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程设计方案

化工工程设计方案
化工工程设计方案

1 工程概述

本系统采用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气。废气与补氧空气混合经尾气换热器预热后与废水换热后进入催化反应器,在反应器中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将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烟气经蒸汽过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回收热量后排入烟囱。

烟气排放标准按GB16297-199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实施。

2 设计条件

2.1 废气参数

1、废气处理量:41864kg/h即3381Nm3/h

2、废气的绝热温升:313℃

3、废气温度:60℃

4、废气中污染物具体成分如下表:

2.2 废水参数

1、废水处理量:4180Kg/h

2、废水绝热温升:377℃

3、废水温度:30℃

4、废气中污染物具体成分如下表:

2.3 公用工程

1、饱和蒸汽

压力:1.572Mpa 温度:200℃

2、低压蒸汽

压力:0.395Mpa 温度:143℃

3、电气

电气:380V,50Hz,3相仪表:220V,5OHz,1相

4、仪表空气

压力:0.7Mpa 温度:常温

3 焚烧系统设计工艺要求及装置组成

3.1 设计执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标准》(GB16297-1996)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7、《化工管道设计规范》

8、《设备及管道设计通则》

3.2 设计工艺要求

3.2.1 工艺技术要求

1、采用催化燃烧方式,进行无焰燃烧,正常焚烧过程中无需任何燃料。

2、利用废气压力直接将废气预热后送至炉内催化床焚烧,操作方便。

3、运行过程中,通过调节补氧风量,确保催化反应器的烟气温度稳定在设计范围内。

4、焚烧系统应满足所要求运行工况下能完全焚烧废气,并将废气中的C、H、O完全地转变为CO2、H2O等无害物质。

5、正常运行时产生25t/h,1.572Mpa过热蒸汽(200℃过热到250℃)。

6、采用PLC全自动运转控制设计,并可切换为手动,并预留信号输出接口至DCS中控,自动化程度高。

7、焚烧系统设备材料应具备耐高温、耐腐蚀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8、要按规定做好防雷击静电接地。

9、工作场所设备布置需满足《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的隔爆要求。本系统按甲A类装置设计,电气的防爆等级为dⅡBT4,控制系统的防爆等级ExiaⅡBT4,电机防护等级为IP54。

3.2.2 控技术要求

本焚烧系统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负责对废气处理设施各动力设备实施供电和自动控制。对焚烧处理设备中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关键点的温度和压力加以监测。

为保证废气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本设计通过采集与传输温度、压力的参数变化信号来达到自控焚烧与自控连锁的安全保护功能,并预留信号输出接口至DCS中控。

3.3 装置组成

为满足上述工艺要求开工炉由以下主要设备组成:

开工电加热室、前催化反应器、蒸汽过热器、后催化反应器、高温板式换热器、低温板式换热器、废水换热器、空气鼓风机、空气过滤器、雾水分离器、烟囱

3.4 焚烧处理工艺流程

3.4.1 焚烧工艺流程简介

60℃丙烯酸废气与空气鼓风机送来的补氧空气及工艺尾气混合后进入低温板式换热器预热到225℃左右。30℃废水经废水换热器与143℃低压蒸汽换热后达到95℃以上。225℃左右的混合废气与2090kg/h,95℃以上的废水在管道内混合蒸发温度降低至142℃左右后进入高温板式换热器预热到328℃左右,328℃左右的混合废气与2090kg/h,95℃左右的废水在管道内混合蒸汽温度降低至250℃左右经开工电加热室进入前催化反应器进行催化燃烧,将废气及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CO2和H2O。

催化焚烧产生的530℃左右烟气进入蒸汽过热器,产生25t/h(200℃-250℃)1.572Mpa 过热蒸汽,烟气温度降低至466℃左右。烟气接着进入后催化反应器进一步将剩余的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CO2和H2O,产生的411℃左右的烟气进入高温板式换热器,烟气与混合废气换热后温度降低至270℃左右,然后烟气接着进入低温板式换热器预热废气为空气,降至120℃左右的烟气经烟囱达标排放。

