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

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

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

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

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

中不同的多糖进行分离;其中,以乙醇沉淀最为普遍。如李宏燕等人用100 g去核枣粉,加入250 mL适当体积分数的乙醇,45℃水浴回流脱脂两次,离心分离后枣渣加水共3500 mL,90℃水浴搅拌浸提8h,离心分离,合并所得多糖提取液;提取液45℃减压浓缩,浓缩液用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得粗多糖沉淀;粗多糖加水溶解后,氯仿、正丁醇脱蛋白,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弱碱性,加0.4倍多糖液体积的H202,40℃水浴保温4h脱色;脱色液对蒸馏水透析24h,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45℃真空干燥,得到大枣多糖。溶剂提取为常用的传统方法之一,有自身的优点。如不需特殊设备,成本低等,但此法往往提取效率低且费时,操作周期过长。因此,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工业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植物多糖的提取中。

2.1.2 超声提取法

超声波作为一种先进的提取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理就是超声波产生“空化作用”,这种空化作用能够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并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或高速射流,这种强大的高速射流能够有效地减小、消除与水相之间的阻滞层,加大了传质效率。同时,高速射流对植物细胞组织产生一种物理剪切力,使之变形、破裂并释放出内含物,这就大大加速了萃取过程。另外,超声波的许多次级效应如热效应、溶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生物效应、凝聚效应等也能加速多糖成分在溶剂中的扩散释放,促进多糖与溶剂混合,有利于萃取。

2.1.3 酶提取法

酶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到有效成份提取中的一项生物技术,使用酶可降低提取条件,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分解植物组织,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或提取。此外,使用酶还可分解提取液中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非目的产物。此法可使后续的浓缩和脱蛋白工艺更简易、省时,粗多糖的纯度更高。但会提高生产成本,对提取条件要求较高。杨云采用的单酶法和复合酶法提取大枣多糖,单酶法提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44.69%,而复合酶法多糖最高含量可达68.13%。

3、含量测定研究概况

试验可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板蓝根多糖的含量。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是由Dubois等[7]提出的。其原理是:多糖或寡糖被浓硫酸在适当高温下水解,产生单糖,并迅速脱水成糠醛衍生物,该衍生物在强酸条件下与苯酚起显色反应,生成橙黄色物质,在波长490nm处和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A值与糖浓度C呈线性关系[8],从而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板蓝根多糖提取的工艺流程

板蓝根粉末→干燥→回流脱脂→80%乙醇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取上清液→浓缩→乙醇沉淀→水溶→冷冻干燥→板蓝根多糖

将板蓝根粉碎成粒径约40目的粉末,置于6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采用索氏抽提法,用乙醚作为萃取溶剂,对板蓝根粉进行脱脂处理。准确称取干燥板蓝根粉末4g,装入滤纸包中,封好包口。用长镊子将装有板蓝根粉末的滤纸包放入抽提筒中,连接好抽提器各部分,向提取管中加入无水乙醚,使其正好虹吸一次,再向提取管中加入石油醚,使液面达到第一次的70%位置,接通冷凝水水流,调节水温至70—80℃,使冷凝下滴的乙醚成连珠状(120~150滴/min或回流7次/h以上),回流5小时取出滤纸包,在通风处使乙醚挥发。用80%乙醇浸提除去料粉中的单糖、多酚、低聚糖和苷类等小分子杂质,将料粉晾干。准确称取料粉2.0 g,分别放于5支50 mL离心管中,调节超级恒温水浴锅使超声波清洗机中的水温恒定在60℃,控制料水比为1:25,分别进行超声辅助提取10 min、20 min、30 min、40 min以及50min,将提取液以2000 rpm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再按照同样的超声提

取条件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提取液。向提取液中加入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静置24 h析出多糖,以2000 rpm的转速离心15 min获得粗多糖沉淀。再次粗多糖溶于水,冷冻干燥即得到板蓝根粗多糖。称取一定量的粗多糖,加水定容,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并计算提取率。

4、药理作用

1.根煎剂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菌作用;根的丙酮提取物及叶的丙酮提取物亦有抑菌作用.板蓝根醚提物1%浓度平皿打孔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50%板蓝根注射液于鸡胚绒毛尿囊腔注射0.5ml,对鸡胚感染的流感病毒PR'株及京科68-1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5%~100%板蓝根煎剂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有抑制作用.

