曲面模型的重建。

(2)曲面片拟合法,该方法直接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生成曲面(曲面片),最后对曲面片进行过渡、拼接和裁剪等曲面编辑操作,构成曲面模型的重建。与传统曲面造型方式相比,快速曲面造型方式通常是将点云模型进行多边形化,随后通过多边形模型进行NURBS曲面拟合操作来实现曲面模型的重建。两种方式实现曲面造型的基本作业流程如图1.8所示。

传统曲面造型方式

快速曲面造型方式

图1.8 实现曲面造型的基本作业流程

传统曲面造型方式主要表现为由点一线一面的经典逆向建模流程,它使用NURBS

曲面直线由曲线或测量点来创建曲面,其代表有Imageware,ICEM Surf 和CopyCAD等。该方式下提供了两种基本建模思路:一是由点直接到曲面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对点云进行区域分割后,直接应用参数曲面片对各个特征点云进行拟合,以获得响应特征的曲面基元,进而对各曲面基元进行处理,获得目标重建曲面,如图 1.9(a)所示:二是由点到曲线再到曲面的建模方法,这种

方法是在用户根据经验构建的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实现曲面造型,而后通过响应的处理以获得目标重建曲面的建模过程,如图1.9(b)所示。

传统曲面造型延续了传统正向CAD曲面造型的方法,并在点云处理与特征区域分割、特征线的提取与拟合及特征曲面片的创建方面提供了功能多样化的方法,配合建模人员的经

验,容易实现高质量的曲面重建,但是进行曲面重建需要大量建模时间的投入和熟练建模人员的参与。并且,由于基于NURBS曲面建模技术在曲面模型几何特征的识别、重建曲面的光顺性和精确度的平衡把握上,对建模人员的建模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图1.9 传统曲面造型方式建模

快速曲面造型方式是通过对点云的网格化处理,建立多面体化表面来实现,其代表有Geomagic Studio 和Re-soft 等。一个完整的网格化处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从点云中重建三角网格曲面,再对这个三角网格曲面分片,得到一系列有四条边界的子网格曲面;然后,对这些子网格逐一参数化;最后,用NURBS曲面片拟合每一片子网格曲面,得到保持一定连续性的曲面样条,由此得到用NURBS曲面表示的CAD模型,可以用CAD软件进行后续处理,图1.10中Geomagic的“三阶段法”便是快速曲面造型曲面重建的一个典型说明。

图1.10 快速曲面重建的“三阶段法”

快速曲面造型方式的曲面重建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快速计算和实时显示的领域,顺应了当前许多CAD造型系统和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模型多边形表示的需要,已成为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类方法。然而,该类方法同时也存在计算量大、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曲面对点云的快速适配需要使用高阶NURBS曲面等不足,而且面片之间难以实现曲率连续,难以实现高级曲面的创建。

2.两类逆向建模技术的比较

总得说来,两类曲面造型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处理对象、重建对象及建模质量等方面。

1)处理对象的异同

在传统曲面造型方式的逆向系统中,所处理的点云涵盖了对从低密度、较差质量(如Pro/Pcan-tools)的高质量、密度适中(如ICEM Suif、CopyCAD等),再到高密度整个范围。如Imageware便可以接受绝大部分的CMM、Lzser Scan、X-ray Scan 的资料,并且没有点云密度和数据量大小的限制。只是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往往会先对密度较大的点云进行采样处理,以改善计算机内存的使用。

而对于快速曲面造型方式,为了获取较好的建模精度,往往要求用于曲面重建的点云具有一定的点云密度和比较好的点云质量。如在Geomagic Studio 中,要实现点云的多边形化模型的创建,必须保证处理点云具有足够的密度和较好的质量,否则无法创建多边形模型或创建的多边形模型出现过多、过大的破洞,严重影响后续构建曲面的质量。

2)重建对象的异同

对于具有丰富特征模型的曲面重建(如工艺品、雕塑、人体设计等),使用传统曲面造型的方法就显得非常困难,而快速曲面造型的方法则能轻易胜任。此外,在实际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相应的手工雕刻模型进行最初的快速建模时,快速曲面造型方式便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而对于多由常规曲面构成的典型机械产品,或如汽车车体和内饰件造型等这些往往对曲面造型的质量要求很高的场合,目前采用的主要还是传统曲面造型方式的逆向系统。

3)建模质量的比较

逆向建模的质量表现在曲面的光顺性和曲面重建的精度两个方面。

从曲面的光顺性角度看,目前,尽管在一些领域快速曲面造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曲面重建中各曲面片之间往往只能实现G1联系,难以实现G2连续,从而无法构建高品质的曲面,这也限制了在产品制造商的应用。相比而言,传统曲面造型方式提供了结合视觉与数学的检测工具和高效率的连续性管理工具,能及时且同步地对构建的曲线、曲面进行检测,提供即时的分析结果,从而容易实现高品质的曲面构建。

在精度方面,两种方法均可获得较高精度的重建结果,但相对来说,快速曲面造型遵循相对固定的操作步骤,而传统曲面造型方式则更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

3.逆向工程的CAD建模系统分类

通过综合分析当前典型商业逆向CAD建模系统(软件/模块)建模特点和策略,我们将其按照传统曲面造型方式与快速曲面造型方式进一步分类,其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逆向工程CAD系统的分类

目前,虽然商用的逆向工程软件类型很多,但是在实际设计中,专门的逆向工程设计软件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Imageware软件在读取点云数据时,系统工程速度较快,能较容易地进行海量点数据的处理,但进行面拟合时,Imageware所提供的工具及面的质量却不如其他CAD软件(如Pro/E、UE等)。但使用Pro/E、UE等软件读取海量点云数据是,却存在由于数据庞大而造成系统

