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理论

心理咨询理论
心理咨询理论

心理咨询理论

第一讲:绪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初始访谈

教学目标1、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现状

2、当代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1、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1、咨询发展背景中社会的因素

2、咨询与治疗的区别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

课后作业论述心理咨询在近现代发展的必然性

一、现阶段国内心理咨询发展扫描

1、训练背景

2、学历层次

3、人员构成

4、收入层次

二、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1、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现代人生活环境的变迁

2、选择的增多增加了现代人的焦虑感

3、竞争加剧导致压力的加大

4、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5、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6、传统背景中心理问题的缓解

传统宗教的历史架构(基督教背景下的忏悔制度)

巫医、神在传统社会个人精神世界构成的主要力量(信仰、倾诉、宣泄、暗示)

三、正视心理咨询与治疗

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性人际关系,目的是帮助人们扫除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是一种技巧性发挥,心理咨询是一种社会性服务。

2、心理咨询的几个特点

咨询的对象主要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心理咨询是一个促使求助者自我成长的过程。

心理咨询具有渐进性

心理咨询具有社会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系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不可分割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许多方面相互重叠,咨询中间有治疗,没有治疗的心理咨询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的,而治疗不能脱离咨询,咨询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前提,实效性的心理治疗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详实的咨询基础之上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区别(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与来访者的关系不同。

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

1、精神病行业的出现十八世纪初期

2、心理疗法的发明,催眠术的出现,弗洛伊德的贡献

3、心理疗法在美国的发展:精神分析的传入以及美国化;行为主义的兴起;社会的世俗化以及与宗教相脱离;人本主义的兴起;对空虚自我辉映的治疗

第二讲:咨询关系

教学课题第二章咨询要素

教学目标1、掌握咨询中的关键因素

2、了解不同要素在咨询中的作用

3、发展咨询师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1、咨询中三个要素的作用

2、心理咨询中的关键可控要素是什么。

教学难点1、咨询中的关键可控因素

2、咨询师个人因素的发展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

课后作业讨论如何咨询中咨询师的个人要素

一、影响咨询效果的几个变量

1、来访者

不适合参与咨询的来访者特点包括(精神病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弱智)

适合参与咨询的来访者特点(年轻、智慧、有成功的经验、有良好的态度和愿望、人际影响的敏感性)

2、咨询师

角色本身的特点(榜样模仿、温暖支持)

咨询师掌握某种特定的助人技能

咨询师自身的特点

A:人格特点(安全感、客观性、人格整合度、人情味、直觉能力、洞察力、耐心、善解人意)

B:个人的健康

C:对创伤的觉察

D:开放的态度E:发展关系的能力

其他要素

1、家庭

(1)、家庭的阻碍(2)、家庭的促进

2、社会

3、人际环境

咨询中的共同要素

激起期望

宣泄情感

一种有效的支持系统

二、治疗背景或设置

1、提供新的学习经验

一套可以有效解释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构架

第三讲:精神分析治疗

专业及班级心理咨询专业周次日期

教学课题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

教学目标1、掌握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思想、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

2、理解各理论在当代咨询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1、经典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结构与防御机制

2、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与阴影。

3、客体关系中的透射性认同

教学难点1、病理性防御机制的建构与识别

2、投射性认同的使用

教学进度第四、五、六周理论10课时实践:2课时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视频赏析

课后作业讨论精神分析影片布鲁克斯先生中的病理性防御机制

第一节:经典精神分析中的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1、时代背景:19世纪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进化论。人类的自尊心受到了三次打击: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

老年弗洛伊德

2、个人成长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出生于奥地利的弗赖堡(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甫莱波)。

4岁随全家移居维也纳,在那里一直生活了年。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羊毛商,一个极专横的人。父亲的第

二个妻子生了弗洛伊德,

1885年,弗洛伊德从学于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Jean Charcot。使用催眠术治疗癔症。学习六个月。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

后来创立了自由联想法,进行治疗。

1939.12.23在伦敦逝世。终年87岁。

三、精神分析疗法的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来访者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经验

2、假设来访者没有意识到他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3、对移情关系的解释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

四、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架构

1、情感问题的童年根源

口唇期(0-1)形成安全感。咬拇指,恐怖症,自卑、自恋,口欲期人格特点,攻击性,强烈的依赖。等肛欲期(2-3)形成自主控制与强迫,清洁与混乱慷慨与吝啬等。前生殖器期(3-5) 两性吸引

潜伏期(6-12) 。此期孩子的快乐主要来自儿童的游戏和学习。培养能力,形成自信。否则会出现自卑。

青春期(12-)进入青春期和生育阶段。形成以生殖器为主要来源的性快感区。完成成人社会化过程。

2、潜意识的重要性

本我:是由原始纯正地道的本能能量组成。快乐-痛苦原则。初生的婴儿只有本我。初级思维过程。先天遗传的。是能量的源泉,是内驱力的基地。出生时就有的。

自我:是为了使个人与能够真正满足他的需要的经验和对象进行联系。包括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心理功能

超我:是道德的维护者。是心灵的道德知觉和我们的理想抱负。是从儿童早期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而来的。道德原则。后天发展起来的

3、关于焦虑

客观的焦虑:由现实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而产生的焦虑。如得不到母亲的哺育。创伤情境:既不能控制、又不能适当宣泄刺激的情境。

神经过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而产生的焦虑。如,担心自己会变成野兽般地去强奸他人而受到惩罚。

道德上的焦虑:是害怕个人会做违背超我的事情,从而体验到内疚

概念

4、心理防御机制:

是用曲解和篡改现实的形式来减轻痛苦和缓解心理冲突的潜意识心理过程。

是Ego的功能。

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五种性质:

处理本能和情感的主要手段或措施

无意识的

各种防御机制是彼此分散的

是动力的和可逆的

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压抑:把令人痛苦或困扰的问题(如欲望、情感、心理冲突等)逐出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

适应性或成长性压抑:延迟满足。

自我否定性压抑:心理冲突尖锐、持久。

压抑与文化

投射:把本人不愿意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点等错误地归之于别人。

适应性的:世界多么美好/丑恶

病理性的:妄想

投射性认同:破罐子破摔,人际关系敏感。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转移: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系的对象(人或事物)。

替代性满足:偏好象征化

升华:社会认可的较高层次的满足。

强迫性重复

退行:退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模式等,以回避现阶段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适应性的退行

病理性的退行

治疗情境中的退行:移情。

理智化:过分使用抽象思维,或者,以普遍或概括化的形式处理个体情感上的苦恼或心理冲突,以掩盖个人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快。

解释:

归因:

合理化: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观念和欲望找一种合理的解释。

隔裂

把自我隔裂成好的和坏的两部分而不能整合起来。

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方式

孤立: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理想化:赋予自己或别人过分夸大了的优良品质,以处理心理冲突理想自我,实际自我,真实自我

挫折

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自卑与超越:

自我接纳

幽默: 是指以潜意识的语言或象征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

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5、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第二节:荣格的学说

一、关于荣格

荣格其人

荣格与FRUED(融合与分裂)

荣格学说与家庭(神秘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氛围)

荣格学说在今天(超越时代性)

二、荣格学说的基本概念

1、情结

2、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3、阿尼玛与阿尼缪斯

4、人格面具与阴影

三、关于阴影

1、阴影: 别人的阴影很有趣

自己的阴影很讨厌

两面人

阴影姐妹阴影兄弟

日常生活中的阴影

发现阴影行为

阴影的投射

2、阴影是陌生的

陌生是一种魅力

陌生令人害怕

阴影是陌生人

难道我们之间彼此陌生吗?

