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推广名词解释

现代农业推广名词解释
现代农业推广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狭义农业推广: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学

3.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

第二章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2.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3.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运用媒体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兴趣,情感爱好和知识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4.沟通主体: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5.沟通客体:沟通的信息内容。

6.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道路和途径。

7.沟通媒介: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

9.非正式沟通:是指非组织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农技员和农民的私下交换意见,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10.语言沟通: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为语言沟通

11.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正式语言的符号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进行的沟通。

12.个人沟通: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进行的沟通。

13.大众沟通: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的沟通。

14.信息沟通: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沟通。

15.心理沟通;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包括感情,意志,兴趣等的交流

第四章 1.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者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

社会系统:指一组有着共同问题,期望达到某种共同目标的相互关联的单位

3.农业创新: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4.创新者:又称先驱者,指首先采用某项创新的少数农民,他们冒着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走在发展生产的前列。

无形磨损:创新不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创新项目取而代之而“过期失效”。

9.有形磨损:某项创新虽然未被新的创新取代,但某项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因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使用价值。

10.政策磨损:指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法令及农业经济计划的调整。

11.推广磨损(人为磨损):指由于推广方法不当造成科技成果早衰。

12.创新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第七章 1.大众传播法: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2.集体指导法:即在同一类型,同一地区,相同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条件下,推广人员把情况相似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发,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3.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第七章 1.成果示范:是指选择当地经过试验已取得成功的某项成果在预先选好的科技示范户的地理布点,在推官员的指导下,由示范户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应用,将其应用过程和取得的效果展示出来,示范给其他农户,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的推广方法。

2.方法示范:指在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演示某种技能的一种方法。

3.局部控制:是指在试验时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处理因素以外其他的各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误差降到最小,保证试验结果正确可信。

4.技术适应性试验:是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引入本地区,本单位,在较小的面积上或以较小的规模进行的适应性试验。

5.摘要:对文献内容的准确扼要而不加注视或评论的简单陈述。

6.关键词:反映文章内容的几个关键性的名词和术语。

农业推广论文:是用书面形式表述在农业推广领域里进行的研究、开发及推广的学术性文体。推广论文具有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等四个特点。

推广率: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农业科技成果的属性包括:新颖性、先进性、完整性和成熟性四个方面

农业推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狭义农业推广: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5.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第二章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2.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3.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运用媒体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兴趣,情感爱好和知识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4.沟通主体: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5.沟通客体:沟通的信息内容。 6.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道路和途径。 7.沟通媒介: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8.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沟通。 9.非正式沟通:是指非组织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农技员和农民的私下交换意见,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10.语言沟通: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为语言沟通 11.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正式语言的符号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进行的沟通。 12.个人沟通: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进行的沟通。 13.大众沟通: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的沟通。 14.信息沟通: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沟通。 15.心理沟通;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包括感情,意志,兴趣等的交流。 第三章 1.行为:人们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 2.动机: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的念头和想法 3.优势动机: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 4.行为改变:是指行为变革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利用不同的外加手段,达到引导,优化人的行为的目的,基本内容是对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引导。 5.行为从众:指个人在集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集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集体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随大流形式。 6.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广告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广告 2.广告学 1.广告包括狭义与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广告指商业广告,是营销主体支付一定的费用,借助具有一定传达能力的媒介,向大众广泛传播营销信息,以达成其营销目的一种营销传播活动。广义广告是指任何个人和社会组织支付一定的费用,借助具有一定传达能力的媒介,向大众广泛传播商业或非商业性信息,以达成影响并促进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或单纯告知,或改变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一种传播活动。 2.广告学是研究广告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名词解释 1.广告市场 2.广告市场的传播环境 1.广告市场,是指广告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换关系的总和,即把广告活动始终看作一种商品交换活动,看作一种市场行为和市场过程,特别注重这种交换活动、市场行为和市场过程的交换关系、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一般所说的广告活动的场所,应视为广告市场的环境要素。 2.传播环境也是宏观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播形态,社会的传播环境对其影响特别重大而直接,有必要特别予以关注。 所谓传播环境,主要是指大众媒介传播环境。传播环境涉及两个主要环境因素,一是媒介因素,一是受众因素。 三、名词解释 2.定量分析 3.定性分析 1.定量分析以精确数理统计为依据,所显示的是大量抽样和统计的效力,故又称数理统计法。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不仅客观而且精密,能避免定性分析的主观倾向性,故又称客观判断法。 2.定性分析以经验分析为主,带有一定主观成份的判断,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往往不如定量分析那么具体精密,但对抽象问题和宏观问题的判断和预测,却往往为定量分析所不及。 供科学的依据。广告调查虽说不能确保广告运动的绝对成功,却能减少失败。 第五章广告策划 三、名词解释 4.广告策划 5.广告讯息策略 6.广告表现策略 7.广告媒体策略 1.广告策划准确地说应是广告运动策划,它是指广告人围绕一定的广告目标所进行的广告战略决策和对各种广告传播手段及各个具体步骤的统筹安排,以达到有效控制整个广告运动的方向和进程的目的。具体来说,广告策划包括建立广告目标、确定目标市场与目标视听众、确立为达成广告目标之策略手段,以及建立一整套事中检测与事后评估方案在内的所有工作。 2.也就是确定在此次广告运动中应该提供那些讯息,又该重点突出那些讯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提出“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宣言。钱玄同和刘半农以“双簧信”做了反应,阵地是陈独秀李大钊的《每周评论》,傅斯年罗家伦的《新潮》。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文学革命发生后,很快形成规模和声势,取得重大实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放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实绩。猛烈地冲击着封建文学的堡垒,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五四”文学革命明显存在一些弱点,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2、《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9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3、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章士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试图从逻辑、语言、文化史角度论争。白话文不能取代文言文,提倡“读经救国”。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也是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学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与“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现代广告学》试题3