运行速度太慢等问题。在机械设计领域中,逆向工程软件集中表现为智能化低;点云数据的出来方面功能弱;建模过程主要依靠人工干预,设计精度不够高;集成化程度低等问题。

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几何软件配套使用、取长补短的方式。因此,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建模人员往往采用“正向+逆向”的建模模式,也称为混合建模,即在正向CAD软件的基础上,配备专用的逆向造型软件(如Imageware、Geomagic等)。在逆向软件中先构建出模型的特征线,再将这些线导入到正向CAD系统中,由正向CAD系统来完成曲面重建。

1.4 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

目前,逆向工程在数据处理、曲面处理、曲面拟合、规则特征识别、专用商业软件和三维扫描仪的开发等方面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明确的建模指导方针,整个过程仍需大量的人工交互,操作者的经验和素质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自动重建曲面的光顺性难以保证,对建模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技能依赖较重。而且目前的逆向工程CAD建模软件大多仍以构造满足一定精度和光顺性要求的CAD模型为最终目标,没有考虑在产品创新需求,因此逆向工程技术仍然是目前CAD/CAM领域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

逆向工程CAD建模的研究经历了以几何形状重构为目的逆向工程CAD建模,基于特征的逆向工程CAD建模和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CAD建模三个阶段。以现有产品为原型,还原产品设计意图,注重重建模型的再设计能力已成为当前逆向工程CAD建模研究的重点。

1)以几何形状重构为目的的CAD建模

在目前的一些比较实用的以几何形状重建为目的的逆向工程CAD建模软件中,仍以构造满足一定精度和光顺性要求,与相邻曲面光滑拼接的曲面CAD模型为最终目标。

以几何形状重构为目的的逆向工程CAD建模方法对于恢复几何原形是有效的,但建模过程复杂,建模效率低,交互操作多,难以实现产品的精确建模。而且缺乏对特征的识别,丢失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特征信息,与产品的造型规律不相符合,无法表达产品的原始设计意图。因此,在这种建模方法和模型初始表示对于表达产品设计意图和创新设计是不适宜的。

2)基于特征的CAD建模

基于特征的逆向工程CAD建模是将正向设计中的特征技术引入逆向工程形成的一种CAD建模思路,通过抽取蕴含在测量数据中的特征信息,重建基于特征表达的参数化CAD模型,表达原始设计意图。该方法具有的优势如下:

(1)表达了原始设计信息,可以重建更为精确的CAD模型,提高CAD模型重建的效率;

(2)特征包含了高层次的表达产品设计意图的工程信息,通过对特征参数的是修改和优化,可以得到不同参数的系列化新产品CAD模型,从而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基于特征的模型重建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征识别,包括边界线和曲面特征,研究对象主要是规则特征。但在CAD模型重建方面,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缺陷,即将模型重建分割为孤立的曲面片造型,忽略了产品模型的整体属性。

3)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CAD建模

从应用领域来看,逆向工程的应用可分为两个目标:原始复制和设计创新。对于复杂曲面外形产品的逆向工程CAD建模而言,其主要目的不是对现有产品外形进行简单复制,而是要建立产品CAD的模型,进而实现产品的创新设计。具备进一步创新功能的逆向工程包含了三维重构与基于原型的再设计,真正体现了现代逆向工程的核心与实质。

要进行基于原型或重建CAD模型的再设计,逆向工程CAD建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内部结构要求,反映产品原始设计意图。

(2)模型可方便地进行修改

逆向工程作为吸收和消化现有技术的一种先进设计理念,其意义不仅仅是仿制,应该从原型复制走向再设计。以现有产品为原型,对逆向工程所建立的CAD 模型进行改进得到新的产品模型,实现产品的创新设计。CAD模型是实现创新设计的基础,还原实物样件的设计意图,注重重建模型的再设计能力是目前逆向工程CAD建模研究的重点。三维重建只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基础,再设计的思想应始终贯穿于逆向工程的整个过程,,讲逆向工程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集成CAD/CAE/CAM/CAPP/CAT/RP等先进技术,使之成为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整体,并形成以逆向工程技术为中心的产品开发体系。

理解设计意图、识别造型规律是逆向工程CAD建模的精髓,支持创新设计是逆向工程的灵魂。但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现有的技术还远不能支持这种高层次的逆向工程需求。目前,根据测量数据点云生成曲面模型,在模型分割与特征识别方面是公认的薄弱环节,并且缺乏创新设计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从数字化测量数据点云的区域分割及特征识别入手,理解原有产品的设计意图,建立便于产品创新设计的CAD模型,就显得十分迫切。

另外,在人员方面,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个

逆向工程三维建模关键技术

逆向工程与快速原型技术 (综合技能训练及评价) 题 目 逆向工程三维建模关键技术 综合创新训练 姓 名 ******* 学 号 *********** 专业班级 机制**** 授课教师 ****** 分 院 机电与能源工程分院 完成日期 **** 年 **月 *日 宁波理工学院

绪论 (3) 0.1什么是逆向工程 (3) 1.2逆向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3) 第一章点云摆正综合练习 (4) 1.1目的和意义 (4) 1.2 点云数据摆正的原理及实现流程 (4) 1.3 点云数据摆正综合练习及具体实现步骤 (4) 第二章逆向建模特征线构建技术 (15) 2.1 目的和意义 (15) 2.2 曲面对齐与拼接的原理及实现流程 (15) 2.3曲面对齐与拼接综合练习及具体实现步骤 (15) 3.1 目的和意义 (32) 3.2 曲线构建的原理及实现流程 (32) 3.3 曲线构建及具体实现步骤 (32) 4.1 目的和意义 (36) 4.2 曲面重构的原理及实现流程 (36) 4.3点云拼接综合练习及具体实现步骤 (36) 第五章:点云数据修补综合练习 (41) 5.1 目的和意义 (41) 5.2 曲面重构的原理及实现流程 (41) 5.3点云拼接综合练习及具体实现步骤 (41) 第六章总结与反思 (49)

绪论 0.1什么是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正向设计方法不同,逆向工程是对已有的产品零件或原型进行CAD模型重建,即对已有的零件或实物原型,利用三维数字化测量设备准确的、快速的测量出实物表面的三维坐标点,并根据这些坐标点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建实物CAD模型的过程,它属于产品导向(product oriented)。逆向工程不是简单的再现产品原型,而是技术消化、吸收,进一步改进、提高产品原型的重要技术手段;是产品快速创新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逆向工程掌握产品的设计思想属于功能向导。 1.2逆向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逆向工程及其关键技术