运行过程中,通过调节空气量,废水流量分配比例,确保进入催化反应器的废水温度稳定在设计范围内。

3.4.2 焚烧工艺流程简图

48041Nm3/h

48041 250℃ 40280Nm 3/h Nm 3/h 530℃ 250℃

25000kg/h 25000kg/h 200℃ 428050Nm 3/h 250℃ 466℃

48050Nm 3/h 45526Nm 3/h 441℃

4 主要设备说明

4.1 废水换热器

4.1.1 废水换热器功能

0.395Mpa,143℃的低压蒸汽进入废水换热器与30℃丙烯酸废水换热,废水预热至95℃以上后分成两支路,一支路与低温板式换热器出来的225℃左右的丙烯酸废气及补氧空气混合蒸发为142℃左右的混合气后进入高温板式换热器;另一支路与高温板式换热器出来的混合气混合蒸发至250℃左右后进入开工电加热室,低压蒸汽冷凝为同压力下的饱和水排出系统。废水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4.1.2 废水换热器参数设计参数

4.2 开工电加热室

4.2.1 开工电加热室功能

为达到废气催化燃烧的起燃温度,在焚烧装置运行前需要对系统进行预热。当焚烧设备的工况满足催化燃烧反应要求后,加热装置停止工作,完全依靠废气中的有机物放出的热量维持系统进行。本方案采用电加热装置预热系统和废气空气混合气,使混合气温度维持在250℃左右。

在开车过程中,由于一定量的废气在预热并经催化燃烧后,通过换热器能预热等量的废气,因此电功率的消耗即为预热43011 Nm3/h混合气所需的电量。

4.2.2 开工电加热室设计参数

4.3 催化反应器

4.3.1 前催化反应器功能

催化反应器用于装置已运行、废气焚烧时的工况。

开工电加热室出来的250℃左右的废气、补氧空气及废水混合气,进入催化反应器,废物中的80%左右有机成分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

通过调节补氧空气量使催化反应器出口烟气温度控制在530℃左右。

4.3.2 前催化反应器设计参数

4.4 蒸汽过热器

4.4.2 蒸汽过热器功能

从催化反应器出来的烟气进入蒸汽过热器进行热能的回收利用。本套装置产生1.572Mpa、250℃的过热蒸汽25000kg/h。

过热器工质与烟气为逆流换热,过热器整个受热面积为Φ38×3.5的蛇形管,材料为12Cr1MoV,在过热器系统中,1.572Mpa、200℃饱和蒸汽被加热至250℃的过热蒸汽。

4.2.2 蒸汽过热器设计参数

4.5 后催化反应器

4.5.1 后催化反应器功能

蒸汽过热器出来的烟气接着进入后催化反应器,通过催化反应作用进一步将烟气中剩余有机成分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

4.5.2后催化反应器设计参数

4.5.3 后催化反应器出口烟气成分

4.6 高温板式换热器

4.6.1 高温板式换热器功能

从后催化反应器出来的烟气进入高温板式换热器,与142℃的丙烯酸废气、空气、废水组成的混合气进行换热,换热后废弃温度为328℃。

为其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4.6.2 高温板式换热器设计参数

4.7 低温板式换热器

4.7.1 低温板式换热器功能

从高温板式换热器出来的烟气进入低温板式换热器。50℃丙烯酸废气及空气鼓风机送来的补氧空气混合后进入低温板式换热器与烟气进行换热,换热后混合气温度达到225℃左右,烟气温度降至120℃左右由烟囱达标排放。

尾气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设备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4.7.2低温板式换热器设计参数

4.8 烟囱

烟囱排放按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标准》中二级排放执行。烟囱顶部设置避雷针,与地面避雷装置相连,接地电阻小宇4Ω.

