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13

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13

暑期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

辅导资料(十三)

一元二次方程(一)

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 2=a (a ≥0)的方程有如下几种:(1)x 2=a (a ≥0)(2)(x+a )2=b (b ≥0)(3)(ax +b )2=c (c ≥0)(4)(ax+b )2=(cx+d )2(|a |≠|c |)

2.因式分解法.对于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有两个:一是将方程右边化为0,二是要熟练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练习:1.(1)4x 2-9=0 (2)(2x -3)2=(3x -2)2

2.(1)4x 2+6x =0 (2)x (x -2)+x -2=0

3.一元二次方程x 2-3=0的解为 .

4.方程9(x -2)2=25的解为 .

5.方程(x -1)2=x -1的解为 .

6.方程(x -2)2=(2x +3)2的解为 .

7.一元二次方程ax 2+b =0(a ≠0),若方程有解,则 .

8.若x 2

-9=0,则3x 6x 5x 2-+-的值为 . 9.关于x 的方程2x 2+3ax -2a =0有一个根是x=2,则关于y 的方程y 2+a =7的解是 .

10.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第三边长为方程x 2-6x +8=0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 周长为 .

11.方程x 2=2x 的解是 .

12.方程x (x -3)=9-3x 的解是 .

13.若单项式4

1x 4a a 2-+与3x a 是同类项,则a = . 14.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y 2—1)2=4,则x 2+y 2的值是 . 1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4x+m 3—m =0有一个跟为0,则m 的值为 .

16.已知方程(x —2)2

=1的两根是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

17.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16x 2—49=0 (2)(x +5)(x —5)=20 (3)(3y +1)2—4=0 (4)4(x +1)2=(3x —1)2

18.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2x 2—x =0 (2)3(x —5)2=2(5—x )

(3)4(x +1)2—4(x +1)+1=0 (4)x 2—x —6=0

19.解方程:(1)5x 2-125=0 (2)y(y +5)=24

(3)(3x +1)(2x -5)=-2(2x -5) (4)(y +3)(1-3y)= 5+y 2

20.已知m 是方程x 2-x -1=0的一个根,则m 2-m = .

21.x(x +3)=x +3的解是 .

22.关于x 的方程x 2+bx +c =0的两根为1和2,则b = ,c = .

23.关于x 的方程x 2-kx +4=0的一个根为-2,则k = .

24.已知x 2—(k +1)x —6=0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根是 .k = .

25.方程3x 2—x =0的解是__________.

26.解方程:(1)3x 2+48=0 (2)0.5x 2-

81=0 (3)(2x -5)2-2x +5=0 (4)4x 2-1=0 (5)(2x +1)2+3(2x +1)=0 (6)t (t +3)=28

(7)25(x -3)2=9(x +1)2 (8)(3x -1)2+3(3x ―1)―4=0

初二升初三数学试卷及答案

初二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1.若二次根式2x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2 C.x ≤2 D.x≥2 2.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 3.对于函数y=6 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图像分布在第一、三象限B.它的图像与直线y=-x无交点C.当x>0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D.当x<0时,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y x y x y x y --- = -++ B. () 22 2 a b a b a b a b -- = + - C. 2 11 11 x x x - = -+ D. () 22 2 a b a b a b a b -+ = - - 5.下列各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9B.1 3 C.18D.30 6.关于频率与概率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0%”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②“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 率为1 2 ”表示每抛两次就有一次正面朝上;③“某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买10张该 种彩票不可能中奖;④“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 2 ”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 出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1 2 附近,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7.如图,点F是□ABCD的边CD上一点,直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ED DF EA AB =B. DE EF BC FB = C.BC BF DE BE =D. BF BC BE AE = 8.如图,矩形AOBC中,顶点C的坐标(4,2),又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像经过矩形的对 角线的交点P,则该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 A.y=8 x (x>0) B.y= 2 x (x>0) C.y=4 x (x>0) D.y= 1 x (x>0)

数学-初一升初二-衔接班(完整)修改稿

代数部分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X 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1)按大小来分(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例3】9867000000000=(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1

