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实词训练

高考文言实词训练
高考文言实词训练

高中文言文复习好资料

文言实词小故事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

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宠爱

吝惜

喜爱

爱慕

隐藏

3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

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安全

安逸

安抚

安稳

安置

哪里

4

●?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发

被()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表被动

披在身上

穿在身上

覆盖

遭受

5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通“背”,背离

倍数

加倍

6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7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8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

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9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

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10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

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1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

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2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

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

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3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

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4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

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5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

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16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

(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17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

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18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

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9

●?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

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20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

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21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

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22

21、度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

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

23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

者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4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水复

(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5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

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辜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失败)不易量。

26

●?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遮盖),其叶如盖(伞)。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

(超过)世,又登之。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大概)古人遗之。

27

●?项伯与张良有故(交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所以)前往告良。良初见,问之:“公

何故(原因)至此?”伯具言所闻。良听之,急以告。邦故(仍旧)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

28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

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看)之,后顾(还)反,再求之。如此再三,乃见。孔明因顾(关心)其家人,则曰:“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29

●?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坚决)止之。以敌将屡有建树,

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之。史论:齐固(本来)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

30

●?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女子出嫁),周瑜雄姿英,且吕蒙既归(回来),

使江东之属归(归附)之,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31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

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32

31、过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

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

33

●?何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为美,邹忌自以为不及徐公之美,则曰:“吾何(怎么)

能及徐公也。”邹忌上朝,齐王问曰:“卿上朝何(什么)事?' ’忌具答,且谓齐王蔽深。齐王闻之,叹道:“何(为什么)者?寡人之蔽,何(多么)其甚也!"

34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愤恨)恨那可论”,

此恨(遗憾)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35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

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为什么)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言。”大臣皆不敢言。如此,国胡(什么)以富强?

36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其

师患(担心)其未得要领。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毛病)在自诩,此或终为患(灾难)也。”

37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迷惑) 于嬉,嗜玩,或(有时)逃。愈惩其曰:“为学,贵

在恒也。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有的)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有人)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或者)未易量。

38

●?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

苦)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

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也。”

39

●?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比得上)友人。一日,与友山中狩猎,见一兔,猛追之。殆及

(赶上)之,忽见一蛇,兔脱,而为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陈留将死之时,曰:“此事及(牵连到)友,及(到)家不宜扬。愿及(趁)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清明及(与)中元,于吾墓焚纸而已。”言毕遂死。

40

●?庄公初即(登上)位,即(就)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公曰:“不然,即(就)

患邻之兵至。”固出兵。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国人指其址,曰:“此即(就是)万人墓也。

41

●?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既(不久)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

(既然)来之,则安之。”待波既(已经)平,友方安。

42

41、假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

险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43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鲁肃代职。途中见草屋八九间(量

词),令卒查之。少间(一会儿),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从小路)行。小人间(间或)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挑拨)之,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参与)焉?瑜闻之,于行间(间隙)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离)隔。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44

●?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后匈奴朝见(拜见)汉元帝,求和亲。元帝见(召

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表被动)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通“现”)牛羊,忆与父母无见(见面)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叮咛,嘱我早还家。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见(知道)其美貌也。

45

●?庖丁为文惠君解(解剖)牛。牛怒且吼,王惧,庖丁以刀刺之,牛毙。王见其技甚高,

疑之,庖丁解(解释)其惑也。文惠君方解(理解)其理,色少解(缓解)。文惠君后以之治国,终解(免除)内忧外患。

46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就职)职。州官令人持刀就(靠

近)之,迫曰:“不者,请就(受,接受)汤镬。”李密不为所动。遂不就(登)车。

47

●?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

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举起)玉玦促之。樊哙闯入,

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像样子)。

48

●?晋人有美玉,邻人觊觎,屡盗而不得,为绝(断绝)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

(与世隔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揖而绝(横渡),后至无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尽),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直上穿过)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

