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

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
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

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下面从思维基础和思维要点两个方面阐述其康复治疗的要点。

一、思维基础

2呼吸衰竭的病因

引起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慢性支气管炎、外伤等。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发病机制及其诱因

肺通气障碍

1.1 通气动力下降.

引起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值,而肺通气的源动力是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减弱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1.1 呼吸肌因素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如呼吸肌疾病、损伤,能量供应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功能障碍等均可致呼吸运动减弱,肺泡通气量下降;呼吸肌本身疾病而使舒缩功能障碍。呼吸运动减弱(如重症肌无力);能量供应障碍。因绝对能量供应障碍或相对能量供应不足。使呼吸肌活动减弱;其它因素,如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致呼吸肌活动减弱。

1.1.2 神经传导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阻滞等导致的呼吸肌活动减弱而引起的肺泡通气量下降。

1.1.3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呼吸肌活动的传导神经信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中枢功能抑制、损伤(如安眠药物、麻醉剂等)。会使呼吸运动减弱;或高位中枢动能抑制、损伤(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也会使呼吸中枢功能抑制。最终使呼吸运动减弱。

1.2 通气阻力增加

1.2.1 弹性阻力增加弹性阻力来自于胸廓和肺2个部分。胸廓弹性阻力增加的因素主要有:(1)胸廓结构性改变(如鸡胸、脊柱畸形等);(2)胸壁大面积皮肤疤痕影响;(3)胸廓扩张;(4) 胸壁损伤(如胁骨骨折等);

(5)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肺弹性阻力增加的因素有:(1)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性肺纤维化。肺组织变硬,顺应性下降;(2)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而致弹性阻力增加。肺泡表面张力是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2/3。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表而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炎症、缺氧等原因可使表面活性物质破坏或生成减少,而使表面张力增加.致肺弹性阻力增加;(3)肺总容积减少。见于肺不张、肺泡水肿、部分肺组织切除等而致肺弹性阻力增加。(4)胸腔积液及气胸等时压迫肺组织,限制肺扩张,使肺弹性阻力增大。

1.2.2 非弹性阻力增加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而主要为气道阻力,约占总阻力的80%一90%。非弹性阻力增加的3个因素是:(1)管内因素。如异物、肿瘤、渗出物等各种因素在支气管腔内,使管腔狭窄、阻塞;(2)管壁因素。如支气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坏死塌陷等因素而使管径变小,使通气阻力增加;(3)管外因素。如管壁外的压迫。使管腔变小,阻力增加。

2肺换气障碍

肺换气是指肺泡内氧气通过呼吸膜弥散至肺毛细胞血管内,同时肺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弥散至肺泡内。均为顺浓度梯度弥散。根据生理学知识可知,影响肺换气障碍的主要因素为呼吸膜的“弥散障碍”和“通气/血流比失调”。

2.1 弥散障碍

2.1.1弥散膜面积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换气肺组织减少.如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使气体弥散(交换)障碍

2.1.2 弥散膜厚度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膜厚度增加,如肺问质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等致气体弥散(交换)障碍。

1

2.1.3 弥散膜通透性下降如肺纤维化等.使弥散能力下降。因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是氧气的2O倍,故因弥散障碍而致呼衰常导致低氧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常表现为I型呼衰。

2.2 通气/血流比失调

2.2.1 通气/血涑比<0.84 即部分肺泡因各种原因而导致通气量减少。通气不足。因流经的血流量未减少。所以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能得到充分的氧合便掺人动脉血内.称静脉血掺杂,使得混合血液含氧量降低。

2.2.2 通气/血流比>0.84 即部分肺组织肺毛细血管内血流不足,致通过该部分肺组织的气体没能有效进行弥散交换,称死腔样通气,由于单位时间内肺血流量常相对稳定,因而发生这一情况的同时,其实通过其它部分肺组织的血流量会相对较多.而致不能充分气体交换,使混合血液氧含量下降。由通气/血流比失调引起的呼衰,由于其代偿作用,一般仅有低氧血症血二氧化碳分压可正常、增高或降低。

3呼吸衰竭康复治疗的目的

慢性呼吸衰竭康复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病人工作、生活能力。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解除气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②控制咳嗽和痰液的生成;③消除和预防气道感染;④控制各种并发症;⑤避免吸烟和其它气道刺激物、麻醉和镇静剂、非必要的手术或所有可能加重本病的因素;⑥解除病人常伴有的精神焦虑和忧郁。

4呼吸衰竭康复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康复治疗分药物康复治疗和非药物康复治疗

4-1慢性呼吸衰竭的药物康复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已知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只有β2受体。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非诺特罗,属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时间为4~6h。新一代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丙卡特罗、沙美特罗和班布特罗作用时间长达12~24h,适用于夜间哮喘。β2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其用药方法可采用手持定量雾化(MDI)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目前多主张采用吸入的方法给药,同时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合用,既可增强疗效,又能减少用药剂量。