逆向工程及其关键技术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学生 学号 2010年5月15日

逆向工程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反求技术在制造领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它作为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思想和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领域[1]。通过自动测量机对零件的扫描测量,得到点云,使用逆向造型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实体模型后,通过工艺分析,生成加工程序代码,对零件进行数控模拟加工[2]。本文对逆向工程中的点云数据获得及输入、点数据的预处理、曲面重构及曲面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字:逆向工程;曲面重构;点云;曲面分析 1 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三维几何造型技术已被制造业广泛应用于产品及模具的设计、方案评审、自动化加工制造及管理维护等各个方面。热点模具网在当今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环境下,能否快速地生产出合乎市场要求的产品已经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往往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在没有二维工程图纸或三维CAD数据的情况下,工程技术人员没法得到准确的尺寸,制造模具就更无从谈起。另外一方面,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产品检测要求的提高,测量机也广泛地用于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逆向工程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利器[3]。 2 逆向工程的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2.1 逆向工程的概念 逆向工程[4] (Reverse Engineering)也称反求工程,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数据采集,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模型重建过程的总称。相对于传统的产品设计流程即所谓的正向工程而提出的。正向工程是泛指按常规的从概念设计到具体模型,再到成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反求工程是从现有的模型(产品样件、实物模型等)经过一定的手段转化为概念和工程设计模型,如利用三维坐标测量机的测量数据对产品进行数学模型重构,或者直接将这些离散

1逆向工程关键技术

1.3 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1.3.1 数据采集技术 目前,用来采集物体表面数据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也各不相同。测量方法的选用是逆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的测量方式,不但决定了测量本身的精度、速度和经济性,还造成测量数据类型及后续处理方式的不同。根据测量探头是否和零件表面接触,逆向工程中物体表面数字化三维数据的采集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接触式(Contact)和非接触式(Non-contact)两种。 接触式包括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ing,CMM)和关节臂测量机;而非接触式主要有基于光学的激光三角法、激光测距法、结构光法、图像分析法以及基于声波、磁学的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具体选用何种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形体特征和应用目的来决定。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使用于工业设计逆向测量方法。各种数据采集方法分类如图1.3所示。 在接触式测量方法中,CMM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测量设备;CMM通常是基于力-变形原理,通过接触式探头沿样件表面移动并与表面接触时发生变形,检测出接触点的三维坐标,按采样方式又可分为单点触发式和连续扫描式两种。CMM 对被测物体的材质和色泽没有特殊要求,可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0.5μm),对物体边界和特征点的测量相对精确,对于没有复杂内部型腔、特征几何尺寸多、只有少量特征曲面的规则零件反求特别有效。主要缺点是效率低,测量过程过分依赖于测量者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几何模型未知的复杂产品,难以确定最优的采样策略与路径。

图1.3 逆向工程数据采集方法分类

四大汽车逆向工程软件简介

四大汽车逆向工程软件简介 四大逆向工程软件之一:Imageware Imageware 由美国EDS 公司出品,是最著名的逆向工程软件,正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消费家电、模具、计算机零部件等设计与制造领域。该软件拥有广大的用户群,国外有BMW、Boeing、GM、Chrysler、Ford、raytheon、Toyota 等著名国际大公司,国内则有上海大众、上海交大、上海DELPHI、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等大企业。 以前该软件主要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因为这两个领域对空气动力学性能要求很高,在产品开发的开始阶段就要认真考虑空气动力性。常规的设计流程首先根据工业造型需要设计出结构,制作出油泥模型之后将其送到风洞实验室去测量空气动力学性能,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获得满意结果为止,如此所得到的最终油泥模型才是符合需要的模型。如何将油泥模型的外形精确地输入计算机成为电子模型,这就需要采用逆向工程软件。首先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器测出模型表面点阵数据,然后利用逆向工程软件(例如:Imageware surfacer)进行处理即可获得class 1 曲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它许多行业也开始纷纷采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以微软公司生产的鼠标器为例,就其功能而言,只需要有三个按键就可以满足使用需要,但是,怎样才能让鼠标器的手感最好,而且经过长时间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感却是生产厂商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微软公司首先根据人体工程学制作了几个模型并交给使用者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意见对模型直接进行修改,直至修改到大家都满意为止,最后再将模型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 生成CAD 数据。当产品推向市场后,由于外观新颖、

逆向工程及其应用

逆向工程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逆向工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外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粗大笨重的产品,正在被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产品所代替,工业产品设计正在成为一种热门的行业,根据人机工程学和美学原理设计的各种使用方便、线条流畅的产品,如轿车、家用电器等,随处可见,这些产品一般都是由一些空间自由曲面组成的,用传统的方法很难设计、制造出来;为了设计、制造这类产品和相应的工装具,必须使用CAD/CAM,多轴加工中心等先进技术,现代逆向工程技术就是在这祥的背景下产生的。 逆向工程RE (Reverse Engineering,也称反求工程),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即设计人员首先在大脑中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通过绘制图纸建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终将这个模型转人到制造流程中,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制造周期。这样的产晶设计过程珊们欢去“正向设计”过程。 逆向工程产品设计过程如图一所示,可以认为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简单地说,逆向工程产品设计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模型,反向推出产品设计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的过程;它针对现有的工件(样品或模型)利用3D数字化量测仪器准确、快速的测量出工件的轮廓坐标,并加以编辑、修改、建构曲面后,传至一般的CAD/CAM系统.再由CAM软件产生刀具的NC加工路径送至CNC加工机床,制作出所需模具,或者送到快速原型成型机,将样品模型制作出来。逆向工程在某些方面很像我们常说的“仿制”;可以说,在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今天,逆向工程将大有用武之地。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 仿制、仿造已经成为了我国一部分企业的固定生产方式,针对市场热门产品的仿造品屡见不鲜,逆向工程的广泛应用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是,经常有人将逆向工程和非法仿制联系在一起,甚至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层面的问题。实际上,逆向工程代表了一种非常高效的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文从逆向工程设计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现代制造业中逆向工程的概念以及逆向工程在模具制造等行业中的作用。本文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逆向工程技术有一定的意义。 一、引言 在国外,逆向工程已经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被引入到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中。我国也有许多企业应

