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一、农业经营重点在于确立双轨并行 的制度——稳定自给性小农,发展商业性大农一我国农业绩效总体很好, 农业问题并不严重农业是一个产业,所以,它只能承担起与其作为一个产 业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根据经济学家的定义,农业的职能主要地表现在四种贡献上产品贡献、 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这样看来,尽管我国农业发展曾经走过了许多弯路,但到目前为止的 结果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全国城乡的食品供给常年基本有保障、丰年有 余,粮食库存充裕;即使在农业份额已下降到仅占总量 145 的今天,农业 仍能为国家赚取一定量的外汇收入 2002 年, 我国农产品出口 1814 亿美元, 顺差 57 亿美元;劳动力和资金仍不断地从农业部门释放出来;农业发展 也支撑起了我国已初具规模的化肥、农机、农药、农膜等工业产业。 所以,总体看来,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如果仅仅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的农业发展 应该说是健康的,并不存在大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很多人把我国目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人为地夸 大了,把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弄得复杂化了。 这很不利于我们对今后农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当然,

也就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例如,不少人在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会提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 力太多。 显而易见,这不是农业的错。 相反,这是农业进步的表现。 至于如何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不应该视为农业的问题,而是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问题或体制方面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农业完全没有问题了。 但农业的问题多是发展中的问题、进步中的问题,并且都是可以找到 解决方案的问题。 例如,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谈判后,我国终于加入了。 这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已构成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其他国 家的农产品可以在比过去更宽松的环境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产品也可 以在比过去更有利的条件下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 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是国际竞争力。 客观地讲,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 这既表现在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很少的先天性资源不足上,也表现在我 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后天性劣势上。 怎么办?出路仍然只有一条,那就是进一步追求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全球开放经济环境中、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这种创新更为艰难,它 必须是一种能超越国际经验的创新。 二加入后,我国应选择一条新的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农业制度创新必须做到同时有效地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吸取 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在充分照顾我国基本 国情的前提下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实现以及保 证农村社会基本稳定。 综观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农业经营无非就是走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 指主要建立在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机械化基础上的规模型的大农场 经济;另一条道路是指主要建立在生物化、技术化、保护型、密集型基础 上的小农经济。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类型属于前者;欧洲不少国家和 日本等的情况则属于后一类。 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主要表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土地资源相对太 少,比欧洲和日本的平均水平还要少得多,属于非常典型的小农经济;二 是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很低,家庭生产的农产品主要地是 供农民自我消费。 这既与农户经营规模小直接相联系,也与我国农村地区交通运输业不 发达、市场体系建设的软硬件条件较差有一定关系。 在充分考虑国际农业发展经验及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 在农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应建立和创新一种将自给性的小农经济 与商业性的大农经济紧密结合、并行发展的新的农业双轨并制度。 三保护、完善现行的家庭小农经济家庭小农经济制度本身在中国具有 许多优越性 1 有利于农村稳定。 土地是农民心目中永恒的有价资产,具有不动产性质。

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小块土地或土地的使用权,使农民由无产者、雇工 变成了有产者、自耕农,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秦汉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 2000 多年间经常发生社会动荡的重要 原因之一就在于土地的地主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的自由买卖与不断发 生的土地兼并。 因此,让农民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小块土地并严格限制其买卖行为发生, 是保持中国农村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 2 有利于农民的社会保障。 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小块土地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弥补我国社会保障 制度在农村严重缺失所带来的种种不足,即土地具有社会保险的功能。 尽管笔者仍然坚决主张在农村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用农 地来保障农民的生老病死,但我们又必须面对现实。 在广大农村基本没有社会保障而言的情况下,土地在这方面的功能是 显而易见、非常重要的。 3 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到 2002 年底的总人口为 128 亿,其中,有 78 亿人口、24 亿个农 户常年居住在农村地区。 如果我们能通过土地的家庭经营制度稳定地保障占全国 61 的农村人 口有充分的粮食供给,那么,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得到了基本保障。 4 有利于抵御外来农产品对中国的入侵。 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制度下,即使中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全面开放, 全球化进程更加激烈地冲击中国农业,也很难对农村这一大块粮食市场构

