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

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
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

不久前,当从事黄金饰品贸易已10多年的吴其山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最新统计报告,感到既高兴又意外。因为,此报告称,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

这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院(uis)所做的题为《文化贸易全球化:文化消费的转变―2004至2013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的报告分析指出,中国成为文化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其次是美国――2013年,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60.1亿美元,比美国的27.9亿美元高出一倍多。

中国成为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

吴其山注意到报告这样的提法,艺术和工艺品正在上升进入贸易额最大的10大文化产品之列,“这主要是受到黄金饰品的影响和得益于它的畅销。”2013年,全球黄金饰品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美国作为黄金饰品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额分别为320亿美元和107亿美元。

从产业门类上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主要包括新闻出版类(实物产品、数字产品、版权输出等)、广播影视类(影、视等)、文化艺术类(杂技、戏曲、歌舞、武术等演艺项目)、视觉艺术品(工艺品等)、新型媒介(游戏机等)、乐器和综合服务类,后者包括网络文化、文化相关会展、广告宣传等服务内容,是文化产业中增速最快的部分,也是目前中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领头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也显示,尽管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且大批电影和音乐消费者转向网络相关服务,但2004至2013年间文化产品的贸易额还是翻了一番。报告说,音乐、电影和报纸等产品正在逐渐成为文化服务的一部分,但受到数字化制作程序的巨大冲击,这些产品的销售通常以网络订阅的形式为主。音乐和电影的录制品贸易在10年中分别下降27%和88%。尽管包括报纸在内的印刷制品贸易也出现下降,但书籍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在一些地区同期增长了20%。

吴其山曾因黄金与饰品而与图书出版界打过交道,2016年2月他到西班牙出差,恰逢首届“中国图书展”在马德里举行。“《金瓶梅》等西班牙文版本的中国文学著作吸引了很多当地读者。还有新版本的《易经》发布。”吴其山了解到,此次书展售出了不少中国的古典、现代小说。他查阅资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份报告所截止的2013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京发布《2013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出版物出口已突破1亿美元,版权输出品种比例继续提升。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国的吴其山明显感到,“走出去”的中国文化项目正日益增多,“国内资本‘走出去’的现象时有发生。”喜爱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他发现,在影视、体育均有涉猎的中国万达集团,将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纳入囊中,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投资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

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来有为研究员、张晓路助理研究员的文章,中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从2007年的510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31085万美元,增幅达到61倍。“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走出去’不仅可以改善本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同时对于提升本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来研究员表示。

国家扶持

文化贸易曾是中国海外贸易的短板。大量的国际文化交流是以友好活动而非商业行为而存在的。有关方面甚至长期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强调意识形态属性和民族性,却忽视其商品性。到了2003年,国家文化部设立专职机构,以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商业途径“走出去”。近年来,中国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的优惠

政策。2006年,文化部、商务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之后还通过中央财政向出口业绩优秀的文化单位提供资金支持。2009年,文化部正式成立了对外文化贸易处

这些年,文化体制改革渐趋深化。2013年,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完成,重塑了一大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一大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实现了从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与此同时,非公有制文化市场主体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也走上了“快车道”。相关部委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对文化出口企业给予了支持。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积极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或“试验田”,完善对外文化贸易体系。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被认为“标志着对外文化贸易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今年3月17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文化贸易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规划。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一章中,这个《纲要》明确提出“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开辟新节点,提供新动能。

文化对话

虽说“做生意”,但很多行业人士更愿意把对外文化贸易的主要目的目标看作是文明共享与文化对话。

“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实现对话。”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认为,只有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到国际亮相,才会产生对话。“我们要有这个自信,通过创造中国独有的文化作品,到世界上进行展示,最终实现文化的对话。”

文化产品的出口并不像一般货物出口那样“物美价廉”即可。不少人很想让自己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却往往“走不进去”,如很多电影,“出去”后往往仅被猎奇几天,也就“出海几日游”,虽然其中有国内票房“过亿”的,却常常在国外“失意”。

“‘走出去’并非机械移植的行为,而是一个交流与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顺利展开的前提是价值观之中存有的共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和根表示,应该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寻求共识,建立起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经济日报》金晶则认为,尊重市场和观众的选择,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条“铁律”,“把脉市场的关键,在于观众对内容和故事了解与认同的程度。”