4.8.1 烟囱设计理论参数

4.9 空气鼓风机

补氧风机将空气补充入废气中,从而使得催化反应器出口烟气温度控制在530℃左右。同时为有机废气的催化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

空气鼓风机由卖方提供选型参数,买方购买,设备一用一备。

4.9.1 鼓风机选型参数

型号:9-26No.7.1D

流量:12292~1463m3/h

压力:12427~12078pa

电机功率:75kw

转速:2900rpm

5 电气控制系统

5.1 控制方式

本系统废气处理采用主装置DCS控制系统对催化氧化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

对生产系统的主要用电设备根据工艺要求,采用现场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并具有远程控制系统。控制级别由高到低为:现场手动控制、远程控制、自动控制。

控制柜上的“自动/自动”开关选择“手动”方式时,通过控制柜上的按钮实现对设备的启/停、开/关操作,满足系统设备检修及维护的需要。

控制柜上的“自动/自动”开关选择“自动”方式,且现场控制站的“自动/遥控”设定为“自动”方式时,设备的安全由各DCS根据处理线的工况及生产要求来完成对设备的运行或开/关控制,而不需要人工干预。最大限度的实现系统自动运行,减少人员配置,为系统经济运行提供保证。

控制柜上的“自动/自动”开关选择“自动”方式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或中控系统操作站的蓝控制面用鼠标对设备进行启/停、开/关操作。

5.2 保护方式和保护接地

系统安装停电保护、过载保护、线路故障保护和误操作等安全装置,所在电气设备均可靠接地,保证系统在特殊状态下的安全性(在相对湿度80%,电气回路绝缘电阻不小于24兆欧),电气连线外有金属软管保护。作业线设备大功率电机变频控制,启动时不会对供电系统造成冲击。

控制系统的接地分为两部分:保护地(交流地)和屏蔽地(直流地)。控制系统接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当进入控制系统的信号、供电电源或设备本身出现问题时,有效地接地系统可承受过载电流,并迅速将其导入大地,为系统提供屏蔽层,消除电子噪声干扰,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公共信号参考点。有效地接地系统的保护有两方面:人员保护和设备保护。当接地

系统发生问题时,可造成人员的触电伤害,设备着火损失。

5.3 系统自动控制

本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完全遵循“工艺必需、先进实用、维护简便”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实施;选择国外品牌企业的产品,保障设备连续运行的可靠性。

本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废气处理工艺运行的要求,保证生产的稳定和高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实现处理过程的现代化生产管理。

系统检测项目

工程设计方案

IDC机房工程设计方案 1、机房工程设计概述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机机房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计算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本方案项目包括装修工程、配电工程、空调工程、设备监控工程、闭路电视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七大部分。本方案书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和施工。 1.1 设计原则 吉通上海公司数据中心机房是吉通上海公司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高安全可靠灵活的、开放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的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 在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工程的可分期性: 在该IDC项目设计中,数据中心机房的工程和设备都为模块化结构,相当于将该工程分期实施,而各期工程可以无缝结合,不造成重复施工和浪费 经济性/投资保护: 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数据中心机房,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可管理性: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慧交通系统集成) 1. 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 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 规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 (智 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 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 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 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 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 "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 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 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 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 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 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 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网络层 网络是信息平台建设的神经,用以构建各级节点、监控平台、应用系统之间 的有效连接、快速通信和信息共享通道。构建城市轨道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为巡检数据采集传输以及视频监控管理提供安全通畅的网络系统支撑。

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从区域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角度简要阐明项目提出的的主要依据及理由。 1.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如种植项目之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等;畜禽养殖项目之畜(禽)舍面积,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等;加工项目之车间面积,年生产能力等;流通类项目之库容、配送能力等。 1.3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预期实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项目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第二章工艺设计 2.1工艺技术方案 2.1.1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1.2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2.1.3工艺流程说明 包括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2.1.4工艺技术可靠性和可得性 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 2.2设备方案

221 设备选型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 2.2.2设备清单 编制仪器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2.2.3设备来源 第三章建筑、结构设计 3.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3.2设计范围 3.3设计内容及主要建筑(构筑物)清单 3.4总图布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4.1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方案 4.2给排水、采暖及通风建设内容 第五章电气设计 5.1电气设计方案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5.2电气设施设备建设内容 第六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6.1基础设施设计

