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帅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白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参与,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的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是读死书”的主要诱因。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来作为主角的教师成了观众”,把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

表面上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白由散漫,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没达到,课堂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升。

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样也是教学改革中错误的观念。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其中之一,就会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让主导”与主体”能和谐地相处?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效地指导、引导和组织可使学生节时、省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个性发展。

所以,仅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在课前的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花足够的时间。一篇课文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去引导,去组织实施,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忽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会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时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上。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

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所学的知识。绝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白己去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应及时适当地予以点拨,即启发式教学原则。当然这种点拨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包揽一切教学活动,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白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这主导作用体现得尤其突出。没有教师的教”和导”,哪来学生的

学”?

二、学生主体性有两个含义:

一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同时让学生白己做出选择,教师不要强迫学生做决定;二是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呢?

1、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导向,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当代中小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欢发表白己的观点,喜欢白己提出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善于争论和评论,很少轻信现成的结论。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提高白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白我觉醒,强化学生的白我教育意识。

在多年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已习惯于把白己当作知识的被动的受体,创新意识薄弱,不敢或者不愿提出白己独到的见解。要改变这一状况,学生白身必须要转变观念,努力去除传统观念的印记,培养白我的主体性观念。为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加强引导,激励学生塑造白我,实现白我,强化学生白我教育的意识。

3、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充满和谐、民主的气氛。同时,将竞争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编制各种话题、辩题,让学生采取抢答、辩论会、对抗赛等形式,使学生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构建和谐课堂,既要通过教师的白主驾驭,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又要

通过对学生白觉能动性,独立白主性与积极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在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_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主导作用 1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增加学习兴趣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现在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增加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可见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应用数学、从而爱上数学。 2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 2.1 讲授指导。讲授指导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学习数学的方法直接地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照法去实践。 2.2 渗透指导。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在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传授知识中指导方法,随时渗透。让学生既知道学习结果,又掌握学习过程,既懂学习步骤,又会学习技巧。 2.3 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学法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有些学法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去效仿。 2.4 提示指导。这种指导方法要求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适当点拨、提示,学

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摘要: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是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方法。希望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郑东园区作为校外教育基地,相对于学校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园区的体育拓展课程,作为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更加注重人本身的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是自己的一种权利。学生是其意识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主体。主体地位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由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预防或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其他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课程不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尤为重要。因此,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心理需要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使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充分参与,尽情表达。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激发,其目的也是为了学

生的主体性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现今校外教育的许多课程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体现的还远远不够。教师主宰学生活动过程的成分还很重,教师替代学生思考,取代学生说话的成分很大,无视学生兴趣和需要,命令学生去说去做。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想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 在传统课堂里有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我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理解与认识

我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首先,教师职业是以培养人、服务于社会为宗旨的。其次,教师的形成要通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是他的一个基本内容。再次,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权力。最后,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因此对教师专业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的。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还要求对其管理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和公共的责任感。”从此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就受到各国的重视。 那么,要达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目前来讲,普遍的要求至少有本科学历的知识水平,包括小学教师在内。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学生人口众多,教师需求量很大,目前小学教师还不可能一下子从中师学历达到大学本科水平。但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朝这个方向努力。 (2)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指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实习。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就需要有教育的技能和技巧。这种技能和技巧是要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习应用才能获得的。 (3)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例如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敬业,就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爱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是热爱学生的,但有不少教师不懂得怎样才是爱学生。我认为爱学生,首先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信条。 (4)教师需要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5)任何职业都要有职业的自主权,包括在职业生活中,对于专业事宜的判断和行动的独立性,自主地规定适合本职业的资格条件,当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要有职业的专门组织,即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必须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如果不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就等于不承认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1)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被人们所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 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 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本学科的固有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教师的创设问题情景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点拨与学生解决问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与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相结合;既重视培养收敛式思维,又重视培养发散式思维;全面发展智力因素与发展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要求。 由此可看出,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而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人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启发式教学做了不断探索与尝试,谨此,谈谈点滴体会。 一、在备课的过程中体现启发式教学 1.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抓住主要矛盾 备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而这个设计的过程就是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一般地说,都有很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但学生的认识性并非都能一下子就步入正确的轨道,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识有时更会出现矛盾与偏差。有鉴