3、阴影接纳的模式

神话中的阴影接纳(伊娜娜与埃莱施基枷尔)

童话中的阴影接纳(牧鹅少女)

4、与阴影战斗(吉尔加美什和恩齐杜)

阴影的抗争

第三节:主要的客体关系观点

一、分裂和个体发展

第一阶段:母性分裂

第二阶段:想象分裂

第三阶段: 自体分裂

第四阶段:认同分裂

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来源于哪里?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客体关系的分裂理论尝试着做出理解

1、第一阶段:母性分裂

分裂在生命最初的几天就开始了,这个过程开始于婴儿的原始分裂,即将世界分成十号的还是坏的,充足是好的,空乏是坏的,温暖是好的,冷淡是坏的,被抱着是好的,不被碰触是坏的

婴儿最初与部分客体相接触产生互动,主要是吃,好乳房坏乳房。

部分客体也会常常持续进入成年期

儿童都希望有一个好母亲,然而大多数时候是不现实的。母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会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有足够好的母亲这个说法。

但是如果坏母亲体验尤为令人沮丧,一场分裂就会发生。

分裂是前语言期的。所以很多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这个阶段的分裂主要表现为好母亲,坏母亲

2、第二阶段:想象分裂

由于婴儿对于母亲的高度依赖,母亲的离去会带来强烈的沮丧感,婴儿会努力的应对这种沮丧感,比如藏猫猫游戏

但是游戏并不总是成功,所以儿童在内心发展出关于母亲的图画,试图建立内在母亲,(皮亚杰关于客体恒定性的描述)

过渡客体的存在是对母亲缺席的一种补偿性尝试。过渡客体也较过渡关系五,大多数都是动物玩具,洋娃娃或毛毯,

过渡客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降低使用的频率,成年后仍然有部分使用。比如流浪的人随身携带家乡的物品,宿舍的洋娃娃,最重要的是金钱。

这个阶段的分裂,主要是好母性映像,坏母性映像。

3、第三阶段:自体分裂

语言的发展是儿童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儿童学会与内心的母亲表象对话,随后扩展到其他的情景中。

随着我们不得不应对人际关系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儿童的内在表象经历了最后一次转狴犴,转变为被称之为自体的东西,儿童期的母亲被很大程度上被新陈代谢了,成为个体本身存在的一部分。

自体出现的显著标志是“我”这个词的出现

随着咨询体的成熟,自体的语言也不断发展,描述我爱自己还是我恨自己,自尊,自重,自我实现都和这个时期有关。

这个阶段的分裂主要是好我,坏我

4、第四阶段:认同分裂

开始于儿童期,并且扩展到成年,或许还伴随人的一生。

通过主我与宾我之间的互动,构成了自体的内在论坛

认同是更精确的说法,对职业的认同,性的认同,婚姻的认同,父母身份的认同

二、客体关系的病理学:投射性认同

1、投射性认同与投射的区别

投射性认同的一个关键的动力,使作为投射性认同的基础的诱导,依赖透射性认同的个体会从事不易觉察的却无一事强有力的操纵来诱导用途他们有关的人以限定的方式来行为。就像强迫另一个人在自己的内部戏剧的演出中扮演一个角色。一个涉及早期客体关系的角色。受操纵的人被诱导着从事一种认同,即认同投射者自己否认的那个层面。

人们会呆在投射性认同中是因为罪恶感,责任感或者是对孤独的恐惧。

还因为,每一个投射性认同都含有一个强有力的命令,如果不然的话,就会怎样,怎样。

2、在正常的关系中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发现投射性诱导。

投射性认同之依赖

你认为如何?

我应该怎么做?

你可以帮助我妈?

我似乎无法靠我自己来做这件事

母婴关系中,母亲对个体的控制。让个体缺乏自主性。

核心信息:我活不下去,诱导反应是照顾

投射性认同之权力

完全照我说的去做

服从我的领导

就这样做

遵从我的指示

厌恶女人的男人,吸血鬼式的男人。

父母化儿童早期关系中那个无助的母亲,和早期母子互动模式中退缩的母亲

核心信息是你活不下去,又到反应是无能。

投射性认同之情欲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是一种人际动力,意味着通过性的发那个是来建立和维持关系。

早期所行为的印象在关系中必须为他人提供性的满足才能维持关系

核心信息:我会让你在性方面得到满足,诱导反应:性兴奋

投射性认同之迎合

我这么努力是要是事情对你来说变得容易

我拼命的工作

你并没有意识到我为你做了多少是

你总是认为我为你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核心信息是你欠我的。诱导反应是感激与赞赏

三、鲍尔比的依恋关系理论

1、安全型:当母亲离去时表现出很关注,回来后主动寻找母亲安慰

2、回避型:极力忽视母亲离去这个事实,母亲回来后也不做反应

3、矛盾型:母亲离去时反应强烈,母亲回来后仍然不能稳定和安静下来。

第四讲:行为主义理论

教学课题第五章行为主义理论

教学目标1、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3、掌握社会型学习理论

4、理解行为主义理论在当代的运用

教学重点1、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几个原理

2、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强化和惩罚。

3、几种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强化中正负的区别与联系

2、惩罚的注意事项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课后作业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设计一个行为矫正方案并实施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巴甫洛夫狗

2、桑代克猫

3、华生与小阿尔波特

4、斯肯纳与他的鸽子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S-R联结

1、消退:要想让一个新的S—R联系持久存在,就得持续地把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否则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削弱直至最终消失。这种条件性的S—R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做消退。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2、泛化: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应。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应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3、分化:由泛化的刺激回到对精确的刺激物回应的过程,称为分化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华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有两大特点:一是拒绝研究意识;二是要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四、斯肯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一)、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二)、惩罚,是行为被紧随出现的直接结果削弱的过程,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强化

1、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2、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3、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这个人可能在将来再次从事这个行为)

(三)、行为强化程序

1、固定比例:一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行为,强化后有停顿特点:1)反应率高

2)强化物有效时间长

3)抗消退能力强

例: 计件工资

2、可变比例:在不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且稳定行为,强化后无停顿

特点(1)强化之后没有停顿

(2)反应数目范围较大

(3)抗消退能力更强

例:赌博、课堂发言

3、固定间隔: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低比率行为后升高

.特点:1)强化必须在良性行为出现才给予

2)良性行为在强化前相对稳定,强化后有停顿(扇形效应)

4、可变间隔:在不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中等偏低比率行为。

特点:1)抗消退能力强。但如果间隔太长,可能导致行为不出现

2)强化之间行为没有停顿,适合持续性行为的训练

例:看电视节目,等公共汽车。

(四)影响强化的效果

1、直接性:立刻发生

2、一致性:刺激与行为一致

3、已形成事件:剥夺和其他事件

4、结果的特征:因人而异

正确实施强化

1、及时地、一致性地实施强化:积极方面;努力和进步

2、描述具体行为(对事不对人)

3、物质强化与精神鼓励结合(语句变换)

4、少量强化,以防饱足(强化程度与行为价值应尽量匹配)

5、强化之后不要出现批评

(五)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

1、直接性:如果一个刺激在行为之后立刻出现,那么它作用因素的效果会更大。

2、一致性:如果刺激的出现与行为相一致,那么它作为惩罚因素的效果会更大。

3、已形成事件:有些先行事件会在某个具体时间内使一个刺激作用,惩罚因素的效果更大。

4、后果的特征:惩罚因素人而异。总的说来,强度越大的负性刺激作为惩罚刺激的效果越大。

(六)、惩罚使用的问题

1、引发不良情绪及攻击性行为(迁怒和攻击他人)

2、形成条件惩罚物,并使惩罚物泛化,导致个体的逃避或回避(退缩型人格、厌学、逃学、学校恐怖症、离家出走等)

3、模仿惩罚的行为方式,在今后再现(相信强权政治)