49

●?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不满,曰:“不堪(胜任)吾儿妇。”令其子休之。其子与

兰芝情真,以为堪(能够)与贤人比,而畏其母,亦无术,遣之。每至节气,心痛难堪(忍受)。

50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

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泽。

51

●?宋人刘某,形类(类似)橐驼者,树之茶类(种类),其法异。众人怪之,问其以。刘

举类(事物)讲解之,众皆以为其义之深。

52

51、怜

●?陌上有丽人,可怜(可爱)体无比,而家无亲人怜(爱惜)之。逢战火,随众流浪,一

路艰辛,众皆怜(怜悯)之。祸后归家,可怜(可惜)焦土一片。

53

●?古时有一人,治学旷日弥(长久)久,烦之。一日外出,遇雨,久不止,仰弥(满,遍)

天之云,心之弥(更加)烦,归家,方心安。

54

●?日莫(同“暮”,晚)时分,有好友二人离于沧州,二人皆语友人曰莫(不要)相忘,

其一人曰:“人当重义,不义之财莫(不)取。如此,莫(没有谁)能加害于尔也。”

55

●?滕子京请守巴陵郡,越明(第二年)年,政通人和,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拓人间之

美景,郡之人皆以为明(贤明)也。一日出游,见江船灯火独明(明亮),闻湖上有筝声,听之有如仙乐。滕子京欲至观其由,遂亮起火把,行之甚远未至,然火不足以明(照明)也,遂罢。

56

●?李密自小家穷,家无应门之僮,内(内心)怀忧国之计,而朋友亲之。李密常内(通“纳”,

接纳)朋友于家,晤言一室之内(里面),抒满腔豪情,歌窈窕之章。

57

●?陈人母逝,遵乡人之规,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之亲皆来吊唁。后陈人外出,其妻

与之约以一年为期(规定的时日)。期(一周年)年之后,妻未见其归,又数年,仍未见其归,悲而曰:“为何不见归?一年之期早逝,吾期(期望)归。莫非与佳期(约会)而忘归耶?”

58

●?魏人见一舟,约七分有奇(余),甚奇(引以为奇)之,叹曰:“天下奇(奇异的)才

多矣!"

59

●?白居易初入仕时,帝见之,以为奇才,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晋升)为翰林学士。白

居易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常论及前朝迁(改变)灭之事。后因触怒皇帝,帝左迁(贬谪)其为江州司马。

60

●?外敌来犯,曹刿请(请求)见,曰:“吾虽山野之人,尚能效力,请(请让我)从将战。”

帝许之。胜归,帝设宴,为其庆功。席间,有大臣知曹刿不善音,欲俾其出丑,请(希望某人做某事)其奏瑟以助兴。

61

●?苏轼为杭州太守,见一人有才而穷(失意)厄,于路泣之,轼助之,并告其曰:“岂效

阮籍穷(走投无路)途之哭?当穷(处境艰难)且益坚,不可无气节。”此人铭记于心。后至长江叹曰:“吾生须臾,长江无穷(尽),有生之年当如苏太守。”

62

61、去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

的)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63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劝

说)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64

●?赵得和氏璧,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璧至秦,见秦王意

图欺之,相如因持璧却(退却)立,却(回头)看随从,随从会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又恐廉颇却(击退)之,遂罢。相如归国,却(再)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65

●?孔子如(往)齐,问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或者)小相,如师。子曰:“善矣,以

仁为本。”弟子如(按照)语应事,一切皆顺。子至齐,则与齐王曰:“君待民如(像)草荞,不可,不如(及,比得上)以仁怀之。”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

子曰:“王如(假如)知此,则国泰民安。”

66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像)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若(相当于“然”) ,甚喜。

归家,遇众人拜庙则曰:“若(你们)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比得上)汝等。若(如果)勤学之,则智明也。”

