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版本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版本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版本

课题电阻的测量执教:赵文明协备:吴雨婷九一班时间: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通过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正确读数、数

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

作的团队精神。

2. 通过本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实验中注意养成严谨的

科学态度。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教具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2.5V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讲授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图

实物图

实验记录表格

测量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

到零刻度。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完电路

要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3.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

开关S。

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

程。

二、例题分析

例1 (小宣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的阻值

时,并联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

图甲所示,与电阻R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__A,电阻R

的阻值为Ω。

例 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

么?说明原因。

电路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实物图: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

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电阻,再

取平均值

想想做做

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

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2.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

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3.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

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

化规律吗?

4.如果出现的情况和测量定值电阻时

不同,你如何解释?与同学交流一下。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方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培养学生的

解题能力,

思考能力

电压U/V 1 2 3

电流I/A 0.22 0.30 0.34

电阻R/Ω 4.55 6.67 8.82

解析: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电阻越大。原因:当灯两端电压越大,灯丝温度升高。例3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的实验中,某同学在连接电路时,

不小心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了

位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可能

出现的现象是( )

A.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0

B.小灯泡烧坏

C.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值

D.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

练一练

1.1.(13四川自贡)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Ω左右),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

(1)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

(2)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3)清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R=____

三、小结:

1.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R=

I

U

电路图:

六、练一练

课件出示

七、板书设计:同小结

八、布置作业: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

合和支持)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伏安法测量电阻练习题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伏安法测量电阻练习题 1.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 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 保护电路 2.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 B. 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C. 滑动变阻器起到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的作用 D. 应连好电路后,再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3. 对于“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B. 它们的实验电路在教科书中是相同的 C. 前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D. 后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 4. 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若在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两表读数没有随之改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5. 如图所示,是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连接的一个实验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请指出电路连接中的两个不当之处: ①;②。 (2)他们改正电路连接中的不当之处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两电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都同时变化,但两电表的示数总是比较小,灯泡的亮度也较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电路正常后,他们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如下: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大小约为;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填写“不变”或“变化”)的,其原因是:。 6. 小明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 (1)按如图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连接,电压表选用0~3V量程。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3、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4、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准备阶段: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唱春的歌曲 二、情境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生同唱) 1、一曲《春天在哪里》即将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同学们都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吧!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感受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去享受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师板书课题:春,齐读课题) 3、关于朱自清,谁能知道多少?(每人回答限制7秒) 4、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美读课文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三、自学指导 1、同学们,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出示字幕:学习指导,时间3分钟) ①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②这篇文章按顺序主要写了什么?(盼春、绘春、赞春) ③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四、展示交流:春天里的风景 1、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几生说)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2、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生说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2、作者写得很有条理,谁来读读盼春这一部分?(一生读、齐读,读后评价) 3、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生说师板书: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你最欣赏什么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感官等来赏析) ★春草图: 1、咱们先来看看春草图,哪个字词或句子写得不错,谈一谈你的见解。 生:“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活力,小草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更现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钻”,表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2、“偷偷”是贬义词,分明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嘛,怎么能用到小草身上呢?(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了,能突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3、师:不光喜爱,还流露出作者惊喜的心情来。 4、师:把这种喜爱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就能读出味来了,试试好吗?(一生读)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塔子城镇中心学校王广宇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资源: 电源、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 (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 设计实验: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可知,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把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设计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 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什么 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是否处 于阻值最大处; 3.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4.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了;确认无误 后才闭合开关等。 5.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

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④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格中。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参照教科书“想想议议,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会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 分析与讨论: 由于定值电阻是采用电阻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可以不计,但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阻值受温度影响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因此灯丝的电阻不能求平均值。 五、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 六、板书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 a)原理:R=U/I b)电路图: 表格设计: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完整版)特殊方法测电阻练习题

特殊方法测电阻小测 一、电压表间接测量法 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1)闭合开关S,将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断开开关S,将电压 表改接在两端; (2)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 (3)则Rx的阻值可以表示为Rx= 2.如图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R0。 (1)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小处,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画出等效电路,并标出测量量和已知量); (2)再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画出等效电路图,并标出测量量和已知量); (3)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出方程式, (4)则Rx的阻值可以表示为Rx= 3.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R0。 (1)只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 (2)再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Rx两端的电压 是,R0两端的电压是,通过R0的电流 是, (3)则Rx的阻值可以表示为Rx= 二、电流表间接测量法 4.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1)闭合开关S,将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 (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改接在支路;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2,将测量的电流在图4中标出。则Rx的阻值可以表示为Rx= 5、如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1)只闭合开关S,将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 (2)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2,将测量的电流在图5中标出。 (3)则Rx的阻值可以表示为Rx= 6.如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1)只闭合开关S,将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画出等效电路,并将已知量和测量量在图中标出; (2)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2,画出等效电路,并将已知量和测量量在图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春》的教案设计完美版

