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doc

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doc
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doc

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doc

一、选择题

1.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a>b B.﹣ab<0 C.|a|<|b| D.a<﹣b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C.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

3.已知线段AB的长为4,点C为AB的中点,则线段AC的长为()

A.1 B.2 C.3 D.4

4.如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数字卡片,在此卡片上可以用一个正方形圈出44

个位置的16个数(如1,2,3,4,8,9,10,11,15,16,17,18,22,23,24,25).若用这样的正方形圈出这张数字卡片上的16个数,则圈出的16个数的和不可能为下列数中的( )

A.208B.480

C.496D.592

5.已知关于x的方程mx+3=2(m﹣x)的解满足(x+3)2=4,则m的值是()

A.1

3

或﹣1 B.1或﹣1 C.

1

3

7

3

D.5或

7

3

6.将图中的叶子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A.B.C.

D.

7.计算:2.5°=()

A.15′B.25′C.150′D.250′

8.如图是由下列哪个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

A.圆柱B.三棱锥C.三棱柱D.四棱柱

9.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3x+1=4x B.x+2>1 C.x2-9=0 D.2x-3y=0

10.若(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则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 ) A.(2,1) B.(3,3) C.(2,3) D.(3,2)

11.如图,已知AB∥CD,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EPF=90°,∠BEP=∠GEP,则∠1与∠2的数量关系为( )

A.∠1=∠2 B.∠1=2∠2 C.∠1=3∠2 D.∠1=4∠2 12.“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理应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直线可以向两边延长D.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13.图中是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如图,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重叠在一起,且OB 恰好平分COD ∠,则AOD ∠的度数为( )

A .100

B .120

C .135

D .150

15.正方形ABCD 的轨道上有两个点甲与乙,开始时甲在A 处,乙在C 处,它们沿着正方

形轨道顺时针同时出发,甲的速度为每秒1 cm ,乙的速度为每秒5 cm ,已知正方形轨道ABCD 的边长为2 cm ,则乙在第2 020次追上甲时的位置在( )

A .A

B 上 B .B

C 上 C .C

D 上

D .AD 上

二、填空题

16.苹果的单价为a 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b 元/千克,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需____元. 17.已知单项式2

45225n m x

y x y ++与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

189________

19.若关于x 的多项式2261x bx ax x -++-+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则-a b 的值是________ 20.单项式﹣

22

πa b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21.如图,若12l l //,1x ∠=?,则2∠=______.

22.52.42°=_____°___′___″.

23.对于有理数a,b,规定一种运算:a?b =a2-ab .如1?2=12-1?2 =-1,则计算-

5?[3?(-2)]=___.

2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其“横看成岭侧成峰”中所含的数学道理是_____.

25.小颖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输入一个正数x,最后输出的结果为131.则满足条件的x值为________.

26.﹣

2

2

5

ab

π

是_____次单项式,系数是_____.

27.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______cm.

28.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

29.8点30分时刻,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为_____度.

30.设一列数中相邻的三个数依次为m,n,p,且满足p=m2﹣n,若这列数为﹣1,3,﹣

2,a,b,128…,则b=________.

三、压轴题

31.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在数轴上运动,点C在点E的左边,且CE=8,点F是AE的中点.

(1)如图1,当线段CE运动到点C、E均在A、B之间时,若CF=1,则AB=,AC =,BE=;

(2)当线段CE运动到点A在C、E之间时,

①设AF长为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结果需化简

.....);

②求BE与CF的数量关系;

(3)当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从点E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后,立即以原来一半速度返回,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8),求t为何值时,P、Q 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32.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满足|a+24|+|b+10|+(c-10)2=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求a、b、c的值;

(2)若点P到A点距离是到B点距离的2倍,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请说明理由.

3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且满足(a-1)2+|ab+3|=0,c=-2a+b.

(1)分别求a,b,c的值;

(2)若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相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i)是否存在一个常数k,使得3BC-k?AB的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随运动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若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与点A,B同时运动,何时点C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请说明理由.

34.已知,如图,A、B、C分别为数轴上的三点,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并且与A点的距离为30,C点在B点左侧,C点到A点距离是B点到A点距离的4倍.

(1)求出数轴上B点对应的数及AC的距离.

(2)点P从A点出发,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则BP=.(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P点自A点向C点运动过程中,何时P,A,B三点中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

求出相应的时间t.

③当P点运动到B点时,另一点Q以5单位/秒的速度从A点出发,也向C点运动,点Q到达C点后立即原速返回到A点,那么Q点在往返过程中与P点相遇几次?直.接.写.出.相遇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3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0,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到家动,若点P、Q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Q?

