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备课老师:彭必贤付进芝邹凤林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适当引出对比试验的方法,举例。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在这个环节中科让学生自己讲述并补充自己的好办法。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实验的条件: 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

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教案光的反射

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教案 《光的反射》(第一课时)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中心小学刘春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光的反射”一课,是首师大版科学第六册“光与生活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来看本课聚焦的是光的反射概念。学生建立光的反射概念之后,教材又安排了通过纸筒在平放的镜子中分别找一找上、中、下三个气球(拴在铁架台上)、两个平面镜用纸或胶条连接在一起,看镜子中的像、自制万花筒、自制潜望镜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看到的现象除了与镜面反射有关还与漫反射也有关,所以本节课聚焦的是两个科学概念: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个认识(命题或判断):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镜面反射是指光遇到镜面障碍物发生偏折返回的现象;漫反射是指光遇到粗糙面障碍物向四面八方反射的现象。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方式都为发生定义,即“属概念”为光现象,“种差”为发生偏折返回,即以发生方式的区别下定义。这里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指导思想,以逻辑学概念定义理论为依据,通过设计揭示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发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反射和漫反射的发生过程及特点,遵循发生定义方式获得科学概念。采用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典型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即:由一根光线、一束光线的行为推广到无数光线的行为,建立普遍结论(光的反射和漫反射的科学概念)。 一个认识: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它是经历认识过程,得到的科学判断,也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通过设计学生的观察活动建立此认识。具体的观察活动设计,又是以逻辑学理论为依据。选择运用典型归纳法,即:一个物体漫反射可以形成视觉,可以代表多个物体或无数个物体。视觉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由于不易察觉、观察,为此教师根据观察实验方法中的增强感觉知觉的方法——对比法,设计有光和无光条件,指导学生对物体的视觉效果进行对比感知。

最新完整版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隆阳区第一中学张丽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进一步讲解了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教法建议 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教学设计过程 1.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 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 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案例 洋青中学凌华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 由于自然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如图:a.入射光线AO;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c.反射光线OB;d.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f.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探究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它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把一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一束光(可以用激光笔获得)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5)将纸沿ON对折,观察现象。 4.讨论 (1)分析讨论: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 须明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r与入射角i应该相等。 (2)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个侧面,用泡沫包装盒,等等。 (3)怎样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一束光”,又有学生想到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了,通过外筒上带有小孔的黑纸蒙着手电筒,就得到“一束光”了。还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当然效果更好。(此情况属教学实录)(4)怎样画出光的迹径? 问题提出后,立即有学生想到,把光对着O点入射,分别沿着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描点A和B,用直尺连接OA与OB 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 备注:学生没有关于物理实验的经验,如果只看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很难完成实验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5)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的实例很多,如潜望镜、大楼里利用平面镜采光、测距离、自行车的尾灯等等。 5.光路的可逆性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对方呢?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 学生实验后,把入射光线沿学生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如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学策略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光的反射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习得也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指导、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 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帕提古丽·乃木吐力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难点: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 教具:手电筒、、平面镜、白纸、两块纸板组成的光屏、多媒体课件 、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 由于自然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如图:a.入射光线AO;b.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c.反射光线OB;d.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e.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f.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原稿

目录 一.教学分析 (2) 二.教学设计 (3) 三.板书设计 (7) 四.创新之处 (7) 五.附录I课堂模拟图 (8) 六.附录II实验报告 (12) 七.附录III学习评价表 (13) 八.附录IV教材内容 (14)

一、教学分析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标 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 学生分析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51053015531305053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 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 4.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5.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并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总结探究的 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 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的反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分析和处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三线共面”、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区别、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 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 教具改造过的激光笔、平面镜、量角器、磁铁、木块、纸板、光具箱一套

光的反射定律教案

课题:探究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中光路的 可逆性. 3.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器材:激光笔,平面镜,标有角度的光屏,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8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小。(选“大”或“小”) 2.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 如果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会怎么样呢?(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那么光的反射要遵循什么规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光的反射有关的几个术语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NO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 A ON)入 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 BON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定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猜想与假设] 小时候,我们经常用一个平面镜对着太阳光,通过调整角度,用反射光去照别人的眼睛,可以猜测: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角度有关。

