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表农田灌溉所需水量大幅提高,进而地下水质发生变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使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消失。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国已形成趋于地下降落漏斗10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面下沉,坍塌

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地裂缝,对地下的各种管道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形成危害。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下沉,沉降范围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等城市。地面塌陷是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全国共发生岩溶坍塌3000多处,坍塌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海水入侵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水层,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烟台等地都发生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全国海水入侵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

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完善政策和法规

行政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行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加强对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资金支持上,完善投入补偿机制。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法制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充分利用雨水灌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灌溉季节增加有效降雨,工业生产和民用中尽量多的利用中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合理利用中水、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和养蓄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生态治理、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通过拦蓄工程、湿地工程等,提升水体自我降解和生物降解能力。?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鼓励节约用水

对于水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节水意识很重要。生活方面,提倡一水多用;工业方面,提倡循环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工业废水;农业方面,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的灌溉方式。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600) 摘要:因采煤生产的发展,煤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产生了不利的社会效应,如何限制采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议题。此文论述了我国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对采矿生产活动造成的各种环境破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采煤;采矿生产;环境影响;治理措施。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al mining and its prevention measures *** (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600 ) Abstrac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production, coal resource increasingly drying up, ecological system is destroyed, had a negative social effect, how to limi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oal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to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the mining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analyzed. Key words:coal mining; The mining prod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Control measures. 0 引言 采煤生产活动无论是地下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需要经过剥离地表岩土层、开掘巷道、产生大量废弃矸石。选矿过程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尾矿。废石堆或尾矿

09第九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3

第九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方法,也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补给量。局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还与开采的经济技术条件及开采方案有关。有时为了确定含水层系统的调节能力,还需计算储存量。 目前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有几十种,国内大部分学者尝试对众多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有些学者依据计算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所需资料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如表9.1的分类,以供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可依据计算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已有资料的详细程度、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等,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以相互验证及优选。本章着重介绍几种主要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水量均衡法 水量均衡法是全面研究计算区(均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均衡期)内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之间数量转化关系的方法。通过均衡计算,得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水量均衡法是水量计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该方法还常用于验证其他计算方法计算的准确性。一、基本原理 一个均衡区内的含水层系统,在任一时间段(△t)内的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恒等于含水层系统中水体积的变化量,即

承压水 潜水排补*=????±=-μμ,,S t h F S Q Q (9.1) 式中:Q 补——含水层系统获得的各种补给量之和(m 3/a 或 m 3/ d ); Q 排——含水层系统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泄量之和(m 3/a 或 m 3/d ); μ,μ*——重力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 △h ——△t 时段内均衡区平均水位(头)变化值(m ); F ——均衡区含水层的分布面积(m 2)。 由式(1.5)对允许开采量的分析可知,若要保持均衡区内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则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 排补充Q Q Q ?+?= 在实际工作中,应分析确定均衡区内的各个均衡项目,计算出均衡区内截取的各种排泄量和合理夺取的开采补给量,二者之和为该均衡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补给量(Q 补)和排泄量(Q 排)的组成项目很多,要准确地测得 这些数据往往也很困难。但对某一个具体的地区来说,常常不包含全部均衡项目,有的甚至非常简单。例如,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前冲洪积扇地区,年降水量很少而蒸发强烈,降水渗入补给量

2020年4x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综述经验做法

2020年4x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综述经验做法 截至去年,全市共压减地下水开采量7.34亿立方米,今年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城镇江水切换、河湖连通清理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五大工程,力争实现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3亿立方米的任务目标。全市332万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生活水源置换范围,力争到2021年,全部实现水源置换,群众都能喝上长江水 近日,x市将市区中水导入小西河用于农田灌溉,目前已有10多个村用上了小西河内的水,小西河沿线农业灌溉辐射面积达1万余亩。利用中水灌溉农田,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灌溉成本,还避免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涵养了生态。从采水到引水,近年来,x市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通过下大力实施“节、引、调、补、蓄、管”六大治理举措,截至去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7.34亿立方米。今年初,该市制订了《x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0年度实施计划》,提出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城镇江水切换、河湖连通清理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五大工程,力争实现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3亿立方米的任务目标。 一、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修复水生态环境

