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

一、环境保护法律的概述

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环境资源,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

1. 预防原则

环境保护法律倡导防患于未然,鼓励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

2. 综合管理原则

综合管理原则要求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通过综合规划、综合协调等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3. 责任追溯原则

环境保护法律强调责任的追究,追溯到造成环境破坏的责任人,并对其进行法律追责。

4. 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法律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和公共事务,保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5. 合作与协调原则

环境保护法律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各方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三、环境保护法律的主要内容

1. 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法律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对土壤、水资源、大气、森林、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2. 污染物排放控制

环境保护法律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工

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了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确保对环境质

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监控。

4. 生态保护与恢复

环境保护法律要求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包括湿地保护、自

然保护区管理等。

5.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法律赋予公众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保护公民的环境

权益,维护公共利益。

四、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和监督

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和监督是保障环境保护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公众都承担着监督执行的责任。

1. 政府的责任

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体,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并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管。

2. 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和监督,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指导环境治理工作。

3. 公众的参与

公众是环境保护的主体之一,具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和参与环境决策等权利,可以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五、环境保护法律的意义和挑战

环境保护法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法律执行不到位

有些地方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造成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效果不佳。

2. 法律法规更新滞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需要

及时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3. 公众环保意识待提高

环境保护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而目前公众环保意识相对薄弱,需

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六、结语

环境保护法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它规范了人们的

行为,促进了环境可持续发展。但要实现真正的环境保护,需要政府、环保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律的执行和监督,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法知识点

1.环境(概念) ?特征:物质性、生态性、唯一性、有限性、资源性 ?分类: a. 根据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b. 根据自然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c. 根据范围: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等 ?法学定义:环境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而言的,一般是指围绕着中心存在物的客观存在的总和。环境法上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2.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环境问题的分类: ?根据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不同: 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界自身的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污染) ?根据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 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自然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4.环境保护 指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是人类针对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积极对策。 5.环境法的观念基础 环境公平(权利公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特征、核心观念) ?权利公平:人与自然的公平。(原则:自卫原则;均衡原则;最小失误原则;重构公平性原则) ?代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环境质量) ?代内公平: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利益主体,在环境问题上要公平分配资源和环境,合力承担责任和义务。(污染者vs受害者;地区之间;经济公平vs环境公平;发展权vs环境权) ?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内涵:公平性内涵、持续性内(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内涵(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特征:强调发展,消除贫困;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益;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核心观念: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类需要的满足;根本原则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强调发展的生态环境约束,以自然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为基础。6.环境法(概念):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 产生的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目的:确认、建立和保护符合生态规律的环境法律秩序,实现生态、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点:规范构成的科技性、法律方法运用的综合性、保护法益确立 的共同性 7.环境法立法体系: 宪法/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 生产法、循环经济促进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污染控制立法(污染物/环境安全控制)生 态保护立法(资源/区域保护) 相关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定:刑法民法诉讼法 国际条约:原则-主权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8.环境保护基本法:指一个国家制定的综合调整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 文件。立法目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 主要内容:政府权力,公民权利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评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效力层次不足 规则落后,下位法突破/法律责任和纠纷解决机制不明确 1.