(2)抗胆碱药吸入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阻断因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还能减少气道内粘液腺及其它分泌细胞的粘液分泌,从而使气道阻力降低。长期应用能够改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通气功能,已经作为CODP的一线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可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

(3)茶碱类药物茶碱类除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同时具有腺苷受体的拮抗作用,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道纤维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还可改善心输出量,降低肺循环阻力,促进水钠排出,是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常用而有效药物。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最有效的药物,有利于急性期的缓解。但在慢性呼吸衰竭的稳定阶段此类药物不能改善肺功能,也不能改变病人的生存期,而且长期应用还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因此不主张长期应用

(5)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应遵循“早期、足量、联合、长程”的原则,要考虑病原微生物的特性、抗生素的特性、患者的年龄及肝肾功能状态。在没有痰培养结果前,应根据感染的环境(社区或院内)及痰涂片革兰染色结果经验性选用抗生素,一般首选能兼顾革兰阳性、阴性细菌的广谱、强效抗生素,之后再根据临床疗效及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针对性地调整用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均耐药,可选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于革兰阴性产超广谱内酰胺酶酶菌、多重耐药菌为主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院内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首选亚胺培南、美多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或其他敏感的抗

生素;对耐甲氧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者,要及时使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

(6)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当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或抑制时,呼吸幅度变小、频率减慢,或有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时,可给予呼吸兴奋剂。COPD呼衰时,因支气管一肺病变、中枢反应性低下或呼吸肌疲劳而引起低通气者,此时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利弊应按上述3种因素的主次而定:对神经传导与呼吸肌病变、肺炎、肺水肿和肺广泛间质纤维化所致的换气功能障碍者,则呼吸兴奋剂有弊无利,不宜使用。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前提是保持气道通畅和已解除气道痉挛,在氧疗的同时运用。常用尼可刹米,可先静脉推注0.375~0.750 g,然后以3.O0~3.75 g加人500 ml液体中,按25~3O滴/rain静脉滴注,并根据意识、呼吸频率、幅度、节律及动脉血气分析调节剂量。当Ⅱ型呼衰PaO。接近正常或pH基本代偿时,应停止使用,以防止碱中毒。如经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应中断使用呼吸兴奋剂,并说眼患者和家属采用机械通气。

4-2慢性呼吸衰竭的非药物康复治疗

(!)建立通畅的气道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首先要注意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预防呕吐物反流至气管。口咽部护理和鼓励病人咳痰很重要,可用多孔导管经鼻孔或经口腔吸引法,清除口咽部储留物;此法亦能刺激咳嗽,有利于气道内痰液的咳出。对于痰多、粘稠难咳出者,要经常鼓励病人咳痰。多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给予祛痰药使痰液稀释。对于有严重排痰障碍者可考虑用纤支镜吸痰。吸痰时可同时作深部痰培养以分离病原菌。对有气道痉挛者,要积极治疗。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可采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近年来较多采用经鼻插管法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2)氧疗氧疗是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从而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可利用氧的方法。合理的氧疗还能减轻呼吸作功和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纠正缺氧是慢性呼吸衰竭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吸氧则是快速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氧疗法为双腔鼻管、鼻导管、鼻塞或面罩吸氧。长期夜间氧疗(1~2L/min,每日10h以上),对COPD导致的呼吸衰竭病人大有益处,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5年存活率。现在认为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每日吸氧时间应达到15h以上才能达到有效的康复治疗作用。

(3)机械通气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是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而呼吸肌疲劳无力亦是其重要原因。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是抢救其生命的重要措施,是能使呼吸肌休息、减少做功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采用面罩或鼻罩进行人工通气,在呼衰未发展到危重阶段尽早应用无创通气支持,有可能促进病人的康复,减少气管插管的需要。无创通气可以减少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急性加重次数。通过鼻导管通气不影响病人进食和语言交流,更易为病人接受。由于无创通气所需设备简单、调节方便,更适合于家庭使用。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无创通气的使用没有严格的限制,以达到缓解呼吸困难、增加机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为基准。.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相关并发病包括呼吸机所致肺损伤、血流动力学紊乱、呼吸机相关肺炎、气囊压迫致气管一食管瘘,防治关键是机械通气必须在充分理解不同基础疾病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基础上合理应用,在难免顾此失彼时仔细权衡利弊,并加强监测以及时处理。

(4)呼吸肌的锻炼呼吸肌力量减弱、耐力降低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恢复呼吸肌的功能是慢性呼吸衰竭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方法是腹式呼吸。隔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承担约70%的呼吸功。腹式呼吸主要是帮助提高隔肌的功能。每日锻炼3~5次,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以不产生疲劳为宜。此外,全身运动,如步行、登楼梯、体操等均可增强全身肌肉力量,提高通气储备。