于此,对教材有时需要经过两次处理,即循着学生的认识轨道推进,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着力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再回归到课本的知识系统上来,进行第二次分析,分析教材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掌握书中的内容及整体结构,糾正自己原有思路中不正确的地方。这种“退一步进二步”的方法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考虑问题的方法。 2. 因势利导,集中精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课本上的内容是前人成百上千次研究的结果,已经舍去了考虑的过程和所走过的弯路,以最佳的过程得出结论。而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正处在一个探索的开始,出现问题是完全正常合理的。所以在讲课时,可适当地加一些本学科的思想发展史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能从前人的失败中理顺自己的思路,自觉调整思考的方向,力求达成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一致,否则学生是学不进去的。因此贯彻启发性原则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困难等情况。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诱导,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曾有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无法学习当时的技工学校英语教材—《基础英语》。我决定采用初中英语第五册先为其重打基础。为调动其积极性,我运用了浅出深教的方法(如把简短的对话进行扩大性的口述或复写等)。这样以退为进,一个学年就学完了初中英语第5-6册和《基础英语》。同时,其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毕业考时其英语分达90分。 二、在讲课的过程中体现启发式教学 1. 选好讲好固定点———教学上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渑池三小-----杨红芳课堂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怎样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在教学重点由“教”转移到“学”的前提下,教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导”的方法和艺术。 一、课前的组织引导。 要建立健全自学小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使他们坚持开展自学活动,提高自学水平,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首先要抓好对全体学生的组织与编排,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把优、中、差生按比例搭配,编成若干自学小组,即便于教师管理,有利于同学们自我管理、互相学习。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学小组中的优等生,发挥其组织管理作用何“小先生”作用,以优带差,以优促中,共同提高。 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常规,加强引导预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学习情况等各项特点,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预习常规,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病重时督促学生自查、互查,同时教师不定期抽查,确保预习不流于形式,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预习效率。 二、课堂上的启发诱导。 1、注意向导。课堂是学生在老师具体指导下,通过自学、研

讨、质疑、问难、训练,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增长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在哪些地方下功夫?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课文在教材顺序中所处的位置和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前编制出一整套既利于教又利于学、极富有科学性、导向型又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自学提纲。这个自学提纲应该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最好的结合点,即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依旧知新,启导新知;有便于找出新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个自学提纲真正成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导路图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学录图、思路图,培养思维能力的增效剂和好指挥。2、了解学情,及时分层次指导。学生在依据教师指定的提纲进入自学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巡回观察,了解并掌握学情。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以具体的启发点拨,既要确定对差生的重点指导,又要不忘大多数学生,做好指导中的点面结合。也就是说,把微观指导和宏观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部分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全体指导。整个班级中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自学,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质疑,在相互关系中,圆满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指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上,应当借鉴魏书生的“三不讲”的做法。既学生经过自学弄懂的问题;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能弄懂的问题;经过同学讨论弄懂的问题,教室都不必讲。既使对经过教师启发、指导或学生讨论仍然弄不懂的问题,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帅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白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参与,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的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是读死书”的主要诱因。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来作为主角的教师成了观众”,把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 表面上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白由散漫,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没达到,课堂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升。 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样也是教学改革中错误的观念。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其中之一,就会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让主导”与主体”能和谐地相处?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效地指导、引导和组织可使学生节时、省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个性发展。 所以,仅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在课前的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花足够的时间。一篇课文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去引导,去组织实施,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忽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会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时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上。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很多中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课,仅局限于口头宣传,缺乏实施的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语文实践活动课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难以有序实行,很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甚至有些老师对于单元后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视而不见,怕搞这样的活动会影响正常的进度,影响自己的业绩。这是鼠目寸光的表现。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从长远考虑培养全面人才,注重对实践活动课的探究和实施。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对语文实践活动课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浅薄的感悟。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虽讲究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协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 首先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的形式。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展开小组活动,如辩论会等;有些内容更适于展开班级活动,如爱国主题、环保主题等;还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全校活动,如读书节等。不管是哪些内容,哪些形式的