3.板蓝根多糖25.50、100mg/kg腹腔注射,对2,4一二硝基氯苯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50mg/kg腹腔注射,使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渡型和淋巴母细胞的百分率均增加,说明有诱导淋转的作用.

5、临床应用

①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板蓝根3钱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治疗用50%或200%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或用板蓝根煎服,昏迷者行鼻饲,12岁以下每日2两,13岁以上2~4两,1次顿服或2次分服,连服2~3周;亦可每2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用2~2.5钱,15岁以下用1~2钱,待体温降至正常后酌减剂量及次数,2天后停药。板蓝根-中药材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必要的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热原作用,并已分离得到这种活性物质。板蓝根的退烧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基和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在低烧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烧,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据190例的观察,治愈率在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于3天内退热:临床症状除特别严重者外,通常均能在退热后即消失;少数有后遗症,均系疾病过程中持续高热、严重昏迷和抽搐的病例。

②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蓝根100~200克,小儿减半,每日1剂煎服。同时可将板蓝根配成30%溶液涂患处。据387例的观察结果,除5例好转、5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对伴有并发症者效果较差。预防服药11295人次,似有控制流行的作用。

③治疗感冒(包括流感) 用100%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视年龄及病情每次1~6毫升,每日2~4次。治疗80例,治愈78例,无效2例(其中1例合并肺炎)。一般在1~3天退热,2~5天症状消失。

④治疗传染性肝炎用板蓝根50克,每日1剂煎服;或用板蓝根6斤、蒲公英3斤,糖适量,制成煎剂10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20天为一疗程。单味煎剂治疗8例均获效果,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6天,肝功能恢复为15.7天,肝脏缩小为13天。疗效优于茵陈蒿汤对照组。复方煎剂治疗50例,经一个疗程后有50%病例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一、二疗程累计肝功能恢复正常者达92%。

⑤治疗暴发性红眼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观察235例,4天内治愈率达94.9%。多数病例用药(10%浓度)1天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早、病情轻者疗效最好。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

⑥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取板蓝根50克,制成60毫升煎液,1~3岁小儿每次10~20

毫升,日服3次。治疗11例,均于第2.3天热退、流涎停止、充血消失、坏死上皮脱落,第4.5天见粘膜再生、溃疡愈合。

⑦治疗扁平疣等用50%板蓝根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月1~2次,10~20天为一疗程。儿童可用成人剂量。观察45例,39例获得治愈或进步。一般于2~15天开始见效,治愈时间7~45天不等。但皮损较多、范围较广泛者多无效果。

此外,用板蓝根煎剂治疗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用板蓝根配合大青叶、羌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板蓝根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及流行性腹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安益强,贾晓斌,袁海建,等.板蓝根抗病毒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中草药,2008,39(4):616~619

2 储岳峰,颜新敏,胡元亮,等.几种中药成分的免疫增强活性及其作用效果.中国兽医科技,2005,35(1):67~70

3 王德云,胡元亮,张宝康,等.几种中药成分与IL-2免疫协同作用的比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40~142

4 肖珊珊,金郁,孙毓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8(6):455~459

5 施霞,倪华,刘云海.板蓝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4(11):1397~1399

6 刘俊栋,刘海霞,李建基,等.中药板蓝根抗菌、抗病毒及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14(2):22~23

7 董群,郑丽伊,方积年.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和寡糖含量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6,5(14):550~552

8 耿霞,梁冰,梁玉祥等.苯酚-硫酸导数光谱法快速测定中药中多糖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2,3(4):62~63