(5)营养支持呼衰病人因摄入热量不足等因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多数存在混合型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呼吸肌无力和疲劳。由于长时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各脏器血管扩张、充血,尤其是胃肠道系统功能受影响,病人常感到腹胀、食欲下降,造成能量摄入不足,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还会造成呼吸尤其是隔肌的收缩力和耐力减退,从而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营养支持治疗,应常规给以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以及适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必要时作静脉高营养治疗。营养支持应达到基础能量的耗值。已有研究表明:体重下降且与标准体重差距较大的病人,生存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补充营养,维持标准体重非常重要。

3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一、A1题型 1.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诊断指标是 A.Pa02<6.65kPa,PaC02>8.0kPa B.Pa02<7.32kPa,PaC02>7.32kPa C.Pa02<8.0kPa,PaC02>6.65kPa D.Pa02<9.3kPa,PaC02>5.32kPa E.Pa02<6.32kPa,PaC02>9.3kPa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099】 【正确答案】 C 2.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B.呼吸频率增快 C.呼吸困难与发绀 D.神经精神症状 E.双肺有大量湿啰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0】 【正确答案】 C 3.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 A.通气/血流>0.8 B.通气/血流<0.8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E.肺泡通气不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1】 【正确答案】 E 4.引起I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阻塞性肺气肿 C.气管异物 D.膈肌麻痹 E.ARDS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2】 【正确答案】 E 5.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产生二氧化碳潴留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通气不足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D.弥散障碍 E.氧耗量增加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3】 【正确答案】 A 6.对呼吸性酸碱失衡的判断,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pH B.PaC02 C.BE D.AB E.SB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题正确答案为B. PaC02,PaC02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最优价值的指标。 BE:参考范围:-3—+3(注:在正负3之间) 实际碳酸氢盐(AB):指从人体血浆中实际的HCO3-含量。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体温37度时PaCO2在5.32kPa(40mmHg),血红蛋白在100%氧饱合条件下测出的HCO3-的

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09-07-30T16:42:08.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乔要春 (北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北安164000 [导读] 呼吸功能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85-01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治疗 呼吸功能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以致机体发生缺氧并可能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和机体代谢紊乱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危重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呼吸衰竭病人68例,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16~7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9例,慢性肺心病12例,脑出血、脑梗塞7例。 1.2 临床表现气体交换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引起,可有呼吸频率加快、呼气延长、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外观呼吸费力。呼吸肌疲劳时可出现呼吸矛盾运动,即吸气时膈肌上升,腹壁内陷,而呼气时表现相反;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时可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如潮式呼吸、间歇呼吸等。 1.3 诊断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史的基础上,有急性感染或病情加重时,有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出现球结膜充血、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 2 治疗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通畅有效的气道是抢救呼吸功能衰竭的关键。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2.2 氧疗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 2.2.1 单纯低氧血症性呼衰只需提高吸入气氧浓度即可解除,疗效与吸入气氧浓度成正比,故可根据缺氧程度调整给氧量,亦称中等浓度,35 %~50%甚至高浓度大于50%氧吸入,以纠正低氧血症,减少通气过度。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患者提高吸入氧浓度后。可增加通气不足肺泡氧分压,改善它周围毛细血管血液氧的摄入,使PaO2有所增加。 2.2.2伴有CO2潴留的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给O2时,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O2(吸入气O2浓度低于35%)。呼吸中枢对CO2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来维持,称为“缺氧制动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鼻导管法氧流量为1~2 L/min,浓度在29%以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氧疗可维持数日、数周、数月以至1年;有报告认为,长期应用氧疗可使肺动脉高压下降,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可恢复正常,并发症极少。 2.3 增加通气改善CO2潴留 CO2潴留是由于肺通气不足引起,只有增加肺通气量才能有效地排出CO2。轻中度CO2潴留时,经抗感染、解除气道分泌物阻塞与痉挛后多能自行恢复,较重CO2潴留常须通过机械或药物方法解除。 2.3.1 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使用呼吸兴奋剂时,一定要注意保证气道通畅,应重视气道分泌物的引流、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因为呼吸兴奋剂明显增加骨骼肌的耗氧量,如果呼吸道有阻塞,通气量与氧摄入量不增加,反而因呼吸肌的耗氧增加而加重机体缺O2,达不到治疗目的。 2.3.2 机械通气是利用通气机(呼吸机)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在提倡使用机械辅助通气,通过机械通气增加通气与气体交换量,改善换气和减轻呼吸功,达到改善或纠正缺O2、CO2潴留和酸碱失衡。 2.4 抗感染治疗呼吸道感染常诱发呼衰,又因分泌物的积滞使感染加重。尤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反复发生感染,且不易控制感染。 2.5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慢性呼吸衰竭常有CO2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多为慢性过程,机体常以增加碱储备来代偿,以维持pH于相对正常水平。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急性发作发生失代偿性呼衰,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面有效的抢救。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查房目的: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要点,以提高护士观察危重病人病情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工作效率,提高呼吸科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呼吸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及临危不乱紧张有序抢救病人的职业素质。 病史介绍 14床,张秀川,男,59岁。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0余年加重4天”于2016年5月29日19:00入院。患者20年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痰,无痰血。于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此后每逢受凉后或天气转凉均有发作;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近4-5年,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发作频繁,平均每年发作持续时间达3个月以上,常为白色泡沫痰,伴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每次经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后症状缩短。4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加剧、咳痰增多、痰不易咳出、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患者胸闷、气喘明显,4天前于山亭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至今,给予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无明显好转,转来本院入我科。 护理查体: T 36.5℃,P 105次/分,R 30次/分,BP 100/60mmHg ,SPO2 90%。患者中年男性,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消瘦)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口唇轻度紫绀,胸部呈桶装,右上胸部凹陷畸形,2016.5.19本院胸部DR:右侧毁损肺,左肺气肿。心电图示: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缺血。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aCO2 47 mmHg(35--45mmHg),PaO248mmHg