语文活动,都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整合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学生现状出发尽量安排一些让学生能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欣赏自然风光,参加社区、村委的劳动,了解社会生活等。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做一些分析和比较,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尽一步理解他们在课堂里学过的知识,还能够看到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语文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在展开语文活动时,既要考虑到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的联系,又要注意语文活动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课前,一定要全盘考虑,先做一个出色的编导。 当然,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实行时,教师要适当地实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重在导疑、导难、导法。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提升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和指导密切联系,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东乡县教研室徐克平 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充当着“四个代表”的角色:该让学生说的,老师代表说了;该让学生读的,老师代表读了;该让学生做的,老师代表做了;该让学生思考的,老师代表思考了。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1.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教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教师的口头禅:“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如此才能使听和做

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语言的使用者。 2.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当一个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他学生是嘲笑一番还是伸出援助之手?对教师的教学是不是采取协作而不是抵触的态度?有没有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告诉教师自己的需要、强项和弱点,希望教师组织怎样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会产生其不意的教学效果。比如阅读课以前我会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语言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先回答,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补充。我发现,学生提到的问题常常恰恰是本课的重难点,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也会很精彩。他们的发言得到及时肯定,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大了,也提高了预习的质量。 3.教师要重视培训学生的学习策略。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确定专题培养目标,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全体学生的提高。教师要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得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 得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益,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初浅的看法: 一、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协调一致。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统一,教与学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与学他们存在于同一个过程中。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管理、调节和指导作用,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认知规律;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调节,也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 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善教也正是这一条件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整体素质又是作为一个善教者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价值内存。因此,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教师善教的“势能”是于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储备的。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 而增大。高素质的教师都会注重对教材和对学生的研究、把握,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较新的视点突破。因此,他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可以说是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媒体,使学习的主客体的知识、文化的内存被充分地激活。教师主导性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一个高素质善教者的体现。因此 ,提高教师整体 素质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有序、有效地完 成教学目标的根本。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 合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

教学中如何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精)

教学中如何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历史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实践” 的学习方式, 但有些老师在某些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刻意的强调学生的“自学”,上课随心所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而教师落的清闲,这是对历史课程改革的一种误解。我认为,历史课程改革在确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历史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历史新课程改革下,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改任务,提高学生历史素质的主战场,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①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支配地位的。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来制定明确、全面的教学目标,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②确定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解答疑难,历史教师需要对教材熟悉于心,对学生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适时地给以准确精练的解答。③设计教学结构,调控教学节奏。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直至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调控好教学节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④确定教学方法。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讲话法、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归纳法。但“教无定法”这需要历史教学挥主动性,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方法。 二、强化学生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做到为学而教。古人说得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收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措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给学生的学习导之以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怎样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呢?①对学生的自主预习加以正确的引导,老师或通过展示自学提纲,或出示情景资料等,对学生的自主预习内容加以规范、指引, 使之不偏离教学的大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令狐采学 东乡县教研室徐克平 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充当着“四个代表”的角色:该让学生说的,老师代表说了;该让学生读的,老师代表读了;该让学生做的,老师代表做了;该让学生思考的,老师代表思考了。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1.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教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教师的口头禅:“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

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如此才能使听和做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语言的使用者。 2.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当一个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他学生是嘲笑一番还是伸出援助之手?对教师的教学是不是采取协作而不是抵触的态度?有没有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告诉教师自己的需要、强项和弱点,希望教师组织怎样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会产生其不意的教学效果。比如阅读课以前我会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语言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先回答,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补充。我发现,学生提到的问题常常恰恰是本课的重难点,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也会很精彩。他们的发言得到及时肯定,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大了,也提高了预习的质量。 3.教师要重视培训学生的学习策略。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确定

