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批次统计学 ( 第1次 )

201803批次统计学 ( 第1次 )
201803批次统计学 ( 第1次 )

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某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 连续型变量 B. 离散型变

量 C. 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 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

连续型变量

2. 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每个省的人口 B. 每一

户 C. 每个人 D. 全国总人口

3. 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随意原则 B. 随机原则 C. 可比性

原则 D. 准确性原则

4. 企业生产中,计划将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7%,实际生产成本为

计划的(计划完成相对数)() A. 97.9% B. 98.2% C. 102.3% D. 140%

5.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A. 离散系数 B. 平均差 C. 全距 D. 均方差

6. 两个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比形成的指数称为() A. 数量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C.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 可变构成指数

7. 如果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

任何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8. 对某地区某一天的平均温度进行测量,所得测度值为12℃,这里所使用的

计量尺度是()。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9. 置信概率定的愈大,则置信区间相应() A. 愈小 B. 愈大 C. 不变 D.

有效

10. 对统计结果进行说明,揭示数据规律的统计研究过程称为()。 A. 数据收集 B. 数据整理 C. 数据分析 D. 数据解释

11. 对于一个右偏的频数分布,一般情况下,()数值最大?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几何平均数

12. 显著性水平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 可靠性 B. 不可靠的概率 C. 准确性 D. 有效性

13. 直接数据的优点()。 A. 搜集方便 B. 数据采集快 C. 数据相关性强 D. 采集成本低

14. 企业按照经济性质分为国有、集体、私营、合资、独资企业等,这些数据

为()。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数值型数据

15. ()是某一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增长速度 C. 平均发展速度 D. 增长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有()。 A. 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

零 B. 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C. 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

零 D. 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E. 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

2. 已知一个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和观察值个数,可以求出数列的()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序时平均数 C. 定基增长速度 D. 平均增长量

E. 累积增长量

3. 平均差的缺点是() A. 最易受极端影响 B. 未充分利用每一个数据的信

息 C. 在数学性质上不是最优的 D. 不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E. 数学处理中

要考虑绝对值,计算中有很多不便

4.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相同点在于()

A. 都是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

B. 在同一个实例中采用相同的统计量

C. 都有两个拒绝域

D. 都要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E. 要确定显著性水平α5. 统计分析按对管理的作用划分,可分为() A. 现状分析 B. 目标分析 C. 规律性分析 D. 预测和决策分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5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时间数列

2. 典型调查

3. 重点调查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

1. 某产品专卖店 2004-2006 年各季的销售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要求:(1)采用按季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2)求 2006 年无季节变动情况下的销售额。

2. 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

五组,编制一张频数分配表(6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6分) (3)做出分布直方图(6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

1. 简述统计整理的程序。

2. 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因和作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分,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

1. D

2. C

3. B

4. A

5. A

6. D

7. C

8. C

9. B 10. D 11. C 12. B 13. C 14. A 15. C

二、多项选择题(15分,共 5 题,每小题 3 分)

1. ABE

2. ABCDE

3. CE

4. ABE

5. ABCD

三、名词解释题(15分,共 3 题,每小题 5 分)

1.

参考答案:

时间序列:又称动态数列,就是反映某现象的指标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的不同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指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四、计算题(20分,共 2 题,每小题 10 分)

1.

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五、问答题(20分,共 2 题,每小题 10 分)

1.

参考答案:

答:(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根据统计目的,确立需要整理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2)统计资料的审核(应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审核,发现问题要进行纠错);(3)统计资料的分组和汇总(按性质和特点划分类别、归类汇总,获得统计整理成果,这是统计整理的中心环节);(4)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成果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整理统计资料的重要工具。(5)统计资料的积累和保管:经常性的工作。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答:统计分组的原因:(1)统计调查数据是分散的,杂乱无章,不系统;(2)未经整理的调查数据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3)分组后,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内部关系。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类型;(2)研究事物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个) 1.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C )。 A. 统计学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D. 统计分析和预测 2.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 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 度是( A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D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B )。 A.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D)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8.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9.书籍某分组数列最后一组是500以上,该组频数为10,又知其相邻组为400-450,则最后一组 的频数密度为( A)