(3)[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在平面镜上方竖直放置一块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 折转的E 、F 两块板组成。 ① 让激光笔的入射光沿着光屏左侧射到 0点。 ⑦转动光屏F 板,找到反射光。 ③观察和测量入射角分别为 30° ,45 ° ,60。时的反射角度数.并记录在表中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4)[分析得出结论] ①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 ②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③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 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 (简记:三线共面,法线中间,两角相等。) 3. 光路的可逆性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 射出。这种现象 叫光路可逆。 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然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这就是我 们能看到物体的 原因。) 可是,同是反射,为什么玻璃看起来很亮, 平行光线射到玻璃上后, 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木头上后, 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注: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每 思考:(1)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答:一般物体的表 面都是粗糙的,由于太阳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故各个方向均有反射光射到眼帘】 (2)黑板用久为什么会因“反光”而看不清粉笔字?【答:黑板用久了表面变得 而木头较暗? 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镜反射 漫反射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沪科2011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初中科学中关于光学的主要内容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掌握光反射的得出过程和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从内容上看,本节以探究为主线,层层深入来探索光反射的规律。另外,本节内容也为后续学校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前基础】在知识方面,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颜色等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元认知”,这对本节内容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在技能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基础】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往往需要直接感性经验的支持。但八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对任何事情总想“一探究竟”,这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误区】对于光路可逆这一知识点,学生比较难理解。另外,对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表述上,极容易产生混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5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 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2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这个结论的得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 力,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三线共面”是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激光电筒,蚊烟,装有水(染色)的水槽、毛玻璃砖,光的反射定律探究仪(自制),镜子,白纸,光具盒(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光的反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计划:光反射教学计划 太白科学活动灯的反思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线反射到不同的方向,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我发现它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的科学活动课程。来看看光反射课程计划。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线反射到不同的方向。 2.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理解光反射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4.让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每个人都有一面平面镜(尺寸和形状不同)。 (2)反映光线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许多反光物品,如勺子,茶杯,洗脸盆,光盘,手表和其他闪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一些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籍,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生命中光的反射图。 2.时间表:晴天。

活动程序: 首先,提出了光反射现象,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1.请使用镜子将阳光从外面反射到房间,鼓励孩子寻找光线,自然导致事件的主题。 2.问题:光从哪里来?它是怎么进来的? 二,引导孩子探索镜面反射现象。 (1)让孩子把镜子拿到户外,探索如何将光线反射到教室。 (2)引导孩子们交流和讨论:你如何将阳光反射到教室?做吧。 1.请成为一名成功的孩子,展示如何做到这一点。成功的孩子帮助不成功的孩子。 2.总结:只有镜子在朝向阳光时才会反射。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它就不会形成一个斑点。 3.请与幼儿沟通: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例如反射到教室的光线?它会移动吗?它是如何移动的?你能把灯放在你想发光的地方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总结:反射光的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线会前后移动,其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让孩子们重新开始操作,互相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儿童调整镜子的角度,以反射不同方向的光线。 (4)通过动画或图片清晰地反映光的反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案(2020052113313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及有关概念;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光的反射种类并能识别有关现象; 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㈢情感目标: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激光笔平面镜附有量角器白色光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都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你能举例说明吗?小孔成 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打开灯就 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所有的物体表面都 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 学习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师: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 2.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反射时规律。 【实验方案】(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张纸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 直于镜面。一束光则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 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2)改变光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轨迹。 (3)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α和β。 (4)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点、两角、三线)

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光碰到镜面而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交流等方法,理解光的反射及运用(2).制作简易潜望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教师准备:PPT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乒乓球、平面镜一、激趣导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我们看教室外阳光灿烂,教室黑板上却没有一丝阳光,你们有办法把外面的太阳光请到黑板上吗?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他是怎样做的?哦,用平面镜就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你想不想试一试呢?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个游戏——照亮目标二、活动探究照亮目标: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按要求照亮目标,画出光的传播路线1.小组讨论: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具体选用什么实验材料、采用什么方法、实验步骤、小组人员分工等问题2.分发材料,学生分组活动.根据讨论的实验方案分步进行实验操作.边操作边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展示自己画好的光线图并描述光是怎样传播的3.出示课件并讲解光的反射 4.引导生进一步观察反射光的传

