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实录、反思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实录、反思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实录、反思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教学设计、实录、

反思

《美食美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生活:关注生活,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生活的内涵。

2、小叙事:描绘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写得准确、生动、有情趣。

重点: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

难点: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新意。

过程:看图片,说味道;猜美食,品情趣;赏习文,悟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学生品尝三种花生:五香花生米,带壳炒花生,原味生花生

一、导入:

作家陆文夫曾说过: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我们自古就有圣贤之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我们呱呱落地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口母乳,长大了进入社会,有时会被人问道“你在哪儿混饭吃”。试想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天天与“吃”打交道?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则更是一门学问。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就以吃为话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美食体验,来个美食美谈。

二、粗尝美食:

交流课前活动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生,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说味道;品情趣;悟生活。

Ppt: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

情趣

感悟

三、细品美食

(一)说味道看图片,说味道。

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哪种味道的食物?

2、以白米饭为例子,引导学生明确:写出食物的味道,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联想的手法,细化味觉感受。

3、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说说图片中他们喜欢的巧克力、水煮鱼的味道。

Ppt: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细化味觉感受

(二)品情趣猜美食,品情趣。

过渡:刚才几幅图片中的美食让人垂涎,下面我们看看文字中的美食。

1、分次出示三段文字,学生通过猜美食,品读其中的情趣。

例一:豆腐

引导学生品味吃的情趣味在于美食,也在于享受美食的人。

例二:周村烧饼

引导学生品味可以从可以从多角度去把玩,欣赏美食:谓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例三:螃蟹

引导学生体会可以写品食美食时人的动作,神态,声音等。

2、方法小结:

看了刚才的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吃”写得如此生动,有情趣呢?

学生交流,教师从两个角度归纳小结:

情趣就在于你对食物多角度的把玩与欣赏上,从色香味等角度生动再现食物的诱惑。情趣还在于喜爱美食的人,我们可以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Ppt: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细化味觉感受

情趣1、再现食之诱惑(色、香、味)

2、展现人之情趣(动作、声音、神态)

感悟

(三)悟生活赏习文,悟生活。

1、欣赏教师习文:

教师朗读自己创作的习文:《记忆里的美食》

我总是怀念儿时冬日里那一大锅冒着热气,会嘟嘟叫的炖白菜。妈妈总是做得分量很足,一家人就吃这一个菜,大白菜伴着葱花、肉末儿懒洋洋地躺在冒着小泡的浓汤里。一上桌,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

的菜心,并不看着我,但那甜甜的菜心早已搭在我的米饭上。吃饭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趁着热乎吃”。记忆里,冬日里的炖白菜就是这样“热乎”。现在,在饭店里望着满桌子的美味,一旦看到白菜,就觉得像久处的亲人。平日,不会有特别的动心,真的要离开了,才会感到那平平淡淡中永远难舍的温暖和亲切。

与学生交流:这也可以算作是美食吗?谈谈看法。

引导学生明确:在美食中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

2、拓展其他素材:

我们在美食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还可以有对生活更多的感悟。鲁迅在罗汉豆里寄托了对童年的眷恋,汪曾祺在小小的鸭蛋里品出了浓浓的乡情,梁实秋在一碗萝卜汤里获得了做文章的道理。

Ppt: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细化味觉感受

情趣1、再现食之诱惑(色、香、味)

2、展现人之情趣(动作、声音、神态)

感悟品味生活滋味

四、寻找美食

1、当堂写作:

借鉴宝典上一起总结的方法,写写你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一道美食。

建议:可以从味道,情趣,感悟中侧重于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 100字左右,突出最精彩的地方即可。

2、交流习作:

①先展示单个同学的习作。

教师与学生一起依据美食美谈宝典上的方法点评同学习作。

②再一齐展示几个同学的习作,组成班级的一桌“美食盛宴”。

五、美食作文

1、小结与提升

①由美食引导学生从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些看似平常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

②拓展阅读:汪曾祺的《五味》,梁实秋的《味至浓时即家乡》,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

2、作文要求:

以“吃”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写作重点:在平淡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

3、师生齐诵《美食美谈宝典》的结束语:

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

《美食美谈》课堂实录

课前活动:学生品尝三种花生:五香花生米,带壳炒花生,原味生花生。

师:作家陆文夫在《美食家》一文中曾说过: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是啊,我们自古就有圣贤之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我们呱呱落地之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口母乳,长大了进入社会,有时会被人问道“你在哪儿混饭吃”。试想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天天与“吃”打交道?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则更是一门学问。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就以吃为话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美食体验,来个美食美谈。课前同学们品尝了三种花生,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吃五香花生,香味很浓,吃起来很脆。

生2:我也喜欢五香花生米。(表情激动)就是感觉香,好吃!(众生笑)师:你的表达简洁而实在,看来五香花生的味道深深吸引了你。

生3:我喜欢吃带壳炒的那种花生,这种花生不但好吃,我吃的时候还要“啪”得一声把它捏开,(边说边比划捏花生的动作)我喜欢这种声音。(众生笑)师:哦,看来花生虽然带壳,也带出了吃的乐趣。你也一定是个满富生活情趣的人。

生4:我喜欢原味花生,没有什么特别附加的调料,感觉味道很自然,很淳朴。

师:你居然吃出了自然的味道,你是个贴近自然的孩子,而自然也总会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刚才大家尝的原味花生是我老公老家里自己种的。今年中秋节,公婆刚从地里回来,在院里将花生摞成了一座小山,我的孩子在这座小山上边吃边玩,花生对于他来说就是泥土,就是童年,对于生长在都市的我们,花生可能就是对田园牧歌的向往。

听了大家的选择,我发现有的同学钟情于花生的味道,有的喜欢动手剥花生的情趣,还有的还从中发现了生活的感悟。如果我有一本美食宝典,我会这样记下大家刚才的表现。大家在小小的花生中吃出了味道,情趣和感悟。我们今天就从这三个角度来谈一下“天下美食”。

我们先来说说味道。我常常感谢上苍给了我们人类可以品尝无穷美味的舌头,而每个人的口味有所不同,对味道的喜好也不同,你比较偏向于哪种味道的食物?