一次函数的性质 1.一本书,每20页厚为1mm,设从第一页到第x页的厚度为ymm.则() A.y= 20 1 x B.y=20x C.y= 20 1 +x D.y= x 20 2.将直线y=2x向右平移2 3.将直线y=- 2 1 x向上平移3 得到的解析式为 . 4.如图,直线y=kx+b交坐标轴于A、B两点, 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 与y= a (a≠0)) A B C D 6.①直线y=-2x经过(,0)、(-1,),y随x的增大而 . ②直线y= 5 3 x-1,经过(0,)、(,-4),y随x的增大而 . ③直线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k= . 7.某景区门票的收费标准为:20人(含20人),每人25元,超过20人,超过的部分,每人10元. ①.写出门票总收入y元与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若某组有12人,则应付门票费元;若某组有54人,则应付门票费元. 8.已知直线y= b a x+ b c 中,ab>0,ac<0.那么这条直线不经过第象限. 9.若点P(-5,a+2)在第三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0.y= 4 x 3 + 中x的取值范围是 . 11.y=-1 x3+中x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点A(m,-2)与点B(5,2)关于原点对称,则m= . 13.若点M(m,n)在第二象限,则点N(-m,-1-n)在象限. 14.直线y1=k1+b

15.若直线y=x+k,x=1,x=4和x轴围成的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9,求k的值. 2 1 ,- 2 11 17.已知直线y=5x-8,与y=-x-k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 5 8 B. k>- 5 8 C.k>8 D. - 5 8 <k<8 18.如图,正比例函数经过点A,则函数解析式为 . 19.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A(0,-2)、B(1,0),则b= ;k= . 20.直线y=-x,直线y=x+2与x轴围成图形的周长是 .(保留根号) 2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题 22.已知一次函数y=(a-1)x+b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3.如图,已知A(-4,2)、B(n,-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 x m 的图像两个交点.⑴求反比例函数好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⑵求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24.当n为时,函数y=(n-2009)x│n│-2008+2007是一次函数. 2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不经过第一象限,则k、b的取值范围是 . 26.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函数图像不经过第象限. 27.已知直线y=kx+2与直线2x+y=5平行,则直线y=kx+2经过象限. 28.一次函数图像过点(-1,0)且y随x的的增大而减小,写出符合这个条件的一个解析式 . 29.如果点P(2,k)在直线y=-3x+2上,则P到x轴距离是 .当x>2时,y的取值范围是 . 30.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第象限. 31.已知直线l1:y=2x-4与直线l2关于y轴对称,求直线l2的解析式. 3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一次函数中,当x=1,y=3;当x=-1时,y=7. 33.一次函数y=kx+k过(1,4),且分别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a,0)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点Q(0,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且PQ⊥AB.求a,b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34.已知直线y=xm-1上有一点B(1,n),它到原点的距离为10,则此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2018年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复习全资料

2018年暑假沪科版数学8升9复习资料 第1讲、整式的运算 【典型例题】 考点一:同底数幂的运算 例1、若2x =3,4y =5,则2x - 2y 的值为( ) A. 5 3 B. -2 C. 3 5 D. 5 6 考点二:积的乘方、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例2、计算() 4 323b a --的结果是( ) A. 12881b a B. 7612b a C. 7612b a - D. 12881b a - 例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25a b ab += B. 325 ()a a = C. 3 2 ()()a a a -÷-=- D. 325 3(2)6x x x -=- 例4、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都比上一个图案多一个正六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则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__ ___个. 例5、已知:3 2 a b += ,1ab =,化简(2)(2)a b --的结果是 . 考点三: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例6、已知9ab =,3a b -=-,则2 2 3a ab b ++=___ _ _. 例7、先化简,再求值:代数式2 2 ()()()2a b a b a b a +-++-,其中133 a b ==-,.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多项式322 431x x y xy -+-的项数、次数分别是( ) A. 3、4 B. 4、4 C. 3、3 D . 4、3 2.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4 4 4 2x x x += B. ()a a a x x x -?-= C. ()325x x = D. ( ) 3 2 6x y x y =

初一升初二数学资料一

初一升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 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 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 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 E∥AB,∴∠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四、例题 例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 ∴∠1+∠2+∠3==3600。 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 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11.3.1 多边形