67

●?项伯与张良素善(友善,交好),知项王之事,前来告良。沛公善(擅长)假人力,以

为战争之胜负,非在兵之利,战之善(正确),而在人和。故闻项伯之言,属良善(好好地)待之。后至项王营中,见一厨正解牛,游刃有余,终善(通“缮”,擦拭)刀而藏之,顿时善(羡慕)其技,欲纳入麾下。

68

●?赵国危难,赵太后急,少(缺少)睡眠,朝中少(年轻人)长咸集议事。后求救于齐,

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大臣谏,赵太后出言必唾其面。大臣患,谏者益少(不多)。触龙忧,少(不多时)间,仍劝谏,以长安君少(缺少)功之事晓利害,曰“长安君少(年幼),无寸土之功,国人定少(轻视)之,如此,则忠长安君之人定会加少(减少)。较之,令长安君出齐有益。”太后以为然,色少(稍微)解。

69

●?陶渊明自涉(进入)仕途,屡有不快,为求心安而辞官归家,日涉(散步)园庭以冶情,

且常驾车以游。一日,遇河,下车徒步涉(渡水)水,亦感快意。

70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能承受)杯杓,

至胜(优美)地,仍不能胜(战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尽,完)道也哉!

71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认识),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识

别),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记住)之。”

72

71、使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

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主使)? ”荆轲不答,死。

杜牧论曰:“使(假如)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73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指示代词,此)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

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对的)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74

●?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

之。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

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享受)。”

75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书籍)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书信)适家,书(书写)

忆家之念。

76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谁)及君也。”

邹忌孰(通“熟”,仔细)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77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

恨之。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78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

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屡次)令

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几)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能易量。”

79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且

率(轻率)尔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全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80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说法,主张)。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陈

述)心中之事。少年说(通“悦”,高兴,喜悦)。柳宗元说(劝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81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偏爱)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

闻之,私(私下)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私人,个人)仇也。

82

81、素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向来)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后嫁于焦仲卿,着

素(质朴,不加装饰)衣,人皆爱之。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83

●?商汤(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热水,开水)镬

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汤剂)药治之。

84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眼泪)

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夜夜涕(鼻涕)与泪垂帘。

85

●?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这些人)。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徒

步)行。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其友徒(白白地)见欺,曰:“徒(空)有帝王之表。罢也,吾辈不计矣,徒(只)记旧时之谊也。”

86

●?楚欲亡(使……灭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

汝当亡(逃跑)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于楚无益。”楚王亡(通“无”,没有)以应,遂存齐。

87

●?王(姓氏)姓大臣进谏曰:“王(大王)欲王(称王)天下,必以仁治乃可。”

88

●?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

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远远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名望,声望)震于后世。

89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罪恶),尝构恶(诽谤)屈原于楚王前。屈

原恶(讨厌)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怎么)乎定?”

90

●?李密身份微(卑下)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秘密地)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

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微弱)者为辞拒,

且曰:微(没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陈情表》其辞微(含蓄),而旨意深远。

91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全都)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

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完全表达)意,终弃之。

92

91、相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观察)其貌,以为福禄之相(形貌,状貌)。后赴

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辅佐,帮助)君王。

93

●?暮春时节,春花谢(凋落)。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拒绝)

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道歉,谢罪)。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感谢)其款待。旦日牧谢(辞别)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告诫)世人,善者多矣。”

94

●?楚王信(信任)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真实),故每谏必以信(实情)告之,后子

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守信用),欲投汨罗江报国,信(随意)手取头上之饰为信(信物),俾人闻王,乃冀王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95

●?刘邦兴(发动)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兴盛)。政通人和,兴(兴办)教育,人

才兴(兴起)焉。

96

●?苏武因行(品行)正范高,行(践行)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

中遇强盗随行(行走),见强盗犹如行(古代军制单位)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

97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

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98

●?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

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修理)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又以名联修(修饰、装饰)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长)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99