4、导致惩罚成瘾,并导致反社会人格

5、惩罚升级,可能造成生命的悲剧

6、只能抑制行为,不能形成新行为(不能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7、出现抵罪反应,降低道德感和责任感

8、施罚者出现心理困惑或情绪障碍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的得到强化。

模仿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当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被称为替代反应。

第二节:常见的行为治疗模式

一、什么是行为治疗:

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一)行为治疗的人性观

1 、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式有机体

2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

3 、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

4 、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二)、行为治疗的特点

1 、研究集中于人的行为,

2 、行为学原理为基础,

3 、强调当前环境事件,

4 、由日常生活人们实施,

5 、程序精确描述

6 、强调行为改变的测量

7 、强调自我管理技能

8 、程序具有弹性

9 、不重视问题的原因

10 、不对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二、应用领域

(1)精神疾病(2)教育领域

(3)康复治疗(4)社区心理

(5)临床心理(6)商业、工业

(7)自我管理(8)儿童管理

(9)预防医学(10)运动心理学

(11)老年医学(12)吸烟与酗酒

三、代币系统

代币系统:年龄较小、能力较低

行为契约:年龄较大、能力较强

(一)代币系统的含义与优缺点

1、含义:条件强化物;累积;交换

2、优点:加强强化作用(延缓;增减;饱足;进步;客观);教学工具;惩罚;群体情景

3、不足:分散时间精力;人为制作

(二)代币系统的结构

1、明确目标行为

2、确定代币:马上可用;随时发放;不易复制;不会混淆

3、确定逆向(后援)强化物:强化价值;经济价值

4、拟订代币交换系统:行为-代币的比例;代币-后援强化物;时间与地点

5、确定是否使用反应代价

(三)问题及其解决

1、局面混乱

2、人手不够

3、破坏代币(不正当手段获得代币;代币成为玩具)

4、供不应求

5、参与兴趣

6、代币的消除

(四)、误用练习

例一例二例三

四、放松训练:

1、腹式呼吸练习:

它使人的呼吸慢而深。

2、想象放松法放松法

3、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

要求练习者紧张并松弛身体的每级主要肌群。

五、系统脱敏法

(一)1、制定问题等级

恐惧的主观感觉尺度(sud)

一个害怕考试的学生害怕的等级层次

事件sud

1.考试前一周想到考试20

2.考试前一天想到考试25

3.走在去考场的路上30

4.在考场外等候时50

5.进入考场60

6.第一遍看考试卷子70

7.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不进行的考试时80

(二)、放松训练

(三)、门诊脱敏

(四)、实地脱敏

六、冲击疗法(flood therapy

原理:物极必反,从而消除恐惧。

区别:与系统脱敏不同

举例:过隧道

程序:体检

签约

实施

案例

第五讲:认知疗法

教学课题第六章认知疗法理论

教学目标1、掌握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2、能够利用认知理论分析常见的不合理认知

教学重点1、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

2、埃利斯的ABC理论。

3、贝克的认知理论模型

教学难点1、ABC理论在治疗中的运用

2、发现负性自动思维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

课后作业发现自我的负性自动思维

一、认知疗法的历史背景

1.由Adler,Rank和Horney发展的心理学观察方法,基于古希腊斯多葛(Stoic)派“一个人对自身及其周围人际关系的观念,决定其行为”的哲学观点。

2.Kant的结构理论和深层心理学。结构说将人的认知分为原发和继发;而继发过程属高层结构,较为特殊和精炼,可检验和校正原发的较粗糙过程。病理时则高层纠正功能受损,结果情绪行为失控。

认知疗法的历史背

3.吸取了行为科学的某些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并产生适应不良行为;通过疏导教育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信念,达到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二、认知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2、个体赋予事物不同的意义与解释,使得人们对同样的事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描述和不同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反应;

3、认知结构或图式(schema)指导着人们的信息加工过程,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改变自己惯常的认知模式,就能把握生活的真实;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

三、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

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或重建不良认知为目标的一类心理疗法。

四、基本认知理论之理性情绪疗法

1、RET是Ellis在本世纪50年代创立的。本理论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认知疗法即是使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患者的情绪好转(核心:改变认知)。

2、Ellis对人的本性的看法

①人们依理性去思维,行动时会是愉快,有成效的;

②负性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非理性思维而产生的;

③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非理性思维;

④不断地用内在语言重复非理性思维会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

⑤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在语言持续的结果。

RET的基本理论观点

1、造成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个体想法和解释改变了,情绪和行为就会跟着改变。

2、人具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在和别人进行比较时常产生否定性自我评价,形成非理性思维(不合逻辑),进而导致自我挫败的行为。

3、常见的非理性思维

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

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

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

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

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

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

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

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

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

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⑩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

⑾一个人应对别人的问题关注和负责。

4、非理性思维(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糟糕至极(awflizing)

5、ABCDE理论(理论核心)

A:刺激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个体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

C: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

D: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包括审视(Detecting)、界定(Defining)、分辨(Discriminating)、争辩(Debating);

E: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

(二)贝克认知治疗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由A.T.Beck提出,是当前国际上影响较深、应用较广的心理疗法之一,大量研究认为该疗法对抑郁、焦虑、恐怖、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基本原理

1、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障碍和负性认知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这种恶性循环是情绪障碍得以延续的原因,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3、认知曲解正是引起患者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的核心所在,识别和改变这些认知曲解,就会使患者情绪得以改善。

情绪障碍认知模式的几个关键成分

(1)、负性自动思维(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大多数患者往往觉得这些想法很有道理,对其情绪影响甚大。

负性自动思维的解释

负性:这些想法总是和不愉快的情绪有关;

自动:想法突现在脑中,不是周密推理的产物;

负性自动思维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事件的消极解释;

具有无限追加性:一次偶然的失误被体验成重大的失落,一连串的自动想法频繁出现。

(2)、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cognitive distortion)

抑郁和焦虑的病人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释境域或推测未来的变化,为了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认知图式)而对事实进行取舍,结果导致认知失真或认知曲解。帮助病人识别自动想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成为认知治疗的核心。

3、认知曲解的类型

①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方式(dichotomous thinking),将导致完美主义;

②以偏概全或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仅仅根据个别细节,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

③任意推断: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

④过度引伸:仅有一点小失误,就作出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⑤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

6、个人化(personality):将一切不幸、事故等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当责任;

7、选择性消极注视:选择一些消极的细节,忽略其他方面,以至整个情绪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

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使人陷入认知曲解而不能自拔。

9、“应该倾向”: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标准,就会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对别人,则

觉得失望或怨恨;

10、乱贴标签:认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人的某些具体行为失误混同起来。

4、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或图式(schemas)

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功能失调性的认知假设是潜在的,通常不再进入意识接受审查,但它们却是支配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由于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存在,患者对某些重大事件表现出脆弱性,由此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想法。

第六讲:当事人中心疗法

专业及班级心理咨询专业周次日期

教学课题第七章当事人中心疗法

教学目标1、罗杰斯的人性观

2、理解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3、掌握罗杰斯的人格改变条件

教学重点1、罗杰斯的人性观

2、自我概念

3、治疗原理

教学难点1、自我概念

2、治疗的原理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

课后作业

第六讲:当事人中心疗法

一、罗杰斯其人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1902——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罗杰斯的基本特征:

勤奋、

抱负和竞争心

跟着感觉走

有交往障碍的人际关系大师

二、罗杰斯眼里的人

1、人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2、实现趋向—从动植物到人类

3、机能充分发挥得人的特点:对经验越加开放;更富存在感的生活;信任自己的有机体。

4、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三、罗杰斯的现象世界

经验与现象场:经验指的是现在所经历的,包括意识到和未意识到的。

婴儿的现象世界:婴儿有天生的实现倾向,这种实现倾向就是要促使个体朝向成熟和壮大;婴儿用他所知觉的样子来看待它的世界,它的知觉经验就是他的现实;婴儿不停的与现实互动,但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婴儿信赖自己的有机体。

四、罗杰斯论自我及其发展

(一)自我概念:在众多的经验材料中,一些经验被符号化,形成一些关于我、我自己有关的知觉,作者写知觉在个人现象场中分化出来就形成了自我概念

1、个人对自己的觉知及与之相关的评价

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觉知和评价

3、个人对环境个方面的支局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二)自我的形成:孩子在自我实现的驱使下在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和他人互动

价值条件和自我的异化:

1、有条件的爱或者虚假的爱导致孩子焦虑的产生

2、缓解焦虑个体会发展出防御机制

3、防御机制的使用导致个体异化

五、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要做什么?