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班课程

初一升初二衔接课程 数学

代数部分 专题一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范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 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 (1)按大小来分 (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 【例3】9867000000000= (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13

暑期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 辅导资料(十三) 一元二次方程(一) 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 2=a (a ≥0)的方程有如下几种:(1)x 2=a (a ≥0)(2)(x+a )2=b (b ≥0)(3)(ax +b )2=c (c ≥0)(4)(ax+b )2=(cx+d )2(|a |≠|c |) 2.因式分解法.对于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有两个:一是将方程右边化为0,二是要熟练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练习:1.(1)4x 2-9=0 (2)(2x -3)2=(3x -2)2 2.(1)4x 2+6x =0 (2)x (x -2)+x -2=0 3.一元二次方程x 2-3=0的解为 . 4.方程9(x -2)2=25的解为 . 5.方程(x -1)2=x -1的解为 . 6.方程(x -2)2=(2x +3)2的解为 . 7.一元二次方程ax 2+b =0(a ≠0),若方程有解,则 . 8.若x 2 -9=0,则3x 6x 5x 2-+-的值为 . 9.关于x 的方程2x 2+3ax -2a =0有一个根是x=2,则关于y 的方程y 2+a =7的解是 . 10.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第三边长为方程x 2-6x +8=0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 周长为 . 11.方程x 2=2x 的解是 . 12.方程x (x -3)=9-3x 的解是 . 13.若单项式4 1x 4a a 2-+与3x a 是同类项,则a = . 14.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y 2—1)2=4,则x 2+y 2的值是 . 1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4x+m 3—m =0有一个跟为0,则m 的值为 . 16.已知方程(x —2)2 =1的两根是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 17.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16x 2—49=0 (2)(x +5)(x —5)=20 (3)(3y +1)2—4=0 (4)4(x +1)2=(3x —1)2 18.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2x 2—x =0 (2)3(x —5)2=2(5—x ) (3)4(x +1)2—4(x +1)+1=0 (4)x 2—x —6=0 19.解方程:(1)5x 2-125=0 (2)y(y +5)=24 (3)(3x +1)(2x -5)=-2(2x -5) (4)(y +3)(1-3y)= 5+y 2 20.已知m 是方程x 2-x -1=0的一个根,则m 2-m = . 21.x(x +3)=x +3的解是 . 22.关于x 的方程x 2+bx +c =0的两根为1和2,则b = ,c = . 23.关于x 的方程x 2-kx +4=0的一个根为-2,则k = . 24.已知x 2—(k +1)x —6=0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根是 .k = . 25.方程3x 2—x =0的解是__________. 26.解方程:(1)3x 2+48=0 (2)0.5x 2- 81=0 (3)(2x -5)2-2x +5=0 (4)4x 2-1=0 (5)(2x +1)2+3(2x +1)=0 (6)t (t +3)=28 (7)25(x -3)2=9(x +1)2 (8)(3x -1)2+3(3x ―1)―4=0

2018年七年级升八年级数学 暑期衔接班讲义 第十讲 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 第十讲:专题二: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 【知识要点】 1.求证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定理):①SAS ;②ASA ;③AAS ;④SSS ;⑤HL ; 需要三个边角关系;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SAS ”、“SSS ”、“ASA ”、“AAS ”、“HL ”五种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题精讲】 例 1.判断下列命题: 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边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 ( ) 2.(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2)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4)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7)两边及其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8)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9)两边及其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0)两边及其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1)两角及其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2)两角及第三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3)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4)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5)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16)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例 2.如图 △1,方格中有 ABC 和,且它们可以仅通过平移完全重合,我们称△ABC 和为“同 一方位”全等三角形. (1)如图 △2,方格中有一个 ABC ,请你在方格内,画出一个与△ABC 不是“同一方位” 的全等三角形△DEF ,并且满足条件:DE=AB ,∠A=∠D ,AC=DF ; (△2)你能够画出多少种不同的 DEF ?(“同一方位”全等三角形算为一种)

