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物理化学》考研重点考点归纳

考研《物理化学》考研重点考点归纳
考研《物理化学》考研重点考点归纳

考研《物理化学》考研重点考点归纳

第1章气体的pVT关系

1.1考点归纳

一、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温度、压力下符合理想气体模型,或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

1.理想气体模型的微观特征

(1)分子间无作用力;

(2)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T、n的单位分别为Pa,m3,K和mol;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为m3·mol-1;R称为摩尔气体常数,适用于所有气体,其值为

8.314472J·mol-1·K-1。

该方程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二、实际气体

1.实际气体的行为

在压力较高或温度较低时,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较大。用压缩因子(Z)衡量偏差的大小。

理想气体的,Z=1。对实际气体,若Z>1,则,表示同温、同压下,实际气体的体积大于按理想气体方程计算的结果。即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比理想气体小。当Z<1时,情况则相反。

2.Boyle温度

若在温度T时,有,则称此温度T为Boyle温度TB。

3.van der waals方程式

式中,的单位为Pa·m6·mol-2;b的单位为m3·mol-1。和b都是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而与温度无关的常数,称为范德华常数。

4.维利方程

式中,A、B、C、D称为第一、第二、第三Virial(维利)系数。

三、理想气体混合物

1.混合物的组成表示

(1)物质B的摩尔分数x或y定义为:

式中,表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一般用yB表示气体混合物的摩尔分数,用xB表示液体混合物的摩尔分数。

(2)物质B的体积分数定义为:

式中,表示在一定T、p下纯气体B的摩尔体积;为在一定T、p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3)物质B的质量分数定义为:

式中,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mB表示组分B的质量。

(4)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式中,表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表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上述各式适用于任意的气体混合物。

2.道尔顿定律

(1)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B的分压力为:

式中,yB为组分B的摩尔分数;p为总压力。pB也称为B的分压。

而总压力为各种气体分压力之和,即。

上述公式适用于所有气体混合物,包括高压下远离理想状态的真实气体混合物。(2)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道尔顿定律)

此公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对于低压下的真实气体混合物也可近似适用。3.阿马加分体积定律

式中,为气体混合物中物质B的分体积。

阿马加定律表明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具有加和性。

该定律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对于低压下的真实气体混合物也可近似适用。

中药化学总结个人

注:除习题集中所列内容或习题集中已列但需归纳的内容 P248. β为分配因子讨论液液萃取 β≥1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但100>β ≥10,则须萃取10-12次;β≤2时,要想实现基本分离,须作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 分配比与pH 酚类pKa值为9.2-10.8,羧酸类pKa值约为5,故pH值在3以下时,大部分酚酸性物质将以非解离形式(HA)存在,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而pH值在12以上时,则将以解离形式(A¯)存在,易分配于水中。 P256 聚酰胺色谱对鞣持的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帮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特别合适。 P261 液体混合物沸点差在100℃以上,可反复蒸馏法 25℃以下,则需用分馏法 P265 氢核磁共振中化学位移反映化合物中氢的种类 峰面积相同类型氢的数目 偶合常数氢与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P268-271 生物碱分类 吡啶类槟榔碱、烟碱、苦参碱 莨菪烷类阿托品 异喹啉类罂粟碱、去甲乌药碱、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吗啡、可待因 吲哚类长春碱、利血平、马钱子碱 有机胺类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特点:N原子不在环结构内 P279 总生物碱的提取 1.脂溶性生物碱酸水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醇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2.水溶性生物碱雷氏铵盐是常用于提取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的沉淀试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P285 苦参极性大小: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苦参碱:既可溶于水,又能溶于氯仿、乙醚、苯 氧化苦参碱:易溶于水、可溶于氯仿、难溶于乙醚 P287 麻黄伪麻黄碱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故碱性稍强于麻黄碱,但均具挥发性 草酸麻黄碱草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水难易 氯仿不溶溶 麻黄咸、伪麻黄碱特征性反应:(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2)铜络盐反应 P289 黄连小檗碱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干燥时≤80℃ 属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 游离小檗碱能溶于水、热乙醇、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 小檗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 特征性反应:丙酮加成反应漂白粉显色反应 P290 汉防已(熟悉) 汉防已甲素、乙素均为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亲脂性;轮环藤酚碱(丙素)为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水溶性。 甲素极性较小,能溶于冷苯;乙素极性较小,难溶于冷苯,溶于热苯。