环境法主体: →公民:环境权(1)自然人的地位(2)环境权,自然的权利,自 然享有权(3)内容:使用,知情,参与,请求(4)环境义务:容 忍,保护,付费 →企业:环境责任(1)环境资源使用权:附加的义务(2)社会责 任与法律责任(3)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政府:环境责任(1)政府的地位,权力,责任(2)环境管理权: 事前,事中,时候监管权(3)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环境管理 特点:环境风险的行政规制-预防,控制风险,应急制度 3.环境管理基本法律制度 →含义:指由环境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特定体 系→分类:根据实施的时间不同 源头控制制度(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之前) 过程控制制度(开发或利用环境资源的过程中) 4.源头控制的基本制度 环境统计制度/环境规划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过控:环境监测制度/联合防治协调制度/激励机制/环境监察制度 5.环境统计制度 含义:指关于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 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内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 环境管理类型:普查与专项调查,定期与不定期调查 6.环境规划制度 →含义: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在调查了解环境状况的基础上,科 学地确定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破坏控制指标和基本对策和措 施,并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整体部部署,使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整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轨道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规划范围:广义:包括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乡(镇)村规划、 自然资源规划和环境资源保护规划等规划。狭义:环境资源保护规 划。 →规划分类:长期(10y)/中期(5y)/短期(年度) →规划内容:城市环境质量控制/污染排放控制/污染治理/自然生态 保护/其他 7.环境监测制度 →含义:指关于环境监测机构的设置、监测标准、监测任务和监测 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目标:进行环境质量方面的监测/进行环境污染监督方面的监测/ 进行环境科研和服务方面的监测 →机构: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 设置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2【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的四级环境监 测站】即国家级、省级、省辖市级、以及县级的环境监测站。(3) 【各部门的专业环境监测机构】包括环境卫生监测机构、劳动环境 监测机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水利环境监测机构、海洋环境监测 机构等。(4)【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监测站。 种类:城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工业污染源监测 机构管理:(1)对监测质量的保证管理(2)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3) 监测对象的管理。 8.环境标准制度:关于环境标准的制定、管理和实施的各种法律规 定的总和 标准分类:(1)性质、内容和作用: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方法标准/基础标准/样品标准 (2)制定主体: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3)强制性:强制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为保护人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安全和维护生态 平衡,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含量的最高限额和有利环境要素的 最低要求所作的规定。(重要性:一个国家环境资源政策和环境质量 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 尺度,是指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环境标准制度的法律效力:强制性环境标准一经颁布,即具有法 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降标,否 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9.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含义:指以现行法律为依据、以责任制为核心、以行政制约为机 制,把责任、权力、义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明确地方行政负责人 在改善环境资源质量上的权力、义务和责任的一系列法律、措施的 总称。→特征:指标量化/手段明确/奖惩分明 10.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预防性制度) →含义:指对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及其他决策行为所可能引起的 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据此制定出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的对策和措施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原则:(1)客观、公开、公平:严格按照评价的规范对客观的各种 环境因素机型评价,除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以外,环境影响评价 活动的有关情况和稳健的摘要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有关单位、 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2)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将环境作为一个生态整体与以综合考 虑,而不是单纯评价规划和项目对某一个生态要素的影响。 (3)结论要为决策提供依据 →程序: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在项 目任务书下达前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建设项目的主 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进行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一、概述 环境法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法律体系。它 包括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在复习环境 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这些原则旨在通过法律手 段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环境法中的主要法律文件 1. 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目标、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环境责任等内容。 2. 自然资源法: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包括土地资源、矿产 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规定。 3. 生态保护法: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防止生态系统退 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的一种评估,以评 估该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考虑项目 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五、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需 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治理设 施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六、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另一大重点。在水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 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七、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新领域。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需 要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责任等内容。 八、噪声污染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噪声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噪声源排放标准、噪声治理措施、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 相关知识。 九、环境监管与执法 环境监管与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在环境监管与执法中,需 要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与权力、环境执法程序 等内容。 十、环境公益诉讼

