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时间:2016-08-18 17:19:58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xuexila888@https://www.360docs.net/doc/1715118284.html, 谢君我要投稿多进行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的练习能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复习不足的地方,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目(一) 1、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缺一的

D、共性总存在于个性当中,又通过个性所体现出来

2、下列典故或成语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是在( )提出

的。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

4、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孙中山

5、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推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革官制、严惩贪污问这位帝王是谁?( )

A、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B、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C、元太祖铁木真

D、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6、省地震局对市人民政府的询问进行答复,应使用的文种是( )。

A、请示

B、报告

C、批复

D、函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唐朝诗人顾况的这首诗表明了冬青树、禾、豆苗等事物各有自己的特性,遵循着各自不同的规律发展。故本题答案选A。

2、【答案】C。解析: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体现的哲理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故本题答案为C。

3、【答案】D。解析:八七会议是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

地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D。

4、【答案】D。解析: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人是孙中山先生。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即同盟会的前身。所谓兴中,就是振兴中华。该会成立宣言中说: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故本题答案选D。

5、【答案】A。解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85年推行均田制。公元490年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借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革除鲜卑旧俗。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故本题答案选A。

6、【答案】D。解析: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用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目(二)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

A、正确

B、错误

2、行政机关做出罚款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A、正确

B、错误

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知觉到两个观念在空间相继重

复出现,我们就会把先发生的观念称为原因,把后出现的称为结果。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每当看到一个观念时便联想到另一个,这种通过联想而形成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休谟的观点( )。

A、割裂了原因与结果

B、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C、没有看到因果关系的主观性

D、只用理性解释因果关系

4、下列名言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司马迁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5、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有( )。(多选)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前提

C、保证高度自治繁荣稳定的局面

D、两种制度之间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为国际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共同做贡献

6、适用公布或宣布事项的公文文种包括( )。(多选)

A、公报

B、公告

C、通报

D、报告

云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但这并不表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即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故本题表述错误。

2、【答案】B。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故本题说法错误。

3、【答案】B。解析: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题目中休谟认为人们主观的将原因与结果联系起来,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故本题答案为B。

4、【答案】A。解析: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出自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自嘲》。A项对应错误,本题答案为A。

5、【答案】ABCD。解析:一国两制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两种制度。一个是指坚持一个中国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两种制度之间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为国际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共同做出贡献,保证高度自治繁荣稳定的局面。故本题答案选ABCD。

6、【答案】ABC。解析: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属于陈述呈请性公文。故本题答案为AB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