福师1203考试批次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B)。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D)。 A、神经活动参与 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 D、眼手协调 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 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 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 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 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A)。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 6、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B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7、儿童从5岁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幼儿已明显出现了(C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自我效能感 8、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是属于(D )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9.( A )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 A . 击剑反射 B . 抓握反射 C . 惊跳反射 D . 游泳反射 10.注意的( A )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A . 指向性 B . 集中性 C . 特质性 D . 顺序性11.( B)指区别颜色细致差 异的能力,亦称为辨色力。 A . 视敏度 B . 颜色视觉 C . 空间视觉D . 形状视觉 12.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 是(C)性质的记忆。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 忆(再现) 13.幼儿园教师常常把刚入园 的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 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 要是因为(C)。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 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C、幼 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 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14. 幼儿看到故事书当中的 “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 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造 成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D ) A.幼儿的情绪是完全表露 于外的 B.幼儿不会调节自己的情 绪表现 C.幼儿的情绪已趋稳定 D.幼儿的情绪具有冲动性 15.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大约 出现在(B )。 A.1岁之前 B.2岁左右 C.3 岁左右 D.3~6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25分) 1.关键期 考核知识点:关键期,参考书 籍P26。 2.具体形象思维 考核知识点:具体形象思维, 参考书籍P186。 3.自我意识 考核知识点:自我意识,参考 书籍P327。 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考核知识点:儿童心理年龄特 征,参见P18 5.依恋 考核知识点:依恋,参见P359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 30分) 1.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 规律。 考核知识点:儿童动作发展的 规律,参考P292-293。 2.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趋势。 考核知识点:儿童理解的发展 趋势,参考P212-214。 3.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 原因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无意注意,参见 P68 4.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 为的因素? 考核知识点:学前儿童性别角 色行为,参见P369 5.简要回答学前儿童能力发 展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学前儿童能力发 展,参见P350 四、论述题(共15分) 1、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一般趋势。 考核知识点: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趋势,参考书籍 P387-390。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心 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30分) 1. “兴趣”、“能力”、“性 格”是人的(D )心理特征。 A.认知B.情绪C.意志D.个 性 2. ( A )的研究对象是个 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漫长过 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 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 剖生理学 3. (B )研究正常的、成熟 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 律。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 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 剖生理学 4.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 形成,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 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 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 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A)。 A.关键期B.原始期C.最近 发展区D.最佳期 5. 注意的(B ),不仅指在 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 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 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 于”该对象的程度。 A.指向性B.集中性C.特质 性D.顺序性 6. 婴儿能找到不论在什么情 况下藏起来的客体。这属于皮 亚杰所说的儿童注意发展的 (D)。 A、第一阶段(出生到2个月) B、第二阶段(1-4月) C、第五阶段(12-13月) D、第六阶段(15-18月) 7.幼儿指着天空中的某一片 云彩高兴地说:“妈妈,你看, 那是小孩骑大马。”这是属于 (A )。 A、想象 B、判断 C、直觉 D、 下定义 8. 幼儿再造想像的主要特 点,不包括(A) A、幼儿的想像常常依赖于自 己的语言描述 B、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 而变化 C、泥是比较容易捏成各种形 象的,也可以使幼儿头脑中获 得各种表象 D、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 像的必要条件 9. 下面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 7岁前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 阶段的是(B)。 A .前运算阶段B.运算阶段C. 感知阶段D.反射练习阶段 10.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 趋势不表现在以下方面(C )。 A .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 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 因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11. 注意的(A)指注意在 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 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A .稳定性B. 选择性C. 集中 性D. 指向性 12. 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 会感到苹果量酸,这是(B )。 A. 同时对比 B. 先后对比 C. 先后适应D. 同时适应 13.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根 据对医院婴儿室内500多名 韧生哭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 情绪反应不包括( D ) A、怕B. 怒C. 爱D. 哭 14. (D)是3—4岁幼儿的 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 它掌握别人的经验。 A.游戏B. 活动C. 劳动D. 模仿 15. 中班主要依靠( D )进 行思维。 A.逻辑B. 动作C. 行动D. 表象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25分) 1、情绪记忆 考核知识点:情绪记忆的内 涵参见P120 2、观察法 考核知识点:观察法,参见 P10 3、记忆 考核知识点:形象记忆,参见 P121 4、儿童的社会化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33 郭丹、 陈节 2010年4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复习题一及参考答 案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始称《诗经》。 2、先秦史传文学的代表作有__《左传》___和___《国语》___。 3、荀子是___儒家_______学派的学者,韩非是___法家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4、《史记·屈原列传》认为:“《离骚》者,犹____离忧_____也。” 5、汉代骚体赋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 6、《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中情景交融的诗句是:“___昔我往矣__、_____杨柳依依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雨雪霏霏“。 7、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以晋干宝的《___搜神记__》为代表;志人小说以南朝宋___刘义庆 ___的《_____世说新语 _____》为代表。 6、屈原的《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 7、汉乐府民歌的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8、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三颂 考核知识点:《诗经》的概况 参考教材:P3 2、建安七子 考核知识点:建安文学 参考教材:P116 3、赋、比、兴 考核知识点:《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教材:P13 4、竹林七贤 考核知识点:正始文学 参考教材:P120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秦风?蒹葭》一诗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的?试加以分析。考核知识点:《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教材:P14-15 2、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屈原 参考教材:P57-64 3、简述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考核知识点:诸子文学 参考教材:P43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试分析《离骚》的浪漫主义特征。 考核知识点:《离骚》 参考教材:P61 2、举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征。 考核知识点:《古诗十九首》