含田间工程、育秧大棚、网室、附属工程设计等。 6.2机械选型说明 含田间耕作机械等选型说明。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设计 7.1环境影响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7.2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措施 对于有污染的项目,要提出具体处理技术方案及措施,污染物处 理后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农产品加工项目要对有可能发生威胁人身、生产设施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八章工程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8.1投资概算 8.1.1投资概算内容 包括概算说明和总投资概算表、单项工程投资概算表、仪器设备投资概算表的编制。 8.1.2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要分别对总投资概算、单项工程投资概算表和仪器设备投资概算表中的工程量核定、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仪器设备指规格)、单价(或单位工程造价)及各种税费费率的取值依据和理由做逐一说明。 8.1.3编制投资概算表

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方案

春晓东八路、洋沙山东八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 由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 二) 《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 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四)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五)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六)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八)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九)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68-2008) 十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十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十三)《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十四)《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十 五)《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十六)《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细 则》(2001 甬DBJ02-12) 十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 遵照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要求进行编制。 二) 按“项目法”的施工原则进行管理和施工,严格执行有关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按图施工。 三) 制定创优目标,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四) 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进度计划。 五)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六) 制定施工所需的劳动力、材料及施工机具的投入计划,确保工程施工最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 七)实行经济核算,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八)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实施方案,突出各重点部位的施工节点,工期网络和质量控制措施,经业主、监理和有关部门批准后严格执行施工。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解决城市的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录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

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较好的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所谓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综合手段,对城市道路通行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根据通行情况实时指挥车辆通行顺序、疏导道路拥堵的智能化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基于英唐众创

方案公司研发的地图数据,整合多源交通出行信息数据、路网运行信息、高速公路运行信息、气象信息等各类动态信息,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汇聚。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将满足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全国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权威的电子地图服务;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自动接入的实现,将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的汇聚。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充分整合、简化公安交警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建设面向交警业务,具备交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

初步设计方案纲要

1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说明书 一、设计原始资料 (一)概况 (二)设计原始资料 1、水量资料 2、水质资料 3、气象资料 4、工程地质资料 5、水文资料 6、管网资料 二、工艺的选择 三、总平面布置 四、厂区竖向设计 五、处理设备设施的主要参数设计 第二部分计算书—主要构筑物的计算 一、设计流量 二、闸门井 三、粗(中)格栅 四、细格栅 五、曝气沉砂池 六、氧化沟设计/其他 七、消毒池 八、污水计量设备 九、污水浓缩池 十、贮泥池 十一、其他构筑物的计算 十二、高程的计算 十三、污水泵站的计算 设计参考资料

4000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况 1工程简介 1.1工程名称 1.2工程规模 1.3项目准备和编制过程 2编制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第二章拟建项目背景 1、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 2、污水处理厂处理程度 2.1 进水水质 2.2出水水质 2.3 污泥出路 3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4、工程懂点和难点分析 第三章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1.1常规处理工艺(SS、BOD,.COD的去除) 2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一总论 1、项目背景 2、编制依据和技术标准 3、设计规模及要求 二、污水处理工艺 1、生化处理方案论证 2、消毒工艺的确定 3、污泥处理工艺方案论证及最终处置 三、污水处理厂设计 1、流程设计 2、总体布局 3、工艺单元介绍 4、主要构筑物 5、主要工艺设备 6、建筑结构 7、电气、仪表 8、给、排水 9、热力 10、通风 四、运行成本分析 1、设计处理规模 2、设计处理程度 3、劳动定员 4、运行成本分析 五、附件

BOOST电路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基于PWM控制BOOST变换器设计 一、目的 1 ?熟悉BOOST变换电路工作原理,探究PID闭环调压系统设计方法。 2 ?熟悉专用PWM控制芯片工作原理, 3?探究由运放构成的PID闭环控制电路调节规律,并分析系统稳定性。 二、内容 设计基于PWM控制的BOOST变换器,指标参数如下: 输入电压:9V?15V; 输出电压:24V,纹波<1%; 输出功率:30W 开关频率:40kHz 具有过流、短路保护和过压保护功能,并设计报警电路。 具有软启动功能。 进行Boost变换电路的设计、仿真(选择项)与电路调试 三、实验仪器设备 1 ?示波器 2 .稳压电源 3 ?电烙铁 4. 计算机 5. 万用表 四、研究内容 (一)方案设计 本设计方案主要分为4个部分:1)Boost变换器主电路设计;2)PWM控 制电路设计;3)驱动电路设计;4)保护电路设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框图如图 1.1所示。