9 张惟杰.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0 方开泰.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1559225.html, 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雯婧李国军王智魏宝阳 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第10期 摘要:以吴茱萸挥发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抑菌、平板抑菌、液体培养等试验,并通 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吴茱萸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挥发油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6%和99.5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效果,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弱,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强;经4.5%的挥发油作用2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与细胞间界限模糊,菌体结成团块,并且有不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破坏严重,菌内物质外漏,最后裂解成碎片。GC-MS检测的色谱峰超过100个,经鉴定吴茱萸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月桂烯、β-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占总成分的78.66%。 关键词:吴茱萸;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抑菌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10-0016-03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米辣子等;其果实含挥发油[1-2],气味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吴茱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该中药有“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等作用。近代研究表明,该植物还具有镇痛、镇静、抗菌、降压、抗缺氧等药理作用[3]。吴茱萸挥发 油作为天然防腐剂,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作用范围广等化学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其研究和开发利用成了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抗菌作用是吴茱萸挥发油多种生理活性中最重要的活性之一,作为天然的抗菌药物开发的来源,研究挥发油的抗菌作用意义重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样品吴茱萸于2011年10月初采自贵州铜仁。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挥发油,收集的挥发油用无水Na2SO4干燥,密封,4℃保存备用[4]。 1.1.2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由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1.1.3 培养基细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真菌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 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 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 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 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

板蓝根的综述8000

目录 摘要 (1) 基本概要 (2)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 (3)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 (4) 板蓝根的提取 (5) 板蓝根注射液的研究 (7) 板蓝根的质量分析 (8) 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9) 板蓝根的不良反应 (10) 实验设计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板蓝根的研究 摘要 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 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 (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5)花花黄色,四瓣式,十字形,直径3-5毫米,数朵组成复总状花序。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6)果实(种子)果期在5音乐下旬至6月下旬,呈短角果、距圆形,扁平,顶端钝圆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7厘米,宽约4-7毫米,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窄,种子通常1粒,偶有2-3粒,呈长椭圆型,褐绿黑色,长2-3毫米。 3性状鉴别、北板蓝根:横截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80微米,有木纤维素,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南板蓝根:横断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皮部宽广,外侧为数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可见石细胞;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较多。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或2-4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宽广,髓部细胞类圆或多角形,偶见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椭圆形钟乳体。 3、用量 9~15克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孙琴1*,赵剑2,张诗静1,姜黎1 (1.泸州医学院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正二十一烷酸、(2)β–谷甾醇、(3)靛玉红、(4)腺嘌呤核苷、(5)大黄素、(6)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结论: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Sun Qin1*, Zhao jian2, Zhang Shi-jing1,Jiang Li1 (1. Pharmacy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satidis Radix.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R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n-heneicosanoic acid, β-sitosterol, indirubin, adenosine, emodin, Fructopyrano-(1→4)-glucopyranose.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6 are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plants of lsatidis Radix. Key words: lsatidis Radix; chemical constituents 板蓝根Isatidis Radix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其抗病毒的疗效确切。已有学者[1-4]对板蓝根的醇提物和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然而,其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物质基础还并不明确,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物质,本论文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为下一步药效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1 仪器和材料 ZF-90型暗箱式紫外透射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ruker Avance 400和5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Autospec Premier质谱仪(美国Waters公司),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Amersham Biosciences),其余试剂均为化学纯或分析纯。板蓝根(Isatidis Radix)购于泸州百草堂中药饮片公司,经泸州医学院生药教研室税丕先教授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3381) [第一作者] 孙琴(1976-),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制剂与中药学等学科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Tel:(0830)3162291,E-mail:sdy-0502@https://www.360docs.net/doc/1711559225.html,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对板蓝根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宽。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1.1抗病毒作用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丹毒、疱疹病毒、猪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 证。近年来对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细胞水平、胚体水平以及动物机体3个方面。 1.1.1细胞水平研究板蓝根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板蓝根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表明板蓝根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流感病毒亚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2)在细胞内的复制,对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亦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表明板蓝根在体外抗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2]。胡兴昌等[3]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用45.3 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 H1N1, 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以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得出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张宸豪等[4]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以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评价指标反映板蓝根对柯萨奇4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另有研究利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鼠心肌细胞,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板蓝根(0.25-1.00 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5]。李闻文等[6]将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板蓝根针剂培养,前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荧光反应阴性,后者置显微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与法学学院14汉语言文学4 201430040406 何筠言周一班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研究进展-药理作用综述 【正文】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1.2抗菌消炎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艺方法将文献分类综述。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提取工艺 板蓝根Radix Isatidis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广泛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现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 生物碱类物质所含生物碱类物质中,吲哚类化合物有依靛蓝酮、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吲哚-3-乙腈-6-O- D-葡萄糖苷、2,3-二氢羟基地-氧吲哚-3-乙腈、(E)-3-(3′,5′-二甲氧基-羟基)-2-吲哚酮;(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喹唑酮类化合物有3-羟苯基喹唑酮、4(3H)-喹唑酮、2,4,(1H,3H)-喹唑二酮、色胺酮、板蓝根二酮B;喹啉类化合物有依靛蓝双酮;含硫类化合物有告依春、表告依春、1-硫氰基-2-羟基-3-丁烯;芥子苷类化合物有黑芥子苷、葡萄糖芸薹素、新葡萄糖芸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2、药理作用研究 2.1抗菌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2抗病毒作用对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板蓝根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经家兔热原检查法、鲎实验法研究证实,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的作用,比较发现,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差异较大,有的抗内毒素作用为0.4U·L-1,而较低的只有0.001 U·L-1。有研究认为,板蓝根中抗内毒素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 3、质量控制研究 板蓝根中所含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抗病毒成分还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国内各专家学者对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的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有将下列成分