用逆向工程技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改进,以避开艰苦的原型设计阶段,这是一种产品的再设计过程。所谓产品再设计,就是通过观察和测试某一种产品,对其进行初始化,然后拆开产品,逐一分析单个零件的组成、功能、装配公差和制造过程。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在子系统和零件层面上,优化设计出一种更好的产品。美国的许多工程学院开设了逆向工程课程,教授学生用再设计代替原型设计,作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逆向工程技术,来部分替代使用多年的原型设计方法。 二、逆向工程的概念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人员首先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利用CAD技术建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终将这个模型转入制造流程,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制造周期。这样的产品设计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向设计”。

UGNX逆向工程应用试卷____答案

杭州博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考核试卷 (UG基础类40%与逆向实践类60%)(A+B)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为了使所建立的模型随时按需要可变,应确保模型特征的参数化和相关性。 2、UG软件不支持中文文件名,文件名的后缀是 prt 。 3、三维造型设计步骤是新建文件、调用建模模块、调用建模工具建模、保存文件。 4、草图约束分为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两类。 5、UG NX实体建模的基准特征包括基准平面、基准轴、基准坐标系。 6、通过抽取几何体来复制面、区域或体实现创建作用。 7、为保证逆向造型的质量,造型过程中,不得随意修改产品的外形与尺寸,严禁出现主尺寸超差。在不确定情况下,产品定位孔洞应做到宁大勿小。 8、UGNX的逆向造型遵循:点、线、面、体的一般原则。 9、在UGNX中快捷键Ctrl+J表示编辑对象颜色、Ctrl+B表示隐藏几何体、Ctrl+R 表示旋转视图对象。 10、逆向造型质量判定标准有主要分造型范围、外观、精度与配合、 尺寸、干涉、拔模、工艺性。 11、UGNX: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开发;利用NX建模模块,工业设计师能够迅速地建立和改进复杂的产品形状 12、一般来说,创建曲面都是从曲线开始的。可以通过点创建曲线来创建曲面,也可以通过抽取或使用视图区已有的特征边缘线创建曲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关于参数化描述正确的是(C ) A、参数化就是指对尺寸标注进行参数化处理 B、参数化是UGNX独有的特点 C、是使用“关联性约束”来定义和修改几何模型 D、参数化设计使设计过程变的更加复杂

2、选择下列(C)哪一项,可以在进行选择操作时只选一个边缘而选中所有相切边缘? A、相连曲线 B、自动判断曲线 C、相切曲线 D、特征曲线 3、UGNX软件里的快捷键CTRL+SHIFT+U是表示(C)。 A、反隐藏 B、从隐藏的几何体中选取几何体 C、显示所有隐藏的几何体 D、隐藏选定的几何体 4、曲面上有一条样条曲线,如果要在曲面上将这条曲线偏置一段距离,应该(A)。 A、面上偏置曲线 B、表面偏置 C、偏置-〉曲线沿表面 D、编辑-〉变换-〉曲面样条 5、建模中,想用一些实体的边缘创建曲线集,应该用(D)命令来生成这些曲线。 A、转换-〉边缘到曲线 B、投影-〉边缘到曲线 C、抽取-〉Isoline曲线 D、抽取-〉边缘曲线 6、你希望创建的部件看起来真实感很强,应该用(A)方法显示。 A、用着色方式显示 B、显示隐藏边方式显示 C、带灰度的隐藏边显示 D、虚线显示隐藏边方式 7、第一次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部件,假如要想知道一个样条曲线的详细信息,应该用(D)菜单选项。 A、信息-〉自由形状-〉样条曲线 B、编辑-〉样条曲线 C、帮助-〉样条信息 D、信息-〉样条曲线 8、草图是(D) A、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曲线集 B、艺术家的图纸,作为最初的草稿 C、从其他图形系统来的粗略的图象 D、一个命名的曲线集合,在指定的平面上 三、判断题:(正确写√,错误写×)(每题3分,共18分) 1、不封闭的截面线串不能创建实体。(×) 2、逆向造型中连线的方法是:先圆后直,再样条曲线。(×) 3、构建曲面时,所有构造线必须光顺连接,也就是相切或曲率连续。(√) 4、不规范的曲面间要用网格来桥接。(√) 5、逆向造型过程中所有的为了保证过点应全部用样条曲线。(×) 6、实体在求和时,通常要求求和的对象之间有相交的部分,如果没有相交部分,则不能求 和,如果两实体共面,可以求和。(√)