《现代广告学》试题三 院(系)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年级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20分) 1.我国1984年成立了( D)。它的宗旨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指导广大群众的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广告管理协会B、广告自律协会C、广告行业协会D、中国消费者协会2.广告媒体是指(A )。 A、能借以实现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信息传播的物质或工具或能刊载广告作品,并实现广 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信息沟通的物质。 B、报纸、杂志 C、广播、电视 D、国际互联网 3.美国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所提出的广告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特点及消费者利益上,也就是USP 主张。USP是指(D )。 A、品牌定位 B、品牌形象战略 C、市场细分 D、独具特点的销售说辞 4.( A)指企业有意识的、自我设计和期望树立的形象。这是作为一个比较完美和理想的形象,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而存在。 A、企业自我设计的理想的形象 B、人们所认识的企业形象 C、企业的实际情况 D、 CIS 5.附加价值是指创造性地附加对广告作用发挥有一定“价值”的人物或事物。下列属于附加价值的是(A )。 A、名人和歌星 B、文字 C、构图 D、色彩 6.根据记忆的目的性,记忆可分为( D)。 A、瞬间记忆和短时记忆 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瞬间记忆和永久记忆 D、无 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7.下列不属于逻辑记忆主要特征的是(D )。 A、准确而相对持久B、一定时间内所记忆的信息量较小C、速度较慢D、信息量大且被记速度极快 8.我国广告界提出的“以(A )为先导,以()为中心”的方针,体现我国广告界对广告表现的重视。 A、策划创意B、创意表现C、表现主题D、主题策划 9.注意原理的运用是广告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广告中所谓注意是指(B )。 A、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在每一时间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同时离开其它对象。 B、人的心理或意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C、根据广告对象的需要、兴趣、偏好促使其感受器官集中于某一事物。 D、人们的心理活动离开了其它与被注意事物无关的一切事物,集中精力使心理活动深入下去。 10.以下不属于广告文案要素的是( D)。 A、标题B、正文和随文C、广告语D、广告计划 11.关于不同市场情况下的广告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纯粹垄断市场模式下,广告的可替代性比较强。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广告学试题附答案

江西中医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现代广告学教程》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五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2、闭卷考试。 3、适用班级:08营销班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 10分) 1、广告调查: 2、USP 理论: 3、广告产品定位策略: 4、广告媒介策略: 5、感性诉求广告: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广告开始进入现代阶段的标志是( ) A. 报纸广告的广泛出现 B. 杂志广告的广泛出现 C. 广播广告的广泛出现 D. 电视广告的广泛出现 2. 划分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是产品的( ) ________________ __ 院(系) 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 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__ ___ ___ __ ___ __ __ _院(系)_____ ___ __ _班 级 姓名__ ___ __ __ __ ___ _ 学号 __ ___ ___ __ ___ __ ………………………………(密)………………………………(封)………………………………(线)………………………………