成威胁,因为从总体上讲,农民基本上是不会靠买粮食过日子的。 5 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 在保持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小块土地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又能成功地将 大量的农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及城镇地区,那么,这一 小块土地又会变成加强城乡联系的一种纽带。 四小农家庭经济在中国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当然,要使小农家庭 经营制度的这些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不是没有条件的。 以下三个前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1 端正对农业的认识。 总的说来, 目前我们对农业的认识是太深刻了, 深刻到了沉重的地步。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应从三个方面看淡农业 1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的转型,农业更多地只是起到一个基础性部门的作用,而不再是国 民经济的决定部门。 因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小,其所占的比重会越来 越低。 2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 既要吸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 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因过分强调工业化而忽视农业的教训,但也千万不可以在这方面 矫枉太过正。 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非农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 由于我国客观存在的非常紧张的人地关系,加上其大国特征,在相 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家庭小农经济应该被确定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主 要内容。 政府应鼓励、提倡、支持目前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自给自

足的经营结构,而不是简单地提倡把小农经济完全引导到市场经济的大潮 之中。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美、加、澳是因为其土地 面积多、人口少、它们必须用机械和土地来替代劳动力,通过机械化实现 规模经营。 因为实行规模经营,自产的农产品无法完全自我消费,会有大量的剩 余,所以,这些农产品必须进入市场。 而且,由于这些国家有条件实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所 以,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强。 在一些人地关系方面与我国相似的国家,它们的农业发展模式又是与 美、加、澳不一样的。 总体说来,它们的农业发展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纯为保护与储备土 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以及营造自然景观而为之的环保型农业;另一种对 于农民来说是有经济目的的,农产品通常也进入市场,但由于政治选票与 社会公平的需要,政府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以至于从经济上讲远不如进 口农产品更划算。 这种农业发展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真正含义了。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我国农村的小农经济既没 有必要走美、加、澳式的大规模的农业市场经济之路,也没有必要走像欧 洲一些国家那样依靠大量政府补贴的农业发展道路。 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根本上做不到因为美国式道路需要其农产品有 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欧洲式道路需要有很强的政府财力作后盾。

因此,中国应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小农经济确立为我国农业发 展的主体形式,并把自给自足而不是家庭农业经营的市场化作为其经营的 主要目标。 当然,这并不排除小规模的自由市场交易。 我们千万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 重要的是, 即使搬来了, 我们也执行不了。 2 调整一些方针政策,其中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政策和一个体制一是 国家的粮食购销政策;二是农业税费政策;三是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 1 对于国家粮食购销政策而言,适应我国加入后的新形势的需要,我 国目前的粮食流通体制应进一步做彻底改革。 如果考虑到以上提出的有关我国农村小农经济模式的设想,长远来看, 国家根本上就不需要在以家庭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地区定购粮食和其他 农产品。 地方性的自由市场或者个体、私人经营者完全可以在市场原则下自主 决定其在这方面的购销经营行为。 2 对于农业税费政策而言,尽管目前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 被迫缴费的问题,但这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不论是从国际经验、 还是从中国实际来看, 对我国现存的十分脆弱的、 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家庭经营制小农征收任何税和费都是没有道理的。 如上所述, 在欧美国家, 农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大量直接、 间接补贴。 而我国这样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产业在国家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中期

阶段的现在,不仅得不到反哺,还要继续被征收农业税,无论如何也是说 不过去的。 因此,考虑到以下三个具体原因,政府在设计进一步的农村税费改革 方案时,应将农业税费全部取消,各级政府都不再从农民那里收取任何税 费第一,在我国加入后,由于黄箱政策的应用今后会逐渐地受到一定的制 约尽管目前仍有一定的运作空间,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可以做到在不 违反规则的前提下通过绿箱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第二,尽管农业税和农业 特产税只有 500 亿元左右,但由于我国农村的征税手段落后,收税的成本 却很高,如果考虑到由于征管不严而产生的贪污和腐败现象,从农民那里 收这点税实际上有些得不偿失;第三,被征农业税的对象多为真正的种田 人,他们往往是农村中比较贫穷的人,收人很低,确实有些承受不了。 3 要想真正做到从根于上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根 据变化了的情况,大刀阔斧地对现行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 革。 其中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要逐步地、分阶段地取消乡政府作为一 级政府的行政建制。 这样做不仅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政府目前在农村里的冗员、减轻农民负 担;而且可以从总体上改善与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推进我国民 主化进程。 从历史上看,乡制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经历过三个主要的阶段,表现 过两种不同的形式在从秦朝到隋初的 700 多年间的乡亭制下,尽管乡是作 为一级基层行政管理建制而存在的,乡官一般也是由上级官方任命的,但