逆向工程技术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

一、逆向工程技术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已成为产品设计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重要工具,其中的三维造型技术已被制造业广泛应用于产品及模具设计、方案评审、自动化加工制造及管理维护各个方面。在实际开发制造过程中,设计人员接收的技术资料可能是各种数据类型的三维模型,但很多时候,却是从上游厂家得到产品的实物模型。设计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这些实物信息转化为CAD模型,这就应用到了逆向工程技术(Reverse Engineering)。 所谓逆向工程技术,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构实物的CAD模型的过程。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正向设计存在很大差别。传统的产品设计一般需要经过图1所示的设计过程。而逆向工程则是从产品原型出发,进而获取产品的三维数字模型,使得能够进一步利用CAD/ACE/CAM以及CIMS等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它的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的起点不同,相应的设计自由度和设计要求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产品逆向工程包括形状反求、工艺反求和材料反求等几个方面,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新零件的设计,主要用于产品的改型或彷型设计。 (2)已有零件的复制,再现原产品的设计意图。 (3)损坏或磨损零件的还原。 (4)数字化模型的检测,例如检验产品的变形分析、焊接质量等,以及进行模型的比较。 逆向工程技术为快速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它已经成为制造业信息传递的重要而简洁途径之一。 二、逆向工程技术实施的条件 1.逆向工程技术实施的硬件条件 在逆向工程技术设计时,需要从设计对象中提取三维数据信息。检测设备的发展为产品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硬件条件。目前,国内厂家使用较多的有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生产的三坐标测量机和三维扫描仪。就测头结构原理来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测头又可分为硬测头和软测头两种,这种测头与被测头物体直接接触,获取数据信息。非接触式测头则是应用光学及激光的原理进行的。近几年来,扫描设备有了很大发展。例如,英国雷尼绍公司的CYCLON2高速扫描仪,可实现激光测头和接触式扫描头的互换,激光测头的扫描精度达0.05mm,接触式扫描测头精度可达0.02mm。可对易碎、易变形的形体及精细花纹进行扫描。德国GOM公司的ATOS扫描仪在测量时,可随意绕被测物体进行移动,利用光带经数据影象处理器得到实物表面数据,扫描范围可达8m×8m。ATOS扫描不仅适于复杂轮廓的扫描,而且可用于汽车、摩托车内外饰件的造型工作。此外,日本罗兰公司的PIX-30网点接触式扫描仪,英国泰勒·霍普森公司的TAL YSCAN 150多传感扫描仪等,集中体现了检测设备的高速化、廉价化和功能复合化等特点。为实现从实物——建立数学模型——CAD/CAE/CAM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不同的测量对象和测量目的,决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在实际三坐标测量时,应该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以及设计工作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扫描方法并选择相应的扫描设备。例如,材质为硬质且形状

反求工程及其关键技术概述

反求工程及其关键技术概述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又称反求工程或反求设计,是将已有产品模型或实物模型转化为工程设计模型和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解剖、深化和再创造,是对已有设计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技术水平,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增强经济竞争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它们为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在机械工程领域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这些科技成果,更快的获得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技术成果。反求工程的应用对于我国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最早提出“反求工程”概念并倡导推广的学者是著名的科学学专家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等。早在1983 年第三次全国科学学和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上他们就提出了“反求工程”的概念。近20 多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反求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直接导致反求工程的实践水平越来越高,反求工程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技术手段也趋于成熟。 反求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模型精度分析等。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当今我国学者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我选读了2010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部分论文,并将读后收获记录如下。 一、数据采集方面 数据采集即获取实体模型的几何参数,是反求工程CAD建模的首要环节。对自由曲面零件的测量是实现数据采集的有效手段。根据被测物的CAD模型是否已知,可将自由曲面的测量分为CAD模型已知的测量和CAD模型未知的测量。这两种测量的目的不同,测量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检验和保证产品的精度要求;而后者主要是根据测量所获得的零件表面的测点数据实现曲面重建,以便利用CAD/CAM技术进行模型修改、零件设计、数控加工指令的生成及误差分析等处理。 对于CAD模型已知的自由曲面的测量,其关键问题是如何高效、可靠、安全地获取待测曲面的几何形状信息。对自由曲面进行测量时,采用等间距测量是最简单易行的测量方法,但为了保证测量准确度就必须缩小测量间距,这使得测量效率显著降低,并增加了后续的误差评定等工作的难度。一种理想的方法就是使测点分布的疏密随曲面曲率变化而变化,曲率越大,测点应越密;反之则越疏,从而较好地反映待测曲面的几何形状信息,实现测点的自适应分布。而对于CAD 模型未知的自由曲面零件的测量,应主要考虑如何根据已测点的信息来对自由曲

逆向工程技术

逆向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实例 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定义及其工作流程,整个流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三个部分。根据理论学习和自身实践经验对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做了一些探讨。并以摩托车装饰板模型的曲面重建为例,用激光扫描仪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在CATIA中对点云进行数据处理,实现曲面重构,说明了逆向工程的整个设计应用流程。 1 引言 逆向工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是在获得实物模型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软件如CATIA, Surfacer, Pro/E等,在消化、吸收实物原型的前提下,对实物模型进行修改和再设计,从而创造新产品。因此它是一项开拓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飞机、汽车等行业。 逆向工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曲面重构。其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数据采集是前提,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是逆向工程的关键,曲面重构尤为重要。 图1基于实物模型重建的逆向工程技术流程图 2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又称模型数字化,即指通过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简称CMM)或激光扫描仪等测量装置获取实物表面特征点三维坐标值的过程。数据采集是逆向工程的第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据采集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模型重建的进程,关系着整个逆向工程的成败。数据采集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采集流程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采集出现了多种方法,如图3所示。

3 数据处理 三维测量系统可采集到复杂曲面上大量密集的原始测量数据,这些数据是物体表面各点坐标,这些数据之间通常没有相应的显式拓扑关系,其中还包含大量无用的数据,同时由于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振动等会出现一些误差数据,因此在进行曲面重构前必须进行数据处理。 图3 数据采集方法分类 数据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重定位、噪声去除、数据精简、数据插补、数据分割。 有时由于被测对象无法一次测全数据,可能需要分几次测量,每次测量都是在不同的坐标系下进行。数据重定位就是将在不同定位状态(即不同的坐标系)下测得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坐标系下。 由于受测量设备精度、扫描速度、操作者的经验和被测零件表面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测量误差数据点,习惯上称为噪声点。在进行曲面构造之前必须去除噪声点,否则最后构建出来的实体形状将由于噪声点的存在而与原实体大相径庭。最简单的噪声去除方法是人机交互,通过图形显示,判别明显坏点,在数据序列中将这些点删除。此种方法简单,但是对于数量比较大的点云就不适宜了。国内出现了很多关于去除噪声点的算法,主要有高斯滤波、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等方法。 数字化实物模型得到的是大量离散数据的集合,数据量非常巨大,并且存在大量的冗余数据。对于曲面重构来说,没有必要需要这么多的数据,而且如此庞大的测量点集,有时候会严重影响曲面重建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数据精简。对于不同类型的点云可采用不同的精简方式。散乱点云可以通过随机采样的方法来精简;对于扫描线点云和多边形点云可采用等间距缩减、倍率缩减、等量缩减、弦高差等方法;网格化点云可用等分布密度和最小包围区域法进行数据缩减。 数据插补就是利用周围点的信息插值出缺损处的坐标最大限度获得样件模型的数据信息,希望数据点间有一定的拓扑关系。逆向工程的数据插补方法主要有实物填充法、造型设计法以及曲线、曲面插值补充法。 数据分割(Point Data Segmentation)是根据组成实物外形曲面的子曲面的类型,将属