1 ?主电路参数设计[1,2] 电路设计要求:输入直流电压9~15V ,输出直流电压24V ,输出功率30W , 输 出纹波电压小于输出电压的1%,开关频率40kHz , Boost 电路工作在电流连续 工作 模式(CCM )。 Boost 变换器主电路如图1.2所示,由主开关管Q 、电感L 、滤波电容C 、功率 二极管VD 和负载R 组成。 1)电感计算 忽略电路损耗,工作在CCM 状态,根据Boost 电路输出电压表达式可得PWM 占空比: 艮卩,0.375 乞 D 乞 0.625 。 D max 八十十齐0.625 图1.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框图 图1.2 Boost 变换器主电路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方案设计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方案设计部分) 2016年11月

2 方案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对于涉及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人防等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相应的专门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相关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燃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的设计图纸,具体见2.3.3条);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及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 2.1.3 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文件。 1技术策划报告,包括技术策划依据和要求、标准化设计要求、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系统、建筑内装体系、设备管线等内容; 2技术配置表,装配式结构技术选用及技术要点; 3经济性评估,包括项目规模、成本、质量、效率等内容; 4预制构件生产策划,包括构件厂选择、构件制作及运输方案,经济性评估等。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抗震设防烈度、区域位置等; 4 简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环境协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当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简述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项目设计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

交通安全系统设施技术方案设计

海南省省道S301嘉龙线、S302黄屯线改建工程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省道 S301 嘉龙线:起点位于琼海市嘉积镇,接 G223 国道海榆东线,终点位于定安县龙门镇,起点桩号 K0+000,终点桩号 K38+743,路线全长38.743 公里。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30Km/h,双车道+硬化土路肩,一般路段整体式路基宽9.0m、7.5米、8.5米。 省道 S302 黄屯线:项目起点位于定安县黄竹镇,起点桩号为 K0+000,经定安县黄竹镇、龙门镇、龙河镇,终点位于屯昌县屯城镇,终点桩号 K41+886,路线全长 41.886 公里。项目按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 60 公里/小时(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8.5 米、10米、12 米,路面 8 米和9 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项目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C级标准,结合沿线各路段的实际情况,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升级改造。 二、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4)《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5)《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 (6)《路面标线玻璃珠》(JT/T 446-2001) (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三、主要工程量 四、施工组织机构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将根据该工程项目特点及施工的具体要求,组织富有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等组成领导集体,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项目部设立经理室、副经理室、总工室、工程部、机安部、财务部、综合办等职能部门。项目部下辖四个施工队和加工厂,分别为标志基础施工队、标志现场安装施工队、护栏施工队、标线施工队和标志加工制作厂。为使各施工队能独立完成项目经理部下达的各项施工任务,各施工队将配备齐全所需的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技术人员、各种施工人员。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具体要求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申报要求通常包含:总平面图,设计说明,施工图纸(土建专业、水暖专业、设备专业、通风专业、电气专业、消防专业、室外管线等) 1.1一般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含各专业设计说明及投资估算的内容)和总平面、建筑设计图纸。但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有大型区域锅炉集中供热工程,也属于民用建筑的配套工程。有的一个锅炉房供热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因此对这样规模大的工程,就应该作多方案比较,绘制必要的图纸,甚至在建设方的要求下要作投资估算(由热能动力本专业作一个简单的报价即可)。对于大型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两台14MW或单台29MIV以上的热水锅炉房)主要图纸应有主要设备平面布置图及主要设备表、工艺系统图、工艺管网平面布置图等。 2.2、在已颁发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城市用地分类及建设用地标准》(G研137-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IB50180-93)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等规范中,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名称和其他术语并不统一。本规定依据下述原则选用:凡《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已规定者,均按其执行(下列术语后所引条款号均为该标准的条款号);该标准未规定者,尽量与近年编制的规范相一