●?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慢慢)来,神清目爽。

100

●?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表约数,上下)。赴京城,

路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应,允许),怒而去。

101

●?暮,斜阳(太阳,阳光)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指山

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

102

101、要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

关健),终要(概括,总结)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约)于茶馆,而其要(通“邀”,邀请)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

103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适宜)橘生长也,是故,橘宜(应

当)植于淮南。

104

●?赵国因遗(遗留,留下)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

回报一餐间三遗〔排泄(大小便)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遗弃)。

105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遗留)害无穷,遂作《师说》

以贻(赠送,给予)李蟠,嘉其好学。

106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换,交换)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

轻易)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变,改变)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轻视)相如。后完璧归赵。

107

●?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

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108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

山,察路之左右(表方位,与“左”相对)涂鸦文字甚多。

109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

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110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

利,以利民生。

111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

“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112

111、致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

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113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

“贽”,见面礼)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人质)。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质问)屈原,后逐于江滨。

此地有蛇,黑质(质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114

●?曹操有疾,久治(医治)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对

付)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治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115

●?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渤海之尾,叹道:“诸

(众多,各)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闻诸(兼词,“之乎”)?

116

●?三国时期,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敌人)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贼(刺客)使于

操,未果。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害,祸害)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强盗)。权使人捕而诛之。

117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后放火,琼楼玉宇皆为尘土,名门望族(家族)不敢言,士

大夫之族(类,辈)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灭族)。

118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士兵)与项王战,卒(通“猝”,仓促,突然)起不意。项王

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死)于乌江.而卒(最终)成万世威名。

119

●?太史公牛马走(仆人,自称的谦辞)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陵之祸,尝欲亡走(逃跑)

之,后至骊山,见其直走(延伸)咸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还柱而走(跑),则叹历史无情。

120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左边)右种梧桐。后声名震,乡绅皆迎之,虚左(左边的位

置,是上位),引其上坐。皇上闻之,令左右(和“右”用,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诏其进京,欲以重用。

121

●?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因为)爱美景。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古人席地

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诸多财物散于坐(通“座”,座位)下,似坐(坐守,不动)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犯罪)。

高考文言文437实词完整版

文言文積累材料一:文言文實詞(高考真題437) A 1.阿 (全国二卷)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译文: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 2.哀 (卷)师以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为……悲伤) 译文: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因此留下眼泪。 3.爱 (卷)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现在相送,表明我不是有吝惜之意。 4.按 (卷)上官按之不得实。(按:查验) 译文:上司查验他却得不出实情。 B 5.拔 ①(卷)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超出) 译文:深深地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然脱俗。 ②(全国卷)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6.罢 (卷)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译文:便撤除了五千个镇守的兵士。 7.白 (全国卷)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禀告)译文:桑怿禀告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查访不法之徒。” 8.败 (卷)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译文: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毁坏的。 9.拜 ①(卷)特拜行台中丞(拜:授予官职) 译文:朝廷特授他行台中丞官职。 ②(全国二卷)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译文: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③(卷)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译文:于是招来朱晖授予郎官。 10.薄 ①(卷)遽薄京师(薄:迫近) 译文:很快逼近了京城。 ②(卷)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迫近,引申为进攻)译文:出现混乱而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 ③(卷)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逼近) 译文: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④(卷)被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译文:北边靠近大江,南边接近五岭。