北邮大统计学基础第一次阶段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在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公司设备调查 B.农村耕地调查 C.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D.汽车养护情况调查 知识点: 第二章 学生答 案: [C;]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2.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 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知识点: 第二章 学生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3.进行百货商店工作人员普查,调查对象是( )。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知识点: 第二章 学生答 [B;] 案: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之和是( )。 A.不等于l B.大于1 C.小于1 D.等于l 知识点: 第三章 学生答 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5.统计表的结构,从其外形看,是由( )。 A.标题和数字资料两部分构成 B.标题、横行、纵栏标目三部分构成 C.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构成 D.标题、横纵、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 知识点: 第三章 学生答 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6.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多少(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知识点: 第三章 学生答 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课程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A.语法 B.词汇 C.句子 D.语音 答案: D 2.()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结构,强调“结构先于语言”,语言结构是发生性的,它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A.行为主义 B.先天论 C.认知相互作用论 D.社会相互作用论 答案: C 3.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 A.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 C.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 D.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4.语言运用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二是()。 A.语言情境 B.语言形式 C.语言内容 D.语言规则 答案: A 5.在幼儿教育机构中,()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 A.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 B.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 C.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 D.集体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目标的是()。 A.检查或鉴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或判断达成情况 B.及时让教师明确、发现现实与预定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

C.帮助教师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革措施 D.检查教师的工作以进行适当的奖罚 答案: D 7.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 B.书写的技能 C.纠错能力 D.辨字能力 答案: A 8.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 B.前图书阅读经验 C.前绘画经验 D.前文字辨认经验 答案: B 9.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 答案: B 10.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 C.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学科知识 D.学科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答案:A 11. 前语言获得是指大约()岁前儿童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它为儿童正式获得语言作准备。 A. 1 B. 1.5 C. 2 D. 2.5 答案:B 12. 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

川大2019《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docx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9年07月28日14点47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个研究者应用有关车祸的统计数据估计在车祸中死亡的人数,在这个例子中使用的统计属于()。 A.推断统计学 B.描述统计学 C.既是描述统计学,又是推断统计学 D.既不是描述统计学,有不是推断统计学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 研究的总体是()。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3.对某地区5000个企业的企业注册类型、产值和利润总额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企业注册类型是定序变量 B.利润总额是品质标志 C.产值是定类变量 D.产值和利润总额都是连续变量 4.为了了解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的意见和看法,管理人员随机抽取了50户居民,上门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这 种数据收集方法称为()。 A.面访式问卷调查 B.实验调查 C.观察式调查 D.自填式问卷调查 5.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称为()。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一次性分组 D.复合分组 6.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明()。 A.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 B.研究总体及其组成部分 C.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的名称 D.现象的具体数值 7.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A.2000年北京市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3% B.三项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收缴率95% C.北京人口性别比为103 D.北京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脑32台 8.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的位置上的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管理统计学第1次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项选择题)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项选择题)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项选择题)(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福师1203考试批次《大学英语(2)》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解析