《春》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1、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贯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程标准;本课设计的目标是:美的体悟。 2、分两课时完成,将这两课时分成三个板块(行板),每个板块30分钟。每个板块有一个主题与探索性的主题。主题是目标,探索性主题是具体的达到主题的途径,问题以及讨论都围绕着这个探索性主题展开。 3、这三个板块设计为如下,每个乐章30分钟。 主题:寻美 第一乐章 探索性主题:如何用美的形式来表现美的结构? 主题:悟美 第二乐章 探索性主题:找出与”春”的意境相近的诗词 主题:诵美 第三乐章 探索性主题:美的诵读与美的感悟 4、有一个问题是:有一个板块是跨两节课的。在设计这个板块时必须要注意能够让学生保持上课的连续性。让学生在下课时还能有讨论的积极性。 5、为了让学生能够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课前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筛选出问题,并且加以分类,印发下去,以供学生课堂使用。 【课堂组织形式】 以四人组为基本单位。组长的职责是组织讨论并且指定发言人。教师也是课堂的成员之一,可以指导也可以加入讨论之中。 【教学环境的设计】 ①音乐环境:每一个乐章的讨论片断都让音乐流淌,让学生在音乐的香味中讨论,以显浸润之功。选曲时注意音乐是以“春”为主题的,轻婉柔和。 ②桌子可以重新摆放以方便四人小组的学习讨论。 ③出于营造环境之考虑,可以让学生拿一些可以体现“春”的气氛的装饰。这也是一种创造性学习。 ④出于上课时间紧迫的考虑,事先布置作业(也即上课时的讨论提纲)给学生,让他们思考,然后到课堂上讨论交流。 ⑤教师课件的准备。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制作时不求繁难,不求华艳,只是注意能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的感悟与联想即可。在制作时注意音乐、画面的准确配合。这是营造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 【具体教学步骤设计】 :-))第一乐章 1)导语: 设计方案一:用闻一多的诗有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来导入《春》这一课之美。设计方案二:用一段充满诗意的话来导入《春》这一课。(因为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态中,春天总是与诗、美、画连在一起的。)这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给学生以语言美感的熏陶。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讨论的问题是他们在预习时提出,教师加以提练的有关于结构方面的问题。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并观察试验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养成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难点】 组装电路,分析实验,发现规律,以及对电阻概念的理解认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大小?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欧姆定律的知识,然后得出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以及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的方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设计实验 已经讨论出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即测量电流和电阻根据公式 得出电阻值。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以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有: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首先,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支付接线柱的正确连接等。且应该提醒学生通过“试触”进行测量工具量程的选择,在闭合开关前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在学生连接完电路后,应该检查学生的电路连接情况,确保电路连接没有问题。其次,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注意应提醒学生不能将滑动变阻器调节的太狠,也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量程,并且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利用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以及公式,计算出不同电压电流情况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并求出平均值,各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其他组得到的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根据所做的实验,可以看出,在各个电压下测量的阻值变化不大,且与平均值较为接近。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

中考物理 电阻的测量专题复习练习卷(无答案)

电阻的测量 1.关于实验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和小灯泡电功率的两个实验的相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原理相同 B.实验电路图相同 C.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相同 D.实验器材相同 2.一名学生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阻值时,不慎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但量程选择正确,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后果是 A.电流表被烧坏 B.电压表被烧坏 C.两表都被烧坏 D.以上现象都不会发生 3.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某同学指出: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值的实验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你认为其中不必要的一条是A.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 B.电路连接时,应该先将开关断开 C.开关应该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 D.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被测电阻大约为80 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 V,选用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关于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量程选错了,会烧坏电流表 B.电源选错了,会烧坏电流表 C.电流表量程选择不适当,电流表不会有示数

D.电源选择不当,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误差大 6.要测量一个阻值为数百欧的电阻R x的阻值,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约3 V,学生用电压表(量程0~3 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0~0.6 A)、滑动变阻器(20 Ω 1 A)、电阻箱(0~9999 Ω),开关、导线若干。在下面图示的电路中,能测出R x阻值的是 A. B. C. D. 7.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必须是串联在被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之间 B.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C.在无法估计被测电流、电压大小时,电流表、电压表应选用较大量程 D.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处 8.以下的实验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伏安法测电阻; 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实验:可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 B.b实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C.c实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方便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D.d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9.用如图所示电路,不能完成下列哪个实验 A.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 B.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C.测量电阻 D.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0.如图所示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阻R L的四个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春一等奖教案