致,并力求准确。 例如: 1 容积率(第5.0.9条)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时,通常不包括±00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2 建筑密度(第5.0.10条)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3公共绿地(第4.13.3条,参照第4.3.9条)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想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4 绿地总面积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包括公共绿地、建筑物所属绿地、道路绿地、水域等。不包括屋顶、晒台、墙面及室内的绿化。 5 绿地率(第5.0.18条)一定地块内绿地总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形码道路广场总面积(参照第4.3.7条)设计范围内道路、公共广场、停车场用地面积的总和。 7 建筑红线(第5.0.12条)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用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标注。也称建筑控制线。 8 建筑坐标原称施工坐标。 2.3建筑电气包括了以往常称的"强电"、"弱电"两项内容。"强电"、"弱电"对于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已很难将其完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 慧交通系统集成)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网络层 网络是信息平台建设的神经,用以构建各级节点、监控平台、应用系统之间

红绿灯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2) 2系统设计思想 (2) 3系统结构 (3) 4系统功能 (3) 5技术规范 (4) 5.1交通信号相位组织及阶段安排 (4) 5.2交通信号机 (5) 5.3设备箱 (7) 5.4信号灯 (7) 5.5信号灯杆及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5.6防雷.........................................................................错误!未定义书签。 5.7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5.8外场管线设计及施工规范 (7) 5.9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8)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路口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一期工程设计是依据下列文件及设计方案并参考相关文件和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建设规范编制的。 《路口道路网络与交通设施规划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试行); 《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JIO-8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94;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1999; 《地下通信电缆敷设》国家标准图集94X102; 《电器安装技术规范》GB;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系统设计思想 实用性——充分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避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同时又要防止系统处理能力不够。应用软件符合管理需要,界面友好,易于维护,整个系统易用、实用。 可靠性——系统建设尽量采用标准化优质产品,并且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对硬件设备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网络连接、数据库设计将尽可能完善的做出故障检测、诊断及处理策略,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经济性——在充分满足系统运行技术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与技术,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本着励行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以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开销。 先进性——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各单位的优势,通过系统的引进、二次开发和整体集成,使建成后的系统在国内同行居于先进水平,并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建

AC220v_DC48v电路EMC设计方案

AC220v,DC48v电路EMC设计方案 AC220V和DC48V是通信电子产品应用最广泛的工作电压,AC220V和DC48V电路的EMC 设计好坏关系到通信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下面赛盛技术利用电磁兼容设计平台(EDP)从原理图方面设计两款电路的EMC设计方案。 1. AC220V电路2KV防雷滤波设计 图1 AC220V电路2KV防雷滤波设计 图2 接口电路设计概述: 交流电源接口通过电源线与电网连接为电气设备提供电能,产品在工作中产生各种干扰,如电源变换电路、高频变压器、数字电路等产生的干扰,这些干扰通过电源接口形成对电网的传导干扰以及对空间的辐射干扰; 当电网上有大功率感性负载通断或电网遭受雷击时,会在电源接口产生瞬态的脉冲干