生1:酸的。

生2:我喜欢吃辣的。麻一点也喜欢。

生3:最喜欢甜甜的味道。

生4:喜欢咸一点的,喜欢那种比较浓烈的味道。

生5:我喜欢酸的。

师:大家知道吗?我们的舌头上有一万多个味蕾,可以品尝一万多种味道,而我们常常表达的却只有“酸、甜、苦、辣、咸”,有很多味道难以具体传达,所以,说味道,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偶然间在电视上听到这样一句话:她说“舌尖有股淡淡的清香,仿佛春风吹过草原一般”。大家猜猜这是在形容什么食物的味道?

生1:牛奶?(声音很小)

师:这居然是在形容一碗餐桌上最常见的白米饭的味道。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在形容米饭?

生2:我从“淡淡的清香”一词中感觉是在说米饭,米饭没有浓烈的味道,嚼在嘴里很清香,百吃不厌,不像大鱼大肉,吃多了会腻。

师:味道品得很细。

生3:白米饭吃起来糯糯的,有一种很细腻的感觉。从“仿佛春风吹过草原一般”中可以看出是在形容米饭的清香,这种比喻把白米饭的特点很形象地说了出来。

师:春风吹过草原来给人的惬意,恰似米饭留在舌尖上的清甜。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舌尖上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感觉刚刚拂过?丰富的联想,恰当的比喻会把把这种味道具体化了。世间美食多矣,在昨天的问卷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咱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是巧克力,水煮鱼。现在一并奉上。你能参照我们刚才的经验说说它们的味道吗?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讲给同伴听听,看能不能说得他口舌生津。

(生交流后发言)

生1:我喜欢巧克力,感觉舌尖上甜甜的,满口都是浓郁的香味儿,仿佛蔓延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师:你很好地细化了这种味道,我的舌尖也仿佛尝到了那种香甜,希望这个过程在我口中可以一直延长。

生2:我喜欢巧克力,吃到嘴里很滑,很甜,感觉像是丝绸在嘴里舞动,此刻尽丝滑。(众生笑)

师:你居然想到了丝绸,怪不得有一则广告说“牛奶香浓,丝般感受”。你联想太丰富了,丝绸在舌尖缠绕,妙!

生3:我喜欢水煮鱼,吃到嘴里感觉麻麻的、辣辣的,像一下子冲到了嘴里,像遇火一样。

师:过瘾!真是激情燃烧的水煮鱼啊。还有谁想说说水煮鱼吃到嘴里的感觉,像什么?

生4:感觉像被电了一样!(众生笑)

生5:吃到嘴里麻麻的,感觉每一个味蕾都在尖叫,在跳舞。

师:在跳什么舞?(生只笑不答)在欢快地跳着桑巴舞吧。(众生点头)我发现,大家在说味道的环节中,已经不停留于对“酸甜苦辣咸”的简单描绘了。我们刚才细化了味道的感受,还有很多同学运用了比喻和联想。刚才几幅图片中的美食让人垂涎,下面我们看看文字中的美食。让我们猜美食,品情趣。

师朗读大屏幕上的文字: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一上桌我们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水热腾腾的,翻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朱自清

师:美食家们,能不能猜猜这是何种美味?

生1:水煮鱼?我感觉水煮鱼也很像“反穿的白狐大衣”。

生2:馄饨?

生3:水煮豆腐?

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在写豆腐?

生4:豆腐就是“一小块一小块养在里面”,切得很整齐,豆腐很白,所以说像“反穿的白狐大衣”。

师:不仅是豆腐变了身份,看煮豆腐的水像什么?

生齐答:像鱼眼睛。

师:这便是视觉上的趣味了。怪不得作者说“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从哪儿还能看出孩子们真的很喜欢这种美食?

生齐答:“眼巴巴地望着”。

师:有时对美食的期待会远远超出了美食本身的诱惑。看来,吃的情趣味在于美食,也在于享受美食的人。下面的文字就从这两方面呈现吧。

一生朗读大屏幕上的文字:巴掌大,圆而薄。通体泛着淡淡的金黄,颜色像极了刚刚成熟的麦田。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闻一闻,浓郁的芝麻味和着面粉味扑鼻而来。轻咬一口,“咯吱”一声,脆脆的薄片落入口中。

生七嘴八舌地答:烧饼!

师:我们家乡也有烧饼,这是什么烧饼?

生1:周村烧饼。

师:对,就是你们家乡的淄博特色美食——周村烧饼,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2:这里面提到周村烧饼“巴掌大”,而周村烧饼就很小。

师:嗯,你在从外形上判断。

生3:从“咯吱一声,脆脆的薄片落入口中”,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周村烧饼最大的特点就是脆。

师:嗯,你还留意到了声音。从“咯吱”一声可以看得出来(突出“咯吱”的读音,以纠正刚才同学的读音)。

生4:周村烧饼香味浓郁,从“闻一闻,浓郁的芝麻味和着面粉味扑鼻而来”可以证明。

师:你在闻其香啊。

生5:从“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上也可以看出来,我吃的周村烧饼就是上面布芝麻,下面很有一个个的小孔。

师:看来你平时不仅留心于它的味道,在视觉方面观察得也很细啊。

原来,走进一种美食,可以从多角度去把玩,欣赏它,大家可谓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啊。下面是一位父亲在教儿子如何品味一道美食,看谁先猜出来。师分条朗读大屏幕上的文字:骨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的蝴蝶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先折蟹脚,后开蟹斗学生不等教师念完,一齐抢答:螃蟹!

师:对,就是螃蟹。这个教我们吃蟹子的人就是散文大家丰子恺的父亲,他的父亲说:吃蟹是件很风雅的事。在这段文字中,你认为哪里最具风雅?最有情趣?

生1:他把螃蟹的骨看作“一只很好的蝴蝶”,把平时我们认为不怎么美观的脚爪当成“剔肉的针”。(边说边笑)

师:你平时吃螃蟹会拼成蝴蝶吗?

生1:我没有。(还是笑)

师:丰子恺就会,他吃螃蟹时也会像父亲那样把毛茸茸的大夹子掰下来,拼成一只蝴蝶。中秋时分,他家的墙上总是蝴蝶满飞。看来,吃的过程也可以如此有情趣。我们一起来跟他学吃螃蟹吧。一起来试试,模仿一下。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折蟹脚)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齐答:啪啪。咔咔。

师:注意了,我们要开蟹斗了。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开蟹斗)

师:一二,开!哎,打开以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喊:我的这只是满黄的!