春一等奖教案 【篇一:朱自清的《春》的优秀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 和睦井乡中学李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⑵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德育目标: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的讲义资料、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 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同学们,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 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 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 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 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 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投影: 朱自清(1898—1948),我国著名散文家,其散文富于诗意,善 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 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投影显示: ⑴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酝酿嘹亮蓑笠 稀疏抖擞安巢 ⑵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宇华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物理新授课教案 备课人桑宇峰时间年月日课时序 课题《电阻的测量》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设计。 学习难点: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三、学习过程 1、温故知新: (1)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时注意事项? 【电流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 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两个不能: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电压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必须将电压表的“+”接线柱靠 近电源正极,“-”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 2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学会安慰 教学设计 完整版

学会安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习惯。说的方面,主要训练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感谢他人,安慰需要帮助的人。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倡导乐于助人、礼貌待人的社会风尚。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但是怎样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安慰别人,感谢他人,还需要从实践中学习。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口语交际应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的表达。本节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场景,让孩子角色互换,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断练习,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结合这次说话的材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的用不同的语言去感谢他人、安慰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2、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教学难点 在模拟生活实际情境中进行分角色对话。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话题:口语交际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你会说话吗? 生1:会 生2:会 师:都会?有没有觉得自己不会说话的孩子?哎,那儿有一个,你不会说话?生3:是的 师:老师没听错吧,大名鼎鼎的谢雪玲不会说话?何出此言? 生:哎,别提了,我妈妈说我不会说话。 师:那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事情是这样的。。。。。。(生上台表演小故事:该来的不来) 故事情节:谢雪玲家里请客,看着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谢雪玲心很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 陈诺说:“该来的没来,那我就是不该来的啰,哼!”(背着手走了) 谢雪玲说:“怎么不该走的又走了呢?”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版本

课题电阻的测量执教:赵文明协备:吴雨婷九一班时间: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通过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正确读数、数 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 作的团队精神。 2. 通过本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实验中注意养成严谨的 科学态度。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教具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2.5V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 讲授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图 实物图 实验记录表格 测量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 到零刻度。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完电路 要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3.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 开关S。 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 程。 二、例题分析 例1 (小宣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的阻值 时,并联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 图甲所示,与电阻R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__A,电阻R 的阻值为Ω。 例 2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 么?说明原因。 电路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实物图: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 物图 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电阻,再 取平均值 想想做做 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 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2.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 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3.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 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 化规律吗? 4.如果出现的情况和测量定值电阻时 不同,你如何解释?与同学交流一下。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力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方 法和学生动 手实验的能 力 培养学生的 解题能力, 思考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电阻的测量》练习题 (18)

人教版初中物理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电阻的测量》练习题 学校: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将它与R2并联后,总电阻为5Ω,若将R1与R2串联,则总阻 值为 .......................................................................................................................................................... ()A.20ΩB.15ΩC.10ΩD.5Ω 2.为了使一只电阻为10Ω、额定电压为6V的电铃接在18V的电源上能正常工作,那么 电路中必须............................................................................................................................. () A.串联一只30Ω的电阻B.串联一只20Ω的电阻 C.并联一只30Ω的电阻D.并联一只10Ω的电阻 3.已知:R1<R2,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其总电阻最小的是 ....................................... ()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24伏特,电阻R1=R2=120欧姆,两只电流表的量 程均为0~0.6A。当闭合开关时,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均为0.2A。若故障由这两个电阻中的 其中一个引起,则出现的故障是............................................................................................ () A.R2短路B.R2断路C.R1短路D.R1断路 5.如图所示为测定电阻的电路图。如果某同学在操作中两电表的量程选择正确,但不慎将 两电表的位置对调了一下,则开关闭合后............................................................................ ()

1.春教案设计

1.《春》导学案 教案设计杜利媛 班级姓名 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你们进入中学的第一张试卷,新学期要有新气象,请你们认真思考、工整答题,力争给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加油哦! 板块一知识链接 默写关于春的古诗句及成语,多多益善。 板块二简介作者 板块三积累字词 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在文中给生字注音,并用正楷字工整抄写下来,比一比,看谁 板块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添读、不回读,读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看谁读得棒! 二、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个部分,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概括。

三、速读2-7段,这部分描写了哪几幅图景?分别概括一下。 板块五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从修辞、用词、写法等角度赏析你喜欢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并作批注。 友情提示:可按下面格式进行——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 4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及节奏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强烈地表达了*** 5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表现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6这句话中的***词语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从侧面烘托了**** 板块六课后练习,将答案写在书上。 板块七再次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你一定也喜欢春天的美景吧,那么,就请你拿起画笔画出课文中呈现的美好春光吧,相信你一定行!