(80--100mmHg),钾3mmol/L , PH值7.45 入院诊断(主要)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Ⅱ型呼吸衰竭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右毁损肺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肺大泡7、冠心病8、重度营养不良 呼吸衰竭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明确诊断: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吸衰竭诊断即可成立。 病因:①气道阻塞性病变(慢阻肺)②肺血管病变(肺栓塞)③肺组织病变(肺结核、肺水肿)④神经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⑤胸廓与胸膜病变(气胸、胸廓畸形) 分类: 1、按生理分类分为 泵衰竭: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者 肺衰竭:指呼吸器官病变引起者 2、按病理分类分为 急性呼吸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慢性病逐渐发生的呼吸衰竭。如慢阻肺、重度肺结核等。 3、按血气分析分类分为常见 Ⅰ型呼衰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 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 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二、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 CO2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 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 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 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 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 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 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 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 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教学目标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诱因 ?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 ?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熟悉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掌握呼吸衰竭氧疗原则 ?掌握呼吸衰竭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动脉血气分析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0.8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 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 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呼吸系统影响 缺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2浓度<9%时,通气增加;当> 9%时,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O2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心血管系统影响 缺O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

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下面从思维基础和思维要点两个方面阐述其康复治疗的要点。 一、思维基础 2呼吸衰竭的病因 引起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慢性支气管炎、外伤等。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发病机制及其诱因 肺通气障碍 1.1 通气动力下降. 引起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值,而肺通气的源动力是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减弱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1.1 呼吸肌因素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如呼吸肌疾病、损伤,能量供应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功能障碍等均可致呼吸运动减弱,肺泡通气量下降;呼吸肌本身疾病而使舒缩功能障碍。呼吸运动减弱(如重症肌无力);能量供应障碍。因绝对能量供应障碍或相对能量供应不足。使呼吸肌活动减弱;其它因素,如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致呼吸肌活动减弱。 1.1.2 神经传导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阻滞等导致的呼吸肌活动减弱而引起的肺泡通气量下降。 1.1.3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呼吸肌活动的传导神经信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中枢功能抑制、损伤(如安眠药物、麻醉剂等)。会使呼吸运动减弱;或高位中枢动能抑制、损伤(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也会使呼吸中枢功能抑制。最终使呼吸运动减弱。 1.2 通气阻力增加 1.2.1 弹性阻力增加弹性阻力来自于胸廓和肺2个部分。胸廓弹性阻力增加的因素主要有:(1)胸廓结构性改变(如鸡胸、脊柱畸形等);(2)胸壁大面积皮肤疤痕影响;(3)胸廓扩张;(4) 胸壁损伤(如胁骨骨折等); (5)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肺弹性阻力增加的因素有:(1)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性肺纤维化。肺组织变硬,顺应性下降;(2)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而致弹性阻力增加。肺泡表面张力是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2/3。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表而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炎症、缺氧等原因可使表面活性物质破坏或生成减少,而使表面张力增加.致肺弹性阻力增加;(3)肺总容积减少。见于肺不张、肺泡水肿、部分肺组织切除等而致肺弹性阻力增加。(4)胸腔积液及气胸等时压迫肺组织,限制肺扩张,使肺弹性阻力增大。 1.2.2 非弹性阻力增加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而主要为气道阻力,约占总阻力的80%一90%。非弹性阻力增加的3个因素是:(1)管内因素。如异物、肿瘤、渗出物等各种因素在支气管腔内,使管腔狭窄、阻塞;(2)管壁因素。如支气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坏死塌陷等因素而使管径变小,使通气阻力增加;(3)管外因素。如管壁外的压迫。使管腔变小,阻力增加。 2肺换气障碍 肺换气是指肺泡内氧气通过呼吸膜弥散至肺毛细胞血管内,同时肺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弥散至肺泡内。均为顺浓度梯度弥散。根据生理学知识可知,影响肺换气障碍的主要因素为呼吸膜的“弥散障碍”和“通气/血流比失调”。 2.1 弥散障碍 2.1.1弥散膜面积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换气肺组织减少.如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使气体弥散(交换)障碍 2.1.2 弥散膜厚度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膜厚度增加,如肺问质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等致气体弥散(交换)障碍。 1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并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无法呼吸,在临床上有很多表现形式。 1.呼吸衰竭的分类:如果因为缺氧导致CO2潴留或者是CO2降低是患者的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比如通气或者血液流量的比例失调、损伤弥散功能和导致肺动-静脉样分流的情况。肺泡通气不畅通产生了O2和CO2潴留,如果此时再伴有换气功能损伤,那么则会导致缺氧的情况更加严重。同时,呼吸衰竭也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急性的呼吸衰竭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慢性呼吸衰竭通过机体的慢慢适应,还是能够正常的生活。 2.呼吸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呼吸困难,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呼出急促,如果有并发症的话则表现为肺性脑病,同时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3.呼吸衰竭查体发现:经常有口唇和甲床发绀、神经意识障碍、身体某些部位出现水肿等。 呼吸衰竭产生病因 呼吸衰竭虽然治愈的几率非常小,但是如果有效的治疗,还是能够让患者存活并且正常生活的。那么,呼吸衰竭产生的病因的都有哪些? 1.呼吸道病变: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发炎或者异物阻塞等,都会导致呼吸衰竭。 2.肺组织病变:肺部纤维化、肺结核、肺炎、ARDS等都会影响肺部的通气量,导致肺动脉样飞流,从而导致缺氧引起呼吸衰竭。 3.肺血管疾病:肺部的血管如果出现栓塞或者梗死会使一部分静脉血流入静脉,从而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如果胸廓受过伤,无论是外伤还是内伤等,可能会导致胸腔积液,导致吸入气体不均匀从而导致呼吸衰竭。 5.神经中枢或者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如果大脑内部的脑血管发生病变、发炎或者中毒都会抑制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受到影响后,就会使患者无法正常吸气,只能被动呼气,所以会导致呼吸衰竭,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呼吸衰竭检查哪些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的护理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动脉血气分析 n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n 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 n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 (50mmHg)病因 n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n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n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n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n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 n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n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n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 <0.8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2、呼吸系统影响缺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