一、阅读:30% ( 1 ) Weddings ceremon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vary as much as the people do. But many weddi ngs, no matter where or how they are performed, include certain traditional customs. For in stance, the bride and groom often exchange rings at the ceremony. The rings are usually wo rn on the fourth finger of the left hand, and are exch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eremony. T oday, the ring shows the couple’s love for one another. 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 A ___________. A. American wedding ceremonies are somewhat traditional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sentence “no matter where or how they are perf ormed” (Para. 1) really mean? C C. The wedding ceremonies may be held in different ways and places. 3. The word “showered” (in Para. 2) probably means __B_____. B. scattered 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safely conclude that __A____. A. American couples hold tra ditional wedding ceremonie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A. Weddings in North A merica (2) The fridge is considered a necessity. It has been so since the 1960s when packaged food fir st appeared with the label: "store in the refrigerator". 6. The statement “In my fridgeless Fifties childhood, I was fed well and healthily.” (Para. 2) suggest that____ C ________ . C. there was no fridge in the author's home in the 1950s 7.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nothing was wasted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fridges? D D. People had effective ways to preserve their food. 8. Who benefited the least from fridg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B B. Consumers.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 Para.5 indicates the fridge'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nv ironment? A A. "Hum away continuously". 10. What is the author's overall attitude toward fridges? B B. Critical. (3) Not so long ago almost any student who successfully completes a university degree or dipl oma course could find a good career quite easily. However, those days are gone, even in H ong Kong, and nowadays graduates often face strong competition in the search for jobs. 11. In Para. 1, the sentence "... those days are gone, even in Hong Kong ..." suggest that____ A ______ _. A. in the past, finding a good career was easier in Hong Kong than elsewhere 12. The word "relative" in Para. 2 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____B________". B. comparative 13. The advice given 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Para.3 is to____B________. B. examine the careers available and how these will be affected in the future 14. The word "prospective" in Para. 5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C__________".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宁大专科《统计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C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B、社会经济现象个体 C、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3、、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工人年龄 B、工人工资 C、工人性别 D、工人体重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企业数 B、职工人数 C、利润额 D、设备台数 6、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 7、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8、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9、销售额和库存额两指标( D )。 A、均为时点指标 B、均为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机器台数 B、产量 C、企业数 D、库存额 1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以上都不对 1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8%,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6% B、102.86% C、60% D、160% 13、某市2004年重工业增加值为轻工业增加值的85%,该指标是(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和单位,举例说明。 答: (1)总体:统计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即由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集合。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2)了解某企业的设备情况,每台设备是单位,所有设备是总体。 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川大2019《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答案

您得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9年07月28日14点47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得标识就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得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1.一个研究者应用有关车祸得统计数据估计在车祸中死亡得人数,在这个例子中使用得统计属于( )。 A.推断统计学 B.描述统计学 C.既就是描述统计学,又就是推断统计学 D.既不就是描述统计学,有不就是推断统计学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得年人均收入。这项研 究得总体就是(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得年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得总收入 3.对某地区5000个企业得企业注册类型、产值与利润总额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A.企业注册类型就是定序变量 B.利润总额就是品质标志 C.产值就是定类变量 D.产值与利润总额都就是连续变量 4.为了了解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得意见与瞧法,管理人员随机抽取了50户居民,上门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这种 数据收集方法称为( )。 A.面访式问卷调查 B.实验调查 C.观察式调查 D.自填式问卷调查 5.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称为(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一次性分组 D.复合分组 6.统计表得横行标题表明( )。 A.全部统计资料得内容 B.研究总体及其组成部分 C.总体特征得统计指标得名称 D.现象得具体数值 7.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得就是( )。 A.2000年北京市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3% B.三项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收缴率95% C.北京人口性别比为103 D.北京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脑32台 8.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与75%得位置上得值称为( )。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算术平均数