中药化学《甾体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甾体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本章复习要点: 1.了解甾体类化合物的含义、分布、生源途径和生理活性。 2.了解强心苷的含义、分布及生物活性。 3.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检识。 4.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结构测定。 6.熟悉胆汁酸的理化性质及检识。 第一节 概述 【含义】 甾体类化合物是以环戊烷骈多氢菲为基本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分类】 甾体类化合物依-17位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分为: 【 甾体类化合物由甲戊二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而来。 【概述】 强心苷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的一类苷。 【结构与分类】 1.苷元部分: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 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根据C 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可分为: 13 25 6 4 R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17 1819

构成强心苷的糖根据C2位上羟基的有无可分为: (1)α–羟基糖:2–羟基糖,主要为D–葡萄糖、L–鼠李糖。 (2)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是区别于其它苷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包括2,6–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和2,6–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 3.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依直接与苷元相连的糖的种类) I型苷元-(2、6-二去氧糖)Χ-(D-葡萄糖)У II型苷元-(6-去氧糖)Χ- (D-葡萄糖)У III型苷元- (D-葡萄糖)У 植物界存在的强心苷,以I、II型较多。 【理化性质】 1.性状 大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具有旋光性。味苦,对粘膜有刺激性。 2.溶解性 强心苷用混合强酸(3~5%盐酸)水解时,苷元上羟基(C14-OH,C5-OH更容易)与邻位上的氢脱去水分子的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副反应,应注意避免。 ★4.水解反应 (1)酸水解 优点:条件温和(水、36℃左右、24 hr),专属性强。

物理化学考研样题

物理化学考研样题

北京化工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样题 注意事项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 .. 试卷上均不给分 .......。 2.答题时可不抄题,但必须写清题号。 3.答题必须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用红笔或铅笔均不给分。 4.波尔兹曼常数k=1.381×10-23 J?K-1, 法拉第常数F=96500 C。 一、选择题 1.将1mol在温度T及其饱和蒸汽压p*下的H2O(l)分别经过程I:等温、等压蒸发及过程II:向真空蒸发,变为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的H2O(g)。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G(I) ≠ΔG(II),ΔH(I) = Q(I),ΔH(II) ≠Q(II) B.ΔG(I) = ΔG(II),ΔU(I) = Q(I),ΔH(I) = ΔH (II) C.ΔG(I) = ΔG(II),ΔH(I)= ΔU(I),ΔH(II) ≠

Q(II) D.ΔG(I) = ΔG(II),ΔH(I)= Q(I),ΔH(II) Q(II) 2.对封闭系统,下列自发性判据不正确 ...的是。A.等温且W'=0的过程:ΔA≤W体积B.等温等压且W'=0的过程:ΔG≤0 C.任意过程:ΔS隔离=ΔS系统+ΔS环境≤0D.恒熵恒容过程:ΔU≤W' 3.下列有关偏摩尔物理量和化学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摩尔物理量为恒温恒压下增加1mol 某物质的量对容量性质的贡献值 B.某物质在T、p条件下达气液平衡时,其气态化学势与液态化学势相等 C.理想液态混合物在T、p条件下混合过程无吸、放热现象及无体积变化 D.恒温恒压下,物质自发进行的方向是向着化学势减小的方向进行 4.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过程,混合前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V=0,ΔH=0,ΔS>0,ΔG<0 B.ΔV<0,ΔH>0,ΔS>0,ΔG<0 C.ΔV<0,ΔH>0,ΔS<0,ΔG>0 D.ΔV=0,ΔH=0,ΔS<0,ΔG>0 5.碳酸钙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g),不同温度时的标准平衡常数如下表: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归纳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 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 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 溶剂提取法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 苷则在正丁醇、甲醇中被提出。 2.碱溶酸沉法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 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