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2浓度<9%时,通气增加; 当> 9%时,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O2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3、心血管系统影响缺O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CO2升高——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缺O2 和CO2潴留都会使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压力,使右心负荷加重 4、酸碱平衡的影响严重缺O2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而主要依靠无氧代谢,其产物——丙酮、乳酸等大大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有机磷不能组成ATP而造成堆积,也加重了代酸破坏了细胞离子泵和细胞离子交换功能,加剧了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PaCO2升高——呼吸性酸中毒慢性呼衰的患者,由于其肾脏的调节,尽管PaCO2很高,但PH值仍接近正常急性呼衰或慢性呼衰失代偿期,则由于肾脏血管痉挛——肾血流家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呼吸性和代谢性同时存在的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呼吸衰竭分类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如溺水、电击、药物中毒、ARDS等导致呼吸功能突然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指原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逐渐减退,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代偿,患者可以从事日常生活,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n 当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肺功能进一步损害,机体失去代偿能力,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则称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频率加快、

呼吸衰竭治疗要点

呼吸衰竭治疗要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 昏迷病人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 缓解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舒张药 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 在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 mmHg或SpO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 I 型呼吸衰竭高浓度吸氧,FiO2 > 35% II 型呼吸衰竭低浓度持续吸氧, FiO2 <35% 3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4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 5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6病因治疗 7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恶心与呕吐 护理评估1、病史 2、身体评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常用护理诊断 一.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失水征象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失水征象、动态观察结果。 2、呕吐的观察与护理 3、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二、活动无耐力: 1、病人呕吐时应帮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吐毕更换衣物、开窗通风。 2、告诉病人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故应动作缓慢。 3、按医嘱给予止吐药及其他治疗 4、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必要时给予帮助。 三.焦虑 2.腹痛 临床上一般将腹痛按其病急缓、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急性腹痛多由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破裂,空腔脏器梗阻、扩张等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常为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腹腔脏器包膜的张力增加、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疼痛部位、性质、程度与疾病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一、一般治疗 1.将床头端的床脚抬高15 -20cm,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2.餐后易致反流,故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 3.注意减少一切影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束腰带等。 4.应避免进食使LES压降低的食物(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应戒烟及禁酒。 5.避免应用降低LES压的药物及影响胃排空延迟的药物。 6合并有心血管疾患而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加重反流症状支气管哮喘患者如合并胃食管反流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症状,尽量避免应用茶碱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胃食管反流病护理诊断: 疼痛 1.病情观察 2.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3.指导并协助病人减轻疼痛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和心理压力 4.用药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和心理压力。 2疼痛时尽量深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减轻胸部压力刺激。取舒适的体位。 3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的情绪易引起疼痛加重。 4.教会病人一些放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 肠结核 临床表现 腹痛●疼痛多位于右下腹,反映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 ●常有上腹或脐周疼痛,系回盲部病变引起的牵涉痛,经仔细检查可发现右下腹压痛点。 ●疼痛性质一般为隐痛或钝痛。 ●有时疼痛在进餐时诱发,其原因是由于回盲部病变使胃回肠反射/胃结肠反射亢进。 ●增生性肠结核或并发肠梗阻时,可有腹绞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肠型与蠕动波。 腹泻与便秘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a每日排便2一4次不等,重者可达10 余次。 b粪便呈糊状,不含或含少许粘液或脓血,不伴里急后重,血便极少见。 ●可间有便秘,呈羊粪状,隔数日再有腹泻。 ●便秘是增生型肠结核的主要表现。 全身症状:病人呈现慢性病容、消瘦、苍白。腹部肿块为增生型肠结核的主要体征,常位于右下腹,较固定,质地中等,伴有轻、中度压痛。若溃疡型肠结核并发局限性腹膜炎、局部病变肠管与周围组织黏连,或同时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时,也可出现腹部肿块。 并发症:●常有肠梗阻●偶有肠出血●偶有急性肠穿孔 诊断要点 1、青壮年病人有肠外结核 2、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右下腹压痛腹部肿块、原因不明的肠梗阻,伴有发热、盗汗 3、X线、结肠镜及活检有肠结核征象 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治疗 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2、对症治疗