河内水波荡漾,岸边草色青青。走在x河x桥段河堤上,满眼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三五成群的人们,或在河边漫步,或在健身锻炼……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如画的美景。 初秋时节,x河治理效果初显。经过夏天几次强降雨后,x河的水位不断升高,具备了行船条件。日前,x市重点工作大督查办公室第三组及该市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从xx 北外环桥下乘船出发,一路向北进行督查。此时,经过生态修复后的x河绿水盈盈,犹如一条蜿蜒的玉龙,向远处延伸而去。督查人员来到x县东岔河村附近看到,经过整治,这里通向河道的排污口已经被封堵,河道生态正在逐步恢复。以往农村旱厕、养殖场以及小化工厂偷偷往河里排放污水,河水又红又黑。 x河水质的改善,得益于x市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x 河x段流经x市4个县(区),境内河道总长135.7公里。以前,由于部分河段污染、淤积严重,缺乏必要的连通,造成河道干枯,影响了外引水调配以及雨洪资源利用。今年以来,该市把x河清理整治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将其中105.7公里列入今年清理整治范围,筹集资金1.6亿元,加快实施清理整治工作。启动全线清淤工程、对沿岸违建和垃圾进行清除、清理整治河道……经过治理,x河多年来积累的淤泥被彻底清理,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x河河道治理是该市河湖连通工程的一部分。按照全域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介绍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措施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地下水位于地表深层,受污染程度小。正是由于地下水的独特优势,使得人类加速了对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步伐。但由于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使得地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鉴于此,必须充分认清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做好地下水的保护工作,从而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1.1造成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之一,由于长时间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位的下降导致上下岩层之间的压力减轻,岩层受重力挤压而发生变形,从而造成地表下沉,严重破坏地表的稳定性,进而造成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会造成地面建筑物的倒塌,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有五十多个省市地区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地下水漏斗面积已经达到9万平方千米[1].个别省市地区由于