13春《现代广告学》作业4 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不属于心理效果的事后测定方法的是 A. 仪器测定法 B. 认知测定法 C. 视听率测定法 D. 回忆测定法 满分:5 分 2. 广告调查中最复杂的阶段是 A. 明确调查目标 B. 制定实施方案 C. 整理分析资料 D. 编写调查报告 满分:5 分 3. 广告效果测定的原则不包括 A. 目标性原则 B. 可靠性原则 C. 经济性原则 D. 及时性原则 满分:5 分 4. 与传统媒体相比,国际互联网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媒体它突破了()的限制。 A. 广告主题和表现形式 B. 广告内容和诉求 C. 广告时间和空间距离 D. 广告表现和功效 满分:5 分 5. 广告效果测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广告的经济效果、广告的心理效果、广告的社会效果,三者是 紧密相连的,其中()是衡量广告活动的中心环节。

A. 广告的社会效果的测定 B. 广告经济效果的测定 C. 广告的心理效果的测定 D. 广告对销售影响效果的测定 满分:5 分 6. 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 前言 B. 报告主题 C. 报告主体 D. 附件 满分:5 分 7. 问卷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是 A. 被调查者的情况 B. 调查内容 C. 填写说明 D. 编号 满分:5 分 8. 广告效果按照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划分,不包括 A. 导入期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导出期 满分:5 分 9. 哪一种抽样方法是研究者根据经验判断从调查对象中选取最适合调查目的的样本的方法 A. 任意抽样 B. 判断抽样

C. 配额抽样 D. 滚雪球抽样 满分:5 分 10. 目前网络广告的最主要形式是 A. 按钮广告 B. 标题广告 C. 聊天室广告 D. 情景广告 满分:5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媒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A. 媒体的传播范围与对象 B. 媒体的威信和传真程度 C. 媒体的适用性和使用条件 D. 媒体被收听、收看状况 E. 媒体的费用和效果性 满分:5 分 2. 广告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广告对象的 A. 年龄 B. 婚否 C. 生活方式 D. 文化程度 E. 审美意识 满分:5 分 3. 非概率抽样包括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33)

.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 A.交替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为组织的() A.职能结构B.层次结构 C.部门结构D.职权结构 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4.我国农业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是() A.部、省级推广机构B.省、市级推广机构 C.市、县级推广机构D.县、乡级推广机构 5.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 A.推广服务系统B.目标团体系统 C.推广人员D.农民 6.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转化率B.推广度 C.推广率D.推广指数 7.“S”型曲线表示()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8.组织的内部要素不包括 ...() A.战略B.技术 C.人员D.环境 9.一般推广项目计划最佳期限为() A.1年B.2年

C.3年D.4年 10.关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组成的合理结构为()A.顺塔形B.倒塔形 C.蜂腰形D.柱形 11.土壤区划属于() A.物化产品B.技术性产品 C.技能和技巧D.服务性的知识产品 12.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中,最高一级是() A.农艺师B.助理农艺师 C.推广研究员D.高级农艺师 1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4.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15.“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属于() A.政策目标B.中间目标 C.实施目标D.教育目标 16.按指导方式分类,以下属于集体指导的是() A.培训B.报纸 C.鉴定会D.田间示范 17.以下属于个别指导法的是() A.小组讨论B.农户访问 C.成果示范D.录音录像 18.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A.1∶2∶3 B.1∶3∶5 C.1∶4∶6 D.1∶5∶9 19.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 A.个别方式B.群体方式 C.大众方式D.书面方式 20.提高成果分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 A.提高技术上限 B.提高经济上限