初二升初三数学试卷及答案

初二升初三数学试卷及 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初二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1.若二次根式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2 B .x ≠2 C .x ≤2 D .x ≥2 2.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 3.对于函数y =6 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图像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 .它的图像与直线y =-x 无交点 C .当x>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x<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y x y x y x y ---=-++ B .()222 a b a b a b a b --=+- C .211 11x x x -=-+ D . () 22 2 a b a b a b a b -+= -- 5.下列各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9 B . 13 C .18 D .30 6.关于频率与概率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0%”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②“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2 ”表示每抛两次就有一次正面朝上;③“某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买10张该种彩票不可能中奖;④“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12 ”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出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12 附近,正确的说法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初一 升初二数学衔接

20XX 年秋季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第9讲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八年级12章) 【知识要点】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的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解:图(1)有3条对称轴;图(2)有6条对称轴;图(3)有5条对称轴; 图(4)有4条对称轴;图(5)有1条对称轴;图(6)有2条对称轴. 画出对称轴如下列所示: 例2 已知等腰梯形两个内角之比为1:4,求这个等腰梯形的顶角. 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设三角形两内角分别是x 度、4x 度,那么另一个角可能是x 度或4x 度,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可求解. 自我解答: 解:设这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x 度、4x 度. (1)若x 度的角为顶角时, 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4x 度, 由x +4x +4x =180o,求得x =20o, ∴顶角为20o; (2)若4x 度的角为顶角,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x 度, 由4x +x +x =180o,求得x =30o,则4x =120o, ∴顶角为120o; 例3 如图,△ABC 中,AB =AC ,EF 是腰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 于点D ,若BD +CD =10cm ,求AB 的长. 分析: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知AD =BD . 自我解答: 解:∵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且D 是EF 上一点, ∴AD =BD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C =AD +CD =BD +CD =10cm , ∵AB =AC , ∴AB =10cm . 例4 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B =30o.求∠BAD 和∠ADC 的度数.

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教材完整

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基础知识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满足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有:(1)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是ax2+bx+c=0 (a、b、c为常数,a≠0)。其中ax2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 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 (x+m)2= n (n≥0),那么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 出方程的解。 (2)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一般步骤是: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 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 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④ 化原方程为(x+m )2 =n 的形式; ⑤ 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 <0,则原方程无解. 注意:①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 +4)2=3(x + 4)中,不能随便约去(x +4). ②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例题巧解点拨】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例1:1、方程①13122 =-x x ②05222=+-y xy x ③0172=+x ④022=y 中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①和②; B.②和③ ;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2、要使方程(a-3)x 2+(b+1)x+c=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______. A .a ≠0 B .a ≠3

初中初二升初三摸底考难度较大

初二升初三数学摸底考 满分150分 时间2小时 2016年9月 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有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要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为( ) A .5 B .7 C .5或7 D .不确定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3. 分式 293 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取值( ). A .3 B .3- C .3± D .0 4. 如图1,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DEF , ∠B =45°,∠F =65°,则∠COE 的度数为( ) A .40° B .60° C .70° D .100° 5. 下列事件中确定事件是( ) A .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B .买一注彩票,一定中奖 C .把五个球放入四个抽屉中,其中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个球 D .掷一枚六个面分别标有1—6的均匀正六面体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奇数点朝上 6. 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 11a a b b +=+ B . 11 a a b b --=- - C .221 a b a b a b -=-- D . 2 2 ()1()a b a b --=-+ 7. 如图2,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 A .8 B . 9 C . 10 D . 11 8. 如图3,在Rt △ABC 中,∠C =90°,∠A =30°,AB -BC =2, 图1 图3 4 1 3 2 1 2 6 图2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 个性化辅导方案 七(年级) (姓名)同学(科目) 首先,本方案是XXXXX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依据同学一对一VIP学员情况表所提供的信息,专为同学定制的个性化方案,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同学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指导,让同学今后学习更快更有效!下面是对此次测试的全面系统分析: 一、智力因素分析 1.学生存在的学科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例:多项式次数的判断,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不能进行简便的计算,并且计算时还容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例:幂的乘除运算。 (3)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不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去做证明题和比较代数式大小。 2.学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在公立校上课时可能因为老师讲解不到位,或者学生听课时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或者虽然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但是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对数学公式只会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掌握。 (3)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时没有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审题时无法找出关键词和重点词,对题中的关键条件不能有 效的提取和运用,做题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例:对完全 平方公式,正着用非常熟练,但对于一些需要反过来用的题就不会了;对添加 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很陌生。 解决方案: (1)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对课本中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对于易错点,设置同类型的习题,强化练习;另一方面,把往年中 考中经常出的同类型的题,进行专项测试,为学生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数学,理解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公式,学生如果只是会用了并没有达到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并能熟 练使用才算达到目的。 (3)在顺利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题,教会学生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 析、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在综合训练中 形成规范的做题习惯。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习惯方面:审题方面、检查错误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2)态度方面: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资料学习巩固,拓展思路; 不爱思考,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放弃了。