板蓝根

题目: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本品呈圆柱形, 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 硫酮、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1,2〕。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 抗病毒作用〔3,4〕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 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肾病出血热病毒(HFRSV)、单疱病毒(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柯萨奇病毒(CVB3)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 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对板蓝根抗病毒的机制研究较少,有些学者认为板蓝根中所含有效成分嘌呤、嘧啶、吲哚等可干扰多种病毒DNA 的合成。日本学者Yamada 认为欧洲菘蓝中抗病毒成分之一为糖蛋白和多糖,且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抗病毒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7ku,其中糖为17.5%,蛋白为21.5%,氯离子为28.6%。 1.2 抗菌消炎作用〔5〕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目前虽无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可用于这类抑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但许帧灿应用微生物测定法可方便地对其抑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总的评价,重复性好。实验表明, 按一定的抑菌效价方法测定板蓝根丙酮回流值,发现1g药材相当于2 2.284μg苯唑霉素的生物效价。 1.3 对内毒素作用〔6,7〕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早在1982 年就有文献报道。近期刘云海等又提取分离并筛选出F022 部位为抗内毒素活性部位,并且证实F022 部位对于内毒素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开题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抗内毒素作用研究开题 报告 摘要 板蓝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疼腮、烂喉丹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症。目前所用的板蓝根分为两种:一种为十宇花科植物落蓝Isatis indigrotica Fort.的根,全国多数地区,特别北方地区广泛使用,习称“北板蓝”。另一种为爵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ria ( Nees ) . Ktze.的根,华南地区及西南大部分地区习惯应用,习称“南板蓝”。两者在中医临床上均有应用,《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板蓝根为十字花植物藕蓝Isatis uuf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是板蓝根的主要来源。现今板蓝根在临床上常用于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感染疾病,尤其在抗病毒方面疗效确切。众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于病毒引起的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疤疹、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或预防作用,可以认为板蓝根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为进一步研究板蓝根抗病毒的成分,现将目前板蓝根化学成分和抗病毒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以综述。 关键词:板蓝根;动态浊度法;苯甲酸;杭内毒素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抗内毒素作用的 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本选题意义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是迄今发现的生物活性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在众多多发常见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它可刺激机体防御系统过渡释放炎性因子,引起发热、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以至死亡内毒素拮抗剂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门课题。中药材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集中于其抗细菌内毒素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是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为十字花科植物藕蓝Isatis tinctoria L.的根,其化学成分复杂。作为清热解毒中药的典型代表,板蓝根以治疗温热病等感染性炎症疾病见长,研究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9~15g。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 1、抗病毒 板蓝根含靛苷,对一些细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感冒、单纯性疱疹性口炎、咽炎以及肺炎等,有预防或治疗作用。 2、清热、退热 板蓝根中的板蓝根有机酸类化学成分,能清除人体内的毒素和过氧化自由基,从而避免了人体体温的不正常升温,能避免发烧现象的发生,保护机体不受高烧的伤害。 3、生津、清火 板蓝根性寒,味苦,不但可清热解毒,还可祛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可治目赤头痛。许多凉茶即以板蓝根为主要原料。 4、凉血利咽(温热病症,咽喉肿痛)用治心胃火毒炽盛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用治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其功用与大青叶相似,但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本品则善解咽部毒证。