播路线在这个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5.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照亮目标的活动,我们发现了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了回去,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的另一个特性——反射板书课题:光的反射6.想一想光只有碰到镜面才会发生反射吗?想一想,你是怎样看见东西的?黑暗的房间里,打开电灯,就可以看见书本上的文字,说一说,你是怎样看的到书上的文字的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相同吗?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呢?三、运用反射1.观察我们生活中运用光反射的例子:汽车的反光镜和医生用的额镜(1)分别观察图:a.汽车反光镜是怎样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的?b.医生为什么用额镜能给病人检查耳朵?(2)在图上画出光的路线图2.阅读课文资料:科学家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介绍一个观察工具—潜望镜让一学生试验一下潜望镜的“妙处”四.课堂总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五.作业布置课外调查光污染的危害及原因五年级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 苏科版第三章第五节 学校:公馆初中设计人:吴尔学 一、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属于几何光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是认识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进一步学习其他光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是解释大量日常现象和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基础,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科学中了解里一些光的现象,学习了一些关于光的反射的知识,但较浅,不系统,加上相隔时间较长,所以学生知道的光的反射的知识很有限。学生刚学物理虽然还没有较好的掌握探究物理世界的方法和思维,但也初步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在教师的合理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定能顺利完成本节实验探究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用专门术语描述光的反射现象。 ⑵、初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⑶、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经历“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提出问题和猜想、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和进行实验、收集和辨别有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探索的能力。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观察反射现象中光束与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体验自然现象的对称和简洁。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光碰到镜面而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交流等方法,理解光的反射及运用。 (2).制作简易潜望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 【教学难点】学会画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乒乓球、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我们看教室外阳光灿烂,教室黑板上却没有一丝阳光,你们有办法把外面的太阳光请到黑板上吗?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他是怎样做的?(利用平面镜)哦,用平面镜就能

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你想不想试一试呢?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个游戏——照亮目标。 二、活动探究 照亮目标: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按要求照亮目标,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1.小组讨论: (1)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 (2).具体选用什么实验材料、采用什么方法、实验步骤、小组人员分工等问题。 2.分发材料,学生分组活动 (1).根据讨论的实验方案分步进行实验操作。 (2).边操作边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展示自己画好的光线图并描述光是怎样传播的。 3.出示课件并讲解光的反射。 4.引导生进一步观察反射光的传播路线。 (1)在这个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5.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通过刚才照亮目标的活动,我们发现了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了回去,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的另一个特性——反射。板书课题:光的反射 6.想一想 (1)光只有碰到镜面才会发生反射吗?想一想,你是怎样看见东西的? (2)黑暗的房间里,打开电灯,就可以看见书本上的文字,说一说,你是怎样看的到书上的文字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公开课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光的反射定律》参考教案

《光的反射定律》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难点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的教学 (一)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 (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 一“点”:入射点O 三“线”: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 反射光线OB(同上) 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②让学生观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此现象说明:“两线分居”。 ③让学生根据现象和测量填充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现象规律: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 2、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 3、引申:法线既是镜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 4、应用:①求角(随堂教师举例)②作图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①反射面平滑②入射光平行,则反射光平行。 漫反射:①反射面粗糙②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向各个方向。 2、强调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3、列举日常生活中两种反射的事例,并加以解释。 ①看电影 ②黑板反光 ③雨后夜晚走路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知识要点: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作业 课本64页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一面)

《光的反射》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2、掌握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学做潜望镜。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设疑激趣() 1、提问: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以外,还有什么特性呢?抬头看看教室里的日光灯为什么要装上灯罩呢?汽车装上反光镜又是为什么呢?教室里的墙壁为什么要粉刷成白色呢?这都是和光有关的问题,该怎样解释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照亮目标”。 (二)实验探究 1、快乐学习——照亮目标 (1)打开手电筒,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光是怎样照亮书的?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立起来,这时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 (3)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我们能想办法照亮阴影里的玩具吗? 学生实验操作——说说是如何照亮目标的——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光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共同归纳什么是光的反射揭示课题:光的反射。 2、学以致用——运用光的反射

(1)引入:反光这种现象在生活、生产、科研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一些反光的例子吗?教师先举一个弯路反光镜的例子。 (2)自学课本完成记录单 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奥运取火等 (3)适当补充,并边说边打开大屏幕,展示这些利用了反光原理的实物图片。 (4)提问:这些仪器是怎样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呢?想一想,试着在书上画出课本上给出的两个例子的光路图。 (5)补充完整汽车的车后镜和医生用的额镜所利用的反光原理。 (6)又将课前的两个问题引出: (a)日光灯为什么要装上灯罩?(b)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粉刷成白色? 3、科学探索——光的妙用 光的反射不仅广泛运用在生活生产中,甚至还能解决高科技领域问题。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再走进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中,看一看光在科学测量中发挥的作用。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么射器)。 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加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同学们:是不是感觉科学家很伟大,很惊叹科学的神奇,而作为我们学生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交流、善于动手进行创作发明。 4、露一小手——制作潜望镜 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利用反光原理的小手工——潜望镜吧! 学生用学具制好潜望镜后,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应用光的反光特性的。 5、光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