统计学第一次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答案 你的得分:88.5 完成日期:2012年03月14日21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而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进行全市百货商店售货员工作情况调查时,总体单位是()。 ( B ) A.每个百货商店 B.百货商店的每个售货员 C.所有的百货商店 D.百货商店的所有售货员 2.对全市的科技人员进行调查,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则科技人员的职称是 ()。 ( D )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3.全国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是()。 ( C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4.某些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 ( B ) A.全面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5.对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调查是()。 ( D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距为40,则末组的组 中值为( ) 。 ( A ) A.520 B.510 C.500 D.480 7.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 ( D ) A.横行标题 B.纵栏标题 C.主词 D.总标题 8.下列指标中()中是总量指标。 ( D ) A.职工平均工资 B.国内生产总值 C.出勤率 D.人口密度 9.某企业计划产值比去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 ( C ) A.115% B.120% C.104.5% D.110.5% 10.工人出勤率指标是()。 ( B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福师1203考试批次《地方政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地方政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地方政府学21.4 徐勇、高秉雄2005年8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注: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 A、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和特殊型 B、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 C、政治型和经济型地方政府 D、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和混合体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D 2.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参考答案:C 3.我国香港、澳门是()。 A、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 B、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C、城镇型地方政府 D、特殊型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D 4. 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权力的依据是来自()。 A. 《宪法》 B. 《地方组织法》 C. 《民族区域自治法》 D. 《基本法》 参考答案:D 5. 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是()。 A. 自治体地方政府 B. 特殊体地方政府 C. 行政体地方政府 D. 专治体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A 6.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由此便产生了()。 A. 政府 B. 法人 C. 政治团体

参考答案:A 7.议决权与执行权由两个中心行使的体制是( )。 A. 议行分立体制 B. 议行合一体制 C. 双轨制体制 D. 混合体体制 参考答案:A 8.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由()。 A.地方议决机关构成 B.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 C.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 D.地方司法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构成机关 参考答案:A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制单位的自治机关由() A.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B.人民政府组成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成 D.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组成 参考答案:C 10. 以下对地方政府外部管理的阐述,错误的是()。 A. 外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 B. 外部管理比内部管理更重视管理的法制化和以民为本 C. 外部管理要求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活动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 D. 管理成效的好坏主要由内部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D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政府职能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的定义,参见P107. 2、基层群众自治 考核知识点:基层群众自治的定义,参见P225. 3、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 考核知识点: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定义,参见P70. 4、地方财政 考核知识点:地方财政的定义,参见P168. 5、地方政府管理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管理的定义,参见P148.

《经济统计学原理》在线作业第一次

1.( 2.5分) 15个企业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15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15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 B、15个企业 ? C、15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 D、15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由一个标志 ? B、只能有一个标志 ? C、可以有多个标志 ? D、可以有多个指标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若要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下面哪个是指标:() ?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 ? B、该地区每名职工的文化程度 ?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 ? D、该地区每名职工从事的工种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某班二名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90分,这两个数字是() ? A、指标 ? B、标志 ? C、变量 ? D、变量值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表示事物质的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 A、品质标志 ? B、数量标志 ? C、质量指标 ? D、数量指标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下列关于某校1000名学生每个人的统计考试成绩的资料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总体单位是1000学生

? B、统计标志是学生考试成绩 ? C、学生考试成绩是变量 ? D、有1000个变量值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工人工资 ? B、劳动生产率 ? C、企业职工人数 ? D、资金产值率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下列各项中既可能是全面调查也可能是非全面调查的()? A、普查 ? B、典型调查 ? C、抽样调查 ? D、统计报表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 B、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 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 C、对会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产量调查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既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 A、正确 ? B、错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统计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统计学基础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_分类数据_、_顺序数据_和_数值型 数据_。 2、按照数据的收集方法的不同,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观测数据_和__实验数据_。 3、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截面数据__和_时间序列数 4、体重的数据类型是:clear all。 5、民族的数据类型是:CHAR。 6、空调销量的数据类型是:电器。 7、支付方式(购买商品)的数据类型是:分类变量。 8、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态度(赞同、中立、反对)的数据类型是:顺序数据。 9、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称为___样本_____。 10、参数是用来描述_总体特征_______的概括性数字度量;而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 性数字度量,称为___统计量_____。 11、参数是用来描述_总体特征_的概括性数字度量;而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 度量,称为_统计量_。 12、统计数据有两种不同来源:一是_直接来源__,二是__间接来源___。 13、统计数据的误差有两种类型,即__抽样误差_和_非抽样误差。 14、统计表由_数据__、__表头__、___行标题_和__列标题__四个部分组成。 15、统计分组应遵循“不____重_____不__漏_______”、“___上限______不在组内”的 原则。 16、按取值的不同,数值型变量可分为_离散型变量__和_连续型变量_。 17、在数据分组中,_离散型变量_______可以进行单变量值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分组, 而___连续型变量_____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18、组距分组中,向上累积频数是指某组_上限以下_的频数之和。 19、将某地区100个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编制的频数分布中,频数是_各组的工厂数 __。 20、频数分布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频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频数多,这