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

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思维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 导致缺氧伴( 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下面从思维基础和思维要点两个方面阐述其康复治疗的要点。 一、思维基础 2 呼吸衰竭的病因 引起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 慢性支气管炎、外伤等。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1 发病机制及其诱因肺通气障碍 1.1 通气动力下降.引起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值,而肺通气的源动力是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减弱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1.1 呼吸肌因素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如呼吸肌疾病、损伤,能量供应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功能障碍等均可致呼吸运动减弱,肺泡通气量下降;呼吸肌本身疾病而使舒缩功能障碍。呼吸运动减弱(如重症肌无力);能量供应障碍。因绝对能量供应障碍或相对能量供应不足。使呼吸肌活动减弱;其它因素,如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致呼吸肌活动减弱。 1.1.2 神经传导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阻滞等导致的呼吸肌活动减弱而引起的肺泡通气量下降。 1.1.3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呼吸肌活动的传导神经信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中枢功能抑制、损伤(如安眠药物、麻醉剂等)。会使呼吸运动减弱;或高位中枢动能抑制、损伤(如脑 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也会使呼吸中枢功能抑制。最终使呼吸运动减弱。 1.2 通气阻力增加 1.2.1 弹性阻力增加弹性阻力来自于胸廓和肺2 个部分。胸廓弹性阻力增加的因素主要有:(1) 胸廓结构性改变(如鸡胸、脊柱畸形等);(2)胸壁大面积皮肤疤痕影响;(3)胸廓扩张;(4) 胸壁损伤(如胁骨骨折等);(5) 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肺弹性阻力增加的因素有:(1) 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性肺纤维化。肺组织变硬, 顺应性下降;(2) 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而致弹性阻力增加。肺泡表面张力是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2 /3。肺泡H型细胞分泌的表而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炎症、缺氧等原因可使表面活性物质破坏或生成减少,而使表面张力增加.致肺弹性阻力增加;(3) 肺总容积减少。见于肺不张、肺泡水肿、部分肺组织切除等而致肺弹性阻力增加。(4) 胸腔积液及气胸等时压迫肺组织,限制肺扩张,使肺弹性阻力增大。 1.2.2 非弹性阻力增加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而主要为气道阻力,约占总阻 力的80%一90%。非弹性阻力增加的 3 个因素是:(1) 管内因素。如异物、肿瘤、渗出物等各种因素在支气管腔内,使管腔狭窄、阻塞;(2) 管壁因素。如支气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坏死塌陷等因素而使管径变小,使通气阻力增加;(3)管外因素。如管壁外的压迫。使管腔变小,阻力增加。 2 肺换气障碍 肺换气是指肺泡内氧气通过呼吸膜弥散至肺毛细胞血管内,同时肺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弥散至肺泡内。均为顺浓度梯度弥散。根据生理学知识可知,影响肺换气障碍的主要因素为呼吸膜的“弥散障碍”和“通气/ 血流比失调”。 2.1 弥散障碍 2.1.1 弥散膜面积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换气肺组织减少.如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使气体弥散 ( 交换)障碍 2.1.2 弥散膜厚度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膜厚度增加,如肺问质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等致气体弥散 ( 交换)障碍。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8.3.28 4pm 地点:呼吸内科病房 主持人:...护士长 参加人员:全体护理人员 主查人:责任护士:.. (一)、病历汇报 姓名:..... 性别:男年龄:72岁住院号:123456入院时间:2018-02-25 04:07:45 民族:汉族 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憋喘50余年,加重7天,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收入院。患者自此次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食欲下降,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量少,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现病史:患者近50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或灰色粘液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活动后加重,受凉后症状明显,冬季多发,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后加重,上述症状每年发作2-3次,多次于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1.II型呼吸衰竭2.慢性在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支气管扩张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缓解期一般体力活动受限,规律吸入“舒利迭”控制发作。 既往史:20余年前因“支气管炎”于兖州市91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外伤史;曾有输血史,具体不详;对“麻黄素、异丙嗪”过敏,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 T 36.9℃,P 106次/分,R 24次/分,Bp 170/100 mmHg 患者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差,憋喘貌,呼吸促,右侧卧位,查体合作。 【辅助检查】 时间项目结果 2017-01-19 胸部CT 1.右肺上叶异常密度灶,建议强化扫描进一步检查; 2.双肺炎症; 3.右肺支气管扩张; 4.双肺气肿; 5.左肺上叶钙化灶; 6.右侧胸膜增厚并钙化。 2017-01-29 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异常右偏电轴;3、肺型P波;4、显著顺钟向转位。 2018-02-26 血气分析示:PCO2 70mmHg、SaO2 84%,余指标示PH 7.35、PO2 52mmHg、HCO3ˉ31.3mmol/L、BE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8页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教学目标 ?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诱因 ? 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 ? 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 熟悉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 掌握呼吸衰竭氧疗原则 ? 掌握呼吸衰竭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动脉血气分析 ?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 动脉血氧分压(PaO 2)<8kPa(60mmHg) ?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6.67kPa (50mmHg ) 病 因 ?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0.8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 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 力障碍 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 呼吸系统影响 缺O 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 CO 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 2浓度<9%时,通气增加;当> 9%