主治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腮腺炎,喉痹等症。 用于温热病气血两燔、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目赤肿痛、烦躁、痄腮、丹毒、大头瘟及痈肿疮毒。对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丹毒、急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均可用之。 含靛蓝、靛玉红、靛苷、β-谷甾醇、氨基酸、棕榈酸、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板蓝根水煎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提取物能抑制病毒侵染及增殖,并有抗内毒素的作用,板蓝根还有抗炎、护肝、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等作用。 1.板蓝根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板蓝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板蓝根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板蓝根有解毒作用。 4.板蓝根有抗癌作用。 5.板蓝根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6.板蓝根有抗红白血病的作用。 7.板蓝根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综述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Key words】 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板蓝根主要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一2-羟基-3-丁烯、(+)5-乙烯口恶唑烷-2-硫酮、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1,2]。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

板蓝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板蓝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0414***** XXX 一、选材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和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茎及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二、主要化学成分、结构与性质 三、菘蓝根含靛蓝(indigotin,indigo),靛玉红(indirubin),蒽醌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以及多种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脯氨酸(proline),缬氨酸(v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还含黑芥子甙(sinigrin),靛甙 (indoxyl-β-hlucoside),色胺酮(trptanthrin),表告伊春(epigoitrin),1-硫氰酸-2-羟基丁-3-烯(l-thiocyano-2-hydroxy-3-butene),腺甙(adenos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蔗糖(sucrose)和含有12%氨基酸的蛋白多糖。还含有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抑菌物质及动力精。 主要有效成分氨基酸多是无色晶体,熔点极高,一般在200℃以上。不同的氨基酸其味不同,有的无味,有的味甜,有的味苦,谷氨酸的单钠盐有鲜味,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各种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并能溶解于稀酸或稀碱中,但不能溶于有机溶剂。通常酒精能把氨基酸从其溶液中沉淀析出。

板蓝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板蓝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敏1,万丽1,王丽琴2,周立1,王凌1,叶娉1 1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1173) 2青海君吒药业有限公司,青海海东(810800) Email:wangmin8782@https://www.360docs.net/doc/1711559225.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板蓝根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板蓝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用于瘟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1],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小儿急性肝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咽炎、扁平疣、红眼病、泪囊炎、水痘等。板蓝根广泛地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板蓝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将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板蓝根中含有多种成分,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近百个化合物,分别为有机酸及其酯类、生物碱、芥子苷类、黄酮类、蒽醌类、甾醇类、氨基酸类、含硫化合物等类化合物。 1.1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吡啶-3-羧酸(3-pyridinecarboxylic acid)、顺丁烯二酸(maleicacid)、2-羟基-1,4-苯二甲酸(2-hydroxy-1,4-benzenedi carboxylic acid)[2]、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 furoic acid)[3]、焦脱镁叶绿甲酯酸a(pyrophaeophorbide a)[4]、邻氨基苯甲酸(2-amino benzo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5]。3 (2-苯甲酸)-4(3)喹唑酮、棕榈酸、亚油烯酸、芥酸[6]。甲基-N-甲氨酞氨茴香酯(Me-N-carbamoylanthranilate)[7]。 1.2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1 吲哚类生物碱 靛红(isatin),靛苷(indican)[8],靛蓝(indigotin),靛玉红(indirubin)[9]。2,5-二羟基吲哚(2,5-dihydroxy-indole)、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吲哚-3-乙腈(2,3-dihydro-4-hydroxy-2-oxo-indole-3-acetonitrile)[10]、羟基靛玉红(hydroxyindirubin)[11]、依靛蓝酮(isaindigotone)[12]、(E)-3-(3’,5’-二甲氧基-4’-羟亚苄基-2-吲哚酮[(E)-3-(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ce)-2-indolinone][13]、deoxyvasicinone[4]和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丁烯-2-酮[4-(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buten-2-one][5]。 1.2.2 喹唑酮类生物碱 3-羟苯基喹唑酮3-(2-hydr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12]、异吲哚二酮(isaindigotidione)[11]、2.4(1H,3H)喹唑二酮[5]和3-(2'-羧基苯基)-4(3H)-喹唑3-2(2'-car b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4]。