人数一般很少。 一个在秦汉时代管辖 1 万多户的乡,通常只有 3-5 名乡官分别管理治 安、赋税、劳役、教化等事务。 在从隋开皇十年公元 595 年改乡亭制为乡里制到清朝的保甲制的 1000 多年间,乡都不是作为一级政府组织存在的,而是一个自治组织乡官 都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 乡村里的事务都是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协调的,乡作为自治组织,只 是起着协助县政府工作的职能。 民国时期, 乡作为一级基层政府行政管理机构, 又被重新建立起来了, 直到现在。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分两步对目前的乡制进 行改革第一步是大量精简乡级行政管理人员;第二步则可以取消乡作为一 级政府的建制,通过精干的县政府派出人员协调政府在农村的管理工作。 同时,要建立起坚强的村级自治组织。 3 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于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农经济制度的 建立与完善是以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部门、大量农村劳动力和人口 转向城镇地区为首提的。 这意味农村家庭必须主要地从农业、农村之外创造其收入来源,而不 是靠其所拥有的小块土地。 以上所阐述的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家庭经济是解决不了农民的收 入问题的。 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下,试图通过发展农业而使

8 亿农民致富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在农业之外。 那么,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与流出就成为解决农民收 入问题的重要途径了,同时,它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笔者所主张的家庭小农 经济制度在我国未来发展的命运。 五发展、壮大我国的规模型农业经济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 面,我国现在已经是成员国了,必须着力于培植一部分有比较强的国际竞 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因此,一定的规模经营是一个必要条件;另一方面, 尽管依靠小农经济可以大致解决全国 60 的人口的食品供给问题,但另外 的 40 的城镇人口的食品供给则需要国家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例如通过 进口的办法或者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种植方法来解决。 美国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主要是通过科学布局各优势农产品的专业 化种植带而实现的。 这方面的经验目前已开始逐渐地被我国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所接受。 最近,农业部出台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3-2008》就是一 个明证。 这种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说,由于人口与农业资源拥有量不对称,加上国家的整体 经济实力不强,我国农业从总体上讲在国际上不具有竞争力,但这并 不排除我国少数农产品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这一规划,我国将在未来 5 年内建成 35 个特色鲜 明、品牌闻名、涉及 11 种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的专业

种植带。 这 11 种农产品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 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和水产品。 从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组织形式来看,美国采取的基本上是 家庭农场的组织方式。 我国在现阶段则有多种方式,例如国营农场、集体农场、国家专业化 种植基地、专业承包大户以及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等。 要抓好专业化的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国家必须在基础设施、农业 科研、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等各方面创造条件。 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向欧美国家学习。 范文先生版权所有




最新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练习题(一)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光关乎农民的身体健康,也是农民能否摆脱贫苦,实现小康的重要一环,政府重视农村实施医疗合作是(D)。 A.履行经济职能 B.履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 C.履行文化职能 D.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村委会的设立、撤销和范围调整,均需报请(B)批准。 A.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3.下列关于“现阶段农民素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就业和城市生活的要求 B.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转移就业的要求 C.农民学习能力差,素质提高缓慢 D.越来越多的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者群体素质下降、年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源支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4.要实现农民“精神文化”的脱贫奔小康,国家必须()。 ①提高农民的物质消费水平 ②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 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多项选择题 6.下列属于农业的是( )。 A.观赏花卉种植 B.家禽养殖 C.花蛤养殖 D.农家院观光 7.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交回发包方 B.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人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交回发包 C.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人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村官考试必看)