《现代广告学》试题总结

《现代广告学》试题二 院(系)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年级_____、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填空题(每题2分,20分) 1、1995年2月我国正式颁布和开始实施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 C ,标志我国广告步入法制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A、《广告管理条例》 B、《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D、《(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2、 C 是指由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在广告活动中所发生的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广告艺术 B、广告协会 C、广告道德 D、《广告法》 3、广告并不改变商品本身,因为它不是生产过程。即:它既不会改变商品的 B ,也不会改变商品的。 A、优点观念 B、价值使用价值 C、品牌概念 D、形象特点 4、 A 是广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广告创意的主要题材。 A、广告主题 B、广告艺术 C、广告策划 D、广告标题 5、D是广告创作与广告制作形成的,最终与广告对象见面,并说服或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形式,其具体形式就是广告作品。 A、广告艺术 B、广告创意 C、广告主题 D、广告表现 6、根据记忆对象的性质分类,记忆包括:B 、、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A、形象记忆瞬间记忆 B、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C、逻辑记忆永久记忆 D、永久记忆瞬间记忆 7、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D ,为了创出名牌商品。 A、传播信息 B、表现广告主题 C、促进商品销售 D、寻找卖点 8、附加价值是指创造性地附加对广告作用发挥有一定“价值”的人物或事物。下列不是附加价值的是: C 。 A、名人和歌星 B、美女与动物 C、构图、文字 D、天空、海洋、高山等背景 9、 A 是广告经营业的基本组织形态。它是指受广告主委托专门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具备相应的专业人员、设备、并依法办理公司登记,依法从事广告活动的法人组织。 A、广告公司 B、调查公司 C、广告协会 D、企业广告部 10、传统广告作业程序里广告创意是核心,而现代广告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这种要求表现在重视广告活动的事先调查,事后的效果反馈和以 D 为核心开展广告活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广告学题

一、单项选择 1.有一家企业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给新闻单位,从而报道有关企业新产品上市消息,请问该消息属于:(A) A.广告 B.新闻 C.宣传 D.短讯 2.企业自我设计的(C)形象指企业有意识的、自我设计和期望树立的形象。它与人们所认识的企业形象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现实中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A.现实的 B.长远的 C.理想的 D.表面的 3.70年代以来,广告主题理论和实践发展进入了以(C)为主的阶段。 A.宣传商品特点和优点 B.树立品牌 C.广告定位 D.弘扬企业文化 4.我们认为尽管确定广告主题具有多种分析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首先(B)都是确定广告主题基础。 A.消费者分析 B.商品分析 C.竞争对手分析 D.企业、品牌形象分析 5.关于广告媒体研究描述错误的是(B)。 A.研究各种媒体的特点 B.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国家对媒体管理和控制 C.最终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去顺利实现广告目标 D.为选择最有效的媒体和媒体组合,提供依据 6.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所提出的广告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特点及消费者利益上。也就是广告应有(C)。 A.广告主题 B.产品的特点 C.独具特点的销售说辞 D.消费者利益解说 7.70年代以来,广告主题理论和实践发展进入了以(C)为主的阶段。 A.宣传商品特点和优点 B.树立品牌 C.广告定位 D.弘扬企业文化 8.我们认为尽管确定广告主题具有多种分析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首先(B)都是确定广告主题基础。 A.消费者分析 B.商品分析 C.竞争对手分析 D.企业、品牌形象分析 9.关于广告策划描述错误的是(D)。 A.广告策划主体是广告主和广告公司 B.广告策划依据主要是广告调查结果、企业经营目标和广告目标 C.广告策划主要要素中包括策划主体、广告策划的方法、广告效果的测定等 D.广告策划是广告计划后的产物,其侧重点在于规划与步骤,广告计划则强调对多个方案的抉择。 10.关于广告媒体研究描述错误的是(B)。 A.研究各种媒体的特点 B.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国家对媒体管理和控制 C.最终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去顺利实现广告目标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园三诗人: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街头诗运动: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

农业推广名词解释

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 现代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农业推广学: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推广过程中行为变化与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沟通: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利用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体态语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交流和传递各自的观点、思想、知识、爱好、情感、愿望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正式沟通: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结构系统和信息流动的路径、方向、媒体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非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社会系统内,通过正式组织以外途径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语言沟通:指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正式语言符号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进行的沟通 行为:人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 需要:指一个人所缺少的,但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而言又是必需的某种东西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向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部潜力的作用力的大小 效价:是指某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评价 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 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沟通渠道:是指人们互相传播信息的途径或方式 社会系统:指一组有着共同问题,期望达到某种共同目标的相互关联的单位。 创新扩散:是某种创新在特定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中,在一定的时间内,经由某种渠道而被交流传播的过程 创新的采用: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采用率:指一项创新被某一社会系统众多成员所采用的相对速度 大众媒介渠道:是指利用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各种途径与方式 人际沟通渠道: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方式 社会结构:某一社会系统里各个成员或单位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就称为社会结构 沟通网络:指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沟通过程中所形成的途径和方式 创新结果: 大众传播法: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集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