一个例子被津津乐道:知名的上海芭蕾舞团在美国巡演时,推出欧洲古典芭蕾《仙女》和中国民族芭蕾《梁祝》这两部戏,原以为古典芭蕾更容易被当地市场所接受,结果,没想到在最终售出的32场演出中,《梁祝》占到28场。

《梁祝》讲述的故事类似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体现的又是人类共同美好的情感、爱情,尽管土生土长在中国,但“芭蕾化”后能够让国外观众理解与接受。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铺路架桥的“国家队”―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张宇认为,这样“叫好又叫座”、负载着中国人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正是当下文化贸易和市场所需要的。

“把国外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这是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也会坚持做下去。但现在更难的是,如何把我们优秀的文化推出去,让全世界的人认可它,接受它,进而热爱它,这是我自觉身负的重任和使命。”张宇说。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眼里,文化“走出去”涉及到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交流,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资本走出去可以为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去探路。”

正如其言,随着中国影视传媒、游戏动漫、旅游户外等行业板块发展活力涌现,相应文

化资本到境外投资的步伐日渐加速。专业人士预计,未来2至3年中国文化企业将会迎来海外并购的热潮。

“中国文化贸易的进一步升级顺应了全球文化贸易发展大趋势,必须抓好这5年的‘机遇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说,文化贸易的灵魂是理念和内容,蕴含人类理想之光和现代智慧,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必将在文化上有新的展现和表达。“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文化跨国公司将迎来最佳窗口期,科技、智慧含量高,世界适应强的企业和产品会获得更大发展。

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心得精选5篇

[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心得精选5篇 投向未来,成为一名有用之人,惟独这样,才干辜负老一辈对我的期望,承担建设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立足世界作贡献。一起来看看[…我为您整理了《[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心得优秀优秀精选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投向未来,成为一名有用之人,惟独这样,才干辜负老一辈对我的期望,承担建设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立足世界作贡献。一起来看看[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心得优秀优秀精选5篇,欢迎查阅! [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心得1 经历5000年风霜雨雪,敞开了960万公里的宽阔胸膛,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睁开惺忪的双眼,昂起头颅,跨着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国际互联网通过无数根光缆,电缆和电话线,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数百万个网站,亿万台电脑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信息的“大家庭”。在这个“信息大家庭”里,只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可以在网上尽情地漫游收集和公布信息了。它好比一个随时向世界敞开信息窗口和连接世界各地的桥梁。如今,腾飞发达的中国,许多家庭都添购了电脑。许多掌握了电脑网络的农民,也开

始利用电脑网络,使自己的产品走向世界。 景德镇是我国的陶瓷之乡,由于信息不灵通,商人为了卖陶瓷,四处寻游推销产品。但是尽管这样日夜奔波,舟车劳顿,陶瓷的销售之路还是没有打通。 后来,有个叫李建民的陶商,在掌握了上网的技术以后,自己设立了一个网页,开始在因特网上卖陶瓷。陶瓷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不但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国外。一次他在网上同一名美国外商签订了一万个陶瓷的销售合同。李建民每年在因特网上销售陶瓷,生意越做越红火,财源滚滚,成了“陶瓷王”和“农民企业家”,还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知道中国是个聚宝盆。 李建民快乐地说:“以前卖陶瓷,东奔西跑,不仅辛劳,还找不到买家,此刻出足不出门,陶瓷就能远销国外。此刻的高科技就是强!”中国不仅以步入信息社会,而且经济高速发展,在世界上的威望也日益提高。 2001年月在卡塔尔举行了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会上,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和地区代表按照组织规划,采取商议一致通过的方式,审议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当确定没有人表示反对意见后,工作组主席杰拉德面露笑脸,高举起小木锤,“当”!清脆的锤声回响在整个大厅。一锤定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通过了。锤声刚落,大厅里响起了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走向世界,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怎么看待历史现象与现实的差异呢?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这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乾隆皇帝晚年时,英国使者马噶尔尼来华要求通商,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把人家赶了回去。中国人相当自信,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好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走向世界,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第一,独立发展。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 第二,延续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中国文化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续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难进入中国。 第三,自我满足。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 第四,自信。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 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 第六,开放而不传播。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 上述情况或理由,是不是能够说明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的必要了? 不是!我已经说了,上述情况适应的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个由于地理条件同世界相隔绝的社会,而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地球村的一员;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大踏步走向工业化、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社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结论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在我们热烈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一下,问一下自己: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从国学热,到讨论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有一种声音很大,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什么叫影响世界?如果把它理解为是要改变人家,很多外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过传播中国文化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能用中国文化拯救世界吗?在我们看来,有些国家的人,有着不可理喻的观念,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吗?他们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说它比其他文化更优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说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物质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较的。但物质文明不是单纯的物质,像饮食、服装文化都已经超出了饱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着许多精神文明的内涵。例如茶是物质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物质文明往往与精神文明并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发展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还是已故的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得对,文化交流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部编版第十册第七单元读写训练题