政治环境保护知识点

政治环境保护知识点 1.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监管和执法、提供环境教育和宣传、建立环境保护机构等。 2. 国际合作:环境问题通常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国际间可以合作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和协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 3. 环境法律:环境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手段,通过立法和执法来规范和管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4. 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资源管理是其中的关键。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利用。 5. 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绿色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采用更环保的技术和生产方式。 6. 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正确处理废物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废物的产生,同时通过循环利用、回收和再利用废物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保

护水资源,应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8. 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由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为减缓气候变化,应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9.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的宝贵资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至关重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禁止非法狩猎和非法捕捞等活动。 10.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厉害,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环境组织、公民投诉等方式实现。

环保法知识点

环保法知识点一.环保法基本原则含义: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或体现的,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方针,它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环境保护法本质的集中表现。 意义:①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制建设,增强环境保护执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有关部门和公民的环 境保护责任感,顺利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②在制定各项环境保护法的具体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时,必须以基本原则为依据,反映基本原则的精神实质。 ③弥补环境保护法法律条文的局限性。基本原则概括性较强,而具体条文局限性较大。主要内容: (1)协调发展原则含义: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项原则的核心是正确理解和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措施:为保证协调原则的贯彻实施,在宏观调控上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与 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相协调和衔接的全面反映环境保护的目的、任务和措施的环境保护规划,在微观管理上 将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造成威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表达了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 实现:①贯彻于各级政府的综合决策和计划调控。②贯彻于整个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 制建设。③贯彻于各个具体政策、制度和行动规划。 (2)预防原则含义:预防原则是“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的简称,指采取各种预防措 施,对环境问题防患于未然;对已产生的污染积极进行治理;在治理环境问题时,要正确处理防与治、单 项治理与区域治理的关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原因:实行预防原则,主要是由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后,要恢复到原来的 状态往往需要花费高昂代价,需要很长时间,有些环境状况甚至是无法逆转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后果有 影响范围大、潜伏期长的特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许多环境问题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得到解决或得到控制。 西方工业国家大多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国以此为前车之鉴,将预防原 则确立为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不可逆装性,长期性,复杂性,累积性,代价高 昂) 环境保护法第13 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此 外,各种环境保护单行法中也有相关的规定。 措施:贯彻预防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 村,生产和生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关系作通盘考虑,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严格执行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积极治理老污染源,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 治。 实现: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产业布局,环境功能分区)②制定和实施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环境规划制度、环境许可制度) (3)污染者负担原则(损害担责)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三章知识点:国际环境保护法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三章知识点:国际环境保护法 一、国际环境法的原则 1.国家环境主权和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这项原则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各国享有按照自主的环境政策和本国的环境法 律开发本国资源的权利,同时又有义务保证在其管辖和控制下的活动,不损坏别国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2)各国为保护世界环境实行 的一切国际合作活动,都必须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 2.国际环境合作原则。该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环境问 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的普遍参加与合作,而不能仅由少数国 家决定;二是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所有国家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 与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合作包括诸如防止跨界污染,预防突发环境 事件、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水平等各个方面。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所谓责任的共同性是指环境作为全 人类共同利益所在,保护环境需要所有国家的合作与努力。因为环境 本身的整体性,各国对保护世界环境应承担共同的责任,包括:保护 和改善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并防止损害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各国 应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在环境方面相互合作和支持。所谓责任的区别 性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及其历对 环境恶化成因中所起作用不同,所以,承担的责任理应有所区别。发 达国家理应对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更多的协助,承担更大 的责任。 4.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以能够持 续的方式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的资源应在保持其再生水 平下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在保存和不以其耗尽的前提下利用。 (2)应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能以环境否定 发展,也不能以发展牺牲环境。(3)对自然环境及资源的拥有和利用, 不但是当代人类不分种族、民族平等享有的权利,还应该是后代人类 同样享有的权利。

环境法学知识点

环境法学知识点 环境法学是指研究环境法律制度的学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法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学分支。环境法学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研究环境法律规范、环境监管机制和环境案例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建立适应环境治理需要的法律体系,从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首先,环境法律规范是环境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律规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是环境法中的重要法规。在环境法的制定中,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合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法律规范需要不断完善,规范化和刚性化,以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其次,环境监管机制是环境法学的另一重要领域。环境监管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如环境监测、环境评估、行政处罚等。通过环境监管机制的建立和优化,可以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和全面性,有效保护环境。此外,公众参与也是环境监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监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例如在环评的过程中,公

众可以通过听证会、评议等方式参与评估过程,提高评估的公正 和可信度。 最后,环境案例分析也是环境法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环境案例 分析通常是指解析环境案件的诉讼、调解、仲裁、行政处罚等过程,探讨环境法律规范和环境监管机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例如,浙江杭州钱塘新区飞机修理厂污染事件、山东青岛石化泄漏 事件等都是典型的环境案例。通过对环境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 出经验和教训,为完善环境法律规范和环境监管机制提供参考。 当然,环境法学还包括其他一些知识点,例如国际环境法、环 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总之,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法学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实现可 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第一部分: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本部分在介绍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从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与建设两方面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最后引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环境与生态系统 1.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目前我国关于环境的权威定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给出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2、生态系统 一般不太容易区分生态系统和环境,为对这两个概念有较明确的认识,首先应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最初的定义是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列在《植物概念术语的使用问题》一文中给出的,“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元,这就是生态系统”。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学术界对生态系统形成了如下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通过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生态系统由生命支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基本成分组成。 可以从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区别这个角度来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强调系统特性;环境科学则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生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和社会科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环境污染和污染源