扰和浪涌干扰,若电源接口不进行防护滤波设计,这些干扰容易影响产品的正常工作,雷电干扰甚至能损坏设备,因此交流电源接口需要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确保设备工作稳定; 本方案从EMC原理上,进行了相关的抑制干扰和抗敏感度的设计;同时兼容接口防雷设计;本方案防雷电路设计可通过IEC61000-4-5标准,共模2000V,差摸1000V的接口防雷测试。 电路EMC设计说明: (1) 电路滤波设计要点: L1、C1、C3、C4组成第一级滤波电路。C1为差模滤波电容,主要滤除差模干扰;C3、C4为共模滤波电容,为共模干扰提供低阻抗回路;L1为共模滤波电感,对共模干扰进行抑制。 L2、C2、C5、C6组成第二级滤波电路,C2为差模滤波电容,主要滤除差模干扰,C5、C6为共模滤波电容,为共模干扰提供低阻抗回路,L2为共模滤波电感,对共模干扰进行抑制; 若产品功率大,干扰强,单级滤波插入损耗有限,则设计前期需要考虑多级滤波; C19为整流桥的高频滤波电容,一般采用小电容,主要为整理桥的高频谐波电流提供回流路径; C20为变压器的高频滤波电容,一般采用小电容,主要为变压器的高频谐波电流提供回流路径; C15和R13组成续流管上的削尖峰电路,C15电容典型取值为1000pF,R13电阻典型取值为10Ω; C12和R12组成PWM控制线上的滤波电路,C12电容典型取值为47pF,R12电阻典型取值为10Ω,其值可根据后续测试情况进行调整; L4和C8组成输出端滤波电路,主要为输出端口进行共模和差模滤波; 各种功能地通过电容连接,电容典型取值为1000pF,其值可根据后续测试情况进行调整; (2)电路防护设计要点 RV1、RV2、RV3、GDT1组成第一级防护电路,其中RV1进行差模防护、RV2、RV3、GDT1进行共模防护。 RV2、RV3、GDT1防护器件会导致绝缘耐压试验不能通过,当接口需要考虑绝缘耐压试验时建议去掉RV2、RV3、GDT1三个元器件。 (3)特殊要求 电路中所有的电容应符合安规的要求,差模电容选取额定电压250V以上X电容,共模电容选取额定电压250V的Y电容; 因为压敏电阻失效模式为短路,可能会造成大电流,所以需要增加保险丝F1,并且保险丝F1位置要靠近接口放置。 (4)器件选型要点 交流电源接口电路中的Y电容(C3、C4和C5、C6)容值选取范围为100pF~4700pF,典型值选取2200pF; 交流电源接口电路中的X电容(C1和C2)容值选举范围为0.1μF~2.0μF第一级中的X 电容C1典型值选取0.33μF,第二级滤波中的X电容C2典型值选取1.0μF; L1、L2、L4为共模电感,共模电感感值范围为100μH~30mH,典型值选取15mH;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深度编制规范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深度规 定(试行) 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第一章总则 1.1 为规范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行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与质量,明确编制内容与深度要求,保证规划设计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按照综合协调、统一规划、促进规划上水平、建筑出精品的原则,依据有关规定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我市中心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均需按本规定执行。 1.3 规划编制必须严格遵守规划条件和相关规范、规定。 第二章规划设计内容要求 2.1 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在方案阶段应提供以下资料:规划说明书、区位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平面图、日照分析报告、鸟瞰图及沿主要道路景观效果图、景观绿化设计图、规划方案分析图、基础设施配置分析图、大样图、太阳能综合利用规划图、建筑方案图。 2.2 规划说明书内容及深度要求 2.2.1、规划原则及依据,应包括国家相关规范及项目规划条件等内容。 2.2.2、现状情况及分析,应包括现状存在的问题、周边配套设施情况分析等内容。 2.2.3、规划总体构思及用地布局,应包括: ⑴用地布局、空间形态和景观特色等内容。 ⑵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内容,主要进行现状交通分析、规划交通分析、交通影响评价。 ⑶景观绿化系统规划内容,主要对项目周边景观绿化进行分析,以及结合方案设计阐述相应的植物配植情况。 ⑷服务、配套设施配置的依据、标准、数(容)量,主要包括公共绿地、中学、小学、幼儿园、肉菜市场、垃圾站、公厕、居委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用房、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场地、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库)、集中供热、供配电站、燃气调压站、水泵房 1 等内容。 2.2.4 新技术应用,应对规划中太阳能综合利用、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建筑节能等措施的应用情况予以阐述。 2.2.5 竖向及工程管网规划意向:应对各种工程管线的接口位置、方向、容量计算等内容予以阐述。 2.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附表1、2、3要求。 2.2.7 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应对涉及项目的用地性质、邻里关系、文物分布、周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7/22 11:00:11 背景概述: 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民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高效、科学的管理高速公路是摆在高速公路监控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关注在收费站、服务区、隧道、大桥等。完成车辆收费、车牌记录、重点地段监控等基本功能。当前国内国外的轨道、隧道、高速交通中都实施了很严密的视频监控系统,经过架设大量各种各样的摄像机来监控各个场合,配合其它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是现有的、传统的CCTV监控系统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量的摄像机都需要大量的显示器来显示其所监控到的画面,而监控室或监控中心中的空间有限,所能安装的显示器也非常有限,因而只能经过轮换画面来监视所有的场景。同时,根据IMS Research的研究,“在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模式下,保安人员需要监视太多的视频画面,远远超出人类的接受能力,导致实际监控效果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盯着视频画面仅仅22分钟之后,人眼将对视频画面里95%以上的活动信息视而不见。”因而,监视这些摄像机也为