逆向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逆向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姓名:于海江 学号:1082000504 班级:10级5班 专业:车辆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1年3月

摘要 逆向工程技术能够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产品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主要研究了逆向工程技术的三个关键环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依据样件模型的外形特征,总结归纳了规划测量路径的策略,在对各种测量方法研究、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采集方法选择的原则;结合实例研究了数据重定位、噪声去除、数据精简、数据光顺和数据分割五种数据处理技术,探讨了不同形状点云数据应采取的具体处理方法,提出了点云数据处理的原则;通过对比分析Bezier曲线曲面、B一Spline曲线曲面、NURBS曲线曲面三种曲面的数学模型,得出NURBS曲线曲面具有诸多优点,己成为当前曲线曲面模型的主流,合理的规划路径、恰当的选择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构建高品质的曲面,而且能量光顺算法也能够提高曲面的光顺程度。该论文的研究工作丰富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将促进逆向工程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逆向工程点云数据 NURBS曲线曲面重构曲面光顺 1.1逆向工程概述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也称反求工程、反向工程等 逆向工程起源于精密测量和质量检验,它是设计下游向设计上游反馈信息的回路 [1] 传统的产品实现通常是从概念设计到图样,再制造出产品,最后通过检测和性能测试,这种开发模式的前提是已完成了产品的蓝图设计或CAD造型,称为预定模式(Prescriptive Model),我们也称之为正向工程(或顺向 工程)。正向工程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正向工程开发流程图 Fig.1-1 Forward engineering flow chart 产品的逆向工程是根据零件(或原型)生成图样,再制造出产品。它是 一种以先进产品设备的实物、样件、软件(包括图样、程序、技术文件等)或影像(图像、照片等)作为研究平台,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学、生产工程学、材料学和有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索掌握其关键技术,进而开发出同类的更为先进的产品的技术,是针对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采取的一系列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 的结合[2] 。逆向工程的流程如图1-2所示。广义的逆向工程包括形状(几何)逆向、

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的逆向工程技术过程,阐述了现代制造业中逆向工程的的发展前景以及逆向工程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本文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逆向工程技术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逆向工程 CAD/CAM solidworks surfacer 反向 一、引言 在国外,逆向工程已经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被引入到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中。我国也有许多企业应用逆向工程技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改进,以避开艰苦的原型设计阶段,这是一种产品的再设计过程。所谓产品再设计,就是通过观察和测试某一种产品,对其进行初始化,然后拆开产品,逐一分析单个零件的组成、功能、装配公差和制造过程。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在子系统和零件层面上,优化设计出一种更好的产品。美国的许多工程学院开设了逆向工程课程,教授学生用再设计代替原型设计,作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逆向工程技术,来部分替代使用多年的原型设计方法。 二、逆向工程的概念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人员首先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利用CAD技术建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终将这个模型转入制造流程,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制造周期。这样的产品设计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向设计”。逆向工程则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简单地说,逆向工程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模型,反向推出产品的设计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测量数据的产品造型技术成为逆向工程技术关注的主要对象。通过数字化测量设备(如坐标测量机、激光测量设备等)获取的物体表面的空间数据,需要经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处理才能获得产品的数字模型,进而输送到CAM系统完成产品的制造。因此,逆向工程技术可以认为是“将产品样件转化为CAD模型的相关数字化技术和几何模型重建技术”的总称。