1、改造自我

2、破除防御

(二)心理治疗原理

(三)、人格改变的条件

1、两人人有心理上的接触

2、当事人处于不和谐的状态,脆弱或者焦虑不安

3、治疗者是一致的、整合的

4、治疗者对当事人无条件积极关注

5、治疗者对当事人进行共情

6、治疗者的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传达给了来访者。

(三)治疗过程

咨询过程中的当事人

1、对咨询师、咨询本身有疑虑、不放心

2、对自己的感受缺乏自知之明

3、经验事物的方式受习以为常的价值条倾向的束缚

4、表现出或公开或隐蔽的消极态度

5、很难接受对自己负责任、为自己活着的想法

6、看待事物的方式机械刻板,难以在对象与经验、感受与事实、外在情景与自己对情境之间的信念作区分

7、觉得向人谈论自己的情感很困难。

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

1、咨询时自己要体验到内在的协调,要做到对自己真诚一致

2、不对当事人这个人以及它的感受和行为做评价

3、满怀热情投入的去倾听当事人,用当事人的眼光理解当事人

4、无条件的接纳对方,把对方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来接纳

5、尽力象当事人传递队她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6、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咨询过程中的重点:

触及、体验、识别、接受和表达

咨询的策略和技术

1、我能否做到让对方觉得我是值得信任、可靠以及表里一致的

2、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不含糊的传达给对方

3、我能否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对别人的积极态度

4、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使自己和对方分开

5、我自己是否有安全感,从而能够允许对方拥有它自己的独立性

6、我能允许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感受个人意义的世界里,并且象他一样看这些感受吗?

7、我能否接纳当事人向我传递的每一个方面

8、在这种关系中,我是否购敏感,刘易我的举动不致使对方感到受威胁。

9、我能不能帮她接触外在评价的威胁

10、我是否视对方为正在形成中的人,或者,我是否愿意忍受他和我过去的束缚?

六、当事人中心疗法的评价

(一)积极方面

1、对于咨询关系的推进

2、对人性的积极信念

3、咨询师人格的作用

(二)局限:

1、轻视理性

2、缺目标导向、过于消极、可操作性差

第七讲:森田疗法

专业及班级心理咨询专业周次日期

教学课题第七章森田疗法

教学目标1、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2、森田疗法的治疗程序

教学重点1、了解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2、理解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3、掌握森田疗法的治疗程序

教学难点1、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

2、森田疗法的基本程序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

课后作业运用森田处理自己的不良习惯

第七讲:森田疗法

一、森田疗法的历史背景:

二、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森田对神经症的发生机制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神经症发生的基础是神经质,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强,求全欲也强。他们经常把人们司空见惯了的正常生理反应或轻度不适感视为病态,精神过度紧张、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导致疾病,并于身心之间造成恶性循环。使病症愈演愈烈。

三、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1、疑病素质论。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某种共同的素质倾向,称为疑病素质。所谓疑病素质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

(1)精神内向,”

(2)疑病症。

2、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

3、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森田认为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有如下几类:

(1)希望健康地生存;

(2)布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

(3)求知欲强,肯努力;

四、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1)什么叫顺其自然呢?森田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平常的事。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了神经质的旋涡。

(2)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3)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4)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即“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五、森田疗法的治疗分类:

森田疗法的治疗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治疗,都应注意选择那些除表现为神经质症状之外,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反省心、自身也在积极作着努力的症状,有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愿望的病人,如仅有某些症状,没有强烈的求治动机,是不宜施行森田疗法的。

1.住院治疗。在确定依断和适应症以后,要身病人讲明病的性质,并将有关神经质心理病理学说介绍给他们,告诉他们没有严重疾病,以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的顾虑。住院治疗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绝对卧床期。一般为4—7天。。

(2)轻工作期。4—7天。

(3)重工作期。一般为4—7天。

(4)生活锻炼期,又称回归社会准备期。一般为1—2周。

2.门诊治疗。门诊治疗仍须遵循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门诊治疗没有住院治疗所具有的特定环境,不能采用卧床及作出布置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具有与住院疗法的不同特点。

门诊治疗的要点是:

(1)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严重躯体病的可能,消除患者的顾虑;

(2)指导患者接受症状,而不要试图排斥它;

(3)嘱咐患者不向亲友谈症状,也嘱咐亲友们不听、不答复他们的病诉;

六、对森田疗法的评价

第八讲:家庭治疗

专业及班级心理咨询专业周次日期

教学课题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

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基本信息

2、掌握结构家庭治疗的方法

教学重点1、家庭生命周期

2、家庭中的同胞关系

3、结构家庭治疗

教学难点1、家庭生命周期

2、结构家庭治疗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

课后作业分析自己的家庭结构

第八讲:家庭治疗基础

一、关于家庭:

(一)、什么是家庭

1、家庭是一个至少延续了三代的自然社会系统。它的运作方式对于成员的发展及幸福有很大影响。

2、家庭展现全家参与的反复交互作用过程,这样的家庭策略是维持家庭关系的主要动力。但也会修正互动模式以满足家庭成员多变的需要

3、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除了维持自身系统的生存之外,也会鼓励成员实现个人的潜力,并在保护与安全感之下允许他们有探索与自我发现的自由。

(二)、传统到现代家庭的变迁

1、家庭结构: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

2、家庭功能:

(三)、家庭发展周期

1、酝酿期:情侣形影不离,求婚、订婚;

第一阶段:

两人住在一起开始,不管结婚与否

家庭任务:

从个别独立到两人相互依赖

第二阶段:

开始有第一个孩子开始,依赖成员的来临。

家庭任务:

从相互依赖到加入依赖

第三阶段:

孩子开始进入学校或其他家庭外的世界。

家庭任务:

从依赖到促进分离的开始—部分独立。

第四阶段: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开始。

家庭任务:

支持分离,鼓励独立。

第五阶段:

孩子离开搬出去住,结婚成家或分居等。

家庭任务:

从部分分离到完全独立。

第六阶段:

夫妇中有一个先去世到最后一个也去世。

家庭任务:

帮助家人度过哀悼,完成最终的分离。

(四)、生命周期中的同胞关系

1、同胞关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1)、同胞关系是延续时间最长的

(2)、同胞关系是最重要的情感连接

2、同胞关系中的年龄差距

(1)、年龄差距较大的像独生子

(2)、年龄差距较小的特别是性别也相同的时候会共同度过很多时间,分享父母的注意力。竞争很激烈。

(3)、双胞胎是共享体验最多的

3、性别差异

(1)、姐妹之间可能会有最亲密的关系,家庭中的女孩很重要

(2)、成功的女性大多没有兄弟。

(3)、长女们通常会对自己的角色怀有一种矛盾和内疚感

4、同胞中的出生顺序

(1)、顺序并不是绝对的,每个孩子都会被赋予独特的目标

(2)、最年长的孩子会成为过分负责和克己尽责的孩子

(3)、排行中间的孩子比较容易被忽略,斗争也更激烈,会是优秀的谈判者

(4)、最年幼的孩子经常认为自己很特殊,不守常规,并且富有创造性,也往往容易娇纵。

(5)、家庭中的残疾子女,男性通常会脱离家庭,女性通常会负担上照顾的责任

(6)、排行和为人父母

父母会认同和自己相同顺序的孩子

父母可能会误解自己的子女

(7)、排行与婚姻

配对的婚姻模式会是比较舒适的选择

相似的排行会带来冲突

五、家庭交流模式

1、问题交流模式

讨好:以使对方不至于发怒

指责:以使他人认为自己是捡起那个的

超理智:将一切事情理性化,使个体能够在应对威胁时好像那威胁是无害的,将自己的自尊心隐藏在大话和充满智慧的词汇下面

打岔或者心不在焉可以忽略威胁的存在,表现的好像威胁不存在一样。

2、使用下面的方法帮我们面对

我可能犯了个错误

可能会有人不喜欢这样

有人会批评我

我可能会影响了别人

她会认为我没什么有点

人们可能认为我不完美

他会离开我

我们的回答

二、结构家庭治疗

(一)、结构家庭治疗的历史

(二)、结构家庭治疗的特点

基本理论

人生活在系统之中

(二)、家庭是一个系统

1、家庭次系统

(1)、个人次系统:个人经验的产物

(2)、配偶次系统、

(3)、亲子次系统

(4)、手足次系统

2、界限、等级与规则

(1)、界限:纠缠型和疏离型

纠缠型:界限过于模糊,缺乏自我

疏离型:界限过于分明,缺乏归属感

(2)、等级

(3)、规则:隐性的和显性的

3、三角关系:压迫者、拯救者、受害者

4、双重束缚

(1)、两个或更多的人身处重要关系中

(2)、重复经验

(3)、呈现一个负性强制指令,如:不要做某事,否则我会惩罚你

(4)、第二个强制指令更抽象,与第一个相冲突,也伴随着惩罚和感知到的威胁

(5)、第三个负性指令禁止当事人回避并要求他做出反应。没有这个限制受害者不会感觉到被约束

(6)、最后一旦受害者条件化的用双重束缚的观点感受这个世界时,上述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暴怒。

5、家庭故事

(三)、治疗过程和策略

1、治疗的阶段

首次会谈:社交阶段、了解问题阶段、相互作用阶段

改变过程:加入、陈述与概念化、重构家庭

陈述与概念化:

思考整个家庭的结构,他所喜爱的互动模式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代替方法

通过观察家庭在面对变动的情景时系统中的联盟,结合,以及此系统所显现出来的情形评估整个系统接受重构的弹性和能力

治疗者检查家庭系统的共鸣能力。观察家庭对个别成员行为的敏感程度,是过度纠缠还是过分树立或者处于两者之间。

综观家庭生活的情况,分析支持力量的来源以及家庭生态中的压力。

检视家庭的发展阶段以及家庭执行该阶段任务的情况。

探索家庭如何利用被认定为病患者的症状来维护家庭系统内惯用的互动模式。

重构家庭

再现家庭互动模式

标定界限

升高压力

利用症状

操纵情绪

支持教育和指导。

(四)、对系统家庭治疗的评价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精神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3、梦的理论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 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 4、移情 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 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 二、行为主义 (一)基础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 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 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 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 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

心理咨询理论观点

第一节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主要发展历史 1、高尔顿〔F.Galton〕用测量的方法和“自由联想”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进行研究(1882年); 2、心理测验的创始人卡特尔(J.M.Catte11) 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 的论文(1890年); 3、韦特默(L,Witmer) 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年); 4、比奈--西蒙(A.Binet━T.Cimon) 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1904年); 5、帕森斯(F.Parsons)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 在前期学术理念和方法学基本确立之后,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便开始了。 咨询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与技术方法 一、精神分析理论二、行为主义理论三、人本主义理论四、认知心理学理论 五、人性主义心理学六、人本主义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方法与过程 ?精神分析主要是用于神经症患者,尤其是癔症、强迫症及恐惧症,还可适用于部分性心理障碍。 ?精神分析主要有如下五种方法:(1) 自由联想(2)阻抗分析(3)移情的分性(4)梦的分析(5)发泄(6)解释 本疗法适应于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 。 二、行为疗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行为疗法,它实际上是使适应不良的条件反应消退的过程。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也可用于强迫症等。 ?系统脱敏法由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普(J.Wolpe)创立。他认为,人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的过程,两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这称为交互抑制。例如,当处于放松状态时,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都表现出与焦虑状态正好相反的变化。 ?1、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既可以在治疗家的语言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借助生物反馈仪进行,有点类似于气功的“入静”,具体步骤从略,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学会很快进入放松状态。 ?2、建立焦虑或害怕层次具体方法是:治疗家通过口头或问卷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找出病人一系列恐怖或强迫的事件或观念,然后根据其害怕或焦虑的程度,排列成一个等级,这个等级称为“害怕事件层次”。该层次的确立对治疗成功有很大影响。 ?3、实际治疗当上述两项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实际治疗了。治疗是从害怕层次最低的事物开始,让病人想象,而后进入实际情境,同时让其放松,如果能够放松下来,说明已有脱敏发生,这时可以进入害怕层次较高的事物,同时让病人放松。就这样循徐渐进,最后完全适应。 (二)满灌疗法 ?此法与系统脱敏法有些近似,它不须学会放松训练,也不须建立害怕事件层次,而是将病人直接置于感到害怕的事物面前,反复多次,达到最高的紧张程度。病人的害怕达到最大值后,自然会出现放松状态。既然真正的危害从未发生,病人的恐怖情绪将消退。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已经成为一门越来越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门实用科学,它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中不断发展与壮大。现如今,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科学知识之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咨询则帮助人在心理上不断改变和成长。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涵义 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为“咨询”(counseling),也有译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历史虽然已经有近百年,但其内涵仍然众说纷纭。《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咨询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种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者行为问题的人。”咨询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咨询者借助这种人际关系能够使来访者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好地成长。同时来访者通过这一过程也可以增强适应能力,使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地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特点 1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上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帮助过程。咨询者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访问者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来访者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使其更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

2心理咨询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程,以及在咨询中,来访者学习新的知识与信息,调节自身情绪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3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它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专业性服务。咨询者必须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并拥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类型 1按其内容可以分为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 (1)障碍性咨询是指对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的咨询,以及某些早期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辅导。 (2)发展咨询是指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发展来访者的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发展2按其对象多少可分为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1)个别咨询是指咨询者与访问者之间的单独咨询,它是心理咨询最常见的形式。它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且咨询效果明显。但个别咨询的成本较高,需要双方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 (2)团体咨询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按性质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同时对多个来访者进行咨询。它的优点是咨询面广、咨询成本低。但由于同一类问题可能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性,因此团体咨询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咨询效果相对个别咨询略差一些。为此,应扬长避短,在团体咨询中辅之以个