(4)若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36.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

(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

AB

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

1

CD AB

2

,此时C点停止运动,

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

的值不变;②MN

AB

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

求值.

37.在数轴上,图中点A表示-36,点B表示44,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动点P、Q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12秒后,动点P到达原点O,动点Q到达点C,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

(1)求OC的长;

(2)经过t秒钟,P、Q两点之间相距5个单位长度,求t的值;

(3)若动点P到达B点后,以原速度立即返回,当P点运动至原点时,动点Q是否到达A点,若到达,求提前到达了多少时间,若未能到达,说明理由.

38.如图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12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②所示的位置,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当OM平分∠BOC时,∠BO N= ;(直接写出结果)

(2)在(1)的条件下,作线段NO的延长线OP(如图③所示),试说明射线OP是

∠AOC的平分线;

(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④所示的位置,请探究∠NOC与∠AOM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须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a、b两点到原点距离的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由图可知a<0<b,

∴ab<0,即-ab>0

又∵|a|>|b|,

∴a<﹣b.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试题解析:A∵0的绝对值是0,故本选项错误.

B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故本选项正确.

C 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 ∵0的绝对值是0,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C 的长. 【详解】

解: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

AC =

1

2AB =2.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设第一列第一行的数为x ,依次表示每个数,并相加进行分析得出选项. 【详解】

解:设第一列第一行的数为x ,第一行四个数分别为,1,2,3x x x x +++, 第二行四个数分别为7,8,9,10x x x x ++++, 第三行四个数分别为14,15,16,17x x x x ++++, 第四行四个数分别为21,22,23,24x x x x ++++,

16个数相加得到16192x +,当相加数为208时x 为1,当相加数为480时x 为18,相加数为496时x 为19,相加数为592时x 为25,由数字卡片可知,x 为19时,不满足条件.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列代数式求解问题,理解题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进行分析即可.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方程的解,把x 的值代入方程得出关于m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

解:(x+3)2=4, x ﹣3=±2,

解得:x=5或1,

把x=5代入方程mx+3=2(m﹣x)得:5m+3=2(m﹣5),

解得:m=1

3

把x=﹣1代入方程mx+3=2(m﹣x)得:﹣m+3=2(1+m),

解得:m=﹣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应用,能得出关于m的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的特征分析各图特点,只要符合“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即为正确答案.

【详解】

解:根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将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A,

其它三项皆改变了方向,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旋转或翻转而误选.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1度=60分,即1°=60′”解答.

【详解】

解:2.5°=2.5×60′=150′.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度、分、秒之间是60进制,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

【详解】

解:由图可得,该展开图是由三棱柱得到的,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9.A

解析:A

【解析】A. 3x+1=4x是一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正确;

B. x+2>1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本选项错误;

C. x2?9=0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D. 2x?3y=0是二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对(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可知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排,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

∴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2,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分析出数对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延长EP交CD于点M,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FMP=90°-∠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P=∠FMP,继而根据平角定义以及∠BEP=∠GEP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延长EP交CD于点M,

∵∠EPF是△FPM的外角,

∴∠2+∠FMP=∠EPF=90°,

∴∠FMP=90°-∠2,

∵AB//CD,

∴∠BEP=∠FMP,

∴∠BEP=90°-∠2,

∵∠1+∠BEP+∠GEP=180°,∠BEP=∠GEP,

∴∠1+90°-∠2+90°-∠2=180°,

∴∠1=2∠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定义,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两棵树的连线确定了一条直线,可将两棵树看做两个点,再运用直线的公理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种做法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公理的实际运用,易于理解掌握.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

【详解】

解:从正面看,左边1列,中间2列,右边1列;从左边看,只有竖直2列,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及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OB=∠BOD=45°,再根据角的和差得出∠AOC=45°,从而得出

答案.

【详解】

解:∵OB平分∠COD,

∴∠COB=∠BOD=45°,

∵∠AOB=90°,

∴∠AOC=45°,

∴∠AOD=13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角的性质和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四个循环为一次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

解:设乙走x秒第一次追上甲.

根据题意,得

5x-x=4

解得x=1.

∴乙走1秒第一次追上甲,则乙在第1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AB上;

设乙再走y秒第二次追上甲.

根据题意,得5y-y=8,解得y=2.

∴乙再走2秒第二次追上甲,则乙在第2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BC上;

同理:∴乙再走2秒第三次次追上甲,则乙在第3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CD上;

∴乙再走2秒第四次追上甲,则乙在第4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DA上;

乙在第5次追上甲时的位置又回到AB上;

∴2020÷4=505

∴乙在第2020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AD上.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寻找规律确定位置.