农业农村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 A.农村的电网建设B.乡村道路建设 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B.县级市级 C.县级县级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一、背景材料 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进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 (1).农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难能力差。 (2).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差不多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3).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是我国农业进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2.重视进展农业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进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2).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进展的任何时期,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什么缘故讲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1).这是我国的差不多国情决定的,

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要解决那个问题,必须立足国内。 (2).随着工业生产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会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粮食转化。 (3).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更要注意粮食生产。.进展农业的具体措施——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进展道路 (1).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差不多政策。 |稳定差不多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要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土地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给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针对阻碍农村进展的体制性因素,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一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是探究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不是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 [⑵.关键是进展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科技、教育三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⑶.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投入资金投入。 ⑷.积极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 ⑸.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村经济进展新的增长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⑹.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大力进展乡镇企业。 5.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大会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大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 镇的xx。 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下面我将围绕五个振兴,并结合xx镇的工作举措来阐述。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保证。只有振兴乡村的产业,才能增加乡村的“血液”,乡村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振兴,一是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要加快推进品牌化,整体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打造靓丽名片。四是要发展好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只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群众重新凝聚起来,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方面,我镇积极推进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发展了猕猴桃、柠檬、脐橙、白芷、小龙虾、青蛙、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双流村利用集体经济资金,修建了660立方米的冻库1座,购置了两台农机,提供农资统购、农产品统销,技术培训,大型农机社会化租赁等服务,目前盈利已突破20万元。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重要支撑。习总书记要求,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要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故乡感情深厚,愿意反哺乡村,这些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较为稳定的人才力量,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二是要加大力度向外引进技术人才,从经济收入、情感获得等方面建立健全引才机制,让外来人才有获得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传帮带”模式,达到“引进一人,教会一片”的效果。三是要多为基层干部创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同时要在晋升政策上适当向乡村基层干部倾斜,进一步增强他们服务基层热情和扎根基层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镇先后接收选调生9名,接收大学生村官7名,招聘大学生本土人才13名,回引种养殖专业人才10余名。这些年轻有为的一代,已经开始进入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和村支“两委”班子,一方面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另一方面给他们搭平台、展能力,让他们在基层大展身手。 乡村要振兴,文化振兴是内在灵魂。近年来,广大乡村物质上虽然富裕起来了,但精神上却“贫乏”了。乡村振兴时应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二是要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三是要加强对乡村文明户的表彰,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崇德

形势与政策_当前农业我国农村发展形势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许多重要阐述,对“三农”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 党的十八大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要求和部署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农业发展最快、持续向好的10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各项权利扩大落实的10年,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步伐的10年。大家普遍认为,“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中华民族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大幅增产——粮食实现“”九连增。粮食生产成功打破丰歉波动的传统周期,2012年达到11791亿斤、比2003年增产3177亿斤,连续9年增产、连续6年超万亿斤,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农业生产成功打破“粮经消长”的传统格局,棉油糖、果菜茶和肉蛋奶、水产品等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二是农民收入增长创造历史纪录。——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预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3年增加5178元,年均增加575元,增幅之大前所未有;年均增长8.6%,增速之快历史少见。尤其可喜的是,农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多年期盼的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初步呈现。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0年来全国新建改建290万公里农村公路,解决3.96亿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180万户。1020万农户从首次开展的农村危房改造中受益。农村用电条件大为改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状况整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学生开始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农民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农民养老方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几千年来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五是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公共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基本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加快,城镇化率超过50%,工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日益