地下水位被严重开采,地表塌陷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地表建筑物的倒塌,更使城市防洪设施形同虚设,城市给排水系统运行经常发生故障。随着地表下沉塌陷,一些古建筑也在逐渐消失。 1.2造成地下水质污染 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破坏地下水循环系统,致使河流、湖泊干涸,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反过来又会破坏地下水水质,其诱发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污水会随着地表径流随着塌陷的断层直接进入地下。例如一些重工业的工业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湖泊,随着地表塌陷,这些污水就会随着地表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质污染。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更会威胁人畜饮水安全。 其次,随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降低,使得地下水净化能力不足。另外,地下水漏斗面积的扩展扩大了地下水接受补给的面积,个别在水源地保护面积以外的污水则可能进入地下水的补给范围,这就加剧了地下水质污染的概率。例如在农田灌溉区,由于地下水净化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地下水盐量过大,灌溉后会造成地表盐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着地下水质。 1.3造成海水倒灌 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破坏了地下水系统的咸淡水等压线,造成压力变化,致使咸淡水平衡能力下降,造成海水入侵地下,不仅影响当地人畜饮水,更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大连市海水倒灌的速度每年以12平方千 米的速度递增发加,致使灌溉区400多口井眼不能使用,严重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王继远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modern society cannot do withou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aused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mining area around the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mine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ardu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in a rapid, sustained, stable stage, the need for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m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manage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crunch time. Keywords: open pit mining; environment;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露天矿山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渣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堆放,遭遇下雨,沟内汇水携带大量矿渣形成泥石流。 2、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采矿工业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活动所占用的土地(如厂房、工业广场);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矿往往把周围植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4、环境污染。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粉尘和废渣。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露天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排土等均产生大量的粉尘,随风漂浮,弥漫空中,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有些尾矿废渣中甚至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二、露天煤矿开采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1、过度开采对土地的破坏。露天煤矿的过度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工业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炭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环节进行妥善的处理,这样才能响应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关键词】煤炭;环境;影响;措施 近几年,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只有对煤炭开发和利用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环节进行严密的控制,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更清新、更舒适的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只有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以更好的状态去投入工作和生活当中。 1.煤矿开采利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煤矿的开采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煤矿开采和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增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存在的几个主要环境问题。 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 我国的资源总量非常大,但是我国也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例如:我国的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领先位置,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非常少,只有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我国煤矿的主产区主要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布非常匮乏。煤矿主产区的水资源拥有量本来就不是很多,加上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在开采煤矿是对水资源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煤矿开采区附近的水源和水质也受到了不良影响。 对土地资源的污染 我国对煤矿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经常会出现煤矿过度开采的现象,由于对煤矿的过度开采,很多地区的土地都出现了大面积塌陷的状况,在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塌陷中煤矿的过度开采造成土地塌陷的面积最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民的耕地被毁,从而使农民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煤矿开采也会导致地质的变化,从而使地面沉降的速度加快,这不仅会导致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安全,同时还会导致耕地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导致地表出现大量的积水,影响耕地的耕种质量。 除了煤矿开采会影响到土地的质量之外,产生的其他物质也会对土地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煤矸石是煤在开采和使用时容易产生的一种矿质废料,煤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表农田灌溉所需水量大幅提高,进而地下水质发生变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使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消失。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国已形成趋于地下降落漏斗10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面下沉,坍塌 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地裂缝,对地下的各种管道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形成危害。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下沉,沉降范围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等城市。地面塌陷是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全国共发生岩溶坍塌3000多处,坍塌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海水入侵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水层,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烟台等地都发生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全国海水入侵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 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完善政策和法规 行政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行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加强对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资金支持上,完善投入补偿机制。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法制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充分利用雨水灌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灌溉季节增加有效降雨,工业生产和民用中尽量多的利用中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合理利用中水、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和养蓄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环境。?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同时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更导致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无法利用。煤炭的开采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平衡,造成煤炭开采井田区域周围地区出现严重缺水的现象。因此,加紧研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状况,能够对地下水资源实施保护措施。 标签:煤炭开采地下水环境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煤炭与水共存于地下岩层中。在对煤炭进行开采、加工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另一方面会造成地面沉降与变形、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对水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实现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1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1煤炭的开采大幅度减少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缓慢的更新与恢复,但是在煤炭开发的影响下,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补给量,而且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由于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地表裂缝的现象,因此增加了降水的渗入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排水量的降低的状况。另外,煤炭的开采会造成开采区上部的土块出现坍塌的情况,使得地表径流沿土层裂缝损失,从而出现河流水流量降低的状况,最终对水资源的可利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2煤炭开发破坏水资源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自然界中,水资源循环系统包括降水、蒸发及径流等过程,而由煤炭的开发而引起的地表的坍塌现象会破坏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一方面煤炭的开发破坏了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另一方面使得煤炭区的水循环更加复杂。首先,在对煤炭进行开采之前,水资源循环系统正常运转,但是煤炭的排水造成了煤炭区域地下水位的降低,影响地表水量;其次,在煤炭开采之前区域地下水储量能够自然调节,但是在煤炭开采之后,地下水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地下水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最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排水过程能够改变地下水径流与地表水下渗的速度,使得煤炭区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1.3煤炭开采影响地下含水层水位 由于煤炭的开采会导致地下水层水分的大量流失,使得井水的水位降低,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表农田灌溉所需水量大幅提高,进而地下水质发生变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使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消失。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国已形成趋于地下降落漏斗10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面下沉,坍塌 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地裂缝,对地下的各种管道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形成危害。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下沉,沉降范围6.4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等城市。地面塌陷是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全国共发生岩溶坍塌3000多处,坍塌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海水入侵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水层,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烟台等地都发生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全国海水入侵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 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完善政策和法规 行政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行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加强对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资金支持上,完善投入补偿机制。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法制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充分利用雨水灌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灌溉季节增加有效降雨,工业生产和民用中尽量多的利用中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合理利用中水、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和养蓄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环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分析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地下水在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山西是我国能源化学工业的重要基地,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 求逐年上升。山西属于半干旱地理区域,地下水是本省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与其产业发展密切关联,为使山西的“绿水青山”永驻,就要下大气力治理地下水过度开采及其生态恶化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山西地下水的环境现况,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断流 随着山西经济的高速成长,多年不科学的开采使用地下水已引发重度生态恶化的问题,亟待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当前,国家正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水资源生态系统的绿色永续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协同努力。 1山西地下水开发的环境现状 山西地跨我国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相对匮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山西已成为国家首屈一指的能源重化学工业生产基地,然而,水资源的构成也出现了巨变,表现在地表水源的综合利用率每况愈下,供水量连年滑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更为广泛。山西自古就在地下水开采方面较为