师:我的也是。哎,小心,你的那只的黄挂在壳上了,明晃晃的,真鲜亮。大家的表情很丰富啊,看看你同位的表情吧,谁来描绘一下?(众生很兴奋)生2:她的表情有点夸张。

师:怎么个夸张法?眼睛,嘴,什么样,具体说说。

生2:她的眼睛在发光!眼突然变大了,也变亮了,嘴微微张着,想流口水。

师:只等美食下肚了!(众生笑)看来,“一折一开”的动作,让美味和惊喜一齐涌来。大家的表现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看来,在品食美食时,除了写动作,我们还可以写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答:声音。神态。

师:有了这些,你笔下的美食定会股股诱人了。看了刚才的几段文字,我在想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吃”写得如此生动,有情趣呢?需要交流吗?

(学生自由交流)

生1:我想,他们是抓住了美食的特征,不仅用了味觉的描写,还从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去描写这种美食。

师:嗯,不仅写了食物还写了喜欢美食的人。还有想补充的吗?

生2:他们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比喻,甚至是夸张,把美食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应该仔细地观察,甚至可以由食物的本身发散出去,看看他们的样子像什么,这也是一种乐趣。通过对人物的表情刻画,还可以从侧面突出食物的美味。

师:你的发言很有灵气,除了用眼睛去看,甚至可以用耳朵去听,用鼻子闻闻。你在品味“食外之趣”啊。

生3:还应该注重对各种细节的刻画,选段所写的动作啊,神态啊都使得美食非常诱人。

师:经同学们一说,看来,吃是一种快乐的人生态度,而这种情趣就在于你对食物多角度的把玩与欣赏上,从色香味等角度生动再现食物的诱惑。情趣还在于喜爱美食的人,我们可以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总之,再现食之诱惑,展现人之情趣,便构成了我们美食宝典上的又一秘籍。

我的记忆里也有一道美食,想与大家分享。

老师配乐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而我总是怀念儿时冬日里那一大锅冒着热气,会嘟嘟叫的炖白菜。妈妈总是做得分量很足,一家人就吃这一个菜,大白菜伴着葱花、肉末儿懒洋洋地躺在冒

着小泡的浓汤里。一上桌,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的菜心,并不看着我,但那甜甜的菜心早已搭在我的米饭上。吃饭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趁着热乎吃”。记忆里,冬日里的炖白菜就是这样“热乎”。

忽然觉得白菜像久处的亲人。平日,不会多有特别的动心。真的要离开了,才会感到那平平淡淡中,永远难舍的温暖和亲切。

师:这是我离家在外时在汽车上写的一个片段。我写的这道美食可能不及很多大餐那样绚烂,只是一道家常的大白菜。这也可以算作是美食吗?谈谈你的看法。

生1:只要是自己觉得好吃,即使是白菜也是美食。

师:说实话,那道大白菜的具体味道我已记不真切,但那吃饭的那股热乎劲至今难忘。还有谁想谈谈?

生2:这可以算作是美食,因为有妈妈的爱在里头。

师:你是个人情感很细腻的男生,大家是从哪些些文字里读出这份暖暖的亲情的?

生3:“白菜像久处的亲人”,有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这是平淡中的真情。

生4:我想这之所以算作美食还因为是妈妈做的饭,味道最独特,难忘亲情。

师:哪些描写给了你这种感受?

生5:我从“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的菜心”中读出了暖暖的亲情。而且“趁着热乎吃”也给了人温暖的感觉。

师:你的感受力很敏锐,你抓住了动作和和语言的细节。知道吗?那甜甜的菜心搭在了我的米饭上,也搭在了我暖暖的记忆里,温暖至今。同学们在家吃饭时,有没有留意你的父母常有的动作和语言,说来听听?

生1: 我妈妈常说慢点吃。

师:要细嚼慢咽啊。

生2:我妈妈常把桌子上好吃的留着,留给我。常给我往碗里夹肉,或者虾等好吃的。

生3: 妈妈常说“多吃点”,“多吃点青菜”。

生4:我妈妈好说“快点吃”,还好说“再来一点”。

师:简单的话语和动作勾勒出了最质朴的爱。相信,这一切,会幻化成了你记忆里最美的味道。其实我们从美食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浓浓的亲情还可以有对生活更多的感悟。鲁迅在罗汉豆里寄托了对童年的眷恋,汪曾祺在小小的鸭蛋里品

出了浓浓的乡情,梁实秋在一碗萝卜汤里获得了做文章的道理。看来,美食不仅是口腹之需,有时,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幽深人生。我们应该感悟美食的真谛,品情谊,悟哲理。这其实也是品味生活的滋味啊。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食体验。你能不能也借鉴一点我们宝典上一起总结的方法,写写你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一道美食?可以是宴席上难得一见的一道大餐,也可以是胡同小摊上的一份特色小吃,更或许是日常餐桌上妈妈烹饪的家常小菜,甚至是一个原生态的果蔬。写作时大家可以从味道,情趣,感悟中侧重于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我们不要求写多了,100字左右,突出最精彩的地方即可。(学生低头沉思片刻,开始伴着音乐写作片段)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沉浸于自己文字所打造的美食中,有的甚至还不忍驻笔,那就把这种美味一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如果没写完还可以在发言中继续补充。

生1:儿时的记忆中,煎饼果子可算得上美味了。校门口的小摊上,大婶熟练地舀起一勺面糊,倒在铁板上,手势一转,便摊出一个圆饼,再磕一个鸡蛋,捣碎摊开,撒上芝麻,一股浓香便钻入鼻孔。大婶用铲子把圆饼翻过来抹上自制的酱,放上油条,撒上香菜,最后把饼折起来,煎饼果子就做好了。每天清晨,捧着煎饼果子和伙伴蹦来蹦去去学校。怀念儿时和伙伴的美好时光。

师:最是小吃滋味儿长。你不仅写了美味还欣赏了制作美食的过程。像你这么大的孩子很少去关注别人制作食物的过程,但你却细细品味了其中的乐趣,实属不易。“舀”“倒”“转”“磕”“捣”“撒”等动词的使用,写得饶有情趣,非常生动。难能可贵的还有她在其中品出了童年的滋味儿。鲁迅也说过小时候吃的东西是最好吃的,希望你也能被这种滋味所“哄骗”,忆起那醉心的童年。

生2:都说女儿随爸爸,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和爸爸都爱吃粽子,每次去买,都要买许多粽子,每次去买,都招来别人惊奇的目光。

粽子用翠绿色的苇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小枣,煮熟后,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色的苇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米团里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枣,红白绿三色互相映衬,显得十分艳丽动人。那味道可就更没得说了。苇叶散发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甜而不腻,粘而爽口,吃了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

(师将该生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啊,粽子诱人,书写也很隽秀。谁来说说她的美食哪里打动了你?