考研数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 1高数部分 1.1高数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 求极限题最常用的解题方向: 1.利用等价无穷小; 2.利用洛必达法则 型和 ∞ ∞ 型直接用洛必达法则 ∞ 0、0∞、∞1型先转化为 型或 ∞ ∞ 型,再使用洛比达法则; 3.利用重要极限,包括1 sin lim = → x x x 、e x x x = + → 1 ) 1( lim、e x x x = + ∞ → ) 1(1 lim; 4.夹逼定理。 1.2高数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章《不定积分》、第四章《定积分》 第三章《不定积分》提醒:不定积分?+ =C x F dx x f) ( ) (中的积分常数C容易被忽略,而考试时如果在答案中少写这个C会失一分。所以可以这样加深印象:定积分?dx x f) (的结果可以写为F(x)+1,1指的就是那一分,把它折弯后就是?+ =C x F dx x f) ( ) (中的那个C,漏掉了C也就漏掉了这1分。 第四章《定积分及广义积分》解题的关键除了运用各种积分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差异——出题人在定积分题目中首先可能在积分上下限上做文章: 对于?-a a dx x f) (型定积分,若f(x)是奇函数则有?-a a dx x f) (=0; 若f(x)为偶函数则有?-a a dx x f) (=2?a dx x f ) (; 对于?20)( π dx x f型积分,f(x)一般含三角函数,此时用x t- = 2 π 的代换是常用方法。 所以解这一部分题的思路应该是先看是否能从积分上下限中入手,对于对称区间上的积分要同时考虑到利用变量替换x=-u和利用性质0 = ?-a a奇函数、? ?= - a a a0 2偶函数 偶函数。在处理完积分上下限的问题后就使用第三章不定积分的套路化方法求解。这种思路对于证明定积分等式的题目也同样有效。 1.3高数第五章《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 用以下逻辑公式来作模型:假如有逻辑推导公式A?E、(A B)?C、(C D E)?F,由这样一组逻辑关系可以构造出若干难易程度不等的证明题,其中一个可以是这样的:条件给出A、B、D,求证F。 为了证明F成立可以从条件、结论两个方向入手,我们把从条件入手证明称之为正方向,把从结论入手证明称之为反方向。 正方向入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类:1.已知的逻辑推导公式太多,难以从中找出有用的一个。如对于证明F成立必备逻辑公式中的A?E就可能有A?H、A?(I K)、(A B) ?M等等公式同时存在,

中药化学的反应总结

中药化学的反应总结 一生物碱 1碘化铋钾反应(Dragendorff反应):生物碱沉淀反应,可用于生物碱的检2识(试管反应或薄层色谱显色剂) 3硫酸铜-二硫化碳反应: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产生棕色沉淀深沉 4铜络盐反应:试剂为硫酸酮和氢氧化钠,显蓝紫色 5茚三酮反应:麻黄碱的检识,氨基酸的反应 6双缩脲反应:试剂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蛋白质、酶的反应 7丙酮加成反应:小壁碱 8漂白粉显色反应:小壁碱,显樱红色 9HgCL2r反应:加热后,莨菪碱产生砖红色沉淀,东莨菪碱产生白色沉淀 10Vitali反应;试剂为发烟硝酸和若性碱醇溶液,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去甲莨菪碱为阳性反应,产生色变;樟柳碱为阴性反应 11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试剂为过碘酸、乙酰丙酮、乙酰胺。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去甲莨菪碱为阴性反应,非典樟柳碱为阳性反应,显黄色 12硝酸反应:士的宁与硝酸作用呈淡黄色,蒸干后的残渣遇氨气即为紫红色;马钱子碱与浓硝酸接触呈深红色,继加氯化亚锡,同红色转为紫色 13浓硫酸-重铬酸钾反应:士的宁初呈蓝紫色,缓变为紫堇色,最后为橙黄;马钱子碱则颜色与士的宁不同 二苷 Molish反应:试剂为a-萘酚和浓硫酸,阳性现象为两液面交界处呈棕色或紫红色环。糖尿病(单糖、寡糖、多糖)苷为阳性反应。 三硝基苯酚试纸反应:苦杏仁苷。苦杏仁苷水解产生的苯甲醛呈砖红色反应。 三蒽醌 Borntrger反应:羟基蒽醌与碱(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呈紫红色;蒽酚、蒽酮、二蒽酮呈黄色,只有氧化成蒽醌后才呈紫红色 醋酸镁反应:1,8-二羟基呈醌橙黄色至橙色;邻二羟基蒽醌呈蓝色至蓝紫色。 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苯醌、萘醌呈阳性,显蓝色斑点;茵醌呈阴性 四香豆素、木脂素 异羟肟酸铁反应:香豆素显红色,首先在碱性下与盐酸羟胺反应,再在酸性下与三氯化铁反应。 Gibbs反应:属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的反应。在弱碱性下,与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反应呈蓝色 Emerson反应:属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的反应。与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呈红色Labat反应:属于亚甲二氧甲基的显色反应。与没食子酸、浓硫酸反应呈蓝绿色 五黄酮 Mg-HCL反应: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显红色;异黄酮(除少数外)、查耳酮、儿茶素为阴性反应 NaBH4(KBH4反应:二氢黄酮显紫红色 醋酸镁反应(纸片):二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SrCL2|NH3反应:邻二酚羟基黄酮,产生沉淀 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可用于判断黄酮3-OH、5-OH的存在,若有3-OH和(或)5-OH,