初二升初三数学压轴题练习

(第1题) 初二升初三(1) 8.在□ABCD 中,∠A :∠B :∠C :∠D 的比值可经是( ) A .1:2:3:4 B .1:2:2:1 C .1:1:2:2 D .2:1:2:1 9.已知□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不能使四边形ABCD 成为矩形的是( ) A .∠BAD=900 B .AC=BD C .AC ⊥B D D .BD=2OC 10.如图,已知点A (1,m+1),B (2,m+1),C (3,m+3),D (1,m+2),其中m>0。若P (x ,y )是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一点,且满足△PAD 与△PBC 的面 积相等,则的值为( ) A .1 B .2 C .2.5 D .3 1.(17福建) 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5个班代表队的 正确答题数如图。这5个正确答题数所组成的一组数据中 的中位数和众数是( ); A .10,15 B .13,15 C .13,20 D .15,15 2.(17福建)若直线过1++=k kx y 经过点(m ,n +3)和(m +1,12-n ),且 20<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x y =的 图象交于点P ,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P 重合,两直角边分别 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则四边形OAPB 的面积为( ) A .8 B .6 C .4 D .2 (第10题) A B C D x y O

初一升初二 数学 衔接

20XX年秋季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第2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要点】 一、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符号常见的有5种:“<”、“≤”、“>”、“≥”及“≠”。 注意:“≠”也是不等号,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确定哪个大,哪个小。“≤”表示“小于或等于”或“不大于”,“≥”表示“大于或等于”或“不小于”。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变向.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最大区别在于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三、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叫做不等式的解集.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该不等式成立。因此,解集要达到不多不漏的严格要求。 3.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在表示的时候,要注意“两定”:一是定边界点,若边界点含于解集,为实心点,不含于解集为空心点;二是定方向,相对于边界点而言,“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4.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解是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的值,解集是所有的解组成的. 5.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注意:一元一次不等式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类似,但要注意化系数为1时,不等号是否改变方向.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解集分以下四种情况.设a>b. (1)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x>a.“大大取大”。 (2)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x<b.“小小取小”。 (3)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b<x<a。“大小小大中间找” (4)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无解.“大大小小找不了” 六、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找不等关系 (2)设未知数,列不等式 (3)解不等式 (4)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答案 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可以直接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另一种解法. (2)还可以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帮助研究一次函数问题. 【综合例题】 . 1 3 4 2 1 1 1x x x - - > - - 、解不等式 例 自主解答: 解:

最新初二升初三数学入学测试卷

初二升初三数学入学测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 100 分 2、考试时间 60 分钟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分解因式: x 2y-y 3= 。 12.若 3a=2b ,则 b b a +的值为 ; 若234z y x ==,则=+-x z y x 3_ ; 13.已知某班5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下(单位:cm ):2、2-、1-、1、0,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cm. 14.在比例尺为400:1的地图上,成都市某经济开发区的面积为2 2.0m ,那么该经济开发区的实际面积为 . 15.如图,铁道口的栏杆短臂长1米,长臂长16米,当短臂的端点下降0.5米时,长臂端点应升高_________. 三、解答题(16-19题各5分,其余各7分,共55分) 16.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求出该不等式组的自然数解之和.()() ??? ??-<---≥+-x x x x 22131323 17.化简求值:622 225--??? ? ??---x x x x ,其中x =21 18、解方程:21133x x x -=--- 19、如图,AB 表示路灯,CD 表示小明所在的位置,小明发现在CD 的位置上,他的影子长是自己身高的2倍,他量得自己和身高为1.6米,此时他离路灯的距离为6.8米,你能帮他算出路灯的高度吗? E D A C B 20、将某雷达测速区监测到的一组汽车的时速数据整理,得到其频数及频率如下表(未完成) :