生3:他笔下的粽子,颜色特别诱人,她把糯米说成洁白如玉的珍珠团,把红枣比喻成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地再现了食之诱惑。

师:真是五彩斑斓啊,粽子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

生4:粽子的味道也很诱人,那是一种清香,可能还有苇叶的味道,让人感觉自然,怡人。而且粽子是妈妈买的,味道自然更好。

师:对,粽子还包裹了浓浓的亲情。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的佳作也很精彩,今天是各路美食荟萃一堂,那就一次请上多种美食吧,我们找几个同学一起展示一下吧,组成我们班的一桌美食盛宴。谁先来?

(一生起立)

师:你来再推荐几个同学?把你们写的美食一起读来听听。

(他又另外叫起了两名同学)

生5:每年过年奶奶都要打上一锅酥锅,奶奶的酥锅堪称一绝。记忆里总是有大大的脆藕,海带,排骨,冻豆腐,要用稳火慢慢炖。刚一入口就觉得酸甜适宜,醇香滑爽,顿时欲罢不能。入口即化,肉瘦而不柴。味蕾又上高潮。奶奶总是面对微笑凝视着我,一种幸福感在唇齿间油然而生。现在才知道酥锅的美味是真正属于奶,属于家乡的味道。

师:这几天也接触了一些淄博美食,豆腐箱子,肉丸子。口味儿浓郁,用料实在,粗犷中透着细腻,像极了淄博人直爽热忱的性格。

生6:我最爱吃的是奶奶包的饺子。我不太爱吃饺子,每次妈妈包的饺子我只吃一两个。而每次去奶奶家,我总是吃的最多的一个。我不爱吃姜,我的那份总是特别包出来,不放姜。记得那次在奶奶家吃饺子,没有特别为我包,我便不依不饶。最后奶奶刮着我的小鼻子,依着我的小性子,又去重新调馅。奶奶为我重新包,每一张皮都擀得格外薄,馅包得格外大。妈妈说奶奶偏心眼,奶奶笑而不答,却很得意地撇撇嘴。我贪恋的或许不是那格外大,格外香的饺子,是那一口一个的温暖,那个温暖一口一个暖在我心里。

生7:我最喜欢的是拔丝粽子。不管是哪家饭店里做的都没有妈妈做得好吃。

小时候,当姐姐在家时,妈妈总是要做上那道美食——拔丝粽子。筷子一夹,许多条丝线便不约而同地飞舞了起来,又是一蘸,便完全消失了。我和姐姐谁也不让谁,都奋不顾身地抢着,当妈妈来看时,我们早已把它们消灭地干干净净。拔丝地瓜是一道美味佳肴,是一道载着童年美好回忆的佳肴。

师:大家对哪道美食印象最深?

生七嘴八舌地喊:酥锅,粽子,饺子

生8: 最喜欢拔丝粽子,因为充满童年的情趣。

生9:喜欢在一起吃的乐趣。

师:听了大家的描述,我感觉各路美食携着同学们最独特的感受,凝成了一股关于生活的大滋味。我也感动于同学们能在这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事中吃出细腻的味道,品出美食的情趣,感悟生活的真谛。

作文,何尝也不如此?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如果大家能在看似平常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你的文章也会股股诱人。

其实,有着如此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我们。不然,怎么有了汪曾祺的《五味》,怎么有了梁实秋的《味至浓时即家乡》,怎么有了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那么就请拿起笔来写写自己的美食体验吧。请以“吃”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希望大家能在平淡的素材中咀嚼生活的滋味。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作为我们美食美谈宝典的结束语吧。

学生齐读: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

《美食美谈》教学反思

生活很美,书籍很美,学生到底体验到了什么?雨天送伞,我们体味了亲情;汶川地震,我们感悟生命;路边的一朵牵牛花,让孩子们想到了昂扬的生活态度。这些都是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的感动,都可以作为作文指导的良好素材。可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什么?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鲜活的,独特的。我在想,能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生活,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呢?

我想到了“吃”。每个人每天都要与吃打交道,我们对此如此熟悉,甚至是亲切,但真正将此如文的并不多见。我私下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十三四岁的孩子对于“美食”深感兴趣,且津津乐道。“吃”对于他们既熟悉又新鲜,而且对其的感受及感悟也往往不尽相同,个性鲜明。这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只是很少有人对其整合。我想把散落在学生生活里的点滴灵感激发出来,让他们的文章飘出生活的味道。“美食”成了作文的一个切入点。

但是在设计这堂作文指导课时,我却发现关于美食的介绍多,描绘少;评论多,感悟少。成型的作品也往往避重就轻,话题较散。而大家的作品有些又与孩子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体会古人的“莼鲈之思”,很难理解一碗豆汁儿对于骆驼祥子的影响。汪曾祺给了我很大启示,他认为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为此,整堂课的重点就落在了“在平淡的素材中发现生活的情趣”上。从上课的实际效果来看,“说味道”这个环节本是难点,学生的表现却可圈可点。他们一开始时课堂发言较干瘪,而通过“白米饭”的例子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语言丰富了。这还源于对于学生兴趣点的把握。之前,对该班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我从大家所选的最喜欢的美食中挑出了“巧克力”“水煮鱼”这两大热点美食,话匣子容易打开。

“品情趣”这个环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从大家的眼神和坐姿就能看出比上个环节更有兴趣。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发言不够充分。原因不在于学生,在于我设计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思维,却没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悟生活”这个环节是难点,我不想让学生故意拔高,非得硬硬地生出感悟,这样会抽干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原有的情趣。在朗读完自己创作的小片段时,我希望学生能打开思路,从多个角度评价老师的文章。学生的课堂发言集中于亲情,我就又跟上了一个问题,“说说你平时吃饭时,家人的动作、语言”,而学生的发言很“规范”,多是“多吃点”,“夹菜”之类,亮点较少。私下和我自己的学生交流时,答案更生活化,有感人的,又有趣的,真实可触。学生在这节课上还没“放得开”的原因恐怕不仅仅因为这是公开课,还在于老师的引导没让孩子更放松地进入情境。