积累和运用 1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操( )自如手( )脚乱 ( )肥体壮辽阔无( ) ( )然自得不可思( ) 不由( )主 ( )( )发光 ⑴一群野鸭在湖里游来游去,显得()。 ⑵太阳跃上了海面,霎时间,()的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⑶亭子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 ⑷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觉得( )。 3按要求写句子。 ⑴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照样子补充句子) ⑵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 ..牧场之国。(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⑷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⑸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 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学校) ⑹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耸立在世界东方。(修改病句) 4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5读文段,写一段话。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提示:这个文段前两句是动态描写,后三句是静态描写。由于有“动”有“静”,我们读了文段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请学习文段的写法,看下面图,写一段话。 阅读和理解 美丽的颐和园 山东省青岛唐山路小学王熙瑶 颐和园本是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面积有290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和苏州街。 昆明湖可大了,湖水清澈,湖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长着翠绿的松柏和柳树。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叫南湖岛,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昆明湖的东岸连接了起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拱形桥洞,桥上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关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遭遇的现代困境 在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文治教化、礼乐典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强调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到了近现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使对中华文明的守护更多地体现在对家国的捍卫上,文化的发展也因社会的动荡一度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平台,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文化承前启后地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相较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古国文明,现代中国文化的渗透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显得比较薄弱和有限了。除了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外,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印象。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取,不但反映了编纂国对于异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国人民的历史视野与文化胸襟。西方国家业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者,其传媒“霸权”地位导致一旦他们对于中国文化进行非公正、不客观的宣传,就会使受众形成带有偏见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推广。就拿法国来说。很多法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神秘”是他们谈起这个文明古国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而谈到中国历史,不少人对于儒家思想与汉唐文化印象模糊,但提起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文化大革命”却都能说上几句。究其原因,大多数法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仅仅源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而法国初高中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的内容非常的少。用该国一位教师的话说就是,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尽管单独有一章用来介绍中国,但其所论内容十分有限,介绍与评点非常片面,尤其是对我国“民主”与“人权”状况的横加批评,更是导致法国民众至今对中国存在偏见与歧视的重

走向世界的中国(1200字作文)

走向世界的中国_1200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yōu)久的历(lì)史(shi)、灿(càn)烂(làn)的文化。中华民族(zú)是充(cōng)满自信(xìn)、开放进取(qǚ)的民族(zú)。在历(lì)史(shi)的长河中,我们有过古代(dài)向世界开放、鼎(ding)盛(shèng)一时的辉(huī)煌(huáng)。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zhàn)起来了,特(tè)别是改(gii)革(gé)开放以来有着天翻(fān)地覆(fù)的巨(jǜ)变。 新中国刚成立时,非常地贫(pín)穷(qióng)落后,真是一穷(qióng)二白。穷(qióng),就是工农业不发达;白,就是文化科学水平不高。毛主席(xí)领(líng)导(dio)中国人民发扬(yáng)自力更(gēng)生,艰(jiān)苦奋(fèn)斗(dòu)的精(jīn)神(shén),齐(qí)心协(xéi)力建(jiàn)设(shè)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dùn)小平领导我们赶快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技(jì)术,加快经济(jì)建(jiàn)设(shè)!1997年7月1日,香港(ging)回归(guī)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ào)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huái)抱,真是太令人激(jī)动了!以江泽(zé)民为核(hé)心的党(ding)的第三代领(líng)导(dio)集(jí)体,继(jì)往开来,带领中国人民走进改(gii)革(gé)开放的时代。2002年申(shēn)奥(ào)成功!中国加入WTO组织。 党(ding)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新阶(jīe)段(duàn)作出了战(zhài)略(luè)部(bù)署(shǔ),吹响(xiing)了前进的号角。我们要树立理想,发奋(fèn)学习,锤(chuí)炼(liàn)品德(dé),开拓(tuó)视野。世界属(shǔ)于我们,中国的未(wèi)来属(shǔ)于我们!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全及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 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 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 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 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 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多>>