3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

3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1-05-12T16:51:03.5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赵秀琴[导读]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一些慢性支气管-肺部疾病引起。 赵秀琴(黑龙江省北安分局红色边疆农场医院 164321)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35-02 【关健词】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体会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一些慢性支气管-肺部疾病引起。早期机体尚能代偿,一旦合并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兼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月就诊的部份患者30例。其中男为14例,女为16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病史最长的有12年最短3年。所有病例均为来自我院住院的患者。 1.2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快呼吸,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呈点头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的精神症状较慢性为明显,急性缺O2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缺O2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 2 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急性发作发生失代偿性呼衰,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呼衰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2.1 抗感染治疗呼吸道感染常诱发呼衰,又因分泌物的积滞使感染加重,尤其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反复发生感染,且不易控制感染。所以呼衰患者一定要在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的条件下,根据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还必须指出,慢阻肺肺心病患者反复感染,但往往无发热,血白细胞也不高,仅感气急加重、胃纳减退,如不及时处理,轻度感染也可导致失代偿性呼衰的发生。 2.2 氧疗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①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氧疗对低肺泡通气、氧耗量增加,以及弥散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较好地纠正缺O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患者提高吸入氧浓度后,可增加通气不足肺泡氧分压,改善它周围毛细血管血液氧的摄入,使PaO2有所增加。对弥漫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浓度(35%~45%),纠正缺O2,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②氧疗的方法: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氧浓度(Fi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但应注意同样流量,鼻塞吸入氧浓度随吸入每分钟通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给低通气量吸入,实际氧浓度要比计算的值高;高通气时则吸入的氧浓度比计算的值要低些。 氧疗一般以生理和临床的需要来调节吸入氧浓度,使动脉血氧分压达8 kPa以上,或SaO2为90%以上。氧耗量增加时,如发热可增加吸入氧浓度。合理的氧疗提高了呼衰的疗效,如慢阻肺呼衰患者长期低浓度氧疗(尤在夜间)能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和延长存活时间。 2.3 营养支持呼衰患者因摄入热量不足和呼吸功增加、发热等因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机体处于负代谢。若时间长,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呼吸肌疲劳,以致发生呼吸泵功能衰竭,使抢救失败或病程延长。故抢救时,应常规给鼻饲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必要时做静脉高营养治疗,一般每日热量达14.6 kCal/kg。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常指在慢性呼吸病的基础上发生了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是在原有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最常见病因为COPD,重度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早期可表现为I型呼吸衰竭,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肺功能愈来愈差,可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由于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伴有缺O2或同时伴有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不严重,仍可保持一定的生活活动能力,动脉血气分析pH值尚在正常范围(7.35~7.45)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但慢性呼衰患者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如并发气胸)增加了呼吸生理负担,出现了严重的缺O2和(或)CO2潴留,动脉血气分析pH值常<7.35。机体出现失代偿,称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虽PaO2降低和PaCO2升高,但患者通过代偿和治疗,可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患者仍能从事一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活动。一旦由于呼吸道感染加重或其他诱因,可表现为PaO2,明显下降,PaCO2显著升高,此时可称为慢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这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类型。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府军,朱元钰主编.现代呼吸病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310-31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 [3] 杨炯,李清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康复[M].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98.246-248. [4] 陈文彬,程德云主编.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0.