学生的习作给了我很大的感动。同学们既有从味道上诱惑我们的,也有欣赏美食制作过程的,还有的从地方特色美食中生成感悟的。情趣在同学之间荡漾开来。我想,这肯定得益于这个班的学生本身具有的良好作文素养,但或许也和这节课上学生之间的切磋与互动有关。

课堂结尾部分,本想通过“吃”,让学生关注更多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但过于匆匆。下课后,一名学生把他的习作塞到我手中,让我一定看看。他的片段里说他想到的可乐鸡翅是源于老师的习文,这节课给了他很大感动,那一刻,我似乎忘了是在比赛现场,和孩子们继续着我们的“感动”。但愿学生能在下课以后发现更多生活的美丽吧。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清华中学汪建华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大量读写,学会积累。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写”“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意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材料。教学时,我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通过大量的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快速作文的材料。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关心时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的重要事情和有关趣事,以备以后写作文时运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三篇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分别用摘抄型、提纲型和感想型这三种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为快速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勤练笔,每周进行一次小练笔训练,加强写作方法的巩固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注重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对比,让中学生在对比中产生成就感。 以前的语文教师注重作文的横向对比,忽视了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感受,受表扬的每次都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注重纵向对比评价,重视个体的进步性,要让学生跟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让中低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兴奋,作出惊人的努力。同时也证实了他们为超越自己所作出的努力。 再次,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评赞。 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发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美点、智慧或其他某些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种有利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案例

从生活小事中挖掘人生哲理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案例 [背景说明]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写作教学的局面沉闷到令人窒息,写作教学重复枯燥,脱离于社会,滞后于时代,成为部分学生的苦恼和负担,使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真实性和独创性受到压抑和摧残。新的课程改革,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体现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注重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帮助学生涵养健康向上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建议思考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如何消除作文恐惧感? 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深入思考,挖掘生活的“底蕴”? [教学实录] 一、例文引入引发兴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种情况:有一种文章,像讲故事一样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而结尾所揭示的道理又让我们有顿悟之感,觉得生活真的就是这样,平凡小事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但从不被我们注意。 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下发文章资料) 小树的叶子是绿的 一名反扒高手正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有人问他:“作为一名警察,你最心惊肉跳的瞬间发生在什么时候?”大家本以为他最心惊肉跳的瞬间,应该发生在与扒手短兵相接、生死搏斗时。 没有想到,他的回答却让所有人一头雾水。他说:“我最心惊肉跳的瞬间,发生在6岁的小女儿对我说‘小树的叶子是绿的’这句话时!” “事情发生在一个星期天,在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后,我总算有了一个假日。干我们这行时间上没个准儿,机会难得,回到家我便和妻子一起带女儿出去散步。经过一个小花园时,女儿看见了一棵小树,她的眼睛一亮,接着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大喊起来:“‘爸爸,小树的叶子是绿的!’对别人来说,这是一句普通的话,但是对我来说,犹如一颗冰冷的子弹射入胸膛,我的心狂跳不止!” 警察接着说道:“我抓了很多扒手,结了不少怨,得罪了很多人,家里人也常受威胁,迫不得已,只好把6岁的小女儿关在家里以防不测。孩子由于被关得太久,缺少和外界的交流,知道的东西很少……”

七年级语文:作文指导课 教学设计

训练目标:1、训练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能力。 活动设计: 一、导语:同学们,我是来自梁宝寺镇第三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很高兴来到班,与大家共度愉快的45分钟,我希望能看到大家最好的精神面貌,请同学们抬头挺胸坐直腰杆,同时,老师也期待能对咱们班级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想挑选一位同学下来为我及听课的老师做个班级简介。(间隔一分钟) 教师转问“在这一分钟里你的心情如何?” 设计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想了解班级情况,而是让学生进入一个紧张的情绪状态,获得直接体验。 (从各个角落选几位同学交流)交流后,板书课题:心理描写 二、活动一:直面内心 1、师生继续交流刚才一分钟的紧张情绪。教师提出问题“你想到什么?”“为什么想?”学生回答“害怕介绍不好”后,教师板书(内心独白) 2、教师再由学生上课初的精神面貌对比提出任务后1分钟内的坐姿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心理的变化引起动作、神态、语言的变化。教师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教师由刚刚教室的安静,引导学生说出安静的程度及效果,进一步理解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作用。教师板书(环境烘托心境) 4、学生运用归纳后的三种方法,把你在这一分钟里的活动口头描述出来。

老师为学生起头:(老师说,要挑选一位同学下去,给大家做个班级介绍,一听这话:……) 学生交流 过渡:我们在运用这些方法去描写心理时,需要注意点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看几个语段。 活动二:经典回放 片段一:(课件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指名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小令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在这种心境下,作者选取的景物有何特点? 学生交流。 注意领会“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否与这首小令的格调协调,引出正衬与反衬的作用。 归纳:景物衬托心境,既可正衬也可反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135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 初中语文作文课135课堂教学模式——夯实基础 二、教学模式框架: 三、教学模式流程: 感受技能阶段 (一)再现事物,客观感受 感受是指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过程中所得到的影响或所获得的体会。在写作中,它是指由于作者本人的感觉器官收到周围各种现象(如颜色、形态、音响、味道、光滑、粗糙、冷暖等)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这里包括:视觉感受训练、听觉感受训练、其他感受训练。 这里要求老师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预热,使学生用心