正确认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

正确认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 (一)教师的主导性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当然,教师的“讲”与“问”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关键处,教师的精讲、精问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导向作用。但不能走极端,认为教师的每句话都必要。主导的根本含义应是“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教师主导就应引导学生向着理解问题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据此,笔者认为,“主导”的本意应从下列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导。意即教育、指导、引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上路”,全面发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与发展,学会共同生活。二是辅导。意即辅助与疏导。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辅助、帮助,如同流水受堵,需要疏导一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三个角色: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激励者。 1、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 作为教师首先一个指导者,应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对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要给予指导。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透教材,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作为教师首先给他们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要让学生们在这些氛围中发现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而且是沿着教材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找到兴趣点,探究点。 2、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 教育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组织者,组织学生如何理解教材,组织学生如何有序地学习,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比如:讨论会,答辩会,辩论会。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组织好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共识。3、教师还是一个激励者 作为教师应把同学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东西应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管它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总之是孩子们思想的结果。教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指出不足之外,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可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欣赏鼓励他们这种探索精神。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更有利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会从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2019年精选作文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如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 一、通过导读,引导学生乐学 英语是语言课,要根据本学科特色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具等才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语速适中,语调富于变化,语言形象、生动、风趣,语音纯正优美,口语熟练、流利,书写工整、流畅,板书设计美观大方等都会增添教师的教学魅力。此外,教师的唱、画、演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和高雅得体的言谈、举止、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美的享受,使他们乐学而好学。 二、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和复习的方法是学好英语、培养自主学

习的重要保证。在预习时,首先要进行单元预习,了解本单元的新生词、新语法项目和交际项目,然后进行单课预习,重点放在对话、课文的理解上。发现不理解的词、词组、句型要记下来,留待听课时解决。 听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1)要教会学生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听,把握重点、难点,学会思考,不懂就问。(2)要教会学生记笔记,记笔记要分清主次,把握好重点、难点。(3)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实践练习,巩固当堂所学内容。一要指导学生学会及时复习,循环反复复习;二要指导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复习;三要指导学生复习、记忆的方法。 三、通过导情,引导学生爱学 注重情感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乐其道、学其道。首先,情感教育关键在一个“爱”字上,教学中教师要充满爱心,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问题。耐心、细致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中差生。其次,教师在授课时,要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紧张感,活跃思维,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再次,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对教学的热爱之情,点燃学生的学

2021年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欧阳光明(2021.03.07) 东乡县教研室徐克平 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充当着“四个代表”的角色:该让学生说的,老师代表说了;该让学生读的,老师代表读了;该让学生做的,老师代表做了;该让学生思考的,老师代表思考了。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1.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教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教师的口头禅:“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

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如此才能使听和做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语言的使用者。 2.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当一个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他学生是嘲笑一番还是伸出援助之手?对教师的教学是不是采取协作而不是抵触的态度?有没有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告诉教师自己的需要、强项和弱点,希望教师组织怎样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会产生其不意的教学效果。比如阅读课以前我会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语言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先回答,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补充。我发现,学生提到的问题常常恰恰是本课的重难点,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也会很精彩。他们的发言得到及时肯定,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大了,也提高了预习的质量。 3.教师要重视培训学生的学习策略。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确定专题培养目标,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全体学生的提高。教师要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教是指老师及其教的系统活动,学是指学生及其学的系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是每一位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一,恰当而精心的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应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实际,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每一章、每一节的要点、难点,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反复推敲每节课中的每一句话,从而使课堂中语言精练,有条理。上课前要布置学生先预习,设计好预习应弄清的问题或是应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对上课时的课堂结构、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学生自学安排,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习;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等等都应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好“导",也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大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兴趣孕育希望,兴趣滋生动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才能调动起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导”。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在教学中若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不能搞好教学的,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特色教法,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方式,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与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要变换教学手段,变换活动形式。如:讲故事、搞竞赛、做游戏等等形式或诱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思想障碍。 第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让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低年级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即总结了要点。到了中年级,学生思维、理解能力提高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总结要点的同时,按照这些要点,回到教材中再阅读,并把要点逐个与教材对应,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渐渐的领悟到,教材的每一部分都是围绕知识要点来叙述的,从而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列举实例来领会,对于便于直观操作的知识,鼓励学生自制学具,引导他们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议一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做好引导、辅导、点拨的工作,其主导作用得以体现,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第四,建立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体现者,所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肥沃土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小学生如荷叶上的露珠,天真无暇,却又极易破碎,他们的内心是极其脆弱的,所以,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尊重其自尊心。在教育中,我们倡导对学生的赏识和鼓励,教师可通过语言、手势、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或用评语来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