初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的及应用的理解。 4、加深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 干电池、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四、教学过程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相对应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数据呢?用到什么器材? 4:画出实验电路图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 2: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___选择接线柱,为保护电路一开始要调到____。 3: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使用时都要注意___选择以及___的接法。 4:连接完电路先要___再闭合开关。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每组的电阻的大小,并算出平均值。 思考 1:你们组测得三个电阻都相等吗?原因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有没有关系?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想想做做 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后,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讨论交流 1: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猜一猜) 2:你能总结出变化规律吗? 小资料 定值电阻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 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泡变亮,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并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分析与讨论: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1)

1 春夏秋冬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图文结合展现“春、夏、秋、冬”这四季美景,全课以词组,三字句,节凑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通过精美插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美丽的四季,了解大自然的景物特征:青草,红花,游鱼,飞鸟,一景一物结合层层学习,表现出大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等10 个生字和“雨”字头、“阝”旁2 个 偏旁;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 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 要准备好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课文词句条,剪纸,彩色粉笔,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共有4组词语,8 个三字句,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本课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电阻的测量练习题

百度文库 1 《电阻的测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B.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C.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D.保护电路 ()2、一个白炽灯泡,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比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大10倍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两次测量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B.两次测量灯丝温度不同 C.两次测量通过灯丝的电流不同D.两次测量室内的温度不同 ()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二、实验、探究题 4、为了测量阻值约为5Ω的定值电阻Rx的阻值, 许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请连接实物图。 (2)电路连接正确后,在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 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电流过大,保护电路; (3)许华同学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 置时,观察到两个电表的示数如右图,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可计算出电阻值为____________Ω。许华仅把这一 次实验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 结果,小明认为不合适,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许华还设计了另一种 不同的方案测该电阻的阻值(电路 如下图所示,仍用两节干电池作电源,电流表仍有和0-3A 两个量程),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示数I1, ③闭合开关S1和S2,读出电流表示数I2。 则未知电阻Rx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R 0为已知电阻)。可供选

(完整版)春晓教学设计

意境潜入心悟情细无痕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春晓》这首诗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欣赏春景走进“春晓”-----游戏识字初读“春晓”-----图文悟情品读“春晓”---古诗新唱拓展“春晓””为教学主线,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变得情趣横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多元诵读中无痕的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达到“意境潜入心,悟情细无痕”。 片断一: 一、欣赏春景,激趣导入,走进“春晓”。 (播放伴有音乐的春光美景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师:认真的孩子请看大屏幕,想想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生:欣赏画面。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或几句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生1:春回大地、柳绿花红、鸟语花香 生2:莺歌燕舞、万里无云 生3:我看到花红了,燕子飞回来了,草绿了,春姑娘回来了。 生4:我看见花开了,小鸟在树枝上叫,树叶发芽了。 师:是啊,春天多美呀,有人说春天是一首歌,有人说春天是一幅画,其实春天还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题目叫《春晓》,请孩子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1:我从课题中的“春”知道了写的是春天、、 生2:“晓”是“日”字旁,我想这首诗说的是早晨的时候。 师:你能根据字形理解字的意思真了不起。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呢? 生3:那“春晓”的意思就是讲春天的早晨,是吗? 师:是呀,你真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 (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精彩的开课最能抓住孩子们的心,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老师先让孩子们欣赏春天美景的图片,并伴以音乐进行渲染,让孩子们一下子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中,然后利用学过的词语或者是句子描述看到的美景,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激发了孩子口头表达的愿望,培养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再加上老师对春天美景的生动描述,让孩子不知不觉在情境中走近文本,产生阅读愿望,形成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片断二 游戏识字,观察记忆,初读“春晓”。 (第一关:摘苹果,认读苹果树上带拼音的字宝宝,并说说自己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窍门。)师:听说我们一(2)班的孩子个个都是识字小能手,现在我们采用比赛闯关的办法来认读诗中的生字宝宝,聪明的孩子们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注意第一关开始了:认读苹果树上的生字宝宝, (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苹果。) 师:每个字音都读的很正确,就连翘舌音也读得非常准确,谁来把你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窍门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1:“闻”字是“门”里面一个“耳”,因为有“耳”,所以是“听”的意思。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resistance measurement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

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 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 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 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 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 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 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 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 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 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 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 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