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关于感官的训练,要求教师抓住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并能用语言将自己想说的说出来。 (二)自主整合,尝试表述 人们感受到外部世界总是立体的,五官一起开放,只有对不同感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就一定感受到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生掌握了感受生活的各种方法,尝试表达,将自己感受的方法和内容表述出来。 联系生活阶段 (一)谈论交流,合作解决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要求根据感受技能阶段中学到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生活的能力。 (二)展示评研,修改提升 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学生感受技能与使用生活经验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过程。 学生能将掌握的技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将生活情境再现,深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片段的描述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实战演练阶段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有效策略作者:马丙印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8期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五中学马丙印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各学科都在积极的寻求高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 有效策略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指导策略 对于初中语文而言,使学生克服写作困难的难题成为了初中语文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的重点。 一、巧妙运用语言,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以往作文课程教学方式的错误,导致学生将作文定义在了困难的级别,从而致使大多 数学生对写作缺乏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的心理,阻碍了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程 的顺利开展。故在初中语文作文指导中要逐渐建立起学生做作文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 极配合教师安排并且以端正的态度用心的对待每一次的写作。因为写作是对语言的充分运用,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魅力培养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明年逢春 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财运”,其不同断句方式所表达意思不同的语言魅力来激发学生对语 言表达的兴趣,进而培养起学生对写作和作文的兴趣。 二、多读几本好书,培养阅读习惯 写作除了要将学生对作文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还要在表达的基础上对表达的语言及表现 手法进行优化,并且在作文中加入素材,从而使作文有血有肉,更加的优美、主旨更加具体。 但要做到对作文语言及表现手法的优化和素材的合理添加,需要学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重视对 作文写作手法和技巧以及优美语句等素材的积累,其中最直接的积累方式就是通过阅读好书, 使学生在好书的阅读中掌握一些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时进行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但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对作文写作手法、技巧以及写作素材最直接有效积累的机会,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指导中要重视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 学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举办“阅读 素材积累比赛”,使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其对阅读的习惯以及阅读素材、表达方式和技巧的积累;或是举办“读后感交流会”,在学生之间进行写作素材及作文表达手法、技巧的交流,促进学 生对作文表达技巧及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从而使学生能够写好作文。 三、注重以生为本,引导学会表达 新课程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其注重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发掘、保护和培养。但在传统的写作训练中,作文的主题及思想都在教师的安排之中,并且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方向 都得到了教师的固定,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对作文发散性的理解,还阻碍了学生在写作中对自我

最新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写作技巧:“三步五条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以下五条: 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龙头凤尾) 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 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文:指文采,文笔 情:指感情 一. 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 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 .....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一祝丽丽。一《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 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 你 ... .....”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 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10)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Q1)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Q3)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

初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2)教案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2)教案 一、复习内容:根据《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之“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联系初中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中运用“五感”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课文片段,复习如何将记叙文写得具体充实,更加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本系列设计适用于七、八年级的语文复习课教学,也可作为初中入门阶段的感知写作训练。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语言苍白,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或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捎痒、无病呻吟,不难看出学生感受的贫乏,体验的不足。学生往往只注意词汇的积累,在文章里盲目复现这些词汇,却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独自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先于词汇的,因为词汇来源于感觉器官,感觉产生认识,认识生成词汇。如果可以开发学生原有的感觉系统,进而再深层次的进行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的训练,不愁学生写不出内容具体、富于生机活力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感知物、人、事,激发创造性思维; 2.培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 3.营造互助互学、互勉互进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乐学”、“趣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赏析经典片段,形成自我认知,掌握感知方法; (2)展示习作,互评互改,畅谈点滴感受,分享写作收获。 2.教学难点: (1)分析感知物、人与事的异同,并以片段习作的方式巩固认知、学会灵活运用; (2)成形训练中将感知内容与立意构思有机联系,使行文更自然流畅,达到“不拘一格,自成一文”,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作文目的。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2)教案 五、教学思路: 感知作文复习课的教学理念是: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也就是继续巩固之前所培养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全方位感受的能力。这是作文结构中关于“字、词、句、语言材料”的训练,作为后面“多维思维能力训练”和“再生情感能力训练”这两个“结构、布局”和“主题”作文结构的奠基石。整个阶段拟用六个课时进行复习。而这六个课时的复习分别作如下的教学安排: 第一、二课时:学会感知物,包括“动物”和“静物”。主要任务是:首先,联系范文片段,形成自我认知;其次,在理论指导下,掌握感知技巧;第三,亲身体验感受,参照感知提纲,完成课堂片段训练;第四,学习编写感知提纲,进行成形训练;第五,习作展评,互评互改,畅所欲言,形成新的学习收获。 第三、四课时:学会感知人,通过“整体感知人(形象、心理等)”、“语言中感知人”和“事情中感知人”三个方面,学习怎样刻画人物。复习的环节与前两个课时一样,都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运用感知物的技巧感知人;2.让行为、语言和事件来说明性格。所以完成这两个课时之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比较两种感知在写作中的异同,因为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自我操作之后,再通过对比发现有所得,更加促使写作自信心的逐步增强,兴趣也会受到激发。 第五、六课时:学会感知事,通过“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和“感知事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半命题作文指导

半命题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公开课教案:《怎样写好半命题作文》 授课过程: 一、什么是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 二、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三、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1.材料半命题作文 2.无材料半命题作文 四、考生补写文题易错点 1.失误之一:不审要求,不合情理。 如写半命题作文《______,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绿叶""小草"等是符合语境的;如选用"奋斗""追求""成熟""鲜花""掌声",明显与"也"语境意义不符。也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______,我的快乐之源》,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立意健康;有考生一意求新,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意完全相悖;更有考生居然选择"让人痛苦",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问题。在写《享受______》时,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竟将文题补成"享受地震",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青睐呢? 对策:要搭配得当,合乎逻辑。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半命题作文也不例外,所选词语与已给出的词语既要搭配得当,也要合乎情理。 2.失误之二: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如,《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挫折""成功";以《人生路上多______》为题,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的是"朋友""坎坷"。如《我生活在______之中》,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而且"学校""社会"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集体""亲人""友谊"--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麻将声""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 对策:发散思维,创新求异。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试题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新颖鲜活。

初中语文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生活中不能没有》 ——九年级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准确的审题能力; 2.围绕中心选材; 3.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选材。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文要求: 请以“生活中不能没有”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1. 要弄清题意: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2. 补好文题:要易写作;充分考虑所要写的人、事、物;要内容健康。 3.回顾与主题有关的名言警句,尝试引用到写作上。 (二)审题 1. 审人称 2. 审题眼 3. 审范围 (三)围绕中心选材 1..从这些关键的字眼我们会思考着哪些问题? 在弄清题目要求、题眼、范围以后,思考:①要选择与题目有关并且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②用什么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2. 重现生活篇章,激起学生思绪,引导学生初步构思写作素材。(事件真实、感 情真挚) (四)具体事情(细节)表现主题 1. 借鉴《珍珠鸟》严谨的结构及记叙顺序,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 2. 讨论与交流:根据下面信息,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主要对象:珍珠鸟和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列提纲 1. 学生参考范例《生活中不能没有母爱》给自己的作文列提纲。 2. 交流点评。