专题五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教育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主体性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 ⑤活动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2.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有哪些理论流派?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 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有以下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行为流派。 2. 主要观点 (1)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动力说、人格构成说、人格阶段论等重要理论,其创立的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直到今天仍在临床治疗中得以运用。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人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格才会健康发展。一旦三者吵架,引起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2)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流派有着鲜明的治疗特色,它强调以行为为中心,认为一切心理障碍都是不适应的行为,不适应行为如同适应行为一样,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行为。因此,行为主义流派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治疗的目标,强调当事人目前的问题,着眼于可以改变当前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如何重新安排这些因素来消除不适应行为。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当事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利用当事人的积极作用以习得新的适应行为。 在其理论基础上,行为主义流派认为治疗一般包括行为评估、治疗和随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行为评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鉴别出问题行为,第二步是对问题行为进行分析,考察行为的前导事件、结果行为和行为后效。第二阶段的治疗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行为,选择具体方法技术,实施治疗计划等。第三阶段是对当事人进行随访。 (3)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学派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认为应该从健全发展的人身上去观察人的基本属性,人性本善,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人本主义流派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提出“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个体应该而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咨询过程中应当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充分信任当事人,重视发挥当事人身上蕴含的巨大的积极向上的驱动力量,主张由当事人主导治疗过程,咨询师做当事人的朋友和伙伴。 (4)认知行为流派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流派是伴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假设是认知、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至关重要。个体在生活中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来感受、理解、评价周围事物,并据此做出相对固定的行为反应方式。如果认知评价中存在错误和歪曲的成分,就有可能产生各种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因此,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认知行为流派的具体疗法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贝克的认知疗法 3、请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并与临近学校进行参观、交流。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具体包括心理辅导室(或称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和心理活动室。其中,心理辅导室主要适用于来访学生登记、预约及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或辅导,在空间大小、环境布置、温度、色调等方面都应注意符合心理辅导的特定要求,以让来访学生感到放松、

心理咨询与治疗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总分20分)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协助有心理问题或困惑的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促进个人成长过程。 2.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也称治疗关系,是存在于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里改善的效果。 3.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当事人。 4.反映性倾听。 反映性倾听是指接受当事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不仅注意外显的内容,更把握到说者内隐的思想和感受。 5.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指通过使当事人在放松状态下接触实际的或想象的恐惧对象来克服焦虑。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总分24分)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同点。 (1)目标相同,都在寻求求助者的积极改变和进步。(2)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相同,都是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以及人本主义理论与技术。(3)过程相同,都是出诊接待---评估---目标确定---方案实施---结案。(4)依据的人际关系性质一致,都强调良好的救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5)对专业人员的伦理要求一致:保密、真诚、尊重。 2.弗兰克关于各种治疗的共同功能的观点。 (1)激起和维持当事人的获助期望。(2)唤起当事人的情绪。(3)提供新的学习经验。(4)增强当事人的“主宰感”或自我效能感。(5)提供机会,使当事人能够内化并维持治疗收获。 3.需要—价值结构的影响。 (1)影响着人的认知过程。(2)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3)制约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做什么,追求什么。(4)不仅是认识人的正常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个人问题,困难的重要参考系。 4.结构家庭治疗的特点。 (1)治疗针对的对象是整个家庭的界限与互动。(2)以系统的眼光看待家庭现象。(3)结构家庭治疗带有较强烈的指导色彩。(4)结构家庭治疗关注此时此地,但也以栋带

心理辅导ABC理论

ABC理论的初知 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的心理咨询理论; 2、能够分析简单的较为明显的不合理信念; 3、知道与自身健康成长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4、加深小组成员之间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对ABC理论的理解和实际的运用 活动内容: 一、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 1、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ing events)(A)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ves)(B),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s)(C),这就称为ABC理论。 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 绝对化的要求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其结果往往是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另一方面,过分概括化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别人稍有一点不合自己心意,就认为他坏透了,完全否定他人,一味责备他人,从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埃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

对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思考优选稿

对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思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对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思考学习心理学八年多,做心理咨询,若是从接触第一个来访者来算,大概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不长也不算短,有一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如何选择合适的理论与方法来工作。学习、摸索的时间久了,自然有些想法,因此努力写点东西,不让自己的脑袋长草。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判断某个理论方法的优劣有三大标准:理论性、操作性、真实性。 1. 理论性 心理学家勒温说过一句名言:“再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实用的了。”这话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没有理论为根基的方法操作起来便是纯粹靠运气、直觉这些东西,在熟悉的地方得心应手,一遇到困难呢,就要歇菜了。 理论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依我看理论要有三个支柱:一是有哲学的基础;二是实践的经验;三是实证的数据。 有人说哲学是心理学之母,而科学是心理学之父。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也比较恰当的说法,而用在心理咨询上面更是非常合适。在我的理解中,哲学之于咨询的作用便如同卫星导航之于飞机,若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哲学基础,那其咨询之路也必将陷于迷失之苦中。不同的哲学视角引出对问题不一样的理解,进而导致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每一学派、疗法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态度必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靠的就是其哲学观的引导和整合。失去了哲学基础,再好的材料也烧出一道好菜来。

至于实践的经验对咨询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咨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后留存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咨询技术。咨询的技术很多,还不断有新的疗法产生,然而,大多数都是一浪浪地死在了沙滩上,未来还有会更多,而绝大多数,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它们存在过。 学派的意义何在?不在于争名夺利,而在于某种精神、思想与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像精神分析,从弗洛伊德以来,经过了几辈人的努力才去伪存真,逐渐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与技艺。尽管精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这还并不是结束,探索与发展仍在延续,也必须持续下去。 那么,怎么看某理论方法是否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呢?一是应用的广度,是否被广泛认可与使用;其二是学派的底蕴,是否拥有丰富的案例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教学材料。若是不能满足这两点,要学的话,可能要慎重思考一下。理想的情况是你确实选对了,只不过要承受开荒的辛苦;糟糕的情况呢,就是走了歪路,被带到沟里去了。所以前辈们总是教导说,尽量走大路,不要走小路,说白了就是选大流派的方法去学,不要搞那些旁门左道。 第三点对目前大多数理论方法来说都很有挑战性,因为存在诸多的实际困难在,不过不论我们是否愿意、喜欢,这确实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检验理论与方法的趋势,我觉得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而且有利于咨询良性发展。 我对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很是反感,尽管宇宙很大,人类未知的东

心理咨询理论整理方案设计

共同要素 治疗改变的共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来访者心理痛苦的共同性二)各种治疗的共有特性;(三)各种治疗原理和方法的共同的治疗功能。 心理痛苦的共同性弗兰克承认不同来访者心理障碍的终极原因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症状也各有特殊之处。但是,各种心理障碍都有一个共同的痛苦来源,弗兰克称之为精神崩溃或心力萎顿。 各种治疗的共有要素 1.与一位鼎力相助的人保持一种密切的、有情感交流的信赖关系这个相助的人往往是咨询者或治疗家,多数时候还有某个体(如家人)的参与。 2.医疗背景指与治疗和治疗者相联系的一些象征性、标志性的事物和情景。 3.一套基本原理或概念构想它能够解释来访者症状的起因,并提供解除症状的程序。这种基本原理必须能使咨访双方都深信不疑。它与咨访双方所属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相关联,因而是牢固的,不致因治疗无效而动摇。 4.与基本原理相联系的具体方法它们是能够从基本原理或根据基本原理予以说明的,而且双方都相信这种方法能够使来访者恢复健康。 各种治疗之共有功能 激起和维持来访者的获助期望 疏泄来访者的情绪 提供新的学习经验 增强了来访者的“主宰感”或自我效能感 提供机会,使来访者能够内化并维持治疗收获所有疗法都或直截了当或潜隐地鼓励来访者消化或“修通”治疗中的收获,并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实践之。

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2、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4、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5、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6、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 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目标要求 具体咨询目标越具体越好。比较具体的目标更能激发双方投入咨询的积极性。同时,只有具体才易于对咨询进展进行评估。 可测度可测度包含两个意思。一是目标是可观察的。第二个意思是能将观察到的东西数量化。 靠心理学的手段可以达到 是心理的目标而非生活的目标 现实可行 有系统性 形成目标结构的方法:

心理咨询五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主要概念 1.人性观:决定论(人受控于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与生物本能) 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推论潜意识的临床证据:梦、口误、遗忘、催眠后的话、投射出的内容、精神病症状等 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3.心理动力:是性的本能(其相关的动力机制为力比多)和营养的本能的复合 体 心理发展 ?心理社会化与性心理发展阶段(侧重6岁前): -0-1岁:口欲期 -1-3岁:肛门期 -3-5岁:生殖器期 -5-12岁:潜伏期 -12-18岁:生殖期 -成年期 适应问题 人类的两种基本应对方式: 1.变相宣泄:本我在应对自我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应对策略;如梦 2.自我防卫:压抑;否定;反向作用;投射;转移;合理化;升华;退化; 内射;认同;补偿 焦虑 -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是一种紧张状态,会激励我们去做某些事情。焦虑来自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之间冲突的结果。其作用是示警危险的迫近。 焦虑有三种:现实性焦虑(害怕外在世界威胁),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内心力量平衡受到干扰)。 对于焦虑除非采取干预措施,否则危险会持续上升,直至自我崩溃。当自我无法用直接方法控制焦虑时,就会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即防卫机制)。 ?治疗目标 ?使潜意识浮至意识 ?强化自我使行为能更顾及现实情况而较不受本能的影响 ?分析原理 ?性是决定我们思维,感受与行为的原动力 ?性的感觉原于童年 ?情绪问题是由于潜抑影响所导致(潜抑来自于团体与个人的禁忌) ?即使是一个正常人也存在性堕落倾向

?被潜抑的性欲隐藏和保留于潜意识中 ?被潜抑的性感觉通过被社会允许的伪装方式反抗着,并透过生活表 现出来(梦,神话和艺术,口误,穿着,俏皮话) ?六项技术: ?维持分析架构 ?自由联想 ?释梦 ?解释 ?阻抗分析 ?移情分析 ?新近来的变化: ?治疗目标变小,不局限于重建人格 ?治疗者较少使用长椅 ?治疗次数减少 ?更多使用支持性干预,例如,同感,治疗者的自我袒露,支持,恢 复信心 ?更重视实际问题,不太重视处理幻想方面的素材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人性观: ?经典观:机械论. ?认知行为观: 开始注意到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 境的产物(Bandura, 1974) ?基本特征及假设: 1.由实验得到的学习原理,其结论均来自观察,而非个人信念; 2.强调当前问题与情景因素,不看重历史; 3.治疗以行动为导向,反对空谈; 4.强调教导当事人学会自我管理技能,通过家庭作业,应用于 日常生活; 5.疗法具有弹性,可根据不同当事人设计不同方法; 6.行为治疗依赖治疗者与当事人的合作: 第一,治疗者的每一 项尝试,都会预先告诉当事人; 第二,治疗者经常要训练当 事人自己进行治疗或评估疗效. 发展阶段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老鼠迷宫实验); ?华生的“刺激-反应模式”:R=f(S) ?托尔曼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 量”,这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公式:B=f (S、P、H、T、A),(B为行为, 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 为年龄)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复习重 点 1、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异 同 同:A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本质相同的专业助人活动。 B二者凭借同样的心理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心理分析理论、行为理论。 C二者运用同样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如:倾听、解释、说明、劝导、评估。 D二者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 E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异:A工作对象的差异: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 B障碍性质的差异: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在适应和发展方面的障碍,如人际关系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障碍等。 C咨询时间的差异: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为一次到数十次不等;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从数周到数年不等。 D干预特点的差异:心理咨询强调教育的原则和发展的原则,重视当事人理性的作用,重视发掘、利用当事人潜在的积极力量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而心理治疗强调人格的改造、行为方式的矫正,重视症状的消除。2、会谈中的信息分类:认知性和情感性信息信息传递形式: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3、互动三个维度:内容(事实—情感),个人性(非个人化—个人化),时间(过去—现在) 4、互动的相倚性:是指在交流中,一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依 赖于对方的行为,依赖与对方所 说所做。分为假相倚、 非对称相倚、反应性相倚、彼此 相倚。 5、会谈中的信息加工: A类化: 在了解对方的部分特点后,就把 对方归入某一类人中,然后把自 己脑子里有关这类人的种种特 点加到对方身上,并以此为基础 来展开跟对方的互动。B投射: 指人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个人特 性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 这些特性。C幻相关:由于知觉 者的期待作用,将两件本无关联 的事知觉为有关联。D选择性直 觉:人们倾向于知觉到那些符合 需要的事物,忽视干扰性事物, 但对确实有威胁的事物也投入 全部的注意。 6、会谈的作用:会谈过程是咨 询师促进当事人获得良性改变 的过程。通过会谈,咨询师对当 事人不断了解,认识和建立良好 的治疗关系,帮助当事人成长和 转变。 7、非语言交流的分类:A面部表 情 B形体动作 C声音特征 D空 间距离及相对角度 E沉默 8、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 件,B代表对诱发事件的认知和 信念,C代表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反应或结果,D代表治疗,E代 表一种新的情绪和行为以及一 种新的有效的生活态度 10、助长条件:同感:咨询师设 身处地地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 受,达到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心 领神会。真诚:咨询师在咨询关 系中做真实的自己,不特意取悦 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 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文饰、 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积极关 注: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 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的好 坏来决定怎样对待当事人。具体 性:针对每一位当事人的实情, 对会谈中出现的一般化的共同 体验和感受进行定义,从而使咨 询双方正确、清晰地理解所讨论 的内容。即时性:对会谈进程中 当时发生的事情做出及时反应, 不应视为无关紧要或感到不便 开口等原因忽略过去。 11、结构化:是指咨询师在咨询 的开始阶段向当事人说明、解 释、交代有关双方在咨询过程中 反应定向的一些约定、规则或要 求,并就当事人与此有关的态度 和情绪进行处理的工作。作用: A减少当事人有关咨询过程中的 疑虑和不切实际的愿望B协助当 事人了解咨询过程,减少当事人 的焦虑C协助当事人做准备,以 利咨询的进行D借以了解当事 人在咨询过程中的内心冲突内 容:咨询或治疗关系、环境、时 间、次数、可能发生的事、(治 疗协议、记录) 12、自我防御机制:A压抑:把 那些不为超自我所容忍,具有威 胁性的记忆、念头、冲动或知觉 禁锢在无意识之中,不使其出现 于意识。B投射:指人无意识地 把自己的个人特性加在对方身 上,认为对方也有这些特性。C 置换: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 种精神宣泄。自我以一种可以获 得的对象替代另一种不可获得 的对象,或者以不致引起焦虑的 对象或行为替代会引起焦虑的 对象或行为。D合理化:某个行 为或观念已经发生,而导致这个 行为或观念的真实动机、欲望又 是不能为意识所承认、所接受 的,于是就找一个看似合理政党 的理由来解释之,以免除焦虑。 E反向形成:内心有一种欲望或 观念要求表现,但表现出来可能 引起不良后果,或招致现实的惩 罚,于是反而表达相反的欲望或 观念,借此达到抑制原来欲望的 目的。F转化:把心理上的痛苦、 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开 了直接的焦虑痛苦体验。G退行: 指面临某一应激情境时,从人格 发展的较高阶段倒退回早期阶 段。 13、影响技巧:A解释:咨询师 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当 事人的问题、困扰作出合理化的 说明。B指导:就是咨询者直接 告诉当事人做某件事、说某些话 以及如何做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C劝告与提供信息:对当事人关 心的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性 或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当事人 思考其问题。D自我表露 E反馈:表达咨询师对当事人所 面临的问题的种种看法。F逻辑 推理:咨询师根据当事人提供的 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规 则,引导当事人认识其思维和行 动可能得到的后果。G质对:咨 询师发现当事人语言与非语言 不一致、逃避面对自己的感受和 想法、语言行为前后矛盾等行为 时,指出当事人矛盾和不一致的 地方,协助当事人对自己、对问 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17、咨询关系的特征:A外部特 点:非强制性、职业性、人为性 B内在特点:信任和理解、情感 联系、承诺感。内部特 点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逐渐 发展出来的。 14、精神分析疗法:特点:A治 疗目标:当代心理动力治疗有两 大目标,缓解和改变人格。本来 传统的精神分析只重视人格改 变,由于受行为治疗影响,现在 的治疗者也重视像焦虑、强迫行 为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除。B 病人的选择:传统上,认为最适 于精神分析治疗的是歇斯底里、 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人 不太老,病不太重”C治疗时间: 旷日持久 理论:A意识—无意识理论:无 意识—前意识—意识 B人格 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C人格发展理论:1.口唇期2.肛 门期3.男性生殖器崇拜期:俄狄 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和阴茎羡 慕,易出现恋母、恋父情节、同 性恋倾向4.潜伏期5.生殖器期 常用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 解释、移情、阻抗 评价:从积极的方面看,精神分 析疗法的若干贡献是不能抹杀 的。它第一个对人类的无意识心 理现象作了系统探讨,它强调自 我在人格结构中的核心作用,强 调自我的整合、组织经验、协调、 控制功能,这与当代多数人格理 论家的看法是一致的。精神分析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基本理论与要素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基本理论与要素 1、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有: (1)指导模式指导模式是学校心理咨询中最早形成的一种理论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对学生特质的了解,力图充分发挥咨询者对学生成长的理性导向功能。 (2)治疗模式治疗模式是在对心理偏常学生的咨询、治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从临床心理治疗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咨询过程,把当事人看做是心理偏常的求诊者,咨询师运用多种临床方法,并积极发挥治疗对象的作用,以促进其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3)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学校心理咨询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其主要特征是强调了解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关注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重视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帮助个体调动潜能,获得最优化发展。 (4)社会影响模式社会影响模式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模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 2、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 一、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二、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实施形式时,考虑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