傅献彩《物理化学》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傅献彩《物理化学》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第1章气体 1.1 复习笔记 【通关提要】本章通过气体分子运动模型,从微观角度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本章重点在于了解气体分子的性质,如运动公式、速率分布、能量分布、碰撞频率等。在非理想气体中重点了解van der Waals方程及对比状态定律。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气体分子动理论

1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符合方程pV=nRT。 【补充】气体在低压及较高温度下更符合状态方程pV=nRT 2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公式 (1)气体的根均方速率 式中,u称为气体的根均方速率; (3)气体压力和根均方速率的关系(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导出的基本方程式) 3几个经验定律(见表1-1-1) 表1-1-1 经验定律总结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图 理想气体均表示曲面上且满足关系式:,该状态图也称为相图。(见图1-1-1和1-1-2)

图1-1-1 p-V坐标图上理想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 图1-1-2 V-T坐标图上理想气体在不同压力下的等压线三、分子运动的速率分布 1Maxwell速率分布定律 分子速率分布曲线与温度的关系(见图1-1-3)

图1-1-3 分子速率分布曲线与温度的关系【关系推导】T2>T1,随着温度升高,最高点下移。 2分子速率的三个统计平均值比较(见表1-1-2) 表1-1-2 分子速率的三个统计平均值比较 四、分子平动能的分布 1分子能量处于E~(E+dE)之间的分子占总分子中的分数 能量分布函数f(E) 2在二维平面能量大于某定值E1的分子分数

3在三维空间能量大于某定值E1的分子分数 五、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Boltzmann(玻耳兹曼)公式: 六、分子的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1平均自由程 2分子的互碰频率 3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频率 4分子隙流 隙流速度 七、实际气体

考研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看后悔)

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函数 极限数列的极限特殊——函数的极限一般 极限的本质是通过已知某一个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去研究和探索另外一个量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由极限可以推得的一些性质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应当注意到由极限所得到的性质通常都是只在局部范围内成立 在提出极限概念的时候并未涉及到函数在该点的具体情况所以函数在某点的极限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并无必然联系连续函数在某点的极限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 连续的本质自变量无限接近因变量无限接近导数的概念 本质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在自变量增量趋近于零时的极限更简单的说法是变化率 微分的概念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一、微分是一个线性近似二、这个线性近似带来的误差是足够小的实际上任何函数的增量我们都可以线性关系去近似它但是当误差不够小时近似的程度就不够好这时就不能说该函数可微分了不定积分导数的逆运算什么样的函数有不定积分 定积分由具体例子引出本质是先分割、再综合其中分割的作用是把不规则的整体划作规则的许多个小的部分然后再综合最后求极限当极限存在时近似成为精确 什么样的函数有定积分 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若干典型方法换元、分部分部积分中考虑放到积分号后面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函数有不同的优先级别按反对幂三指的顺序来记忆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高等数学里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微元法 微分和导数的应用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 微分中值定理可从几何意义去加深理解 泰勒定理本质是用多项式来逼近连续函数。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求二、即使求出了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去评估这个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的精确程度即还需要求出误差余项当余项随着项数的增多趋向于零时这种近似的精确度就是足够好的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将上册的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概念拓展到多元函数 最典型的是二元函数 极限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要注意的区别二元函数中两点无限接近的方式有无限多种一元函数只能沿直线接近所以二元函数存在的要求更高即自变量无论以任何方式接近于一定点函数值都要有确定的变化趋势 连续二元函数和一元函数一样同样是考虑在某点的极限和在某点的函数值是否相等导数上册中已经说过导数反映的是函数在某点处的变化率变化情况在二元函数中一点处函数的变化情况与从该点出发所选择的方向有关有可能沿不同方向会有不同的变化率这样引出方向导数的概念 沿坐标轴方向的导数若存?诔浦际?通过研究发现方向导数与偏导数存在一定关系可用偏导数和所选定的方向来表示即二元函数的两个偏导数已经足够表示清楚该函数在一点沿任意方向的变化情况高阶偏导数若连续则求导次序可交换 微分微分是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一本质对一元函数或多元函数来说都一样。只不过若是二元函数所选取的线性近似部分应该是两个方向自变量增量的线性组合然后再考虑误差是否是自变量增量的高阶无穷小若是则微分存在 仅仅有偏导数存在不能推出用线性关系近似表示函数增量后带来的误差足够小即偏导数存在不一定有微分存在若偏导数存在且连续则微分一定存在 极限、连续、偏导数和可微的关系在多元函数情形里比一元函数更为复杂 极值若函数在一点取极值且在该点导数偏导数存在则此导数偏导数必为零