(六)布置作业:阅读范文后,用50分钟根据提纲写作文。 课例: 《珍珠鸟》 冯骥才 提纲 主要对象: 珍珠鸟相关对象:“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 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⑵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⑶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⑷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⑸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⑹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⑺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中考语文作文教案指导参考.doc

中考语文作文教案指导参考第一节满分作文的特点 “满分作文不是没有缺点的,但肯定是有特点的!” 深圳中考作文从XX年《小楼昨夜又东风》第一次获得满分以来,每年都有5%左右的满分作文产生,其实,同学们不要把满分作文看得太神秘太不可得到,中考作文并非文学创作,只要你能够做 到表达清晰,结构完整、语言准确,再突出一定的个性,如果能做 到这些,作文就有可能拿到40 分了。 笔者结合历次命题和改卷的经验,满分作文有如下十大特点: 1.写大一些。尽量把字格占满,边上稍留一点空白即可。 2.色深一些。用黑笔,用钢笔、中性笔,用笔头粗一些的。 3.结构合理些。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 1.养成打草稿习惯。 2.考前攻关。考前罗列错字错句,强化纠偏。 3.考时慎改。要留几分钟检查,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一遍,作些小改,用尺划,用修改符号。 不仅外在形式上有若干句子扣题,而且内在关系上也要紧贴题目,让自己的材料、立意、结构、表达切近题目。 切忌以下几点: 1.“套”。如写初中生活的美,就是喜、怒、哀、乐四大

块。 2.“假”。如写坚强,就是凄凄惨惨戚戚,或父母遇车祸。 3.“旧”。如写友情,就是好朋友一一产生矛盾一一想和解一一己转学。 4?“泛”。如写人生、写奋斗,没有具体内容,大而无 当、大而无点。 5?“盲”。即乱写。抛开题目要求,自由发挥,写与题目无关的背好的文章。 6?“怪”。即思想出了毛病。与众不同,爱走极端。 要做到:切口要小 就初中学生而言,由于生活的阅历少,专业知识贫乏, 理论水平有限,所以尽量不要去写重大题材,大处着眼可以, 但一定要小处落笔。 写环保,你不必非得写“温室效应”、“深圳汽车排放废 气” ??,你就写你家门前布吉河,写小河的过去和现在,写你和小河的情缘(写小河变迁的文章已泛滥,要写就要写出细节的动人之处)。 写改革开放的成果,你不要搞数字发布,不要写北京奥运会(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不要写“神六”“神七”(你不是太空专家),不要泛泛写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大都市(这个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实录、反思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美食美谈》教学设计、实录、 反思 《美食美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生活:关注生活,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生活的内涵。 2、小叙事:描绘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写得准确、生动、有情趣。 重点: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情趣。 难点:在熟悉的素材中挖掘新意。 过程:看图片,说味道;猜美食,品情趣;赏习文,悟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学生品尝三种花生:五香花生米,带壳炒花生,原味生花生 一、导入: 作家陆文夫曾说过:吃饭问题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我们自古就有圣贤之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我们呱呱落地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口母乳,长大了进入社会,有时会被人问道“你在哪儿混饭吃”。试想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天天与“吃”打交道?吃是一门学问,而谈吃则更是一门学问。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就以吃为话题,分享一下自己的美食体验,来个美食美谈。 二、粗尝美食: 交流课前活动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生,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说味道;品情趣;悟生活。 Ppt: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 情趣 感悟 三、细品美食 (一)说味道看图片,说味道。 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哪种味道的食物? 2、以白米饭为例子,引导学生明确:写出食物的味道,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联想的手法,细化味觉感受。 3、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说说图片中他们喜欢的巧克力、水煮鱼的味道。 Ppt: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细化味觉感受

(二)品情趣猜美食,品情趣。 过渡:刚才几幅图片中的美食让人垂涎,下面我们看看文字中的美食。 1、分次出示三段文字,学生通过猜美食,品读其中的情趣。 例一:豆腐 引导学生品味吃的情趣味在于美食,也在于享受美食的人。 例二:周村烧饼 引导学生品味可以从可以从多角度去把玩,欣赏美食:谓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例三:螃蟹 引导学生体会可以写品食美食时人的动作,神态,声音等。 2、方法小结: 看了刚才的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吃”写得如此生动,有情趣呢? 学生交流,教师从两个角度归纳小结: 情趣就在于你对食物多角度的把玩与欣赏上,从色香味等角度生动再现食物的诱惑。情趣还在于喜爱美食的人,我们可以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声音、神态。Ppt: 美食美谈宝典 味道细化味觉感受 情趣1、再现食之诱惑(色、香、味) 2、展现人之情趣(动作、声音、神态) 感悟 (三)悟生活赏习文,悟生活。 1、欣赏教师习文: 教师朗读自己创作的习文:《记忆里的美食》 我总是怀念儿时冬日里那一大锅冒着热气,会嘟嘟叫的炖白菜。妈妈总是做得分量很足,一家人就吃这一个菜,大白菜伴着葱花、肉末儿懒洋洋地躺在冒着小泡的浓汤里。一上桌,妈妈总是盯着这盛满菜的大白瓷盆,熟练地挑着打着卷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激趣: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 新课。导入语: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 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 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 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 画得栩栩如生呢?板书课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 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 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 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 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效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首先,学生在习作时总会感到写作素材的缺乏,其次是不能确立作文主题,不能根据主题选择写作材料,作文难免无从下手,内容空洞,缺乏感染力。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对于学生的诸多缺陷,如果面面俱到地讲解,就没有了针对性,如果分开讲解,又顾此失彼,每每是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却是云里雾里,一旦落实到动笔写作,所有的老毛病又复发了。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对于上述现象深有体会,因此,我摸索出了一个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时时处处都有写作材料的原理,培养学生依据生活选取写作材料的习惯。同时,尽量让学生在课堂里去感悟依据材料确定文章的中心,依据文章的中心选取剪裁写作材料的方法。 其原理是从无一事到无限事,变无为有;由小灵感到大具体,化虚为实。操作步骤分为一列、二选、三细化,四练习。 “一列”,列什么?就是让学生自行列出过去一天里所做的事。比如:昨天我起床穿衣服,上课,读书,打球,画画等,学生通过回忆基本能完成此项任务,我会把它们一一列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看,然后就提示学生,从这些列举的事情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也就会感受到一天里发生了很多事。 这是我从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写的《金蔷薇》中的一段话得到的灵感,我在教学时经常会利用多媒体,要求学生齐读,然后细细讲解:“其实,一天的生活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短促。你们不妨试着去回忆回忆随便哪一天的情况,一分钟也不要漏掉,把所有在那天遇到的人,谈过的话、产生过的想法、有过的举动,以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精神状态,既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统统都回忆出来,那你就会深信,要再现这样一段时间,就得写一整本书,甚至两三本书。” 然后,回过头来,让学生用口头表达去丰富他们所列出的内容,如,遇到的人、谈过的话、产生过的想法、有过的举动,以及发生过的事情和精神状态。这样,由易及难,学生会产生出兴趣。 “二选”,怎么选?就是在学生已经开列的内容中选出一项,同时为选出的这项内容定出三个主题方向。通常情况下,第一练是没有问题的,第二练就属于梯度问题了,可能极少数学生写出了三个方向,有的学生写不出一个,而大部分学生,会写一到两个。此时,就需要老师出示例子,学生通过观看、思考才能领会。 例如:早上6:30,穿衣服: 1.我穿衣服的动作很慢,还把扣子扣岔了——(主题)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技巧一: 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在作文考试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卷面脏乱、字迹潦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成绩。同样一篇作文用不同的字迹去誊写。得出的作文分数也是截然不同的。书写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会赢得2-3分的卷面分,而潦草马虎的字迹只能让人痛心地扣掉1-3分了。要知道整洁的卷面不仅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同时有利于作文成绩的整体提高。 如何保证一个好的卷面呢?除了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打好腹稿,理清行文的思