F E D C B A 注:30~40为时速大于等于30千米而小于 40千米,其他类同. (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4分)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4分) (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多少辆? (2分) 21、甲、乙两班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植树活动,已知乙班每小时比甲班多种2棵,甲班种60棵树所用的时间与乙班种66棵所用的时间相等,问:甲、乙两班每小时各种多少棵树? 22、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1)求证:△AB D ≌△BCE (2)求证:EF BE AE ?=2 23、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上. 若∠1=60°,AE=1. (1)求∠2、∠3的度数; (2)求长方形纸片ABCD 的面积S . 24、如图所示:爬上小山有甲、乙两条石阶路. 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字表示台阶的高度,单位:

六年级升初一数学衔接班

初一数学衔接班 专题七·图形与位置 一、仔细观察,画出各图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4.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 )种搭法。 A.1 B.2 C.3 D.4 二、看图填空 (1)把下面的3个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平方厘米 (2)把下面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 (3)把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粘合在一起,表面积减少了( )平方分米。 三、我会认方向。(8分)

1.学校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2.少年宫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3.电影院在中心广场的(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4.中心广场在商店( )偏( )( )°方向上。 四、动手画 1.碰碰车在大门正北方向300米处。 2.过山车在大门北偏西45°方向400米处。 3.激流勇进在过山车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 五、写出下图中各字母的位置 A( ,) B( ,) C( ,) D( ,) 六、下面是小明星期天的活动路线: (7,8)→(9,4)→(8,2)→(6,5)→(4,3)→(3,6)→(1,7)→(7,8) 按顺序说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七、下图是公路建设规划图的一部分 如果以商店为起点修一条新路,与现有的公园到医院的那条路连接。要使这条路最短,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上画出来。 八、看图填空 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大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都涂上红色,再锯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 在这些木块中(如图)。 (1)三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2)两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3)一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4)没有涂上红色的有( )块。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题04793

周南中学初一升初二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a b ab a +-= bn bm an am n m b a +++=++))(( ))((22b a b a b a -+=- ()0,0≥≥=?b a ab b a 姓名: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已知点M(2,3)在直线2y x b =+上,则b =( ) A。-2 B 。-1 C .1 D。2 2。 以下列数组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1,3 B.2,3,5 C .0.2,0。3,0.5 D.31 , 41,5 1 3. 下列各数中,3.14,38-,0.131131113……,π,25,7 1 - ,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的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零; B. 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负数没有立方根; D . 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零的立方根是零。 5。 下列说法中: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 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其 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 点A(x ,y )在第二象限内,且||2||3x y ==,,则点A 坐标为(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最新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预习教材(完整版)优秀名师资料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 【基础知识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 2+bx+c=0 (a 、b 、c 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 满足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有:(1)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 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是ax 2+bx+c=0 (a 、b 、c 为常数,a≠0)。其中ax 2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 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 (x+m )2= n (n≥0),那么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 (2)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 (a ≠0)的一般步骤是: ① 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 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 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④ 化原方程为(x+m )2=n 的形式; ⑤ 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 <0,则原方程无解. 注意:①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 +4)2=3(x +4)中, 不能随便约去(x +4). ②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例题巧解点拨】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例1:1、方程①13122 =-x x ②0522 2=+-y xy x ③0172=+x ④02 2=y 中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①和②; B.②和③ ;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2、要使方程(a-3)x 2+(b+1)x+c=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______. A .a ≠0 B .a ≠3 C .a ≠1且b ≠-1 D .a ≠3且b ≠-1且c ≠0 3、若(m+1)(2)1 m m x +-+2mx-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是________.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例2:一元二次方程)1(2)2)(1(2 -=+-x x x 的一般形式是 ;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例3:判断下列括号里的数哪个是方程的解。 (1))0,2,1(232 x x = (2))4,5,5(0252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