“三农”演讲稿

扶农兴盛,助龙腾飞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 第十九次党代会指出:要想振兴农村,就要培养“三农队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直击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关键,也为无数人的乡愁找到了归属,若想龙腾飞,则需农兴盛。 懂农业,方能知民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诗中美景,令人向往。但若想有此景,则要知民心,则要懂农业。“只有深入农村,走进农人的内心,方才能知道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所渴求的,真正所憧憬的。”天鹰兄弟航空科技的创始人暨2017年度CCTV三农人物代表李胜才如实说。作为一家以研发推广植保无人机的初创公司,他们做到了懂农业,知民心。他们深入农户家中实地调研,在麦秆间记录数据,于麦香里撰写报告。终于,他们以农为基,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爱农村,方能守初心。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不胜收,那么令人魂牵梦绕。从“小桥,流水,人家”到今日的“画上宁静于祥和,而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从诗词到民谣。乡村之景,最终演变成了乡土情结,演变成了国人心田里一抹挥之不去的爱慕。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让农村焕发生机。建设新农村,初心永不变。只有当沉醉于乡村间,陶冶于田野里,方能真正爱的上农村,受的住初心。 爱农民,方能付真情。 “农间无闲人,倾事家南田。”农人的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这向往背后的艰辛,才应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深思的。爱农民,就要以人为本,付出真情。就应该深入基层了解民生

疾苦,解决实际困难。扎根于土地,为农人服务。褚时健的传奇橙业即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倘若我们付出了真情,爱着农民;那么农民定会以真情相报,爱着你我。 懂农业,方能知民心。爱农村,方能守初心。爱农民,方能付真情。三农之策的施行,将会为农村带来富足、祥和、清丽无比、风调雨顺的乡村画卷。而兴盛的农村,也注定会助力于中国社会的繁荣,助力于中国龙的腾飞,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农业农村知识大全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者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并将所选项字母标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5分,每小题1分)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 A.农村的电网建设 B.乡村道路建设

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 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 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 B.县级市级 C.县级县级 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为(C)。 年年年年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一、农业经营重点在于确立双轨并行 的制度——稳定自给性小农,发展商业性大农一我国农业绩效总体很好, 农业问题并不严重农业是一个产业,所以,它只能承担起与其作为一个产 业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根据经济学家的定义,农业的职能主要地表现在四种贡献上产品贡献、 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这样看来,尽管我国农业发展曾经走过了许多弯路,但到目前为止的 结果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全国城乡的食品供给常年基本有保障、丰年有 余,粮食库存充裕;即使在农业份额已下降到仅占总量 145 的今天,农业 仍能为国家赚取一定量的外汇收入 2002 年, 我国农产品出口 1814 亿美元, 顺差 57 亿美元;劳动力和资金仍不断地从农业部门释放出来;农业发展 也支撑起了我国已初具规模的化肥、农机、农药、农膜等工业产业。 所以,总体看来,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如果仅仅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的农业发展 应该说是健康的,并不存在大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很多人把我国目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人为地夸 大了,把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弄得复杂化了。 这很不利于我们对今后农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当然,

也就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例如,不少人在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会提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 力太多。 显而易见,这不是农业的错。 相反,这是农业进步的表现。 至于如何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不应该视为农业的问题,而是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问题或体制方面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农业完全没有问题了。 但农业的问题多是发展中的问题、进步中的问题,并且都是可以找到 解决方案的问题。 例如,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谈判后,我国终于加入了。 这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已构成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其他国 家的农产品可以在比过去更宽松的环境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产品也可 以在比过去更有利的条件下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 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是国际竞争力。 客观地讲,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 这既表现在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很少的先天性资源不足上,也表现在我 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后天性劣势上。 怎么办?出路仍然只有一条,那就是进一步追求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全球开放经济环境中、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这种创新更为艰难,它 必须是一种能超越国际经验的创新。 二加入后,我国应选择一条新的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新的历史

2018最新农民增收及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总结

2018最新农民增收及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总 结 2018年春节很快就要到了,大家在这时候最忙的是什么?忙着写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应该算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吧,今年的工作总结你写好了吗,如果还没有,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农民增收及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总结的范文,大家欣赏! 01 2017年,市供销社立足服务“三农”,重点在构建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商品流通,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方面实现助农增收,全年实现流通营销人均助农增收约13元,在市委办下达我社的农民增收任务人均增收11元目标基础上增收2元,总结如下: 一、积极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以土地托管服务为重点,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开展以农资供应、代购代销、以销定产、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收储加工、产销对接等为主要内容,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市供销社社属企业**市兴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实施并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托管项目,土地托管面积6600亩:1、在魏家乡