逆向工程关键技术

逆向工程数 据 机关节臂测量 程中的关键技术 目前,用来采集物体表面数据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也各不相同。测量方法的选用是逆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的测量方式,不但决定了测量本身的精度、 速度和经济性,还造成测量数据类型及后续处理方式的不同。根据测量探头是否和零件表面接触,逆向工程中物体表面数字化三维数据的采集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接触式 (Contact ) 和非接触式(Non-contact )两种。 接触式包括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ing ,CMM和关节臂测量机;而非接触式主要有基于光学的激光三角法、激光测距法、结构光法、图像分析法以及基于声波、磁学的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具体选用何种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形体特征和应用目的来决定。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使用于工业设计逆向测量方法。各种数据采集方法分类如图1.3所示。 在接触式测量方法中,CMMI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测量设备;CMMS常是基于力-变形原理, 通过接触式探头沿样件表面移动并与表面接触时发生变形,检测出接触点的三维坐标,按采样方式又可分为单点触发式和连续扫描式两种。CMM对被测物体的材质和色泽没有特殊 要求,可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土0.5卩m,对物体边界和特征点的测量相对精确,对于没有复杂内部型腔、特征几何尺寸多、只有少量特征曲面的规则零件反求特别有效。主要缺点是效率低,测量过程过分依赖于测量者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几何模型未知的复杂产品,难以确定最优的采样策略与路径。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MM也由以前的机械式发展为目前的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型的高级阶段。目前,智能化是CMh发展的方向。智能测量机的研究是利用计算机内的知识库与决策库确定测量策略,其关键技术包括零件位置的自动识别技术、测量决策智能化和测量路径规划、CAD/CAM集成技术等。 随着快速测量的需求及光电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图像处理为主要手段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该方法主要是基于光学、声学、磁学等领域中的基本原理,将一定的物理模拟量通过适当的算法转化为样件表面的坐标点。一般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分为被动视觉和主动视觉两大类。被动式方法中无特殊光源,只能接收物体表面的反射信息,因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用于户外和远距离观察中,特别适用于由于环境限制不能使用特殊照明装置的应用场合,但算法较复杂;主动方法使用一个专门的光源装置来提供目标周围的照明,通过发光装置的控制,使系统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降低问题难度。 被动式非接触测量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视觉重建。根据可利用的视觉信 息,被动视觉方法包括由明暗恢复形状(ShapeFromShading SFS、由纹理恢复形状、光度立体法、立体视觉和由遮挡轮廓恢复形状等,其中在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后两种方法。 立体视觉又称为双目视觉或机器视觉,其基本原理是从两个(或多个)视点观察同一景物,以获取不同视角下的感知图像,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图像像素间的位置偏差(即视差)来获取景物的三维信息,这一过程与人类视觉的立体感知过程是类似的。 双目立体视觉的原理如图1.4所示,其中P是空间中任意一点,G、C2是两个摄像机的焦点,类似于人的双眼,R、P2是P点在两个成像面上的像点。空间点P、C、C2形成一个三角形,且连线GP与像平面交于P1点,连线CP与像平面交于R点。因此,若已知像点P1、P2,贝U连线CR和C2R必交于空间点P,这种确定空间点坐标的方法称为三角测量原理。 图1.4 立体视觉原理图 一个完整的立体视觉系统通常由图像获取、摄像机标定、特征提取、立体匹配、深度确定和内插6 部分组成。由于它直接模拟了人类视觉的功能,可以在多种条件下灵活地测量物体的立体信息;而且通过采用高精度的边缘提取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空间地位精度(相对误差为1%~2%,因此在计算机被动测距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立体匹配始终是立体视觉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其有效性有赖于三个问题的解决,即选择正确的匹配特征,特征间的本质属性及建立能正确匹配所选特征的稳定算法。虽然已提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匹配算法,但场景中光照、物体的几何形状与物理性质、摄像机特性、噪声干扰和畸变等诸多因素影响,至今仍未有很好地解决。 利用图像平面上将物体与背影分割开来的遮挡轮廓信息来重构表面,称为遮挡轮廓恢复形状,其原理如图1.5 中所示。将视点与物体的遮挡轮廓线相连,即可构成一个视锥体。当从不同的视点观察时,就会形成多个视锥体,物体一定位于这些视锥体的共同交集内。因此,通过体相交法,将各个视锥体相交便得到了物体的三维模型。

四大逆向工程软件的特点

Image ware Imagew are 由美国EDS 公司出品,是最著名的逆向工程软件,正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消费家电、模具、计算机零部件等设计与制造领域。该软件拥有广大的用户群,国外有BMW、Boeing、GM、Chrysler、Ford、raytheon、Toyota 等著名国际大公司,国内则有上海大众、上海交大、上海DELPHI、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等大企业。 以前该软件主要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因为这两个领域对空气动力学性能要求很高,在产品开发的开始阶段就要认真考虑空气动力性。常规的设计流程首先根据工业造型需要设计出结构,制作出油泥模型之后将其送到风洞实验室去测量空气动力学性能,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获得满意结果为止,如此所得到的最终油泥模型才是符合需要的模型。如何将油泥模型的外形精确地输入计算机成为电子模型,这就需要采用逆向工程软件。首先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器测出模型表面点阵数据,然后利用逆向工程软件(例如:Imageware surfac er)进行处理即可获得c lass 1 曲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它许多行业也开始纷纷采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以微软公司生产的鼠标器为例,就其功能而言,只需要有三个按键就可以满足使用需要,但是,怎样才能让鼠标器的手感最好,而且经过长时间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感却是生产厂商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微软公司首先根据人体工程学制作了几个模型并交给使用者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意见对模型直接进行修改,直至修改到大家都满意为止,最后再将模型数据利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 生成CAD 数据。当产品推向市场后,由于外观新颖、曲线流畅,再加上手感也很好,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因而迅速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上升。 Imagew are 逆向工程软件的主要产品有: Surfac er――逆向工程工具和c lass 1 曲面生成工具 V erdic t――对测量数据和CAD数据进行对比评估 Build it――提供实时测量能力,验证产品的制造性 RPM――生成快速成型数据 View――功能与V erdict 相似,主要用于提供三维报告 Imageware 采用NURB 技术,软件功能强大,易于应用。Imageware 对硬件要求不高,可运行于各种平台:UNIX 工作站、PC 机均可,操作系统可以是UNIX、NT、Windows95 及其它平台。

逆向工程技术与应用研究

机械CAD /CAM 逆向工程技术与应用研究 姓名:李倩 学号:S2*******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逆向工程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正向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逆向工程以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这一特点而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逆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本文阐述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主要的逆向工程硬件及商用软件,并重点介绍了数据测量、数据处理、模型重建等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对逆向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逆向工程;硬件;软件;关键技术;发展前景 1引言 由于零件形状十分复杂,很难准确地在CAD软件上设计出实体模型,而通过手绘或手工捏塑来设计产品,其原型很难完全在CAD软件中体现。在没有图样和参数情况下,用传统方法仿制产品较困难也不够准确,计算机模型比实体模型缺少“真实感”和可“触摸性”,市场上的许多三维CAD软件可能对某些产品造型设计而言,并不十分适用,况且计算机模型本身也需要检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逆向工程技术。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和质量检验领域,是设计下游向设计上游反馈信息的回路。目前,大多数关于逆向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物几何形状的逆向重构上,即产品实物的CAD模型重构和最终产品的制造,称为“实物逆向工程”(简称逆向工程)。 2逆向工程概述 1980年始欧美国家许多学校及工业界开始注意逆向工程这块领域。1990年初期包括台湾在内,各国学术界团队大量投入逆向工程的研究并发表成果。逆向工程,也称反向工程、反求工程,广义的讲它是在已知某种产品的有关信息(包括硬件、软件、照片、广告、情报等)的条件下,以方法学为指导,以现代设计理论、方法、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人员的工程设计经验、知识和创新思维,回溯这些信息的科学依据,即寻求这些信息的先进性、积极性、合理性、改进的可能性等,达到充分消化和吸收,然后在此基础上改进、挖潜进行再创造;狭义