2013年冶金物理化学考研试题

2013年冶金物理化学考研试题

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 试题编号:809 试题名称冶金物理化学(共7 页)适用专业:冶金工程、冶金工程(专业学位)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考试用具:无存储功能计算器。 ======================================================================== ===================================== 此试卷包含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适用于冶金工程(不含生态学)考生,第二部分仅适用于生态学考生。 第一部分(适用于冶金工程<不含生态学>考生) 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第1-8小题每题7分,第9小题14分,共70分) 1)当铁液中组元i的浓度趋于零时,试推导以纯物质标准态的活度及活度系数与以1%标准态的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关系。 2)对如下反应 (SiO2)+2[C]=[Si]+2CO (1) △G10=a1-b1T SiO2,(S)+2[C]=[Si]+2CO (2) △G20=a2-b2T 在T≤1873K时,讨论△G10与△G20的关系。 3)用热力学原理分析氧势图(Ellingham图)上,为什么标准状态下低位置的金属元素可以还原高位置的氧化物? 4)描述二元系规则溶液的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与Wagner模型计算进行对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一)溶剂法 1、常用溶剂及性质 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C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极性越来越大。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 化学物质的极性就是根据介电常数计算的,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与极性有关。化合物极性大小判断:有机化合物,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氧越多,极性越大;含氧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含氧 官能团极性羧基>羟基>醛基>酮基>酯基);酸性碱性两性极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性极性小,解离型极性大)。比较极性(汉防己甲素(甲氧基取代)<汉防己乙素(羟基取代)。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提取溶剂的选择) 4.提取方法 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其中浸渍法与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二)水蒸气蒸馏法能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必须 满足3个条件,即挥发性、热稳定性与水不溶性(或虽可溶于水,但经盐析后可被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出,如麻黄碱)。凡能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采用此法提取。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的苯醌与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等。(三)升华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的醌类成 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以及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特点:没有有机溶剂的残留,产品质量高,无污染,适用于对有热不稳定易氧化成分的提取,萃取速度高,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有效成分的提 取选择性高(通过夹带剂改变或维持选择性),对脂溶性成分提 取效率高(在提取极性较大成分时,可以加入夹带剂),提取设备造价高,节约能源。 (五)其它: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不破 坏成分)、微波提取法。 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二)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与精制 1.结晶法 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反应, 无毒或小毒。 判定结晶纯度的方法:理化性质均一(形态稳定,颜色均一);固体化合物熔距≤2℃,熔点一定;各种色谱都能用,TLC或PC展开呈单一斑点;HPLC或GC分析呈单峰。双熔点:汉防己乙素与汉防己甲素(芫花素)。 2.沉淀法 可通过4条途径形成沉淀改变溶解度实现: 1)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改变成分的溶解度。常见的有水醇法(沉淀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醇水法(沉淀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醇提乙醚或丙酮沉淀法(沉淀皂苷)等。 2)通过改变溶剂强度改变成分的溶解度。使用较多的就是盐析法,即在中药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使某些水溶性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3)通过改变溶剂pH值改变成分的存在状态,解离状态极性变大,非解离状态极性变小。适用于酸性、碱性或两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分离碱性成分的酸提碱沉法与分离酸性成分的碱提酸沉法,调等电点提取两性成分。 4)通过加入某种试剂与欲分离成分生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或化合物。如铅盐沉淀法(包括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雷氏盐沉淀法(分离季胺生物碱)、胆甾醇沉淀法(分离甾体皂苷)、明胶法(沉淀鞣质)等。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 1.液-液萃取选择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通常一种为水,另一种为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或正丁醇等,这些溶剂要与水分层。将待分离混合物混悬于水中,置分液漏斗中,加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振摇后放置,分取有机相或水相,即可 将极性不同的成分分离。分离的难易取决于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即分离因子。分离因子愈大,愈易分离。可以通过调整溶液PH值来分离。