路,避免大面积的删改。其次,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能将不要的部分随意划掉,并涂抹。再者不要频繁使用涂改液,个别地方可用透明胶带不露痕迹地粘去。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技巧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

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董家中学董文枢 一、导入:建构互动话题 师:提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 众生:春天—— 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啊!可要多穿衣服,最好穿件漂亮的线衣外套。可是,我这里并没有现成的漂亮衣服。看看老师空空的双手,你们是不是很失望? 生:(几个学生窃窃私语)有一点。 师:不过,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前几年师哥师姐们在考场上,赢得满堂喝彩的几件漂亮衣服——中考高分作文。大家要不要一起来欣赏欣赏? 二、悟读:美美地读,美美的悟 阅读节选文段,好好想想:作者用什么高超的手法来缝制这件漂亮的“语言外衣”的? 摆在桌上的准考证,像一支魔棒,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它像一双有力的翅膀,让我安上它飞向梦乡。 它像一艘渡船,载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它像一架通天云梯,任我攀爬接近希望。 它像一块神奇的魔毯,让我飞向未来。 啊,准考证,你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是风儿,我要挂起帆随你远航。 如果你是白云,我要驾着你遨游在蓝天上。 如果你是锄头,我要用你播种希望。 如果你是镰刀,我要用你收割知识的琼浆。 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全班齐声朗读。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归纳方法。边讨论边归纳,教师边板书: 构思方法:联想与想象——内容是否具体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设问 一句话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文采 师(小结):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尤其是考场作文,假如你的作文想从浩如烟海的中考试卷中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给你的作文穿件漂亮的外衣!让作文的语言美起来。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啊? 生:(异口同声)想!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给每个同学的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 三、品读:咀嚼词句的味道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训练目标】 1.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3.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和做人的关系。 【训练过程】 一、方法指津 聚集目标一: 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1、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3、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 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 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 二、例文导航 这里有一篇题目为《“小辣椒”》的习作,文中所记的是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因为她的性格很有一股“辣”劲,所以得了“小辣椒”这个绰号。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选用了三组材料: 第一组是“小辣椒”绰号的由来; 第二组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辣”的一种表现; 第三组又通过一件事写“辣”的另一种表现。 下面我们看看这三组素材在文章里是怎样处理的。第一组“绰号由来”,在开头指出“叫她…小辣椒?是有原因的”之后,写了她得这个绰号的缘由: ①那是一天放学时,她的同桌不小心把她的钢笔碰到了地上,笔尖沾了泥。这可了不得,就像捅了马蜂窝,她马上就炸了。本来嗓子就很尖,再使劲地喊,把我们的耳朵震得嗡嗡直响。她的同桌说:“我赔你一枝就是了!瞧你邪乎的,都要把人吃了!我看你以后别叫李腊梅,就叫…李辣椒?吧!”从此,这个绰号就传开了。 这个段落当然不可少,从她得名的由来中,已经初步显出了那种不让人的“辣”劲。文章在这里采取了略写,并没有展开写这件事的详情,甚至连李腊梅喊些什么也没有具体写,可是她当时的神态、话语已经给读者留下了具体的印象。这一小段对全文来说,仍然是“交代”性质的,确实应该采用略写。然后作者用一个小小的过渡段转入第一个事例,这个过渡概括了很多事例,然而只有一句话:“小辣椒”越来越“辣”,谁要碰着她点儿,不管有意无意,她都丁当二五和你吵一通。 这样提起下文之后,详写了一件事: ②有一次,值日生洒水,不小心把水洒到她新穿的裤子上。她一看,自己最喜欢的新裤子溅上了水点,她那很尖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你是瞎子啊,往人家裤子上洒水?你看我穿新裤子眼馋咋的?你怎么这么坏,不要脸的……”她声音越来越高,空气好像都被惊吓得不敢再走动了。我急忙上前把她俩劝开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一个说:“…小辣椒?可真是的,这么点小事也吵架。”另一个同学伸了伸舌头,接着说:“不愧是…小辣椒?,真够…辣?的了。”叫她小辣椒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当面叫。她不但不生气,反而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技巧】 写作技巧:“三步五条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 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龙头凤尾) 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 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 情:指感情 一.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

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