三、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多样、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五、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中,发挥活动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六、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从道义和法律的角度保护学生的名誉和隐私。 3、简述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为: 一、初步建立咨访关系咨访关系本质上是发生在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动态联系,是一种职业性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师在咨询开端就应注意和来访学生建立平等、真诚、信赖的人际关系。 二、搜集主要信息在初步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师要注意搜集来访学生的主要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民族、家庭住址或联系方式、个人成长史、身体健康状况、学习状况、有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等;二是来访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如人格特征、能力状况、兴趣爱好、人际交往风格、归因风格及应对方式等;三是来访学生的当前心理状况,这是信息搜集的核心内容。 三、确立咨询目标咨询目标为咨询指明了方向,也是制定咨询方案的基础和评估咨询效果的依据。心理咨询的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练习题答案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练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咨询 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提升和改善心理机能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有助于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适应能力,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发展。 2共情 指体验别人内心的世界的能力。包括三方面含义:(1)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运用咨询技巧,把咨询员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3潜意识 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活动,它由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构成,这些内容由于得不到社会通行的标准的认同,只好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4强化 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1)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2)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或免除惩罚(负强化)。 5自动负性想法 即抑郁者的消极认知,自动地反复出现,表现在对自己、周围世界和未来三方面的消极评价,称为抑郁三联征。例如,“我是一个失败者”,“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自动负性想法是功能失调性假设的产物,因而个体一般能清楚觉知,只不过它与某些重大事件和行为的相互联系使个体觉得它有一定的道理。 6发展性心理咨询 发展性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导来访者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7摘要 摘要是指咨询员把来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 8投射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复习题 (一)心理咨询概述: 1.心理咨询是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的过程.咨询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来访者. (A)自强自立的过程 (B)转变思想的过程 (C)树立人生观的过程 (D)解决求职的问题 2.在咨询室中,咨询双方一对一的直接的面接形式属于 (A)电话咨询 (B)团体咨询 (C)现场咨询 (D)门诊咨询 3.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话题,使治疗重心偏移。这种现象是 (A)阻抗(B)移情(C)抵消(D)强化 4.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讨论某些特定领域的情节,因为这些领域使他们产生恐惧或痛苦,这种阻抗属于 (A)情绪阻抗(B)内容阻抗(C)性格阻抗(D)关系阻抗 5.在咨询过程中会碰到某些具有高度戒备心理的来访者,咨询很难进行下去,这种阻抗属于(A)情绪阻抗(B)内容阻抗(C)性格阻抗(D)关系阻抗 6.存在于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主要表现为来访者在心理上不愿攀近咨询者或从心理上敌视、对抗咨询者。常常涉及对咨询者的恐惧、愤怒或被伤害感,这种阻抗属于 (A)情绪阻抗(B)内容阻抗(C)性格阻抗(D)关系阻抗 7.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咨访关系和咨询效率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反映特点被称为 (A)人格魅力 (B)咨询特质 (C)性格特点 (D)咨询风格 8.指出积极关注就是咨询者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关怀的心理学家是 (A)艾利斯 (B)艾维 (C)马斯洛 (D)罗杰斯 9.指出下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或相似点: (A)都注重场合的布置和选择(B)都注重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C)都希望通过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增长(D)两者的工作对象常常是相似的(E)理论和方法、技术常常一致 10.指出下列属于最基本的咨访关系外在特点的表述。 (A)明确的目的性(B)非强制性(C)职业性(D)人为性(E)场合性 11.指出下列属于最基本的咨访关系内在特点的表述 (A)信任和理解(B)情感交流(C)理智感(D)托付感(E)依赖性 12.指出下列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关系的重要因素 (A)共情(B)积极关注(C)尊重和温暖(D)真诚可信(E)领悟 1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确有许多重要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心理咨询常用方法

心理咨询的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媒介,首先帮助来访者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负性情绪和压力,然后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及其根源,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恢复来访者的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心理咨询能帮助人们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工作和生活。据此我们可以打消这样的顾虑:本来自己没病,一看心理咨询变成有病了。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有强烈的改变目前状态的愿望,在咨询过程中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另外,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乃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哪些人? 首先应该明白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尚未达到“病”这种程度的正常人,不是“病人”,更不是“精神病患者”;“病人”是应该去医院进行治疗的。因此,我们应该打消这样的顾虑:寻找心理咨询师意味着自己可能有精神病或会被别人误解为有精神病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与及时与心理咨询师接触,寻求心理学帮助。大致来说,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人们在现 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各种婚恋情感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就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孕妇的心理问题、儿童教育问题、青春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更年期综合征及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等问题。他们面对这些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的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帮助他们朝向更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当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或障碍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以解决。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这类人群长期处在困 惑、内心冲突之中,在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退休等方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者遇到的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失去往日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很多,并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情绪上的困扰或痛苦,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因为心理社会刺激非常纷繁而复杂,在目前的社会中这类人群广泛存在着。他们一旦常常体验到不适或痛苦,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类人群可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心理咨询师对这类人群提供的帮助,叫做心理健康咨询。 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人,即心里不正常的人,

心理咨询入门资料

一、名词解释(5x5)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2.自由联想(P18) 3.认知疗法(P21-22) 4.合理情绪疗法(P23) 5.潜意识决定论 潜意识其内容主要是原始本能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即“力比多”或性欲。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行为强大的动力,意识在决定人的行为中并不重要。“意识好比冰山露在海洋面上的小小山尖,而潜意识则是沉在海洋面下看不见的那巨大的部分。” 二、简答(8x7) 1.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 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包括: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改变人的认知以及改变人的行为。 2.非理性思维的特征 非理性信念具有三个特征:要求的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3.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补救咨询);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发展咨询); 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X)。 4.行为疗法的步骤 行为疗法的咨询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1)目标行为的分析。 (2)行动计划的制定 (3)行动计划的实施 (4)新行为的巩固 5. 认知疗法的步骤 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病人改变认知,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基本咨询步骤包括: 第一步:让来访者认识到其问题是由非理性信念引起的,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克服。 第二步:协助来访者找出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驳,从而形成合理的信念,最后让来访者形成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6.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