建设托管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370平方米。2、改建农资仓库2000平方米。3、购置硒李加工设备10台,购置土地托管农机设备61台套。4、建设基地灌溉设施。深度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有利于形成更紧密的“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营销模式,增强企业实力,带动农民增收。 (二)加强供销社组织体系建设 1、在大竹镇、花楼乡、曾家乡、八台乡等22个乡镇恢复重建新型供销合作社,提前实现全市乡镇所在地基层供销社全覆盖。 2、新培育社属龙头企业1个。 3、建设国家标杆基层社1个。 4、参与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新型农民经纪人35人。 二、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涉及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村(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农村资金互助合作金融、基层社建设、完善联合社治理机制、社有企业改革和转型、资产管理等二十几个方面,我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现就其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市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7年改革工作台账的资金互助合作金融、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进行重点总结。 (一)2017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供销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2017年,全社计划完成销售总额亿元,实际完

十八大报告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

十八大报告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论述及解读 洛南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李卯寅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论述总共是八句话,这每一句话都有真金白银,都有深刻的含义,和在座的每一位农民朋友关系重大,将会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会给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下面,我把报告的这些内容分句给大家讲解一下。 1、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句话的意思,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最重要工作,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说明了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发了9个涉及“三农”的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同时,这句话也说明,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们发展的途径,这和我们市上、县上这几年的政策是一致的。 2、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这句话说明,今后几年,国家将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增强后劲。

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前几十年,我们国家把大量的资金、资源和好政策投向了城市,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从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对农民多予的力度,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相继实施,补贴资金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了7631亿元。今后,国家将会把更多城市的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句话说明,国家将大力支持农业尤其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简明的意思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而不是为了给自己种粮食的农业。所以,大家要按照县上和乡上的要求,按照我们制定的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业。 5、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说明,国家将把大量的资金投向农村,帮助我们改善路、水、电的条件,帮助我们解决养老、看病和上学的问题。中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首先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非常困难,进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影响经济平稳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同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在一个全新背景下发生的,即全球化背景、市场化背景、统筹城乡背景和区域分工协作背景。这要求我们在全新的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以稳价格为核心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国际金融危机给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近期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不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农产品需求减少是农产品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全球农产品供给增加也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暴跌加大了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农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增加了我国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难度。因此,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农业重中之重的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已经好转并基本稳定,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可以确保的,而近期农民增收在扩内需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今年应该将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适度回升作为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对农业生产的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确保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农产品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 二、以统筹发展为长期战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年春节后,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很可能继多年快速增加之后转呈下降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取向矛盾,其间有着深刻的体制和制度原因,如区域之间产业布局不合理,过于偏重外向型经济,偏向政府和大企业的投资取向,城镇化过程中相关制度改革滞后等。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可能有三大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还没有到“刘易斯”拐点,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经济理论来解释我国的经济现象;二是为有效地兑现“人口红利”,需要更快地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将我国劳动力的短期优势变为长期优势;三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候鸟式”流动问题,需要统筹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偏重投资和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并重转变,经济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尽快向均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一元结构转变。 三、以政府行为调整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中原有深层次矛盾,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明显加大。农民增收困难,既有经济规律影响,又有体制因素制约。首先,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极可能再现;其次,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和收入弹性下降决定农业收入增长的难度上升;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模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持续保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十五”期间阜宁县的三农工作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业增效成果显著,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 1、农民增收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65元,年递增5.29%。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性扶持。自20xx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省、市、县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来扶持农业、反哺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农民承担的费用及劳务由20xx年的1.95亿元(人平240元)减少到20xx年0.42亿元(人平56元)。累计发放三项补贴5101万元,其中种粮补贴4021万元、良种补贴700万元、农机补贴380万元。二是种植业增势明显。20xx年种植业产值8.42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20xx年增13%。三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较快。“十五”期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初步建立、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职业中介服务成效显著。新增劳务输出48031人次,新增劳务收入约1.09亿元。至十五期末全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0.17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2.11亿元。四是林牧渔业量效双增。全县20xx年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来自林牧渔业的人均收入达1200元。 2、农业增效成果显著。首先,农业经济持续增长。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专题复习(doc 10页)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专题复习(doc 10页)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一、背景材料 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 (1).农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2).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3).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2.重视发展农业的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2).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为什么说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新的增长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⑹.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5.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2).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保护、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 (3).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4).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 6.如何看待农村的税费改革? (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和政府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2).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

