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约辅读】路得记辅..

路得记辅读

路得记简介

名称

本书以女主角「路得」为名,这名的含意不能确定,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伴侣」的意思。

作者

犹太的传说认为撒母耳是本书的作者,因他们认为路得记只是士师记的附录。但这看法是不大可能,因为本书四22暗示大卫王是人人皆知的人物,而撒毋耳在扫罗时代(即大卫还未登基前)已死去了。故此,我们不能确定谁是本书的作者,但本书应在所罗门登基以前完成的;不然的话,作者没有可能不提及所罗门或其他君王。

目的

指出士师黑暗时代另一面的景况,并说明真正的救恩是普世性的,不只限于以色列人。同时,藉路得这位女子的美德来教导有关孝道和忠诚的功课。──《新旧约辅读》

路得记第一章

离开与归回(一1~22)

思想甚么使以利米勒一家离开以色列地?又是甚么使拿俄米定意归回?

1~5节是全书的导言,然后是故事的展开。路得生于士师时代(1),当时以色列国仍未有国家的政治组织与体制,正处于纷扰不息的时期,圣经形容以色列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

.离开(1~2):饥荒是以利米勒举家迁移的主因,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南面约八公里,其名意为「粮食之家」。迦南地常有饥荒之事,如亚伯拉罕、以撒均曾遭遇过,但他们面对饥荒的态度,各有不同。离开,是一个解决的方法,但是否一个最好的方法呢?同样,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又会选择何种方法呢?

.寄居(3~5):他们寄居摩押地约有十年之久(4)。期间,以利米勒离世,玛伦和基连各自娶妻,不久他们也死了。事情的发展实在令人始料不及,由逃避饥荒的危险而至死于异邦,构成路得记的重要引子。

6~22节之主题为「归回」,拿俄米成为这次「归回」行动的带领者。

.俄珥巴之别(6~14):拿俄米兴起回乡之念的原因是由于以色列地有粮(6)。归回之先,她劝两儿妇归回娘家去。一方面,她深知自己已没有可能再生子作她们的丈夫而立后(弟为兄留名之例,可参申二十五5~10);另一方面,她也不愿她们经历离乡别井之苦。于是俄珥巴归回娘家,与拿俄米亲嘴而别。

.路得之跟随(15~19):路得执意跟随婆婆,也说出了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6)她的决心跟随是以后蒙福的重要原因。

.归回(20~22):拿俄米自嘲为玛拉(苦的意思),可见她饱历沧桑的凄凉。但说话中,她两次称神为「全能者」,并说全能者使她受苦──大大的苦。

默想倘若神是全能者,那么,我的蒙福是出于祂;相反,我的受苦是否也是出于祂呢?──《新旧约辅读》

路得记第二章

巧遇(二1~23)

在以色列的律例中,有照顾孤儿寡妇的规条(申二十四19~22),路得却「恰巧」地在波阿斯的田中,拾取遗下的麦穗。

.巧遇之始(1~4):从世人的角度而言,这是阴差阳错、巧合;但对信徒来说,这是否能看为神的引导与带领呢?所以当我们说「运气真好!」的时候,改说「感谢主」吧!

.巧遇好人(5~16):波阿斯与工人的对答,给我们看见一种良好的劳资关系,而这关系明显与「耶和华」有关。波阿斯善待路得,不无理由,例如他知道路得为其亲属的遗孀(三12);又路得的上好品行成为伯利恒的佳话(二11~12)。路得在前面所作的抉择,成了她人生重要的新里程;而她所表现的良善,也是她蒙福的原因。波阿斯恩待路得为事情的发展埋下伏线,也提示路得的巧遇含有神奇妙的带领。

这次的「巧遇」(3)为路得及拿俄米带来生活的供给。拿俄米既晓得波阿斯为其至近的亲属,自然想到律法上的规定(参利二十五23~28)。在整个收割的季节中,她特别嘱咐路得要常在波阿斯的田间,就是由于她期望波阿斯有所行动。

默想人生际遇充满变幻,无人能测,然而我是否确信神是其中的主宰呢?──《新旧约辅读》

路得记第三章

定策(三1~18)

从这段经文中,有几方面是值得我们思想的。

.定策者(1~5):拿俄米所定的策,目的乃是要为路得找一个安身之所。她好像预知波阿斯会在打麦场留宿,于是她吩咐路得暗暗去向波阿斯求婚。她设下后退之路,不当面的查询,乃暗里的恳求,为波阿斯与路得留下后路。拿俄米为路得所定的,相信乃是当时求婚的习俗。

.行策者(6~7):路得没有查询,也没有犹疑,就照婆婆的吩咐而行。她的顺从绝对是信心的表现。

.受策者(8~18):正如拿俄米所料,波阿斯夜间睡在打麦场,路得也就按计而行。「用你的衣襟遮盖我」(9)其意为向波阿斯求婚。波阿斯也承认这是他的本分,奈何仍有一人较他与路得的关系更近,他必须按次序而行。

波阿斯向路得应许他将有所行动,临离去前,波阿斯给路得六簸箕大麦,约为二十四公升,这是波阿斯给路得及拿俄米的证据,表示他必处理这事。

在决策、行策、受策的过程中,牵涉很多当时的风俗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三人已取得共同的意见,须要解决这问题。

思想拿俄米为路得定策,目的明显要催促波阿斯有所行动,行动与等候的关系为何呢?──《新旧约辅读》

路得记第四章

大团圆结局(四1~22)

思想路得蒙此福分,她所具备的条件是甚么呢?

拿俄米指出波阿斯必要办成这事(三18),这章一开始,就记载波阿斯在城门出现。城门口是当时伯利恒城一个公众集会的地方,凡需决议之事,多于城门口举行(参书二十4;撒下十五2)。「恰巧」(本书二次引用此字)那至近的亲属经过,正好开始在城门口解决这事。

.赎田不娶妇(3~8):长老为当时城中的领导人员,有权断事及见证。那至近亲属的回答是赎田不娶妇。据当时的风俗,这被赎之地,将来仍归死人的子孙名下,好为其亡父留名。故此,那至近的亲属不肯为此而付出赎地的代价。由于波阿斯事前表示过如果这近亲不肯承担此责任时,他愿意承担(4),故此那至近的亲属就十分明确的表示他不能赎了。

那近亲脱鞋表示他决定放弃承担这个责任。波阿斯得悉那近亲不欲承担此任,即坦然表白他的心意,并要求长老们作见证。故事到此为大团圆结局。

.附录(13~22):此段经文有一重要的含意,就是以大卫的家谱作结。且不论

是否后人将18~22节加上,但本书的一个目的,乃是介绍大卫家系的来历。经文中所提的两名妇人──她玛(12),路得(10),虽然好像有不光彩的背景:她玛与家翁的乱伦关系;而路得则为外邦女子。但她们却蒙神拣选,成为王族的祖先,对重视谱系的犹大人来说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这让我们明白,神是不分种族和背景的,旨在寻求合祂心意的人去成就祂的旨意。让我们也有一颗愿意服从神的心。

默想路得记蕴藏极丰富的教训,无论从拿俄米、路得或波阿斯的身上,我们都可以更深地体会我们的信仰。你藉这事得神何种的启示呢?──《新旧约辅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