我们带来了两个挑战。第一,由于人类本身的弱点,7x24小时的实时监控更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因而只起到了事后取证的作用。第二,当一个事件发生后,要想快速、准确地在这些海量存储的视频中搜寻这个事件的视频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但随着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整个高速公路的总体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需求描述 当前高速公路监控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业主的要求,并贯彻国家已颁布实施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考虑到节约成本,需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并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体系。 从安全防范角度来说,高速公路监控自身具有交警等“人防”体系,加上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的“技防”体系,“人防”与“技防”密切结合,发挥各自优点。建立较完善的保安监控体系。 根据客户需求,严密监控区域的前端系统的核心是“发现可

初步设计方案模版

XXX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二○一六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项目名称 (1)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 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单位 (1) 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1)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 效益及风险 (1) 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1) 主要结论与建议 (1)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2) 第三章需求分析 (3) 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3) 系统功能指标 (3) 信息量指标 (3) 系统性能指标 (3)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4) 总体设计原则 (4)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4)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 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4)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5) 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5) 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5)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5)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 应用系统设计 (5) 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5) 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5) 网络系统设计 (5) 安全系统设计 (5) 备份系统设计 (5) 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5) 其他系统设计 (5) 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5) 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 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5) 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5)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5) 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5)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6) 领导和管理机构 (6)

建筑施工设计方案规范试题及答案

.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持编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B. 项目技术负责人 C.项目负责人 D.技术部长 正确答案:(C)见规范【3.0.5】 2.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宜采用()图表示。 A.横道图 B.网络图 C.计划表 D. project 正确答案:(B)见规范【5.3.2】 3.以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准备不包含的内容是()。 A.技术准备 B.劳动力准备 C.现场准备 D. 资金准备正确答案:(B)见规范【5.4.1】 4.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是()。 A.施工组织总设计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方案 D.专项施工方案 正确答案:(A)见规范【2.0.2】 . . 5.规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进行编制和审批。 A.施工组织总设计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方案 D.专项施工施工作业指导书

正确答案:(B)见规范【3.0.5 4】 6.对于规模小的项目组织机构形式,宜采用()的形式表示。 A.框图 B.表格 C.文字描述 D.可不用任何形式表示 正确答案:(A)见规范【4.2.3】 二、多选题 1.以下对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说法正确的有() A.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B.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C.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集中设置; D.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要求; E.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 . 正确答案:(ABDE)见规范【4.6.1】 2.以下关于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有() A.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B.工程量发生变化 C.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D.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E.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正确答案:(ACDE)见规范【3.0.6.1】 3.以下哪些属于安全管理计划的内容。()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智能交通项目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XX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地区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安全管理、交通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效地进行交通视频监控、及时准确地进行非现场执法,XX交警部门积极地利用当今先进适用的技术,规划对中心平台系统、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各子系统进行建设以实现技术强警的各项具体目标。 我方根据XX市综合治理、科技强警的需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城市治安监控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公安部以及XX市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综合运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制定,充分考虑到系统建成后在使用、维护保养及系统扩展等方面的方便性、经济性等要求,最终的工程将达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灵活扩展的目的。 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符XX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于发掘呼伦贝尔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2项目现状 1.2.1平台部分 基于上千路的外场子系统点位建设的基础上,平台的中心设备显示出宇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附件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单位 4.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他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