二、填空题

16.【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3b)元 解析:(23)a b +

【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 +3b )元.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17.9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进行解题,则,解出m 、n 的值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 解: 和是同类项 且 , 【点睛】

本题考查同类型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针对x 、y 的次方都相等联立等式解出

解析:9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进行解题,则25,24n m +=+=,解出m 、n 的值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 解:

242n x y +和525m x y +是同类项

∴25n +=且24m += ∴3n =,2m = ∴239m n ==

本题考查同类型的定义,解题关键是针对x、y的次方都相等联立等式解出m、n的值即可. 18.【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

∴的算术平方根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定义进行解题.

【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定义进行解题.

19.-5

【解析】

【分析】

合并同类项后,由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则可知含x各此项的系数为0,求出a 与b的值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1)x2+(b-6)x+1,

由结果与x取值

解析:-5

【解析】

【分析】

合并同类项后,由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则可知含x各此项的系数为0,求出a与b的值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2261

-++-+=(a-1)x2+(b-6)x+1,

x bx ax x

由结果与x 取值无关,得到a-1=0,b-6=0, 解得:a=1,b=6. ∴a-b=-5.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理解“与x 的取值无关”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20.﹣; 3. 【解析】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2+1=3, 故答案是:﹣;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

解析:﹣

2

π

; 3. 【解析】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单项式﹣22

πa b

的系数是﹣

2

π

,次数是2+1=3, 故答案是:﹣2

π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

21.(180﹣x )°.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180°﹣∠1,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l1∥l2,∠1=x°,

∴∠2=180°﹣∠1=180°﹣x°=(180﹣x )°. 故

解析:(180﹣x )°.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180°﹣∠1,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l1∥l2,∠1=x°,

∴∠2=180°﹣∠1=180°﹣x°=(180﹣x)°.

故答案为(180﹣x)°.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2.52; 25; 12.

【解析】

【分析】

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60,用0.42乘60,可得:0.42°=25.2′;用0.2乘60,可得:0.2′=12′′;据此求解即

解析:52; 25; 12.

【解析】

【分析】

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60,用0.42乘60,可得:0.42°=25.2′;用0.2乘60,可得:0.2′=12′′;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

52.42°=52°25′12″.

故答案为52、25、1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

23.100

【解析】

【分析】

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5[32= 5(32+3×2)= 515=(-5)2-(-5)×15=25+75=100.

故答案

解析:100

【解析】

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5?[3?(-2)]=- 5?(32+3×2)= - 5?15=(-5)2-(-5)×15=25+75=100.

故答案为100.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4.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观察角度,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三视图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得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数

解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观察角度,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三视图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得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故答案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点睛】

本题考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熟练掌握三视图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5.26,5,

【解析】

【分析】

根据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经过两次输入结果得131,…,分别求满足条件的正数x的值.

【详解】

若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x+1=131,解得x=26;

解析:26,5,4 5

【解析】【分析】

根据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经过两次输入结果得131,…,分别求满足条件的正数x 的值. 【详解】

若经过一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x +1=131,解得x =26; 若经过二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5x +1)+1=131,解得x =5; 若经过三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5(5x +1)+1]+1=131,解得x =

45

; 若经过四次输入结果得131,则5{5[5(5x +1)+1]+1}+1=131,解得x =?1

25

(负数,舍去);

故满足条件的正数x 值为:

26,5,

45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输入的次数,列方程求正数x 的值.

26.三 ﹣ 【解析】 【分析】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由此可得答案. 【详解】

是三次单项式,系数是 . 故答案为:三, .

解析:三 ﹣25

π 【解析】 【分析】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由此可得答案. 【详解】

2

25

ab π-

是三次单项式,系数是25π- . 故答案为:三,25

π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知识,掌握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7.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

解析: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

【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11cm;

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5cm;

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

28.45°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

解析:45°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

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

解得α=45°.

故答案为:4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能分别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是解题的关键.

29.75

【解析】

钟表8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角的度数为

30×8-(6-0.5)×30=240-165=75度,

故答案为75.

解析:75

【解析】

钟表8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角的度数为

30×8-(6-0.5)×30=240-165=75度,

故答案为75.

30.-7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求出a的值,再依此求出b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32-(-2)=11,

则b=(-2)2-11=-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探索与表

解析:-7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求出a的值,再依此求出b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32-(-2)=11,

则b=(-2)2-11=-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数字类规律探究. 熟练掌握变化规律,根据题意求出a和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压轴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