11.报 (全国1卷)危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译文:危素、起岩一同推荐了他,没有得到答复。 12.暴 ①(卷)子何绝我之暴也(暴:迅疾,突然) 译文: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②(全国二卷)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译文:安重荣出身行伍,突然富贵。 13.北 (全国卷)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译文:齐人追杀败逃的人。 14.奔 (卷)子婿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译文:伍子胥不逃亡,就不能进入楚国国都郢城(为相) 15.比 ①(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译文: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②(2009)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译文: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 16.俾 ①(卷)俾其守约束(俾:使) 译文: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 ②(卷)俾无有所与(俾:使) 译文: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 17.鄙 ①(卷)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轻视,看不起) 译文:学习举子业每每轻视它说…… ②(卷)则相与笑之曰:鄙(鄙:见识浅薄) 译文: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③(卷)若真鄙儒也(鄙:浅陋) 译文: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 ④(卷)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译文:子产使得都城和边远的地方都有章法,上下的人都佩服。 ⑤(卷)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边远的地方)译文: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 18.敝 (卷)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译文:于是换掉她的旧衣服。 19.壁 (卷)大战一日,兵拜,走入壁(壁:营垒) 译文: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 20.辩 (全国二卷)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有口才) 译文: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 21.宾

高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 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 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 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 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 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 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

高考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 1、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被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5、本 ④本业,指农桑。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8、病 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④受困。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14、乘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辆。 超乘者三百乘。(《崤之战》) 18、除 (1)名词。

①殿阶。 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9、短 1、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2、缺点;短处。 3、。(短屈原于顷襄王) 30、多 1、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 33、非 4、责怪,反对。(是是非.非) 36、盖 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39、顾 1、回头看;回头。(赢得仓皇北顾) 8、表轻微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1、归 3、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 42、国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5、恨 1、。(不满意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6、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我(见谅) 64、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66、怜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78、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79、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82、劝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94、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41-60)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41-60)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41.绝,ju (1)动词 ①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②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③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④停,止 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 ①达到极点 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②陡峭的 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③隔绝的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 ①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②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ān 动词 ①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②胜任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③能够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最新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

最新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 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 01 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________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 衡少善属文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________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___ 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动词,隶属动词,属于动词,撰写动词,通"嘱",嘱托名词,等辈、类名词,等辈动词,连,跟着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属:撰写 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属:交付 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属:连接 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属:撰写

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属:委托02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________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________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________ 昂其值,居为奇货________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_______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 居则曰:"不吾知也。"________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________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____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 动词,居住动词,居住动词,处在,处于动词,积蓄,贮存动词,治理,安置动词,停留名词,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动词,担当,担任动词,过了,经过动词,占据,占有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居:治理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居:居住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居:担任 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居:居住

高考文言文实词完整版定稿版

高考文言文实词完整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文言文积累材料一:文言文实词(高考真题437)A 1.阿 (全国二卷)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译文: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 2.哀 (北京卷)师以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为……悲伤) 译文: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因此留下眼泪。 3.爱 (广东卷)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现在相送,表明我不是有吝惜之意。 4.按 (四川卷)上官按之不得实。(按:查验) 译文:上司查验他却得不出实情。 B 5.拔 ①(湖南卷)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超出) 译文:深深地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然脱俗。 ②(全国卷)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6.罢 (辽宁卷)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译文:便撤除了五千个镇守的兵士。

(全国卷)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禀告)译文:桑怿禀告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查访不法之徒。” 8.败 (北京卷)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译文: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毁坏的。 9.拜 ①(重庆卷)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授予官职) 译文:朝廷特授他陕西行台中丞官职。 ②(全国二卷)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译文: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③(广东卷)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译文:于是招来朱晖授予郎官。 10.薄 ①(山东卷)遽薄京师(薄:迫近) 译文:很快逼近了京城。 ②(江西卷)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迫近,引申为进攻)译文: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 ③(海南宁夏卷)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逼近) 译文: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④(湖南卷)被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译文:北边靠近大江,南边接近五岭。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 (2)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 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 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及解释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及解释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居安思危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 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 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 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为 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 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 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再,à ()数词 ①两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造,à ()动词 ①往,到 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 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知,读音一:ī ()名词 ①知觉 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动词 ①知道,知晓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自用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1.爱ài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⑦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2.安ān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⑥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表疑问,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②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③施加,施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④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⑤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p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èi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 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6.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文: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高三复习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精选