高数部分考研必备: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

高数部分考研必备: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 题型归类分析总结 1、1 高数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 1、2 求极限题最常用的解题方向: 1、利用等价无穷小; 2、利用洛必达法则,对于型和型的题目直接用洛必达法则,对于、、型的题目则是先转化为型或型,再使用洛比达法则; 3、利用重要极限,包括、、; 4、夹逼定理。 1、3 高数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章《不定积分》、第四章《定积分》第二章《导数与微分》与前面的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后面的第三章《不定积分》、第四章《定积分》都是基础性知识,一方面有单独出题的情况,如历年真题的填空题第一题常常是求极限;更重要的是在其它题目中需要做大量的灵活运用,故非常有必要打牢基础。对于第三章《不定积分》,陈文灯复习指南分类讨论的非常全面,范围远大于考试可能涉及的范围。在此只提醒一点:不定积分中的积分常数C容易被忽略,而考试时如果在答案中少写这个C会失一分。所以可以这样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印象:定积分的结果可以写为 F(x)+1,1指的就是那一分,把它折弯后就是中的那个C,漏掉了C

也就漏掉了这1分。第四章《定积分及广义积分》可以看作是对第三章中解不定积分方法的应用,解题的关键除了运用各种积分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差异出题人在定积分题目中首先可能在积分上下限上做文章:对于型定积分,若f(x)是奇函数则有=0;若f(x)为偶函数则有=2;对于型积分,f(x)一般含三角函数,此时用的代换是常用方法。所以解这一部分题的思路应该是先看是否能从积分上下限中入手,对于对称区间上的积分要同时考虑到利用变量替换x=-u和利用性质、。在处理完积分上下限的问题后就使用第三章不定积分的套路化方法求解。这种思路对于证明定积分等式的题目也同样有效。 1、4 高数第五章《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由本章《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讨论一下证明题的应对方法。用以下这组逻辑公式来作模型:假如有逻辑推导公式AE、(AB) C、(CDE)F,由这样一组逻辑关系可以构造出若干难易程度不等的证明题,其中一个可以是这样的:条件给出 A、 B、D,求证F成立。为了证明F成立可以从条件、结论两个方向入手,我们把从条件入手证明称之为正方向,把从结论入手证明称之为反方向。正方向入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1、已知的逻辑推导公式太多,难以从中找出有用的一个。如对于证明F成立必备逻辑公式中的AE就可能有AH、A(IK)、(AB)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一)溶剂法 1. 常用溶剂及性质 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 )、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I3)、乙醚(Et z O)、乙酸乙酯(EtOA?、正丁醇(n-BuOH、丙酮(MeCO、乙醇(EtOH或Alc )、甲醇(MeOH、水等. 极性越来越大。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 化学物质的极性是根据介电常数计算的,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与极性有关。化合物极性大小判断:有机化合物,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氧越多, 极性越大;含氧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含氧官能团极性羧基〉羟基〉醛基〉酮基〉酯基);酸性碱性两性极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性极性小,解离型极性大)。比较极性(汉防己甲素(甲氧基取代)v汉防己乙素(羟基取代)。 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 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其中浸渍法和渗漉法 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二)水蒸气蒸馏法能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必须满足3个条件,即挥发性、热稳定性和水不溶性(或虽可溶于水,但经盐析后可被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出,如麻黄碱)。凡能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采用此法提取。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等。(三)升华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以及属于生物碱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特点:没有有机溶剂的残留,产品质 量高,无污染,适用于对有热不稳定易氧化成分的提取,萃取速度高,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有效 成分的提取选择性高(通过夹带剂改变或维持选择性),对脂溶性成分提取效率高(在提取极性较大成分时,可以加入夹带 剂),提取设备造价高,节约能源。 (五)其它: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不破坏成分)、微波提取法。 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二)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与精制 1?结晶法 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反应,无毒或小毒。 判定结晶纯度的方法:理化性质均一(形态稳定,颜色均一);固体化合物熔距w 2C,熔点一定;各种色谱都能用,TLC 或PC展开呈单一斑点;HPLC或GC分析呈单峰。双熔点:汉防己乙素和汉防己甲素(芫花素)。 2 ?沉淀法 可通过4条途径形成沉淀改变溶解度实现: 1)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改变成分的溶解度。常见的有水醇法(沉淀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醇水法(沉淀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醇提乙醚或丙酮沉淀法(沉淀皂苷)等。 2)通过改变溶剂强度改变成分的溶解度。使用较多的是盐析法,即在中药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使某些水溶性成分溶 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3)通过改变溶剂pH值改变成分的存在状态,解离状态极性变大,非解离状态极性变小。适用于酸性、碱性或两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分离碱性成分的酸提碱沉法和分离酸性成分的碱提酸沉法,调等电点提取两性成分。 4)通过加入某种试剂与欲分离成分生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或化合物。如铅盐沉淀法(包括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雷氏盐沉淀法(分离季胺生物碱)、胆甾醇沉淀法(分离甾体皂苷)、明胶法(沉淀鞣质)等。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 1?液-液萃取选择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通常一种为水,另一种为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或正丁醇等,这些溶剂要与水分层。将待分离混合物混悬于水中,置分液漏斗中,加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振摇后放置,分取有机相或水相,即可将极性不同的成分分离。分离的难易取决于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即分离因子。分离因子愈大,愈易分离。可以通过调整溶液PH 值来分离。 2 ?纸色谱(PC)属于分配色谱。可用于糖的检识、鉴定,