管理统计学 第1次

A型题: 1. 指出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 B.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固定资产按价值多少分组 2. 采用组距分组时,用组中值作为该组数据的代表值,其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频数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3. 按照计划,现年产量比上年应增加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现年产量的实际增长程度为 A.10% B.17% C.20% D.40% 4.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40~岁年龄组的人最容易死于肿瘤。 B.40~岁年龄组的人最容易死于肿瘤,20~岁年龄组次之。 C.40~岁年龄组的人最容易死于肿瘤,60~岁年龄组次之。 D.因肿瘤而死亡者,以40~岁年龄组为多。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 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7-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组中值为错误:正确答案为:C A.110岁 B.109岁 C.109.5岁 D.119岁

6. 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限数值时,一般是错误:正确答案为:B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值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另立一组 D.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7. 根据人的性别特征将人口划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所采用的测度计量水准是 A.列名水准 B.顺序水准 C.间隔水准 D.比率水准 8. 将病人按疾病类别分组清点人数,所得的资料是 A.列名水准资料 B.顺序水准资料 C.间隔水准资料 D.比率水准资料 9. 对某地区某一天的平均温度进行测量,所得测度值为12℃,这里所使用的计量水准是 A.列名水准 B.顺序水准 C.间隔水准 D.比率水准 10. 某地调查结果表明, 近年来医院中基本建设费用在医院总费用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可能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 A.基本建设费用下降,其他费用基本不变。 B.基本建设费用基本不变,其他费用上升。 C.基本建设费用基本不变,总费用下降。 D.基本建设费用下降快,其他费用下降慢。 11. 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水准是 A.列名水准 B.顺序水准 C.间隔水准 D.比率水准 12. 某病患者100人,其中男性95人,女性6人,分别占95%和5%,则结论为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女性易患程度相等 D.尚不能得出结论 E.根据该资料可计算出男女性的患病率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儒家八派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史称“儒家八派”。 2、密宗 佛教发展到公元七世纪后,出现衰落的趋势,神秘化密教的出现就是重要标志。密教,是大乘佛教一些派别同婆罗门教混合而成,它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基本特征,着重宣扬口诵真言即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心观佛尊(意密),三密同时相应,就能即身成佛。密教至迟在三国时就已传人我国,通称“杂密”。杂密的内容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儒术和民间巫术有许多是相通的,以至在宗教实践上相互影响,很难区别。中国密宗的正式建立,当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密教与政治结合紧密是其特征,这一点被藏传佛教所继承。 3、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释迦牟尼去世后,约在公元一世纪时,佛教分化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所谓“乘”,是“道路”之意,大乘是大道,小乘即小道。 4、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文化的特征。

“文化”一词在当今世界哲学和各门科学都取得重要发展的历史环境下,它的实质性含义应该是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社会和自然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其实现成果的体现,既表现在各种自然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和发展,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所以,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1)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诸种条件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2)心态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緸缊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具体说来,心态文化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社会心理指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包括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升华,并以著作或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流行传播,垂于后世。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 4)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在内。 2、简述经今古文学之争与经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经今古文学之争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五经的传授全靠记诵,在师徒之间一代代口耳相传,由汉朝人用当时同行的文字“隶书”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汉武帝所尊崇的儒学,就是今文经学派。 汉武帝以后,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称为儒家经学的一统天下,但是在经学内部,却因学术派别不一致,而爆发了经今古文学之争。经今古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