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原文出处】重庆行政 【原刊期号】20063 【原刊页号】14~16 【分类号】D4 【分类名】中国政治 【复印期号】200611 【作者】常樵 【作者简介】常樵,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摘要题】地方政府与基层政权 如果以组织形式作标志划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那么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大体经历了人民公社、家庭经营两个阶段,现在到了进行组织创新,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阶段。 形式 早在1990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十四大报告稿时,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思想,提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农村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有的地区农民已经提出集约化问题了。这个问题,这次不提也可以,还是巩固承包制,但是以后总会提出来的。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有的要超过村的界限,甚至超过区的界限。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他还引用李先念同志的话说,“这是一个大思想”,但这个思想一直没有阐发。 看来,农业农村的集体化集约化组织化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问题是组织化的形式。用什么方式把农业农村农民纳入一定的组织体系中?目前看,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组合型。即我们通常简单说的“企业+农户”、“企业+公司(协会)+农户”。这种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订单等契约方式联结广大农户,形成产、加、销紧密衔接的产业组织体系。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变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为组织体系内部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降低了企业成本,又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吉林的德大公司是个大型禽产品加工企业,2004年即已形成集粮油种植、种禽繁殖、饲料生产、食品和油脂加工于一体的组织体系,联结省内7个县市、61个乡镇、6000多个养鸡农户,同时与8个县市、20多个乡镇、31万多个农户签订了大豆生产合同。现在吉林省分别依托玉米、大豆、禽牧、长白山特产等资源优势构筑了粮、牧、特等龙型企业群。大家对这种组织形式比较有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专业协会、合作社型。专业协会是农民自愿结成的较为松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这种组织形式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目前,在吉林省有各种各类专业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人才是关键。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村貌要新、乡风要清,每一个领域的推进,都少不了专业人才。而这,恰恰是不少乡村的短板之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存在“空心化”现象。志愿服务下乡,服务于乡村振兴,不失为一个辅助方案。今年五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中提到“志愿者”有8处、“志愿服务”有13处。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志愿服务找到一个施展拳脚新空间、大舞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乡村振兴,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如何带动和引导更多身边的老百姓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更多人来学雷锋做好事,为振兴乡村多做贡献?我镇志愿服务刚刚起步,从三月学雷锋、四月关爱贫困户、五一慰问保洁员到到六一关爱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坚定志愿服务的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拼搏、奋勇向前,促进我们志愿服务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使我们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的实践者;成为扶贫、扶智、扶思想的专业服务力量的构建者;成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助推者;成为实现中国农业、

农村现代化的促进者和建设者。而这也恰恰是新时代赋予志愿者的新担当和新使命!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打造北陶志愿者品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浓厚氛围。 乡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志愿者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从业经历,有许多专业型人才,他们下到乡村,真心帮助农村,必定能在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现正处乡村振兴的奋斗期,加强农村志愿者队伍建设,既可弥补农村人才之不足,增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还能提升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助力于乡村振兴,必将形成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新格局。