中山大学2000(B)《物理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二OOO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各研究方向 I 一. (共30分) 填空与问答题(1): 1.在绝热钢弹中, 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 则( )。(2分) (a) Q > 0, W > 0, ?U > 0 (b) Q = 0, W = 0, ?U > 0(c) Q = 0, W = 0, ?U = 0 (d) Q < 0, W > 0, ?U < 0 2. 1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273K, 一个标准大气压, 经下列过程: (a) 恒容升温1K; (b) 恒温压缩至体积的一半; (c) 恒压升温10 K; (d) 绝热可逆压缩至体积的一半。上述四过程中, 终态压力最大的是过程______, 终态压力最小的是过程______, 终态温度最高的是过程______, 终态温度最低的是过程 ______。(2分) 3.实际气体经节流膨胀后,下述哪一组结论是正确的? ( ) (2分) (a) Q < 0, ?H = 0, ?p < 0 (b) Q = 0, ?H = 0, ?T < 0(c) Q = 0, ?H < 0, ?p < 0 (d) Q = 0, ?H = 0, ?p < 0 4.理想气体从状态I经自由膨胀到达状态II, 可用哪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2分) (a)?F (b) ?G (c)?S (d)?U 5. 分子配分函数的定义为( ), 其适用条件为( )。(2分) 6.热力学函数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对于定域子体系和离定域子体系都相同的是( )。(2分) (a) G, F, S (b) U, H, S (c) U, H, C v (d) H, G, C v 7.有四种含不同溶质相同浓度m = 1 mol? kg-1的水溶液, 分别测定其沸点, 沸点升得最高的是( )。(2分) (a) Al2(SO4)3(b) MgSO4(c) K2SO4 (d) C6H5SO3H 8. Ca(CO3)2 (s)、BaCO3 (s)、BaO(s)和CO2 (g)构成的多相平衡体系的组分数为______, 相数为______, 自由度数为______。(2分) 9. PCl5(g)分解反应, 在473 K平衡时有48.5%分解, 在573K平衡时有97%分解, 此反应的?r H? ________0。(请填>, < 或=) (2分) m 10.分解反应A(s) = B(g) + 2C(g), 反应平衡常数K?p和离解压p离的关系式为_____ ___ __。(2分) 11. 298K时, 有浓度均为0.001 mol? kg-1的电解质溶液, 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2分) (a) CuSO4 (b) CaCl2 (c) LaCl3 (d) NaCl

中药化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7)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主要考试内容: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 总论 绪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各论生物碱** 糖和苷* 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 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

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考研数学分析重要考点归纳

考研数学分析重要考点归纳 1.1考点归纳 一、数列极限 1.定义 设{an}是一个数列,,对?ε>0,?正整数N,当时,有,则称{an}收敛于a,则a称为数列的极限,记作. (1)无穷小数列:; (2)无穷大数列:;

(3)发散数列:若极限不存在,则称为发散数列; (4)收敛?的任何子列都收敛. 2.性质 (1)唯一性 收敛数列{an}只有一个极限. (2)有界性 若{an}收敛,则?正数M,对?n∈N*有. (3)保号性 若(或<0)则对或(),?正数N,当n>N时有an>a′(或an<a′).

(4)保不等式性 收敛数列{an}与{bn}.若?正数N0,当n>N0时有a n≤bn,则 (5)夹逼性 设{an},{bn}都收敛于a,{cn}满足:?正数N0,当n>N0时有 则{cn}收敛,且 3.四则运算

4.单调有界定理 单调且有界的数列一定存在极限. 5.柯西收敛准则 {an}收敛?对?ε>0,?正整数N,当n,m>N时有 二、函数 1.函数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2.性质 (1)有界性 若?正数M,对?x∈D有 则称f在D上有界. (2)单调性 ①单调递增对?x1,x2∈D.当x1<x2时,f(x1)<f(x2); ②单调递减对?x1,x2∈D.当x1<x2时,f(x1)>f(x2). (3)奇偶性 D关于原点对称 ①奇函数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②偶函数f(-x)=f(x),图像关于y轴对称. (4)周期性 若?T>0,对一切x∈D,x+T∈D,有f(x+T)=f(x),称T为函数f的周期,T的最小值称为最小正周期. 3.分类 (1)复合函数 形如y=f(g(x)),u=g(x)的函数称为复合函数,对于每一个x,经过中间变量u,都得到唯一确定的y值,其中u=g(x)的值域不能超过y=f(u)的定义域. (2)反函数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中药化学.