内科护理学-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考点汇总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呼衰。 (一)诊断的依据: 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 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 (二)分类 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 (1)Ⅰ型呼衰:仅有PaO2下降,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缺氧 一换二通 (2)Ⅱ型呼衰:PaCO2升高,同时有PaO2下降。动脉血气分析为PaO2<60mmHg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是因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如COPD。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2.按发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衰 (2)慢性呼衰 一、急性呼吸衰竭 (一)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三凹征:是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2.发绀 (二)氧疗 Ⅰ型呼吸衰竭---较高浓度(>35%) Ⅱ型呼衰---低浓度氧(<35%) 二、慢性呼吸衰竭 (一)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精神神经症状 PaCO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 1)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 2)肺性脑病表现为抑制症状: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二)氧疗--COPD--慢性呼吸衰竭--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 呼吸衰竭患者最早、最突出的表现是 A.发绀 B.发热 C.咳嗽 D.神经精神症状 E.呼吸困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患者最早、最突出的表现。 下列结果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是 A.PaO270mmHg,PaCO240mmHg B.PaO260mmHg,PaCO240mmHg C.PaO260mmHg,PaCO230mmHg D.PaO250mmHg,PaCO255mmHg E.PaO240mmHg,PaCO240mmHg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和动脉血PaCO2>50mmHg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呼吸衰竭 ?定义 ?病因、分类、分型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结核性呼衰的特点 定义 ?当人体的气体交换发生严重障碍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合功能,不能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时,即为呼吸衰竭。 ?它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 ?因此呼吸衰竭是一种功能失常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呼吸衰竭的病因 ?气道阻塞性疾病 ?肺实质浸润性疾病 ?肺水肿性疾病 ?肺血管疾病 ?胸壁与胸膜疾病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呼吸衰竭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

?周围神经系统或胸壁的异常 ?气道的异常 ?肺泡异常 呼吸衰竭的分型 ?按病理生理分: 泵衰竭: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者 肺衰竭:指呼吸器官病变引起者 ?按动脉血气分: Ⅰ型呼衰:P a O2<60mmHg,P a 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衰:P a O2<60mmHg和P a CO2 >50mmHg 或P a O2 >60mmHg和P a CO2>50mmHg(吸氧) ?按发病急缓分: 急性呼衰:数分钟到数小时 慢性呼衰:几天或更长,体内已充分代偿 慢性呼衰急性加重:酸碱代偿机制不充分,pH改变明显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脑对缺氧敏感,缺氧最容易引起脑功能障碍 ?完全停止供氧4~5min →不可逆的脑损害 ?急性缺氧→烦躁不安、抽搐,短时间内死亡 ?轻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 ?P a O2<50mmHg →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 ?P a O2<30mmHg神志丧失、昏迷 ?P a O2<20mmHg不可逆的脑细胞损伤 缺氧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缺氧早期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心率↑、心排血量↑、血压↑→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严重缺氧→心率↓、心肌的舒缩功能↓、心输出量↓→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致死。

呼吸衰竭练习题

呼吸衰竭练习题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 1.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 广泛胸膜增厚 B 支气管肺炎 C 肺结核 D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氧流量为() A 1~2 L/min B 4~5 L/min C 5~6 L/min D 6~7 L/min E >8 L/min 3.下列哪些是错误描述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A 心、肝、肾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 B 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C 临床上均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D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E PaO2<60mmHg,PaCO2 >50 mmHg 阅读以下病案,完成1—2单选题: 患者王某,男性,90岁,反复咳嗽、咯痰30多年,活动后气促10年,加重5天,近3天伴嗜睡,吸烟史40×20年支,体检:双肺布满干湿罗音,以湿罗为主,双下肢水肿,动脉血气:PH7.30,PaO2 47mmHg,PaCO2 80mmHg,BE +3.0 mmol/L。 1.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B 支气管哮喘伴肺部感染 C 中毒性脑病

D I型呼吸衰竭 E Ⅱ型呼吸衰竭 2.入院后应立即予以哪项处理() A 高浓度持续面罩给氧 B 低浓度间断吸氧 C 应用5%酸氢钠溶液 D 尼可刹米 E 给予常规抗生素 (二)填空题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_________和/或_________功能严重障碍,导致___ _ ____和/或 ___,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三)名词解释 Ⅱ型呼吸衰竭 (四)判断题 1、呼吸衰竭已昏迷,大量痰液阻塞气道,一个错误的治疗是使用呼吸兴奋剂。() 2、慢性呼衰失代偿期给氧的原则是:O2浓度25%~30%,O2流量1~2 L/min,持续给氧。() (五)问答题 试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