《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精选3篇-最新范文

《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精选3篇 《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1) 最近看了一本新书:《走向世界的中国》。书中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开拓进取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向他人学习的民族。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迈出了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脚步,但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走向世界经历了漫漫长路。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知有多少次被书中动人的故事所感动,也不知有多少次被震撼。当读到被鸦片和枪炮打开国门,帝国主义列强把大量的毒品源源不断运进中国,用来残害中国人时,我被震惊了;当读到总挨老师打的学生和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我又被震撼了;当读到赢得更多朋友的信任和赶超世界科技的“863”计划时,我再一次被震撼…… 今天,中国在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看!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将“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地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再次向世人证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1998年1月的一天,中国民歌在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响了起来,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又让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就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来说吧。2001年11月10日晚,是值得全中国人民庆贺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当大会主席卡迈尔举起手中的小木锤用力向下一敲,宣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正式通过时,这是中国人最激动的时刻。因为加入WTO后,我国可以得到更多的优惠待遇,更有利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使我国尽快跨入贸易强国之列。 读完这本书,我更清楚地知道:中国迈向世界的道路,说宽也不宽,说窄也不窄,在前进的道路上你追我赶,脚步迈得可不轻松啊! 今天,当人们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向鲜艳的五星红旗致敬的时候,当我们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欢呼时,千万不能忘记先辈们为了祖国的今天而洒下的热血。我从中得出一个历史的总结:卑躬屈膝,乞求不到平等;崇洋媚外,乞讨不来富强。在学习或工作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一定要挺直脊梁,发奋努力,开拓视野,怀抱赶超世界先进的雄心壮志。愿我们中华民族以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的中国》读后感(2) 当我读了《走向世界的中国》一书后。那些历史性的镜头,又立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 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 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 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 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 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 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 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 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 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

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 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 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 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 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 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 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 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 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 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 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 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 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 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 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 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高中语文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作文素材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 近年来韩剧占据了亚洲大多数电视剧市场。从央视引进的几部百集大片来看,我发现不少问题。不论古装戏还是现代剧,中国儒学思想都深深渗透其中。这引起了我的一段段思考,心中的涟漪久久不能平复。 中国传承的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吧!从秦朝开始,儒就占据了整个思想领域。浩荡的岁月,历史一段段铺开有卷起,儒学思想始终站在他独领风骚的锢位。那个时候,中华民族是世界之林的一枝独秀,凭借源远流长的文化思想,她屹立着,使世界上众多国家与中国友好往来。四大发明从中国流传出去,却引来日后无数血雨腥风的耻辱岁月…… 想想,中华民族依然是伟大的。她的文化涉及面是多么广泛啊!就像很多韩片中,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一句两句“孔子曰”之类的话语。说话者这样一句颇有深度的话,便无形之中将其引上了一个台阶,光彩照人。 其实放眼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真有种“满目狼籍”的感觉。社会公德之低下,素质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似乎已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快要抛弃传统文明了!因为四周有那么多耀眼的东西把我们吸引过去了。而谁有知道,这些“外来侵略者”是不是不怀好意呢? 当我知道韩国政府抢先为“端午节”申报了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心里满是着急。我担心在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我们的子孙以为这个节日是从那里来的。 直到2020年11月21日,中国在韩国汉城开设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我才终于感到无比的释然。中国文化终于可以以这种公众的名义去影响整个世界了! 也许,央视引进的那几部大片,也是别有用意的吧!它想通过媒体的力量告之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不要让其他民族“偷偷”地学过去了! 中华文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以及影响力,才使得“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发达国家站的住脚。因为这,我才明白,文化无国界,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一切经验都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