2011年 中药化学: 一:名解(20' 1硫苷 2环烯醚萜 3蟾毒甾二烯 4flavonoids 5呋喃香豆素 二:结构母核(10' 1穿心莲内酯 2甘草素 3紫草素 4厚朴酚 5吗啡 四:鉴别(16' 1 5,6-二羟基香豆素和5,7-二羟基香豆素(显色反应 2 樟柳碱和另一碱(显色反应 3 异黄酮和黄酮(UV鉴别 4 齐墩果酸,熊果酸(碳谱··

2009年 中药化学 题型有变!!! 填空: L-B反应的试剂是--,与甾体皂苷反应,最后的颜色变化是--,与三萜皂苷反应最后颜色变化是-- (我没太明白是然写颜色变化,还是写最后的颜色,但是最后不是都退色了吗? 葛根的基本母核类型是--,补骨脂素的--,大黄素的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有—,—,— 葡聚糖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常用的两种葡聚糖凝胶是—,—,分离极性物质用的是哪种(这个题是总论中的,所以我们看书的时候还是不要忽略总论,还有答题的时候要避开自己不会的,我当时就大脑短路了,当时死活不记得那个型号前面的英文怎么拼,其实可以写中文嘛!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 还有一个鞣质的概念,当然也是填空题,填的是:葡萄糖,黄烷醇,多元酚。(好像还有一个空,忘了 简答(? 生物碱碱性与结构的关系 如何分离苷类和苷元,用流程表示 如何提取麻黄桂枝对药中的挥发油,如何将麻黄中的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桂枝中的桂皮醛和桂皮酸分离?用流程表示。

(这道题好像是三道题,结果我非得用一个流程写,浪费了不少时间……大家一定要审好题,不过这道题原题写的有些问题,我也是考虑了半天,才按一个流程写的。 论述: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这个我完全不会,没有写,其实可以编两句的,当时觉得都没有学,所以等着做完别的题再回来做,不过后来没时间了,就这么放弃了10分 2007年 中药化学: 名词解释:可水解鞣质,酯苷,木脂素、甲型强心苷、有效部位 化合物写出类型及基本母核:大黄素,黄芩素,葛根素、甘草酸和一个香豆素 颜色反应:Legal,Gibb's,K-K,L-B,Vitali 问答:生物碱的溶解性 工艺及原理:提取分离大黄

2018考研数学:重点整理自己的错题集

2018考研数学:重点整理自己的错题集 2018考研的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初期阶段需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平时做错的题抄在上面,然后自己解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复习指导书。下面是在整理错题本时的一些注意要点,希望对考生能够有所帮助。 1.高等数学 极限、导数和不定积分这三个部分是考试中考查的重点,其他部分都是在这三个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2.线性代数 是初等变换,含有参数的线性方程式解的讨论,还有就是方程的特征值、特征向量,有了他们,线性代数的复习就会很流畅。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的概念,其中的条件概念,乘法公式、等三个方面; 第二章是几何分布,这章是该理论的核心,特别是二维联系变量的平均分布密度、条件分布密度,离散型的实际变量的特征和定义; 第三章数据变量的数据特征,主要就是四个概念数学期望、方差、线方差、相关系数。 此外,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重视自己的错题,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知识漏洞。在数学试卷中,客观题部分主要分填空和选择。其中填空6道题,选择8道题,共56分。占据了数学三分之一多的分数。在历年的考试中,这部分题丢分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一部分同学在前面的56分可能才得了20多分,如果基本题丢掉30多分,这个时候总分要上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填空题】 (1)考查点:填空题比较多的是考查基本运算和基本概念,或者说填空题比较多的是计算。 (2)失分原因:运算的准确率比较差,这种填空题出的计算题题本身不难,方法我们一般同学拿到都知道,但是一算就算错了,结果算错了,填空题只要是答案填错了就只能给0分。 (3)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平时复习的时候,这种计算题,一些基本的运算题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