我国三农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各级政府未来的“三农”政策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归纳起来,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近年来,我国农业出现了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态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等生态退耕政策,致使我国一些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二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其三是,由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所能获得的利益十分微薄,影响了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相对富足地区的一些农民主动退出农业生产领域,从而造成不少耕地撂荒,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积。 2、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 农作物的单产会受到土壤条件、肥料优劣、灌溉条件、籽种质量、田间管理、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农家肥明显不足,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地大面积板结,土壤条件恶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依靠集体的力量兴修的不少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由于多年来疏于维护管理,其功能已经减弱甚至消失,难以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户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农民缺乏独立兴修规模水利设施的能力。因此,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有所恶化,在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在我国相对比较富足的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业收入已经不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部分农民对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不再像原来那样精细,对农作物的单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技术大部分地区已经比较稳定,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加上新技术推广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因此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依靠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有大的作为。 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有所增加,我国目前松散的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的防灾救灾能力。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三篇】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未脱贫人口最多。这些人都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要在2020全部实现全部脱贫,任务重,使命艰巨。这任务谁来扛着?这使命谁来担当?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便民服务中心两级党员干部带领全中心人民尤其是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来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首先要懂农业,就是熟悉了解党的“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熟悉当前我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情况,就是知道种地的老百姓会种什么,想种什么,能种什么;养殖的农民会养什么,想养什么,能养什么……会抓“三农”工作,是“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其次就是“爱农村”,不仅是爱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有一种从灵魂深处热爱这块热土的情怀,有一种扑下身子能一头扎进农村的动力。我在农村工作二十个年头了,刚在农村工作的时候感觉工作很枯燥,没意思,时间长了,就爱上了农村的山山水水,爱上了农民的勤劳、淳朴的性格,有了一种扎根这里的想法,每每投入做一件事情,就会觉得就有一种乐趣,一种动力,一种灵魂的升华。 最后就是“爱农民”,就是要从骨子里尊重他们,善待农民,和他们坐在炕塄畔上拉家常感觉到亲切,不能觉得农民文化素质低,眼界低就去看不起他们,能客观认识农民身上的缺点错误,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施舍。 如果我们具备了懂农业的本领,有了爱农村扎根农民的情怀,有了爱农民、懂农民、将自己放身农民中的情趣,就有了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样才能踏踏实实投身农村,扎扎实实将党的“三农”政策落实落地,才能把乡村振兴的规划图一锤一锤敲扎实。 【篇二】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老城是农业型乡镇,抓好是“三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继续擦亮碑亭菊花、上明柑桔等经济名片。要依托专

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号:0905010145 邱译娴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占49.68%;居住在农村,占50.32%当今2011年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占据着我国的一半的人口和经济。所以对于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农业与农村可以说是互相关联。 说说现在的农村。农村的的教育落后。普遍贫穷,生活条件困难。科技落后。个人学历低。这些是大部份人对于农村的认识。对于现在的农村人口的大学生。还是城镇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毕业以后。大部分都会选择在城镇里发展。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回农村里发展他们的事业。有高学历的人才,都去服务与城镇了。给城镇带来了发展,而对于农村想要发展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伤口。我不记得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这样对于农村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选择在城镇里发展呢? 第一,农村的生活水平和条件都要比城镇里差。 第二,农村的工资相对于城镇要少很多。 第三,农村能合适他们自己创业的项目比城镇里少的多。 第四,农村的工作条件相对于城镇来说要辛苦的多。 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不会选择去农村发展。所以农村想要发展起来必须解决这个主要问题。只要解决高学历人才问题。农村必然会有一个跃的飞展。 说说现在的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现在的中国农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第一,农业相关人才少。 第二,收成效益也不高。 第三,经济效益相对于国际来说更是低。 第四,科技科学水平低。 想要全面发展农业,必须解决是农业相关人才少。只要有了农业相关人才,科技科学必然得到升级到一个全新的农业平台。那么他的收成与经济效益就进一步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得到提升,那么,就会吸引更多来自城镇的人口和农村的人口来投资与建设。 农业发展起来了,农业有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没理由在城市的市中心搞一个农田来耕田吧所以从事农业的人一般都在农村里生活。农村里生活的人有了更多的收入,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多的资金去参与农村的建设,改变农村的生活条件与水平。 说说投资问题。现在的人们。有些钱,一般会去投资,投资会带动很多相关产业。带来发展。对于现在中国的农村和农业来说。农业农村没有什么值得人民投资的价值。因为经济效益不高。风险也不小。 没人投资,也会给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说说人员流失。现在农村的人员。都是喜欢向城镇流动。 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我们不难看出。农村的比例越来越少。慢慢就会完全流失。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如果连人都没有那么他会发展的起来吗?不会。 所以。保留农村人口的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比改革开放以来24年平均值(7.33%)低3.36个百分点。可以说,现在既是建国以来农产品供应最充裕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分析农民收入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观察农民收入绝对不能仅看平均数。在农民收入平均增长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