逆向工程关键技术

逆向工程关键技术(原型的数字化采集与点云数据的预处 理)的发展趋势 逆向工程技术(ReverseEngineering),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在先进制造领域里的新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概念设计→产品CAD 模型→产品(物理模型)”的正向工程不同,逆向工程首先对实物原型进行数据采集,经过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等过程,构造出实物的三维模型,然后再对原型进行复制或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实现创新. 1.数据采集 实物的数字化是逆向工程实现的初始条件,是数据处理、模型重建的基础。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实物(零件)描述的精确度和完整度,影响数字化实体几何信息的进度,进而影响重构的CAD曲面和实体模型的质量,最终影响整个逆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所以,数字化测量方法的选择和研究对逆向工程至关重要。根据测量的方式不同,可以将三维测量设备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型。 1.1接触式数据采集 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是用机械探头接触表面,机械臂关节处的传感器确定相对坐标位置。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是三坐标测量机,当探针沿被测物体表面运动时,被测表面的反作用力使探针发生形变,这种形变触发测量传感器将测到的信号反馈给测量控制系统,经计算机进行相关的处理得到所测量点的三维坐标。一般来说,三坐标测量机可以对被测物体边界精确测量,同时不受被

测物体表面颜色和色泽的限制。其主要缺点是速度慢、效率低,摩擦力和弹性变形易引起被测件变形产生测量误差,对微细部分的测量收到限制,不适于对软质材料或薄型实体的测量。另外,探头有一定的半径,不能直接测出实体表面的坐标值,需要进行半径补偿。接触式数据采集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领域,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产生了非接触式测量,其克服了接触式测量的一些缺点,是逆向工程中数字化测量的发展方向。 1.2非接触式数据采集 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利用了光、声、磁场等原理。应用光学原理的方法采集数据块,细分有结构光法、激光三角形法、干涉法、图像分析法等。结构光法也称投影光栅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光栅投影到被测物体表面上,收到被测样件表面高度的调制,光栅影线发生变形。通过解调变形光栅影线,就可以得到被测表面的高度信息。它的主要优点是不用做半径补偿,测量速度快、获取的数据量大,对软工件、薄工件、不可接触的高精密工件可直接测量。缺点在于受物体表面颜色、斜率的影响较大。 2.点云 点云是一特殊的测量数据点,通常由手持式数字化系统和激光扫描仪获得,由于数据点的数量较通常的接触式三坐标测量机大得多,也称海量数据或点云,而且点云数据具有不同于接触式数据的一些特点,因此其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点云是三维空间中的数据点的集合,最小的“点云”只包括一个点(称孤点或奇点,),高密度“点云”可

逆向工程的现状及应用

逆向工程的现状及应用 逆向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先进技术的一系列分析方法以及应用技术的组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增强经济竞争力。世界各国在经济技术发展中,应用逆向工程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经验,给人们有益的启示。据统计,各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技术源于国外,逆向工程作为掌握技术的一种手段,可使产品研制周期缩短百分之四十以上,极大提高了生产率。因此研究逆向工程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逆向工程的应用领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在产品仿制中的应用 有时,拟合制作的产品没有原始的设计图档,而是由委托单位交付样品或实物模型,请制作单位复制。传统的复制方法是用立体雕刻机或三轴仿形铣床以1: 1的比例制作模具,再生产产品。这种方法属于模拟型复制,其缺点是无法建立工件尺寸图档,因而也无法用现有的CAD软件对其进行修改,故已渐为新型的数字化逆向工程系统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零件原形进行三维反求的基础上形成零件的设计图纸或CAD模型,并以此为依据生成数控加工的NC代码,加工复制出一个相同的零件。 (2)在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赢得市场竞争,不仅要求产品的功能先进,而且要求外形美观。而在造型中针对产品外形的美学设计,已不是传统训练下的机械工程师所能胜任的。一些具有美工背景的设计师们可利用CAD技术构想创新的美观外形,再以手工方式塑造出模型,如木模、石膏模、粘土模、胶模、工程塑胶模、玻璃纤维模等,然后再以三维测量的方式建立曲面模型。在美学设计特别重要的领域,例如汽车外型设计广泛采用真实比例的木制或泥塑模型来评估设计的美学效果,而不采用在计算机屏幕上缩小比例的物体投视图的方法,此时需用逆向工程的设计方法。 (3)在旧产品改进中的应用 在对旧产品改进时,有时并没有零件的CAD模型,因此需要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建立产品的几何模型,然后再利用传统的CAD软件对原设计进行改进。当要设计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才能定型的工件模型时,通常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比如航天航空领域,为了满足产品对空气动力学等要求,首先要求在初始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各种性能测试(如风洞实验等)建立符合要求的产品模型,这类零件一般具有复杂的自由曲面外型,最终的实验模型将成为设计这类零件及反求其模具的依据。 (4)在RPM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快速原型制造)中的应用快速原型制造(又称RP技术)是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基于材料累加法的高 5 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RPM综合了机械、CAD,数控、激光以及材料科学等各种技术,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用以对产品设计进行快速评估、修改及功能试验,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而以RP系统为基础的快速工装模具制造(Quick Tooling/Molding)和快速精铸技术(Quick Casting)等则可实现零件的快速制造(Quick Manufacturing)。 为应用该项技术,首先应该有产品的三维几何模型。尽管己经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三维CAD软件,但运用这些软件建立一个复杂的零件模型,仍相当费时。有时工程界提供的是实物,需要由实物制造模具或作设计上的改进,因此在RPM中经常利用逆向工程技术来建立产品的几何模型。此外,在计算机图形和动画、工艺美术和医疗康复工程等领域,也经常需要根据实物快速建立物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如修复破损的艺术品或缺乏供应的损坏零件等,此时不需要对整个零件原型进行复制,而是借助逆向工程技术抽取零件原形的设计思想,指导新的设计.这是由实物逆向推理出设计思想的一种渐近过程。因此,逆向工程技术在这些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