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 【摘要】中国的文化在不断的影响着世界,本文从中国的文化节开展的意义及影响,中国的春节文化在各地的顺利开展,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等方面诠释了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渲染。介绍了吉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文化。【关键字】中国文化世界舞台中国春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悄悄的融入了世界的舞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会看到中国的身影,看到中国的那一抹红,那一个精彩的瞬间。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再也不全是陌生的环境,我们将会有归属感,每一个佳节,我们与家乡的亲人过着同样的欢乐节日。中国文化的精髓缠绕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8年前,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首次将“文化+交易”的旗帜高高扬起;如今,文博会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文化第一展”,在这里交易的文化项目累计已超过5000亿元。每一届的文博会上,都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代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产品项目亮相,他们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勇敢地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风向标。 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文化还便出现在很多地方。如美国的唐人街,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孔子像,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舞狮,龙的雕像,中医文化,戏曲艺术。随处可见的中国特色的灯笼等。 在国外我们随处可见中国特色的小店,非常受国外朋友的欢迎。齐白石的作品也非常受欢迎,毕加索说过“我不敢来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2012年1月28日中午,“欢乐春节”龙年庙会在古朴优美的加拿大温哥华中山公园开幕。在异乡土地上的中式亭台楼阁里和水池小溪畔,嘉宾们观赏到荡气回肠的京剧、诙谐幽默的曲艺和精彩的汉唐服饰表演。庙会现场,除了有折纸、写春联、猜灯谜等传统春节活动,小食摊上那香喷喷的饺子、老北京冰糖葫芦,都让旅加华人华侨和外国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2012 年中国春节期间,全世界82 个国家和地区的144 个城市都举办了像温哥华庙会这样的庆祝活动。这场由中国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组织的2012 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们沉浸在中国春节的欢乐气氛中。从国内派出的丰富多彩的剧场演出、综艺表演、广场巡游、文博展览、民俗展演、图片展示、图书展销活动,加上各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在当地组织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春节文化活动,把龙年春节舞动得姹紫嫣红,喜庆吉祥。今年,文化部邀请倪萍、杨澜、郎朗等海内外知名文化人士担任形象大使,并参加在法国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

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最新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高三作文)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高三作文) 近年来,韩剧占据了亚洲大部分电视剧市场从央视推出的数百部大片来看,我发现了许多问题。无论是古装剧还是话剧,中国儒家思想都深深渗透其中。这让我思考了很久,我心中的涟漪无法平静下来。中国继承的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自秦朝以来,儒学占据了整个思想领域。在辉煌的岁月里,历史被铺开,被卷起。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他的统治地位。那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好的民族之一。凭借其悠久的文化思想,它屹立不倒,使世界上许多国家与中国友好相处。这四大发明从中国传播开来,但它们为未来的流血引来了无数屈辱的岁月。想想看,中华民族仍然伟大。她的文化有多广泛!就像许多韩国电影一样,不时会有一两句像孔子说的话演讲者发表了如此深刻的评论,这实际上把他引向了一个台阶,使他容光焕发。 事实上,看着眼前的中国社会,眼睛里有一种迷茫的感觉。社会道德水平低下,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这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即将抛弃传统文明!因为过去有太多耀眼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但是谁知道这些外国侵略者是不是在做坏事呢?当我得知韩国政府宣布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焦虑。我担心在漫长的未来,我们的子孙会认为这个节日来自那里。 直到11月21日,XXXX,中国在韩国首尔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我才终于感到非常欣慰。中国文化最终会以公众的名义影响整个世界! 也许,央视推出了几部大片,也有别的目的!它想通过媒体的力量告

诉绝大多数人。我们应该保护这些祖先留下的财富,不要让其他国家偷偷地向他们学习。 中国文化具有如此的魅力和影响力,这使得孔子学院屹立于美国、瑞典、法国等发达国家。正因为如此,我意识到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它能让孤立的个体打开深锁的门,出去寻找他们自己的同类。所有的经验都是共同的集体经验。 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一、前言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拥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类型、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濒危物种栖息地,这些自然遗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对本国世界遗产的认定、发掘、保护、科研、教育、宣传和传承负有神圣的责任;在推动保护世界遗产的事业中,中国也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持久生命力,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2.1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然和文化财富的新认识。它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指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 1、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帶。 2、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_现代文阅读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