我对板蓝根的认识

我对板蓝根的认识 「摘要」板蓝根是家家户户常备药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对它并不陌生,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它对于我们又是十分陌生的。从每次流行病出现,就会兴起一次板蓝根冲剂的疯抢浪潮,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对它的了解是否真的正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板蓝根冲剂早已成为每个家庭药箱中必不可少的常备药品,我们似乎事事都喜欢依赖它。从小的时候,“板蓝根”这个名词就已经深深存在记忆中,每次生病,不论感冒发烧还是咳嗽上火,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那杯棕色的液体、那股涩涩的药香和那种甜甜苦苦的味道,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人记忆犹新。 虽然板蓝根走进千家万户,但我们好像从没仔仔细细地了解过它。小到日常的微恙不适,大到非典和禽流感,板蓝根被当做万金油一样的存在,到底是心理作用略多还是它真的对各种病症都有真实的功效呢?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对板蓝根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宽。1 说到清热解毒,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此类食物性多寒凉,故寒性体质、虚寒证及产后妇女忌食。2日常生活中,上火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凉血下火的药剂或者凉茶、食物我们也是十分熟悉,普通的就像清火栀麦片、穿心莲片、王老吉凉茶等等。但是,我们并没有将它们与板蓝根一样,视为一种“万能神药”,虽然都有清热解毒的效用,板蓝根还是有它所具有的其他治疗作用,是与这类清热解毒的药剂所不同的。我们也要注意到,虽有不同,但是板蓝根一样是清热药,为一味苦寒药,所以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板蓝根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除此之外,板蓝根还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热原作用,并已分离得到这种活性物质。板蓝根的退烧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基和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在低烧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烧,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据190例的观察,治愈率在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于3天内退热:临床症状除特别严重者外,通常均能在退热后即消失;少数有后遗症,均系疾病过程中持续高热、严重昏迷和抽搐的病例。3 临床运用上,板蓝根应用很多。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传染性肝炎、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扁平疣、治疗腮腺炎、治疗尖锐湿疣、治疗婴幼儿肺炎、治疗暴发性红眼、治疗鹅口疮、治疗口腔黏膜溃疡、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等等,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虽然少有毒副作用,但是依旧曾有板蓝根引起消化系统症状的报道。并有板蓝根注射液引起过敏性

板蓝根的功效和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和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和作用1、可以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使用板蓝根3钱进行煎服,每天使用1剂,连续5天。 2、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板蓝根1两,每日1剂煎服;或用板蓝根6斤、蒲公英3斤,糖适量,制成煎剂10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20天为一疗程。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6天,肝功能恢复为15.7天。 3、治疗暴发性红眼 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治疗早、病情轻者疗效最好。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的功效可明显抑制多种病毒与病菌,但并不是所有温毒所致的疾病都可以使用。 板蓝根药方选录 治流行性感冒 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

展选编.爱国卫生》) 治肝炎 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痘疹出不快 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防治感冒、流感 取板蓝根20克,甘草3克,煎汤连服3-5天可作预防。或加用贯众20克,煎汁饮用,连服3天。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天二次,连服三日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防治病毒性肝炎 流行期间可用茵陈、板蓝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次100毫升,每日二次。 板蓝根的食用方法 板蓝根煮汤,在板蓝根苗长到15-20cm的时候,可以将板蓝根连叶带根洗净,像煮白菜一样放点油、盐、味精就可以了,稍有苦味; 素炒板蓝根,先放点油,放点辣椒,大蒜,葱,再把切好的板蓝根放入炒就可以了。

板蓝根和鱼腥草药理

板蓝根 药性论述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凉血药 【性味】苦,寒。 ①《本草述》: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凉。 【归经】 ①《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 ②《中华本草》: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药方选录 ①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③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④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肝硬化: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鱼腥草--抗菌消炎抗病毒 名称:鱼腥草 类别:清热药 拼音:YU XING CAO 拉丁:Herba Houttuyniae 别名:蕺、肺形草、臭腥草、臭菜、臭蕺 药用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扁园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栽培要点: 产地:长江流域以南 采收加工: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辛;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