环保法知识点

论述题 一、新环保法的五大亮点 1.定调关键词:保护优先 法条:环保法第5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理论:80年代是以经济发展为主,90年代是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现在的共识:保护必须走在前头;并且现在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是并重的;定调以后还要依赖于具体怎么实行; 2.授权关键词:环保部门拥有执法权 法条:环保法第六章法律责任 以前环保部门没有执法权,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若地方政府保护,环保部门根本 无能为力; 而新环保法授予了环保部门执法权; 3.狠罚关键词:按日记罚不设上限 法条:环保法第59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 以前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处罚太低;不足以对污染企业带来威慑力;现在的按日 连续处罚办法上不封顶,给企业带来威慑力 4.限批关键词:环保部门可以说不 若一个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规定的总量,环保部门将不批准其增设新的工厂;即不能在环境治理没有达标的情况下再继续增加污染量; 5.公益扩大了环境保护方面公益诉讼的主体 法条:第58条

环境污染的利益损害者很难找到,所以要由环保组织和个人提起诉讼; 二、新环保法的五大原则 根据新环保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优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1、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是指在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确立环境保护优先的法律地位,作为指导调整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法律准则;首先,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是当今世界上环境保护法的发展趋势;其次,协调发展原则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成为“经济优先”的代名词,再次,这一原则已经体现在我国环境立法上,鉴于我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从长远看,我们将为治理污染和环境恢复付出更高昂的费用; 2、预防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简称,指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把防止产生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造成污染、破坏,防止生态平衡,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或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采取措施治理; 3、公众参与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有权参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决策过程,参与环境管理并对环境管理部门以及单位、个人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行为进行监督; 4、损害担责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人或受益人应当对自然资源的权利人或生态服务提供人给予补偿; 三、公益诉讼

初中道德与法治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初中道德与法治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之一。作为初中生,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环境保护知识点,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素养,也有助于我们为未来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环境保护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道德环境保护知识点是我们养成环保意识和实践环保行为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应该牢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包括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此外,我们还应该努力培养责任心、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为实现美丽家园作出自己的努力。 其次,法治环境保护知识点是我们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维护环境权益的基础。了解和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要知道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不随意污染环境,同时积极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如遇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采取合法手段进行投诉和维权。 此外,初中生还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环保知识点。首先,我们可以学习关于环 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还可以学习环保技能,如种植植物、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等。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实际作用。 在学校教育方面,初中学校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将道德与法治环境保护知 识点纳入课程体系。学校可以组织环保讲座、主题班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学校可以设置环保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

初中地理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 地理教育在初中课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条文和规定。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中地理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法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一、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知识点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知识。 1. 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它主要规定了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大气质量标准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限制等内容。初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大气质量标准以及如何减少尾气排放等知识。 2. 水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针对水体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对水污染的防治要求,包括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水资源保护、水体污染的综合治理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染等,以及如何避免水源污染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3. 垃圾污染防治法

垃圾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对垃圾处理和管理制定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如何利用垃圾资源化等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知识点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而资源利用和保护也是环境保护的关键内容。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学生需要了解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 1. 资源税法 资源税法是我国对资源使用征收税费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对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使用、采矿权出让、资源补偿费的征收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资源税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是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管理和保护的具体要求。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如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等,并了解自己所在地的自然保护区情况。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点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初中地理教育中,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

环境保护重要知识点

环境保护重要知识点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的责任。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以下是环境保护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为活动造成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密度、能量等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超过环境容许的程度,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功能受损的现象。 二、主要污染物 1.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氢氟碳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2.水污染物: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 3.土壤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化肥等。 1.大气污染的危害:空气质量下降,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2.水污染的危害:水生生物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等。 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质量下降,植物受损,人和动物的食品受到污染等。 四、环境保护的方法 1. 加强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2. 实行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车辆尾气处理技术等。 3.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 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促进能源转型,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法律 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除此之外,还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六、环保组织和活动

国际上的环境组织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等。国内的环境组织有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志愿者联合会等。此外,各个地区都会有一些环境保护活动,比如“清洁城市”等。

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点

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点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本文将介绍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点,包括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估、污染物排放控制、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可能会有所 差异,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预防为主:强调预防污染和环境破坏,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环境问 题的发生。 - 污染者负有责任:明确规定产生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 的责任和义务。 - 综合治理:强调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综合治理环境问题。 - 政府主导:政府应当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并执行 相关政策和法规。 - 公众参与: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务,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2. 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是对特定计划、项目、政策或法规可能产生的环境影 响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 阶段性评估:在政策、计划和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环境因素在决策中得到充分考虑。 - 全面性评估:评估范围应包括空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各 个环境要素,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全面。 - 公众参与:对重大计划、项目必须进行公众参与,听取公众的意 见和建议,并充分考虑其影响。 3. 污染物排放控制 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污染物监测:建立污染物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和评估大气、水、 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 排放标准: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同行业和污染源制 定不同的标准。 - 权限管理: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对污染源进行准入许可和 日常管理。 - 技术改造和减排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减 排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律是指通过立法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法律手段促使各界人士、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文将介绍一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知识点,包括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环境标准与排放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和报告等。 1. 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 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是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其中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内容,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环境标准与排放许可 环境标准是指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要求。通常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排放许可制度是一种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制度,