领先,远在一千五百年前就以凿井取水滋润农田,如今随着工农业的成长与规模扩大,地下水的超采现象十分严重,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山西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供水来源,并与本省各项事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2山西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 2.1地面沉降 地下水的锐减使土壤含水层丧失了水分的涵养,粘(砂)性土出现塌陷。地下水流还对土体构成了一定的侵蚀,土体萎缩导致地面沉降,当沉降呈现不均匀特征时,地表就会裂缝。以开采地下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的地方,地面裂缝及塌陷就会频繁出现。 2.2加剧了地下水污染,使水环境日趋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不科学的利用,导致地下水水体系统受到污染。例如,城市工厂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所排放的废水未经任何绿色工艺处置便流到水道,甚至直接渗透到地下,导致不少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受到损害。地下水的开采一度呈现无序化状态,污染已迅速蔓延至本省多个城市,给水资源的质量蒙上一层阴霾。 2.3岩溶泉流量减少,面临断流 岩溶泉水是山西的供水来源之一,然而,因生态环境的日益脆弱,加之开采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方式的落后,岩溶泉流量也在连年下降。近些年来,山西气候偏干旱,降雨量比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112176.html,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培军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03期 摘要: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现如 今大量的煤矿被开发与利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所以煤矿的开发已经引起了社会上人们的重视,煤矿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亟待要对煤矿的开采进行评价。 关键词:煤矿开采;环境影响;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184-02 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虽然煤矿产业能够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危害着我国的环境,每年我国都会开采大量的煤矿资源,导致了我国的地质发生了塌陷,产生了裂缝,山体滑坡、水资源枯竭、空气污染、地表降沉、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1 对水资源的影响:煤矿开采对水资源有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地区虽然煤炭资源量丰富,但是水资源却紧缺,目前仍然有大量的地区缺水严重,随着我国的采矿量增加,我国部分地区的缺水情况愈加的严重。据统计,我国有7/10矿产缺少水源,其中有4000座的矿产中缺水情况十分严重,有8000座的矿产采矿人员用水不清洁。 1.1.1 对生态的影响:煤矿的大量开采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煤矿的开采会将废水排入 地下道,引发的下水的干涸,地下水不断的枯竭,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面积下降,很容易导致煤矿地区的供水水源减少甚至枯竭,最后导致了矿产周边地区的地表植物大量死亡,周边的环境被破坏,缺水让地表沙漠化。 1.1.2 对水系的破坏与污染:煤矿的开采会对水体造成影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向外 排放矿井废水,若是不能妥善的处理这些废水,将会造成了矿井周边的水体污染,在采矿时遇到下雨天,雨水受到污染后渗透入地下水,选煤的矿井废水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让矿区周边的积水湖泊的水变为死水。 水资源被污染了治理的过程十分的麻烦,尤其是地下水,地下水体被污染很难被发现,由于地表水流域广阔,治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地下水的流动比地表水的流动较为缓慢,若是仅仅靠地下水的自身净化功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3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方法,也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补给量。局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还与开采的经济技术条件及开采方案有关。有时为了确定含水层系统的调节能力,还需计算储存量。 目前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有几十种,国内大部分学者尝试对众多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有些学者依据计算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所需资料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如表9.1的分类,以供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可依据计算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已有资料的详细程度、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等,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以相互验证及优选。本章着重介绍几种主要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水量均衡法 水量均衡法是全面研究计算区(均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均衡期)内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之间数量转化关系的方法。通过均衡计算,得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水量均衡法是水量计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该方法还常用于验证其他计算方法计算的准确性。一、基本原理 一个均衡区内的含水层系统,在任一时间段(△t)内的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恒等于含水层系统中水体积的变化量,即

承压水 潜水排补*=????±=-μμ,,S t h F S Q Q (9.1) 式中:Q 补——含水层系统获得的各种补给量之和(m 3/a 或 m 3/ d ); Q 排——含水层系统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泄量之和(m 3/a 或 m 3/d ); μ,μ*——重力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 △h ——△t 时段内均衡区平均水位(头)变化值(m ); F ——均衡区含水层的分布面积(m 2)。 由式(1.5)对允许开采量的分析可知,若要保持均衡区内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则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 排补充Q Q Q ?+?= 在实际工作中,应分析确定均衡区内的各个均衡项目,计算出均衡区内截取的各种排泄量和合理夺取的开采补给量,二者之和为该均衡区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补给量(Q 补)和排泄量(Q 排)的组成项目很多,要准确地测得 这些数据往往也很困难。但对某一个具体的地区来说,常常不包含全部均衡项目,有的甚至非常简单。例如,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前冲洪积扇地区,年降水量很少而蒸发强烈,降水渗入补给量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