高三复习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一、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严惩不贷()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短兵相接() 3.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敝帚自珍( )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望而却步( )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 )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望风披靡( ) 8.举类迩而见义远闻名遐迩( ) 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抚军亦厚赉成名.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刑天舞干戚 5.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径造庐访成 8.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9.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攘除奸凶 4.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变姓名,诡踪迹

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五、请根据旧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联想《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鄙: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善: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 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高考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 联想成语“投笔从戎”.投: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高考湖北卷)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篇一: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一.通假字通假字不常出现,而且课本要求掌握的通假字也就是一百来字,翻译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要找出其“通”的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去考虑。找出本字后再去翻译,整句话的翻译如果很通顺合乎情理和语境,采分点就找对了。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程(指传主孙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指阎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 答案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 采分点匈,通“胸”,胸脯;禽,通“擒”,擒获。 答案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得分点趣,通“促”,催促;讫,通“迄”,最终。 二.实词 大纲要求掌握120个实词,而每个实词又都有多个含义,只靠死记硬背很难轻松应试。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准确的义项。而且考试也主要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推断能力。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习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选自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答案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 采分点久,使动用法;宜,适宜,非“应该”义;迁,升迁,不可译为“调动官职”。

【010考前必背十】2019高三高考常考100个文言实词陷阱,记准不丢分! 带翻译版

考前必背十:高考100个文言实词辨析在横线上写上该句子的译文。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喜欢,?: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照,?: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见,?: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告,?: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轻视,?: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城墙,?: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生病,?: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免除,?:(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依次,?: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完毕,?: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高兴,?: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安置,?: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借给,?: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捉拿,?: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刘)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恩德,?:感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上去,?: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典籍,?: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标点,?: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许多,?:称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取,?: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附,?: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讨伐,?: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nú)之富,止乎一己而已。?:富裕,?:众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涉,?: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标准,?: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改换,?: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购买,?:重赏征求。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 1【羸】瘦弱。 2【累】①连续,接连。例1、连篇累牍。例2、累旬日不见其巅际。(2005福建卷, 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例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②屡次,多次。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例6、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2006上海卷,(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③托付。小女已累先生。(《聊斋》)④忧患,祸害。⑤牵连。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3【类】①大多,大都。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②像,类似。佛印绝类弥勒。 ③事例,条例。例1、举类迩而见义远。例2、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④善。余恐德之不善,兹(此)故不言。(《国语》) 4【离】①遭受。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2011湖北卷,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 5【罹】①遭受。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8上海春招,天灾流行,百姓自然会遭受到祸害,与我有何关系呢?)②忧患,苦难,名词。我生之后,遭此百罹。6【莅】①本义:视,走到近处察看。宿眂涤濯,莅玉鬯。(《周礼·春官》) 引申为“到,来”。例1、方叔莅止,其车三千。(《诗·小雅·采芑》)例2、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庄子·在宥》) 例3、莅任,官吏上任。②统治。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③执掌,主管。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楚庄王莅政三年。(《韩非子·喻老》莅政, 掌管政事)④治理。 7【詈】骂,辱骂。 8【敛】①退缩,收缩。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2011新课标卷,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② 9【聊】①依靠,依赖。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②姑且,暂且。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临】①从高处往下看。②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③到,靠近。临视,则虫集冠上。④逢,遇到。临危不乱。⑤将,将要。临行密密缝。11【廪】①米仓,官府的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②官府供给的粮食。例1、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例2、馆有数百生,给其餼廩。③官府发给的作为月薪的粮食。亦泛指薪俸。饩廪,亦作"饩禀"。④赠送的粮食。岁修无论多寡,饩廪称事总是分所应得。(年收入无论多少,接受粮食谷物等馈赠和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相当。)⑤储藏,积聚。 12【凌】①越过,超过。岭峤微草,凌冬不凋。②登,升。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③欺凌,欺负。④欺压。⑤冒犯。 13【录】①记,惦记。君既若见录。②请,延请。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