要求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活动中的污染物排放需符合相应标准,并获得相关行政许可。 3.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进行环境效应评估的过程,旨在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对于无法符合环境影响限制要求的项目,将被禁止或者需要重新设计方案以符合要求。 4. 环境监测和报告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定量监测和评估的过程。环境监测可以通过监测大气、水和土壤等方面的环境指标来确定环境质量。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应当对自身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环境报告,以确保对环境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总结: 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点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环境标准与排放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和报告等方面。了解和遵

环境保护的核心知识点

环境保护的核心知识点 一、环境保护意义及目标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助于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 物种的多样性,防止生物灭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保障人民健康:环境保护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体健 康的危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承良好的自然环境。 为达成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实时了解环境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促进节能减排:推广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二 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3.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环 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增强环境执法力度。 4.鼓励环保科技创新: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 动环保技术的进步和升级,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5.倡导环保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减少浪费和消费,提倡低碳、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二、环境污染与控制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对环境造成 的有害影响。常见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造成空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积聚。为控制大 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减排、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车辆排放标准等。 2.水污染:水污染形式多样,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农药等物质的 排放,以及水体浑浊、富营养化等现象。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水 源保护、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农药农化物的使用等。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化工厂废料、农药农化物、垃圾填 埋等,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安全带来威胁。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加强工 业废弃物管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土壤修复等。 三、生态保护与多样性保护 生态保护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态环 境的功能和服务。多样性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指保护物 种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 要手段,保护区内禁止采伐、砍伐和捕杀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

知识点二行政主体及相对人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知识点二:行政主体及相对人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一、行政主体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在环境保护方面,行政主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行政主体是国家 掌握行政管理权力的机关,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和 行政交叉机构。行政主体有责任保护环境并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处罚。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行政主体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承担以下责任: 1.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行政主体应当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2.环境保护行政监管 行政主体应当负责环境保护行政监管工作,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环境公益诉讼 行政主体可以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环境。如果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保护环境。 二、相对人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相对人指的是任何对环境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个人、组织或社 会团体。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指的是相对人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承担的 法律责任。相对人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居民、非营利组织等,下 面主要介绍企业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以下责任: 1.排污许可证 企业必须取得排污许可证。根据排污许可证的规定,企业应当按 照要求使用污染物排放限值控制排放,并且应当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 行监测和报告,确保达到规定的标准。 2.承担排放污染治理费用 企业应当承担排放污染治理费用。企业如果产生环境污染,需要 承担该治理的费用,包括污染物处理费用、土地修复费用等。 3.应急预案和污染事故的处理 企业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 生污染事故,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置,防止污染扩散。 4.环境损害赔偿 企业如果造成环境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当环境损害 后果不可逆转或者难以逆转时,企业应当根据治理能力和经济承受能 力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1.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 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 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

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

环境保护知识点

环境保护知识点 第一节:什么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行为。随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保护环境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的健康 和社会发展。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影响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中物质或能量的集中,达到影响 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程度。主要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和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不仅会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还会破坏生态 平衡,导致气候变化、土壤侵蚀和物种灭绝等问题。 第三节: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 1. 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效率、采取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节约能源资源:通过推广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 3. 促进循环经济:提倡废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回收再利用废物,减 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废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4. 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 状况,开展环境管理和评估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5. 倡导环保意识: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第四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 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以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 多样性,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环境保 护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暴露,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耗尽,促进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活环境。 4.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体现,国家和社 会越重视环境保护,越能展示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素质。 总结:环境保护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事业。我们应该从日 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如减少使用一 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参与垃圾分类等。只有每个人都 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环境问题 一、环境概述 1.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2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 2.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和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它是岁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是更重要的原因; 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叫作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称为环境质量指数;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3.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相协调而引起的;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危害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 例: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露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等; 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 的环境 2.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③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五、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层破坏 后果 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解决办法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